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技术规程

高职项目课程开发技术规程

一、关于项目课程的概念

1.项目课程

项目课程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的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选择学习内容,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学习内容并以项目活动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

项目课程是将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采集、方案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检查评价,都由学生负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咨询指导、组织引导作用。

项目课程中项目、任务、技能三个概念的界定:“项目”是指具体产品、服务或决策,是职业活动中的实例;“任务”是经过抽象和概括后所获得的岗位职责的任务;“技能”是指肢体或智力操作。

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核心课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

按照学院《实践专家研讨会工作指南》进行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的分析工作,确定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其排序。

“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小组(以专业教师为主)”研究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类平台课程(必修课程);确定重点开发的专业核心课程;准备对有关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详细分析,开发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2.典型职业工作任务分析的准备

组成工作任务分析小组,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任务分析的范围、方法、时间、分工、调查对象和实施步骤及质量要求。

分析小组成员深入了解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引导问题目录表的引导问题。

在专业社会调研阶段物色企业和专家的基础上,参照“工作任务分析研讨会的企业实践专家的选聘条件”,选择适合的企业、岗位和实践专家。

3.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现场调查和研讨

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访谈、专家访谈会、资料收集等方法,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企业工作现场调研。

4.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记录的汇总和整理

分析小组全体成员对现场观察、访谈和专家访谈会的记录情况进行汇总、平衡和归纳,采用文本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全面描述。

按照学院《单元专业课程开发工作方案》中“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技术,获得分析数据和资料,开始课程设计。

三、项目课程的设计和课程标准

设计工作由资深专业教师、兼职教师、课程专家组成的项目课程开发小组以团队工作的方式完成。在课程学习目标、工作与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安排等层面进行具体化处理(见参

考文献[1]P70~94和参考文献[2]第七章)。

1.确定课程目标:课程学习目标是课程教学活动所追求的、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结束后应该实现的最终状态,是预期的课程效果。

学习目标的描述可以用一段文字表述综合性的工作和学习任务要求(职业能力含有很多隐性能力和经验性成分,不可能完全是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然后表述具体显性行为目标。描述要符合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能力表述的明确性,与职业工作领域直接相联系;二是理论与实践学习内容通过同一个“工作对象”建立起直接联系。

学习目标既要重视岗位人的基本职业能力培养,又要重视职业人、社会人的关键能力培养,跨越企业单一经济利益和具体工作过程的局限,努力实现高职教育的普适性。

2.选择工作与学习内容:课程工作与学习内容(以下简称学习内容)的表述必须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要避免学科系统化的学习内容确定方式,要将工作过程作为核心!要想把理论知识转换为职业能力、创造能力,只有通过工作过程知识才能够实现。

学习内容是从“典型工作任务”和“学习目标”两个方向逐渐靠近并取得协调的结果。从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中提取出学习内容后,将其与还处于确定过程中的学习目标进行比较,若学习内容不能满足学习目标描述的要求时,可对学习内容加以细化和补充;反之,若学习目标没有覆盖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的学习内容,则需对学习目标进行修订完善。

课程学习内容的表述必须与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它包括三个维度:专业工作的对象,专业工作的工具、方法与劳动组织,对专业工作的要求。

“工作对象”描述的是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中行动的内容,不仅要说明工作对象的事物本身(如机床),而且要说明其在工作过程中的功能(如操作机床或维修机床),也就是在工作中要做的具体事情。对工作对象的描述一般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进行。

“工具、工作方法与劳动组织”的描述应考虑具体的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当按照新的生产任务要求在数控机床输入新程序时,程序是“工具”;而当工作任务是编写加工程序时,程序就是“工作对象”。工作方法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学习简单的工作方法,逐渐掌握复杂的工作方法。通过对“劳动组织方式”的说明,使从业者更加了解工作过程的质量;职业任务的不同组织方式导致人们在工作责任心、工作合同理解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明显差异,恰当的劳动组织才可能建立全局意识、工作责任心和质量意识。

“对专业工作的要求”是按照不同观点从不同侧面对工作过程和工作对象提出要求,要从企业、社会(标准、法规)和个人(顾客、从业者)等方面对专业工作的要求进行细化。企业有合同期限、质量标准、成本效益等要求,社会有国家和行业标准、环境保护等要求,顾客和从业者有利益要求,应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社会与个体间的矛盾冲突,为未来职业生涯中寻求个性化的解决方案,为未来参与设计和创造技术和劳动世界奠定能力基础。

课程学习内容的表述应当是发展性的和开放性的。“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和劳动组织”以及“工作要求”中确定的内容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3.项目课程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项目课程的设计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修改后的结构和基本内容见表3。

表3 项目课程的结构和基本内容(见参考文献[1]p86 [实例5.7])

对实践与理论学习的设计应从企业和学校两个不同的学习场所(都是以“做中学”为主的场所)的独特视角来进行,以保证两个学习场所的学习成为一个整体。

对于项目课程的学习来说,学生在课堂之外的课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比课内的活动更为重要。

4.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

在项目课程相关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课程开发教师就要研究课程标准的编制。课程标准按照学院《课程标准建设与管理规定》附件1 项目课程的课程标准格式编制。

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任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标准时,教学实施方案要与具体企业工作对接,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结合起来,学习内容是具体的真实(或仿真)的项目任务;教师根据学习对象以及学校与合作企业的具体实施条件设计不同的项目体系,设计是相对灵活的。

四、项目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学习情境设计)

一门项目课程设计多少项目(学习情境),项目多大?没有特定标准,其基本原则是:项目多少、大小与教学时间、教学条件、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经验有关。通常,项目越大、综合性和开放性越强,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大,学习任务的质量越高,但要求教师的控制能力强,教学资源条件也越好,需要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越强;若项目越小,教学组织越容易,但可能比较难于实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此,对初学者,对典型工作任务可设计较小型、数量多的项目,以便于教学组织;对有经验的熟练者,针对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则可以设计数量较少,但难度大、综合化程度较高的项目,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和综合性问题的职业能力。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不同项目课程,所设计项目的数量递减,难度递增;某一门项目课程的项目之间学习内容不同,难度、开放性和学习要求呈逐步递增趋势。

1.选择适合教学的项目

项目(或学习情境)的设计应以相对完整和相对独立的事件为单元。具有以下特点:(1)来源于真实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经营活动有直接关系(包括模拟仿真项目)。

(2)能够在校内外生产性实习基地实施或在校内仿真工作环境中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内容转换。学习环境尽量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

(3)项目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在一起,具有综合性。在项目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占据主要地位。

(4)具有一定难度,结合项目实施,必须学习新的多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关键能力,解决过去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而不是巩固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

(5)学生独立(或合作)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和制订工作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估,在实践中主动安排自己的行动和学习。

(6)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可以评判质量优劣,师生共同评价工作成果和工作学习过程、方法。

2.项目(学习情境)设计

在编制课程标准时已对师资、教学条件、教学资源等进行系统分析。如果教学条件影响项目的实施,项目设计要随之变化。项目应当客观、全面反映典型工作任务包含的职业信息。

项目设计的内容是工作和学习任务,即用来学习的工作任务,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和通过工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应该包含:详细描述工作和学习任务;确定项目学习时间;确定学习目标(尽可能可观察可测量)和评价标准;确认教学条件和环境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确定和描述教学过程:学习内容是结合具体任务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学习方法,组织形式,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分配,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可供选择的教学媒体与学习资料等。

项目内容和时间的合理排序,应该按照“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基本规律来确定。

选择和设计项目要防止两种倾向:(1)抛开工作任务,围绕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选择和设计项目。(2)机械地紧扣一个个职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设计项目。

只要确保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工作任务、知识和技能得到明确的学习,可以对项目进行开放性设计。项目应有多种形态,要注重开放性项目的设计,教学过程要开放。

推荐采用项目内任务循环、项目内任务层进的设计模式,不推荐对应任务设项目的模式。

3.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基本步骤:(1)确定项目工作任务(内容、条件、目标),激发动力;(2)学生查询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独立或合作);(3)实施计划,怎样做,如何做得更好,小组合作,工作经验积累,自主学习实践知识和理论知识;(4)检查、评价。

在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完整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学生完全独立地制定工作计划和自由安排工作形式。行动自由和自我决定是学生建构性学习知识的前提条件,教师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与学生共同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地建构。但是

当教学项目即使全部满足6项特点时,仍不一定能够保证教学顺利,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示范、鼓励和监控。

在项目教学中常常配合运用分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学习岛、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4.项目课程学业评价

项目课程学习过程中和学习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和学习过程。评价的方式包括自评、两人互评、小组互评、组间互评和教师评价等;评价的内容与标准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以及二者结合的整体要求;应考虑项目任务职业能力评价标准的递进;应考虑过程性评价与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学业评价应体现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的特点:课程项目(学习情境)是否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否与学生的职业和生活经验有联系?是否对未来职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是否让学生学习典型工作方式方法和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获得相应的实践经验?是否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条件,设计合理的、可以达到的学习目标?以何种方式促进社会(小组工作)学习过程?是否校企合作教学?是否有助于学生对生产流程、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认识和反思?

5.项目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直接用于课程教学的教学资源:反映本课程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的课程教学文件,包括课程标准、教学日历、项目实施指导书、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系统、参考资料目录和课程全程“微课”录像等反映学习活动必需的资源,能够有力支撑课程目标的实现,资源要求系统、完整、科学。

项目课程应进一步开发反映课程特点,支持课程教学和学习过程,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素材资源库,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系统、试题库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

行业企业蕴藏着丰富的项目课程教学资源需要开发利用。应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涵盖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以及技术应用、生产案例、进修培训等内容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欧盟“亚洲联系”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U〕.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U〕.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U〕.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