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以体态语为视角

合集下载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语用失误与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行为语用失误与差异分析

百家述评•212 1 语用失误的定义及分类1.1 定义非语言行为是指在日常的交流活动中不使用语言进行表达,只是通过普遍被大家所接受的手势或者身势语来想对方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语。

语用失误是指在言语沟通的过程中因失误导致沟通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1.2 分类1.2.1 体态语语用失误体态语和人们的语言一样,都可以传达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人们也会对同样的体态语有着不同的理解。

比如,英国人常常用耸肩来表示我没有办法,无能为力的意思,而中国人常常使用摇摇头或者摆摆手来表示这个意思。

美国人常常用拇指和食指摆成一个圈来表示好的,收到等意思,而日本人常常用这个动作表示钱。

因此有一些相同的体态语表示不同的含义,而还有一些不同的体态语表示着相同的意思。

比如,中国人常常在跺脚时表示的是生气、厌烦的意思,而美国人表示的是不耐烦的意思。

中国人常常盯着别人看时表示的是好奇、有些奇怪的意思,而美国人常常表示的是不礼貌的意思。

1.2.2 副语言的语用差异研究表示,副语言是指一切可以帮助沟通交流的辅助性的方式。

人们在沟通交流的时候有六成的语言是靠副语言来完成的。

在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常常会因为表达的人错误或者不正确地表示副语言或者接受的人对于副语言的理解不正确而导致出现误会。

一种最常见的副语言是沉默。

中国人常常用沉默来表示对某事的认可、深思和顺从,而美国人想要表达沉默的时候,常常会带有着反对、厌恶、气愤的含义。

由于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在双方进行协商的时候,大家可能会把沉默理解为不同的含义,导致双方对于协商的结果出现歧义。

1.2.3 客体语的语用差异客体语指的是人们的外貌、着装、饰品和味道等。

比如中国人常常认为大眼睛,双眼皮的人比较漂亮,而美国人常常认为单眼皮和高颧骨的人比较漂亮。

而中国人以白为美,认为一白遮百丑,因此,大部分中国人都会采取全方位的防晒措施来保护自己,使自己保持白皙的皮肤状态。

而欧美国家的人们则喜欢在沙滩或海边晒日光浴,他们追求的是古铜色和小麦色的皮肤的。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

非言语行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摘要:非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必要补充。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明显的体现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非言语行为有一系列表现形式,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这些表现形式存在意义差异。

本论文旨在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非言语行为进行比较研究,认识其意义差异,了解它们所表达的信息,有利于人们正确认识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促进跨文化交际,增进相互了解。

关键词:非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差异一、引言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交际方式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语言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和交流经验的符号系统。

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除了语言外我们还会用到大量的非言语行为来帮助我们交流、传达思想,它是语言的必要补充。

心理学家赫拉别恩提出过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传播总效果=7%的语言+38%的语调语速+55%的表情动作。

由此可见,非言语所传达的信息占到了信息总量的93%,对交际的影响之大,。

因此,本文从跨文化的角度对非言语的主要分类及其中的意义差异做一论述,以便帮助人们在非言语行为交流过程中弥合差异,促进理解。

二、非言语行为及其分类非言语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和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潜在信息价值和意义。

语言学家F.Poyetos认为非语言交际即个人或人们相互之间通过某一特定文化内所有的非文字的、躯体的、服饰和环境等可观察的信号系统发出的一些信号。

非言语行为有其固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多意性。

在语言交际中,非语言行为在不同文化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甚至对立的含义,如有些非语言行为中的身势语是约定俗成的,为不同文化所独有,这就造成了非语言行为因文化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含义。

二是非结构性。

非言语交流没有正式的结构或固定的模式,属于自发的、无意识的表达方式,因此是无章可寻的。

三是连续性。

语言交际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有始有终,持续时间有限,而非语言交际则不然。

譬如,在激烈的争论过后,语言虽然停止了,但双方丰富的表情仍然在传递许多信息。

中西体态语差异的文化透析对比研究

中西体态语差异的文化透析对比研究

毕业论文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Culture中西体态语差异的文化透析对比研究学生姓名专业学号学院班级指导老师职称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nonverbal languages, body language is an essential approach to express our thought and feelings. As with verbal language, body language is also the part of culture. And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our society growing along with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gradually been more frequent, and what is more, people have increasingly realized the subtle and profound impact exerted by body language, and the misunderstanding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the understanding caused by nonverbal language have brought about a growing number of cultural conflicts (Birdwhistell,R.L,1952). Therefo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t is crucial to us to acquaint with the speaker’s body language, such as gesture, facial expression and behaviors in the target culture as well as the function so as to eliminate cultural conflicts and the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will give research on body languag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and start from the 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s in different part of the world, and then find out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and finally illustrate the crucial function of body language. I hope this paper will offer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nalysis of body languages and the analysi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Key WordsBody language; contrastive analysis; culture摘要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是人们交流思想和感情的重要手段。

从人类学角度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身体语言差异

从人类学角度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身体语言差异

从人类学角度探讨跨文化交流中的身体语言差异人类是社交性动物,与他人进行交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跨文化交流则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流和互动。

在这种交流中,身体语言作为非语言交流的一种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人类学角度探讨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存在的身体语言差异。

一、身体语言的定义与重要性身体语言是指通过肢体、面部表情、眼神、姿态等非语言方式传递信息的方式。

它可以加强语言交流的效果,增强沟通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也可以弥补语言交流中的不足之处。

身体语言是跨文化交流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不同文化间的价值观、信仰、社会规范等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身体语言的表达方式。

二、不同文化中的身体语言差异1. 眼神交流在某些文化中,直视对方眼睛被视为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代表着对对方的兴趣和重视。

然而,在其他一些文化中,直视眼睛则被视为挑衅或无礼的行为。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眼神交流习惯,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2. 手势和姿态手势和姿态在不同文化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和解读方式。

例如,拇指竖起在西方国家通常表示“好”或“赞”,但在一些亚洲国家则被视为侮辱的手势。

此外,站姿和坐姿的差异也会对跨文化交流产生影响。

在某些文化中,交叉双腿被视为不尊重对方,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视为一种放松和舒适的姿势。

3. 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身体语言中最直接、最易察觉也最易误解的一部分。

微笑被认为是全球性的友好和喜悦的表达,但在某些文化中,微笑也可能表示尴尬、不舒服或隐藏真实感受。

同样地,一些文化中的愤怒表情可能被误读为挑衅,而其他文化中则被视为对事情的关注和正义感。

三、跨文化交流中的适应和学习在跨文化交流中,适应并学习对方的身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几点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身体语言意识:1. 学习和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俗。

这将帮助我们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身体语言表达方式,并避免产生误解或冲突。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在日常生活、工作乃至学术领域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态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特别是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分析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异同,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并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运用体态语,减少误解,增进理解。

文章首先将对体态语的定义、功能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进行概述,然后重点分析中泰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差异,包括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手势和动作等。

接着,文章将探讨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体态语。

文章将总结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有效运用体态语,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中泰体态语差异概述在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作为一种非言语交流方式,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性。

本文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对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不同表现进行深入分析。

在面部表情上,中国人通常注重内敛和含蓄,面部表情相对较为克制,喜怒哀乐等情绪往往不会过于夸张地表现在脸上。

而泰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他们的面部表情通常更加丰富和夸张,喜怒哀乐一目了然。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导致误解,中国人可能觉得泰国人的表情过于夸张,而泰国人则可能觉得中国人的表情过于冷淡。

在身体动作方面,中泰两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在交流时通常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以显示尊重和礼貌。

而泰国人则习惯保持较近的身体距离,甚至可能会触碰对方的身体以表示亲近和友好。

这种身体接触在中国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个人空间,而在泰国文化中则是正常的社交行为。

在姿势和手势上,中泰两国也有不同的表现。

中国人在站立或坐着时通常保持身体挺直,手势相对较为简洁明了。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摘要:人类的交际通常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中国和西方在非言语行为上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文化通过不同的手势或动作传达相同的信息,和同一手势或行动在不同的文化中表达不同的意思。

本文对比研究了中美两国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言语交际形式的不同。

首先介绍了身势学相关概念,然后从体势、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触摸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异。

从而得出了启示:我们必须注意本土语言和目标语言中非言语行为的差异,并在跨文化交流中加以合理运用。

关键词:身体语言;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H030A1 . 前言人类的交际通常可分为两种: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通过言语交流,在非言语交际上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通过这一手段传达了丰富的情感信息。

我们应注意到,有些非言语交际的行为在众多相异的文化中是共通的,但其规则仍受文化的影响。

有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给非言语交际带来误解。

随着中美两国直接联系的日益增多,提高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也越发变得重要。

非言语交际影响着来自两国个体之间的交往方式,影响双方最终是达成理解还是产生误解。

因此,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对于建立和谐的关系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并认同中美两国人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以下行文中将着力介绍身体语言。

2 . 身势学2 . 1 体势体势是指人们常见的身体姿势。

体势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站立、屈膝姿势(包括坐、蹲、跪)和躺卧。

虽不乏共通因素,但在每种文化中,各个体势都有其独特的非言语交际含义。

体势和就坐的习惯可以折射出一种文化的根本框架,对于中美文化而言均是如此。

中美两国人们站立和就坐的习惯上存在众多差异,双方可能都会对此感到困惑。

在中国,当被引见时,无论男士还是女士都应该起立;而在美国,当一位女士被介绍给一位男士时,除了对方的社会地位很高,否则女士无需起身。

中美体态语具体差异研究

中美体态语具体差异研究

一、引言体态语又称身势语,包括目光语、面部表情、手势语、身体姿势和体触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Mehrabian(梅拉宾)指出在表达情感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 ,语调占38 ,而剩下的55 的交际是由体态语实现的,可见体态语在交际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具体差异体态语作为文化的载体,是不同民族间交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个民族都有其约定成俗的文化准则和行为习惯,对于不同民族间体态语的差异,我们应该合理接受、理解差异,从而减少或避免冲突。

体态语差异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1.目光语在人际交流中,目光语是交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美文化背景的不同造就了目光语的差异。

中国文化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及成语“挤眉弄眼”、“目瞪口呆”表达了眼神交流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英语中有谚语“An eye finds more truth than two ears”(耳闻不如目睹)“What the eyes doesn’t see the heart doesn’t grieve over”(眼不见,心不烦),同样说明眼睛在交流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国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礼仪尊卑。

在与人的交往中,我们常常避免与对方直视,认为眼睛盯着别人看是十分不礼貌的。

当两异性长时间盯着对方看时,通常被认为两人是相爱着对方的,因此汉语中有成语“含情脉脉”。

柳永的《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古诗中,男女双方依依不舍,握手瞧望,满眼泪花,千言万语都哽咽在喉间,用相看泪眼表达了恋人践行时难舍难分的情景,很好地凸显了眼神在体态语中起着补充言语交际的作用。

然而,在基督教义盛行的美国,人们崇尚的是自由、平等。

在交流中人们是对等的双方,所以他们要求在交流中尽量注视着对方,表示尊重。

如果在与对方交谈时故意回避眼光接触,则会被视为没有礼貌或对说话者的话题不感兴趣。

2.面部表情人类的面部表情往往是情绪的直接表现形式。

研究表明,人的面部可以展现250000种不同的表情。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摘要】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存在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

只注重体态语,忽略了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中的其它方面,是片面的;只注重语言交际,忽略了体态语在交际中的作用,也是一种不完全的交际。

【关键词】体态语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在实际生活中,言语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言语进行交际,其他任何交际手段都无法与言语相比,但这不等于说言语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

Albert Mehrabian认为,情绪信息只有7%通过语言表达,55%由视觉符号传递,38%由副言语符号传达。

可见非言语交流的重要。

非语言交际手段是一种比言语交际更为古老更为方便的交际手段。

因为在有声言语产生之前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人类的交际工具只能是非言语的,用动作、表情传达信息应该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交际工具。

而这些动作,表情更多的指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体态语。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进步与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p中国人见面时打招呼是一只手(或双手)与对方握手或点头表示;欧美人常以拥抱和亲吻来表示;日本人常以鞠躬来表示;库泊爱斯基摩人用拳头捶打对方的头和肩来表示;萨摩亚人用互相嗅闻对方来表示;瑞典的拉普人用互擦鼻子来表示;太平洋群岛上的波利亚人见面时常用边拥抱、边抚摸对方的后背来表示;拉丁美洲有些地方用拍背来表示;可见,在有声言语交际可能遇到困难的情况下,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存在的意义差异,将直接影响双方交往的顺利进行。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 眼神在人们身体能够传递信息的部位中,眼睛是最重要、最能传递微妙信息的部位。

眼睛能够表示兴趣、厌倦、移情、敌视、理解、误解和其他信息。

而调控眼睛的重要手段是眼神。

眼神最能表示人的内心活动,所以眼睛被称为“心灵的窗户”。

比如,睁大双眼可以表示愤怒或惊讶;半睁双眼可以表示困惑或轻视;睡眼朦胧可以表示困倦或厌倦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身势表达的差异
总的来说,南欧、中东、拉丁美洲地区的人们交流时动作较多,并且动作幅度也较大;而北欧、英美人,东亚地区的人的动作却较少、幅度也较小。
美国教师和学生在教室里站立和坐着的姿势与我国的师生是截然不同的。我们觉得美国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教师管理的不严格,而英美人则认为我们的教师管理的太死板,束缚了学生的自由。这就是因为教育思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非语言交际和语言交际有很大的不同,它没有固定的规则来约束,也没有一套确定的符号系统,它可以连续不断的使用,也可以配合语言行为进行更完整的交流会话。在非语言交际领域和语言交际领域中,文化因素都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非语言交际中,同一个体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会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非语言交际手段十分丰富,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与语言交际结合使用的,起着重复、加强、补充的作用,在我们走进一个饭店的时候,就会看到服务员一边说:欢迎光临,一边对我们微笑鞠躬。这其中的动作都是对所说的话的一种补充,从而更生动形象的辅助语言交际顺利的进行,使语言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更直观具体。
第四,非语言交际的手段有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的表达,例如,哭、笑、生气等一部分表情。而有些则是后天习得的,如一些手势饰的差异
1.眼神表达的差异
眼神的传情达意的功能是我们在交际时运用的最为普遍的一个内容。西方国家的父母从小就会告诉他们的孩子,听别人讲话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一是表示在聚精会神地听,二是表示一种诚意、一种尊重。而眼睛如果转移或者是看其他的地方就表示对讲话人的不尊重,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而在亚洲的许多国家人们则认为讲话时眼睛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尤其是下级在听领导讲话时,下级的眼睛要向下看才是表示对领导的尊重。
一、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在实际交际过程中,非语言交际的可信度较大,很多非语言交际完全处于无意识支配之下,比语言行为更具有真实性。
首先,非语言交际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因此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和表达非语言交际行为则需要综合把握周围的情况才可确定。例如,一个人用拳头打另一个人,既可以表示愤怒,也可以表示亲昵的关系,那么究竟是想表达什么意思就要在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来确定。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交际;文化
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基本理念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是通过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进行传情达意,然而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语言交际,殊不知语言交际只是人们交际的手段之一,而忽视了用非语言交际来进行表达。一切不是用语言进行的交际行为统称为非语言交际,包括眼神、手势、微笑、面部表情、服装打扮、身体接触等等。
第二,非语言交际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系统,并且每个动作所表达的意义也不是固定的。例如,拇指与食指弯曲做“0”状,其余三根伸直,这个动作在英美文化圈内是“很好”、“没问题”的意思,而在我国却是数字“三”的意思。
第三,非语言交际在表达时可以是连续不断的。一个人来到任何一个地方,无论他是否有意识或者无意识,都在不断地进行着非语言交际。他的衣着、行为举止等都在不断的传达某种信息。
2.手势表达的差异
每个民族都会运用手势表达一定的含义,但同一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却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意义。例如,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在我们中国是表示杀头的意思,而在英语国家里却表示吃饱了的意思。即使是同一民族,同一手势也具有不同意义。
每个民族又有他特有的手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知道和了解其中的意思,比如: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的上面是表示希望事情能够顺利的进行;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向路旁的司机向上伸出大拇指,是表达他想打车,还有一些手势语也越来越国际化了,像:食指和中指做出“V”型就是表示胜利的意思,还有把两只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或者“没有办法”的意思。
眼神还对话轮转换起调节作用。听讲话的人逐渐加强对讲话人的注视,点头的次数增多,这说明话轮即将转换,听的人可能要接着讲话。“接替的暗示要想成功,对话的双方必须在交换角色的哪一点活力哪一点不远时目光接触。
这些的暗示有助于我们了解何时放弃谈话,何时得到反馈并核实反馈何时继续相互作用。”[1]165
当我们看到陌生人时通常都是目光触即移开。如果与陌生人的目光触碰后迟迟不肯移开接触的视线,则往往包含着好奇、喜爱、产生兴趣等含义,尤其是一个男孩盯着一个女孩看了很长时间,则代表他对这个女孩子有好感。但是我们的文化背景中盯住陌生人看是不礼貌的,而白种人则不忌讳这些。
5.服饰穿着的差异
现代社会中,服饰作为文化标志的作用也越来越大。衣着象征着身份和职业,某些大型的公司都有自己公司特制的正式服装,公司的职员工作的时候必须穿上制服,在西方国家尤为重要。什么样子的场合搭配什么样式的衣服,在当今社会中是很有讲究的,正式的场合,如参加宴会、重要的会议要着正式的服装,在参加西方国家的社交活动中,请柬上往往都会注明着装的要求,印在请柬的右下角处,而像一些随意性的聚会则没有要求,穿些随意休闲的就好。
在我国表示同意的时候可以用点头来表示,“而斯里兰卡人却习惯用微微摇头来表示肯定和同意,表达否定答复或不同意时则使劲的摇头,但在表示非常赞同、十分明白时则还是要点头。”[2]12可见不同的身势语,在不同的国家里有他独特的意义。
4.面部表情表达的差异
面部表情确实存在着民族种族的区别,不同民族表达情感的方式和程度存在着差异。我们通常认为西方人面部表情多,东方人喜怒不形于色,难以捉摸。而研究又表明男人更倾向于隐藏自己的感情,而女人则相对容易外露一些。微笑方面也同样存在着差异,虽然微笑一般都是表达愉快心情或者是友好,但美国人认为笑是表示高兴或者认为某件事很有意思。日本妇女因为慌乱或者遇到尴尬的事情而微笑。
中西方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以体态语为视角
摘要: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是重视语言的交际内容,却忽视了非语言交际在双方交际中具有言外之意的表达功能。只有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整个交际过程。从非语言交际中体态语的角度出发,分析和阐述不同国家间在非语言交际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差异,以及如何解决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产生的误解,从而提高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