人类学知识框架

人类学知识框架
人类学知识框架

人类学理论:民族学/人类学通论

1. 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概念。

2. 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的基本原理。

3. 中外民族学、人类学学派及其主要代表性人物和著作。

4. 民族学、人类学的应用。

5、民族学、人类学的文化研究。

6、民族学、人类学的宗教研究

人类学方法论:民族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1. 国外各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主要学术思想和著作。

2.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3. 民族学、人类学的基本理念。

4、民族学、人类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理论探索等)人类学学科分支:

1·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

2·考古人类学

3·语言人类学

4·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

人类学学科分类

按流派分类:

1. 古典进化论学派

2. 传播论学派

3. 历史特殊论学派

4. 社会学派

5. 结构功能学派

6. 文化与人格学派

7. 新进化论学派

8. 结构主义人类学

9. 象征人类学

10.解释人类学

11.反思人类学按研究具体对象分类:1·经济人类学

2·政治人类学

3·象征人类学

4·宗教人类学

5·都市人类学

6·医学人类学

7·法律人类学

8·心里人类学

9·历史人类学

按所持理论分类:

?进化理论(分为古典进化论和新进化论两种)

?传播理论

?功能理论

?文化与人格理论

?结构理论

?文化唯物论

?象征理论

?解释理论

?实践理论

体质人类学

?体质人类学或生物人类学探讨古今人类生存的生物性基础,研究人类如何获得现今的形态与行为问题

?包括人的体质特征,特别是人类的进化和变异的过程和机制,以及人的体质(生物性)与文化的关系。

?(二)新的学术与应用发展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新生的分子生物学更新了早已存在的遗传学

?现代人越来越关注世界上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研究,这样的体质人类学关心人类形态与结构,因而既有学术上的意义,也有应用性的价值

?体质人类学可以认为包括两个主要的方面:

?研究人类演化与进化的过程及现代人类的生物性与文化性的关系

?对人类进化和多样性的科学分析与生命现象的文化诠释,形成为今日人类谋福利的应用性的创造

考古人类学

?(一)围绕考古的学问

?考古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的过去

?是对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研究

?通过跨越时空考察文化的连续性来理解人类本身

?考古史(archaeological history)涉及建构人类文化发展历史,陈述区域文化发展史、地域分布特征等,以及对社会文化系统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作出解释

?考古学由史前考古学(prehistoric archaeology)、历史考古学(historic archaeology)组成

?(二)一个世纪的中国考古地位

?20世纪20年代兴起

?作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我国的考古学研究一直是

?在历史学的框架内进行的。

?一方面,我国的考古学与宋代以来的金石学传统有密切的关系,而金石学主要以“证经补史”为目标,也与考据学的传统相契合

?另一方面,考古学在发展的最初阶段就已经肩负起“重写中国上古史”的重任,因而成为历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考古人类学的新方向

20世纪60年代以后:

对“现存社会”进行考古研的分支学科——民族考古学,

运用考古学的方法和技术,并结合民族志研究对前工业社会的物质遗存进行研究,进而理解该社会的文化和行为70年代以后:美英等国出现“行为考古学”、“后过程考古学”等新思想和新流派

80年代以来:“族群考古学”

语言人类学

(一)语言人类学及其发端

语言人类学认为:

语言既是一种社会工具又是一种文化实践,它是着重考察人类各地语言使用与文化的关系的分支学科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语言学理论,尤其是雅格布逊音位学理论的影响下,提出结构人类学的理论

人类学家格尔兹关于社会文化的阐释亦有助于语言学者思考理解语境和意义

今日语言人类学肇始于美国印第安人的语言和文化研究

语言人类学家与语言学家不同:

他们的技术性语言分析只是达到一个目的的手段,以此作为数据和根据,从中推导出进一步的人类学问题

人类学家在“语言与文化”这样的题目下研究诸如世界观之间的关系、语法类型与语义场、话语对社会化和人际关系的影响,以及语言与社区的互动

语言人类学有别于探讨语言内部结构的语言学研究,它侧重把语言纳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视野中考

(二)话语分析和交际民族志

话语分析关注社会文化知识和语法之间的关系,其重点是会话推理(conversational inferences),而会话推理则有赖于对语境的解释。

话语/交际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研究语言现象时所运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交际民族志学者认为,特定的文化模式决定谈话的内容和形式,因而该领域注重分析语言在社会文化联系中的使用问题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或民族学

?(一)文化人类学及其相关称谓

?美国学者霍尔姆斯于1901年在《美国国立博物馆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文化人类学这一术语

?旨在强调人类学中研究人类文化的部分,指代研究与人的生物特性相区别的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一门学科

?它所关注的人类文化现象,侧重描述、分析、解释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社会和文化的异同,包括人们在风俗习惯、婚姻家庭、亲属制度、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制度、原始艺术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差异

古典进化论学派

产生的背景:

1.人类学知识的增长与研究组织的建立

2.殖民贸易的促进

3.进化论思想的催生

(1)达尔文生物进化的理论。(2)斯宾塞的进化概念和社会进化的理论。

地位:古典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文化的理论学派。古典进化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化人类学正式登上了科学史的舞台。

思想根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代表人物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和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

基本原则人类心理的一致性决定了文化发展的单一性,即无论哪个种族,人类在心理和精神方面都是一致的,而同样的心理或精神活动必然产生同样的文化演化进程;各族文化都遵循着同样的路线向前进化,当前不同发展程度的各种文化代表了在这条进化路线上的不同阶段;整个世界是依据自然法则运行的,无论是对于分子或有机体的运动还是对于社会的运行来说,都是如此。

人类学进化论要点:

人类追求进步的心智和本质一致;

社会文化进步的路线和阶段一致;

社会文化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致

泰勒研究方法: (1)比较法;(2)残存法:(3)统计法

残存法 : 残存是仪式、习俗、观点等,它们被习惯势力从它们所属的社会阶段带入到一个新的社会阶段,于是成为这个新文化由之进化而来的较古老文化的证据和实例。

通过分析和研究作为文化的历史证据的这些残存,就可以追溯发展的历史,从而重建文化的演进过程。

文化的演进主要表现在“理性的进步”,文明和野蛮的差别就在于文明人已经进化到了摒除迷信习俗,转而依据科学或理性的原则

三种看待世界的基本方式:(1)巫术的方式(2)宗教的方式(3)科学的方式。

尽管这三种方式可能同时存在,但却代表着人类理性进步的三个阶段

万物有灵论或泛灵论 :

两个基本信条:

(1)所有生物的灵魂在肉体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够继续存在;

(2)神灵可以影响和控制物质世界和人的今生来世,同时神灵和人是相通的,人的行为会引起神灵的高兴或不悦。

万物有灵论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据此构建了其进化图式的宗教发展史

先民们:对人的灵魂的信仰延伸到动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无生命的物体,形成泛灵信仰。

泛灵信仰发展为祖先崇拜(包括图腾崇拜),然后再到精灵崇拜,再到多神崇拜,最后发展为一神崇拜

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提出了两条普遍适用性的原理:

文明中如此广泛的共同性,使得可以拿一些相同的原因来解决相同的现象;文化的各种不同阶段,可以认为是发展或进化的不同阶段,这些依次发展的各个阶段,就把人类从最落后到最文明的各族及其文化连接为一个连续的序列。

摩尔根:

亲属称谓和家庭进化 :

《易洛魁联盟》、《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运用大量的新材料,系统地提出了家庭进化的理论,推断出人类从乱婚状态经过群婚的各个阶段与形式,并经过对偶婚阶段才达到文明时代的一夫一妻制。

《古代社会》的进化大纲

原始社会分期理论:文化的进步主要表现为技术的演进;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发现正是划分每个阶段的具体标志

1.蒙昧时代

(1)低级蒙昧:以野果和坚果为食物

(2)中级蒙昧:食用鱼类和使用火

(3)高级蒙昧:发明弓箭

2.野蛮时代

(1)低级野蛮:陶器制作技术。

(2)中级野蛮:动物的驯养(东半球);用灌溉法种植玉米和使用土坯、石头来建造房屋(西半球)。

(3)高级野蛮:使用铁器。

3.文明时代: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摩尔根对人类学的贡献:

对氏族社会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做了科学的说明。

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在亲属称谓制度研究中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

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来考察和划分家庭的类型与历史发展,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原始社会的分期。

摩尔根的局限性:

历史原因单一化倾向。他把婚姻、家庭、亲属称谓等社会现象均与一定的生产技术相联系,这在原则上是正确的,但摩尔根却把这个问题简单化、绝对化了。忽视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技术决定论”。

泰勒和摩尔根独特的贡献:

让有关人类起源的研究运用一些系统性的方法,而不再一味地依赖某种理论或宗教传统的独断之见;

在先天遗传的生物特征与后天学习的社会行为之间做了一个明晰的区分。

很好地回答了人类学研究长久以来的一个主要争论:“为什么人类看似相似,但表现的行为却大相径庭?”

进化论的局限性:

许多命题都属于思辨范畴;在材料上不够充分和扎实,并且在取舍上过于简单,于任意拆分文化特质,用来组装宏观理论模式,或者说是过分追求通则,而不顾文化的整体性。论述文化问题时,往往由于材料不足而借助逻辑推理,或者干脆降低或简化到生物和心理等经验层次去寻求支持。

进化论对人类学理论:

(一)贡献:(1)使人类学得以诞生,创立了研究全人类的科学。(2)进化学派人类学以它作为经验科学提供的研究成果和对文化、社会的进化观,给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以积极的、重要的影响。

(二)批评者的意见:(1)人类历史不受任何规律的支配,文化和社会的进化有顺序、可以划分阶段的说法是不能被接受的。(2)进化论者对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被认为是单线进化论。(3)氏族制度不是普遍存在,反对母系先于父系氏族制。

(三)我国学界理论建树:(1)关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性质的研究;(2)关于母系制以及母系向父系过渡的研究;(3)关于氏族公社——家庭公社——农村公社发展的研究;(4)关于家长奴隶制的研究。

传播论学派

产生背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不愿进步,反对进化,此时反对进化论的传播学派应时而生。

基本主张:

传播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采借多于发明,不同文化间的相同性是许多文化圈(区域)相交的结果,由此,文化彼此相同的方面愈多,发生过历史关联的机会就愈多;认为进化论忽略传播迁徙;传播学派便从传播角度重构了人类文化史。

德奥传播学派

1.拉策尔:强调地理环境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的分布、社会现象和其发展进程。人类不是静止的动物。

民族及文化在迁徙时相互接触,互相影响。描绘人类及其文化分布图,重视对物质文化的研究。两分隔地域,有一致或相似的文化要素,则两地文化必定存在着历史上的同根联系。战争、贸易、通婚、迁徙导致文化现象的转移、文化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2.弗罗贝纽斯:第一次提出“文化圈”概念,考察各文化间相同元素的数量,即量的标准,以确定来自同源。文

化层。文化是生命体。人不是文化的创造者,而是文化的体现者、“搬运工”。

3.格雷布纳:澳大利亚和大洋洲地区存在8个独立的文化圈,并分别指出这些文化圈的文化要素或文化特质

把各个文化圈内的每一种文化现象一一标示在地图上,发现有的文化圈彼此有部分重叠,形成“文化层”

可以推算出各文化层出现的时间顺序和文化现象的迁移路线

4威廉·施米特:德奥传播学派的领袖人物,创办了《国际人类学杂志》、《矮人在人类学发展史上的地位》。被称为“神学的仆从”,发展了文化圈、文化层观念,确定各种文化因素属于这个或那个“文化圈”,确定各个“文化圈”在一定地区出现的时间(年代)顺序。“至上神”信仰在原始文化中更清晰。

鉴别“文化亲缘关系”的两个标准:1.形式标准 2.数量标准

施密特又补充了:性质标准连续标准关系程度标准

英国传播学派:埃及中心论——认为人类文明和文化制度要素的起源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古埃及

威廉·里弗斯:认为不应该把社会结构、语言各宗教信仰等与物质文化的实物同等对待。因为社会结构的变化,需要使用其他方法,而以进化论方法较为适宜。认为自己是旧进化论和格累布奈尔传播主义的折衷,各族的联系及其文化的融合,是发动各种导致人类进步的力量的主要推动力,倡导传播论。

泛埃及主义者——极端传播主义

1.埃利奥特—史密斯:人类的文化大约在公元前8-9世纪,开始从埃及向一切国家传播,自称“太阳文明”或“太阳石”文化,由崇拜太阳和建筑史前巨石等文化特征而得名。

2. 威廉·詹姆斯·佩里:古埃及人为寻找贵金属和其他珍宝,而把这种文化带到了各地。

传播学派的贡献与缺陷

1、贡献

合理提出了各民族间具体文化的联系问题,如文化变迁包括文化接触和传播的事实。

2、缺陷

(1)把文化现象与创造者分开来,没有看到创造者人的作用及社会的作用,对文化传播实践过程。

(2)播主义只是解释文化现象的一种方法,但不能将一切文化现象都牵强附会地用传播主义去解释。

历史特殊论学派

博厄斯:历史特殊论

文化决定论:文化现象极其复杂,是人与社会各方面互相作用的结果,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其生物的、地理的、历史的和经济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对文化特性的形成都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却没有哪一个因素是唯一的决定因素;文化是超有机的、超个人的、超心理的、独立的封闭系统,因此文化现象只能通过文化现象来解释。如果一定要说是决定论的话,也只能是文化决定论

文化区理论:

文化区首先是一个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单位

文化区强调文化特征上的相似,而基本上不涉及传的过程或轨迹

强调细腻的经验研究,把考察空间缩得更小,把文化要素区分得更细,同时也更为强调文化的整体关联性

文化的最小单元称为文化特质(trait),如一把锄头等某种工具。

服务于同一功能的一系列相关特质就构成一个文化丛结(complex),如用于畜牧的多种工具。

关系紧密的丛结又构成一个文化类型(type),如畜牧型文化。

相同的文化丛结和文化类型会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从而形成文化带,如畜牧文化带。相关的文化带又构成文化区

贡献:在自然科学独大的年代,历史特殊论伸张了文化的特性,起到了抢救濒危文化的作用,并对美国人的自由主义观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在批判已有理论如进化论和传播论的同时,却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新理论;

文化史观厚古薄今,应用性比较差。而这显然与其所在的强调现实关联和实用主义的时代

精神是不相符合的

文化与人格学派

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

美国人类学学会会长,主要理论著作《文化模式》

三种文化模式:

日神型(阿波罗型):是指古希腊神话中日神阿波罗具有的性格特征:安稳、遵守秩序、理性、固守传统

酒神型(狄奥尼斯型):是指酒神狄奥尼斯所具有的性格特征:充满激情、爱好幻想、易冲动、富有进攻性

妄想狂型的典型特征则是:忌妒心强、彼此猜疑、不信任、干事无法无天、背信弃义,每个人都与其他人为敌,经常互相偷盗、欺骗甚至杀人

文化模式理论:强调世界各种文化存在着极其多样的模式;注重从整体上研究某一种文化的特性,但却反对将每种文化看成是整齐划一、单调纯粹的模式。应该把握人类各种文化所具有的不同价值体系的多样性。

文化与行为关系的理论要点:本尼迪克特关于文化与行为的关系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我们能否绝对地划分正常行为与异常行为之间的界限。基本命题:对于任何文化来说,如何定义正常行为和非正常行为都是由文化决定的所谓有道德的行为,就是那符合一定社会善恶标准、与社会的正常运作相符合的行为。而所谓异常行为就是一系列不为文化价值观念、规范所认可的行为

米德:文化人格

认为:一个人的成年人格的形成,深受其所处的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或社会的儿童养育方式,对人的个性形成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主要著作:《来自南海》的三部曲:《萨摩亚人的成年》(1928)、《新几内亚人儿童的成长》(1930)和《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结构功能学派

马林诺斯基:文化功能论

主张对文化必须先有功能的分析才能探讨进化和传播,在功能未能解释及各要素间的关系未明了时,文化的形式也无法明了,故进化和传播的结论是没有价值的

“需要”与“功能”:

人基本上有两类需要:基本需要(即生物需要)、衍生需要(即文化需要)

为了满足一些基本需要,人就要用生产食物、缝制衣服、建造房屋等非自然(或人文)的方式,而在这个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人就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新的、衍生的环境,即所谓文化。

这个用文化来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方式,或满足机体需要的行动,就是所谓的功能。

文化在满足了需要的同时,又产生了衍生的需要或所谓的“文化驱力”(cultural imperatives),正是它直接导致了制度的产生。

贡献:

强调研究共时性的问题;

强调文化是一个整体这个观念,反对将文化进行因素拆分;

使人类学真正成为一门现代社会科学。

缺陷:

(1)对共时问题的关注无法解释冲突和变迁

(2)无法解释文化差异。换言之,如果人类具备相同的基本需求,那为什么不同的文化不是以相同的方式来满足这些需求呢?

(3)其功能论的个人性无法解释整个社会

拉德克利夫布朗:结构功能论:

作品《安达曼岛民》(1922)、《澳大利亚部落的社会组织》(1931)、《原始社会的结构与功能》(1952),以及与福蒂斯合编的《非洲的亲属制度和婚姻制度》(1950)《社会人类学方法》

结构功能论要点:

功能是整体内的部分活动对于整体活动所做的贡献,一切文化现象都具有特定的功能

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社会中的某个社区,都是一个功能统一体。构成这个整体的各部分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研究时只有找到各部分的功能,才可以了解它的意义。

在强调功能的同时,重视社会结构的研究。社会结构是指一个文化统一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的关系是由“制度”支配的。谓制度是指某些原则、社会公认的规范体系或关于社会生活的行为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不断变动的,但是社会结构的形式却是相对稳定的。将社会结构定义为:在由制度即社会上已确立的行为规范或模式规定或支配的关系中,人的不断配置组合

结构功能的方法

应采用自然科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归纳法来从事人类学研究;要将田野作为实验室,调查者亲自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分析、综合,得出假设,接下来进行田野工作以便修改和验证;对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社会进行比较,验证和修改自己的假设和初步结论,然后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

两种社会人类学研究:历时性研究&共时性研究。

历时性研究主要是指文化变迁的研究,而不是文化起源的研究

共时性研究不仅可以发现文化的相似性,更重要的是发现相异点,而他相信差异性比相似性更重要

共时性研究应优先于历时性研究

新功能论:

贝特森《纳凡》:针对马林诺斯基的理论中轻视个体感情和情绪差异的倾向提出质疑——认为社会人类学研究单位单看社会结构不够,单看个人的需要也不够,而应当看社会结构、文化和个人的情感(如通过仪式表现出来的激情)之间的关系。

埃文斯普理查德《努尔人》:描述了努尔人的社会拆分系统,一反功能主义强调社会平衡和整合的传统

表达了对社会冲突的关注。

利奇《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系统地提出了“社会过程论”,批评功能主义把社会的规范、平衡、结构理想化,没有看到现实中的规则只是人们用以对社会状况做出反应的表象,而理想模式与现实并不总是一致的

功能主义在反对进化论的同时,矫枉过正,过于注重功能的共时性,而忽略了变迁和内部差异

查普尔、阿伦斯伯格:“平衡论”

林耀华:四种力量导致变迁的产生:

(1)物质环境的变迁促使适应于它的技术变迁

(2)由于一种技术上的原因所产生的技术上的变迁

(3)人物及班底的变换

(4)一个体系之外在因素的改变

格拉克曼:“社会冲突论”

为代表的“曼彻斯特学派”认为:

社会结构并不是像马林诺斯基所说的那样以永恒的平衡为特点,冲突才是“组织的本质”;社会的真正特点在于其内部群体倾向于拆分(segment);社会是在冲突中获得统一的,而冲突就是统一的表现

社会学派

杜尔干:社会决定论

社会整体观:社会虽然来自个体的组合,但已经超越了个体,拥有独特的性质而构成一个实体。他坚决反对依据个人或心理因素来解释社会的做法,并强调社会现象只能依据对社会本身的研究来解释

“机械的结合”与“有机的结合”:原始社会是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共同一致的社会模式,是一种机械的结合在工业化社会的现代社会中,人的结合是由于相互需要,通过分工合作彼此结合,相互补充,是一种有机的结合

集体意识或集体观念:所谓集体意识(collective conscience)是指由某一特定的社会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共同信仰和感觉,是社会强加于个人的观念,不是人从直接的经验中取得的。这种集体观念就是“社会事实”,而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就应该是这样的社会事实。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运用社会整体观、社会决定论以及跨文化比较方法,对早期澳大利亚原始宗教的宗教礼仪和信仰仪式进行了严密而细致的分析。在宗教起源的问题上,他反对泰勒关于宗教起源于“万物有灵”的观点,并主张任何宗教观念产生的真正和唯一的渊源就是社会。对于宗教的功能,他认为宗教的核心不是教义,而是仪式。在仪式上,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增加社会道德责任感,使人们产生向心力,加强团结,同时也使个人觉得更坚强,更有自信心。

社会决定论要点:

(1)社会事实自成其类,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来解释,而不能化简到心理和生物层次。

(2)社会先在、外在和独立于个体并大于个体之和,因而能对个体形成强制。

(3)社会的强制力来源于无形而有力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表象,而以圣/俗分类为基础的宗教则是社会的核心形式(4)人们对自然界的分类依据社会文化分类,社会文化分类则依据二元对立原理

(5)上述所有社会现象都有现实功能,因而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莫斯:礼物的意义

《礼物》:礼物交换、夸富宴”、库拉

初民社会,礼物表达、联结和创造了社会关系,具有超出礼物的物质价值以外的价值。

礼物所建立的关系是互惠(reciprocity)的,包括对称的互惠和不对称的互惠

新进化论学派

柴尔德:文化进化史观

在1936年《人创造了自己》中提出了考古学上的石器、青铜器、铁器时代,以及与之相应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化的三段说。

用“新石器时代革命”、“城市革命”:来描述人类社会变迁的历史,使进化论得以从“蒙昧”、“野蛮”等民族中心主义色彩浓厚的描绘中解脱出来。试图树立起唯物主义的文化进化史观。

怀特:文化进化标准

认为人类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是从低级向高级的进步,而且世界各种文化都必定经历几个相同的阶段

《文化的进化》 :文化尽管是一种超有机体,但也可以通过能量测算来计算其发展过程

文化的进步意味着每人每年利用能量总量的增长或利用能量的技术效率的提高

文化发展的公式:C=E ·T C代表文化(culture),E代表人均年利用能量(energy)

T代表能源开发的工具与技(technology)的效率

文化史解释三观点:

(1)单线进化论,主张所有的社会都要经历类似的发展阶段,只存在阶段的差别

(2)普遍进化论(或文化相对论),与单线进化论完全相反,强调各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对性和独特性,否认各种文化必须经历从低级到高级的每个阶段。

(3)多线进化论,即他本人的立场,既主张进化,但又考虑到文化相对性

斯图尔德:文化生态学

文化与其生态环境不可分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

相似的生态环境下会产生相似的文化形态及其发展线索

世界上存在的多种生态环境也造就了与之相适应的多种文化形态和进化途径

文化三要素观:即资源、技术和劳力。资源和技术是基础,借着人类的劳力使它们得以结合;在人类试图在环境压迫下求得生存的努力中,劳力是常备的工具,而且几乎所有的社会都必须面对内地的社会压力和外地的环境限制。

哈里斯和拉帕波特:文化唯物论

马文·哈里斯:《文化唯物论》代表该理论的成熟。

任何文化现象都是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之中,都有其客观现实的基础。任何采取神秘主义态度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这分析焦点不再是进化本身转向了用特定文化中特殊因素的适应或系统维护功能来解释这些因素的存在,即把兴趣从环境如何刺激(或阻止)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发展这个问题,转到了社会和文化形态如何维持与环境的既存关系的方式

新进化论要点:

(1)新进化论引进了更多的自然科学概念和方法

(2)在社会文化变迁的动力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认为文化进化是由人类心智的能力所决定,而新进化论的角度更广,提出了更为全面的看法

(3)在文化变迁的路线问题上,古典进化论大多坚持单线进化,而新进化论同时还重视文化进化的多线性和特殊性

(4)在研究方法上,新进化论不再受限于古典进化论那种过于抽象、过于包罗万象的宏大理论倾向,开始重视具体的民族的文化变迁的研究。事实上,由于结构功能学派田野工作方法

结构主义人类学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创见:

(1)人类皆有分类的天性。

(2)分类就是创造秩序,就是按照二元对立规则来寻求事物之间的区别性特征。

(3)秩序需要用符号来表达,因此文化是符号体系。

(4)符号体系反映人类的意识结构,而意识结构可以抽象成结构模型。

(5)结构模型有深浅两个层次。与经验现象同构的是浅层结构;深层结构不为意识所及,反映人类的普同心性(6)一切社会活动和社会生活都深藏着一种内在的、支配着表面现象的结构,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就在于寻找这种内在的结构

结构模式的划分:有意识模式、无意识模式、机械式模式、统计学模式

结构层次的转换:将语言学的转换定律应用于人类学的研究中;

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渊源:法国社会决定论、英国结构—功能论、索绪尔和雅各布森的结构语言学、符号学“三个情人”:地质学、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质疑:结构主义否认有意识的主体/个人在社会和文化过程中的相关性;结构主义否认历史或“事件”对结构是否存在重大影响

象征人类学

象征人类学(symbolic anthropology) 从本质上讲就是把文化当成象征符号加以探讨的人类学思想和研究进路。公共符号:指的是事物、关系、活动、仪式、时间等,也就是同一文化共同体内的人们赖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社会情感的交流媒体

格尔兹:解释人类学

《文化的解释》(1973)和《地方性知识》

文化不是封闭于人们头脑之内的某种东西,而是存在于公共符号之中,透过这些符号社会成员彼此交流世界观、价值取向、文化精神(ethos)以及其他观念,并传承给下一代

他认为:人类学者的工作不在于运用“科学”的概念套出“文化”的整体观,也不在于像结构主义者那样试图从多样化的文化中推知人类共通的认知语法,而在于通过了解“土著的观点”(来解释象征体系对人的观念和社会生活的界说,从而达到对形成地方性知识的独特的世界观、人观和社会观背景的理解

斯奈德:深受帕森斯的影响,也主要致力于对文化这个概念的关注。他的研究更多的走向了对符号和意义系统的内在逻辑的理解,并且主要是透过“核心符号”这个观念

特纳:符号的实用意义

要分析的问题为稳定是如何在构成事物常态的冲突和矛盾之上被构建和维持的

仪式机制:阈限(liminality)、、边缘(marginality)、反结构(antistructure)、交融(communitas)等

玛丽·道格拉斯:强调符号结构和社会结构同时并重,主张把符号—语言法则的分析贯穿到社会分析中去,揭示社会运行的象征逻辑。

两个主要关切点:象征和社会《洁净与危险》

结构马克思主义

结构马克思主义(structural Marxism)就是结构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主要在法国和英国得到发展

阿尔杜塞和巴利巴尔发表《〈资本论〉读后》一书,标志着结构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他们认为社会文化发展的决定力量不在于自然环境或技术,而在于社会关系结构。尽管他们并没有完全抛弃生态学的考虑,但却将其纳入对社会和政治的生产组织的分析

理论特点:

反对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分离,主张物质关系和仪式形态的互相维持、调和与结合;除了强调经济生产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之外,还强调从社会再生产关系角度来探究社会和文化。

缺陷:将文化概念简单化为“意识形态”,虽说分析者能够将文化观念和社会关系的特定结构关联起来,但却显得过于极端,而且还导致了新问题的产生,即如何将意识形态与更为广泛的文化观念联系起来。

其次,由于它主要从神秘化的角度来看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倾向,这使得该学派几乎所有的文化或意识形态研究都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功能主义的色彩,因为这些分析的目的就是显示神话、仪式、禁忌等是如何维系现存秩序的。并没有提出一个突破性的理论模式。

政治经济学派

政治经济学派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后仍然相当活跃。

代表人物:沃勒斯坦、弗兰克、沃尔夫、哈特

主要理论来源:政治社会学的“世界体系理论”和“低度发展理论”

主要内容:政治经济学者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大规模的区域性政治经济体系;对非西方社会和文化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对其传统社会文化模式的探讨,还必须考察这些模式被冲击、渗透、改造,甚至消灭的过程;关注在某种政治

和经济斗争的处境下,阶级或族群认同所包含的象征

政治经济学派民族志的特点:

(1)不同地方文化的单个描述无法全面反映现代的文化潮流和现实,离开了世界政治经济背景就无法准确地研究边缘社会的象征体系和文化形态。

(2)尝试在区域、民族和全球的政治经济场域中探讨文化的差异

政治经济学模型的缺陷:政治经济学不够政治——过于强调经济因素很少论及这些经济关系所涉及的权力、管制、操纵、控制之类的关系;该模型的核心是一个假设,假定我们所研究的每个事物都已经被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所触及(“渗透”),欧洲农民来讲也许是事实,而当我们从“中心”走得更远一点的时候,这个假设就真是大有问题了

实践理论

兴起:20世纪80年代

理论要旨:旨在解决社会理论中长期未决的课题,即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关注的理论问题是结构与人的关系,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探讨辩证关系和人的能动性

代表人物:英国社会理论家吉登斯、法国人类学家布迪厄、美国人类学家萨林斯和奥特纳

他们都关注两套相互关联的术语:

一套是实践、应用、行动、互动、活动、经验、展演;另一套则是关于做这些事的人:媒介、行动者、人、自我、个体、主体

布迪厄:实践理论

实践理论:解释的就是一个给定社会和文化整体(系统)之形式和意义的产生、再生产及变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宇宙观、社会结构、认知的集体表象、文化解释体系等,实践既是策略性的个人行动,也是文化再造和社会秩序重塑的途径。

实践含义:非常广泛,可以指任何人所做的事情,即人类行为的所有形式,而这些行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具有一定的社会含义

实践理论主张,行动或实践是一个实用主义的选择和决定,或是主动的谋划与规范

人的行为与体系之间关系的两大问题:

即体系如何影响行为?同行为如何创造体系?

布迪厄承认文化对行为具有最深刻、最系统的影响,对行为者的世界观、理念、情感等有制约作用;同时又认为文化对行为的制约有局限,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文化也是人的创造物

萨林斯:关于行为塑造体系——复制社会文化体系的不是社会化和仪式,而是日常生活的实践。这些实践体现了组织和支配体系的时空和社会秩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常规不仅受到内在组织原则的制约,而且还在现实生活中加强这些原则,把不合规范的实践视为阶级斗争不能解释问题

到底什么驱使了人们的实践--自利益理论

解释人类学

经济人类学

定义经济人类学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和民族志的方式研究经济制度和行为的学科。这三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了经济人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特点:

(1)经济人类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经济问题,而是将经济放到政治、亲属制度、宗教仪式等构成的社会文化的整体中去观察分析。

(2)西方经济形式仅仅是人类各种并存的经济形式之一种,西方经济模式不是全人类普遍的模式,也不具有未

来普遍采用的必然性。

(3)西方经济类型及交换类型与非西方经济类型是并置于当代世界范围内的,非西方类型不是西方类型的过去。非西方类型也并不必然发展成为西方类型。

(4)西方社会经济类型在与非西方社会的经济类型的交流过程中,也从对方吸取了某些内容进而发展了现代经济理论。

(5)经济理性问题:

经济决策的理性未必就是收益的最大化。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只适用于人类经济活动的一个特殊范围——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的经济体系。经济决策的理性取决于决策行为所依据的该社会的价值体系和决策环境状况。

(6)人类学的视角需要纵观全部人类历史,亦需横扫全人类各种社会形态。

刑法学知识点归纳

刑法学知识点归纳 一、总则部分 1、刑法的概念、分类、性质、任务和功能 2、刑法的解释 3、刑法的基本原则(重点复习) 4、刑法的适用范围(重点复习) 5、犯罪的概念、特征(重点复习) 6、犯罪构成的概念、特征、分类(重点复习) 7、犯罪课题与犯罪对象 8、危害行为的概念 9、不属于危害行为的几种情况 10、不作为犯罪的成立要件(重点复习) 11、不作为的分类 12、危害结果的概念、分类 13、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不作为犯罪的因果关系 14、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重点复习) 15、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重点复习) 16、论单位犯罪(重点复习) 17、过于自信的过失与间接故意 18、疏忽大意的过失与意外事件 19、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20、简述刑法上的认识错误 21、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要件(重点复习) 22、紧急避险的概念、成立要件 23、无防卫动机的情况(重点复习) 24、防卫过当的成立要件及处罚原则(重点 25、特殊防卫的概念与成立要件(重点复习) 26、犯罪预备、中止、未遂的概念、法律规定、成立要件、处罚原则 27、犯罪未遂的分类(问答或名词辨析) 28、共同犯罪的概念、成立要件(重点复习) 29、共同犯罪人的分类及各自的特征、处罚原则(重点复习) 30、共同犯罪的形式(问答或名词辨析) 31、实质的一罪、法定的一罪、处断的一罪各自包括?32、继续犯的概念、特征以及与状态犯、即成犯、接续犯的区别(重点复习) 33、想象竞合犯的概念、特征及与法条竞合的区别 34、结合犯与集合犯(重点复习) 35、惯犯与连续犯(重点复习) 36、连续犯的概念、特征(重点复习) 37、连续犯与继续犯(重点复习) 38、牵连犯、吸收犯的概念、特征(重点复习) 39、刑事责任与刑罚的关系(问答或辨析) 40、刑事责任的根据(问答) 41、刑罚的目的(重点复习) 42、罚金的执行与缴纳(问答) 43、剥夺政治权力刑(问答) 44、没收财产与罚金 45、非刑罚处理方法(问答) 46、量刑的原则(问答) 47、量刑情节与定罪情节 48、累犯的成立要件(重点复习) 49、自首的成立条件(重点复习) 50、一般缓刑与战时缓刑(重点复习) 51、缓刑的成立要件(重点复习) 52、假释的成立条件(重点复习) 53、追诉时效的延长(问答) 54、我国特赦制度的特点(问答) 55、法定刑与宣告刑 二、分则部分(主要以罪名的比较为主) 1、罪状的概念、分类 2、事后抢劫的概念、成立要件(重点复习) 3、斡旋受贿概念、成立条件(问答) 4、如何理解公共安全?(重点复习) 5、法条竞合的概念、特征、处罚原则 6、间接走私的类别(重点复习) 温馨提示: 1、考试中往往会出现诸如比较两个相近的罪名的比较题或论述题,但两个罪名之比较未必各项均有不同,故我们应当按顺序逐一比较,相同点亦需做出说明,不同点则是重点比较之处。

文化人类学复习要点

题型: 名词解释5个,每题4分,共20分。 简答题5个,每题6分,共30分。 论述题3个,共50分。 第一章导论 1、为什么要学习文化人类学? 2、田野工作的特征。 3、人类学的领域。 4、人类学与社会学的比较。 5、文化人类学的学科观。 6、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方法。 7、什么是田野工作?什么是主位法,客位法。 第二章文化和文化变迁 1、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化变迁?文化变迁的原因,文化变迁的途径或表现,文化变迁的类型。 2、什么是涵化。 第三章种族、民族与族群 1、种族的概念 2、种族主义及其表现 3、种族产生的原因。 4、种族的社会建构。 3、民族的特征 4、族群的要素有哪些。 第六章生态人类学 1、生态人类学的定义,意义。 2、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经济人类学 1、什么是经济人类学。 2、经济人类学的问题意识。 3、经济类型与交换类型。 4、经济人类学的形式论与实质论。 5、夸富宴。“夸富宴”(potlatch)的词义是“散尽”(give-away)的意思。慷慨的馈赠是获取尊敬的动机。一个人举办一次夸富宴很显然会带给他一定的声望,这种声望是与慷慨的程度成正比的。“千金散尽”的夸富宴行为是一种“妄想自大狂人格”的结果。在一个缺乏统治阶级的社会中,夸富宴的制度确保了物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持续。 “夸富宴”由美国人类学家博厄斯(Franz Boas)最初给以细致的描述,后来经由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再度解释的夸克特人的夸富宴仪式,一般都被后来的人类学家看成是一种再分配的经济制度。 夸求图印第安人(Kuakiutl Indians)的夸富宴(potlatch)。夸求图印第安人居住于英

生理学框架笔记-重点记忆

㈠内环境 细胞内液 40% 组织液 15% 体液 血浆 5% 其他 40% 基本方式: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神经调节 特点:快、短、准确 内分泌(包括神经分泌) 方式旁分泌 (二)生理功能调节体液调节自分泌 特点:慢、长、广泛 参与物质:激素、代谢产物 根本点: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 特点:范围小 自身调节异长自身细节 举例 肾血流在血压正常范围波动内,保持不变 定义:反馈信息促进控制部分的活动 正反馈 举例:排便、排尿、射精、分娩、血液凝固,动作电位的产生,1,6-双磷酸果糖对6- 磷酸果糖果激酶Ⅰ的作用 (三)反馈系统 定义:反馈信息与控制部分的作用方向相反 负反馈意义:维持稳态 举例:减压反射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决定因素:浓度差和通透性 单纯扩散特点:顺浓度差,不耗能 被动转运 举例:O2和CO2 充分抑制 载体中介有饱和性 结构特异性 易化扩散 小分子无饱和性 通道中介相对特异性 有开放和关闭两种状态 耗能 特点 原发逆电—化学梯度 一个催化单位加一个调节亚单位的二(一)物质转运钠泵有ATP酶活性 主动转运(最重要)移3个Na+出细胞,移2个K+入细胞 兴奋(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的基础 继发:肾小管和肠上皮吸收葡萄糖,依赖钠泵建立的势能 出胞(耗能):细胞的分泌活动,需Ca2+参与 大分子 入胞(耗能):受体介导入胞模式 终板电位 化学门控通道突触后电位 感受器电位 特殊通道蛋白质(促离子型受体)电压门控通道:神经轴突,骨骼肌和心肌 机械门近代通道 总特点:快,但局限,不是最易见形式 第二信使:cAMP,Ca2+,IP3,DG a亚单位起催化作用 (二)细胞膜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促代谢型受体) G蛋白:鸟苷酸结合蛋白 G-GTP未活化 G-GIP活化 特点:慢,但灵敏和作用广泛 过程:配体+受体→G-GTP→AC→cAMP→蛋白激酶A 只有一个跨膜a螺旋 酪氨酸激酶受体磷酸化酪氨酸残基

人类学参考书目汇总

《西太平洋的航海者》马林诺斯基 《安达曼岛民》拉德克里夫-布朗 《努尔人》埃文斯?普里查德 《文化的解释》克利福德?格尔兹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文学科的实验时代》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 《菊与刀》露丝?本尼迪克特 《文化模式》露丝?本尼迪克特 《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做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玛格丽特?米德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玛格丽特?米德 《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费孝通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研究》林耀华 《他者的眼睛——人类学入门理论》罗伯特?莱顿 《人类的视野》李亦园 《文化人类学》马文?哈里斯 《人类学经典导读》庄孔韶 《田野图像——我的人类学研究生涯》李亦园 《漂泊中的永恒——人类学田野调查笔记》乔健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学派——文化研究的历史》夏建中 《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马文?哈里斯 《文化人类学教程》孙秋云主编 《文化人类学的十五种理论》绫部恒雄 《文化人类学的调查——正确认识社会的方法》

《文化的变迁——一个嘎查的故事》阿拉腾 《礼物》马塞尔?莫斯 《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阎云翔《20世纪西方宗教人类学文选》史宗主编 《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E?杜尔干 《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西敏司 《罪过与惩罚——小村故事》朱晓阳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阎云翔《裸猿》莫里斯?戴斯蒙维 《人这动物》 《穿裤子的猴子》 《传统的发明》 《原始文化》 《金枝》佛雷泽 《黑猩猩在召唤》珍妮?古多尔 《文化人类学基础》 《语言论》萨皮尔 《第二性》 《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塞维斯 《人类学概论》庄孔韶 《后现代时代中的文化理论》马文?哈里斯 《母权论》巴霍芬 《原始婚姻》麦克伦南 《古代史研究》麦克伦南

2017法硕考研刑法学必背知识点100条(3)

2017法律硕士考研刑法学必背知识 点100条(3) 41、使用假币罪的两个考点总结如下:(1)"使用",既可以是以外表合法的方式使用(如购物、存入银行、赠与他人),也可以是以非法的方式使用(如赌博);(2)必须让假币进入流通领域,即"转起来"才成立本罪。若将假币作为证明自己能力的资本而给他人观看或炫耀的,不成立使用假币罪,而应成立持有假币罪。 42、经过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的修改,盗窃罪的行为方式目前有五种:(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2)多次盗窃;(3)入户盗窃;(4)携带凶器盗窃;(5)扒窃。其中,后三种是修正案(八)新增的行为方式,务请注意。 43、(1)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这里的数额较大的标准是1000-3000元以上;(2)多次盗窃:"多次"是指三次以上,此外,多次盗窃的,盗窃数额累计计算;(3)入户盗窃:首先,盗窃的故意必须形成于入户之前,否则就是一般盗窃;其次,“户”应做缩小解释,同“入户抢劫”;最后,虽不要求数额较大,但也不能是价值极为微薄的财物,例如一张白纸;(4)携带凶器盗窃:首先,与"携带凶器抢夺定抢劫罪"一样,这里的"携带"="暗藏",凶器只是"备而不用",即不能显示凶器,否则,可能成立抢劫罪;其次,没有数额的限制;(5)扒窃:首先,扒窃行为必须发生在公共场所;其次,扒窃的对象必须是他人紧密贴身占有的财物,但不限于体积较小的财物;最后,虽没有数额较大的要求,但也不能是价值极为微薄的财物。 44、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占有的财物。(1)必须是"他人"占有的财物。行为人对于由自己占有的他人财物不能成立盗窃罪,只能成立侵占罪;(2)必须是他人"占有"的财物。首先,是"占有"而非"所有",这就意味着自己所有但由他人合法占有的财物,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其次,是"占有"就可以了,不一定必须是"合法占有",这就意味着,即使是他人非法占有的财物,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例如"黑吃黑"。试举3个例子:(1)甲的财物借给乙之后,甲又偷回来:甲是盗窃罪;(2)甲的财物被乙偷走之后,甲又偷回来:甲无罪;(3)甲的财物被乙偷走后又被丙偷走:丙是盗窃罪。 45、既然自己的财物都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那么,他人的财物就更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了。这是典型的"举轻以明重"的当然解释。因此,将盗窃罪的对象解释为"他人的财物",是当然解释而非缩小解释。 46、 数额较大 (3年以下) 数额巨大 (3年以上10年以下)数额特别巨大 (10年以上或无期) 备注 盗窃罪1000—3000元以上3万—10万元以上30万—50万元以上敲诈勒索罪的最高刑不包括无期徒刑。 抢夺罪1000—3000元以上3万—8万元以上20万—40万元以上 敲诈勒索罪2000—5000元以上3万—10万元以上30万—50万元以上

社会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E . Aronson说:“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之多,几乎如同社会心理学家的人数之多一样。” 社会心理学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研究特定社会情境中个体的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两种社会心理学: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 1908年,美国的社会学家罗斯出版了《社会心理学》,无独有偶,同年,英国的心理学家麦独孤出版了《社会心理学导论》,这两本社会心理学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社会心理学的诞生。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边缘性学科: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是其母科学; 2. 理论性强的应用性学科。 第二章 霍兰德(E.P.Hollander,1976)认为整个社会心理学的历程可分为社会哲学、社会经验论和社会分析学三阶段,而后两个阶段构成了社会心理学的现代历程,与这三阶段相对应的分别是社会心理学的孕育时期、形成时期和确立时期。 孕育时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哲学思辨,核心内容是关于“人性”问题的争论。主要有两条线索: 1、苏格拉底、柏拉图:人性由社会决定,“善”由教育而成。 被18世纪康德、卢梭等人所继承:通过改变社会来改变人性。 2、亚里斯多德:人性由生物或本能的力量决定。 被17世纪霍布斯等人所继承:人生来就是邪恶的,所以必须施以法律的强制。 形成时期:本阶段的特点是经验描述。本阶段最有意义的事件,是1908年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同时出版了两本书: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社会心理学》和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社会心理学导论》。这标志着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在理论上有五大直接来源: 1、德国民族心理学:冯特10卷本的《民族心理学》; 2、法国群众心理学:塔德关于模仿和暗示的研究;迪尔凯姆对群体的强调; 3、英国本能心理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麦独孤的本能论。 4、经典精神分析学派:(1)本能与社会:本能—潜意识—伊底、自我与超我;(2)集体心理学:集体的原始特性—爱的关系是集体心理的本质—自居作用对集体心理形成的影响;(3)社会和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起源—宗教的作用—本能与文明的冲突; 5、社会行为主义学派:巴甫洛夫条件反射与强化律;桑代克联结主义;华生行为主义。确立阶段的特点: 由描述转向实验 由定性分析转向定量研究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一)价值中立原则(二)系统性原则(三)伦理性原则 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的定义 ?参与观察法:研究者深入到被观察者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在团体中建立各种关系进行直接观察的方法。 ?非参与观察法:此时观察者完全处于旁观者的立场,不参与被观察者的任何活动。 这种观察法可以使观察者做到客观冷静,但是,这种方法往往会对观察环境和被观察者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导致观察结果的失真。

动物生理学知识点

内环境和稳态: 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细胞外液是细胞在体内直接所处的环境,称之为内环境。 稳态: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能够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少受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 维持体内酶活性的最佳状态。 维持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稳态是维持细胞生存的必要前提。 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1.神经调节: 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所发挥的调节作用。 基本过程(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有规律的适应性反应。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迅速、准确、作用部位局限和作用时间短 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体液调节: 由体内某些细胞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有相应受体的组织、细胞,调节这些组织、细胞的活动。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较缓慢,但作用广泛而持久。 能接受某种激素调节的组织、细胞称为靶组织、靶细胞。 远距离分泌、旁分泌调节、自分泌(低等动物)。 3自身调节:(局部) 某些细胞、组织和器官并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也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是该器官和组织及细胞自身的生理特性 关系: 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间也有密切关系,三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调节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对它们自身以及机体各器官、系统进行调节,使机体内环境在各种不同条件下保持稳定。 细胞膜物质转运: 1被动转运: 当同种物质不同浓度的两种溶液相邻的放在一起时,溶质的分子会顺着浓度差或电位差产生净流动,称为被动转运。 1)单纯扩散生物体中,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顺着电化学题都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水分子跨膜扩散的过程称为渗透。 2)易化扩散一些不溶于脂质的,或溶解度很小的物质,在膜结构中的一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也能从膜的高浓度一侧扩散到低浓度一侧,即顺着浓度梯度或点位梯度跨国细胞膜,这种物质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 以载体为中心: 载体细胞膜上一类特殊蛋白质,它能再溶质高浓度一侧与溶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构想发生改变,把溶质转运到低浓度一侧将之释放出来,载体蛋白回复到原来的构像,又开始新一轮的转运。 特点:顺浓度梯度转运高度的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 以通道为中心: 离子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分子层的、中央带有亲水孔道的膜蛋白。 特点:速度快离子选择性门控性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知识讲解

法理学重点知识点梳理 第1,2章导论,法的概念 导论 1.法学的定义: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和学科的总称,我们的理解: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 2.应当注意的是,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的学术分科实际上阐明的是法学的不同品质。首先,法学是理论性的。其次,法学是实践的。 3. 法理学的概念:法理学,以一般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求法的一般原理为任务的学问。现代法理学注重于对法律用语及专门名词的分类和进一步理解。 4. 法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一方面,法理学所研究的是法的一般原理、原则、概念、制度。 另一方面,从法学体系的内部关系看,法理学在整个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理论”的地位。 5.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法学,两人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诞生的标志,他们揭示了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根源于利益的冲突,法律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等客观规律。他们指出法律是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的产物,揭示了法律与阶级、国家的联系。 6.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7. 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和法权制度中,必须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西方法治文明和中国国情特点三者结合。 ◆核心架构:马克思主义法学三位一体的本原结构,即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人、国家和社会的辩证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 ■体现上述基本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法治国家与和谐社会的辩证统一(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既要看到事物共性的一面,又要看到事物对立的一面,即要以坚持全面发展的高度为前提,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以实现两者和谐发 展之目的)。 ◆理论特色:“五个更加”。更 加关注弱势群体的保护和帮助;更 加重视以社会公共利益约束和限 制个人以享有和行使权利为名的 任性;更加重视以公共社会福利平 等再分配来调节在自由的经济交 往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的强弱分化、 贫富差别;更加重视防止阶级分 化、阶级矛盾、阶级冲突在我们这

西方哲学史知识点

米利都泰勒斯:水本原 伊奥尼亚学派学派阿曼克西曼德:无定 (本原问题)阿纳克西美尼:气本原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流变说,逻各斯,辩证法(一切皆流无 物常驻) 早期毕达哥拉斯:数本原、美德在于和谐、灵魂轮回说 古希腊南意大利哲学 自然哲(由本原追溯到存在问题先驱:克赛诺芬尼(对神、万物、真理的认识) 并首次使用逻辑论证)爱利亚学派创立者、主要代表:巴门尼德(真理之路意见之路) 辩护者:芝诺(二分法、阿基里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 论证者:麦里梭(正面论证“存在”性质、修改巴门尼德) 多元论哲学恩培多克勒:四

根、爱恨、同类相知、流射 (①深入事物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事物生灭变化阿克萨格拉:种子、努斯、异类相知 ②放弃单一本原传统从事物寻找运动根源之外,重视认识论)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老师,来自米利都 受巴门尼德与芝诺影响 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影象论、灵魂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对立的说法、社会生成论 智者派高尔吉亚:三个命题(无物存在、有物也不能认识、认识也说不出来) (恩培多克勒学生) 古 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是什么”问题、助产术 腊(师从按阿克萨格拉学生

罗阿尔克劳) 哲 学古麦加拉派:欧克里德与欧布里德——善即存在 (阐述苏格拉底时,深受爱利亚学派影响 典并且对晚期希腊怀疑主义影响甚大) 小苏格拉底学派昔兰尼派:阿里斯底波——善即快乐 时(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幸福主义所继承) 犬儒派:安提塞斯尼与第欧根尼——善即节欲 期(受希腊晚期斯多亚学派的发挥) 柏拉图:前期理念论、分有说和摹仿说、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床喻、日喻 和洞喻)、知识论、回忆说、知识等级说(四线段说) 亚里士多德:知识的区分、《范畴篇》个别事物实体论、《形而上学》中实体 学说和四因说、灵魂说 伊壁鸠鲁:准则学和物理学是手段,伦理学是目的(原子论、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生理学研究内容大致可分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三个不同水平。根据实验进程可将生理学实验分为慢性实验和急性实验,后者又分为在体实验和离体实验两种。 第二章细胞、基本组织及运动系统 第一节细胞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 液态镶嵌模型:生物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从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单纯扩散:某些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扩散过程。 细胞的物质转运有几种方式,简述主动运转的特点:单纯扩散(自由扩散)、易化扩散(通道:化学电压机械门控;载体:结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主动转运(原发性: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继发性: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间接利用ATP)【借助于载体、逆浓度差或电位差转运并需要能量】、入胞(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入胞)和出胞等。 跨膜信号传导1由通道蛋白完成的,电压、化学、机械门控通道2由膜受体、G蛋白和G蛋白效应分子组成的3酶耦联受体信号传导。 细胞凋亡:由一系列细胞代谢变化而引起的细胞自我毁灭,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PCD,是在基因控制下,通过合成特殊蛋白而完成的细胞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必须经过生长到分裂的过程成为~,分为G1、S、G2、M四期。 细胞衰老:细胞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细胞生理功能和增殖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并趋向死亡的现象。 第二节基本组织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后者其支持、联系、营养、保护和隔离等作用。 神经纤维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三节运动系统 骨骼肌纤维由肌原纤维和肌管系统组成,前者由上千条粗肌丝和细肌丝有规律的平行排列组合而成。 第三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一节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新陈代谢、兴奋性、适应性和生殖等。 阈强度/阈值: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兴奋性:可兴奋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适应性:机体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使之相协调的功能。 生殖: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便可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第二节神经与骨骼肌细胞的一般生理特性 静息电位:细胞未受刺激相对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产生机制:【前提-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决定作用-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根本原因-K+外流(膜对A-不通透)】K+外流是静息电位产生的根本原因。RP的产生与C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静息时C膜对它们的通透性有关。细胞内K浓度和A-浓度比外高,而胞外Na和Cl比内高。但C膜在静息时对K通透性较大,Na和

人类学读书笔记

《体育人类学》读书报告 体育人类学是从体育的角度去研究人类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门学科。要了解体育人类学就必须了解学习人类学。只有在了解人类学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理论流派沿革及应用分支学科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对体育人类学有较全面的了解。作为体质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结合点,它揭示和分析人类与体育相关的因素,综合研究人类的体育问题。它从人类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研究体育的一般规律及其在理论上表现的具体形式,揭示体育过程的内在结构,在不同形式的体育过程和与之相似的社会现象中寻找共同的规律。体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体育原理,以建立全面认识体育的新视角;民族体育,以深挖和弘扬人类传统文化遗产;竞技,以摆脱单纯追求人体极限的误区;定位和标示,以把握未来人类体育的发展轨迹。 体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类有关体育的文化活动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体育人类学包括以下主要研究领域 (1)从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全球不同文化和社会、传统和现代的体育竞技和运动休闲娱乐行为,各种体育参与者使用话语表达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探讨在体育交流中如何增进对不同文化、不同种族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2)根据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和语言人类学所发现的材料,从人类进化、迁徙和交流的角度,研究各种体育运动的起源、进化、发展和传播; (3)将体育或身体文化看做是文化体系中的一种要素,研究体育与其他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体育在提高人类生存适应性方面的作用等; (4)探讨在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自然环境、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体育 和经济发展的问题;研究不同种族的人类群体在生理、体型和运动能力上的差异,如何让选手参加适宜的比赛并提高竞技运动水平; (5)研究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体育、竞技和身体娱乐活动,利用全球丰富的传统体育和现代体育资源,促进体育与人类的同步发展。 这本书印象最深的一节是第四章的第四节,从民族体育到奥林匹克竞技。民族体育是当代世界流行的国际体育之母。但是,当代国际体育一旦形成并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便表现出与各民族传统体育之间的种种差异,进而产生冲突、消长、生灭、融合、共存等种种复杂的情况。西方文化带着一种“唯我独尊”的优越感,无视其他民族文化包括民族体育的价值,并且蛮横地剥夺其生存的权利。在初始阶段,民族体育抗拒西方体育,是试图摆脱其征服。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随着民族本身的衰亡而衰亡,另一些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也陷入艰难困境之中,他们在社会生活、尤其是在城市生活和教育中的影响急剧削弱。为何近现代体育主要是西方体育在国际体坛占统治地位?原因很简单:体育文化可以借助强大的经济杠杆向生产力欠发达地区渗透。率先进行工业革命而获得巨大效益的英国以及紧随其后的德、法等国,把自己的文化推向世界。而初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美国,待自己强大以后,体育文化随经济地位提高而倒灌输出,如篮球、排球等运动项目风靡全球。奥林匹克是西方文化的产物。而东方各国民族传统文化缺乏发展契机,只能够被动接受。 而第五章中还针对人类的种族、文化、性别、生存环境等差异对其竞技水平的影响。在体育和竞技中对人种、种族和种族问题的研究,以及对训练和比赛的环境、性别等问题的研究,正处于兴起阶段。分别从肤色,形态,环境等因素解释了正是高水平竞技的成绩和记录中产生明显的差异的根源。世界上既有人种差异存在,就必然有形形色色的种族问题产生,体育人类学有助于认识和理解种族差异,发掘各人种身体活动的巨大潜能,使人类整体走向健康。 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绪论一章对于体育人类学是门交叉学科,对人类学以及人类学的理论流派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没有开门见山的讲体育人类学,这样就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刑法学知识点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作者:————————————————————————————————日期: 2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规定一切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刑法的性质: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 3.立法解释: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做的解释,包括3种情况A.刑法中用条文对有关刑法术语所做的解释 B.是在法律的起草说明或修订说明中所做的解释 C.刑法在施行过程中,立法机关对发生歧义的规定所做的解释 4.司法解释:我国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规定的含义的阐明(z最高法和最高检 5.扩张解释: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比其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二、简答题: 刑法的渊源: 1、刑法典: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单行刑法(规定、决定、条例、补充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军人违反职责罪暂行条例》,《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1998年12月29日) 3、附属刑法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的核心和精髓,不仅体现刑法的根本精神,还能指导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适用。 二、简答题: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的核心和精髓,不仅体现刑法的根本精神,还能指导

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适用。 1、罪刑法定原则:又称罪刑法定主义,含义包括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给以什么样的刑罚处罚,必须以刑法的明文规定为前提。如果刑法没有规定,即使行为危害很大,也不认定为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和给以刑罚处罚。也即刑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处罚的原则。 2、平等适用原则: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3、罪刑相当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又称罪刑相适应或罪刑均衡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的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也即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大小程度,是决定刑罚轻重的重要依据,犯多大的罪处多重的刑,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罪行相当,罪当其罚。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一、名词解释: 1、刑法的效力范围:即刑法的适用范围或生效范围,刑法对什么人,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以及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2、刑法的溯及力:即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指刑法生效后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适用即有溯及力,不适用即没有溯及力。 第四章犯罪概述 一、名词解释: 1、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安全与完整,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也即一种危害社会已经达到触犯刑法的程度,并且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二、简答题: ﹡犯罪的基本特征: 1、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首要特征,也

应用人类学 知识点整理

《应用人类学》重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1、应用人类学的名称 应用人类学(applied anthropology)丹尼尔布林顿(美国人类学家)1896 拉德克里夫布朗(英国功能主义)1930 实用人类学(p r a c t i c a l a n t h r o p o l o g y)马林诺夫斯基1929“科学的人类学应是一门实用的科学。它的任务不在于阐明这些和那些制度的起源史,而在于指出这些制度在某一社会中的作用。不是为了更确切的描述,而在于教会与这些民族有关的殖民当局和企业主,为了更适当地达成自己的目的,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些民族。” 行动中的人类学(a n t h r o p o l o g y i n a c t i o n) 戈顿 布朗 行动人类学(a c t i o n a n t h r o p o l o g y)索尔塔克斯(美国)、1940末50末“建立为人民使用的人类学家”直接去研究人民在社会文化变迁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妥善解决。呼吁人类学家站在人民的一边。 发展人类学(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t h r o p o l o g y)霍姆伯格 因为他主要从事社区发展研究 人类工程学(a n t h r o p o l o g o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埃利奥特 查普尔 主要是对社会现状进行改革核对将来社会进行规划。 辩护人类学(a d v o c a c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决策人类学(p o l i c y a n t h r o p o l o g y)过去应用人类学多为社会中没有权利的族群或人们辩护 近年来多从事政策研究有关 2、概念 在承认人类社会不断向进步的方向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的知识和理论,应用于改善和改进人类社会不尽满意的地方,以促进人类社会想进步方向发展的学科。同时也从事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石奕龙课本说法) 是人类学研究领域,也被认为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责认为是人类学的应用研究。应用人类学是一门在承认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下,把人类学家对人类、文化、社会的认识和知识,应用于改善社会现状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 3、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 (1)理论研究(基础研究、纯理论研究、基本研究、基础理论研究) 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认识各种现象,探索其本质和规律,阐明其根本原理,沉声新的理论知识的研究。 在广泛意义上认识有关的客观对象。成果以理论形式出现。有较大普遍性。目的是认识本质和发展规律。总而言之,是一种知识的获得。“不带价值观念”“价值中立态度” (2)应用研究针对某一具体的实际的应用目标而进行的科学实验和技术研究。为认识和进一步改造克尔观世界,产生新知识提供新的科学方法和途径。 介于基础研究和开发活动之间的中间环节。 目标在于,当以基本假定、理论构成的政策态度转变为行动时,帮助吧基础研究的成果

北京协和医学院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知识框架复习重点

北京协和医学院306西医综合考研生理学知识框架 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考纲没有变化,重点考察的就是正负反馈调节.自身调节的区别以及相对应的例子.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而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必须记清楚这些代表性的例子,尤其是正反馈和自身调节的例子.还要注意联系后面章节区分哪些是正反馈哪些是负反馈,举例说明如血液凝固过程.分娩过程.排尿排便反射等这些都是正反馈,再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甲亢时TSH分泌减少等都是负反馈,同学们应总结出一些例子,在解题时往往起到关键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有些生理过程中,既无闭合回路又无调定点的不属于反馈调节。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这一章比较重点,每年都会有本章的考题,大的重点就是物质的交换和动作电位。这将会涉及到今后各个章节的学习,同学们必须深入的理解加以牢固记忆。几种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如果比较起来记忆在解题时更容易区分。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要理解去记忆。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局部电位的例子,如微终板电位、终板电位、EPSP、IPSP等都是局部电位,同时大家还需要搞清楚的就是局部电位和局部电流的区别,局部电位是指没有达到动作电位水平,而局部电流则是指动作电位的传播方式,要注意区分二者。 第三章血液 主要是对血液成份及功能做了介绍,对今后血液学和呼吸系统做的基础。血量为全身血液的总量,成年人血量占总体重的7%-8%。血浆渗透压包括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注意二者的区别,另外渗透压的高低与溶质的颗粒数成正比,而与颗粒种类及颗粒大小无关,因此血浆渗透压主要是由晶体渗透压决定。要重点注意生理性止血为常考点,其过程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为纤维蛋白溶解。生理止血过程中,凝血块形成的血栓会堵塞血管,出血停止血管创伤愈合后,构成血栓的纤维蛋白会被逐渐降解液化,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内容还是心肌细胞的生物电以及血压调节等部分,本章是生理学的一个大的重点章节,内容繁多,需要全面理解掌握。注意比较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电生理特性这块需记忆:自律细胞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快,窦房结起搏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4期自动去极化,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

文化人类学基础知识

文化人类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何为文化人类学 1、人类学是一门研究人的科学,它研究人本身生物性问题及创造的文化,通常从整体上对人本身及其文化进行研究。 2、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一门从物质生产、社会组织、社会结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等方面整体研究人类文化及文化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跨文化比较指超越我们这一文化,同其他文化相比较的方法。 4、田野调查指深入研究对象所在的地区,通过参与观察的方法获取资料进行文化研究的方法,是文化人类学家最为重视的一种研究方法。 5、整体观是人类学理解事物的核心态度之一,它把任何一种文化或亚文化都视为一个整体,认为文化中各部分之间存在一种相对稳固、密切相关的结构关系。 6、文化相对论是一种理论,它认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无论是过去、现在或将来,它们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人们不能用自己文化中的价值标准作为普遍、共同、绝对的标准,去衡量和评价另一种文化的价值。 7、林惠祥《文化人类学》研究领域包括:①人类学总论②文化人类学略史③原始宗教 ④原始艺术⑤原始社会组织⑥原始物质文化⑦原始语言文字等 8、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①为人类积累了许多关于人类自身及其生物的、技术的、文化的发展史的知识。 ②可以帮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相互交往中避免误会 ③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其他文化习俗的知识④客观评价人类成就以及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 ⑤可以帮助我们确认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中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并可以改变的。 ⑥人类学家把自身的专长应用到一些具体领域,形成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 9、文化人类学研究的特色 ①以田野调查为基根的实证主义②泛文化比较③将人类文化现象视为一个有机整体④以文化相对论的观念看待人类不同的文化⑤“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 ⑥包容、宽容、理解的人文精神 10、专业名词、人类学家的英文写法(题型为英译汉) 第二章何为文化、社会、民族、族群 1、文化(culture)文化是人们创造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2、社会(society)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3、民族(natio、nation)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表现共同民族文化特点的稳定的共同体。 4、族群(ethnic、group)族群主要是以文化来区别边界的人们共同体,是以社会组织来社会组织来区分边界的社会组织,是一种认同。 5、种族(race)种族指那些具有特定生物遗产特征的人群,是对人们身体特征进行区分的一些标准。 6、Nation 指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接受同一个政府管辖的社会群体,共同的政治生活使得人们凝聚成为一个稳定的社会群体。 7、nation的两种不同视角客观派认为nation是历史自然演化的产物,强调nation形成中的客观因素,如地域、血缘等。主观派认为行为、情感、精神以及成员的归属感在nation

刑法学知识点整理

刑法学 导论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学:广义上,是指以刑法的规范与实务为研究对象,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及其适用中的问题的科学,是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应用法学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以实体刑法规范为研究对象,对现行刑法进行解释,并阐述其哲学基础,研究其发展历史与立法根据,比较不同刑法的学科。(刑法解释学、刑法哲学或理论刑法学、刑法史学、比较刑法学) 2、刑法学的理论体系:是指依据一定的知识原理、原则,将刑法学的具体研究对象加以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统一的理论结构形式。 二、简答题 1、刑法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章刑法概说 一、名词解释 1、刑法:(1)指掌握政权的阶级即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在政治上的统治和在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刑事责任,并对犯罪人予以何种刑罚制裁的法律。(内涵) (2)广义上,指所以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包括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等;狭义上,仅指刑法典和刑法修正案。(含义) 2、刑法典、刑法修正案、单行刑法、附属刑法 3、刑法体系:(1)广义上,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2)狭义上,指刑法典的体系,即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3)我国刑法典的体系,编、章、节、条、款、项、段、但书

4、刑法解释:(1)指对刑法规定含义的说明。对象是刑法规定,目的是为了准确理解和适用刑法。(概念) (2)文字具有多义性和发展性、法律具有抽象性、立法者的思维局限造成的法律缺陷、刑法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为了使刑法规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需要对刑法法条进行规范化解释。(必要性) (3)是连接立法与司法的桥梁纽带,有助于正确把握刑法规定的含义精神,有利于刑法的统一实施,有助于克服刑法自身存在的缺陷促进其发展完善。(重要性) 5、刑法解释: (1)根据效力: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2)根据方法:文理解释、论理解释(扩张解释、限制解释、当然解释)【各解释的相关概念】 二、简答题 1、刑法的性质? (1)阶级性质: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作为统治阶级的专政工具存在。 (2)法律性质:规定内容的特定性、调控范围的广泛性、制裁手段的严厉性、处罚范围的不完备性、部门法律的谦抑性。 2、刑法的分类? 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伦理刑法与行政刑法、国内刑法与国际刑法。 (具体概念) 3、刑法的创制根据? (1)上位法根据:宪法 (2)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4、刑法立法的目的、任务及功能? (1)惩罚犯罪,保护人民 (2)惩罚是手段,保护各种法益是目的 (3)保卫国家安全、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安定的生活局面。 (4)行为规制功能、法益保护功能、自由保障功能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名词解释 1、刑法基本原则:(1)指贯穿整个刑法、具有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

法医人类学知识点【赣医】

法医人类学概念:是以医学为基础,应用体质人类学的理论及方法,解决司法审判工作中与骨骼有关的个体识别问题,为案件的侦破提供线索,为案件的审判提供证据的应用学科。工作对象:骨骼及骨骼残片。工作中心:对骨骼及骨骼残片进行个体识别(种属,种族,年龄性别身高的鉴定,容貌特征的识别,面貌识别)。研究方法:形态学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DNA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扫描电镜技术)。 法医人类学研究任务:1.确定骨骼入土实际,从而推断死亡年月2.确定骨骼种属3.根据骨骼鉴定年龄、性别身高等4.对毁容尸体进行个体识别5.颅骨面貌复原,供亲属好友辨认6.颅相重合,确认失踪人员7.进行亲权鉴定8.确定某活体年龄,必要时鉴定性别9.根据不同时期的照片,确定是否为同一个人10.根据现场遗留毛发、查找犯罪前科和嫌疑人 骨骼实验室处理:除去软组织,骨骼的脱脂与漂白,骨骼残片的修复。检验的内容:骨骼的种属、性别、年龄鉴定,身高推断,死亡时间推断,死亡原因推断,骨骼身源的推断。 白骨化:尸体软组织经腐败过程逐渐软化、液化,直至完全溶解消失,毛发和指(趾)甲脱落,最后仅剩下骨骼,称为白骨化。分级:轻度,动物骨骼表面骨质完好,或基本完好,骨骼表面扔富有光泽感,暴露时间一般不超1年,非常完好的骨骼基本不超半年。中度,动物骨骼表面骨质有破损,骨骼表面缺乏光泽感,暴露时间应在一年以上,两年以内。重度,动物骨骼表面骨质已经完全消失,而且在骨骼表面出现凹凸不平,变粗糙,有些可在表面看到腐蚀现象,暴露时间往往在两年以上。 法兰克福平面:将颅骨左、右侧外耳门上缘点和左侧眶下点三点确定的平面,如颅骨左眶下缘点损坏,则采用右侧眶下点替代。 人种的划分:蒙古人种,分布于东亚,东南亚,中亚细亚,西伯利亚和美洲等地(北亚,南亚,东亚,东北亚,美洲)。欧罗巴人种,分布于欧洲,西亚北非和南亚次大陆的北部地区,在美洲和大洋洲也有很大比例(大西洋-波罗的海,印度地中海,中欧,白海-波罗的海,巴尔干-高加索)。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分布于旧大陆回归线以南(澳大利亚,维达,美拉尼西亚,尼格利陀,尼格罗,尼格利罗,布须曼)。过渡人种。 颅最大长:眉间点至颅后点在正中矢状面的最大直线距离。颅最大宽:通过眉间点和颅后点绕颅骨一周的水平长度。颅宽:两侧颅侧点之间的距离。颅高:前囟点至颅底点的距离。颅顶点:将颅骨位于眼耳平面时,在正中矢状面上的最高点。面宽:两个颧点之间的直线距离颅底长:鼻根点至枕骨大孔前缘点之间的距离颅周长:通过眉间点和颅后点绕颅一周的水平长度。用软尺测量。 性别鉴定中,哪些人体骨骼较有价值:骨盆>单块髋骨>颅骨>下颌骨>胸骨>股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