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悬架系统工作原理

主动悬架系统工作原理
主动悬架系统工作原理

主动悬挂系统工作原理

2010年11月05日16:16腾讯汽车综合报道我要评论(0)

字号:T|T

主动悬架是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态,适时地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使其处于最佳减振状态。它是在被动悬架(弹性元件、减振器、导向装置)中附加一个可控作用力的装置。通常由执行机构、测量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4部分组成。执行机构的作用是执行控制系统的指令,一般为发生器或转矩发生器(液压缸、气缸、伺服电动机、电磁铁等)。测量系统的作用是测量系统各种状态,为控制系统提供依据,包括各种传感器。控制系统的作用是处理数据和发出各种控制指令,其核心部件是电子计算机。能源系统的作用是为以上各部分提供能量。

主动悬挂系统能够根据车身高度、车速、转向角度及速率、制动等信号,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悬挂执行机构,使悬挂系统的刚度、减振器的阻尼力及车身高度等参数得以改变,从而使汽车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主动悬挂系统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由电脑控制的一种新型悬挂系统,它汇集力学和电子学的技术知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高技术装置,例如装置主动悬挂系统的法国雪铁龙桑蒂雅,该车悬挂系统系统的中枢是一个微电脑,悬挂系统上的5种传感器分别向微电脑传送车速、前轮制动压力、踏动油门踏板的速度、车身垂直方向的振幅及频率、转向盘角度及转向速度等数据,电脑不断接收这些数据并与预先设定的临界值进行比较,选择相应的悬挂系统状态,同时,微电脑独立控制每一只车轮上的执行元件,通过控制减振器内油压的变化产生抽动,从而能在任何时候、任何车轮上产生符合要求的悬挂系统运动,因此,桑蒂雅轿车备有多种驾驶模式选择,驾车者只要扳动位于副仪表板上的“正常”或“运动”按钮,轿车就会自动设置在最佳的悬挂系统状态,以求最好的舒适性能,主动悬挂系统具有控制车身运动的功能,当汽车制动或拐弯时的惯性引起弹簧变形时,主动悬挂系统会产生一个与惯力相对抗的力,减少车身位置的变化,例如德国 benz 2000款cl型跑车,当车辆拐弯时悬挂系统传感器会立即检测出车身的倾斜和横向加速度,电脑根据传感器的信息,与预先设定的临界值进行比较计算,立即确定在什么位置上将多大的负载加到悬挂系统上,使车身的倾斜减到最小。

(一)主动式空气悬挂系统工作原理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图 4所示为丰田索阿拉高级轿车电子控制主动式空气悬挂系统的构成图。它主要由空气压缩机、干燥器、空气电磁阀、车身高度传感器、带有减振器的空气弹簧、悬挂控制执行器、悬挂控制选择开关及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空气压缩机由直流电机驱动,形成压缩空气,压缩空气经干燥器干燥后由空气管道经空气电磁阀送至空气弹簧的主气室。当车身需要升高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空气电磁阀使压缩空气进入空气弹簧的主气室(见图 5(b)),使空气弹簧伸长,车身升高;当车身需要降低时,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电磁阀使空气弹簧主气室中压缩空气排到大气中去(见图 5(a)),空气弹簧压缩,车身降低。在空气弹簧的主、辅气室之间有一连通阔,空气弹簧的上部装有悬挂控制执行器(图中未画出)。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各传感器输出信号,控制悬挂执行器,一方面使空气弹簧主、辅气室之间的连通阀发生改变,使主、辅

气室之间的气体流量发生变化,因此而改变悬挂的弹簧刚度;另一方面,执行器驱动减振器的阻尼力调节杆,使减振器的阻尼力也得以改变。

丰田索阿拉轿车采用的主动式空气悬挂系统中,车高、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可同时得到控制,且各自可以取三种数值,其所取数值由电子控制单元根据当时的运行条件和驾驶员选定的控制方式决定。驾驶员可以任意选择四种自动控制模式,即控制车身高度的“常规值自动控制”和“高值自动控制”,以及控制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的“常规值自动控制”和“高速行驶时自动控制”,具体控制内容如下:

1.利用弹簧刚度/减振器阻尼力进行控制

(1)抗后坐:通过传感器检测油门踏板移动速度和位移。当车速低于20km/h且加速度大时(急起步加速),ECU通过执行器将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调到高值,从而抵抗汽车起步时车身后坐。如果此时驾驶员选择了“常规值自动控制”状态,则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由软调至硬;如果此时驾驶员选择了“高速行驶自动控制”状态,则刚度和阻尼力由中调至硬。

(2)抗侧倾:由装于转向轴的光电式转向传感器检测转向盘的操作状况。在急转弯时,ECU通过执行器使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转换到高(硬)值,以抵抗车身侧倾。

(3)抗“点头”:在车速高于60 km/h时紧急制动,ECU通过执行器使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调到高(硬)值,而不管驾驶员选择了何种控制状态,以抵抗车身前部的下俯。

(4)高速感应:当车速大于110km/h时,系统将使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调至中间值,从而提高高速行驶时操纵稳定性。既使驾驶员选择了“常规值自动控制”状态(刚度和阻尼处于低、软值),系统也将刚度和阻尼力调至中间值。

(5)前、后关联控制:车速在30-8O km/h范围内时,若前轮车高传感器检测出路面有小凸起(例如前轮通过混凝土路面接缝等),则在后轮越过该凸起之前,系统将使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调至低(软)值,从而提高汽车乘坐舒适性。此时既使驾驶员选择了高速行驶状态(刚度和阻尼力为中间值),系统仍将刚度和阻尼力调至低(软)值。为了不影响高速时的操纵稳定性,这种动作在车速为80km/h以下才发生。

(6)坏路、俯仰、振动感应:车速在40-100km/h范围内,当前轮车高传感器检测出路面有较大凸起时(例如汽车通过损坏的铺砌路面等),系统将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调至中间值,以抑制车体的前后颠簸、振动等大动作,从而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通过性.而不管驾驶员选择了何种控制状态。

车速高于100km/h时,系统将使刚度和阻尼力调至高(硬)值。

(7)良好路面正常行驶:弹簧刚度和减振器阻尼力由驾驶员选择,“常规值自动控制”状态,刚度和阻尼力处于低(软)值;“高速行驶时自动控制”状态,则刚度和阻尼力为中间值。

2.车身高度控制

由左右前轮和左后轮三个车身高度传感器发出车高信号,ECU发出指令来进行车身高度调整。

(l)高速感应:当车速高于9Okm/h时,将车身高度降低一级,以减小风阻,提高行驶稳定性。如果驾驶员选择了“常规值自动控制”状态,则车身高度值由中间值(标准值)调至低值;如果驾驶员选择了“高值自动控制”状态,则车高由高值调至中间值(标准值)。在车速为60km/h时,车高恢复原状。

(2)连续坏路面感应:汽车在坏路面上连续行驶,车高信号持续2.5s以上有较大变动,且超过规定值时,将车高升高一级,使来自路面的突然抬起感减弱,并提高汽车的通过性能。

连续坏路且车速大于4Okm/h小于90km/h时,不论驾驶员选择了何种控制状态,都将车高调至高值,以减小路面不平感,确保足够的离地间隙,提高乘坐舒适性。

车速小于4Okm/h时,车高则完全由驾驶员选择,选择“常规值自动控制”时,车高为中间值(标准值);选择“高值自动控制”时,车高为高值。

在连续坏路面上,车速高于9Okm/h时,不管驾驶员选择了何种控制状态,车高都将调至中间值,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车身过高对高速行驶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还具有驻车时车高控制功能。当汽车处于驻车状态时,为了使车身外观平衡,保持良好的驻车姿势,在点火开关断开后,ECU即发出指令,使车身高度处于常规模式的低状态。

(二)主动式油气弹簧悬挂系统工作原理

油气弹簧以气体(一般是惰性气体--氮)作为弹性介质,而用油液作为传力介质。它一般是由气体弹簧和相当于液力减振器的液压缸组成。通过油液压缩气室中的空气实现刚度特性,而通过电磁阀控制油液管路中的小孔节流实现变阻尼特性。图 6所示为雪铁龙XM轿车的主动式油气弹簧悬挂布置图,从图中可以看到,它有五个基本行车状态的传感器。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其中,转向盘转角传感器安装于转向柱上,通过转向盘转角信号间接地把汽车转向程度(快慢、大小)的信息送给微机。

加速度传感器实际上是与油门踏板连接的油门动作传感器,间接地将加速动作信号送给微机。制动压力传感器安装于制动管路中,当制动时,它向微机发送一个阶跃信号,表示制动,使微机产生抑制“点头”的信号输出。

车速传感器安装于车轮上,送出与转速成正比的脉冲,微机利用它和转向盘转角信号,可以计算出车身的侧倾程度。

车身位移传感器安装于车身与车桥之间,用来测量车身与车桥的相对高度,其变化频率和幅度可反映车身的平顺性信息,同时还用于车高自动调节。

转播到腾讯微博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 7所示。在图 7中,电磁阀7在微机指令下向右移动,从而接通压力油道,使辅助液压阀8的阀芯向左移动,中间的油气室9与主油气室连通,使总的气室容积增加,气压减小,从而刚度变小,所以9又称为刚度调节器。a、b节流孔是阻尼器,在上图图示位置,系统处于“软”状态。

下图中,电磁阀7中无电流通过,在弹簧作用下,阀芯左移,关闭压力油道,原来用于推动液压阀8的压力油通过阀7的左边油道泄放,阀8阀芯右移,关闭刚度调节器9,气室总容积减小,刚度增大,使系统处于“硬”状态。

在正常行车状态时,系统处于“软”状态,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当高速、转向、起步和制动时,系统处于“硬”状态,以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

(三)带路况预测传感器的主动悬挂系统

图 8所示为带有路面状况预测传感器的主动悬挂示意图。该系统中包括一个悬挂弹簧16和一个单向液压执行器14,控制阀6通过油管8与单向液压执行器的油压腔相通。油管上还接有一个支管8a,该支管与一个储压器11相连,储压器内充有气体,这些可压缩的气体可以产生一种类似弹簧的效果。另外,支管的中间还设有一个主节流孔12,以限制储压器和油压腔之间的油流,从而形成减振作用。在油管和储压器之间还设有一个旁通管路8b,该旁路上带有一个选择阀10和一个副节流孔9,副节流孔的直径大于主节流

孔的直径。当选择阀打开时,油流通过选择阀的副节流孔,在储压器和油压腔之间流动,从而减小振动阻尼。采用这样的装置可以使悬挂系统在选择阀的作用下,具有两种不同的阻尼参数。

控制阀的开度可以随控制电流的大小而改变,以控制进入油管的油量,进而控制施加到液压执行器的油压,随着输入控制阀的电流的增加,液压执行器的承载能力也增加。

在该悬挂系统中,输入到控制单元ECU的信号有:各轮上设置的检测车身纵向加速度的传感器输出信号,路面状况预测传感器测出的车辆前方是否有凸起物及其大小的检测信号,在各车轮处检测车身高度的传感器输出信号及车速传感器输出的车速信号等。控制单元根据这些信号,对设置在各车轮上的控制阀和选择阀进行控制。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图 9所示为路况预测传感器的设置情况。这种传感器通常为超声波传感器,频率为40kHz左右,它安装在车身的前面,以便对其下方的路面状况进行检测。

在车辆正常行驶时,选择阀关闭,液压执行器的油压腔通过主节流孔与储压器相通,它可以吸收并降低因路面不平而引起的微小振动。当车辆上的路况预测传感器发现路面上有将引起振动的凸起物时,控制单元便控制选择阀打开,并将悬挂系统的阻尼系数减小到一个特定的值上。

图 10所示为路况预测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输出信号的幅值与路面凸起物的大小成正比。如果完全按照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控制,悬挂系统的阻尼变化就会过于频繁,因此,在控制系统中设置了一个低阈值V1。另外,如果在车辆通过一个很大的凸起物时,悬挂系统的阻尼系数若调整得过低,就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形成悬挂底部与车桥的刚性碰撞,因此,控制系统中还设定了一个高阈值V2。只有在路况预测信号介于V1和V2之间时,控制单元才输出一个打开选择阀的控制信号。

控制单元在检测路况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同时,也不断地检测车速。根据车速可以估算出测得的凸起物和实际车轮通过凸起物之间的滞后时间。选择阀应恰好在车轮通过凸起物时打开,这样,在车轮通过凸起物时,悬挂的阻尼系数只是作短暂变化,车轮过了凸起物后,选择阀便再次关闭。

具有路况预测传感器(声纳系统)的主动悬挂系统可以在汽车到达之前对路面情况进行预测处理,因而大大改善了悬挂的工作性能,装有这种系统的车辆在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甚至可以不扶转向盘。图 11为日产公司具有声纳系统的悬挂构成图。

转播到腾讯微博

?1

? 2

?上一页

?下一页

主动悬架系统分类

主动悬架系统 主动悬架是用一个有自身能源的力发生器来代替被动悬架中的弹簧和减振器。根据作动器响应带宽的不同,主动悬架又分为宽带主动悬架和有限带宽主动悬架,也被叫做全主动悬 架和慢主动悬架。 全主动悬架系统所采用的作动器具有较宽的响应频带,以便对车轮的高频共振也加以控制。作动器多采用电液或液气伺服系统,控制带宽一般应至少覆盖0~15Hz,有的作动器响应带宽甚至高达100Hz。结构示意图见上图。从减少能量消耗的角度考虑,也可保留一个与作动器并联的传统弹簧,以用来支持车身静载。 主动悬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要求作动器所产生的力能够很好地跟踪任何力控制信号。因此,它为控制律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设计空间,即如何确定控制律以使系统能够让车辆达到最佳的总体性能。近二十年来,有大量关于主动悬架的研究论文及专题回顾文献发表。研究结果表明,主动悬架能够在不同路面情况及行驶条件下显著地提高车辆性能。 主动悬架的研制工作起始于八十年代。Lotus 制造了第一辆装有主动悬架的样车。其系统的响应可达30Hz,它可使乘坐舒适性和转弯及制动时的车身姿态控制提高约35%。还有一些主动悬架实施的例子,如Lotus Turbo Esprit、Damlar Benz的试验样机系统、BMW 和Ford等。然而,由于这些主动悬架系统具有的高成本、高能耗、增加的重量及复杂程度,使主动悬架仅限于样车及一些赛车等有限的应用上。 结构上,有限带宽主动悬架通常由作动器与一个普通弹簧串联后,再与一个被动阻尼器并联构成,见上图。这种系统在低频时(一般小于5或6赫兹)采用主动控制,而高于这个频率时,控制阀不再响应,系统特性相当于传统的被动悬架,而被动悬架在高频时的效果也 比较好。 由于有限带宽主动悬架作动器仅需在一窄带频率范围内工作,所以它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及复杂程度,比全主动悬架便宜得多。尽管如此,它的主动控制仍然覆盖了主要的车身振动,包括纵向、俯仰、侧倾以及转向控制等要求的频率范围,改善了车身共振频率附近的行驶性能,提高了对车身姿态的控制,性能可达到与全主动系统很接近的程度。 就实用性及商业竞争力而言,有限带宽主动悬架的应用前景较好。专家普遍认为采用气液控制慢主动系统在商用领域最有发展前途,但若想在今后几年内有重大的发展,还得要求在电液阀技术方面有大的突破来降低成本。已有一些装有该类悬架的车辆投入市场,如Nissan Infiniti Q45和Toyato Celica等。两个有限带宽主动悬架系统实施方案见下图。

基于LQR控制的主动悬架优化设计

基于LQR控制的主动悬架优化设计 摘要:根据汽车行驶性能的要求,本文以1/4 车辆模型为例,建立汽车的动力学模型,利用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理论对主动悬架的LQG 控制器进行设计,并运用MATLAB/simulink对汽车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 具有LQG 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对车辆行驶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的改善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主动悬架;被动悬架;LQG控制器引言 悬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部件, 对于汽车的平顺性、操稳性和安全性都 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主动悬架是悬架发展的必然方向。控制器的设计对 于主动悬架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以1/4 汽车主动悬架为 研究对象, 建立汽车动力学模型和设计LQG控制器算法, 应用 Matlab/Simulink 进行汽车系统的控制仿真。 1 基于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建立 1.1 被动悬架系统的建立 车辆悬架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数徐彤,为了研究的方便性以及更好地 与车辆行驶的情况相吻合,文本一1/4 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车辆模型如 图1 所示。 图1 :被动悬架车辆1/4 模型 根据图1 所示,建立一个被动悬架车辆1/4 模型,首先建立运动微分方程: m b x b K s(x b x w ) C s(x b x w ) m w x w K t (x w x g) K s(x b x w) C s(x b x w)

整理得: x b C s xb ss s x w s x b s s x m b m b m b C s K s K s K t x b s x b s x b s t x b m w m w m w 1) 式中: C s 为悬架阻尼, K s 为悬架刚度。 选取状态变量和输入向量为: U x g 则可将系统运动方程及路面激励写成状态空间矩阵形式,即: X AX BU C s C s K s K s m b m b m b m b K t C s C s K s K s K s A B m w m w m w m w m w 1 0 0 0 1 x w x g x b x w ]T 将性能指标项写为状态变量以及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形式, 即: Y CX DU 其中: Cs Cs Ks Ks 0 m b m b m b m b D1 C0 0 0 1 1 1 1.2 被动悬架系统的 建立 m b C s 其中, A 为状态矩阵, B 为输入矩阵,其值如 下: 将车身加速度、轮胎动变形、悬架动行程作为性能指标,即: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理详细图解

汽车悬挂系统结构原理图解 Post by:2010-10-419:48:00 什么是悬挂系统 舒适性是轿车最重要的使用性能之一。舒适性与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有关,而车身的固有振动特性又与悬架的特性相关。所以,汽车悬架是保证乘坐舒适性的重要部件。同时,汽车悬架做为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作连接的传力机件,又是保证汽车行驶安全的重要部件。因此,汽车悬架往往列为重要部件编入轿车的技术规格表,作为衡量轿车质量的指标之一。 汽车车架(或车身)若直接安装于车桥(或车轮)上,由于道路不平,由于地面冲击使货物和人会感到十分不舒服,这是因为没有悬架装置的原因。汽车悬架是车架(或车身)与车轴(或车轮)之间的弹性联结装置的统称。它的作用是弹性地连接车桥和车架(或车身),缓和行驶中车辆受到的冲击力。保证货物完好和人员舒适;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进的振动,使汽车行驶中保持稳定的姿势,改善操纵稳定性;同时悬架系统承担着传递垂直反力,纵向反力(牵引力和制动力)和侧向反力以及这些力所造成的力矩作用到车架(或车身)上,以保证汽车行驶平顺;并且当车轮相对车架跳动时,特别在转向时,车轮运动轨迹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因此悬架还起使车轮按一定轨迹相对车身跳动的导向作用。 悬架结构形式和性能参数的选择合理与否,直接对汽车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舒适性有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悬架系统在现代汽车上是重要的总成之一。

一般悬架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减振器和横向稳定杆组成。弹性元件用来承受并传递垂直载荷,缓和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对车身的冲击。弹性元件种类包括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油气弹簧、空气弹簧和橡胶弹簧。减振器用来衰减由于弹性系统引起的振动,减振器的类型有筒式减振器,阻力可调式新式减振器,充气式减振器。导向机构用来传递车轮与车身间的力和力矩,同时保持车轮按一定运动轨迹相对车身跳动,通常导向机构由控制摆臂式杆件组成。种类有单杆式或多连杆式的。钢板弹簧作为弹性元件时,可不另设导向机构,它本身兼起导向作用。有些轿车和客车上,为防止车身在转向等情况下发生过大的横向倾斜,在悬架系统中加设横向稳定杆,目的是提高横向刚度,使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改善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 悬挂系统的分类 现代汽车悬架的发展十分快,不断出现,崭新的悬架装置。按控制形式不同分为被动式悬架和主动式悬架。目前多数汽车上都采用被动悬架,如下图所示,也就是汽车姿态(状态)只能被动地取决于路面及行驶状况和汽车的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振器这些机械零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动悬架开始在一部分汽车上应用,并且目前还在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中。主动悬架可以能动地控制垂直振动及其车 身姿态,根据路面和行驶工况自动调整悬架刚度和阻尼。

汽车主动悬架研究分析

目录 一 : 主动悬架简介 二:电子技术控制 三:主动控制技术——三类典型的液力主动控制系统。 1)A类由 Lotus(莲花 )公司开发 2)B类由 AP公司发展的气液悬架 3)C类液力主动控制系统由 Nissan公司开发四: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方法 五:智能控制系统 六:作动器-蓄能式减震器 七:主动式液压悬架 八:主动式空气悬架 九:电机蓄能式主动悬架 十:双重控制空气悬架系统-奔驰公司研发

一:主动悬架 汽车的主动悬架系统是在普通悬架系统中附加一个可以控制阻尼作用力的装置,由执行机构、测量系统、反馈控制系统和能源系统四部分组成。主动悬架能够根据汽车的运动状态和路面状况,适时地调节悬架的刚度和阻尼,使悬架系统处于最佳减振状态,使车辆在各种路面状况下都会有良好的舒适性。主动悬架的关键部位是其执行机构,也就是可以调节的悬架阻尼系统。 主动悬架有作为直接力发生器的动作器,可以根据输入与输出进行最优的反馈控制,使悬架有最好的减震特性,以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主动悬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要求作动器所产生的力能够很好地跟踪任何力控制信号。因此,它为控制律的选择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设计空间,即如何确定控制律以使系统能够让车辆达到最佳的总体性能。 针对悬架系统的非线性特点,研究适宜的悬架系统电控技术是汽车悬架系统振动性能改进的方向。悬架位于车身与轮胎之间,对车辆的运动性能、乘坐舒适性有重大的影响。按照路面行驶工况最优控制,悬架性能以确保车辆行驶性能与乘坐舒适性,电子控制悬架将进一步向高性能方向发展。作为实现这种对悬架的优化控制的方式之一,是利用“预知传感器”进行预知控制的“预知控制悬架” 二:电子控制技术 电子技术控制汽车悬架系统主要由(车高、转向角、加速度、路况预测)传感器、电子控制ECU、悬架控制的执行器等组成。系统的控制功能通常有以下三个: 1)车高调整:当汽车在起伏不平的路面行驶时,可以使车身抬高,以便于通过;在良好路面高速行驶时,可以降低车身,以减少空气助

基于LQR控制的主动悬架优化设计

基于LQR 控制的主动悬架优化设计 摘要:根据汽车行驶性能的要求,本文以1/4车辆模型为例,建立汽车的动力 学模型,利用线性二次最优控制理论对主动悬架的LQG 控制器进行设计,并运用MATLAB/simulink 对汽车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 具有 LQG 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对车辆行驶 平稳性和乘坐舒适性的改善有良好效果。 关键词:主动悬架;被动悬架;LQG 控制器 引言 悬架系统是汽车的重要部件, 对于汽车的平顺性、操稳性和 安全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主动悬架是悬架发展的必然方向。控制器的设计对于主动悬架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中以1/4汽车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建立汽车动力学模型和设计LQG 控制器算法,应用Matlab/Simulink 进行汽车系统的控制仿真。 1 基于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建立 1.1 被动悬架系统的建立 车辆悬架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数徐彤,为了研究的方便性以及更好地与车辆行驶的情况相吻合,文本一1/4车辆模型为研究对象,车辆模型如图1所示。 图1:被动悬架车辆1/4模型 根据图1所示,建立一个被动悬架车辆1/4模型,首先建立运动微分方程: ()()()()()b b s b w s b w w w t w g s b w s b w m x K x x C x x m x K x x K x x C x x =----???=--+-+-??

整理得: ??? ? ?? ?+--+-+-+-=-+-+-+-=g w t b w t s b w s b w s b w s w b b s b b s w b s b s b x m K x m K K x m K x m C x m C x x m K x m K x m C xb m C x (1) 式中:s C 为悬架阻尼,s K 为悬架刚度。 选取状态变量和输入向量为: []w b w b x x x x X = g x U = 则可将系统运动方程及路面激励写成状态空间矩阵形式,即: BU AX X += 其中,A 为状态矩阵,B 为输入矩阵,其值如下: ?????? ?? ? ?????????---- -= 00 1 001w s s w s w s w s b s b s b s b s m K K m K m C m C m K m K m C m C A ???? ?? ????????=000w t m K B 将车身加速度、轮胎动变形、悬架动行程作为性能指标,即: T w b g w b x x x x x Y ][--= 将性能指标项写为状态变量以及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形式,即: DU CX Y += 其中: ??? ?? ? ? ???????---=11001000b b b b m Ks m Ks m Cs m Cs C ???? ? ?????-=010D 1.2 被动悬架系统的建立 如图2所示,

汽车各系统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概述 汽车的引擎是汽车的动力源泉,就像人的心脏一样重要。所以,一部车引擎的特性可以作为决定整部车性能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如果一部车的引擎非常出色,那么这部车的性能也一定很出色。 汽车的引擎是通过燃油和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气体燃烧、爆炸来产生动力的。这一切的物理、化学变化都是在燃烧室内进行的。 首先,起动机带动引擎的曲轴运动,而曲轴通过特有的曲柄连杆机构带动气缸内的活塞上下运动。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缸内产生了真空效应,同时外界的新鲜空气通过空气过滤器被吸入到进气腔,并通过此时开启的进气门而被引入到气缸内。 在空气进入气缸的同时,燃油也通过喷油嘴以绝对雾化状态喷射到气缸的燃烧室内(目前多数喷射引擎都是将燃油喷射到进气门处,然后与空气一起进入到气缸内)并与空气形成混合气体。 在混合气体形成同时,汽缸的燃烧室内火花塞开始打火,形成高达几万伏特的高压电火花,迅速点燃混合气体,混合气体发生爆炸,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这时气缸的排气们开启,将燃烧后的废气引入到排气管内,通过消音器被排放到空气中。在活塞运动到下止点后,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结束。由于运动的特性及曲柄连杆机构的特性,活塞会再度向上运动,同时开始第二个工作流程。

通过上图我们不难了解整个运动的过程(由于是剖视图,气缸未标出,活塞位于气缸内,活塞到达运动的上止点时与缸盖之间的空间为燃烧室),正是因为引擎的多个气缸内的活塞有顺序的交替运 汽车总体工作原理概述 可以说,汽车是当代科学与艺术的结晶。从汽车的引擎启动开始就已经发生了涉及到物理、化学、机械等数不清的多种变化,因此,汽车的总体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由于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所以,我们仅对当今非常普遍的采用燃油喷射(EFI)引擎的汽车予以了解。

汽车半悬挂系统建模与分析(现代控制理论大作业)

XX大学 现代控制理论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姓名:XXX 学号:XXXX 专业:XXXX

一. 课题背景 汽车的振动控制是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涉及到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悬架系统是汽车振动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其振动传递特性对汽车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设计性能良好的悬架系统以减少路面激励的振动传递,从而提高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是汽车振动控制研究的重要课题。 悬架系统是汽车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撑系统,用于支撑车身,改善乘坐舒适度。而半主动悬架是悬架弹性元件的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之一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控制的悬架。 目前,半主动悬架研究主要集中在调节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方面,即将阻尼可调减振器作为执行机构,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汽车行驶状况和道路条件的变化以及车身的加速度,由ECU 根据控制策略发出脉冲控制信号实现对减振器阻尼系数的有级可调和无级可调。 二. 系统建模与分析 1.1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力学模型 以二自由度 1/4半主动悬架模型为例,并对系统作如下假设: (1) 悬挂质量与非悬挂质量均为刚体; (2) 悬架系统具有线性刚度和阻尼; (3) 悬架在工作过程中不与缓冲块碰撞; (4) 轮胎具有线性刚度,且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始终与地面接触。 综上,我们将该系统等效为两个质量块M ,m ;两个弹簧系统Ks ,Kt ;一个可调阻尼器(包含一个 常规阻尼器Cs 和一个变化阻尼力F ),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力学模型 1.2 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数学模型 由减振器的简化模型得:N S =-+F C V F 对m 进行分析:()211201122()t s s d z dz dz m K z z K z z C F dt dt dt ?? =------ ??? 即:()()1011212()t s s mz K z z K z z C z z F =------ 对M 进行分析:2212122 ()s s d z dz dz M K z z C F dt dt dt ?? =-+-+ ??? 即:()()21212s s Mz K z z C z z F =-+-+

车辆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车辆主动悬架的控制研究 悬架就是汽车的重要装置之一,它对汽车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等多种使用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设计优良的悬架系统,对提高汽车产品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汽车上普遍采用的就是弹性元件与减震器组成的常规悬架,从控制力学的角度,将这种悬架称为被动悬架。实践与研究结果都表明,常规悬架受到许多限制,即使采用优化方法来设计也只就是将其性能改善到一定程度。为了克服常规悬架对其性能改善的限制,在汽车中采用与发展了新型的主动悬架。主动悬架能够根据路面情况及汽车运行的实际状态进行最优反馈控制,使汽车整体行驶性能达到最佳。主动悬架的主要特点就是能够主动提供能量,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具有高度的自适应性。 一、 车辆主动悬架系统建模 主动悬架的分析模型如图3、3所示,图中u 为主动悬架执行机构的作用力。 主动悬架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01..11..22x x k u x m u x m t (1) 状态变量、输出向量的选取同被动悬架,且为了便 于与被动悬架的比较分析,选取与被动悬架模型 相同的输入信号,路面激励仍为选白噪声)(t ω, 根据微分方程组(1),建立如下所示的状态方程与 输出方程 ?????+=++=Eu Cx y t D Bu Ax x )(ω。 (2) 式中: ??????????????--=0001000000010101m k A t ;????????????????-=121010m m B ;????????????=0100D ; ??????????=010*********C ;??????????????=0012m E 汽车悬架可认为就是一种连续线性的随机最优控制系统,由最优线性滤波器串接确定性调节器的最优反馈增益系数矩阵组成。这两部分参数可分别加以确定。对于控制要求的性能指标就是二次函数积分型的调节器问题,外界干扰就是高斯白噪声,综合性能指标为: dt t u t R t u t X t Q t X u J T T ?∞+=0)]()()()()()([)( (3) 此处认为汽车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器为一个终端时间无限的线性调节器,问题仍就是寻找最优控制)(t u ,使目标函数J 取极小。线性调节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选择Q 、R 阵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控制过程动态响应,计算机仿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悬架设计中,为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应使簧载质量垂直加速度、悬架

主动悬架LQG最优控制设计

主动悬架LQG最优控制设计 吕福麟 113085234379 摘要:根据汽车行驶性能的要求,建立二自由度的1/4汽车动力学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对主动悬架的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控制器进行设计,运用MATLAB/simulink对模型仿真,对比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在控制效果上的差别。仿真结果表明,具有LQG控制器的主动悬架可以明显的提高汽车行驶的操稳性能。 关键词:主动悬架;LQG控制器;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vehicle driving performance,a 2-degree-of-freedoms 1/4 car dynamic model was build.LQG(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 controller for active suspension was designed with the optimal control law,MATLAB/simulink was used to simulation the model,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control performance with active suspension and passive suspension.The result of simulation show that it could improve the car driving handling and stability with LQG controller. Key Words:active suspension,LQG controller,MATLAB/simulink,simulation result 1前言 传统的悬架主要由弹性元件、减震器和导向装置组成,他们的阻尼和刚度已经确定就不便于调节,而且只能在特定的路面激励和特定的车速下才能达到最优控制,灵活性较差。不能满足人们对驾驶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主动悬架控制渐渐得到发展,他与被动悬架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根据不同路面激励和行驶状况,自行调节车辆的动态,从而满足人们对行驶的要求。本问就是在此基础之上研究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 2 2自由度1/4车辆模型的建立

汽车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发展研究

目录 1引言1 2汽车悬架系统的类型和应用1 2.1被动悬架1 2.2主动悬架2 2.3半主动悬架2 3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2 4汽车悬架的控制策略3 4.1天棚阻尼与开关阻尼控制3 4.2随机线性二次最优控制3 4.3模糊控制4 4.4神经网络控制4 4.5预测控制4 4.6滑模变结构控制5 4.7复合控制5 5控制方法的展望5 5.1注重控制策略的综合运用5 5.2注重汽车其他系统与主动悬架系统的联合控制研究5 5.3注重悬架系统模型的降阶研究6 6结论6 参考文献:6

汽车主动(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 研究发展 1引言 汽车主动悬架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的关键技术主要在控制策略的选择上及执行器的研发方面。国外由于成本问题,一些油气主动悬架也仅限用在一些高级轿车上,国内在此方面还处在研发及试验阶段,离主动悬架系统普遍使用在轿车上的时代还较远。 2汽车悬架系统的类型和应用 悬架是车架与车桥之间一切传力装置的总称,它的主要功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行驶。衡量悬架性能好坏的主要指标是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即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但这两个方面是相互排斥的性能要求。由于被动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系数是固定的,无法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自适应地改变,在结构设计上只能是满足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之间矛盾的折衷。 为服这个缺陷,国外在五十年代提出了“主动悬架”的概念。主动悬架的特点是能根据外界输入或车辆本身状态的变化进行动态自适应调节。主动悬架包控制单元和力发生器,力发生器的作用下使悬架的特性得到控制,如同改变了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其中最关键的是控制算法的优劣。 2.1被动悬架 被动悬架, 由弹性元件和不可变参数的减振器组成, 只能在特定工况下达到最优, 缺少对变载荷、变车速、不可预测路况的适应性。被动悬架是传统的机械结构,由弹簧、减震器和导向机构组成。被动悬架的刚度和阻尼系数均不可调,只能在特定的工况下达到最优减振效果,存在明显的共振峰,难以同时获得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缺乏灵活性。但被动悬架因结构简单、设计容易和制造方便,且无须额外的能量输入,目前在中低档轿车上应用最为广泛[1]。为了进一步改善被动悬架的减振效果,满足现代汽车对悬架提出的更高的性能要求,在桑塔纳、夏利和赛欧等轿车上加强了通过优化寻找最优悬架参数和对悬架导向机构的研究,采用了带有横向稳定杆的多连杆机构悬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被动悬架减振效果。

汽车系统半主动悬架的仿真设计

汽车系统半主动减振器的仿真设计 摘要:本文阐述了卡车半主动悬架的设计与使用。半主动悬架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小路面影响。通过仿真和参数优化设计了半主动减振器的反馈控制规则。通过仿真试验预测的效果在实车上得到了验证。一辆是卡车试验台,一辆是半拖车拖拉机。仿真实验和实际测量值表明半主动阻尼是实现高路面适应性车辆的一个重要思路。 关键词:半主动悬架半主动阻尼卡车悬架路面破坏路面保护车辆 介绍: 电子控制的汽车悬架,尤其是主动与半主动阻尼器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了。主动悬架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性。然而,却忽略了汽车悬架的其他工作情况指标,比如,轮胎-路面动载荷、轮胎-桥和轮胎-土壤等其他工况下的动载荷。 路面网络的维护工作对路面主管机构是一项费用很高的工作。而且,受损路面会对车辆和路面自身造成损伤。每个欧洲国家花数十亿欧元修理维护公路系统,维修费用占全部公路费用的40%~80%,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4%。 尽管我们尚未对路面损伤的机制有清楚的了解。但有一点我们可以证实,即路面损伤很大程度上由重型车辆交通所致,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影响因素,如路面结构、气候、环境影响等。人们研究所有这些因素对路面的影响已经多年了。车辆对路面的破坏是由轮胎与路面的作用力所致[8]。计算结果表明,一辆满载卡车对路面的破坏程度是一辆客车的10000倍。目前,国家标准只对轮胎-路面的静力作了限制。然而,最近的DIVINE和SADTS项目研究表明,轮胎-路面的动载荷部分对路面和桥梁的破坏更大。 伴随着价格低廉、功能强大的电子元件和作动器技术,人们对设计要求的提高促使了可控悬架的广泛研究。很多情况下,半主动作动器取代了全主动。半主动悬架不可能取得像全主动悬架一样的性能提高,但是,它具有实用和价格优势。 1.1 半主动阻尼: 半主动悬架因为其与主动悬架相比有很多的优点而倍受推崇,尤其是它相对于现有系统应用方便,而且能耗低。半主动系统中的一个代表就是半主动阻尼器(SAD),它可以根据一些输入信号(通常是电信号)来调节阻尼比。 半主动悬架不需要昂贵、笨重的元件,比如液压泵、储能器、液压管路和作动器等,而仅仅只需要一个可调的半主动阻尼器。这些半主动系统不能像全主动作动器一样提供相同的力规则;然而,其效果则非常接近于全主动悬架,并且能节省很大的作动能量。在许多应用中,当前的被动阻尼器很可能被半主动取代,这些可以通过可控孔口和电流变流液或磁流变流液实现。 变阻尼孔半主动阻尼器就是通过在原有被动液压阀上增加一个可变阀孔的螺旋阀,其阻尼比的变化液依赖于螺旋阀的输入电流。 研究的阻尼比连续可变的半主动阻尼器Mannesmanm Sachs CDCN 50/55。所需输入电流的变化范围为0.6A~2A。0.6A反映了最小阻尼曲线,而2A对应了最大阻尼曲线。半主动阻尼器结构拥有先进的失效安全功能:当输入电流为0时,比如外部线路断了,阻尼值自动设置为中间值。所谓的失效-安全保障特性参见图1。 由图1,很明显,半主动阻尼器有一个很有限的动作区域,最大阻尼曲线和最小阻尼曲线限定在第一和第三象限。控制单元将所需的输入力转化为可以实现的作用力,这个例在特性区域范围内并和电流值相对应。比如,实际速度所需的力大于系统可以提供的最大力,则输出力就取系统可以提供的最大力;若需要的输入力比比系统的最小输出力小,则输出最小的输出力。如果所需的力和实际速度符号相反,即需要产生能量(可以证明这种情况对半主动阻尼器是不可能的),输出力就由最小耗散能确定。

车辆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悬架是汽车的重要装置之一,它对汽车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等多种使用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设计优良的悬架系统,对提高汽车产品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汽车上普遍采用的是弹性元件和减震器组成的常规悬架,从控制力学的角度,将这种悬架称为被动悬架。实践和研究结果都表明,常规悬架受到许多限制,即使采用优化方法来设计也只是将其性能改善到一定程度。为了克服常规悬架对其性能改善的限制,在汽车中采用和发展了新型的主动悬架。主动悬架能够根据路面情况及汽车运行的实际状态进行最优反馈控制,使汽车整体行驶性能达到最佳。主动悬架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主动提供能量,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具有高度的自适应性。 一、车辆主动悬架系统建模 主动悬架的分析模型如图所示,图中u为主动悬架执行机构的作用力。 主动悬架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1) 状态变量、输出向量的选取同被动悬架,且为了便于与被动悬架的比较分析,选取与被动悬架模型相同的输入信号,路面激励仍为选白噪声, 根据微分方程组(1),建立如下所示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2) 式中: ;;;; 汽车悬架可认为是一种连续线性的随机最优控制系统,由最优线性滤波器串接确定性调节器的最优反馈增益系数矩阵组成。这两部分参数可分别加以确定。对于控制要求的性能指标是二次函数积分型的调节器问题,外界干扰是高斯白噪声,综合性能指标为: (3) 此处认为汽车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器为一个终端时间无限的线性调节器,问题仍是寻找最优控制,使目标函数J取极小。线性调节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选择Q、R阵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控制过程动态响应,计算机仿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悬架设计中,为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应使簧载质量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扰度及轮胎动变形较小。此外,从实现控制的角度来看,应使所需的控制能量较小。因此式(3)可写为 (4) 或写为 (5) 其中 这里,q——轮胎动变形加权系数1 q——悬架动扰度加权系数2式中第一、二项为误差指标,表示在~∞整个时间内系统实际状态与平衡之间的误差总和。这一积分越小,说明控制误差越小,性能越好。积分式中第三项为能量指标,表示在~∞整个时间内支付能量的总和。系统状态转移是考控制u(t)来进行的,为要使系统误差很小,则需要支付很大的能量代价。最优反馈 增益系数矩阵式可写成 (6) 式中,增益值k~k有明确的物理意义。k可等效于一放置于簧载和非簧载质量间的弹簧,114改变 k则影响簧载质量的固有频率;k作用于簧载质量的绝对速度上,影响其悬挂阻尼;k312大小涉及轮胎变形,对车轮的垂直弹跳频率产生影响;k作用于非簧载质量的速度上,影响4其非悬挂阻尼。 主动悬架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测性二、.

车辆主动悬架最优控制讲课稿

车辆主动悬架最优控 制

车辆主动悬架的控制研究 悬架是汽车的重要装置之一,它对汽车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等多种使用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设计优良的悬架系统,对提高汽车产品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汽车上普遍采用的是弹性元件和减震器组成的常规悬架,从控制力学的角度,将这种悬架称为被动悬架。实践和研究结果都表明,常规悬架受到许多限制,即使采用优化方法来设计也只是将其性能改善到一定程度。为了克服常规悬架对其性能改善的限制,在汽车中采用和发展了新型的主动悬架。主动悬架能够根据路面情况及汽车运行的实际状态进行最优反馈控制,使汽车整体行驶性能达到最佳。主动悬架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主动提供能量,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具有高度的自适应性。 一、 车辆主动悬架系统建模 主动悬架的分析模型如图3.3所示,图中u 为主动悬架执行机构的作用力。 主动悬架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 ---==)(01..11.. 22x x k u x m u x m t (1) 状态变量、输出向量的选取同被动悬架,且为了便于与被动悬架的比较分析,选取与被动悬架模型相同的输入信号,路面激励仍为选白噪声)(t ω, 根据微分方程组(1),建立如下所示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Eu Cx y t D Bu Ax x )(ω。 (2)

式中: ????????????? ?--=00 01000 000010101 m k A t ;????????????????-=121010m m B ;????????????=0100D ; ??????????=010*********C ;???? ??????????=0012m E 汽车悬架可认为是一种连续线性的随机最优控制系统,由最优线性滤波器串接确定性调节器的最优反馈增益系数矩阵组成。这两部分参数可分别加以确定。对于控制要求的性能指标是二次函数积分型的调节器问题,外界干扰是高斯白噪声,综合性能指标为: dt t u t R t u t X t Q t X u J T T ?∞ +=0)]()()()()()([)( (3) 此处认为汽车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器为一个终端时间无限的线性调节器,问题仍是寻找最优控制)(t u ,使目标函数J 取极小。线性调节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选择Q 、R 阵以获得比较满意的控制过程动态响应,计算机仿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在悬架设计中,为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应使簧载质量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扰度及轮胎动变形较小。此外,从实现控制的角度来看,应使所需的控制能量较小。因此式(3)可写为 ?∞ +-+-=022*******])()([dt Ru x x q x x q J (4) 或写为 ?∞ +=0 2][dt Ru QX X J T (5) 其中 ?????? ??? ???=00 000000000001 2 q q Q 这里,q 1——轮胎动变形加权系数

基于Matlab的汽车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现代控制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小论文 基于Matlab的汽车主动悬架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XXXX(XX) 姓名:X X X 2015年6月3号 河北工业大学

目录 1、研究背景 (3) 2、仿真系统模型的建立 (4) 2.1被动悬架模型的建立 (4) 2.2主动悬架模型的建立 (5) 3、LQG控制器设计 (6) 4、仿真输出与分析 (7) 4.1仿真的输出 (7) 4.2仿真结果分析 (9) 5、总结 (10) 附录:MATLAB程序源代码 (11) (一)主动悬架车辆模型 (11) (二)被动悬架车辆模型 (12) (三)均方根函数 (13)

1、研究背景 汽车悬架系统由弹性元件、导向元件和减振器组成,是车身与车轴之间连接的所有组合体零件的总称,也是车架(或承载式车身)与车桥(或车轮)之间一切力传递装置的总称,其主要功能是使车轮与地面有很好的附着性,使车轮动载变化较小,以保证车辆有良好的安全性,缓和路面不平的冲击,使汽车行驶平顺,乘坐舒适,在车轮跳动时,使车轮定位参数变化较小,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a)被动悬架系统(b)半主动悬架系统(c)主动悬架系统 图1 悬架系统 汽车的悬架种类从控制力学的角度大致可以分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主动悬架3种(如图1所示)。目前,大部分汽车使用被动悬架,这种悬架在路面不平或汽车转弯时,都会受到冲击,从而引起变形,这时弹簧起到了减缓冲击的作用,同时弹簧释放能量时,产生振动。为了衰减这种振动,在悬架上采用了减振器,这种悬架作用是外力引起的,所以称为被动悬架。半主动悬架由可控的阻尼及弹性元件组成,悬架的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任意调节。主动悬架是在控制环节中安装了能够产生上下移动力的装置,执行元件针对外力的作用产生一个力来主动控制车身的移动和车轮受到的载荷,即路面的反作用力。随着电控技术的发展,微处理器在车辆中的应用已经日趋普遍,再加上作动器、可调减振器和变刚度弹簧等重大技术的突破,使人们更加注对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 车辆悬架的特性可以从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行程以及轮胎动位移来研究。本文对主动悬架采用LQG最优设计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分别对被动悬架与主动悬架建立动力学模型,并对两种悬架的仿真结果做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与说明。

4种主动悬挂系统原理完全介绍20100310

主动悬挂系统 https://www.360docs.net/doc/b36564585.html, 发布时间:2010-03-10 作者:李志 随着汽车制造研发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车辆减震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采用普通螺旋弹簧很难做到两全其美。于是,适应能力更强,感受更完美的可变悬挂系统就诞生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主动悬挂主要有四种形式:空气悬挂、液压悬挂、电磁悬挂以及电子液力悬挂。本篇文章就跟大家一同了解下。 空气式可调悬挂 技术特点:底盘可升降,应用车型广泛 技术不足:可靠性不如螺旋弹簧 应用车型:奔驰S350、奥迪A8L、保时捷卡宴等

其实提到主动悬挂系统,我们首先想到的,并且应用最广泛的自然是空气式可调悬挂,而在系统组成上,它主要是由控制电脑、空气泵、储压罐、气动前后减震器和空气分配器等部件。主要用途就是控制车身的水平运动,调节车身的水平高度以及调节减震器的软硬程度。

通常来讲,装备空气式可调悬挂的车型前轮和后轮的附近都会设有离地距离传感器,按离地距离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行车电脑会判断出车身高度变化,再控制空气压缩机和排气阀门,使弹簧自动压缩或伸长,从而降低或升高底盘离地间隙,以增加高速车身稳定性或复杂路况的通过性。

而在日常调节中,空气悬挂会有几个状态。1、保持状态。当车辆被举升器举起,离开地面时,空气悬挂系统将关闭相关的电磁阀,同时电脑记忆车身高度,使车辆落地后保持原来高度:2、正常状态,即发动机运转状态。行车过程中,若车身高度变化超过一定范围,空气悬挂系统将每隔一段时间调整车身高度:3、唤醒状态。当空气悬挂系统被遥控钥匙、车门开关或行李厢盖开关唤醒后,系统将通过车身水平传感器检查车身高度。如果车身高度低于正常高度一定程度,储气罐将提供压力使车身升至正常高度。同时,空气悬挂可以调节减震器软硬度,包括软态、正常及硬态3个状态(也有标注成舒适、普通、运动三个模式等),驾驶者可以通过车内的控制钮进行控制。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0-582X(2003)01-0104-05 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进展! 方子帆,邓兆祥,郑玲,舒红宇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4) 摘要:基于系统工程理论,论述了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的研究和动态,分析了目前电/磁流变液减振液的研究及减振器开发现状。在分析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论述了经典控制、线性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方法在半主动悬架系统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基于天棚阻尼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和自适应控制理论为主线的复合控制策略。此外,提出了基于磁流变液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研究与开发的整体思路,探讨了值得研究的若干理论和应用问题。 关键词:汽车;半主动悬架;电流变液体;磁流变液体;减振器 中图分类号:U463.1文献标识码:A 现代汽车正朝着安全、智能化和清洁化的方向发展。悬架系统智能化解决了传统被动悬架存在的舒适性和稳定性不能兼顾的问题,并能适应变化的行驶工况和任意道路激励,代表了悬架系统发展的方向。主动悬架能获得一个优质的隔振系统,实现理想悬架的控制目标,但能量消耗大,成本高,结构复杂。能量、成本和可靠性是限制主动悬架发展的瓶颈。半主动悬架通过改变减振器的阻尼特性适应不同的道路和行驶状况的需要,改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由于半主动悬架在控制品质上接近于主动悬架,且结构简单,无须力源,能量损耗小,因而是近期最有可能走向市场推广应用的新兴技术。 1半主动悬架技术发展状况 1974年,Crosby和Karnop基于天棚阻尼的概念发明了半主动阻尼器[1]。其生产应用始于80年代,但它对悬架性能的改善是极有限的。1975年,MargoIis等人提出了“开关”控制的半主动悬架,它能产生较大的阻尼力这种悬架已应用到实车上。1986年,Kim brough 在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法中引入了Lyapunov方法,改进了控制算法的稳定性。1988年,日产公司研制了一种“声纳”式半主动悬架,它可通过声纳装置预测路面信息,悬架减振器有“柔和”、“适中”和“稳定”3种选择状态。1994年,Prinkos等人使用了电流变和磁流变流体作为工作介质,研究了新型半主动悬架系统。 半主动悬架系统除了少量的开启电液阀的能量以外,几乎不需要外加能源。研究表明:只要合适选择控制逻辑,半主动阻尼器可以达到像主动减振一样的减振效果[2]。 通常,半主动悬架是指悬架弹性元件的刚度和减振器的阻尼系数之一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控制的悬架[3]。目前,半主动悬架研究主要集中在调节减振器的阻尼系数方面, 即将阻尼可调减振器作为执行机构, 图1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装车构成 2003年1月重庆大学学报Jan.2003第26卷第1期JournaI of Chongging University VoI.26No.1 !收稿日期:2002-07-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50135030) 作者简介:方子帆(1964-),男,湖北黄州人,三峡大学副教授,重庆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车辆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的研究。

车辆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车辆主动悬架的控制研究 悬架是汽车的重要装置之一,它对汽车的平顺性、操纵稳定性、通过性等多种使用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设计优良的悬架系统,对提高汽车产品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汽车上普遍采用的是弹性元件和减震器组成的常规悬架,从控制力学的角度,将这种悬架称为被动悬架。实践和研究结果都表明,常规悬架受到许多限制,即使采用优化方法来设计也只是将其性能改善到一定程度。为了克服常规悬架对其性能改善的限制,在汽车中采用和发展了新型的主动悬架。主动悬架能够根据路面情况及汽车运行的实际状态进行最优反馈控制,使汽车整体行驶性能达到最佳。主动悬架的主要特点是能够主动提供能量,与传统被动悬架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在于具有高度的自适应性。 一、 车辆主动悬架系统建模 主动悬架的分析模型如图3.3所示,图中u 为主动悬架执行机构的作用力。 主动悬架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 ---==)(01..11.. 22x x k u x m u x m t (1) 状态变量、输出向量的选取同被动悬架,且为了便于与被动悬架的比较分析,选取与被动悬架模型相同的输入信号,路面激励仍为选白噪声 )(t ω, 根据微分方程组(1),建立如下所示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 ?????+=++=Eu Cx y t D Bu Ax x )(ω。 (2) 式中: ????????????? ?--=00 01000 00001010 1 m k A t ;????????????????-=121010m m B ;????????????=0100D ; ??????????=010*********C ;???? ??????????=0012m E 汽车悬架可认为是一种连续线性的随机最优控制系统,由最优线性滤波器串接确定性调 节器的最优反馈增益系数矩阵组成。这两部分参数可分别加以确定。对于控制要求的性能指标是二次函数积分型的调节器问题,外界干扰是高斯白噪声,综合性能指标为: dt t u t R t u t X t Q t X u J T T ?∞ +=0)]()()()()()([)( (3) 此处认为汽车主动悬架的最优控制器为一个终端时间无限的线性调节器,问题仍是寻找最优 控制)(t u ,使目标函数J 取极小。线性调节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如何选择Q 、R 阵以获得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