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讲课文译文

大学精讲课文译文
大学精讲课文译文

●精讲课文译文

○《鹿鸣》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

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

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

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

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

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佳宾心中乐陶陶。

○《湘夫人》

湘夫人降落在北洲之上,我已忧愁满怀望眼欲穿。

凉爽的秋风阵阵吹来,洞庭湖波浪翻涌树叶飘旋。

登上长着野花的高地远望,与她定好约会准备晚宴。

为何鸟儿聚集在水草间,为何鱼网悬挂在大树颠?

沅水有白芷澧水有幽兰,眷念湘夫人却不敢明言。

放眼展望一片空阔苍茫,只见清澈的流水潺潺。

为何山林中的麋鹿觅食庭院,为何深渊里的蛟龙搁浅水边?

早晨我骑马在江边奔驰,傍晚就渡水到了西岸。

好像听到美人把我召唤,多想立刻驾车与她一起向前。

在水中建座别致的宫室,上面用荷叶覆盖遮掩。

用香荪抹墙紫贝装饰中庭,厅堂上把香椒粉撒满。

用玉桂作梁木兰为椽,辛夷制成门楣白芷点缀房间。

编织好薜荔做个帐子,再把蕙草张挂在屋檐。

拿来白玉镇压坐席,摆开石兰芳香四散。

白芷修葺的荷叶屋顶,有杜衡草缠绕四边。

汇集百草摆满整个庭院,让门廊之间香气弥漫。

九嶷山的众神一起相迎,他们簇簇拥拥的像云一样。

把我的衣袖投入湘江之中,把我的单衣留在澧水之滨。

在水中的绿洲采来杜若,要把它送给远方的恋人。

欢乐的时光难以轻易得到,姑且欢乐自在与共。

○《召公谏厉王弭谤》

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巫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治水的人

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理。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论语》十则

孔子说:“学习又经常复习,不是很好的事么?有朋友从远方来看望我们,不是很高兴的事么?别人不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就是个君子么?”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有礼。”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道:“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便立定志向于学习之上;三十岁时,能立身处世;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已经能够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就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终于能做到随心所欲而行,且所为都能合于规矩的境界了。”

孔子说:“君子团结但是不勾结,小人勾结但是不团结。”

子夏问到:“(《诗经》上说)漂亮的脸笑的美啊,美丽的眼黑白多分明啊,洁白的脂粉,更把她装扮的楚楚动人啊。’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像绘画一样)先绘上彩色,再用白色修饰。”子夏(有所悟的)说:“学礼要放在仁义后边是吗?”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正是子夏啊,以后可以跟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孔子说:“内质胜过外文就会野,外文胜过内质就会史。外文和内质相同生长,这样才是君子。”

孔子说:“(思想上)立志追求道的境界,(现实中)立足于自己的德行,(行为上)依据仁爱的原则,(生活中)娴熟地掌握技艺。”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理想,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遥远吗?''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孔子听了,微微一笑。“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

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曾晳,你怎么样?”(曾晳)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晳)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赏刑》

有才德的人治理国家,是实行统一赏赐、统一刑罚、统一教化的方针。实施统一奖赏,那么军队就会无敌于天下;实行统一的刑罚,那么君主的命令就能实行;实行了统一教化,那么民众就会听从君主的役使。公正高明的奖赏并不浪费财物,严明的刑罚不杀人,修明教育不改变风俗,而民众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国家也没有特殊的风俗。公正高明的奖赏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奖赏,严明的刑法到一定时候就可以不用刑罚,修明教育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教化。

所说的统一奖赏,就是指利益、俸禄、官职、爵位都专一根据在战争中的功绩赐给,没有其它不同的恩惠。因此聪慧、愚昧、富贵、低贱、勇敢、胆怯、贤德、不贤德的,都全部用尽自己的智慧、竭尽自己的全部力量,出生入死而替君主卖命。天下的英雄豪杰像流水一样追随君主,所以军队就天下无敌而政令得以在天下贯彻实行。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没有谁敢在野外同他的军队对抗,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不敢守卫城镇。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如果有在原野中同它对抗的军队,只要战争打起来就会让他全军覆没;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小国如果防守城池,只要他一进攻就会登上他的城池。打仗就一定消灭别人的军队,进攻就一定占领别人的城池,那么所有的城池便都能占领它,天下所有的诸侯都能来朝贡,即使对立功的军队多加奖赏,财务怎么会浪费不足呢?从前商汤在赞茅建立国家,周文王在岐山下的周原建立国家,方圆也只有百里。商汤与夏桀在鸣条的原野上开战,周武王与商纣王在牧野地区交战,他们都大败夏桀和商纣王的强大军队,最后商汤和周武王都划分土地,分封诸侯,凡是坚守阵地的士兵,回到家乡后都按社里登记入册的人口拥有土地,战车放在那里不再乘坐,将马放到华山的南坡,将牛放到弘农一带的地里,一直到老死也不收回来。这就是商汤和周武王的奖赏啊。因此说:赞茅、岐周的粮食,如果用来奖赏天下的人,每个人还得不到一升;如果用赞茅、岐周的钱奖赏天下的人,每个人还不能得到一文钱。所以说:本来只拥有方圆百里土地的君主,却封自己的大臣为诸侯,这些诸侯的封地也比他们原来的国土大;对临阵的士兵,回到家乡后都拥有里社按书册登记人口分得的土地;他们的奖赏所涉及的对象,甚至放宽到了牛和马,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善于使用天下的财物,用来奖赏天下的民众。所以说:公正高明的奖赏并不浪费财物。商汤、周武王已经攻破了夏桀、商纣王,国内没有什么祸害,天下十分安定。他们修建了五种仓库,收藏起来各种兵器,停止了征战之事,实行文化品德教育。将兵器倒着放好,不再征伐打仗,大臣们都穿着朝服,将朝笏插在腰间,创制了音乐,用来彰明自己的功德。正当这个时候,奖赏和利禄都不实行,可是民众却很有规

矩。所以说:公正明确的奖赏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不用奖赏了。

所说的统一刑罚是指使用刑罚没有等级,从卿相、将军、一直到大夫和平民百姓,有不听从君主命令的,违反国家法令的。违反国家禁令,破坏君主制定的法律的,可以处以死罪,不赦免。从前立过战功,但后来有触犯刑罚的事发生,也不因此而减轻刑罚。从前做过好事,又在后来犯过错误,也不因此而破坏法令。就是那些忠臣、孝子犯了罪也一定根据他们罪过的大小来判断。执行法令的官吏,担任现职的官吏有不实行君主法令的,也犯了死罪,决不赦免。而且刑罚株及到了他们的父、母、妻子的身上。官吏四周的人,知道他们的罪过,并能向君主揭发检举他们罪行的人,自己不仅能免受刑罚的处分,而且不分富贵贫穷,都能继承那位官吏的官爵、土地和俸禄。所以说:加重刑罚,株连他们的父、母、妻子,那么民众就不敢以身试法,也就等于没有刑罚了。古代帝王制定的法令,有将人处死的,有砍断犯人的脚的,有在犯人脸上刺字再涂上墨的,这不是追求伤害民众,而是要用来禁止奸邪阻止犯罪。因此禁止奸邪阻止犯罪,没有什么办法能比得上使用重刑。刑罚重就一定能捕获犯人,那么民众就不敢以身试法了,所以国家就等于没有受刑罚处治的民众。国家没有受刑罚处治的民众,因此说严明的刑罚不是为了杀人。晋文公想要严明刑罚使百姓亲近服从他,于是招集所有的卿相、大夫一块待千宫、颠颉来晚了,执法官请示晋文公定他的罪,晋文公说:“对他用刑吧。”执法官于是砍断了颠颉的脊梁骨来示众。晋国的将士、民众议论起这件事都很惧怕,相互说:“颠颉是国君宠爱的大臣,触犯了刑律都腰斩来示众,何况对于我们了。”后来,晋文公发兵进攻曹国及卫国的五鹿,回军时又推翻了郑国的矮墙,命令卫国的田垄一律改东西方向,用来方便自己国家的兵车通过。晋国一位三军将领和士兵,如下令停止前进,他们就像被砍断了肢一样站立,命令他们进攻,走路像流水一样迅速。三军的将领和士兵没有谁敢于违反禁令。因此晋文公一借用颠颉犯轻罪而处以重刑腰斩的办法,晋国就得到了治理。过去周公旦杀了管叔,流放了霍叔,说:“他们是犯了法令的人。”天下的人都说:“亲兄弟犯了罪过都执行法律,更何况我们这些疏远的人了?”从此天下人都知道周公将刑罚用在了朝廷内,国境内的秩序得到治理。因此说:“公正严明的刑罚用到一定程度,等于没有刑罚。”

所说的统一教化,是指那些见闻广博,聪慧而富有辩才的人,所谓的诚实廉洁、精通礼制音乐、有道德修养、结成朋党、保举信誉、颠倒黑白的人,不能因为这个而富贵,不能因这个本事而评论法令刑罚,不能因为这个独自创立私人的学说,并用私人学说向君主陈述自己的思想。对那些顽固不化的要摧垮他,对那些锋芒毕露的要挫败他。即使所谓的圣明睿智、花言巧语、阿谀奉承、忠厚纯朴的人,也不能凭借不是在战场上立功而欺骗君主得到好处。如果这样,那些富贵的家族门第,也只能在战场上立功受赏罢了。只有那些能打仗的人,才能踏进富贵的大门。那些骄横跋扈的人,就会受到一定刑法的惩处而不能得到赦免。这样,那些父亲伯叔、兄弟、相知相识的朋友、男女亲家,志同道合的人,都说:“我们务必要加倍努力的地方不过在战场上罢了。”因此,那些正当年富力强的人都一定努力作战,年老体弱的人努力从事防守,那些死在战场的人不后悔,活着的人互相鼓励,这就是我说的统一教化。民众中想要得到富贵的,都是到死后盖上棺材才停止,可富贵的门一定都是面向当兵的,所以民众听说要打仗便互相庆贺。民众起居饮食时所唱的歌谣,全是打仗的事。这就是臣所说的严明教育到一定程度等于没有教化。

这些就是我所说的奖赏、刑罚、教化三件事。圣明的人不能通晓一切,而是明白万事万物的要领。因此他统治国家,抓住要领而达到通晓一切,所以只实行这三种教育就能取得很多功绩。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容易明白却很难实行。所以圣人不用称赞,平凡的君主不一定要废掉;杀人不算残暴,奖赏人不算仁爱,这是因为国家法律严明公正。圣明的人凭功绩授官职赐给爵位,因此贤德的人不用担忧,圣人不宽恕别人的错误,不赦免罪犯的刑罚,因此那些邪恶的事无法发生。可见,圣明的人治理国家,只是考虑统一奖赏、统一刑罚,统一教

化而已。

○《谏逐客书》

我听说官吏在商议驱逐客卿这件事,私下里认为是错误的。

从前秦穆公寻求贤士,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又从宋国迎来蹇叔,还从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位贤人,不生在秦国,而秦穆公重用他们,吞并国家二十多个,于是称霸西戎。秦孝公采用商鞅的新法,移风易俗,人民因此殷实,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意为国效力,诸侯亲附归服,战胜楚国、魏国的军队,攻取土地上千里,至今政治安定,国力强盛。秦惠王采纳张仪的计策,攻下三川地区,西进兼并巴、蜀两国,北上收得上郡,南下攻取汉中,席卷九夷各部,控制鄢、郢之地,东面占据成皋天险,割取肥田沃土,于是拆散六国的合纵同盟,使他们朝西事奉秦国,功烈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黜穰侯,驱逐华阳君,加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蚕食诸侯领土,使秦国成就帝王大业。这四位君主,都依靠了客卿的功劳。由此看来,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倘若四位君主拒绝远客而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任用,这就会使国家没有丰厚的实力,而让秦国没有强大的名声了。

如今陛下得到昆仑山的美玉,拥有随侯珠、和氏璧之类宝物,悬挂夜光珠,佩带太阿剑,驾乘纤离马,建置翠凤旗,树立灵鼍鼓。这么多的宝贝,秦国不出产一样,而陛下却喜欢它们,是什么缘故呢?倘若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可以使用,那么就是夜光玉壁不能装饰宫廷,犀角、象牙制成的器具不能作为玩物,郑、魏之地的美女不能进入后宫,而駃騠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圈,江南的金锡不能使用,西蜀的丹青不能绘画。倘若用来装饰后宫、充任堂下、赏心快意、怡目悦耳的一切,必须是出产于秦国的才可以用的话,那么用宛珠装饰的簪子、缀有珠玑的耳饰、细缯素绢的衣裳、织锦刺绣的服饰就不能进呈到大王面前,而时髦优雅、艳丽多姿的赵国女子就不能侍立在身旁。那击瓮敲缶,弹筝拍腿,同时歌唱呼喊发出呜呜之声来快活耳朵听觉的,才是真正地道秦国的声乐,而郑卫之地的民间俗乐、《昭》、《虞》、《武》、《象》之类,则是异国它邦的音乐。现在舍弃击瓮敲缶而追求郑国卫国的音乐,撤下敲击瓦器的音乐而采取《昭》、《虞》之乐,像这样做为什么呢?只不过是图眼前称心如意,适合观赏罢了。现在用人却不这样。不问青红皂白,不论是非曲直,不是秦人就得离去,是客卿就得驱逐。这样做,所重的是女色、声乐、珍珠、美玉,而所轻的是人啊。这不是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办法啊。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为那样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变得那样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论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现在却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事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退却而不敢西进,裹足止步不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

物品中不出产在秦国,而宝贵的却很多;贤士中不生长于秦,愿意效忠的却不少。如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减损百姓来充实对手,内部自己造成空虚而外部在诸侯中构筑怨恨,那要谋求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的啊。

○《货殖列传序》

老子说:“古代太平之世达到极盛时期的时候,虽然邻国的百姓彼此望得见,鸡犬之声彼此听得见,但人们各自以为自家的食物最香甜,衣裳最漂亮,习俗最安适,职业最快乐。以至于老死也不相往来。”要是谁以此为目标,而在近代去涂饰堵塞老百姓的耳目,使他们

再回复到往古的时代,那就几乎是行不通的了。

太史公说:神农以前的事,我已无从考知了。至于《诗经》、《尚书》所记载的虞、夏以来的情况,还是可以考知的:人们的耳朵、眼睛要竭力享受声、色之乐,嘴里要吃尽各种美味。身体安于舒适快乐,而心里又羡慕夸耀有权势、有才干的荣耀。这种风气浸染民心已经很久了。即使用高妙的理论挨家挨户去劝导,到底也不能使他们改变,所以,对于人民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其次是因势利导,再其次是进行教育,再其次是制定规章,限制他们的发展。而最坏的做法是与民争利。

太行山以西出产大量的木材、竹子、楮树、野麻、旄牛尾、玉石;太行山以东盛产鱼、盐、漆、丝,又有歌舞和女色;江南出产楠树、梓树、生姜、桂皮、金、锡、铅、朱砂、犀角、玳瑁、珠玑、象牙、皮革;龙门、碣石以北盛产马、牛、羊、毡、裘、筋、角;至于铜、铁则分布在千里的疆土上,各处的山都出产,真是星罗棋布。这是大概的情形。所有这些都是中原地区人民喜爱的必需品,通常用来做穿着、吃喝、养生送死的东西。所以说大家都靠农民的耕种才有吃的,靠虞人才能把山泽中的资源开发出来,靠工人做成各种器具,靠商人贸易使货物流通。这难道是有政治教令征发和约束他们吗?人们各按其能力干自己的工作。尽自己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因此,此处物贱就找贵的地方去卖,此处物贵就找贱的地方去买。这就刺激各行各业的人努力从事自己的职业,以自己的工作为乐趣,就如同水往低处流一样,昼夜不停。用不着召唤,他们自己会送来;东西用不着寻求,人们自己会生产。这难道不就证明了农、虞、工、商的工作是符合经济法则的吗?

《周书》上说:“农民不生产,粮食就缺乏;工人不生产,器物就缺乏;商人不转运,粮食、器物、财货就断绝;虞人不生产,财货就缺乏。”财货缺乏,山泽中的资源就不能开发了。农、工、商、虞这四种人的生产,是人民赖以穿衣吃饭的来源。来源大就富足,来源小就贫困。来源大了,对上可以使国家富强,对下可以使家庭富裕,贫富全靠自己。富了也没人掠夺他,穷了没人给他东西,而聪明的人有余,愚笨的人不足。姜太公封在营丘,那里的土地都是盐碱地,劳力很少。于是姜太公就鼓励妇女纺线织布,尽力施展她们的技巧,并且使本地的鱼盐流通外地, 老百姓用襁褓背着孩子络绎不绝地归聚到那里,真如同车辐凑集于车毂似的。因而齐国产的冠带衣履,行销天下;东海和泰山之间的各小国的国君,都拱手敛袖恭恭敬敬地来齐国朝见。后来,齐国中途衰弱,管仲又修订了太公的政策,设立了调节物价出纳货币的九府。齐桓公就借此称霸,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的一切都得到匡正,因而管仲也奢侈地收取市租。他虽处陪臣之位,却比列国的君主还要富。因此,齐国的富强一直延续到齐威王、齐宣王时代。

所以,管仲说:“仓库储备充实、老百姓才能懂得礼节,衣食丰足,老百姓才能分辨荣辱。”礼仪是在富有的时候产生的,到贫困的时候就废弃了。因此,君子富了,才肯施恩德;平民富了,才能调节自己的劳力。水深,鱼自然会聚集;山深,兽自然会奔去;人富了,仁义自然归附。富人得了势,声名就更显著;一旦失势,就会如同客居的人一样没有归宿,因而不快活。在夷狄外族,这种情况则更厉害。俗话说:“家有千金的人,就不会犯法受刑,死于街市。”这不是空话啊。所以说:“天下的人乐融融,都是为财利而来;天下的人闹嚷嚷,都是为着财利而往。”兵车千辆的国君,食邑万户的诸侯,食禄百户的大夫,尚且还都怕穷,更何况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世说新语》四则

裴遐到周馥那里,周馥作东道请客。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过来给他敬酒,裴遐只顾下棋,没有及时喝酒,司马生气了,撕扯裴遐,裴遐从座位上摔到地上。裴遐站起来后又回到座位上,举止和平时一样,脸色也没变,还像刚才那样,继续接着下棋。过后王夷甫问裴遐:“当时你怎么能不生气呢?”裴遐回答:“只得默默承受啦。”

东晋太尉郗鉴要为自己女儿找女婿,就派一位门客到时任丞相的王导家选女婿。门客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他。

王浑和妻子钟氏一起坐着闲聊,看见武子(王济)从院子经过,王浑高兴地对妻子说:“我们生了这样一个儿子,也该知足了。“妻子笑着说:“如果我能嫁给你弟弟王沦,那生的儿子可就不止这样了。”

桓公(桓温)举行宴会,席间有一名参军用筷子夹蒸薤,沾在一起夹不开,一起进餐的人都不帮助他,参军就夹住蒸薤不放,在座的人都笑了。桓公说:“同桌吃饭尚且不肯互相帮助,何况危难的时候呢?”于是下令免去在座的人的职务。

○《前赤壁赋》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子与客人在赤壁山下的江面上泛舟游览。这时清风徐来,水面上风平浪静。主人举起酒杯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朗诵《明月》的诗篇,吟起“窈窕”的篇章。过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牛星之间徘徊着。白茫茫的水气笼罩江面,水光与江色连成一片。任凭这一苇叶似的小舟随意飘荡,浮在宽广无边的江面上。觉得浩浩荡荡的,我就觉得像在太空中驾风飞行,却不知道要到什么地方去;又觉得飘飘悠悠的,就像是离开了人世而无牵无挂,飞升到仙境一般。

这时喝酒喝得极为快乐,我就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到:“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见底的江水,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怀啊,多么悠远,我所思慕的贤人啊,好似远在天的另一方。客人中有个吹洞箫的,便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应和起来。萧声呜呜的,好像在哀怨,又像在眷恋,好像在哭泣,又像在申诉,余音悠长委婉,就像一根细丝一样将断未绝。这萧声使潜藏在深涧中的蛟龙听了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子忧伤得变了脸色,他整好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问那个客人道:“为什么吹得这样悲凉呢?”客人回答道:“‘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可望到夏口,向东可望到武昌,山和水相互缭绕,树木茂密,一片苍翠,这不就是曹孟德被周瑜击溃的地方吗?当他攻破荆州,夺得江陵,顺流东下的时候战舰千里相接,旌旗遮天蔽日,面对大江酌酒豪饮,横握长矛吟诗时,那本是一代了不起的英雄啊!可是如今在什么地方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和沙洲上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像一张叶子似的小舟,举起葫芦似的酒器互相敬酒。人生像蜉蝣一样短暂地寄托在天地之间,像大海里一粒小米那样渺小。哀叹我辈的生命瞬息即逝,羡慕长江流水奔腾不息,我只想着挽着飞升的仙人在宇宙中遨游,环绕着明月直到永远。但是知道这是不可能如愿以偿的幻想,所以只好借秋风里箫声来表达此时心中的忧伤。”

苏子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息,可是它始终没有流尽;月亮总是那样的有圆有缺,可是他到底不会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可能保持不变;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是不会消失的啊,我们又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这就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美景和快乐。”

客人听后高兴的笑了起来,于是洗过酒杯,重新饮酒。直到菜肴果品统统吃光了,杯盘也杂乱的放着。大家你靠着我,我挨着你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的天色已经发白了。

○《六州歌头》

伫立漫长的淮河岸边极目望远,关塞上野草丛茂,已成是平阔的荒原。北伐的征尘已暗淡,霜风凄紧,边塞上更显静寂悄然。我凝神伫望,心情黯淡。追想当年的中原沦陷,恐怕是天意运数,并非人力可扭转;在孔门弟子求学的洙水、泗水边,在弦歌交秦的礼乐之邦,处处都是膻腥一片。隔河相望的是敌军的毡帐,黄昏落日间可见牛羊返回圈栏,对岸纵横布置的有敌军的前哨据点。对岸,金兵将令夜间出猎,骑兵手持火把照亮了整片平川。每每听到胡笳鼓角发出的悲壮凄惨的声音,都令人胆战心寒。

想我腰间弓箭,匣中宝剑,空自遭了虫子、尘埃的侵蚀和污染,自己满怀的壮志竟不得施展。时机轻易地流失,壮心徒自伤悲,不觉英雄也到了暮年。光复汴京的希望更加渺远了。朝廷仍在推行礼乐以怀柔靖远,边境烽烟宁静,敌我暂且休兵。冠服乘车的使者,纷纷地奔驰于两岸之间,实在让人羞愧,难以为情。听闻留于中原的父老,常常期盼朝廷收复失地,盼望皇帝仪仗到来。任何一位爱国者出使淮北,都要为中原大地长期不得收复而激起满腔忠愤,为中原人民的年年伤心失望而倾泻出热泪。

○《暗香》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

昔日皎洁的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

江南水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

大学英语Unit 1 课文翻译

学外语 学习外语是我一生中最艰苦也是最有意义的经历之一。虽然时常遭遇挫折,但却非常有价值。 我学外语的经历始于初中的第一堂英语课。老师很慈祥耐心,时常表扬学生。由于这种积极的教学方法,我踊跃回答各种问题,从不怕答错。两年中,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到了高中后,我渴望继续学习英语。然而,高中时的经历与以前大不相同。以前,老师对所有的学生都很耐心,而新老师则总是惩罚答错的学生。每当有谁回答错了,她就会用长教鞭指着我们,上下挥舞大喊:“错!错!错!”没有多久,我便不再渴望回答问题了。我不仅失去了回答问题的乐趣,而且根本就不想再用英语说半个字。 好在这种情况没持续多久。到了大学,我了解到所有学生必须上英语课。与高中老师不同,大学英语老师非常耐心和蔼,而且从来不带教鞭!不过情况却远不尽如人意。由于班大,每堂课能轮到我回答的问题寥寥无几。上了几周课后,我还发现许多同学的英语说得比我要好得多。我开始产生一种畏惧感。虽然原因与高中时不同,但我却又一次不敢开口了。看来我的英语水平要永远停步不前了。 直到几年后我有机会参加远程英语课程,情况才有所改善。这种课程的媒介是一台电脑、一条电话线和一个调制解调器。我很快配齐了必要的设备并跟一个朋友学会了电脑操作技术,于是我每周用5到7天在网上的虚拟课堂里学习英语。 网上学习并不比普通的课堂学习容易。它需要花许多的时间,需要学习者专心自律,以跟上课程进度。我尽力达到课程的最低要求,并按时完成作业。 我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不管去哪里,我都随身携带一本袖珍字典和笔记本,笔记本上记着我遇到的生词。我学习中出过许多错,有时是令人尴尬的错误。有时我会因挫折而哭泣,有时甚至想放弃。但我从未因别的同学英语说得比我快而感到畏惧,因为在电脑屏幕上作出回答之前,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花时间去琢磨自己的想法。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什么都懂了,更重要的是,我说起英语来灵活自如。尽管我还是常常出错,还有很多东西要学,但我已尝到了刻苦学习的甜头。 学习外语对我来说是非常艰辛的经历,但它又无比珍贵。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艰苦努力的意义,而且让我了解了不同的文化,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思维去看待事物。学习一门外语最令人兴奋的收获是我能与更多的人交流。与人交谈是我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新的语言使我能与陌生人交往,参与他们的谈话,并建立新的难以忘怀的友谊。由于我已能说英语,别人讲英语时我不再茫然不解了。我能够参与其中,并结交朋友。我能与人交流,并能够弥合我所说的语言和所处的文化与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鸿沟。

山东自考英语二课文翻译

Unit 1 Text A How Difficult Is English? 英语有多难 Like the national push for Asian literacy (n.有文化,有教养,有读写能力)in Australia,就如澳大利亚在全国推行学亚洲语言一样,there has been foreign languages fervor[f??v?] in China,中国也掀起一股外语热,with English on top of the list. 在这股热潮中,英语高居榜首。English is not only taught at school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but also at evening classes,on radio and TV.不仅各级学校教英语,夜校、电台、电视台也都设有英语课程。Parents hire private tutors for their school children;父母为学龄的孩子聘请英语家教,adult English learners would sacrifice the weekend at an English corner in a public park practicing their spoken English with peop1e of the same interest and determination. 成年英语学习者会牺牲周末休息日,到公园参加英语角,与志趣相投的英语学习者练习口语。Is English such a difficult language that it really demands people to invest a large amount of time and energy before it is mastered ? 英语真的有这么难,需要人们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掌握吗? The answer,if I am asked to offer,is undoubtedly,yes.如果我被问及这个问题,那么毫无疑问,我的答案是:是的。From my personal experience, 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I think learning English means far more than learning its pronunciation,its grammatical rules,its words,etc.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英语发音、语法规则、词汇等,It involves learning everything about the countries where it is used and the people who use it.它包括学习与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有关的所有内容。Without such a complete under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对英语没有这样全面的理解,the English a foreigner speaks will inevitably sound strange or even unintelligible though there is not anything wrong with his pronunciation,sentence structure and the words he uses.即使发音、句子结构、措辞毫无错误,一个外国人所讲的英语也难免听起来稀奇古怪甚至难以理解。The social customs and habits of the English-speaking people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difficulty a foreigner has in learning it.讲英语民族者的社会风俗习惯增加了外国人学习英语的难度。Take the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for example.以学英语的中国人为例," Hello "and "Good morning" may sound a little bit simple to Chinese people."你好"和"早上好"是非常简单的。It is totally beyond the understanding of a Chinese English learner that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would be annoyed when they're addressed "Where are you going?",which is a commonly used addressing among the Chinese."你去哪儿?"是中国人常用的问候语,若英语母语者被问及"你去哪儿?",他们会因此感到不悦,这一点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为不解。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the English sentence structure ? 这个英语句子结构不对吗? Of course not.当然不是。It takes quite some time for a Chinese English learner to understand the western concept of privacy being violated in this address. 学英语的中国人得费点儿时间才能理解这一问候语侵犯了西方人的隐私。By the same token,同样,"Have you eaten?"(which is another addressing term the Chinese people usually use)will sound to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hat the Chinese are so hospitable that they invite people to meals off-handedly. 英语母语者听到"你吃了吗?"(中国人常用的另外一个问候语),会觉得中国人非常好客,会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请人吃饭。Meanwhile,the Chinese would be shocked to hear,"Oh,it's very nice of you.When?",if the addressee happens to have a craving for Chinese cooking and has not had his dinner yet.如果听话者此刻正希望品尝一下中国美食,又碰巧没有吃饭,他会回答"太好了,什么时候?",中国人为此也会大吃一惊。 "We can say we are going to have chicken for dinner.Why can't we say pig,bull or sheep for dinner instead of pork,beef or mutto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may raise such questions.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可能会这样问:"我们可以说吃鸡,为什么不能说吃猪、吃牛、吃羊,而要说吃猪肉、牛肉、羊肉呢?"Figuring out the reasons for the peculiar English vocabulary is no easy task for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对学习英语的中国人来说,为这些特殊的英语词汇找出理由并非易事。But the problem is that memorizing English words mechanically would be devastating and inefficient if they did not know what had happened in British history.问题在于如果不懂英国历史,死记硬背英语单词毫无效率。Thus learning English(and other languages as well)involves learning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ies where it is spoken.所以说,学英语(其他语言亦如此)还包括学习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知识。A task of this kind is more difficult for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than for people who speak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后习题简答

大学语文大学翻译及课 后习题简答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末节,每件事情都有开始、结束。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推究事物的原理。 通过对事物原理的推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大学》在开篇就提出“三纲八目”,“三纲”——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纲目结合的目标设计理念,给了天下读书人一个自我塑造的人格模式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格修养路径。为广大知识分子设定了一种治国平天下的世界观。也就是说,树立远大志向,是一个人,一个读书人,一个想成为堂堂君子之人成才的第一道门坎。不修养人格,不陶冶情操,不树立远大理想,就做不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精神完美的人,那么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作为也就无从谈起。古往今来,凡是有作为的人无不注重理想、志向。对大学生而言,尤其如此,只有树立了远大志向,才有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和不断前进的动力,才能保持高昂的热情和旺盛的斗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志存高远,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和发展紧密相联,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促进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联系下面一题“第一”共同理解) 如何修身? 第一,立德、远志。《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说,儒家认为,人有德,才能有大智慧、大胸怀,方能志存高远。由此可见,大学生欲进行人格修养,必须立德,必须志存高远。为了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人格理想,《大学》提出了宏伟的奋斗目标。那些也是千百年来千千万万儒生士子倾其一生努力奋斗的目标。古人尚且如此,则今天的大学生更应该立志以天下、国家为己任,将个人的兴衰荣辱、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通过砺志法,志存高远,激励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经济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 第三,正心诚意。

大学英语精读1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精读1课文翻译 Unit1 Some Strategies or Learning English 学习英语绝非易事。它需要刻苦和长期努力。 虽然不经过持续的刻苦努力便不能期望精通英语,然而还是有各种有用的学习策略可以用来使这一任务变得容易一些。以下便是其中的几种。 1. 不要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对待所有的生词。你可曾因为简直无法记住所学的所有生词而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太差?其实,责任并不在你的记忆力。如果你一下子把太多的生词塞进头脑,必定有一些生词会被挤出来。你需要做的是根据生词日常使用的频率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它们。积极词汇需要经常练习,有用的词汇必须牢记,而在日常情况下不常出现的词只需见到时认识即可。你会发现把注意力集中于积极有用的词上是扩大词汇量最有效的途径。 2.密切注意地道的表达方式。你可曾纳闷过,为什么我们说 "我对英语感兴趣"是"I'm interested in English",而说"我精于法语"则是"I'm good at French"?你可曾问过自己,为什么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说"获悉消息或秘密"是"learn the news or secret",而"获悉某人的成功或到来"却是"learn of someone's success or arrival"?这些都是惯用法的例子。在学习英语时,你不仅必须注意词义,还必须注意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使用它。 3.每天听英语。经常听英语不仅会提高你的听力,而且有助你培养说的技能。除了专为课程准备的语言磁带外,你还可以听英语广播,看英语电视和英语电影。第一次听录好音的英语对话或语段,你也许不能听懂很多。先试着听懂大意,然后再反复地听。你会发现每次重复都会听懂更多的东西。 4.抓住机会说。的确,在学校里必须用英语进行交流的场合并不多,但你还是可以找到练习讲英语的机会。例如,跟你的同班同学进行交谈可能就是得到一些练习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还可以找校园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跟他们随意交谈。或许练习讲英语最容易的方式是高声朗读,因为这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不需要搭档就可以做到。例如,你可以看着图片或身边的物件,试着对它们详加描述。你还可以复述日常情景。在商店里购物或在餐馆里吃完饭付过账后,假装这一切都发生在一个讲英语的国家,试着用英语把它表演出来。

大学英语第一册课文翻译

新编大学英语(第二版)第一册阅读文参考译文 Unit One 以生命相赠 1 炸弹落在了这个小村庄里。在可怕的越南战争期间,谁也不知道这些炸弹要轰炸什么目标,而他们却落在了一所有传教士们办的小孤儿院内。 2 传教士和一两个孩子已经丧生,还有几个孩子受了伤,其中有一个小女孩,8岁左右,她的双腿被炸伤。 3 几小时后,医疗救援小组到了。救援小组由一名年轻的美国海军医生和一名同样年轻的海军护士组成。他们很快发现有个小女孩伤势严重。如果不立即采取行动,显然她就会因失血过多和休克而死亡。 4 他们明白必须给小女孩输血,但是他们的医药用品很有限,没有血浆,因此需要相配血型的血。快速的血型测定显示两名美国人的血型都不合适,而几个没有受伤的孤儿却有相配的血型。 5 这位医生会讲一点越南语,忽视会讲一点法语,但只有中学的法语水平。孩子们不会说英语,只会说一点法语。医生和护士用少得可怜的一点共同语言,结合大量的手势,努力向这些受惊吓的孩子们解释说,除非他们能输一些血给自己的小伙伴,否则她将必死无疑。接着问他们是否有人愿意献血来救小女孩。 6 对医生和护士的请求,孩子们(只是)瞪大眼睛,一声不吭。此时小病人生命垂危。然而,只有这些受惊吓的孩子中有人自愿献血,他们才能够得到血。过了好一会儿,一只小手慢慢地举了起来,然后垂了下去,一会儿又举了起来。 7 “噢,谢谢,”护士用法语说。“你叫什么名字?” 8 “兴,”小男孩回答道。 9 兴很快被抱到一张床上,手臂用酒精消毒后,针就扎了进去。在整个过程中,兴僵直地躺着,没有出声。 10 过了一会儿,他发出了一声长长的抽泣,但立即用那只可以活动的手捂住了自己的脸。 11 “兴,疼吗?”医生问。 12 兴默默地摇了摇头,但一会儿忍不住又抽泣起来,并又一次试图掩饰自己的哭声。医生又问是不是插在手臂上的针弄疼了他,兴又摇了摇头。

大学英语2翻译原文及答案

Unit1 1.背离传统需要极大的勇气 1) It takes an enormous amount of courage to make a departure from the tradition. 2.汤姆过去很腼腆,但这次却非常勇敢能在大庭广众面前上台表演了。 2) Tom used to be very shy, but this time he was bold enough to give a performance in front of a large audience. 3.很多教育家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是很可取的。 3) Many educators think it desirable to foster the creative spirit in the child at an early age. 4.假设那幅画确实是名作,你觉得值得购买吗? 4) Assuming (that) this painting really is a masterpiece, do you think it’s worthwhile to buy/purchase it? 5.如果这些数据统计上市站得住脚的,那它将会帮助我们认识正在调查的问题。 5) If the data is statistically valid, it will throw light on the problem we are investigating. Unit2 1.该公司否认其捐款有商业目的。 1) The company denied that its donations had a commercial purpose.

大学语文教案

第一课《论语·学而篇》 教学内容: (1)识记《论语》的基本知识——熟记课文前言部分。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能就文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语录根据现实写作文。 第二课《老子》(节选)(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 (2)谈谈“曲则全”章的内涵。(3)能就文中具有启示意义的语句写文章。 (4)背诵或熟读本文。 详细内容:

(1)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 哲学方面:尊道有无,师法自然。 修身方面:返璞归真,虚静守柔。 治国方面:无为不争,小国寡民。(2)谈谈“曲则全”章的内涵。 老子通过讲述曲与全等六个方面的对立转化关系,宣扬了他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和以退为进的斗争策略,其中包含了一些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第三课《大学之道》 (1)识记《大学》的基本知识。 (2)能够准确翻译字词句。 (3)识记《大学》中的“三纲目”“八条目”。(4)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详细内容: (3)识记《大学》中的“三纲目”“八条目”。 “三纲目”为“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八条目”分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涵义。 所谓“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大学》认为,人生来就具有高尚的“明德”,入世以后,“明德”被掩,需要经过“大学之道”的教育,重新发扬明德,革新民心,达到道德完美尽善的境界。具体说来,就是要做到“八目”。

第四课《采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3)分析本诗以“采薇”起兴的艺术技巧; (4)理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表达效果。 (5)熟读本诗。 教学内容: (2)了解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参考“学习导读”第1—3段:) 《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是一篇抒写士卒远征守边情景的著名诗篇。前三章都以采薇起兴,反复表达了两方面的感情:一是远离家园,久戍不归,深切思念故乡、亲人;二是战争频仍,转徙不定,生活艰苦得难以忍受。同时也揭示了造成这些痛苦的

[实用参考]大学英语精读第三版第四册课文及课文翻译.doc

Unit1 Twocollege-ageboPs,unawarethatmakingmonePusuallPinvolveshardwork,aretemptedbPanadvertis ementthatpromisesthemaneasPwaPtoearnalotofmoneP.TheboPssoonlearnthatifsomethingseemstog oodtobetrue,itprobablPis. 一个大学男孩,不清楚赚钱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被一份许诺轻松赚大钱的广告吸引了。男孩们很快就明白,如果事情看起来好得不像真的,那多半确实不是真的。BIGBUCKSTHEEASPWAP轻轻松松赚大钱"Pououghttolookintothis,"Isuggestedtoourtwocollege-agesons."ItmightbeawaPtoavoidtheindignitP ofhavingtoaskformonePallthetime."Ihandedthemsomemagazinesinaplasticbagsomeonebadhungon ourdoorknob.AmessageprintedonthebagofferedleisurelP,lucrativework("BigBuckstheEasPWaP!")o fdeliveringmoresuchbags. “你们该看看这个,”我向我们的两个读大学的儿子建议道。“你们若想避免因为老是向人讨钱而有失尊严的话,这兴许是一种办法。”我将挂在我们门把手上的、装在一个塑料袋里的几本杂志拿给他们。塑料袋上印着一条信息说,需要招聘人投递这样的袋子,这活儿既轻松又赚钱。(“轻轻松松赚大钱!”) "Idon'tmindtheindignitP,"theolderoneanswered.“我不在乎失不失尊严,”大儿子回答说。"Icanlivewithit,"hisbrotheragreed.“我可以忍受,”他的弟弟附和道。"Butitpainsme,"Isaid,"tofindthatPoubothhavebeenpanhandlingsolongthatitnolongerembarrassesPou."“看到你们俩伸手讨钱讨惯了一点也不感到尴尬的样子,真使我痛心,”我说。TheboPssaidthePwouldlookintothemagazine-deliverPthing.Pleased,Ilefttownonabusinesstrip.BPmi dnightIwascomfortablPsettledinahotelroomfarfromhome.Thephonerang.ItwasmPwife.Shewantedt oknowhowmPdaPhadgone.孩子们说他们可以考虑考虑投递杂志的事。我听了很高兴,便离城出差去了。午夜时分,我已远离家门,在一家旅馆的房间里舒舒服服住了下来。电话铃响了,是妻子打来的。她想知道我这一天过得可好。 "Great!"Ienthused."HowwasPourdaP?"Iinquired.“好极了!”我兴高采烈地说。“你过得怎么样?”我问道。 "Super!"Shesnapped."Justsuper!Andit'sonlPgettingstarted.Anothertruckjustpulledupoutfront."“棒极了!”她大声挖苦道。“真棒!而且这还仅仅是个开始。又一辆卡车刚在门前停下。”"Anothertruck?"“又一辆卡车?” "Thethirdonethisevening.ThefirstdeliveredfourthousandMontgomerPWards.Thesecondbroughtfour thousandSears,Roebucks.Idon'tknowwhatthisonehas,butI'msureitwillbefourthousandofsomething.S incePouareresponsible,IthoughtPoumightliketoknowwhat'shappening.“今晚第三辆了。第一辆运来了四千份蒙哥马利-沃德百货公司的广告;第二辆运来四千份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的广告。我不知道这一辆装的啥,但我肯定又是四千份什么的。既然这事是你促成的,我想你或许想了解事情的进展。” WhatIwasbeingblamedfor,itturnedout,wasanewspaperstrikewhichmadeitnecessarPtohand-deliverth eadvertisinginsertsthatnormallPareincludedwiththeSundaPpaper.ThecompanPhadpromisedourboPs $600fordeliveringtheseinsertsto4,000housesbPSundaPmorning.我之所以受到指责,事情原来是这样:由于发生了一起报业工人罢工,通常夹在星期日报纸里的广告插页,必须派人直接投送出去。公司答应给我们的孩子六百美金,任务是将这些广告插页在星期天早晨之前投递到四千户人家去。 "Pieceofcake!"ouroldercollegesonhadshouted.“不费吹灰之力!”我们上大学的大儿子嚷道。"SiGhundredbucks!"Hisbrotherhadechoed,"Andwecandothejobintwohours!"“六百块!”他的弟弟应声道,“我们两个钟点就能干完!” "BoththeSearsandWardadsarefournewspaper-sizepages,"mPwifeinformedme."TherearethirtP-twot housandpagesofadvertisingonourporch.Evenaswespeak,twobigguPsarecarrPingarmloadsofpaperup thewalk.Whatdowedoaboutallthis?"“西尔斯和沃德的广告通常都是报纸那么大的四页,”妻子告诉我说,“现在我们门廊上堆着三万二千页广告。就在我们说话的当儿,两个大个子正各抱着一大捆广告走过来。这么多广告,我们可怎么办?”"JusttelltheboPstogetbusP,"Iinstructed."TheP'recollegemen.TheP'lldowhatthePhavetodo."“你让孩子们快干,”我指示说。“他们都是大学生了。他们自己的事得由他们自己去做。”AtnoonthefollowingdaPIreturnedtothehotelandfoundanurgentmessagetotelephonemPwife.Hervoic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及习题答案

大学英语课文翻译及习 题答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Unit 1 1. A very curious boy, Tom, is interested not only in whats but also in whys and hows. 汤姆是个非常好奇的男孩,他不仅对“是什么”感兴趣,而且也对“为什么”和“怎么会”感兴趣。 2. Happiness, according to Prof. Smith, is the ability to make the most of what you have. 据史密斯教授说,幸福就是你能充分利用你所有的一切。 3. You’d better keep the book where your 15-year-old son can’t get his hands on. 你最好把这本书放在你15岁的儿子找不到的地方。 4. The story was very funny and Bill kept laughing while reading it. 这故事非常滑稽,比尔一边读一边不停地笑。 5. High-achieving students do not necessarily put in more time at their studies than their lower-scoring classmates. 成绩优秀的学生未必比他们得分较低的同学在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 6. How did you manage to persuade these students to take the speed-reading course 你是怎样设法说服这些学生修读快速阅读课的 7. Working hard is important, but knowing how to make the most of one's abilities counts for much more. 用功是重要的,但知道如何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更重要得多。 8. She asked her student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rather than telling them what to think. 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告诉他们该思考什么。 Unit 2 1. Referring to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merican English and British English, he said,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are, after all, two different countries.” 在谈及美国英语和英国英语的差别时,他说:“美国和英国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 2. Prof. Smith encourages his students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I am just as happy,” he often says, “even if you challenge me or completely disagree with me.” 史密斯教授鼓励他的学生独立思考。他常说:“即使你们对我提出质疑或者完全不同意我的看法,我也同样高兴。” 3. We called on him to take part in our conversation about pop music, but as soon as he joined in, he introduced a new topic and referred to the NBA finals of the previous week. 我们请他参加我们关于流行音乐的谈话,但他一参加进来就引入一个新的话题,谈起了上周的NBA决赛。 4. The driver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accident. His car knocked down a tree and a man on his bike. 司机应对这次事故负责。他的车撞倒了一棵树和一个骑车的人。

(完整版)新视野大学英语2翻译原文及答案

Unit 1 1.她连水都不愿喝一口,更别提留下来吃饭了。(much less) She wouldn't take a drink, much less would she stay for dinner. 2.他认为我在对他说谎,但实际上我讲的是实话。(whereas) He thought I was lying to him, whereas I was telling the truth. 3.这个星期你每天都迟到,对此你怎么解释?(account for) How do you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 you have been late every day this week? 4.他们利润增长的部分原因是采用了新的市场策略。(due to) The increase in their profits is due partly to their new market strategy. 5.这样的措施很可能会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result in) Such measures are likely to result in the improvement of work efficiency. 6.我们已经在这个项目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我们只能继续。(pour into) We have already poured a lot of time and energy into the project, so we have to carry on. Unit 2 1.尽管她是家里的独生女,她父母也从不溺爱她。(despite) Despite the fact that she is the only child in her family, she is never babied by her parents. 2.迈克没来参加昨晚的聚会,也没给我打电话作任何解释。(nor) Mike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last night, nor did he call me to give an explanation. 3.坐在他旁边的那个人确实发表过一些小说,但决不是什么大作家。(next to; by no means) The person sitting next to him did publish some novels, but he is by no means a great writer. 4.他对足球不感兴趣,也从不关心谁输谁赢。(be indifferent to) He has no interest in football and is indifferent to who wins or loses. 5.经理需要一个可以信赖的助手,在他外出时,由助手负责处理问题。(count on) The manager needs an assistant that he can count on to take care of problems in his absence. 6.这是他第一次当着那么多观众演讲。(in the presence of sb.)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he has made a speech in the presence of so large an audience. Unit 3 1.你再怎么有经验,也得学习新技术。(never too... to...) You are never too experienced to learn new techniques. 2.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派谁去带领那里的研究工作。(Use an appositional structure) There remains one problem, namely, who should be sent to head the research there. 3.由于文化的不同,他们的关系在开始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meet with) Their relationship did meet with some difficulty at the beginning becaus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4.虽然他历经沉浮,但我始终相信他总有一天会成功的。(ups and downs; all along) Though he has had ups and downs, I believed all along that he would succeed someday. 5.我对你的说法的真实性有些保留看法。(have reservations about) I have some reservations about the truth of your claim.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大学英语精读课文翻译

大学英语精读课文翻译 Unit 1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 你也许是个智力一般的普通学生。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永远也成不了优等生。然而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你要是想取得更好的分数,也还是能做到的。是的,即使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优等生。其诀窍如下:1.仔细安排你的时间。把你每周要完成的任务一一列出来,然后制定一张时间表或时间分配图。先把用于吃饭、睡觉、开会、听课等这样一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填上,然后再选定合适的固定时间用于学习。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外作业。当然,学习不应把作息表上的空余时间全都占去,还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和娱乐活动留出一定的时间,这一点很重要。这张周作息表也许解决不了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会使你比较清楚地了解你是怎样使用你的时间的。此外,它还能让你安排好各种活动,既有足够的时间工作,也有足够的时间娱乐。 2.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学习。选定某个地方作为你的“学习区”。这可以是家里或者学校图书馆里的一张书桌或者一把椅子,但它应该是舒适的,而且不该有干扰。在你开始学习时,你应能够全神贯注于你的功课。 3.阅读之前先略读。这就是说,在你仔细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先把它从头至尾迅速浏览一遍。在预习材料时,你就对它的内容及其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随后在你正式开始阅读时,你就能辨认出不太重要的材料,并且可以略去某些章节不读。略读不仅使你的阅读速度提高一倍,还有助于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4.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上课时注意听讲意味着课后少花力气。要坐在能看得见、听得清的地方。要作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课的内容。 5.学习要有规律。课后要及早复习笔记。重温课堂上提到的要点,复习你仍然混淆不清的

高级英语2课文翻译Book2Unit14

第十四课亦爱亦恨话纽约 托马斯·格里非斯 1.那些赞美“大苹果”的广告活动,还有那些印着带有“我爱纽约”字样的心形图案的T恤衫,只不过是它们在绝望中发出悲哀的迹象,只不过是纽约这个非凡的城市日趋衰落的象征。纽约过去从不自我炫耀,而只让别的城市去这样做,因为自我炫耀显得“小家子气”。纽约既然是独一无二的、最大的而且是最好的城市,也就没有必要宣称自己是如何与众不同了。 2.然而,今日的纽约再不是头号城市了。至少,在开创时尚、领导潮流方面,纽约是再也配不上这个称号了。今日的纽约非但常常跟不上美国政治前进的步伐,而且往往也合不上美国人生活情趣变化的节拍。过去有一个时期,它曾是全国流行服装款式方面无可争议的权威,但由于长期抵制越来越流行的休闲服装款式而丧失了其垄断地位。纽约已不再是众望所归、纷起仿效的对象了,如今它甚至以成为风行美国的时装潮流的抵制者,以成为摆脱全国清一色的单调局面的一隅逃遁之地面自鸣得意。 3.纽约无力保持排头兵的地位这一点已是越来越明显了。有十多座其他城市都已经有了一些在建筑艺术上很富有创造性的建筑物,·而纽约最近二十年来所造的任何一幢建筑物都不能与之相比。曾是托斯卡尼尼全国广播公司交响乐团演出场所的巨人般的曼哈顿电视演播厅,现在经常是空无一人,而好莱坞大量生产出的情景喜剧和约翰尼·卡森节目的实况转播却占满了加利福尼亚的广播电视发送频道。美国流行歌曲创作发行中心从纽约的廷潘胡同转移到了纳什维尔和好莱坞。拉斯韦加斯的赌场经常出高薪聘请曼哈顿没有哪一家夜总会请得起的歌手和艺员。而体育运动方面,那些规模较大的体育馆、比较激动人心的球队以及热情最高的球迷们,往往都出现在纽约以外的地方。 4.纽约从来都不是召集会议的好场所——因为那儿少友情,不安全,人口拥挤,消费高昂——但现在它似乎正在一定程度上争回其作为旅游胜地的地位。即便如此,大多数美国人对新奥尔良、旧金山、华盛顿或迪斯尼乐园等地的评价可能还是高于纽约。人们普遍认为,还有十几座其他城市,包括我的家乡西雅图,都比纽约更适于居住。 5.那么,为什么有许多欧洲人称纽约是他们最喜爱的城市呢?他们比大多数美国人更欣赏纽约这个国际大都市的五彩缤纷的生活,它那残存的、独此一家的欧洲社会准则以及它那众多外来民族混杂而居的社会。这些欧洲人中有些人也许是因为在麦迪逊大街和第五大街这两条双胞胎似的繁华大街上看到那些熟悉的国际名牌商号—口g6些专为迎合并蒙骗那些轻浮浅薄的有钱人而存在的珠宝店、鞋店和服装设计店——而感到心头踏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最令欧洲人激动不已的是这个城市的那种精神饱满的紧张气氛和它那种野性的活力。 6.纽约充满着活力、竞争和奋斗。同时,由于存在着一批能说会道的失意者,它也充满着嘲笑、轻侮和失意者的心灰意冷(“你说该咋办?”)。它充满着无休无止的斗争——为了地铁上的座位,为了引起一个的士司机、一个办事员或一个侍者的注意,为了有一个立足之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