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武术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武术教学设计
初中体育武术教学设计

健身拳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用激情动感的背景音乐以及趣味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热烈的气氛中主动学习。

二、教材分析

武术是以技击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主要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拳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四)中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项内容。它属于长拳类型,是一套朴实、简练、伸展大方、节奏鲜明的武术套路。它由12个动作组成,其中包括拳、掌、肘、爪、勾的打法和脚踢、膝顶、头撞、按摔等技法,内容丰富,攻防特点明显。通过健身拳的学习能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培养学生对武术的爱好。

教学重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型、步型正确到位。

教学难点:手脚配合协调,动作连贯有力度。

三、学生起点能力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和自主学习等能力,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较高,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分组练习、分组展示、游戏和比赛的形式能很好的发挥他们独立思考、判断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他们爱表现和好胜的心理。学生之前有学过五步拳并且能较好的掌握其动作,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健身拳时能够更快的掌握动作。

四、教学目标制定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健身拳1—4节的动作要领,并正确掌握1—4节的动作技术。

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达到强身健体。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勤学苦练、顽强的品质以及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五、教学策略选择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3种教法(讲解示范法、讨论法、游戏比赛法、发现法)。

1、讲解示范法:在学习提高部分主要内容的教学中采用了讲解示范法,教师边讲解边示范1—4动的动作,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从而更好地学习掌握动作。

2、讨论法: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本次课的内容,在学习提高部分的组织学生练习中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练习,学生通过讨论创编练习使自己更好的掌握内容。

3、游戏比赛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以及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学习主要内容的前后共安排了两个游戏,开始部分是一个“火车过山洞”的热身游戏,学习提高部分的最后是一个“快乐向前冲”的比赛游戏。

4、发现法:在练习四中进行两人一组的相互观察与纠正来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热身部分(11分钟)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教师宣布本课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检查服装。

2、教师带队螺旋形跑成两个同心圆进行热身游戏。

3、教师在同心圆内带领学生做双人操。

(二)学习提高部分(30分钟)

1、教学中教师先进行健身拳的介绍和整套的演示,在组织学生学习中教师依据循

序渐进的方法先让学生分解练习,之后完整练习,再进行递进式练习,在同学们初步掌握动作后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创编,最后各组展示,老师对各组进行评价。

2、游戏是根据同学们对娱乐节目《快乐向前冲》的喜爱而定的,游戏共设三个关

卡,通过本游戏比赛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恢复整理部分(4分钟)

1、在柔和的音乐伴奏下,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呼吸配合手脚的放松,让学生尽快的

从兴奋状态逐步恢复到安静状态,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2、教师针对本课学练中的优缺点进行总结。

3、布置整理场地及收拾器材。

七、场地布置

篮球场地2块音响1架笔记本电脑1台木框8个垫子2块

八、效果预计

1、练习密度为40%左右。

2、预计课的运动强度为中等,平均心率为120次/分钟左右,最高心率为160次/

分钟左右。

课时教案

教师:黄班级:九年级(8)班人数:53 课次:1 时间:2011-11-01教

学内容一、武术:健身拳1—4节

二、游戏“快乐向前冲”

重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型、步型正确到位。

难点:手脚配合协调,动作连贯有力度。

教学目标认知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健身拳1—4节的动作要领,并正确掌握1—4节的动作技术。体能与健康目标: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活性、协调性、柔韧性,达到强身健体。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勤学苦练、顽强的品质以及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方式与组织措施次数时间

开始热身部分

11 分钟一、上课常规

二、游戏“火车过山洞”

方法:如图1—1,将学生分成

人数相等的两组,站成两个同心

圆,学生两两相对,面向逆时针

方向单手架起成山洞。游戏开

始,所有的同学原地踏步,洞尾

三对学生手扶着腰成火车状,从

山洞通过回到原处后与其他同

学一样搭成山洞后踏步,下一列

火车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游戏,以

此类推,直至最后一列火车到达

原处为游戏结束。

三、双人操

一、教学活动

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2.教师宣布本课学习内容、目标和要求。

3.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二、组织措施:四列横队集合

三、要求:快、静、齐

一、教学活动

1、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并示范。

2、学生按队形听讲。

3、学生按要求开始游戏。

二、组织措施:由教师带领学生螺旋形跑,跑成两两相对

的两个同心圆(如图1—1)。

图1—1

三、要求:火车不得脱节,不得撞击山洞。

一、教学活动

1次

2

5

4

1、体转运动

2、腹背运动

3、腰部运动

4、弓步压腿

5、侧压腿

6、跳跃运动1、教师讲解并与学生示范。

2、学生两人一组模仿教师一起运动。

3、语言激励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热身效果。

二、组织措施:学生原地不动成两个同心圆站立(同图1

—1)

三、要求:动作到位,气氛活跃。

要求:头与身体充分后转。

要求:上体尽量下振。

要求:上面的同学身体放松。

要求:上体正直,弓步下振。

要求:上体正直,仆步下振。

要求:蹬地有力。

2*8

2*8

2*8

2*8

2*8

2*8

学习提高部分

30 分钟一、健身拳1—4节

1.健身拳动作方法

预备势:并步直立,目平视前方。

要点;挺胸、收腹、两腿央紧。

(1) 起势:两手在胸前相合成

“抱拳礼”。紧接上动,两手握

拳迅速收回腰间;同时头向左

转,目平视左前方。

要点:拳掌变换要准确。

(2) 戳掌冲拳

①右脚向右后撤一步,同时右拳

变掌向左前方戳出,目视右掌。

②接上动两腿成马步;同时右掌

变拳收至腰间,左拳变掌摆至右

一、教学活动

1、教师介绍健身拳并进行整套动作演示。

2、教师讲解示范各节动作,并强调动作重点与难点。

3、学生按教师指定队形听讲看示范。

4、组织学生练习

①学生跟随教师进行分解练习。

组织措施: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如图2)。

要求:注意力集中,动作到位。

②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整节动作的完整练习。

组织措施: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同图2)。

要求:路线清晰,动作到位。

③递进式的练习。

组织措施: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同图2)。

要求:动作有力、到位。

④两人一组相互观察纠正。

组织措施: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一三列向后转。(同

图2)

要求:认真观察,诚实纠正。

⑤分组自由创编练习

教师通过提示创编的方法,学生按教师的提示进行简单的

创编。

组织措施:组长领队到各自区域面向教师成三角形状站

立。(如图3)。

要求:积极讨论练习,气氛活跃。

⑥各组展示

组织措施:在各自区域不变(同图3)

要求:展示组态度认真,观看组不得喧哗。

5、教师巡回指导并纠正错误动作。

二、组织措施: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如图2)。

1次

1次

1次

22

肩前;目视左掌。

③接上动右腿跪膝前跟步;同时右拳向前冲出,左掌收至右臂内侧,掌指向上;目视前方。

要点:戳掌要伸展有力,跪步要平稳。

(3) 抽拳弹踢

左腿支撑,右脚向前弹踢;同时两臂回抽至腰间,目视前方。

要点:抽拳、弹踢要同时,动作要有力。

(4) 进步蝶掌

①右脚向前落步,脚尖外展;同时两手变掌;目视前方。

②接上动左脚向前上一步成半马步。然后右腿蹬地成弓步,同时双掌向前推出;目视前方。

要点:连续上步要连贯,蝶掌推

图2

图3

三、要求:1、动作到位、有力。

2、精神饱满,体现武术的风格。

初中体育《武术——健身短棍》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体育《武术——健身短棍》 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武术一一健身短棍单元教学计划 适用年 初三 级 所需时 7课时每周3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本单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体育爱好为目标。通过武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学习,了解武术运动,掌握健身短棍技术,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使学生体验到武术运动的乐趣和价值。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 耐力,柔韧等

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学生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 健身短棍是《体育与健康》(七一九年级全一册)武术章节部分,初中所学的短棍,长一米左右,比竞赛所用的棍短一些,便于学生学练,其棍法与长棍相同。短棍套路由12个动作组成,其中包括劈、拔、戳、盖、抡、挑等棍法。其运动特点是快速勇猛、刚劲有力,有 “棍打一片”的说法。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 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介绍所教短棍的名称,知道健身短棍的动作名称及动作 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健身短棍的兴趣,加深学生 对武术运动的理解。学习短棍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健身 短棍基本技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短棍教学,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 柔韧等身体素质,较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 自信,尊重爱护同伴的优秀品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 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 1?自觉参与体育锻炼; X*.

初中体育课篮球教学案例

1、“抓尾巴”游戏。 师:在上篮球课之前,让我们一起来玩一下“抓尾巴”游戏,好不好? 生:好! 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要求及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安全。学生分四大组一对一分别在四个半场区域进行游戏。 [学生区域散点尽情游戏,一个个反应快速、灵活机敏、既激发了兴趣,又为有球变向做好了身心准备。] 2、“跟我学”。 师:下面请同学们随着《灌篮高手》的音乐、节奏来做“跟我学”。学生很急切地拿起球跟着教师做动作。 [这一活动指在让学生熟悉球性,发展左手运球技巧,增强学生对球的控制能力,进一步为变向运动做好准备,教师可以先做几种主要的球性练习后,启发学生自创球性练习,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三、循循善诱,掌握技能。 师:同学们能不能在原地左手运3次后换到右手3次。(师生示范原地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生:简单了。(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 师:很好,接下来,请同学试一试在行进中完成换手运球。(师先示范行进间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学生分成四个区域,由运球走逐渐过渡到运球跑来完成体前换手变向运球。 (学生刚开始练习很认真,但练习一段时间后热情逐渐下降,这就要求教师及时改变练习方法。)师:好!刚才同学们都练习得很好,但是哪位同学能回答我体前换手变向运球在什么时候采用? 生A:在突破时。 生B:在上篮时。 生C:在运球时。 生D:在遇到防守摆脱时。 (学生思维很活泼,众说有理。) 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尝试一下在消极防守时运球体前变向突破。 学生两人一组,分别在四个半场区域进行练习。 [学生练习很认真,一部分同学能完成老师的意图,但大部分同学体前换手变向运球遇到防守后不能完成或出现背向、侧向运球等不正确的动作。] 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看挂图。 师讲解答疑,出示图解并进行示范,指出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改进技术动作,学生认真听讲、观察、相互讨论,指出相互间存在的不足,小组练习。(变向运球时动作要快,运球高度要降低,蹬跨、转体探肩要迅速,注意保护球。运球队员欲从左侧突破时,先用右手运球,吸引对手向右移动,这时运球队员突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向左侧变向运球,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用肩、腿护球,接着迅速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运球超越对手。)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体前换手变向运球的技术,有些小组体前换手变向运球成功突破后上篮,而有些小组练习一定次数后兴趣有下降趋势。 四、巩固技术,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想一想,除体前换手变向运球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变向运球方式?看谁用变向运球成功突破上篮次数多。 学生开始练习,有些小组自动地相互挑战和比赛。 [这一环节指在巩固技术,拓展能力,展现自我。] 师:同学们,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我们将面临交通,通讯、环保、体育场馆建设等许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出色的办好2008奥运会,请各小组利用球作道具,设计出我国各行各业“同心协力,举办奥运”的忙碌场面。

初中体育 武术操教案

湖北省阳新县浮屠镇浮屠初级中学初中体育武术操教案年级七年级 教学内容1、武术操(第一节) 2、游戏:接力跑 课的任务1、初步学会武术操的动作方法。 2、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做到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展示现代小学生的青春活力。 3、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 重点动作连贯。 难点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一致。 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要求次 数 强 度 时 间 准备部分一、体育委员整队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本课内容 四、准备活动: 1、叫数抱团 2、徒手操 组织: 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 △ 要求:动作连贯 精神饱满 1 低 8

基本部分一、学习武术操 抱拳礼 第一节:起势 抱拳礼动作要领: 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拢伸 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 拳,左掌心掩贴右拳面,左 指尖与下颏平齐。右拳眼 斜对胸窝,置于胸前屈臂成 圆,肘尖略下垂,拳掌与胸 相距20--30厘米。头正, 身直,目视受礼者,面容举 止自然大方。 第一节:起势(4ⅹ8拍) 第一个八拍: 1—4拍:抱拳左顾 5—8拍:并步按掌 组织: 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 △ 教法: 1、教师讲解并示范 2、学生练习分解动作 3、学生练习完整动作 4、分组评议 5、优生展示、纠正错误 5 5 5 1 1 中 2 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及要求次 数 强 度 时 间 基本部分第二个八拍: 2—4拍:抱拳右盼 5—8拍:并步按掌 第三个八拍: 3—2拍:抱拳左 3—4拍:并步按掌 5—6拍:抱拳右 7—8拍:并步按掌 第四个八拍: 4—4拍:托掌上举 要求:动作协调 注意安全 3 高8

体育课教学反思案例篇一

体育课教学反思案例 篇一:体育课教学反思案例 案例背景:当前,在体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趣味性、多样性、实效性出,安排了一些新颖的教学内容。加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性,学生锻炼的积极性更为提高。但在教学大纲占有一定比例的队列队形的练习,在实施中却有被“挤掉”的现象,造成学生的队列队形练习素质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的质量,根据这一现象,谈一下队列队形在广播操中运用的效果,以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在队列队形的练习中,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做规定的动作,并使自己的行动和集体协调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集体的组织观念和较强的纪律性。严格要求的队列队形练习,能培养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的精神。在广播体操、体育课集合时做到快、静、齐,精神焕发。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加强,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队列队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使儿童、青少年从小养成正确的站立、行走等姿势,使他们的肌肉和骨骼得以正常协调地发育,使全身的肌肉协同、对抗而完美地收缩和放松,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减少中小学学生中出现的驼背,鸡胸等脊椎,胸廓结构变形等问题,形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广播操的教学无论从教来讲还是从学来说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所以,圆满完成广播操教学的前提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准备部分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比较“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部分因为广播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外,仍然采用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结束部分比较简单,只是一些课堂的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

初中体育公开课武术:软鞭教学设计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展示教案 初中武术(软鞭)的设计说明 一、教学指导思想 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针对初中学生对传统武术文化的喜爱,通过武术套路学习,复习健身拳套路的基础上,用短绳来替代武术软鞭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姿态、发展身体的柔韧、协调性,使学生了解武术中的攻防特点,激发他们崇尚热爱中华武术的热情。 二、教学组织特点 1、准备部分:用做操、游戏等形式进行热身。基本部分中,复习改进组合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软鞭单个动作,用小组合套路,体验武术器械基本攻防动作,提高武术软鞭的运用能力。结束部分:结合主教材的活动进行放松。 2、教学中,教师采用讲解、示范、提示、点评、激励学生参与模仿、欣赏、评价,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让学生通过判断、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形成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 3、教学中采用小群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分组学练和互评的能力。通过复习拳术组合动作和学习武术短器械的知识运用,帮助武术技术动作质量的提高。 4、教学中注重武德培养,采用音乐的意境配合。将短绳的动作与音乐节奏配合,以利于更容易掌握武术动作练习节奏。结合武德教育的同时了解武术文化内涵,教师运用习武的口令练习和喊口号等方式,提升为一种爱国主义教育。 5、结合武术教材的特点。在课中选择学生较熟悉,节奏鲜明、简单通俗的音乐表现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提高武术动作的肢体表现能力,完成课的目标。

展示教案 教学内容武术(软鞭) 教学 目标 复习和改进健身拳基本动作,学习四个武术软鞭动作,使80%以上 学生能基本掌握软鞭动作,了解其简单攻防方法。发展身体柔韧和协调 素质。提高习武健身积极性,培养安全意识和武德修养。 结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次数组织图解 准备部分10’一、课堂教学常规(略) 二、武术行礼报数 三、游戏:“点到为止” 四、玩绳和柔韧性练习 要求:积极移动 注意安全 1、教师宣布本课教学内容、目标及要 求、强调安全意识 2、简介武术抱拳行礼 3、学生武术报数、分组用成语取队名 4、教师提示学生两人及多人一组练习 5、教师引导、指挥学生练习 2-3 基 本部 分30’一、复习健身拳基本动作 1、基本手型、步型动作 2、小组合练习 重难点:动作力度、协调 配合 要求:动作熟练、连贯 1、教师口令指挥、集体复习动作练习 2、两人一组改进与纠正、教师巡回指 导 3、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组合动作 4、学生领练、教师评价 3-4 3-5 二、软鞭小组合动作 1、单个软鞭动作 2、小组合软鞭动作 3、配乐练习 重难点:动作的路线和方 向 要求:1、动作连贯 节奏感强 2、安全合理运用 软鞭 教师提示:将短绳作武术软鞭的替代品 1、学生分组看展板、观察模仿、教师 巡视指导 2、教师讲解、示范、学生集体练习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4、集体串联所学动作 5、“擂台赛”展示软鞭小组合、教师评 价、教师“九节鞭”的展示 6、教师指导下的完整练习 7、音乐伴奏下集体边唱边练完整练习 8、评价 3-5 2-3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 (1)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地学,再加上中考体育考试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出现了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的现象。特别女生上体育课时出现无精打采,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等等。我认为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很有兴趣的一门课,但是由于体育课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兴趣降低,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女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在教学中尝试对于不同的身体条件用不同的体育游戏来促进体育教学,以此来提高女同学的体育课学习兴趣。 这是开学不久上的一节体育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身体素质恢复性练习,重点是提高学生灵敏素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男女生都安排了体育游戏内容。 二、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九年级(2)班,女生普遍活泼好动。 课堂上: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做几个游戏…… 学生:不是“贴膏药”吧(小声地说)。 教师:不是,是个新游戏,方法是:所有人围成一个圈并且编号;老师喊一个号后将一个篮球高抛;其他同学跑开;被喊中号的同学上来拿球喊停;然后用球滚过击打其他同学;打中后交换角色,不断继续。同学们高兴地去玩去了。五分钟后…… 学生:(大声地)老师换一个吧,这个不好玩。 教师在想:这帮女生还挺挑剔!再一想,也难怪,根据九年级的学生年龄,这个游戏对于她们是有点简单了。索性给她们换一个男生的项目----“打猎”。不过这个游戏要求比较高,不知道她们行不行。 教师:好吧,我们换项目。大家听好:前排同学围成一个大圈,用排球击打圈内的同学,圈内的同学自由奔跑躲避,击中者退出,如果接住可以重新进来一个;直到全部击中后交换。 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奔跑、跳跃、躲闪,欢声笑语不断。被打中者也兴奋的大叫。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行!没想到这个游戏你们做得还真不错。 学生:老师,我觉得还是简单了,还有没有更难的。 教师:可以。只要将排球换成两个或者三个;记住:必须注意力集中,视野开阔、反应要快;当然也要注意安全。 游戏还是增加难度了,而且效果很好。学生们哄堂大笑,被打的同学也是乐不可支。哈哈的笑声弥漫在空气中。只看见学生满场飞,夹着尖叫声和笑声。 教师反思: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节课同学们真正体会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时候女生表现出来的懒散畏难,是对你讲授的东西不感兴趣,

初中体育《武术——健身短棍》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体育《武术——健身短棍》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武术——健身短棍单元教学计划 适用年 初三 级 所需时 7课时每周3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体育爱好为目标。通过武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学习,了解武术运动,掌握健身短棍技术,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使学生体验到武术运动的乐趣和价值。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学生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 健身短棍是《体育与健康》(七—九年级全一册)武术章节部分,初中所学的短棍,长一米左右,比竞赛所用的棍短一些,便于学生学练,其棍法与长棍相同。短棍套路由12个动作组成,其中包括劈、拔、戳、盖、抡、挑等棍法。其运动特点是快速勇猛、刚劲有力,有“棍打一片”的说法。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介绍所教短棍的名称,知道健身短棍的动作名称及动作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健身短棍的兴趣,加深学生 对武术运动的理解。学习短棍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健身短棍基本技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短棍教学,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较好地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学生的武德修养,培养学生勤学苦练,自尊自信,尊重爱护同伴的优秀品质,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 威远县新店中学——王威我作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我承担了初中一年级的体育课,因此,广播操就是新学期的首要教学内容,广播操不管是教还是学都是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因此要圆满完成这一教学内容就必需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面仅以我教广播操一节课的教学过程来说明我是如何进行教学的。 1、准备部分 在这部分里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级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因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是比较“稚嫩”、孩子气还很重,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基本部分 因为广播体操有硬性的教学要求,注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书面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讨论,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动作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领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

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动作,在错误动作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3、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比较简单,只是一些课堂的常规,让学生总结点评一下这节课的收获,表扬做得好的学生,鼓励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学生,让其在课后加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不仅教学经验比较欠缺,在管理学生方面也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广播体操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难度较大的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2010-9-20

体育课例分析.doc

让学生自主学习——体育课案例分析 杨延生 龙井市老头沟中学 一、案例背景: 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堂教 学不再是传统单调、枯燥的学习氛围,而是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充分 展示、体现自我。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是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学生的 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 识。在学习方法的引导上,由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转变到“引导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案例,我为学 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学练、尝试,畅所欲言,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真正做到“善导” ,让学生学有 兴趣,学有个性,学有创造。下面我上的一节《快速跑》体育 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希望它能在《新课程标准》 的实施和推广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案例描述: 教学内容是《快速跑》。 (一)课的开始部分。 1、课堂教学常规。 2、身心准备,通过绕圈慢跑和游戏“找朋友”来诱发学生学 习的兴趣。 (二)课的基本部分。

1、教师讲解、示范,挂图展示。分组讨论,友伴组合,积极 参与,共同创造。 2、跑的专门性练习。教师利用跑的专门性练习循循善诱,体 会动作,使学生较快掌握动作技能。 3、“追球跑”游戏巩固技能,拓展延伸。 (三)整理放松,恢复身心。 1、用音乐放松练习。 同学们身心愉悦,模仿动作,完全放松。 2、课的小结。 本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同学们完成技术怎么样?创新游戏你 参与的怎样?今后练习快速跑应该注意什么? 3、布置下课内容,安排器材回收。 三、案例分析: 1、我这堂《快速跑》体育教学课。从上课的效果和教案编写 特点明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教学理念。其特点有三: (1)本次课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创设情景,运用“找朋友” 、“追球跑”游戏来贯穿全课,让学生 在玩中学、学中玩、玩中创,充分感受自主与合作的乐趣。 (2)本课所设立的教学步骤,思路清晰,引导学生“练一练,创一创,评一评,乐一乐”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亲自体验各种活动的感受。

初中体育武术教学案例

初中体育武术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健身拳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分析 《健身拳》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水平四《体育与健康》(人民教育出版),武术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传统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融洽健身性、技击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所喜爱的一种体育运动项目,本课通过学习武术《健身拳》为教学内容,充分提高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同时使学生懂得如何用武术去强身健体,让学生真正了解武术的基本攻防意识,通过各个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使武术在长期的练习和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 教学背景 武术作为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也是初中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教材之一,武术和其它体育教材相比,具有动作数量多、动作和线路复杂多变,学习武术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能提高学生感知、记忆、想象、注意、思维、判断等多方面的心理能力,同时还可以防身,磨练意志,培养自身道德情操,在一定的场合还具有极大的表演和观赏性,它能促进交流,增进友谊,因此,武术在中学体育教材出现是理所当然的。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掌握武术《健身拳》5―8的基本动作要领,通过课上的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基本上掌握正确动作和路线;2、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爆发力、灵敏、协调和柔韧等身体素质;3、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意识。 学生分析 本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一的时候刚学习过武术的一些基本功和《五步拳》的内容,以及上节课所学健身拳的内容,本堂课一提武术学生就大声的说起了武侠小说的刀光剑影,武林高手呢?有些学生还做出了很多可笑的武术动作“降龙十八掌”,这样看来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上有很大的自信心,初中学生本来活泼好动、模仿能力极高,他们个个积极参与,互帮互助,学生在很大的程度上能自主学习武术的基本动作,并且在学练的过程中大胆创新。 本课设计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表演及评价来完成教学任务,以达到学生从被动变主动的正面效果;本课还使学生在学习上变得更自主、善思;在课堂上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本课设计思路 ⒈自主热身、愉快热身: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学生利用手上的跳绳来完成各种形式的跳绳热身; ⒉身心准备:通过武术八段锦的动作对武术基本功进行巩固,通过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内容提前做好准备。 1

小学体育武术教案

小学体育教案 授课人:于英杰 一、本课的设计思路。 本节课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武术为主教材,传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和民族体育,对少年儿童进行爱国主义和武德教育。学习武术的基本组合动作,初步体会武术的特点,增强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先由教师示范少年拳(第一套)基本动作,学生按脚印进行自主练习,再引导学生自主交流自己从电视、生活中了解到的武术动作,与伙伴进行武术操动作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最后,集体练习组合动作,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精神,让他们在共同发展进步的同时,最终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少年拳(第一套) 2、教材分析:本课教材是根据新课程标准设置的武术模块内容设计的。本节课在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一些武术基本功的基础上学习动作组合,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锻炼技能。 3、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男、女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分组自主练习的时候,以优带差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动作运动线路和动作的衔接。 难点:动作准确,有力、有神。 三、教法。 采用创设情景、示范教学、合作互动、激励性评价等手段来诱导学生积极练习。 四、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武术操热身→学习动作→集体展示→游戏玩乐→调节身心 (一)课前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激趣导课:教师介绍:武术是我们的国粹,是北京奥运会的表演项目之一;武术有望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世界上有名的拳法都是在中国武术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像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泰国的泰拳等。介绍武打明星成龙、李连杰等点燃学生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 任务:设计勇敢者之路 目标:通过这个任务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进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通过比赛,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场地器材:一个篮球场、体操垫四块、跨栏架四只、长板凳四张、跳箱四付、体操凳四张(2米)、标志物四个。 活动形式:全班分四组讨论、设计、比赛 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将所需的障碍器材放置到位,分别是钻过跨栏架、走过体操凳、跨过体操垫、跳过长板凳、越过跳箱,并检查各器材的牢固性和安全性。如下图: 教学过程: 1、任务活动前教学。 ①、在准备活动或一个内容之后,将学生组织到障碍跑场地上。 ②、教师讲解、示范过障碍方法,学生分组依次做尝试性练习。 ③、分四组进行过障碍比赛,教师评价、引导比赛情况。学生讨论小结,并改进方法。

2、教师下达设计“勇敢者之路”任务(在规定的范围内,自行设计障碍物的放置顺序和距离);学生分四组进行讨论、设计后,对障碍物按设计的方案进行放置。 3、在新设置“勇敢者之路”上进行接力比赛。 4、讨论:“怎样摆放障碍物最合理,通过速度最快”? 5、各组进行调整方案,再比赛,最后评价。 教学反思: 1、通过教与学,学生基本上溶入到课堂氛围中去,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与兴奋度。特别是在各组自行设计的障碍跑中,使课堂推向了高潮。 2、本教学,改变了以往一贯由教师做主的传统做法,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让学生自己来设计,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让他们体验自己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下达任务后,各组学生能发挥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直至协调统一,所设计的方案各不相同,但都有自己的创意说明。 4、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和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学生在讨论、设计方案过程中,就要考虑服从整体的利益;通过反复的比赛中,在大家的助威声里,战胜了困难,战胜了自己,战胜了胆怯,增强了自信。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_共10篇.doc

★初中体育教学案例_共10篇 范文一: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1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 小关初中廖开涛在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模式。[反思]根据这节课的尝试,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与效率问题,学生对自己参与的课自然感兴趣,有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高潮,课堂上学生很开心很带劲,在体质增强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愉悦。这是一节完整的体育课,从开始到结束,学生始终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完成教学任务,整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一个一个实践,即动脑又活动肢体,并能根据各人的能力不同,逐步达到目标,学生学得有成功感,关键在于这节课生活化、人文化与综合化,根据自己能力逐步实现,体现教育的人文化。从20世纪后期,我国中小体育教学形成“增强体质”的指导思想,到21世纪初,体育教学走近“关注学生健康”,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现在的教师注重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更着重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才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育。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和探讨,采用自主学练的教

初中体育五步拳教案设计

七年级武术(五步拳)教案设计 武术“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 一、教学内容 五步拳是由弓步、马步、歇步、仆步、虚步等五种基本步型组合的基本套路,本课以复习基本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和学习五步拳1—4个动作为主教材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中的五步拳。这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 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 五步拳教学共2个课次,本课为第1课次,是新学教材,重点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身体协调。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初中生的骨骼弹性好,关节活动范围大,神经灵活性高、反应快,容易接受、学会新的动作。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运动之一,虽没有基础,但对学习武术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身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生对基本步型和手型能做到观其形知其名,在五步拳1—4个动作的学习中,能找出 套路中出现的基本步型。 2、基本掌握五步拳1—4个动作的动作线路和技术要点,动作协调连惯。 3、通过教学生和学生探讨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主动学习。 五、重点、难点:

小学体育武术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体育武术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红光小学李平 一、教学内容: 1.武术的起源与功能。 2.武术的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法(马步、弓步)和武术组合动作(马步冲拳、弓步推掌)。 3.合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功能;会做简单的手型、步法及组合动作。 2.通过学生观察、模仿、互相交流、尝试学习,提高参与活动的意识和互帮互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崇尚武德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手型、步法及组合动作。 教学难点:动作路线清晰,手形、步形正确到位。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 1、教学常规 (1).用武术的抱拳礼引出课题——武术课。 (2).简单介绍抱拳礼。 (3).引导学生用武术的“抱拳礼”向老师问好。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武德教育应从“抱拳礼”开始。) 2、武术的基本知识 出示多媒体课件,然后学生回答。 (1)武术起源于什么地方? 武术起源于我们中国,武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更是民族瑰宝。它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养生和健身的民族体育形式之一。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它具有强健身心、防病、祛病和防身等多种作用。作为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它是为了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想象能力,让学生逐渐地体验动和静、修和练、身体的局部和整体、人体和环境、形和意、形和神相结合等辩证的哲理及精髓,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武术的功能:强身健体,自我保护、见义勇为等! (3)你们都知道哪些武术明星?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了解武术的起源和功能;通过设问:你们想不想成为武术明星?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从而为武术基本动作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武术的实践知识 1、搏击操 目的:准备活 队形: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初三体育课教学案例

初三体育课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观念影响下,教师填鸭式地教 ,学生被动地学,再加上中考体育考试给学生造成的心理负担,出现了随着年龄增长,喜欢上体育课的人数呈下降趋势的现象。特别是初中女生上体育课时出现无精打采,畏难情绪较大,借故请假较多等等。我认为体育课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很有兴趣的一门课,但是由于体育课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兴趣降低,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尤其是初中女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在教学中尝试对于不同的身体条件用不同的体育游戏来促进体育教学,以此来提高女同学的体育课学习兴趣。 这是开学初的一个单元一节体育课 ,学生刚从初二年级的选修课中分项合班变成现在的以班级为单位的上课形式,大家都显得有些不太适应,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是身体素质恢复性练习,重点是提高学生灵敏素质。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男女生都安排了体育游戏内容。 二、教学过程 教学背景:初三( 2)班,女生普遍活泼好动。 课堂上: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做几个游戏…… 学生:不是“贴膏药”吧(小声地说)。 教师:不是,是个新游戏,方法是:所有人围成一个圈并且编号;老师喊一个号后将一个篮球高抛;其他同学跑开;被喊中号的同学上来拿球喊停;然后用球滚过击打其他同学;打中后交换角色,不中继续。 同学们高兴地去玩去了。五分钟后…… 学生:(大声地)老师换一个吧,这个不好玩。 教师在想:这帮女生还挺挑剔!再一想,也难怪,初三的学生年龄大了,这个游戏对于她们是有点简单了。索性给她们换一个男生的项目 ----“打猎”。不过这个游戏要求比较高,不知道她们行不行。 教师:好吧,我们换项目。大家听好:前排同学围成一个大圈,用排球击打圈内的同学,圈内的同学自由奔跑躲避,击中者退出,如果接住可以重新进来一个;直到全部击中后交换。 场面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奔跑、跳跃、躲闪,欢声笑语不断。被打中者也兴奋的大叫。 教师:同学们你们真行!没想到这个游戏你们做得还真不错。 学生:老师,我觉得还是简单了,还有没有更难的。 教师:可以。只要将排球换成两个或者三个;记住:必须注意力集中,视野开阔、反应要快;当然也要注意安全。 游戏还是增加难度了,而且效果很好。学生们哄堂大笑,被打的同学也是乐不可支。哈哈的笑声弥漫在空气中。只看见学生满场飞,夹着尖叫声和笑声。 教师反思:游戏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在这节课同学们真正体会玩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时候女生表现出来的懒散畏难,是对你讲授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并不是对体育活动没兴趣,那欢笑就是最好的证明。实际上体育课的标准就是两个字:“笑”与“汗”。

初中八年级体育课《武术》教案

关键字:体育,教案 教材武术:第一套组合拳;任选教材:身体素质—跳绳、引体向上、仰卧起 坐。 教学目标1、学生记住第一套组合拳的各动作名称,了解它们的攻防特点;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认真听、仔细看、动脑想、刻苦练,积极配合教 师完成所学动作; 3、80%以上的学生能按要求完成素质练习,达到预定目标; 4、武术:5~6次;30秒跳绳4次;引体向上(男)7~8个;1分钟仰卧 起坐(女)2次。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 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时 间 学生活动 练 习 次 数

开始准备部分一、 常规 二、 队列 练习 三、 准备 活动 一、1、教师提前到场,准 备好场地器材。 2、接受体育委员报告,向 学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 标及要求,安排见习生。 二、队列队行:教师口令指 挥,原地三面转法;行进间 齐步走、左右转弯;分队走。 三、1、游戏:教师提示游 戏内容及规则。 2、教师参与并组织活动, 做好垫床滚动的示范练习。 3、武术拳法、步法练习。 5 分 一、1、学生将器材拿至 篮球场,到指定场地集 合。 2、体育委员整队,检查 汇报人数。队行:二列 横队 ×××××○○○○○ ×××××○○○○○ ★△ 3、师生问好,认真听讲 明确要求。 二、学生四列横队或行 进间按教师口令练习。 三、1、听清要求自由开 展“鱼自由玩耍”游戏。 2、要求:按游戏规则依 次序进行。 3、认真做好基本功。 1 ∫ 2 次 基本部分一、 武术 一、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 第二路弹腿的复习。 2、结合第一路弹腿,两套 动作联合练习。 要求:先练第一路,再练第 二路;动作与眼神配合;手、 眼、身、步法协调配合。 3、教师注意提示,引导遗 忘学生跟上节奏。 10 分 二、1、学生回忆所学的 第一、二路弹腿的动作。 2、跟随教师一起复习单 个动作。队行:四列横 队。 ×××××○○○○○ ×××××○○○○○ ×××××○○○○○ ×××××○○○○○ ★ 5 ∫

体育课教学设计

体育课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在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情感教育”的指导思想,让学生在传统武术和双杠练习中轻松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在认识、情感和态度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模仿学习”逐步走向“独立学习”,从而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神。 技能目标:学生能按要求规范地完成杠上练习,熟练少年拳的基本套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痛的精神,使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和模仿练习。 人际交往目标:团结帮助同学,认识自身的价值与能力,学会欣赏他人,增强个人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三.课的构思: 本课以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兴趣,根据学校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要求,真正促进身心两健,体育课应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本课选用了双杠运动和中华武术。 教学以强调育心和育体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多种组合练习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创造性,在轻松和谐的活动中达到身心两健;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起来,充分运用情境引导和激励机制,让学生在相关练习中掌握技能,陶冶情操,发扬精神,并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结束课程教学。 四.课的进行 教学方法:运用模仿法、直观法、情境法、游戏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课的教学,使学生在新奇中学,在快乐中练,在练中掌握知识技能,增强身体素质。

学法指导: 1)导入: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为下面的教学创造积极、愉悦的氛围。 2)准备活动:热身跑和关节操,为之后的双杠教学和中华武术做热身准备。 3)双杠练习:说明练习的重点,调节学生情绪,认真严肃的示范教学,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 4)中华武术:详细讲解动作的规范性,示范正确到位,精神饱满,让学生深刻体会中华武术的源远流长,在感动中熟练武术。 4)恢复部分:通过音乐的节奏带动学生和老师一起进行全身心的放松,使学生由高度的兴奋状态,过渡到相对稳定的状态,身心得到调整放松。 7)小结:学生自我小结,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的能力。教师总结给予相应的鼓励和促进。 场地与器材:室外器械场地 录音机一台 一、教材内容: 高中体育课(足球选项)1、简介足球运动的发展概况及锻炼价值2、学习脚内侧踢、停球技术。3、教学比赛 二、教材分析: 足球是趣味性与竞技性强,体能技能与团队意识要求高的集体性运动项目,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足球运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和思想品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足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选修教材。足球运动由于技术动作多样,攻防频繁,使之富有吸引力深受广大高中学生喜爱。通过足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

初中体育课教学案例分析 在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学应遵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应该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建构学生主体为目标的主体教育观,即通过创设宽松、民主、生动、活泼的体育教育环境,形成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学习的教育机制。提供学生自我发展和表现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真正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以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本人根据教学实践的体会,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模式。

[反思] 根据这节课的尝试,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老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与效率问题,学生对自己参与的课自然感兴趣,有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也自然高潮,课堂上学生很开心很带劲,在体质增强的同时,身心也得到了愉悦。这是一节完整的体育课,从开始到结束,学生始终在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欢歌笑语中,不知不觉完成教学任务,整节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一个一个实践,即动脑又活动肢体,并能根据各人的能力不同,逐步达到目标,学生学得有成功感,关键在于这节课生活化、人文化与综合化,根据自己能力逐步实现,体现教育的人文化。从20世纪后期,我国中小体育教学形成“增强体质”的指导思想,到21世纪初,体育教学走近“关注学生健康”,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现在的教师注重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运动习惯,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更着重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才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教育。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革和探讨,采用自主学练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创造自由展示课堂的时空,变课堂为学堂与讲堂相结合,变只传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创新能力相结合,以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让课堂焕发出生命力,从而增进学生健康,使学生茁壮成长。回头展望所经过的历程,带着几分酸楚和喜悦,酸楚的是自己所教学生中仍有一些“残疾”的学生依然存在,喜悦的是自己的摸索和探讨终究有点收获,让一些不爱运动的学生也积极地参与到运动中去,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我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学习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尽量能充分运动起来,真正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学生的健康将是我最大的收获和喜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