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二甲中医院各科室任务(人事科

创建二甲中医院各科室任务(人事科
创建二甲中医院各科室任务(人事科

2018年版二甲中医院专家评审手册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 专家手册 (2018年版) 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

目录 全省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纪律和接待工作有关要求 (1) 评审流程图 (3)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组工作职责和要求 (4) 评审专家组组成及任务分工 (6) 安徽省二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承诺书 (7) 评审专家组预备会 (8) 评审工作预备会 (9) 评审工作汇报会 (10) 评审专家组工作会 (11) 评审工作反馈会 (12) 评审工作日程安排 (13)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报告提纲 (15) 评审专家组向安徽省中医药管理局提交资料清单 (16)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分数汇总表(中医药服务功能) (17)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分数汇总表(综合服务功能) (22)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分数汇总合计表(综合服务功能) (30)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分数汇总表(党的建设) (31)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分数汇总合计表(党的建设) (32)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分数汇总表(附加条款) (33)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分数汇总合计表(附加条款) (34)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核心指标检查记录表 (35)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检查记录表 (41)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00分) (41)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检查记录表 (146)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功能(400分) (146)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检查记录表 (205) 第三部分党的建设(100分) (205)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检查记录表 (213) 第四部分附加条款(100分) (213) 临床类别医师考核参考试题 (217)

全省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纪律和接待工作有关要求 为保证全省二级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下同)评审工作的公正公平,现制定全省二级中医医院评审工作纪律和接待工作有关要求,具体如下: 一、专家组要严格按照评审工作有关要求,认真执行评审专家手册有关程序,做到公正公平,实事求是,不走过场,不乱表态。 二、专家未经允许,不得向外界泄露评审情况。 三、接待单位不得在机场、车站、码头和辖区边界组织迎送活动,不得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得铺设迎宾地毯;地区、部门主要负责人不得参加接送。严格控制陪同人数,不得层层多人陪同。 四、专家住宿应当严格执行差旅、会议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定点饭店或者机关内部接待场所安排,执行协议价格。住宿用房以标准间为主,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安排接待住房,不得额外配发洗漱用品。 五、接待单位按照规定安排自助餐或工作餐。自助餐或工作餐应当供应家常菜,不得提供鱼翅、燕窝等高档菜肴和野生保护动物制作的菜肴,不得提供香烟和酒水,不得使用私人会所、高消费餐饮场所。 六、接待单位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组织与评审活动无关的参观、旅游等,不得组织到营业性娱乐、健身场所活动,不得安

最新五华中医医院二甲评审检查反馈

五华县中医医院二甲评审检查反馈 (供参考)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1.1 中长期计划应有重在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内容,缺2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2.2 缺2013年材料。 1.2.3 缺2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2.4 每一年另列成表格式,考核材料应付上。 1.3.2 有措施,无实施材料,注意访谈有关人员。 1.3.3缺2013年材料。 1.4.3 缺3年资料,缺进修登记表。 第二章、队伍建设 缺项: 未按每项准备资料。 2.1.1与2.1.3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及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未体现(未列表,无法体现)。 2.1.6院级领导中中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未提供证明材料。2.1.7未提供院级领导的相关证明材料。 2.1.8未提供医院医务、护理、科研、教育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2.1.9及2.1.10均未列表说明,无法体现相关数据,未提供临床科室负责人相关证明材料。

2.2、医院中长期规划、各年度计划、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的机制和措施,无法提供材料证明落实情况。 2.2.3无针对重点专科的带头人机制; 2.2.4无师承教育计划和具体措施。 2.3、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相关资料粗造,存严重造假嫌疑; 2.3.2未开展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3.4未提供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中医药继续教育的相关信息; 2.3.5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存在非中医类别内容。 2.3.6未提供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技术档案。 第六章、医院管理 6.1.1、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照中医药管理部门核定的诊疗科目执业,根据规定按时进行医疗机构年度检验。 6.1.2、在国家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的框架内开展诊疗活动。 缺项: 6.1.2无新医疗技术准入及监督管理的相关制度。 6.1.3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管理资料不完整。 6.2、信息化建设。 缺项: 6.2.1未提供相关措施落实情况材料。

共建二甲医院检验科布局设备人员规划

检验科设置规划 依据文件:《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8 年修订版报批稿)》,《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修正后)》,《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 一、平面布局 1. 检验科面积:按《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修正后)》规定,相关检验科宜设在门诊楼,并应自成一区,二级甲等医院>500 ㎡,二级乙等医院>300㎡。按《医学检验实验室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规定,设置1个临床检验专业的,建筑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设置2个以上临床检验专业的,每增设1个专业建筑面积增加300平方米。按我们建设检验科的经验,建议二级综合医院检验科面积设置为500-800㎡较合适,如果房屋比较充足的话,也可以设置更大的面积。 2. 检验科平面布局:应能清晰的分出清洁区、半污区和污染区,各区域之间应有隔断隔开,清洁区主要由更衣室、办公室等组成,半污染区主要由试剂库、制水间等辅助功能间组成,污染区主要由采血室、检测实验室组成。按规定,检测实验室使用面积不少于总面积75%。检验科主要区域:清洁区(主任办公室、生活室、会议接待室和值班室),缓冲区(采血(标本接收、报告发放),标本储存区、试剂耗材存放区),污染区(生化检测区、微生物检验室、免疫发光检测区、临检室、污物处理清洁室、标本准备区、PCR室等)。 3. 检验科布局要求:应人流、物流分开,人员和物品应有独立的出入口,特别是污物应有专用出口,且经医院的污梯送至医院集中的医疗废物存放点,不得走医院的客梯。 4. 检验科生物安全要求: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应符合BSL-2级实验室

二甲中医院评审注意事项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 ----概述 一、评审细则总体框架和基本要求 ●评审细则总分1000分 ●分为两大部分: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 ●(二)综合服务能力(350分) 第一部分中医药服务功能(650分) ?说明:临床与重点专科总计270分,成为重中之重! 第二部分综合服务能力(350分) 医疗质量为重点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 ?根据《中医医院评审暂行办法》,二级中医医院评审结论分为:甲等、乙等和不合格。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二甲甲等 ?(一)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900分; ?2.第一部分每章的分值不低于该章总分的85%; ?3.第二部分得分≥300分; ?4.核心指标全部符合要求。 第一部分的总分可以低于600分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二级乙等 ?(二)二级乙等中医医院应满足以下条件: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 ?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同样第一部分可以低于600分 二级中医医院分等标准---不合格 ?(三)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评审结论即定为不合格: ?1.总分<750分; ?2.第二部分得分<245分; ?3.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10或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符合要求数<5。 二、《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核心指标 ?《标准》及细则中将最基本、最重要,若未达到要求势必影响特色优势、中医临床疗效、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指标,列为“核心指标”,具备否决作用。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12项 ?(二)综合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7项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一: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相关指标。 ?核心指标二:能发挥基层中医药工作龙头作用,所在区县基层中医药工作达到《“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国发〔2012〕11号)明确提出的4项中医药工作指标要求。 (一)中医药服务功能部分核心指标 ?核心指标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数的比例≥60%;或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

中医院二甲评审中医诊疗方案急诊科眩晕

眩晕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 中医病名:眩晕 西医病名:眩晕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2008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起病较急,常反复发作,或渐进加重。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诊断要点: (1)眩晕为发作性视物或自身旋转感、晃动感,不稳感,多因头位或(和)体位变动而诱发。 (2)眩晕同时或伴有其他脑干等一过性缺血的症状,如眼症(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等)、内耳疼痛、肢体麻木或无力,猝倒、昏厥等。 (3)有轻微脑干损害体征,如角膜和(或)咽部反射减退或消失,调节和(或)辐辏障碍,自发性或转颈压迫一侧椎动脉后诱发的眼震以及阳性的病理反射等。 (4)测血压,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超声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MRI或MRA检查。 (5)肿瘤、脑外伤、血液病、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除外。 眩晕程度分级标准 0级:无眩晕发作或发作已停止。 Ⅰ级:眩晕发作中和过后的日常生活均不受影响。 Ⅱ级:发作中的日常生活被迫停止,过后很快完全恢复。 Ⅲ级:发作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能自理。 Ⅳ级:过后大部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Ⅴ级:发作过后全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且需别人帮助。 轻度:0、Ⅰ级;中度:Ⅱ、Ⅲ级;重度:Ⅳ、Ⅴ级。

检验科创二甲工作方案

****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创“二甲”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配合医院创二甲工作,促进科室医疗质量安全,提高科室人员整体素质,提升科室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检验检查需求,我科室根据《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实施细则》文件要求,结合本科室具体情况,制订本方案。 1、指导思想、纵观全局: 以“医院科学发展”为宗旨,以“评审细则”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团结医院核心层和基础层,围绕医院能力建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全科动员,提高工作效率,创建和谐科室,全面提升科室整体素质。 2、目标任务、逐步实施: 我科室创建二甲,全面进取,要做到科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保证目标任务一一落实,还需要很多详细而精密的制度,同时要以督导为方法,以奖惩为手段,力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医院交付的各种任务。目前,我科室主要解决项目公示、科室展览、制订方案、定岗定责以及各种制度的制订和落实等尚不完全的问题。 3、制订小组、责任到人: 根据“评审细则”和医院要求,我科室相继成立了“质量控制小组”、“技术组”等小组,并规定了各小组职责,将责任和任务细分,达到以制度管组、以责任管人、以任务管事的目的。并且,各小组要定时向科室总负责(即科主任)以书面方式汇报情况。 4、明确职责、强化制度: 科室各种岗位职责制订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要仔细学习、认真探讨各种岗位职责,保证岗位职责的清楚和落实。并在

岗位责任上,根据医院要求,加强制度的力度和落实情况,保证科室管理和医疗质量的安全。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是医院全面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举措,对全面提升医院整体层次和长远发展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科全体职工一定要从思想和行动上,与医院的工作部署保持高度一致,把创建工作当成头等大事,抓好落实到位。 (二)人人参与在岗尽责 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要做到全员参与,各尽其职,注重实效,全面推进。创建工作实行科主任负总责。科室党员、共青团员要在创建工作中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志愿者”要发挥无私奉献精神,团结全院职工,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提升医院品牌,为创二甲医院作出贡献 (三)精心布置狠抓落实 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是我院当前最重要的中心任务之一。科室要按照医院的统一安排狠抓落实,力保与本科室本专业有关的指标彻底达标。 (四)反复督查失分问责 创建二级甲等医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全科室干部职工要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迎难而上,创造性的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自评小组要反复督导,检查落实情况。无特殊原因造成的失分行为,一律进行问责。 、、步骤清楚、一一落实: 科室创二甲,必须要按照具体实施步骤、逐步完善落实。按照医院要求,结合我科室实际情况,将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宣传动员、全科参与(相当于2014.5.13~2014.5.31):年前及年后一段时间内要多次召开科室会议,组织学习医院及科

二甲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建设标准【最新版】

二甲医院检验科实验室建设标准 1、平面布局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要求和使用流程,平面主要分成四大区域,分别为:清洁区、缓冲区、污染区域以及血库。清洁区主要是由办公室、休息室、学习室组成;缓冲区主要是由更衣室和试剂储存室组成;污染区是标本处理室、生化免疫工作区、细菌实验室、艾滋病实验室、临床基因扩增检测实验室、洗涤室、标本储存区域组成。血库由血清学实验室、储血室、发血室组成。 2、平面工艺流程及各实验室的主要设备配置 检验科的平面流线是根据科室具体工作流程来确定的,检验科的主要工作流程如下:标本接收一标本处理一标本实验一报告发放一标本保存一废物处理。在这些工作中又根据人员、标本及物品的不同分为:医生流向、标本流向、污物流向。 ①医生工作流向:办公室一换鞋一更衣一各实验室一洗手一更衣一换鞋一办公室。 ②标本流向:标本接收(门诊和住院)一标本处理(标本登记、分

检、离心)一标本实验一标本保存一废弃处理。 ③污物流向:收集打包一污物走廊一污物分类清洗一消毒一污物出口检验科内包含了各个不同功能的小的实验室,流向原则基本一致。 各实验室的主要设备配置和要求: ①血库:根据血库验收标准,血库总面积不得少于50㎡。储血室用来储存血液,放置专用储血冰箱[(4±2)℃]2~3台,要为未来增加低温冰箱预留位置,此房间没法对外开窗通风,要考虑到冰箱散热的需求;血清学实验室主要设备有标本储存冰箱1台、试剂储存冰箱1台、专用离心机2台、显微镜1台、恒温水浴箱1台、酶标仪1台、洗板机1台等;发血室有血浆融化机1台。 ②生化免疫区:生化仪1台、血球仪、血凝仪等,该区域面积约300㎡,主要是考虑增加大型设备,和设备上下水的要求预留。 ③微生物实验室:根据《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等标准的要求,面积设置不少于50㎡,污染区和清洁区分开。设备配置如下:细菌培养鉴定仪、血培养仪、水浴箱、专用冰箱、离心机等。

中医院二甲评审汇报文稿资料

中医院二甲评审汇报文稿 栾川县中医院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汇报材料一、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始建于1986年,2009年达到国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目前总建筑面积20000M,固定资产万元,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200张。现有在岗职工28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90余人,占全院职工总数75%,其中高级职称8人,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256人。目前医院现设10多个行政职能科室,30多个门诊及辅助检查科室,8个临床病区,主要开展中医及非中药诊疗项目达9类53项,非中药技术应用率达40%以上。2015年我院业务总收入达4263余万元,全年总接诊门诊病人万余人次,住院患者7373人次,人均住院天,其中西药及

中成药占总收入%,其中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的%,中药饮片收入占中药药品收入的%。二、领导重视,全院动员,重在落实医院自确定创建工作以来,先后召开了医院创“二甲”工作动员大会及安排布置会议。成立了等级评审创建领导小组和督查考评组,分设医院管理组、医疗组、护理组、院感质控组、医技检查组、中药药事管理组、后勤保障组七个工作组。院长担任组长,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奖惩规定等,不定期召开创建评析会议,提出具体措施与要求,确保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不 1 2走过场并达到预期效果。 三、理解标准精髓,狠抓各项措施落实优化人员结构,抓好中医人员队伍建设自2013年以来每年从高等中医药院校引进人才,使中医人员配备逐步趋于合理,近3年来自主招录中医类高校硕士研究生10名、本科生13名,目前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达到%。医院全体西医医师均接受了为期2年的

“西学中”教育,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的比例为100%。依法依规执业,规范开展各种诊疗行为医院临床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及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对照标准聘任和使用具备相应岗位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岗人员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实行诊疗技术准入和开展相应手术项目。强化重点专科建设目前我院心病科为省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脑病科、康复科为院级重点专科,重点专科人才梯队满足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医院从人、财、物方面向重点中医专科倾斜,各专科均制定并实施了符合本科室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努力提高重点病种的辨证论治水平,中医治疗率达到90%以上。 2 完善诊疗手段,丰富中医诊疗服务项目按相关要求,合理配置中医诊疗设备8类、26种、126件,各科室积极开展中医诊疗技

检验科创建二级甲等医院任务分解

检验科:(含输血科、病理科) 一类指标 (8)医院临床用血必须来自指定血站,严禁非法自采自供(院办、输血科) 二类指标(没有) 三类指标 一、医院管理: (一)依法执业: 3、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诊疗规范、常规。 (1)各科室就诊流程图(各临床、医技科室)。 (2)各科室诊疗规范、常规相关文字资料(各临床、医技科室) (五)公共卫生与应急管理 2、制定突发事件(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故、医院内部突发事件等)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4)医务人员对应急预案知晓率达100%(各科室)。 3、购置大型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属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按照规定申请配置许可。 (2)医院50万元以上大型医用设备可行性论证报告、卫生行政部门购置许可文件、设备档案资料等(设备科,各相关科室)。 5、大中型医疗设备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4)全自动生化仪等设备2011年7月以来运行分析报告及领导审核记录(检验科)。 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一)建立健全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 1:医疗质量管理组织人员结构合理,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分工明确,协作机制健全 (4)成立和调整输血管理委员会文件(原件)及2011年7月以来开展工作会议记录、参会人员签到名册(复印件)(输血科) (7)科室成立和调整质控小组及成员名单,明确质控员各自的工作职责(院办,各相

关科室) 3:科室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 (1)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名册(科主任为组长)、质控工作职责、质控员参与质控工作记录。(临床、医技科室) (2)科室质控记录本:要有自查、整改内容及对质量问题定期进行分析内容。(临床、医技科室) (二)实施全程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2:医院应当认真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 (2)医院制定核心制度及相关记录本、各级医务人员熟记核心制度、科室完善核心制度记录本(临床、医技科室) 4: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 (3)三基考核的资料(试卷及考核结果)(医务科、护理部、临床医技科室) (四)专业部门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4、急诊科: (4)2011年7月以来检验、放射、CT、超声、输血等科室24小时排班表(检验科、放射科、CT室、B超室、输血科) (10)急诊科邀请的急会诊医师必须10分钟到位并携带相应器械(各临床、医技科室)(1)、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统一标准,统一质控,保证质量 6、临床检验 ①检验科实验室布局结构示意图(后勤科、检验科)。 ②各室开展的检验项目明细表(检验科)。 ③拟定质量保证措施;拟定安全管理要求(检验科)。 ④特殊临床检验项目(PCR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的技术验收相关资料及收费标准批复文件(检验科)。 (2)、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临床实验室布局与流程应当安全,合理,并符合医院感染控制和生物安全要求。 ①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检验科)。

中医院二甲评审汇报文稿

栾川县中医院 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汇报材料一、医院基本情况 医院始建于1986年,2009年达到国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标准,目前总建筑面积20000M2,固定资产6528.7万元,医院编制床位400张,实际开放床位200张。 现有在岗职工28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90余人,占全院职工总数75%,其中高级职称8人,大专及本科以上学历256人。 目前医院现设10多个行政职能科室,30多个门诊及辅助检查科室, 8个临床病区,主要开展中医及非中药诊疗项目达9类53项,非中药技术应用率达40%以上。 2015年我院业务总收入达4263余万元,全年总接诊门诊病人15.8万余人次,住院患者7373人次,人均住院11.04天,其中西药及中成药占总收入29.3%,其中中药收入占药品收入的 57.3%,中药饮片收入占中药药品收入的62.4%。 二、领导重视,全院动员,重在落实 医院自确定创建工作以来,先后召开了医院创“二甲”工作动员大会及安排布置会议。成立了等级评审创建领导小组和督查考评组,分设医院管理组、医疗组、护理组、院感质控组、医技检查组、中药药事管理组、后勤保障组七个工作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奖惩规定等,不定期召开创建评析会议,提出具体措施与要求,确保创建工作有计划、有步骤、不

走过场并达到预期效果。 三、理解标准精髓,狠抓各项措施落实 (一)优化人员结构,抓好中医人员队伍建设 自2013年以来每年从高等中医药院校引进人才,使中医人员配备逐步趋于合理,近3年来自主招录中医类高校硕士研究生10名、本科生13名,目前医院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达到63.8%。医院全体西医医师均接受了为期2年的“西学中”教育,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100学时)的比例为100%。 (二)依法依规执业,规范开展各种诊疗行为 医院临床科室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规范中医医院及临床科室名称的通知》规范全院科室名称。对照标准聘任和使用具备相应岗位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岗人员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规定实行诊疗技术准入和开展相应手术项目。 (三)强化重点专科建设 目前我院心病科为省级重点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单位,脑病科、康复科为院级重点专科,重点专科人才梯队满足中医内涵建设需要。医院从人、财、物方面向重点中医专科倾斜,各专科均制定并实施了符合本科室的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努力提高重点病种的辨证论治水平,中医治疗率达到90%以上。

二甲医院检验科设计规划要求

二甲医院检验科设计规划要求 一、临床检验室应设于近检验科入口处;为门诊服务的临床检验,应有标本采取室和等候处。 二、生化检验室应设通风柜、仪器室(柜)、药口室(柜)、防振天平台;并应有贮藏贵重药物和剧毒药品的设施。 三、细菌检验室应设于检验科的尽端。设无菌接种室时,应有前室;如设培养基室,操作台应右侧采光;接种室与细菌检验室、培养基室之间应设传递窗。 四、检验室应设洗涤设施,细菌检验应设专用洗涤设施;每一间检验室至少应装有一个非手动开关的洗涤池。 血库 一、宜临近手术部,并不得与产生放射线的用房贴邻。 二、由贮血、配血、清洗、消毒等室组成;规模较大者贮血与配血室宜分室,与走道之间应设前室。设于检验科的血库应有适当的卫生隔离。 三、有自采血的血库,应增设献血室、灌液室、血细胞分离室,以及献血员休息室,并应自成一区。 室内布置:为方便工作和仪器维修,在大型实验室中,采取房屋中间摆设大型和主要仪器设备的办法,这不仅便于仪器工作时散热、故障维修,而且便于清洁卫生。标本处理、分配、加样和一些不需要上机

操作小实验,则在墙边工作台上进行。这样布置对工作人员流动和样本的转运也十分方便。小型实验室因空间受限,工作台一般设在墙边。 环境选择:为方便患者和临床科室送标本,检验科实验室应选择在大楼二或三楼,楼下为急诊科与收费处等,楼上集中了除感染科外的所有住院临床科室,无论中晚班各种急诊化验(日班另设有门诊化验室)、还是日常化验均十分合理方便。 房间分配:现代检验仪器设备朝着大型化、自动化流水线方向发展,为此,我们打通原有的空间思路,从发展眼不定拉,采取了建立大型实验室为主的措施,在朝南房间把生化、免疫检验室合并设讲在一间。 水源设计:所有的实验室都安装了清洁池(独立专用洗手池)和污染池(洗涤与染色用),下水道均直接接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洗手池用脚踏式控制,不仅符合实验室卫生要求,也比较耐用。污染池用于洗涤实验污物,为防溅做成了深水池。 电源设计:实验用仪器及辅助用电设备事先进行定位,装配好电源插座,且和照明电源分开接线,互不干扰。重要仪器设备均配备不间断电源(UPS电源)和专用接地线,并考虑预留了不少今后实验室发展可能会购置的仪器及临时用电源插座。

中医院二甲复审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分等标准和评审核 心指 (2018版)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中医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充分利用中医技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 五、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六、开展本专科临床经验整理与应用,加强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培养专科学术继承人。 七、积极应用中医技术和现代医疗技术,研制和使用专科中药制剂。 第五章中药药事管理 一、医院药事管理组织定期对临床使用中药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合理遴选医疗机构内使用的中药。 二、中药房设置达到《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

检验科二甲评复审标准及解读.doc

部三甲评复审标准 - 检验检验科二甲评复审标准及解读 4.16. 1 临床检验部门设置、布局、设备设施符合《医疗机构临 床实验室管 理办法》,服务项目满足临床诊疗需要,能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 务。 4.16.1.1 临床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并能提供24 小时急诊 检验服务, 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 4.16. 1. 1.1 【C】1.查医院所有实验室分布,重点检查血液 1.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科、内分泌、风湿病、皮肤科、感染科等 临床检验项目满 小实验室 足临床需要。要求,全院临床实验室集中设置,统一管理, 资源共享。2.提供检验项目一览表供检查 2.开展检验项目满足临床需要。3.提供近三年开展的新项目,以及新项目 应用相关的病历 3.检验项目具有前沿性、能够保证疑难疾病 的诊断。4.根据检验项目一览表,对照医院临床科 4.检验项目应覆盖医院各临床科室所诊治的病种。 5.对本院临床诊疗临时需要,而不能提供的室的诊疗病种进行检查,重点是风湿病、内分泌疾病、血液病等 5.查服务协议及合作单位资质,合作项目的质量保证文件(室内质控,室间质评) 特殊检验项目,可委托其他三级甲等医院提供 服务,或多院联合开展服务,但应签署医院之 间的委托服务协议,有质量保证条款。 【B】符合“C”,并1.近三年开展的检验新项目一览表,每年 至少 1项 1.每年都有为临床推出新项目。 2.每季度提供临床标本菌种分布及耐药情

2.微生物检验项目对院内感染控制及合理用况 药提供充分支持。 【A】符合“B”,并1.查近两年书面或网络通报信息记录 1.以书面或网络形式定期(至少每季)向临2.查近两年对项目设置合理性征求意见记 床科室通报细菌耐药情况。录,及改进实例 2.至少每半年一次向临床征求对项目设置合 理性意见,持续改进,确保检验项目满足临床 需求。 4.16. 1. 1.2【C】1.现场查急诊化验室 能提供 24 小时急1.能提供 24 小时急诊检验服务。2.提供检验项目一览表以及征求临床科室 意见记录 诊检验服务。 2.急诊项目设置充分征求临床科室意见,使 检验项目既能满足危急情况下诊断治疗的需3.急诊项目报告时间对外公示,接受监督 求,又不过度浪费急诊资源。 3.明确急诊检验报告时间,临检项目≤30 分 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 2 小时出报告。 【B】符合“C”,并1.急诊化验室需开展尿常规、便常规、脑 脊液、胸腹水及其他体液常规检查 1.检验项目满足危急情况下诊疗需求,开展 必须的常规检查。2.随机抽查 10 份化验单,了解是否在规 定时间内报告 2.急诊检验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报告。 【A】符合“B”,并1.现场检查检验结果登记 1.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标志物、凝血和感染等2.查近两年临床满意度调查表 指标的测定。

检验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讲解学习

检验科二甲复审准备材料: 一、规章制度 1、《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2、新项目审批及实施流程 3、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各场所、各工作流程及不同工作性质人员的安全准则) 4、检验科各岗位职责 5、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流程 6、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 7、各种传染病职业暴露后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措施及处理流程) 8、消毒制度 9、标本溢洒处理流程 10、实验室废弃物、废水的处理流程 11、微生物菌种、毒株的管理规定与流程 12、微生物实验室菌(毒)种应急预案 13、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 14、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 15、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 16、检验科复查制度 17、检验报告单书写制度 18、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

19、试剂与校准品管理制度 20、试剂与校准品使用登记制度 21、试剂与校准品专门管理,明确的岗位职责。 22、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职责,工作计划,质量体系文件 23、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控制部门共同制定标本采集运输指南。 24、实验室标本接受、拒收标准与流程。 25、实验室与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有对标本的采集、运输、接受等有监管流程与记录。(根据监管情况,针对存在问题落实整改措施) 26、实验室室内质控规则。 27、临床化学、免疫学、血液学、和凝血实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28、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29、细菌、分枝杆菌和真菌监测的质量控制流程 30、尿液分析和临床显微镜检查的质量控制流程 31、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32、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修规程。 33、新项目实施后的跟踪、听取临床对新项目设置后合理性意见,改进项目管理 二、科内准备材料 1、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记录本(要有安全记录) 2、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培训记录。 3、检验科设置安全员,负责各个场所安全

中医院二甲复审

中医院二甲复审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 (2018版) 第一章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 一、医院坚持以中医为主的发展方向,明确医院发展战略,有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落实。 二、围绕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并按年度定期评价。 三、医院管理体系中建立引导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考核和奖惩激励机制,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重要指标。 四、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工作,并制定鼓励措施。 第二章队伍建设 一、中医医院人员配备合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二、制定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计划和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 三、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与培训。 第三章临床科室建设 一、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规定,合理设置临床科室,医院和科室命名规范。

二、按照《县级中医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标准》和中医医院临床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加强科室建设与管理。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得到患者认同。 四、住院诊疗行为规范,中医优势病种以中医治疗为主 五、积极采用中医药方法,提高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能力和急危重症的抢救能力,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六、加强中医康复能力建设,提供有中医特色的康复服务。 七、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分析,不断完善和改进。 八、合理配置、应用中医诊疗设备。 九、积极开展中医综合治疗,广泛、合理应用中医诊疗技术。 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的医疗机构中药制剂;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使用达到要求。 第四章重点专科建设 一、地市以上中医重点专科达到一定数量,专科床位、设备、人员、技术及业务达到规定要求。 二、制定并实施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及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具体措施。确定的优势病种应具有明显的中医药特色优势。 三、中医类别执业医师门诊诊疗行为规范,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中医优势病种服务量逐年增加。

二甲评审检验科标准解读

1.4.15.3.2不同实验室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 人员予以适当授权。 c1不同实验室应组织有针对性的上岗、轮岗、定期培训及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员予以适当授权。-----各实验室均要求有上岗、轮岗、定期培训,PPT、试卷、分数。科室授权档案。 C2.选择并授权具有相关资质、经验丰富及较高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人员负责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工作及结果解释工作。------质控员授权 B1对授权工作实行动态管理。----检验人员授权、定期评价、再授权记录 B2有主管部门监督检查,评价培训效果。----质控科督查记录 A培训及考核记录完整,有授权人员的定期评价,工作人员无超权限范围操作。----查排班表,有无超权限操作。 人员轮转计划表 岗位培训

人员授权

能力评审

2.检验科试剂与校准品的管理 4.15.5.1 有管理试剂与校准品制度,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制度: 管理软件

试剂耗材管理系统 出库记录,近效期提示、试剂批号更换记录、试剂开瓶使用时间 检查试剂与校准品是否全部符合国家法规规定的标准,获得相应的批准文号(三证)。医院提供统一采购,途径合法的相关文件。 检查是否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的相关制度。 检查实验室是否设置专人管理试剂,有明确的岗位职责。 查试剂购买、验收和贮存程序、出、入库及有效期管理制度文件和记录。 检查实验室是否有使用登记制度或出入库记录。 检查实验室有无因试剂和校准品管理问题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情况发生。 实验室提供试剂更换的原因分析报告,并对新试剂或新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的报告。 3.各医技科室按照标准和要求开展科室质量安全管理及持续改进。 1检查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图。岗位职责。 2检查实验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及实施记录。 3.检查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记录表格等。 4.检查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二甲评审中医院2020年妇产科优化诊疗方案

2012年妇科优势病种 诊疗方案疗效评估、难点分析及优化措施 2011年妇产科共治疗妇科病人1802余例,其中徵瘕病人608例,占优势病种的第一位,痊愈406例,好转195例,无效7例;妇人腹痛746例,占优势病种的第二位,湿热瘀结型痊愈400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9例,其它证型有效295例,无效21例;崩漏病人448余例,占优势病种第三位,痊愈417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4例。 癥瘕 一、疗效评价与分析: 总结2012年1月——2012年12月,运用2011年新的诊疗方案,妇产科门诊、病房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情况如下: 子宫肌瘤病人608例:气滞型46例——痊愈28例(占61%),好转17例(占37%),无效1例(占2%),总有效率98%;血瘀型530例——痊愈358例(占67.5%),好转167例(占31.5%),无效5例(占1%),总有效率99%;痰湿型32例——痊愈20例(占63%),好转11例(占34%),无效1例(占3%),总有效率97%。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仍然是血瘀型为主,伴气滞痰湿居多,出现多瘀和虚的现象,总的有效率和痊愈率较上一年度有所上升,说明药物贴敷法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今年我们继续调整方案,利用中医的理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进行穴位的灸法,实行病人自灸(简、便、廉、验),以起到提高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二、难点分析 1、子宫肌瘤病程较长,如何处理好消瘤与止血的关系,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2、在治疗子宫肌瘤的过程中,由于年龄与体质的不同,扶正与攻伐的用药剂量应该考虑。 三、解决措施 1、治疗子宫肌瘤常常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法,然活血化瘀药久用或经期使用有动血之虞,恐致出血量多,故经期宜慎用或少用。又因子宫肌瘤常伴有月经过多,或崩或漏,故经期常常需要止血,而在止血药的选用上也宜谨慎,不宜过早使用固涩止血或炭类止血药,恐致留瘀,常选用既止血又化瘀的蒲黄、茜草、三七之类,辅以益气、养阴、清热可提高止血疗效,起到“止血不留瘀,消瘤不动血”。 2、在子宫肌瘤的治疗过程中,对于一般体质而言,由于年龄不同,人参与当归的用量不尽相同:35岁以下的患者与35岁以上的患者,人参与当归的用量之比为1:2,特殊体质除外。 3、由于子宫肌瘤的患者病程长,故让患者自己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妇人腹痛 一、疗效评价 妇人腹痛病人746例:肾阳虚衰型80例——有效76例(95%),无效4例(5%);血虚失荣型71例——有效65例(92%),无效6例(8%);气滞血瘀型89例——有效83例(93%),无效6例(7%);湿热瘀结型430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设计探析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设计探析 文章介绍了检验科装修设计时的要点,从实验室平面布局设计、洁净装饰要求、空调设计、电气设计、给排水设计、建设方的准备工作等方面介绍设计要点,供建设方和设计人员参考。 检验科是医院中接收病人血液、体液等样本,进行检验分析,并向临床医师发出检验报告的一个临床诊断科室,一个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室,能为检验人员提供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平面布局 1. 检验科宜设在门诊楼,并应自成一区,三甲医院检验科面积宜不少于1200㎡,二甲医院检验科面积宜不少于800㎡,如果检验科还承担有较多的科研、教学任务,面积还应适当增加。 2. 检验科平面布局应能清晰的分出清洁区、半污区和污染区,各区域之间应有隔断隔开,清洁区主要由更衣室、办公室等组成,半污染区主要由试剂库、制水间等辅助功能间组成,污染区主要由采血室、检测实验室组成。 3. 检验科应人物流分开,人员和物品应有独立的出入口,特别是污物应有专用出口,且经医院的污梯送至医院集中的医疗废物存放点,不得走医院的客梯。 4.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安全,生物安全实验室应符合BSL-2级实验室的要求,在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出口处应设有非手动洗手装置和紧急洗眼装置,部分高污染风险的工作应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1)HIV初筛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面积不宜小于45㎡。 (2)PCR实验室:分为试剂准备室、样品制备室、扩增分析室,各实验室前要有缓冲间,PCR总面积不宜小于60㎡。 (3)微生物实验室:分为准备室、缓冲间和工作区,面积不宜小于35㎡。 (4)采血区应单独成一区,采血窗口的长度不宜小于1.2m,宽度45-60cm为宜,采血窗口的数量应参考日平均门诊数量确定,并适当考虑将来发展需要。 (5)生化区在设计时应重点关注生化机,生化机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在设计前应与设备厂家联系,确定设备的摆放位置、规格、重量、功率、用水量等参数。

中医医院等级评审申请书(完整资料).doc

中医医院 二 级 甲 等 医 院 评 审 申 报 书 二甲医院申报情况介绍 一、医院简介: 医院编制床位张,实际开放床位张 医院占地面积约(M2),建筑面积(M2),其中业务用房面积(M2),每床建筑面积(M2) 医院设职能科室个,临床科室个,医技科个。 二、人员情况 全院现有编制人数人,在职人数人,其中医技人员人,占职工总数的%.高级职称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人,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总总数64.8%;药剂人员人,中药人员人,占药剂人员总数85.7% 三、设备情况 医院诊疗设施齐全,中医诊疗设备均在正常运行中。医院基本设备拥有CT、MBI、DR、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颅多普勒、心电监护仪、腹腔镜、中低频热疗仪、多功能颈椎牵引治

疗仪、中药加工机、中药煎药机,伏卧式多功能腰推治疗仪、薰蒸床、静脉曲张治疗仪、电子胃镜等先进的诊疗设备。 四、核心指标“中医药服务功能”项目完成情况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方面:2018年年初医院与临床各科室签订有科室工作目标责任书,针对每个科室的具体不同情况,制定有中医药相关各项考核指标。 队伍建设方面:目前,医院职工人,卫生技术人员总数人,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89.9%,其中,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共计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名,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为%,非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名,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医师名,护理人员人,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人,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学技术人员比例为%,院级领导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57.1%,医院主要职能科室负责人中,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年度没有新招聘人员。2年度比2016年度没有增长。 临床科室建设方面: 医院设置有儿科、口腔科、中风科、骨伤科、康复科、肛肠科、中医妇科、中医皮肤科个临床科室。符合临床科室设置要求。其中,住院部一层为科,三层为科、科、科,四层为内科和中风科;门诊楼一层为科,二楼为科、中医、中医科。 10个临床科室中,内科开展的中医诊疗方案有中医妇科开展的中医诊疗方案有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崩漏;儿科开展的中医诊疗方案有小儿咳嗽(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小儿泄泻(幼儿腹泻)。 2016年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数人次,门诊治疗总人次为人次,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门诊总人次5.59%;2017年度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数为人次,门诊治疗总人次为人次,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门诊总人次5.64%;2017年比2016年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门诊总人次比例上升0.05个百分点。 2016年中药饮片处方张,中成药处方张,门诊总处方2张,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数/门诊处方总数为43.3%;2017年中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