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载水处理系统
【大副干货】压载处理系统原理,组成,操作与注意事项

【大副干货】压载处理系统原理,组成,操作与注意事项BalClor® BWMS对压载水的处理过程分为“过滤”、“电解海水产生次氯酸钠杀菌”、“中和”三步:第1步:“过滤”--压载时,利用过滤精度为50um的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对所有压载水进行过滤,该步骤可以过滤掉尺寸大于50um 的大部分的海生物及固体颗粒;第2步:“电解海水产生次氯酸钠杀菌”--从压载水主管路取一个小流量的海水流过电解装置,电解产生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该溶液经过除气后,回注入压载水主管路,同主管路压载水混合稀释至特定浓度。
该浓度的次氯酸钠能够有效杀灭经过滤后的残余的浮游生物、病原体及其幼虫或孢子等,达到规定的杀菌效果(D-2以及其他标准),压载水管路中活性物质的浓度由TRO分析仪和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第3步:“中和”--压载水排放时,启动中和系统,向排水管中注入中和剂,中和残余的氧化剂,中和剂的流量由控制系统根据TRO检测仪反馈的浓度信息自动控制。
二.BalClor的系统基本组成1.2.1电解单元(EDU)通过海水升压泵从压载水主管路取一个小流量的海水流过电解装置,电解产生高浓度的次氯酸钠溶液,该溶液经过除气后,再通过加药泵将产生的高浓度次氯酸钠注入压载主管路进压载舱。
1.2.2 自动反冲洗过滤器(AFU)压载时,利用过滤精度为50um的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对所有压载水进行过滤,过滤掉尺寸大于50um的大部分的海生物及固体颗粒。
当过滤器进出口压差到一定值时,过滤器启动自动反冲洗。
反冲洗过程中,过滤器排污阀打开,排污泵开启,过滤器电机开始旋转冲洗。
为了保证过滤器反冲洗效果,会自动调节滤器出口阀门,保证过滤器出口有2bar压力。
1.2.3 中和单元(ANU)中和单元注入中和剂,中和残余的氧化剂,中和剂的流量由控制系统根据TRO检测仪反馈的浓度信息自动控制。
中和单元在排载过程中使用,使用前确认中和液已配置好,并高于液位报警值(20cm)。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考核试卷

5.为了保证船舶压载水处理的效果,应对操作人员进行______和培训。
6.压载水处理系统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到船舶的______和电气系统的兼容性。
7.电磁波技术通常不用于船舶压载水的______处理。
8.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中,______是衡量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9.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能耗与船舶的航行速度无关。(×)
10.定期清洗和更换滤网是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维护的重要部分。(√)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重要性。
2.描述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中物理处理和生物处理的基本原理,并比较它们的优缺点。
3.在设计和安装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时,应考虑哪些关键因素?请举例说明。
16.以下哪种技术不常用于船舶压载水的生物处理?( )
A.生物膜
B.生物反应器
C.生物降解
D.电磁波
17.压载水处理系统在处理过程中,若出现处理效能下降,以下哪项不是常见的解决措施?( )
A.检查过滤网是否堵塞
B.增加化学试剂的剂量
C.检查设备是否需要维护
D.忽略问题,继续使用
18.在船舶压载水处理中,何种情况下需要采用化学处理方法?( )
C.水质条件
D.系统的操作和维护方式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的目的是为了防止______的传播和入侵。
2.国际海事组织(IMO)制定的压载水公约全称为______。
3.船舶压载水处理方法中,物理方法主要包括过滤、沉降和______。
海洋卫士 TM压载水处理系统

“ 美 蒂 ” 号 多 功 能 自升 式 瑞 海 洋 平 台属 于 海 洋平 台 中 的新 型 专 利 产 品 .配 备 了先 进 的 动 力 定
位系统 .具备 自航能力 .并配有
先 进 的海 上 作 业装 备 该 海 洋 平
台 的主 要 功 能 是 为海 洋 钻 井 平 台
的优 势
保证其高 度 的态势 感 知能 力 。以
及 在推 进系 统 、任 务 系统及 通信
系 统 等 方 面 必 须 具 备 高 度 的 可 靠 性 等
( 船 信)
示新型反潜战的作战能力并可实现
目前 .该 无 人艇 面临 的 挑 战是
2 军 两 技 与 品 20 2 l 民 用 术 产 0 19
:
船 艇 \
《
I
全 球 第一 艘太 阳能 游 艇 亮相
台湾嘉 鸿 集 团打 造 的全 球 第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瓦 的 电动 马达 .使 游艇 的 航 速 千
达 到7 .并 可 供 电 给游 艇 上 所 有 节
艘全 部 采用 太 阳能作 为 动力 的游艇
在台湾高雄亮相。 该太 阳能游艇 的顶部配有2 片 2
署 该无 人 艇 将 采用 通 气管 桅 柱结
构 .桅 柱高于艇身4 .内部安装 米
用 于 数 据 链 与 控 制 系 统 连 接 的 天
线 该无 人 艇设 计 时 速 为2 节 ( 7 高
于一般柴电潜艇的速度 ) .作 战半
上 自维修能力 ,依靠一定的技术来
条件下的技术可行性 :三是对该无
人 水 面艇 的独 立平 台 、无 人 系 统 . 以及 新 型传 感 器 系统 ( 能够 跟踪 现 代静 音 柴 电潜 艇 )进行 融 合 .以展
压载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Ballast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 压载水处理系统压载水处理系统技术协议PROJECT :项目:SHIPOWNER :船东:SHIPYARD :船厂:DESIGNER:设计方:PUMP CAPACITY :1000 m3/hr压载水泵:BWMS CAPACITY :1000 m3/hr压载水处理系统:DATE :日期:1. 系统组成 / System ComponentsTM压载水处理系统是一种采用机械过滤和紫外线(UV)消毒技术相结合的在线二级处理系统。
自清洗过滤器通过拦截水中较大生物体起到预处理作用,后续的紫外消毒系统对海水进行杀菌消毒,满足IMO D-2排放标准。
The TM BWMS features two-stage process, applying efficient automatic filtration to remove larger organisms and sediments followed by powerful medium pressure UV unit to disinfect and inactivate smaller plankton, bacteria and pathogens, in compliance with IMO D-2 standard.除不使用活性物质,也无任何有毒物质产生外,TM压载水处理系统所采用的中压紫外装置在船用行业有显而易见的优势。
中压紫外消毒装置设计紧凑、占用空间小,从而使其适用于任何船只,尤其当安装空间有限时。
The medium pressure UV device, adopted by TM BWMS,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 in marine application besides its physical nature in process. It calls for minimized footprint due to its compact design, which makes it easy to fit into any vessel especially those with limited space available.系统特性 / System Features:●安全可靠、无需添加任何化学品 / No chemicals added or generated●无毒性副产物 / No toxic by-product●设计紧凑、占地小 / Compact design and minimized footprint●操作简单,自动运行 / Automatic & 100% Safe Operation●方便维护、费用低 / Little Operation Attention Required & Minimum Maintenance●无腐蚀问题 / No corrosion concern●降低压载舱中的沉积物 /Sediment Removal on BallastingTM BWMS按订货时的系统供货要求,有散件供货和撬块供货两种方式。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研究报告

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研究报告◎ 谢浩武 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摘 要: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英文缩写为BWMS。
在船舶运营中,压水、排水到压载舱是一种必然状态,当船舶加装压载水时,压载舱内也加入了水中的生物,到达港口后,随着装卸货物的需要,向不同的海域排放不同的生物,从而造成有害生物或病原体的传播。
这样就可能危害海洋生态系统,危害海洋经济,危害人体健康。
主要对各类型压载水处理系统进行比较,说明各类型压载水系统处理系统的优劣,分析比较各类型压载水处理系统的故障、保养及压载水系统各部件的生命周期。
关键词:压载水处理;处理方式;生命周期;压载水公约1.《压载水公约》的有关要件1.1公约发展概况随着海运贸易的发展,由压载水带来的生态入侵被全球环境基金组织(GE F )确认为当前危害海洋的四大威胁之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和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WSSD)要求I MO制定具有法律约束性的《压载水公约》。
压载水公约(包括文本、规则、导则)于2004年在I MO外交会议上最终通过。
2015年,基于公约生效前存在的取样等问题,I MO决定对压载水公约引入“经验积累期”,决定在公约生效后的一段时间内,主管机关不应基于压载水取样结果进行处罚。
2016.9.8《压载水公约》缔约国商船总吨位所占比例为35.14%,加上芬兰的加入,使本公约达到生效条件的国家数量达到52个(总吨位所占比例超过35%,超过30个国家)将在1年后正式生效。
2017.7,MEPC71将现有船舶压载水排放标准(D-2)的实施时间推迟两年。
2017.9.8,压载水公约生效。
我国还没有加入,不能享受公约的优惠原则。
2018.10,中国递交文书,公约将于2019.1.22对我国生效。
届时,按照《压载水公约》,我国海事机构可以开展检查。
我国《压载水公约》的“经验积累期”为2019.1.22-2023.12.31。
在经验积累期内,不因试验目的的取样超标进行处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载水处理系统【定义:1、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就是对船舶排放海里的压载水进行处理的装置。
也称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
英文简称BWMS。
2、系指对压载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或高于《国际船舶压载水及其沉积物管理和控制公约》第D-2条规定的压载水性能标准的任何系统。
压载水管理系统包括压载水处理设备、所有相关控制设备、监测设备以及取样设施。
【背景:船舶航行中,压载是一种必然状态。
船舶在加装压载水的同时,海水中的生物也随之被加装入到压载舱中,直至航程结束后排放到目的地海域。
压载水跟随船舶从一地到它地,从而引起了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的传播。
压载水的无控制排放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社会经济和公众健康造成危害。
全球环保基金组织(GEF)已经把船舶压载水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列为海洋四大危害之一。
为了更有效的控制船舶压载水传播有害水生物和病原体,国际海事组织(IMO)于2004年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和管理公约》。
“公约”自2009年开始,规定所有新建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装置,并对现有船舶追溯实施。
“公约”对压载水的处理标准,即处理水中可存活生物的种类及数量作了明确规定(D-2标准)。
【D2标准生效日的不确定性:《压载水公约》中对船舶的要求是排放经处理的压载水必须满足D2标准,而D2标准的生效并不取决于该公约的生效。
这是因为虽然该公约生效日期不确定,但公约中D2标准的生效日对各类型船舶很明确,而该条款又是追溯性的,这就意味着无论公约是否生效,无论是否缔约国,对船舶安装满足D2标准压载水管理系统的要求都是强制性的,所以船舶尤其是新造船舶一定要在船舶设计时考虑这一要求。
目前的问题是没有满足所有船舶需要的、足够数量的压载水管理系统,所以D2标准第1个生效日的推迟在所难免。
2007年召开的IMO 第25次大会A.1005(25)决议解决了2009年建造的船舶问题,将D2标准的适用日推迟到2011年12月31日,但2010年及之后建造的船舶和现有船舶的适用时间是否推迟要由2009年召开的MEPC(59)会议决定。
【压载水处理D-2标准【前景因为船舶压载水的无控制排放对海洋生态、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旨在防止船舶压载水排放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病原体传播导致的环境、人类健康、财产及资源方面损害。
“公约”规定,从2009年起新造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并对现有船舶实施追溯,到2017年所有远洋船舶均须安装压载水处理设备。
否则,公约生效后就不能驶入IMO成员国港口,违反公约将面临制裁和处罚。
随着“压载水公约”生效日期的临近,世界各国都在加紧研发船舶压载水处理技术。
截至目前,国外研发机构共30余家,已有13家研发机构获得IMO初步批准,其中瑞典、德国、韩国及挪威已获最终批准。
我国现拥有占世界总吨位3.4%的庞大船队,我国又是造修船大国,拥有一个巨大的船舶关键设备市场,同时,国际市场也蕴含巨大潜力。
压载水处理技术的产业化不仅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对提高国产船舶关键设备装船率、提高航运业和造修船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对海军自主装备建设意义也十分重大。
【现有船舶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由于受船舶空间、管路布置等因素制约,现有船舶在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选择压载水处理技术和管理系统时受到限制。
根据在不同时间应满足D2标准船舶数量的统计结果,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均有一定数量的船舶需要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尤其是在2012—2016年现有船舶需要满足D2标准的时间段内,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的船舶将迅猛增长。
根据目前压载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获得批准处理系统的现状,世界范围内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且将压载水处理系统安装在船舶上需要在大型船厂由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完成,届时会出现人力和物力资源不足的情况。
【压载水处理系统型式分类:根据系统在压载水加装、储存和排放过程中工作时段的不同,可将压载水处理系统分为前处理式(压载水加装时处理)、中间处理式(压载舱中处理)、后处理式(排放时处理)以及这几种处理方式的组合。
几乎所有处理系统都对压载水首先采用了过滤措施,但通过过滤一般只能去除大的有机体和杂质,并不能杀灭水生物,因此过滤只能是压载水处理系统普遍采取的辅助手段,上述系统分类没有考虑过滤环节。
迄今为止,已通过IMO和/或主管机关认可且已实际应用的压载水处理系统,主要为“前处理式”或者“前处理+后处理式”两种型式。
其他型式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如“中间处理式”或者“后处理式”等,目前世界上有几家正在开发,但目前尚未通过主管机关和/或IMO 的认可或者尚未能商业化生产。
【压载水处理系统选用要求:压载水处理系统的选用涉及面广泛。
一方面就具体船舶而言,其与船舶的营运特点、压载水的处理要求、可布置处理设备舱室的空间、压载舱的总容量、压载泵的排量、动力供给、与船舶其他系统的协调和操作要求等等,均直接或间接相关。
另一方面,就压载水处理系统而言,作为一种新产品,压载水处理技术正处于发展中,尽管已有部分压载水处理系统投入使用,但迄今获得经验还很有限,每一种处理系统均有其特点,如使用电解海水法的处理装置对淡水压载水没有处理能力、使用紫外线法的装置对浊度大的压载水处理能力有限、某些处理系统的体积过于庞大以及某些处理系统的功率消耗太大,而过滤法、分离法和紫外线法在装载和卸载时进行,并在尺度上选择压载系统中最大的流率;相反地,化学杀灭剂和脱氧法通常应用于在压载水舱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这些系统,泵流率的影响并不太大,而主要是允许压载水在舱中保存时间以达到预计的杀灭率,此法对短航程船舶可能并不适用。
基于上述各种原因,目前,几乎没有一个处理系统能对所有船舶都适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类压载水处理技术的优点,避免缺点,很多处理系统是基于二种或更多技术的组合。
实际上,压载水处理系统的选用是各种因素综合评估的结果。
综合考虑因素在选择压载水处理系统时一般应综合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1) 船舶特点;(2) 处理系统特点;(3) 布置和维护;(4) 其他。
船舶特点1、船型及其压载需求(1) 在大多数情况下,船舶类型将成为选择合适的处理系统的决定因素。
不同类型船舶的压载能力和压载泵流量差别很大,而船舶总压载能力、在任一港口所要求的压载水排放量和装载量亦大不相同;有的船型对压载水的依赖性高,如油轮和散货船;有的船舶对压载水依赖性低,如集装箱船。
压载依赖性高的船舶,通常在空载时(没有货物)要求全压载航行,其压载泵的设计通常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打进或排出全部压载水,以适应快速的港口周转时间。
压载依赖性低的船舶,通常具有相对小的压载能力且几乎不进行完全压载航行(没有货物情况下),其压载水操作很有限,往往是调驳,如,从一舱到另一舱,调节纵倾和横倾,而不必在一定的时间内打进或排出全部压载水。
(2) 有的船舶可能包括2个或多个压载系统,如,某些油船常有两套压载系统,一套在货物区域(危险区域),一套在机舱区域(安全区域);有的船舶还利用喷射器(eductors)排放残余压载水。
用于危险区域的压载水处理系统选择用时应考虑其所在处所的危险级别,通常要求考虑防火防爆;而对于设有使用喷射器排放残余压载水的船舶,要求后处理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对其可能并不适用。
2、船舶航线(1) 船舶的贸易航线也是选择处理装置的因素之一。
目前,部分国家或地区对压载水管理采取了高于IMO标准的单边行动,对可能靠泊有单边排放要求的港口的船舶,应考虑符合其相关要求;对于不靠泊那些国家或地区的船舶,就不必选用更高处理能力的压载水处理系统;而对于很少至有特殊排放要求区域的船舶,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则可考虑通过压载水管理手段避免排放或者利用岸上设施。
(2) 水的浊度、盐度和泥沙含量对一些处理技术的功效或者维护的影响。
如果经常靠泊港口的水中泥沙含量高,选择处理装置时,应考虑浊度和泥沙对处理系统的影响。
如果经常靠泊内河港口或者盐度低的港口,选择处理装置时,则应考虑盐度对处理系统的影响。
(3) 压载舱内沉积物(淤泥)的影响也需要考虑。
由于淤泥本身含有入侵物种,会污染打进的压载水,这可能导致在压载水打进或排放时都要对压载水进行处理。
要求后处理的压载水处理系统,通常不适用于利用重力排放压载水的船舶。
处理系统特点1、证书要求压载水处理系统应持有必要的证书。
根据公约规则第D-3条规定,为符合本公约而使用的所有压载水处理系统必须由主管机关认可,使用活性物质的压载水处理系统还应由国际海事组织(IMO)根据其制定的程序认可。
如,对于采用机械法和/或物理方法的系统(没有使用活性物质),应持有经主管机关签发的型式认可证书;对于使用活性物质技术(化学处理法)的压载水处理系统,除需持有主管机关签发的型式认可证书外,还应通过IMO的基本认可和最终认可。
2、处理技术各个压载水处理系统都有其基本特性,这些特性可能会对特定类型、航线或压载水流量的船舶有一定影响,也即对处理系统的适用性有一定影响。
基本处理方法和技术可分为:• 机械法(过滤或分离)• 物理消毒法(紫外线照射、气穴现象、脱氧等)• 化学处理法(抗微生物剂和药剂)每种技术都有其自身特点,从而会影响对某条特定船舶适用性。
大多数处理系统都是采取上述的技术的组合,以克服某一技术的缺点。
(1) 机械法该系统要求将全部压载水流经滤器、旋分器或者其他分离器。
对于大流量压载水的情况,设备的尺寸可能会带来问题。
如果设备是在压载水排放时使用,大量滤出物必须保留在船,会增加储存负担。
(2) 物理消毒法紫外线处理通常是在压载水打进和排放时进行,其有效性受到水的浊度的影响,水的浊度会影响光线的穿透能力。
脱氧处理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保证对水生物的杀伤率,另外,压载舱一定要有密闭的通风系统且应被完全惰化。
(3) 化学处理加药量应该合适,通常能在几个小时内达到对水中生物的杀灭率,但压载水排放时可能还残留过量的药物,因此通常需要对水中药物进行中和处理,以确保对排放环境无害。
另外如果压载舱中药物浓度过高,还有可能腐蚀压载舱壁。
3、处理系统尺寸通常,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应等于或略大于压载泵最大流量,而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直接决定了处理系统的尺寸大小。
不同处理系统的形状和尺寸差别很大,某些处理系统需要从船舶压载管路安装支线管路,这种管路的安装影响甚至会超过处理系统本身的安装。
对于新造船,可在设计阶段综合考虑处理系统的布置空间,对于现有船,由于空间有限,系统的安装将是一个挑战。
本文附录1中给出了不同处理系统的空间尺寸,可供参考。
此外,还应考虑给安装的处理系统留有合适的维护通道,包括梯子、平台、照明、吊车轨道、吊眼以及清洁内部部件及储存和处置消耗品的处所,处所(该处所也可以在机舱外)需要的消防系统和通风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