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4-01-24批准1994-08-01实施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煎炸过程中的各种食用植物油。

2引用标准

GB 5009.37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 7102.2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方法

3感官指标

具有正常煎炸各种食品过程中植物油的色泽、气味和滋味,并且无异味、杂质和残渣。

4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见下表。

项目指标

酸价≤ 5

羰基价,meq/kg ≤ 50

极性组分,% ≤ 27 5检验方法

5.1酸价

按照GB 5009.37执行。

5.2羰基价

按照GB 5009.37执行。

5.3极性组分

按照GB/T 7102.2执行。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司提出。

本标准由吉林省卫生防病中心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瑞卿、孙文礼、庞文燕、蔡秀成、高斌富。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负责解释。

(国内标准)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本标准5.2 中的表1和表2的部分指标、5.4 及第7 章、第8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本标准是对GB1536---1986 《菜籽油》的修订。 本标准与GB1536—1986 的主要技术差异: ——本标准的结构、技术要素及表述规则按GB/T1.1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 和编写规则》进行修改。 ——根据菜籽油的原料及采用的加工方式,对其进行了分类和定等;——对上述标准中特征指标和质量指标项目进行了调整;——对质量指标中相关指标值作了修订;——对低芥酸定义和含量依据又低油菜籽的有关标准确定。本标准参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修改了有关指标。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1536——1986《菜籽油》。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提出并归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福临门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天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南顺油脂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唐瑞明、龙伶俐、薛雅琳、陈燕、徐霞、胡敬、赵红梅、刘作民。 菜籽油 GB 1536--2004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菜籽油的术语和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标签、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压榨成品菜籽油,浸出成品菜籽油和菜籽原油。菜籽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菜籽原油的贸易。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 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总勘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T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 GB/T5524 植物油脂检验、抽样、分析法 GB/T5525—1985 植物油脂检验、透明度、色泽、气味、滋味鉴定方法 GB/T5526 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 GB/T5527 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 GB/T5528 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含量测定法 GB/T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 GB/T5530 植物油脂酸值酸度的测定 GB/T5531 植物油脂检验、加热测定 GB/T5532 植物油脂值测定 GB/T5533 植物油脂检验、含皂测定法 GB/T5534 植物油脂皂化值的测定法 GB/T5535 植物油脂检验、皂化物测定法 GB/T5538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法 GB/T5539 植物油脂检验、油脂定性试验 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17376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 GB/T17377 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 GB/T17756—1999 色拉油通用技术条件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压榨菜籽油pressing rapeseed oil 油菜籽经直接压榨制取的油。 3.2 浸出菜籽油solvent extraction rapeseed oil 油菜籽经浸出工艺制取的油。

食用调和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食用调和油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用调和油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菜籽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籽油、亚麻籽油、棕榈油为原料,按比例配制、混合、灌装等工序制成的食用调和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535 大豆油 GB/T 1536 菜籽油 GB/T 1537 棉籽油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 GB 5009.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苯并(a)芘的测定 GB 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 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 5009.2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GB/T 5525 植物油脂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 GB/T 5529 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定法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235 亚麻籽油 GB 895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及其制品生产卫生规范 GB/T 10464 葵花籽油 GB/T 15680 棕榈油 GB/T 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 22460 动植物油脂罗维朋色泽的测定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SB/T 10292 食用调和油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对煎炸油的几点认识

对煎炸油的几点认识 食用进行煎炸过程中食用油质量的控制一直是学界的热门课题,读了《肯德基被曝用油连续多天不换回应称符合中国标准》一文,有以下几点感受: 1、煎炸过程中食用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国人健康,经过四五天反复煎炸的食用油其品质肯定变化很大,如过氧化值、酸值、羰基值等的急聚升高,绝对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危害。 2、国人应尽量少吃油炸类食品,油炸类食用除了在人体内比较难消化以外,油炸类食品往往是因为保存期限短容易变质,这里的变质主要是油类的氧化酸败,从而对人体产生较大的危害。 3、作为油炸类食品,选油是有相当讲究的,最适合做煎炸油的品种应属棕榈油,其次是棉籽油,同时在煎炸过程中适时添加新鲜油脂,以及给油脂中加一种防止氧化酸败的产品也是十分有效的办法。当然,也有说油炸类食品是垃圾食品,这种观点应保持续谨慎态度, 4、煎炸油的回收和再利用值得关注,反复使用的煎炸油不得再食用,应做为工业用,如收集后生产生物柴油等。 转载:肯德基被曝用油连续多天不换回应称符合中国标准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孙超逸 (https://www.360docs.net/doc/b35506834.html,/mainland/detail_2011_08/09/8251300_0 .shtml) 本报记者孙超逸对于肯德基而言,今番遇上了“多事之秋”,“豆浆门”之后,肯德基再陷“用油门”。据《证券日报》报道,肯德基炸鸡用油使用时间过长,多天才更换一次,存在食品安全隐患。肯德基昨晚发布声明回应,否认《证券日报》的相关报道内容,称“肯德基炸鸡用油食用前都经过检测,烹饪用油完

全符合国家颁布的《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 煎炸用油使用超过4天? 据《证券日报》报道,肯德基部分门店中用于炸薯条和炸鸡的烹饪用油并非每天更新,而经常连续使用,有的煎炸油池中的油4、5天都不进行更换,并指这一情况直接威胁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对此肯德基昨日回应表示,其对门店的烹饪用油有着严格的使用规定,每天都会过滤清除烹饪油中的食品残渣,减少残渣对烹饪油品质的影响;同时采用专用试纸监控烹饪油的化学成分变化,一旦接近指标要求限度,就会立刻废弃,以确保烹饪油完全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 记者昨日以消费者身份走访了本市一家肯德基门店。“我们店的油也不是每天都换,但每天早上都会检测后再决定是否使用。”一家肯德基门店负责人对消费者的提问并不避讳,他说,他们店内的烹饪用油的使用期一般不止一天。一位两年前读大学时曾在肯德基打工的年轻人跟记者说,她有印象,炸鸡油不是每天更新的。 那位店长说,肯德基要求每天各门店早晚都要对薯条油池和高温炸鸡油池中的煎炸用油进行检测,并记录烹饪用油的使用时长。他说,肯德基的各店长或是分片的区长会来抽查。他还拿出用于检测的试纸和对比用的色板,“当颜色显示在这个区域时,油就是合格的,超过了我们就更换。”他指着色板解释。不过,记者问及试纸都测试的是哪些指标时,他却回答不出。 时间长短与健康无关? 无论是在记者采访中听肯德基店员的介绍,还是肯德基(中国)发布的声明,都在不断强调,其烹饪用油的使用时间长短与食品的健康并无关系,只要相关指标在规定范围内,食品就是健康的。 “煎炸用油的使用时间和食品安全确实没有直接关系,但这并不是说煎炸用油的使用时间是没有限期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工程学院沈群教授向记者介绍,虽然在我国颁布的《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中,判断煎炸用油的安全指标主要为羰基价、酸价、极性组分等理化指标,但煎炸用油使用时间长短对于食品的健康也有着一定影响,如果油煎炸食物的使用频率很高,那油中杂质、酸价的指标也会随之上升,虽然没有超标,但对人体健康却已经产生影响。而且长期使用的油,颜色、口感与新油也会有所不同,也能影响到食品质量。沈群表示,频繁使用的煎炸用油最好定期更换。 专家建议 细化煎炸用油使用标准 “要想真正杜绝煎炸用油的不规范使用,关键还是要细化相关标准,加强行业监督。”北京工商大学商业专家洪涛表示,现阶段对于煎炸用油的使用和煎炸类食品制作还没有细化标准,食用油煎炸的频率、用量、特点,新旧油能否混合使用,煎炸用油的使用和废弃等问题也都没有相应的管理要求,各个企业往往都是靠自律,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他建议相关部门还是应就煎炸用油制定细化标准,起到监督作用,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他山之石 上海:煎炸用油使用期限不得超3天 2011年6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布指南,要求各类餐馆、小吃店、快餐店、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和中央厨房等餐饮服务单位,在烹调加工食品过程中规范使用食用油。餐饮服务单位煎、炒、炸食品的食用油使用期限最长不

食用植物油行业分析报告

食用植物油行业分析报告 申万宏源海米提·瓦哈甫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食用植物油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居民对于食用植物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我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各种食用植物油的贸易往来越发频繁。伴随着食用植物油供需结构的不断变化和食用植物油产业的国际化趋势,我国食用植物油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中国油脂油料进口逐年增加,进口贸易性融资依旧存在,且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倒挂现象持续,使国内食用植物油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这也使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得到提升。此外,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质量的信心明显不足,随着食品安全政策与行业自律措施的引导与完善,我国的食用植物油消费也将向安全、营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品牌包装油和小品种食用植物油将更加受到青睐。 一、国家对行业的监管体制和相关政策 (一)行业主管部门 食用植物油加工行业的管理体制主要为:国家发改委负责产业政策的研究制定、政策指导、项目审批等管理工作。农业部是国务院综合管理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垦、乡镇企业和饲料工业等产业的职能部门,又是农村经济宏观管理的协调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监管,国家工商总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和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实施统一监督管理,中国粮食业协会对粮油生产加工实行自律管理。具体情况如下: 国家发改委主要职责为承担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的责任,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进出口总量计划并监督执行,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对进出口总量计划进行调整,拟订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规划,负责组织国家战略物资的收储、动用、轮换和管理,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国家粮食、棉花和食糖等储备。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的有关工作,起草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制定工商行政管理规章和政策,承担依法规范和维护各类市场经营秩序的责任,负责监督管理市场交易行为和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行为。此外,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承担监督管理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责任,组织开展有关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工作,负责广告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商标注册和管理工作,依法保护商标专用权和查处商标侵

如何去除油炸食品的有害物质

煎和炸都可以形成外酥里嫩的芳香口感,所以受到大众的热捧。但煎炸的烹制方式易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必须引起重视。 煎炸会产生哪些有害物? 第一个肯定是过多的油脂。饱和脂肪酸经长时间煎炸会产生大量反式脂肪酸、胆固醇氧化物。如果用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来煎炸,会产生油脂热聚合物或者过氧化物。这些都会增加肥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致突变和致癌的危险。 第二是丙烯醛。煎炸的本质是一个脱水过程,油在高温并有水分存在的条件下,非常容易发生水解反应,生成丙烯醛。丙烯醛具有强烈的辛辣气味,对鼻、眼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损害呼吸系统。 第三是产生杂环胺、糖化蛋白、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质。肉类食品富含蛋白质,蛋白质煎炸会产生杂环胺。比如炸鱼(蛋白质)时间越长,温度越高,食物水分含量就越少,产生的杂环胺就越多。比如煎炒鸡蛋(蛋白质+脂肪),经过高温就会产生糖化蛋白。煎炸面食(蛋白质食品+淀粉类),则会产生大量的丙烯酰胺。这些物质都会损害肝脏,有一定的致癌性。 而且,最近发表在《糖尿病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油炸食品与妊娠糖尿病的风险也有关联:因为油炸可导致食物中晚期糖基化合物水平显著增加,这些物质是糖和蛋白质或糖和脂肪相互作用的衍生产物,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使胰岛细胞受损伤,并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怀孕前经常食用油炸食品的女性,她们在怀孕期间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如何去除有害物质? 正确选择烹调油 优选专用煎炸油,脂肪酸的饱和度高、稳定性好,不易被氧化分解,可大大降低反式脂肪酸和致癌物质的生成。如椰子油、棕榈油就是不错的选择。要避免选择家庭中常用的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作为煎炸油。 控制油温和时间 中国预防医学博士张学明研究发现,煎炸温度和煎炸时间决定了致癌物杂环胺的生成。油温小于200℃,杂环胺的生成量很少,因此煎炸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油温,最好150℃左右;若油温超过200℃,煎炸时间不要超过两分钟。 同时,不要连续高温煎炸,及时或部分更换新鲜油。避免煎炸时间过长、油反复使用,产生更多的有害物质(建议油脂反复使用总时间不超过8 小时)。另外,及时过滤、清除煎炸油中的残渣,可减少油脂氧化并防止残渣过度加热产生有害物质。 控制食物中的水分 尽量把块儿切大点,片儿切厚点。比如煎炸馒头片时不要到太黄的程度,并在煎炸前进行预干燥处理。烹炸鱼肉类食物时,可在表面挂上淀粉糊,能有效防止杂环胺、苯并芘等致癌物形成。另外,油炸食品要及时食用,避免阳光暴晒,建议一次少量、现做现吃。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食用油掺假检测

食用油掺假检测 1 引言 食用油市场发展迅速,品种繁多,掺假掺杂情况普遍,尤其是高端食用油的违法勾兑现象较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也干扰了市场秩序。目前已有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常用于油脂掺假的检测,大多都基于光谱学、同位素分析以及色谱分析( 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等。这些方法原理不同,各具优缺点,在食品鉴伪中适用范围也不同。例如光谱法操作简单,可以实现无损检测,但该方法容易受样品加工程度、固形物含量等多种因素影响; 色谱法基于对食用油脂肪酸组成的识别,可以确定目标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但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 同位素分析法尤其适合产地溯源研究,但仪器价格昂贵,不适用于大多数实验室的日常检测。针对上述方法的特点,在食用油的检测中需要一种既直接反映不同品种食用油组分特点,成本又低,操作简便快速的方法,来满足口岸查验、市场抽查或生产质控的需求。 2 电子鼻系统 电子鼻是 20 世纪 90 年代诞生的一种人工嗅觉技术( 也称传感器阵列技术) ,利用气敏传感器阵列测定样品中所有挥发性成分的整体综合信息,再用化学计量学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既可以对不同样品的气味进行比较区分,也可以通过预先采集标准样品信息,建立数据库对未知样进行判断。由于不同的食用油,挥发性成

分的种类及含量都有一定差异,通过电子鼻对其所有挥发性成分的测定,得到每种油的指纹图谱,从而达到迅速区分食用油的目的。 在电子鼻特别是便携式电子鼻的研制中,气敏传感器及其阵列的选择和应用是关键因素,合适的传感器阵列对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气敏传感器的关键部分是活性材料,不同的活性材料可构成不同的气敏传感器。传感器阵列一般是由具有广谱响应特性、较大的交叉灵敏度以及对不同气体具有不同灵敏度的气敏传感器组成。 电子鼻主要包括传感器阵列、信号预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三部分。如图所示。 图2.1电子鼻的结构框图 2.1采样方式 食用油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一些醇、醛、酮类,不同品种食用油所含的风味成分种类及含量不同。在检测过程中,一方面应该使油样中的特征风味物质尽量挥发出来,提高灵敏度; 另一方面要保证采方式的稳定性,使检测到的同一食用油的挥发性组分比例保持一致。目前,比较常用的是顶空方法,一般取一定量油样放入样品瓶中,加盖密封,平衡一段时间,平衡方式不同,时间也就不同。

食用植物油材料

植物油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子油等。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 ·食用植物油安全知识 ·食用植物油类的区别方法 1、大豆油一般呈黄色或棕色,油沫发白,花泡完整,豆腥味大,口尝有涩味。 2、花生油一般呈淡黄色或橙黄色,色泽清亮透明,油沫呈白色,大花泡,具有花生油固有的气味和甜滋味。 3、菜籽油一般呈金黄色,油沫发黄稍带绿色,花泡向阳时有彩色。具有菜籽油固有的气味,尝之香中带辣 4、棉籽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油沫发黄,小碎花泡,口尝无味。 5、葵花籽油油质清亮,呈淡黄色或者黄色,气味芬芳,滋味纯正。 ·食用植物油选购技巧

1、尽量在有一定信誉度的商业企业购买品牌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选购时注意生产企业是否获得了食品生产许可证(QS标识),产品标签上有无厂名、厂址、等级、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内容。 2、注意观察产品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渗漏现象,产品是否澄清透明,有无明显的沉淀物质或其它可见杂质。 3、购买散装食用植物油时除观察产品是否澄清透明,有无明显的沉淀物质或其它可见杂质外,还可以闻一闻气味是否正常,如有较明显的异味则表明油已经变质。 ·植物油优劣鉴别方法 1、掺假花生油掺假后透明度下降,把油从瓶中快速倒入杯内,观察泛起的油花,纯花生油的油花泡沫大,周围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 2、当掺有棉清油或毛棉油时,油花泡沫略带绿黄色或棕黑色。闻其气味可闻出棉籽油味。掺有米汤、面汤等淀粉物的油,在其中加入几滴碘酒,就出现蓝紫色或蓝黑色。或者放入透明杯中放置两天后再观察,必然会出现云状悬浮物。 3、掺入桐油、蓖麻油、矿物油的食用油,食后轻者中毒,重者死亡。检查时多用化学方法,如检查有无桐油,可取5滴油放于试管中,加浓硫酸5滴,用60度温水,加热

食用油厂卫生管理制度

食用油厂卫生管理制度 食用油厂卫生管理制度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生产食用植物油脂或食用植物油制品的工厂(作坊)食用油脂储炼厂,以及其他工厂附设的食用植物油脂或食用植物油制品的车间。 2术语 2.1食用植物油:利用植物油料经深加工生产出供人类食用的油脂。 2.2食用油制品:以动、植物油脂为主要原料,经深工制成供人类食用的油脂用品,如人造奶油、起酥油、粉末油脂等。 2.3溶剂:指在生产植物油或生产其他综合利用产品过程中所需要的6#大豆溶剂油以及国家允许使用的其他溶剂。 3原材料采购、运输、贮藏的卫生 3.1采购 3.1.1采购的原辅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的食品卫生标准或规定。 3.1.2严禁采用下列原料生产食用植物油或食用油制品。 3.1.2.1受工业”三废”、放射性元素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而不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的原料。

3.1.2.2浸、拌过农药的油料种子。 3.1.2.3经加工处理后不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质量标准的原料。 3.1.2.4混有非食用植物的油料、油脂,以及生产过程中非正常使用的矿物油。 3.1.2.5严重腐-败变质的原料。 3.1.3生产食用植物油或工厂综合利用所用的溶剂,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1.4必须采用国家允许使用的、定点生产的食用级食品添加剂。 3.2运输 3.2.1运输原辅材料的车、船、容器等必须符合卫生要求;不允许将原料与有毒、有害或其他可能造成原料污染的物品混运。 3.2.2溶剂的贮罐、输送管道、运输工具必须专用。 3.3贮藏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8-04-14批准1989-01-01实施GB8955-88 3.3.1贮存原辅材料的仓库必须通风、干燥、清洁卫生,具有防虫、防鼠设施,定期清扫、消毒。油料应按不同品种分类堆放,防止腐-败变质。 3.3.2油脂贮罐必须坚固、密闭、无毒,按有关规定设计制作。

植物油掺假的测定

植物油理化指标的测定 一、植物油简介 植物油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因此植物油中不饱和酸的含量一般比动物脂肪多碘值高于70。凡是从植物种子、果肉及其它部分提取所得的脂肪统称植物油脂。 按性状植物油可分为油和脂两类。通常把在常温下为液体者称为油;常温下为固体和半固体者称为脂。 二、几种常见的植物油 1、花生油:花生油淡黄透明色泽清亮气味芬芳滋味可口是一种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用油。 2、菜籽油:菜籽油一般呈深黄色或棕色。 3、芝麻油:芝麻油有普通芝麻油和小磨香油它们都是以芝麻油为原料所制取的油品。 4、棉籽油:精炼棉籽油一般呈橙黄色或棕色。 5、葵花籽油精炼后的葵花籽油呈清亮好看的淡黄色或青黄色其气味芬芳滋味纯正。 6、亚麻油:亚麻籽油又称为胡麻油。 7、红花籽油:红花籽油含饱和脂肪酸6%油酸21%亚油酸73%。 8、大豆油:大豆油的色泽较深 有特殊的豆腥味热稳定性较差加热时会产生较多的泡沫。 9、玉米油含有50%以上的亚油酸并含有谷固醇、卵磷脂、维生素E等高级营养素。 10、橄榄油:油脂呈淡黄绿色具有令人喜爱的香味温和而特殊的口味。 三、植物油的主要用途 按用途分为食用植物油脂和工业用植物油脂两大类。 1、食用植物油脂:人类的膳食中需要保证油脂的含量。如果人体长时期摄入油脂不足,体内长期缺乏脂肪,即会营养不良、体力不佳、体重减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食用植物油脂是人类的重要副食品,主要用于烹饪、糕点、罐头食品等,还可以加工成菜油、人造奶油、烘烤油等供人们食用。 2、工业用植物油脂:其用途极为广泛,是肥皂、油漆、油墨、橡胶、制革、纺织、蜡烛、润滑油、合成树脂、化妆品及医药等工业品的主要原料。 四、储存植物油的方法 1、避免光照,在光照条件下,将加速油脂的氧化;

食用植物油卫生管理办法

食用植物油卫生管理办法 (1990年11月20日卫生部令第5号发布施行) 第一条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加强对食用植物油(以下简称食油)的卫生监督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管理范围系指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菜籽油及芝麻油、葵花籽油、玉米胚芽油、茶油、米糠油、胡麻油等植物油。 第三条生产加工食用植物油必须遵守GB8955《食用植物油厂卫生规范》。 第四条各生产加工单位必须对成品进行检验,符合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后方可出厂销售。 第五条采购食用植物油必须索取卫生合格证或化验单,不符合《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不得销售。 第六条生产、贮存及销售食油应有专用油桶(池、槽),并要保持清洁,定期清洗。为防止与非食用油相混,食用油桶应有明显标记,分区存放。贮存、运输、装卸时要避免日晒、雨淋及有毒、有害物质污染。 第七条生产食油的原料中发现有毒杂草籽及异物必须清除,生产中使用的水必须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生产过程应严格防止润滑油的污染。生产食油的溶剂应符合卫生标准。运输、贮存、转罐时,应有专用车(或特别洗槽车)、专用罐及专用管道,以防污染。 第八条用浸出法生产食油的单位必须制订和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浸出油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应符合现行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有关规定,严防溶剂跑、冒、滴、漏。 第九条生产棉籽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使游离棉酚含量符合GB2716《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第十条未经精炼的毛油,不得供食用。 第十一条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 第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2020年食用油掺假 食用油掺假鉴别法及危害性

【摘要】: 一、鉴别掺假花生油掺假后透明度下降,把油从瓶中快速倒入杯内,观察泛起的油花,纯花生油的油花泡沫大,周围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当掺有棉清油或毛棉油时,油花泡沫略带绿黄色或棕黑色。闻其气味可闻出棉籽油味。掺 一、鉴别 掺假花生油掺假后透明度下降,把油从瓶中快速倒入杯内,观察泛起的油花,纯花生油的油花泡沫大,周围有很多小泡沫且不易散落,当掺有棉清油或毛棉油时,油花泡沫略带绿黄色或棕黑色。闻其气味可闻出棉籽油味。掺有米汤、面汤等淀粉物的油,在其中加入几滴碘酒,就出现蓝紫色或蓝黑色。或者放入透明杯中放置两天后再观察,必然会出现云状悬浮物。 掺假小磨香油掺假后颜色变深,如掺棉籽油呈黑红色,掺菜籽油呈深黄色。另外,小磨香油本身无油花,倒油时出现的油花极易消失,如果油花泡沫消失很慢,表明掺假。还可以用筷子蘸一滴,滴到平静水面上,纯小磨香油出现无色透明的薄薄大油花,掺假后会出现较厚的小油花。 二、油脂的变质 人们食用的油脂,储存一段时间后,很容易变质,产生令人不快的气味。这是因为油脂会发生氧化,通过形成过氧化物而造成的酸败。油脂的酸败不像食物

腐败、霉变那样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闻到不正常的气味时,油脂的过氧化物含量大约在0.4%,已经大大超过国家标准的数值了。 油脂氧化会产生很多的有毒氧化分解产物。人如果长期摄入已劣化的油脂,会使细胞功能衰竭,诱发多种疾病。日本曾因使用油脂的过氧化值达到5%,而造成集体急性中毒事件。 三、废弃油脂的危害 食用油经高温加热,营养价值会降低,原因是高温加热可使油中的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E等被破坏。同时,因氧化反应,必需脂肪酸也受到破坏。经高温加热的油,其供热量只有未经高温加热油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不易被机体吸收,且妨碍同时进食的其他食物的吸收。当然,在一般烹调中,由于加热温度不很高,时间短暂,故对营养价值的影响不大,但反复经高温加热的食用油其营养价值的破坏就较大。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反复高温加热食用油,不仅降低营养价值,而且这种油对人体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因为高温加热会使油脂中的脂肪酸聚合,反复高温加热食用油,产生很多脂肪酸聚合物。脂肪酸聚合物可使肌体生长停滞,肝脏肿大,肝功能受损,甚至有致癌的危险。植物油经高温煎或炸,生产制作某些油炸食品时,加热温度高,油脂反复使用,则发生高温氧化,这种氧化比常温时油脂酸败的自动氧化要剧烈得多;同时,食品中的水分会发生水解反应,致使颜色变深、粘度增加、持续起泡,称为煎炸油裂变。这种裂变油的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基本全部破坏,而且经聚合作用会产生丙烯醛等有毒物质。

食用植物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汇总

食用植物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分析了我国粮油工业的现状,论述了我国粮油工业今后的发展趋势,认为我国粮油工业中企业生产规模将El趋大型化、规模化,企业将进一步整合、提升;粮油产品将朝着安全、优质、营养、方便的方向发展;以粮油食品为重点的粮油深加工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加快;杂粮、特种油脂的开发将进一步得到重视;粮油加工业副产品将进一步得到利用等。 关键词:粮油工业现状发展趋势 Abstract:The status of China's grain and oil industry,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grain and oil industry, that the production scale in China's grain and oil industry, El increasingly large scale, enterprises will be further integrated to enhance; grain and oil products will move towards safety, quality, nutrition, convenient dir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deep processing of grain and oil foodstuff will further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grains, specialty oils and fats will be further attention; grain and oil processing industry by-products will be utilized to further Key Words:Grain and Oil Industry ;Status quo;Development trends 1、引言 众所周知,食用油中植物油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据中商情报网讯:2012年3月份,我国生产精制食用植物油410.7万吨,同比增长8.22 %。2012年1-3月,全国精制食用植物油的产量达1060.9万吨,同比增长9.49 %。从各省市的产量来看,2012年1-3月,山东省精制食用植物油的产量达160.5万吨,同比增长22.61 %,占全国总产量的15.13 %。紧随其后的是江苏省、湖北省和广东省,分别占总产量的9.44%、8.93%和8.51 % 在中国植物油主要包括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芝麻油、橄榄油等。其中大豆油和、花生油、菜籽油是这些年主要的食用对象。 植物油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化合而成的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从植物的果实、种子、胚芽中得到的油脂。如花生油、豆油、亚麻油、蓖麻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直链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脂肪酸除软脂酸、硬脂酸和油酸外,还含有多种不饱和酸,如芥酸、桐油酸、蓖麻油酸等。 食用植物油脂的用途:人类的膳食中需要保证油脂的含量。如果人体长时期摄入油脂不足,体内长期缺乏脂肪,即会营养不良、体力不佳、体重减轻,甚至丧失劳动能力。食用用植物油脂是人类的重要副食品,主要用于烹饪、糕点、罐头食品等,还可以加工成菜油、人造奶油、烘烤油等供人们食用。 2、我国食用油加工的基本情况 粮油加工是指对原粮、油料等基本原料进行处理制成成品粮油及其制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稻谷加工、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加工、植物油加工和粮油加

实验五 原料肉食用品质的评定

实验五原料肉食用品质的评定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综合了原料肉验收和品质评定或测定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以下技能的训练:(1)掌握原料肉的检验方法; (2)掌握肉的食用品质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3)掌握肉的品质评定或测定的方法。 2实验原理 通过评定或测定原料肉的颜色、酸度、嫩度、保水性、蒸煮损失等指标,对原料肉品质做出综合评定。 3实验仪器设备及原辅材料 3.1 实验仪器设备 酸度计、肉色评分标准图、C-LM型肌肉嫩度仪、色差计、分析天平、定性滤纸等。 3.2 原辅材料 新鲜猪肉、牛肉 4实验步骤 4.1 原料感官观察 主要内容有:在自然光线下,目视观察肉的表面和脂肪的色泽,有无污染附着物,用刀顺着肌纤维方向切开,观察断面的色泽;在常温下嗅其气味;用食指按压肉的表面,感触其硬度和指压凹陷恢复情况,表面干湿及是否发粘;称取切碎肉20g,放在烧杯中加水100mL,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炉上加热至50-60℃,取下表面皿,嗅其气味然后将肉样煮沸,静置观察肉汤的透明度及表面的脂肪液滴情况。 4.2 主要评定方法 4.2.1 肉色 猪宰后2-3h内取最后1个胸椎处背最长肌的新鲜切面,在室内正常光度下目测评分法评定,评分标准见下表,应避免在阳光直射或阴暗处评定。 肉色评分标准* 肉色灰白微红正常鲜红微暗红暗红 评分 1 2 3 4 5 肉质劣质肉不正常肉正常肉正常肉正常肉*为美国《肉色评分标准图》。因我国的猪肉较深,故评分3-4者为正常。 客观评价法:采用色差计对肉的颜色进行测定。 4.2.2 肉的酸碱度 宰后在45min内直接用酸碱度计测定背最长肌的酸碱度。测定时先用金属棒在肌肉上

刺一个孔。按国际惯例,用最后胸椎部背最长肌中心处的pH 值表示,正常肉的pH 值为 6.1-6.4。 也可采用pH 计测定:准确称取一定质量肉样,加10倍体积的蒸馏水,进行搅拌、匀浆,然后采用pH 计进行测定。 4.2.3 肉的嫩度 用肌肉嫩度计测定剪切肉样时的剪切力的大小来客观表示肌肉的嫩度。 取肉样长×宽×高不少于6cm ×3cm ×3cm 的整块肉样,剔除肉表面的筋、腱及脂肪。 将肉样用包装袋密封好,放入恒温水浴锅中80℃加热,待肉样中心温度达到70℃时,将肉样取出冷却至室温。用直径为1.27cm 的圆形取样器沿与肌纤维平行的方向钻切肉样,孔样长度不少于2.5cm ,取样位置应距离样品边缘不少于5mm ,2个取样的边缘间距不少于5mm 取样器切取肉样,剔出有明显缺陷的孔样,测定样品数量不少于3个。在室温条件下置于剪切仪上测量剪切肉样所需的力,用千克表示。其数值越小,肉愈嫩。 嫩度计算: 记录所有的测定书记,取各个孔样剪切力的测定值的平均值扣除空载运行最大剪切力,计算肉样的嫩度值。 肉样嫩度的计算公式: X=[(X 1+X 2+X 3+……X n )/n]-X 0 式中: X ——肉样的嫩度值,单位为千克; X 1……n ——有效重复孔样的最大剪切力值,单位为千克; X 0——空载运行最大剪切力,单位为千克; n ——有效孔样的数量。 4.2.4 保水性的测定 将样品切成约2mm 的薄片,将薄片8等分,取约1.5g 样品,用滤纸包好装入离心管内,用离心法测定其保水性,每组处理测3次平行,结果为3次测定平均值。保水性计算: 保水率= 式中:w 1为离心前质量(g);w 2为离心后质量(g)。 离心参数:转速3800r/min(1500g),时间10min ,温度18℃。 4.2.5 蒸煮损失 将完整腰大肌用感量为0.1g 的天平称重后,置于蒸锅屉上用沸水在蒸煮45min ,取出后冷却,称重,用下列公式计算: 5 思考题 (1)原料肉的品质检验方法有哪些? (2)肉的食用品质中,哪些性质对最终肉制品的影响最大? (3)在肉的嫩度测定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才能保证测定的准确性? %100/12 w w

煎炸的要领

煎炸作为一种基本的食品加工手段可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这种古老的烹饪方法是以油脂作为传热介质使食物从表面到内部的热脱水和煮制相结合的过程。煎炸食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诱人的风味而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喜欢,煎炸也逐渐成为了厨师必备的技能之一。想要通过煎炸出品美味,大概还需一下的煎炸要领来帮忙。 煎炸用油的品质 用于煎、炸食品的实用油统称为煎炸油。几乎所有品种的油脂都已经或可以用于煎炸,这包括植物油、氢化植物油、动物油(牛油和猪油),动物植物油混合以及人造奶油和起酥油等多种类型。 作为煎炸食品最重要的原料之一,油质的好坏,不仅会体现在食物的口感上,也会直接影响到食客的健康。在健康饮食日益提上新高度的现在,注重用油至关重要!在煎炸食物的过程中务必要确保所用的油有质量上的保证! 煎炸技法的关键是掌握好火候,因为油传热极快,所以需要厨师有相当面瑞的火候控制力。比如针对“煎”来说,食材表层加热必须使用小伙,根据食材不同选用不同的技法,具体有:

1.干煎:将主料腌入味,用面粉,芡粉或鸡蛋沾均,两面剪成金黄色,例如干煎鱼 2.酥煎:原料上浆,沾上面包屑或馒头屑后煎制; 3.香煎:原料腌入味后,挂蛋粉糊,沾芝麻煎制; 4.水煎油:平锅加油烧热,原料整齐地排入平锅内,略煎,表面喷水后再煎,至锅内水分蒸干,可以保证里外熟透,例如上海生煎包。炸制食品的时候,由于用油量大,温度相对比较高,因此要尽量避免大货。对鲜嫩的、外形小的如条、块、片等原料,应在油沸时下锅,炸的时间要短,约八成熟即出锅,然后带油沸后再放入复炸捞出;对外形较大的食材,要在油热到七、八成时下锅,在锅内多停留一些时间,或间隔的炸几次,是食材既保证成熟又不影响口感。 煎炸技法的区分: 除了火候之外,煎炸虽说是一种常用的烹饪手法,凡是在针对不同食材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应对技法。在这方面针对“炸”来说就会有一下区分。 1.清炸:将生的食材用酱油、盐、酒拌匀腌制,入热油锅用旺火炸透。一般不挂糊,炸成后外酥内嫩。 2.干炸:讲食材用调料腌制后,去除水分,拌干团粉,入锅炸焦。

电导率测定在鉴别食用植物油掺伪应用研究

粮食与油脂 2008年第11期 收稿日期:2008-08-15 作者简介:朱锐(1984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粮油、食品分析研究。 电导率测定在鉴别食用植物油掺伪应用研究 朱锐1,王督1,杨小京1,何东平2 (1昆明理工大学现代农业工程学院,云南昆明650224;2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摘要:该研究探索通过电导率测定鉴别食用植物油掺入地沟油检测方法。通过对比地沟油、合格食用油、掺假食用植物油电导率方法,结果表明,地沟油经提取后水相平均电导率为100.7μs/cm ,是菜籽油10倍,大豆色拉油10倍,芝麻油11倍。地沟油以不同质量分数掺入到菜籽油中,掺假量与电导率呈线性关系,且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掺假量对电导率影响显著;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91.41X +12.49,R 2 =0.996,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ρ<0.01)。电导率可用于地沟油掺入食用植物油鉴别检测。关键词:地沟油;电导率;油脂掺假; Applicationofelectricalconductivitymeasurementinqualified edibleoiladulterationidentification ZHURui1,WANGDu1,YANGXiao-jing1,HEDong-ping2 (1FacultyofModernAgriculturalEngineering,Kunmi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Kunming650224,China;2College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 WuhanPolytechnicUniversity,Wuhan430023,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identificating method of hogwash oil adulterated in edible oil through measur-ing electrical conductivity.Hogwash oil ,qualified edible oil and adulterated oil were compared to 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he mean aqueous phas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was 100.7μs/cm and was 10times to the rapeseed oil ,10times to soybean salad oil ,11times to sesame oil .Hogwash oils were adulterated in rapeseed oil in different percentages ,single-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adulterated percentage was very significant to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it showed .The lin-ear regression plot was Y =91.41X +12.49,R 2=0.996.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ρ<0.01).Electrical conductivity is a practicable simple method for edible oil adulteration identification. KeyWords: hogwash 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dulteration of oil 中图分类号:TS2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78(2008)11―0042―02在油脂商贸活动中,一些不法商贩进行油脂掺假以获取暴利,坑害消费者,扰乱油脂商业流通市场正常运行;使目前我国油脂市场掺假现象十分严重,主要集中在散装油市场。 掺假有三层含义〔1〕 :一是掺入非油脂物质,如水、矿物油等;二是向质量好食用油掺入质量差油脂,如浓香花生油被掺入一般花生油等;三是一种油脂掺入另一种油脂,包括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一般是向价格高油掺入低价格油脂;国内曾有食用油掺入桐油而引 起多人中毒报道 〔2〕 。国外市场有不法商贩往芥末油加入蓟罂粟油导致消费者出现全身水肿症状,也有往橄 榄油掺入菜籽油获利等〔3~4〕 。 随着我国餐饮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餐饮废水中排出废弃油脂日益增多,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将回收废油经简单提炼成“地沟油”,掺入到合格食用 油中回流市场,类似报道常见于各地媒体〔5~6〕 。由于在烹调过程中加入食盐等调味剂和烹调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可电离物质及污水中金属离子可能会使地沟油电导率测定值升高。通过用去离子水提取后测定 水相电导率〔7〕 ,对比地沟油、合格食用油及不同掺假量 食用植物油电导率测定结果,以此为指标可有效、 快速鉴别食用油中是否掺入地沟油。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 DDS ―307型电导率仪:上海雷磁仪器有限公司; 去离子水(电导率0.45μs/cm );FA1004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科天平厂; 250ml 分液漏斗,100ml 量筒,50ml 烧杯,250ml 烧杯。1.2样品来源 地沟油样品:昆明理工大学生物能源工程实验室提供。本实验主要选择菜籽油、大豆色拉油和芝麻油作为合格食用油对照品,散装食用油购于农贸市场,桶装食用油购于超市。1.3方法 1.3.1地沟油与三种合格食用油电导率测定 用分析天平分别称取50g 菜籽油、大豆色拉油、芝麻油、地沟油于50ml 烧杯中,然后在250ml 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100ml 与所取油样混合搅拌,最后在 42

卤制蔬菜(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卤制蔬菜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卤味蔬菜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以土豆,藕为原料,经清洗后辅以味精、食盐、酿造酱油、香辛料经卤制、冷却、包装、灭菌等工序制成的预包装即食卤蔬菜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16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 GB 4789.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总则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 GB 5009.4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GB/T 5461 食用盐 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967 谷氨酸钠( 味精) GB 1488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T 15691 香辛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 GB/T 18186 酿造酱油 GB 2805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GB 299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NY/T 1583 莲藕 LS/T 3106 马铃薯(土豆、洋芋) JJF 1070 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123号令《食品标识管理规定》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和辅料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