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铸造一枝独秀教学设计

青铜铸造一枝独秀教学设计
青铜铸造一枝独秀教学设计

青铜铸造一支独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在《青铜铸造一枝独秀》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青铜器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制作成青铜扑克牌学具,指导学生利用学具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课上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先提出一系列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猜一猜、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分类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青铜器的认识层层深入,使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祖先在青铜铸造方面所取得的辉煌的成就。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古老的民族,《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单元就是根据这一内容要求而设置的。古老的民族这一单元主要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而本课则侧重从物质文化方面,以青铜铸造为载体来了解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优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以及在青铜铸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青铜铸造一枝独秀》一课,教材中对青铜和青铜时代作了简单的介绍,呈献了三件不同种类的青铜器,第一件伯矩鬲是一件食器,它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造型古朴华丽,器内有铭文,通过认识伯矩鬲有助于学生体会青铜器的造型美、蕴含历史信息。还体现了北京的地域特色,便于学生的参观实践。第二件曾侯乙编钟,它是一件青铜乐器,它可以说是青铜乐器当中的珍品,虽然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却依然能够演奏乐曲,体现出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第三件人面铜钺,它是一件武器,同时它也是权力的象征。教材还呈献了一则学生的参观日记,体现了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我结合课程的核心价值,围绕青铜铸造一枝独秀,从两个角度重新对教材进行了解读,一个是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包括什么是青铜、青铜时代和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另一个是从青铜器的三种价值进行分析。通过欣赏青铜器精美的造型,感受艺术价值;通过了解世界领先的青铜铸造技术,感受青铜器中所蕴含科学价值;通过了解青铜器铭文中所蕴含的信息,知道青铜器上的铭文具有证史和补史的作用,感受青铜器的历史价值。本课就是以青铜器的三种价值来说明我国是

一个古老智慧的民族。只要能从中挖掘出这个点,至于

用哪件青铜器来体现这一点并不重要,因此,我把教材

中的人面铜钺换成了知名度极高的越王勾践剑,因为教

材和网上关于人面铜钺的介绍很少。而越王勾践剑在铸

造过程中运用的复合金属工艺比国外早了两千多年,通

过这种世界领先技术的了解,更加有利于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有利于突显课程的核心。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我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学生对这些内容很陌生、知之甚少,但是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对古代青铜器的种类用途、铸造工艺等怀有好奇心。

2. 对于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缺少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于是生活中很少关注,不会欣赏。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青铜器精美的造型、世界领先的技术、高超的工艺以及铭文中蕴藏的信息,从而对祖国的青铜文化产生兴趣,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历史文明感到骄傲和自豪。逐步树立珍视、热爱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意识。(教学难点)

能力:初步学习分类、对比、典型分的学习方法,提高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能力。

知识:知道青铜和青铜时代,初步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教学重点)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近青铜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揭示主题,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1.教师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传统文化的画面,并定格在击缶的节目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画面敲击的是什么乐器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缶是我国古代的青铜乐器,青铜器也像四大发明一样是我们古老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去感受一下青铜铸造的魅力。(板书:青铜铸造)4.提出问题:关于青铜和青铜时代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5.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不是很明确,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纳和总结。如学生可能会提,青铜器都是干什么用的?都有什么样的青铜器?教师归纳:就要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并从什么是青铜和青铜时代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二)探秘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探究活动,了解青铜的基本情况,感受青铜器的三个价值;在每一次探究活动后进行学法指导,总结分类、对比、典型案例分析这三种学习方法,不断激发学生情感。

一探:青铜的基本情况

(一)查一查:

1.教师让学生从教材P64和P65页中查找什么是青铜和青铜时代。

2.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在青铜的特点熔点低、硬度高这一点,意识不到是和铜比较,也就不容易体会青铜广泛使用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适时的进行提问。

3.教师提出问题:“青铜熔点低、硬度高是和什么金属相比?”

4.学生回答(铁)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首先说明不是和铁比,因为当时还有发现和使用铁,青铜没有被发现使用之前,人们是使用铜和石头来制造工具,因此青铜的熔点低、硬度高是和铜相比较,再让学生思考利用青铜制造工具与用石头和铜制造工具的区别,使学生体会青铜广泛使用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二)猜一猜、分一分

设计意图:活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猜一猜和分一分这两个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我国青铜器的具有种类多、用途广的特点。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分类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

1.教师出示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它的形状猜一猜它的用途。

2.学生根据青铜器的形状猜用途。

预设:教师注意对学生合理的推测进行表扬,同时注意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3.教师结合猜一猜进行小结,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的用途还真不少,到底都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扑克牌,根据上面的提示,进行分类。

4.学生介绍分类结果。

5.教师出示学生的分类结果,让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是怎样得出的?

6.学生介绍结论和怎样得出的。

7.教师板书:种类多、用途广分类

二探:铸造工艺和技术

越王勾践剑: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提出问题,再结合出示的引导性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运用复合金属工艺的时间比国外早了两千多年,从而感受我国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

1.教师提出成语“卧薪尝胆”,让学生说一说主要介绍的是哪两个人物的故事。

2.学生介绍成语故事。

3.教师出示越王勾践的的图片,并让学生猜一猜它的主人是谁?

4.学生猜测。

5.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关于越王勾践剑资料,或结合扑克牌中的资料进行介绍。

6.学生介绍。

7.教师出示年代尺,通过年代尺了解距今的年代,在根据学生介绍中提到“锋利无比、丝豪不锈”这些关键词,提出问题: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这把宝剑依然锋利无比、丝豪不锈,在铸造它的过程中我国古代的工匠运用了什么技术呢?国外运用这项技术的时间?比国外早了多长时间?教师搜集了一段视频资料,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来观看。

学生观看视频寻找答案,并进行介绍。(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运用复合金属工艺,国外是近代才开始运用的。)

8.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进行小结:这项技术我国比国外早了两千多前,说明我们的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板书:技术先)

曾侯乙编钟:

意图:从欣赏编钟演奏的乐曲“茉莉花”引出对编钟演奏效果的认识,再结合年代尺把编钟和现代钢琴制造时间、演奏效果进行对比以及猜想复制全套编钟所用的时间等环节,使学生体会曾侯乙编钟铸造工艺高超。

1.教师播放编钟演奏的乐曲“茉莉花”,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

2.学生感受编钟演奏乐曲的优美。

3.教师讲解这首曲子是北京奥运颁奖曲——茉莉花,在编排这首曲子时用到了两千多前的一件青铜乐器。并提出:有人知道是什么乐器吗?

3.学生回答。

4.教师出示编钟的图片,并让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也可结合教材,说一说它的出土为什么轰动了世界。)

5.学生介绍编钟的资料。

6.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提出问题:“编钟的出土为什么轰动了世界?”

7.学生回答。

8.教师介绍编钟轰动世界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演奏效果。寻问学生:“你认为现代乐器中什么乐器演奏效果比较好?”

9.学生回答钢琴(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说,教师认为是钢琴,因此我就编钟的演奏效果和钢琴进行了一下比较。)

10.教师出示年代尺及钢琴和编钟演奏效果的资料,并让学生阅读,并说一说自己阅读后的感受。11.学生阅读资料,谈自己的感受,两者的效果相似,年代相关很远,我们的祖先太了不起了。12.教师小结并提出问题:两千多年前能够达到这种演奏效果的乐器,在全世界来看也是不多见的,因此国家规定不准在对编钟进行敲击,编钟这美妙的声音我没将无法欣赏到了。你们有什么

好办法吗?

13.学生介绍自己的办法。复制、录音。(教师注意学生合理的办给予肯定和表扬)

14.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复制一全套编钟需要多长时间?

15.学生猜测。

16.教师播放复制编钟的视频资料,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17.学生观看,然后谈感受。

18.教师进行小结,两千多前的编钟,我们想复制,原想一两个月,或者一二两年,没想确用了七年的时间,足以看出们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板书:工艺高)

19.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青铜器的技术先和工艺高这两结论我们是怎样得出来的,梳理出对比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板书:对比。

三探:青铜造型和铭文

意图:通过分析三件青铜器上的铭文的作用,感受青铜器的铭文当中藏有历史信息,再通过认识伯矩鬲上精美的浮雕牛头体会青铜器的造型美。

1.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两件青铜器?

2.学生回答: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

3.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我国出土的宝剑有很多,出土的编钟也不只这一件,为什么就说这件是越王勾践剑,这件就是曾侯乙编钟?

4.学生思考原因。

预设: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出示两件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进行引导。

5.教师讲解青铜器上铭文的作用。(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叫铭文,正是有了这些铭文以及对铭文的正确解读,才使得我们确定了这些青铜器的身份。古人认为青铜很坚固,铭文可以流传千古,因此每逢有重大事件,都会铸造一些青铜器,并在上面用铭文进行记录。过了几千年,这些铭文就成了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在青铜器的铭文中还隐藏着有历史信息。)板书:藏信息。

3.教师出示伯矩鬲的图片。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64页,在它上面藏有哪些信息。(板书:造型美)

4.学生介绍。

5.教师小结:正是通过这十五字铭文的解决,解决了一个学术界关于北京建城史的争论。结合年代尺讲解伯矩鬲的中铭文的作用。因此它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6.教师介绍:伯矩鬲造型也非常精美,在这件鬲上面有七个浮雕的牛头,请同学们找一找。7.学生找伯矩鬲上的浮雕牛头,并进行介绍,感受它的造型美。

8.教师进行小结: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不但种类多用途广,铸造技术领先、工艺高超、而且造型美。(板书:造型美)

(三)、感悟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学习感受、欣赏青铜器的视频,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愿望。

1.说一说:组织学生说一说哪件青铜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你想对青铜器的铸造者说些什么?

2.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青铜器及原因?

3.教师小结:通过这些青铜器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和智慧。(板书:古老智慧)在青铜时代我们的祖先铸造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教师手示板书)无论是青铜器种类和用途,无论是青铜器工艺和造型,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板书:一枝独秀)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一一认识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走进首都博物馆亲自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青铜铸造的魅力,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去感受青铜时代的辉煌。4.看一看:播放首博青铜器的图文介绍的视频。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主要是采用课堂上教师言语评价为主,通过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是从学生课堂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矢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在让学生根据青铜器的样子猜用途时,学生猜出了饕餮纹铜鼓,通过追问时怎样猜出的,学生说出它与现在用的鼓样子差不多,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这种认真观察和比较给予肯定。

青铜葵花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设计

老师读后,提问:你觉得大麦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说来听听。(板书:美) 大家愿意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村庄吗?一起读读。 (2)读封字知人物: 幻灯出示:“青铜将绳子的两头分别系在窝栅里的两根柱子上,然后朝他们笑:灯!这是灯!晚上,葵花不用再去翠环家或秋妮家了。这是大麦地最亮美丽的灯。” ①照此推理,青铜应该是——故事的男主角。读读这段话,说说你最直接的感受,从这段话里你了解到什么? ②走近青铜:青铜一家生活在大麦地村。在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芦苇荡一片火海,大火过后,大麦地成了一片凄惨的黑色。青铜虽然在家人的呵护下逃离了火海,然而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说话流利的青铜一夜之间竟成了一个听得见别人说话,却再也说不出话来的哑巴…… 同学们,对于青铜来说,这意味着什么?(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苦难降临在青铜身上,从此,他失去了语言,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快乐…… ③走近葵花:照这样看书名中的“葵花”应该是——故事的女主角,也就是封图中的这个小女孩。与青铜一样,葵花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葵花三岁那年,妈妈离开了人世,她只能和爸爸相依为命。葵花的爸爸是一名雕塑家。他最喜欢灿烂的葵花。那年葵花随爸爸来到了大麦地的干校里。爸爸常常背着画夹、划着小船去成片的葵花田边画画。有一回,他为了往河里捞起那一画,落水淹死了。葵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爸爸。 师:听到这儿,同学们,你又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师:对于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痛苦是何等的沉重啊!(板书:苦难) (3)再封底,你知道了什么? ①知苦难:生活的磨难,并没有因此而停下脚步。葵花最后一个亲人离去了,叔叔阿姨们决定把她送给大麦地的人家抚养。嘎鱼一家很有钱,他们想收留葵花,但是葵花却选择了家境贫寒却心地善良的青铜一家。于是,青铜和葵花成了兄妹。 幻灯出示: 青铜的家像一辆马车。一辆破旧的马车。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它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风里雨里地向前滚动着。 自从这辆马车上多了葵花,它就显得更加沉重了。 这一年的三月,一场大水淹没了青铜的家,为了盖房子,青铜家借了很多的债。 ②明确主题: 幻灯出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曹文轩 三、读提要,了解故事梗概 1、导语:学会从封面读起,同学们很能干,读懂了那么多的容,也读出了我们的渴望,渴望读到这本书。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还应要对这本书的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什么方法能很快知道这本书的大致容? 幻灯出示: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

《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课稿 说课人:七年级历史组房程伟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容。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后讲述中国古代社会的又一个重点章节,对奴隶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总结,从知识衔接上看,有继承性。同时本课又与下一节内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密切关联,因此十分重要。 2、教材内容要素分析:夏、商、西周的建立和灭亡,构成了本课的主线索。本课首先简要地叙述了约公元前2070年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和夏桀无道为汤所灭、商朝建立的史实。其次,叙述了盘庚迁殷后,商朝疆域不断扩大以及商纣的奢糜残暴和武王伐纣,西周的建立。最后,叙述了周初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政权而实行的分封制和西周的灭亡。 二、说学情 1、学生学习现状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动,但知识少,所以要引导学生观看图片、分析材料,自主获取信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因此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说出西周的分封制,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进程、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七年级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教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光辉的文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并让学生认识到奴隶制度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有二。其一是夏朝的建立。首先,因为夏朝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生产关系方面的重大变革。其次,因为夏王朝的建立,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其二是西周的分封制。言其为重点,主要在于它是西周的重要制度,起到拓展疆域、巩固统治的

新人教版历史七上灿烂的青铜文化word教案

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2.观察思考青铜器比原始社会的工具有哪些优点?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概括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概念。联系比较氏族部落与奴隶制国家,哪个进步?夏、商、西周疆域扩展概况. 综合归纳:夏、商、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统治的基础之上 3.增强民族自豪感,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我们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 导入新课: 2001年7月13日,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北京申奥成功,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请同学记住7月13日,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问答题 1、在汉语中,与鼎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鼎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是怎样制造的? 2、夏、商、西周三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3、请你找一找古代的青铜器还有哪些种类,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用途? 二、填空 1、_______朝时,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 3、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________ 4、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5、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_________。 6、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___________时期已经齐备。 7、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__________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三、了解青铜的制造过程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四、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合作探究: (1)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讨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教案

总课时 东小店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纸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语文学科主备人尚玲玲时间3、16 课题《青铜葵花》课外阅读指导课课时1 教学内容:《青铜葵花》课外阅读指导 教学目标: 1、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对《青铜葵花》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正确面对苦难,同时 潜移默化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青铜葵花》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正确面对苦难,同 时潜移默化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2、探究阅读方法,进行有效阅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板书设计: 《青铜葵花》 写美——写到极致 写苦难——写到深刻之处直面苦难处变不惊 写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备注 一、激趣导入 当我们夜深人静,端坐窗前,当我们星光灿烂漫 步小道,喧哗的生活过后,我们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宁 静,有这样一部作品用细腻的笔调为我们描绘出一条 条生命的溪流,濯洗我们疲惫的心灵,它就是《青铜 葵花》。

本书可是作家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最新 力作。知道作者是谁吗 二、走近作者 1、请看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曹文轩。 2、出示曹文轩简介: 曹文轩,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 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 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 《红瓦》、《根鸟》等。其中《草房子》、《红瓦》、 《根鸟》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被译成英、法、日、 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 3、要读好一本书,首先要了解作者。一本书如 果没有介绍作者,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去知道可以 运用上网、查课外书、询问等方法去获得信息。出示:上网、查课外书、询问等 4、过渡:对本书的作者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 解,下面就让我们走近文本。 三、出示:走近文本 1、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内 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什么方法很快知道这本书的 大致内容吗出示“阅读前言、序言、内容提要等等”,“浏览目录”。 2、阅读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一本书的大概内容、 写作特色、写作背景等等最快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 快速默读内容提要,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3、我们来交流一下(了解一些要点)。 4、除了内容提要,我们还可以通过目录了解本 书的主要内容。目录的内容就是故事的高度浓缩,通 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请同学们浏览 一遍目录,了解《青铜葵花》有哪些故事,读一读你 最感兴趣的故事目录。 5、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些故事呢(简单交流) 6、这一个个小标题里包含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今天我们不可能一一来欣赏,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大家 都会喜欢的《金茅草》。出示“走进文本”。 四、出示:走进文本,讲述故事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教学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多媒体、启发、讨论、直观法等教学方法学生在独学、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

附1:学案(10分钟) 一、独立自学【温馨提示:1.历史阅读方法指导:抓住时间(时期)、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影响(意义、作用)。2.学习要求:在课文划出相关答案,不会的问题标出记号,10分钟)】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铜器,距今4000多年的出土了铜镜。 2.商朝以后的青铜器由食器发展到礼器,成为乃至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与数量反映了和。 3.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4.⑴我国的青铜器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⑵它们的主要用途是什么?⑶到了夏、商、西周青铜器的发展呈现什么样的特点?P23——24 5.你知道青铜器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吗? 6.我国青铜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23-24 (二)甲骨文记事 1.⑴什么是甲骨文?⑵在哪里出土的?⑶是怎样被发现的?⑷记载了什么内容?⑸甲骨文的发现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始于什么时候?P24—25 2⑴甲骨文已经具备了哪些造字方法?⑵什么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⑶什么是最为进步的造字方法?⑷甲骨文对汉字的发展有什么意义?P25 二、合作探究(5分钟)(要求:前后桌4人为一组讨论,时间5分钟) 司母戊鼎,是商王为了祭祀其母亲而铸造的礼器。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铸造这样的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操作,可见商朝的青铜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在商朝时期能成功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这说明了什么?(提示:从高、大、重、花纹、规模去分析) 附2: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1.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精品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牛尊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古代青铜器是:()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象 D.司母戊鼎 3、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的②甲骨文记载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丰富的内容等。③甲骨文的发现说明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④甲骨文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第6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郭家初中初一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教案 教学课题灿烂的青铜文明授课班级初一 教学用时1课时授课时间2010.09.25 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2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 (2)通过合作讨论,得出正确结论.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 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 突破措施问题意识与探究性历史教学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结合网络教学 2自学探究式学法 3、分组导学 学习方法 自学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用具 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 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课堂类型 新授课 教学流程二次备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内容应与一些相关的 电视剧组合讲解,从而 达到历史与现实的相 互沟通,从而使学生在 欢愉掌握历史。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 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 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 制造工艺上。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多媒体演示)司母戊鼎图片。 教师针对图片提问:同学们,我们看的图片是什么?它有多高呢?多长呢?多重呢?司母戊 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当时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多少人同时操作呀?可见商朝的青铜 铸造业,有多么大的规模了! 教师引导:刚才,我给大家讲了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突出表现在青铜器制作工艺 上。现在请大家很快的浏览一下课文小标题,想 一想青铜文明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回答:还表现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方面。教学过程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教案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教案 导读内容: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之《青铜葵花》。 导读目标: .了解《青铜葵花》作者及小说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通过向学生推荐《青铜葵花》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教法学法: 谈话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 教学流程: 一、对话导入、揭示主题 背诵积累的关于读书的名言。 最近,有一本书深深感动着我,这节课老师将与你们一起来分享这份感动。 这就是老师要与你们分享的那本书。 二、读封面,了解作者和书名等。

从一本书的封面上,我们可以得到很多信息。从这本书的封面上你知道了什么? .了解作者——曹文轩 曹文轩创作了很多书: 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甜橙树》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青铜葵花》《天瓢》等。主要学术性著作有《中国80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第二世界——对文学艺术的哲学解释》《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XX年作家出版社出版《曹文轩文集》卷。 曹文轩有很多书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红瓦》《草房子》《根鸟》《细米》《天瓢》《青铜葵花》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翻译为英、法、日、韩等文字。 了解本书曾获得的奖项: 《中国时报》XX年十大好书奖;台湾“好书大家读”年度长篇小说类创作最佳奖;江苏精品图书奖;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出版社政府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优秀儿童文学奖。 .初步感知主人公——青铜、葵花 封面的图 请仔细看封面上的画,从这个画面你推测到什么?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甲骨文与青铜器》说课稿 泉州九中:林碧瑜 2019.1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泉州九中的历史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的《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一堂的文化课,介绍的是商朝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因此商朝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学好本课,对学生全面认识商朝的历史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会对以后文化课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三.学情分析 教材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跨入中学校门的初一学生,他们的好奇心特强,求知欲强、乐于参与、善于表现自己认识事物往往侧重于感性,对枯燥无味、抽象简单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在教学中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生动感性的材料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再者,初一学生对学习历史的方法是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和培养。在这一课中,可以对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精、准度上进行训练,如,“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四 .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甲骨文、金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课文上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学生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青铜器的照片、和有关资料,用语言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以加深学生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4.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这些字体和汉字的渊源关系;通过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金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5教法与学法的设计: 寓教于乐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学习探究法和图片观察法等 6板书设计: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我们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 学习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学习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 学法指导:1.概括提炼并列举本课所涉及的重要知识点:青铜器在夏、商、西周三代发展的阶段特点;青铜器生产的特点及种类;其他手工业行业;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表现;奴隶的悲惨境遇,等等。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总结。 2.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讨论:“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在讨论过程中应注意引导,使我们掌握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这一结论。 一:课前预习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铸造业 (1)形成发展 ①末期,出现青铜器。②夏朝,青铜器逐渐增多。 (2)灿烂鼎盛 ①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以和最为著名。 ②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 (3)“三星堆”文化 ①与商朝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 ②出土文物:、、等。。 2.陶瓷制造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的国家。 3.玉器制造业:玉器水平很高。 二、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农业(1)夏、商、周是以为主的社会,知道、和治虫害等。 (2)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农具进行农业生产。 2.畜牧业:品种齐全,建有牲畜圈栏,还有。 3、业、业、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三、奴隶的悲惨生活 1.被强迫集体劳作,没有人身。被奴隶主随意转让和。 2.被杀死当作祭祀。被杀死或活埋做。 二、课堂学习 任务一:阅读教材第26~27页,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什么时期开始出现青铜器?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有哪些? 2、青铜文化代表有哪些?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案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2、教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的方法。 3、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在字里行间找寻一份久违的童 话气质。 4、触摸“纯美与悲悯”“优雅与坚韧”“孤独”这些人类恒久的主题。 教学重点: 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让孩子想读书。 教学难点: 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触摸“纯美与悲悯”“优雅与坚韧”“孤独”这些人类恒久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谈感受,推荐课外读物 1、最近在读什么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最近陈老师就迷上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青铜葵花》。曹文轩是北京大学著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又是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作品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曲折而又智慧。他小说作品中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二、观封页,推测人物主题

1、导言:你猜,陈老师在书店里拿到这本书时,首先会关注什么 生答师小结:拿到一本书,我们往往先关注这本书的封页以及开扉页中的相关内容,因为这些地方往往给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而“阅读书名——点击作者——看内容目录——阅览读后记”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略读,这也是阅读的一种能力!(板书:自能阅读) 2、看封页:(课件出示封面)大家看一看这本书的封面,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1)读书名质疑:乍一看书名,你会觉得奇怪,作者为什么把两样看似无关的东西放在一起呢 (2)看封图走进故事发生地——大麦地:请仔细看封面上的画,从这个画面你推测到什么(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这样一个水乡,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大麦地。(出示这个词语) 师:让我们走进这本书的世界,走进发生这个故事的地方——大麦地: 幻灯出示:大河,一条不见头尾的大河。流水不知从哪里流过来,也不知流向哪里去。昼夜流淌,水清得发蓝。两岸都是芦苇,它们护送着流水,由西向东,一路流去。流水的哗哗声与芦苇的沙沙声,仿佛是情意绵绵的絮语。流水在芦苇间流动着,前面的流走了,后面的又流来了,没完没了。芦苇被流水摇动着,颤抖的叶子仿佛被水调皮地胳肢了。天天、月月、年年,水与芦苇就这样互不厌烦地嬉闹着。 河那边是大麦地。 大麦地像一艘巨大的船,停泊在对岸的芦苇丛里。 老师读后,提问:你觉得大麦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说来听听。(板书:美) 大家愿意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村庄吗一起读读。 (2)读封字知人物:

说课稿

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辽阳四中刘明珠 目录:1、教材分析2、教学目标3、学情分析、 4、教学重难点 5、教学方法 6、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青铜器与甲骨文》这节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是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是本学期的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它,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 本课主要学三目内容,三目之间并列关系,三目内容共同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构成了本课主干知识。 我将采用倒叙的方式完成本课教学,从甲骨文讲到青铜器。 2、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知识与技能: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3、学情分析 (1)年龄需要:七年级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还比较陌生,缺乏历史思维的能力,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入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内容需要:本课的内容从文化角度展开,学生的思维能力可能还不够,教师要进行有效的引导,尽可能的激发有效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 (3)学法需要:本课涉及到的图片较多,文字部分含义的跨度也比较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较弱,教师要注意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引导说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历史结论。 由此学生的学法有: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突出重点的方法是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毛公鼎和利簋为例,进行一次青铜器博物馆之旅,借助多媒体展示精美的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制作工艺的精湛。

《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文明一词有着深刻的内涵,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有所差别,广义的现代文明学生们都能够理解,本课涉及到的古代青铜文明学生很难理解,尤其是青铜怎么和文明联系在了一起。 [教学课题]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教材分析] 一、知识和能力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网络搜索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众多的青铜器,使学生对青铜器有切身的体验与感知;并在这一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青铜器制作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夏、商、西周青铜器“工艺高超”的理解。 2.小组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灿烂及其源远流长。 2.体会我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四、教材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1.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通过学生网络搜索展示介绍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461506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B%C4%D1%F2%B7%BD%D7%F0%CD%BC%C6%AC# 以及“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461506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22%C8%FD%D0%C7%B6%D1%22%B3%F6%CD%C1%B5%C4%C7%E0%CD%AD%CD%BC%C6%AC# 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铸造业是我国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规模大,工艺精美,分布广泛的特点; 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西周可烧炭火青铜器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461506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E%F7%D6%DC%BF%C9%C9%D5%CC%BF%BB%F0%C7%E0%CD%AD%C6%F7%CD%BC%C6%AC# 商朝铜爵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461506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9%CC%B3%AF%CD%AD%BE%F4%CD%BC%C6%AC# 铜镜 https://www.360docs.net/doc/b414615067.html,/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 =%C9%CC%B3%AF%CD%AD%BE%B5%CD%BC%C6%AC# 通过观察这些图片,引导学生归纳出当时青铜器具有应用普遍、品种繁多的特点。并通

青铜葵花 导读题

《青铜葵花》导读题 ——我的阅读之旅班级: 姓名:

青铜葵花 作品内容分析: 本书是作家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一篇力作。这是一个男孩与女孩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 作品人物独特鲜活,叙事简洁流畅,文字纯净唯美,意境高雅清远,情感真挚深沉,字里行间无不充盈着感人肺腑、震撼人心的人间真情,无不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这种对苦难、对真情、对美好人性的细腻描写和咏叹宛如一股温暖清澈的春水,牵引着我们对生命中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青铜葵花》阅读交流问题设计 第一章小木船 1.()走向大河边时,雨季已经结束,( )的阳光,正像()一样,哗啦啦漫泻与天空。一直(),忽然( ),变得()。 2.大家觉得这里的环境是什么样的? 3.干校的人在大麦地干什么? 4、大麦地的人而又在干什么? 5、葵花和青铜是怎样见面的,写出经过。

第二章葵花田 1、坐落在村子前的房屋,被火光照成()。秋后的芦苇,干焦焦的,燃烧起来(),四下里一片(),像(),响得人心里()。几只鸡飞进火里,顿时烧成(),不一会儿就()。 2、着火时的天空是什么样的。 3、爸爸为什么给女儿却名为葵花?(两点) 4、写出对葵花田的描写: 5、你来安慰一下失去双亲的葵花吧: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青铜葵花》导读课教学设计

《青铜葵花》教学设计 文昌一小张国友 导读目标: 1.了解《青铜葵花》作者及小说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及对中国文学的热爱。 2.通过向学生推荐《青铜葵花》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教法学法: 谈话法、交流法 课前准备:课件制作 教学流程: 一、对话导入、揭示主题 孩子们,今天我们将合作完成一节课。此刻,你们紧张吗?可是张老师有点紧张,怎么办呢?谁能帮帮我呀?你来,你打算怎么帮张老师?宝贝你说(做个游戏吧)....还有吗?(深呼吸),好一点了!你呢?(做互动)难道就没有人想抱抱我吗?谢谢你!给我个大大的拥抱吧!谢谢你,亲爱的! 孩子们,有了你们的拥抱和鼓励,老师不紧张了!有了你们的陪伴,老师决得很幸福!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我特意为你们准备的。

你们猜,那是什么?答案即将揭晓! 出示童谣。请生自由朗读。 多么美的童谣啊!这两首童谣是老师从一本书中学到的,这本书就是《青铜葵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这本书的封面。 (一)出示书的封面插图。 那么请大家将视线投入到书的封面上,告诉我,这本书的作者是谁?那么,对于曹文轩,你又有什么了解呢?请生说。 出示曹文轩照片。 真棒,老师给你点个赞。在曹文轩的作品中,大多取材于乡村生活。在他的小说里面,环境描写如梦如幻,人物呢,善良、纯真。因此,他的小说又有纯美的特点。那么,除此之外,你从封面的插图,又得到什么讯息呢? 出示封面插图。 请生说。(小女孩拿着葵花)得出结论,封面上的女孩应该是葵花。那么从后面的图呢?生说(看到小船,河流) 师总结:对了,我们的故事就是发生在5、60年代的水乡。那么,这么厚的一本书,老师想很快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谁来帮我想想办法? 生说(看内容简介、从封面猜测) (二)其实,我们要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我们可以看目录、还可以看内容提要。

《青铜葵花》导读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青铜葵花》 ————语文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余湾中心小学程媛媛 教学目标: 1、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2、教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的方法。 3、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在字里行间找寻一份久违的童 话气质。 4、触摸“纯美与悲悯”“优雅与坚韧”“孤独”这些人类恒久的主题。 教学重点: 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让孩子想读书。 教学难点: 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触摸“纯美与悲悯”“优雅与坚韧”“孤独”这些人类恒久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谈感受,推荐课外读物 1、最近在读什么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最近陈老师就迷上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青铜葵花》。曹文轩是北京大学著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又是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作品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曲折而又智慧。他小说作品中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二、观封页,推测人物主题 1、导言:你猜,陈老师在书店里拿到这本书时,首先会关注什么? 生答师小结:拿到一本书,我们往往先关注这本书的封页以及开扉页中的相关内容,因为这些地方往往给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而“阅读书名——点击作者——看内容目录——阅览读后记”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略读,这也是阅读的一种能力!(板书:自能阅读) 2、看封页:(课件出示封面)大家看一看这本书的封面,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1)读书名质疑:乍一看书名,你会觉得奇怪,作者为什么把两样看似无关的东西放在一起呢? (2)看封图走进故事发生地——大麦地:请仔细看封面上的画,从这个画面你推测到什么?(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这样一个水乡,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大麦地。(出示这个词语) 师:让我们走进这本书的世界,走进发生这个故事的地方——大麦地: 幻灯出示:大河,一条不见头尾的大河。流水不知从哪里流过来,也不知流向哪里去。昼夜流淌,水清得发蓝。两岸都是芦苇,它们护送着流水,由西向东,一路流去。流水的哗哗声与芦苇的沙沙声,仿佛是情意绵绵的絮语。流水在芦苇间流动着,前面的流走了,后面的又流来了,没完没了。芦苇被流水摇动着,颤抖的叶子仿佛被水调皮地胳肢了。天天、月月、年年,水与芦苇就这样互不厌烦地嬉闹着。 河那边是大麦地。 大麦地像一艘巨大的船,停泊在对岸的芦苇丛里。 老师读后,提问:你觉得大麦地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说来听听。(板书:美) 大家愿意感受一下这个美丽的村庄吗?一起读读。

《青铜葵花》教学设计

《青铜葵花》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响水中心小学潘竹玲 教学目标: 1、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2、教给孩子选择读物的方法和阅读课外书的方法。 3、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在字里行间找寻一份久违的童话气质。 4、触摸“纯美与悲悯”“优雅与坚韧”“孤独”这些人类恒久的主题。 学情分析: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 教学重点: 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让孩子想读书。 教学难点: 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触摸“纯美与悲悯”“优雅与坚韧”“孤独”这些人类恒久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课前聊天,亲近学生 1、同学们,最近在读什么书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 2、最近老师迷上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青铜葵花》。曹文轩是北京大学著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又是著名的作家,他的小说作品结构独特而又新颖,情节曲折而又智慧。他小说作品中的悲悯情怀,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当今世界中,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二、走进文本,亲近人物。 1、导言:你猜,老师在书店里拿到这本书时,首先会关注什么 生答师小结:拿到一本书,我们往往先关注这本书的封页以及开扉页中的相关内容,因为这些地方往往给我们提供重要的信息。而“阅读书名——点击作者——看内容目录——阅览读后记”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略读,这也是阅读的一种能力! 2、看封页:(课件出示封面)大家看一看这本书的封面,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1)读书名质疑:乍一看书名,你会觉得奇怪,作者为什么把两样看似无关的东西放在一起呢

青铜葵花阅读交流课教案

课题《青铜葵花》课外阅读交流课 教学内容:《青铜葵花》课外阅读交流 教学目标: 1.抓住“苦难”、“幸福”两个关键词,体会作品的真谛。 2.能够从文字中感悟,说出书中最感动自己的章节和理由。 3.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苦难中的幸福。 教学重难点: 1、能够从文字中感悟,说出书中最感动自己的章节和理由。 2、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苦难中的幸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内容浏览,整体感知。 1.师:前不久,我们一同阅读了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之一《青铜葵花》,隽永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沁人心脾的纯美境界。首先让我们先静静地回顾一下内容提要给我们的讲述: (出示)一个特别的机缘,让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2.师:(出示章节名称)再看,书里的故事也很多,选择两三个你喜欢的章节,把名称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还可以融入自己的理解,加上适当的修饰词,读得更具体。 生交流添加。(如:孤独寂寞小木船、美丽悲伤葵花田、精致温暖芦花鞋、晶莹透亮冰项链、寸草不生三月蝗、焦急等待纸灯笼……)师:加进了自己的语言,让我们听出了你的感受。文章的标题经过你这么一读就更美了,这故事仿佛不是由曲折的情节构成,而是以纯美的意想串连起来。

3.师:如果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你读完这本书的感受,你会怎么说? 生交流。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精彩。面对生活的贫困,一家人仍旧微笑着,有一股逆风而行、天又奈我何的精神,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在苦难里、在逆境中应该怎么样去生存,怎么去关爱,怎样笑看人生。通过一个多月的阅读,看来你们对作品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解。那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本书,体会苦难中的幸福。(出示课题:苦难中的幸福) [引导学生先从内容提要、文章目录再一次整体上把握感知作品内容,并用一句话说说读完这本书的感受,这是一个学生对作品整体把握的过程,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检验。] 二、情节再现,交流品味。 1.师:作品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了无尽的苦难,又有哪些地方让你由心底感到一种幸福。请你分别围绕“苦难”、“幸福”这两个词,将你平时看到的及读书卡上记载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可以在小组里讨论,待会我们一起交流。 (学生自由阅读,小组内交流) 从“苦难”、“幸福”两个关键词切入,提纲挈领,辐射全篇。 2.师:我们先来说说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未曾体验过的苦难生活,谁来说? 指名说。 师:这种无助的痛苦,在我们的生活中或许是无法体会的,但在曹文轩叔叔细腻的描写下,这场景就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为青铜捏了一把汗。谁愿意来读一读这段描写苦难的文字。(相机出示刚才回报的书中内容) 师:还有哪些地方,你迫不及待要与大家交流的? 学生继续交流。 3.师:刚才我们从作品的字里行间体会了当时生活的苦,经历一场火灾后,青铜成了哑巴、葵花的爸爸去世、大麦地遭受大暴雨的侵袭、三月蝗、青铜葵花之中只能有一人能上学、奶奶生病、葵花借着月光做作业……真可谓是怎一个“苦”字了得!那么,他们的生活中仅仅存在苦难吗?对,肯定有幸福,而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幸福呢?谁来说?

《青铜葵花》导读课优质教案

《青铜葵花》导读课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引发阅读期待。 2、教给孩子一些阅读的方法,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 3、感受小说中所蕴含的的“苦难”“大美”与“挚爱”主题。 教学重点 激起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兴趣,引发学生阅读期待。 教学难点: 感知曹文轩纯美文字的风格,感受小说中所蕴含的的“苦难”“大美”与“挚爱”主题。 教学过程: 一、由姓名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刚才听主持人的介绍,你们知道我叫什么名字吗?你真是个会听话的孩子。这节课我要给你们推荐曹文轩(出示曹文轩照片)的一本书,关于曹文轩,你都了解些什么呢?(学生交流)是的,曹文轩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农村,他的小说意境优美,环境描写如梦如幻,人物善良纯真,因此他的小说又有“纯美”的特点。 2、今天老师要给同学们推荐读的这本书的名字中也有一个“花”字,你能猜出是哪本书吗? (教师拿出《青铜葵花》一书)。“青铜葵花”是这本书的名字,也是这本书中主人公的名字。 3、这是这本书中老师最喜欢的两首童谣,配乐播放选自《青铜

葵花》一书中的两首童谣。我们一起来读说一说吧,边说边带上你喜欢的动作。怎么样?喜欢吧? 二、引导学生浏览封面、内容提要,了解小说大体内容。 1、人说:看报看题,看书看皮,真正会读书的人,往往会先从封面看起,同学们看这本书的封面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吗?(ppt出示书本封面)从封面上你了解到了什么?(生交流) 预设:有个小女孩,穿着黄色的衣服,手上拿着一朵花。你觉得这个小女孩应该是谁?葵花。 从女孩身后的景物,你能知道什么?(故事发生的背景,就是这样一个水乡,这个地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大麦地。) 2、当你拿到一本厚厚的书时,你想马上就知道它的主要内容,你会看什么? 预设:我们要快速了解一本书的内容,我们可以考目录,也可以看内容提要。 (1)(ppt出示书本目录),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目录,告诉我,从目录里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共九章,每一章的题目都是由三个字组成,这三个字都是农村里景物的名字。在这些景物的后边,都藏着怎样的故事呢? 其实,在目录的后边,还有这样一行字:美丽的痛苦。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疑问呢?(痛哭为什么是美丽的呢?时怎么样美丽的痛苦呢?)相信上了这节课,你就会了解了。 (2)除了看目录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外,还有一个方法,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