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简答题

心理学

1.心理学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

(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

(2)在实际上: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学生);

2。………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教育层面);

3.………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运用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教师).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简述个性心理的差异?

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1)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体的心理倾向性不一致,如有的人在物质需要方面追求强烈,有的人更注重精神与成就的需要等。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气质也有好动与喜静,性格有自信与自卑等。

5.简述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6.简述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在研究内容上主张研究人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3)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与结构.

(4)构造主义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的一般心理规律.

7.简述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2)在研究内容上也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他们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要素的集合,而是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3)他们提出了”意识流“的概念,在他们看来,意识是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续的和有选择性的。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4)该学派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

8.简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华生

(2)在研究内容上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3)研究方法上,反对验内省法,主张实验法。

9.简述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韦特海默、科勒、考卡夫

(2)格式塔心理学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

(3)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

(4)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6)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0.简述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2)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3)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这是该学派对心理学的重要贡献。

11.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2)着重于人格方面的研究。

(3)认为人的本质都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12.简述认知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1)代表人物:皮亚杰、奈塞尔

(2)心理学不只要研究行为,也要研究作为行为基础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

13.简述心理学的三大势力?⑴行为主义⑵精神分析⑶人本主义

14.简述知,情,意三者之间的关系

(1)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2)认知过程是产生情绪情感的基础,情绪情感过程也反作用于认知过程。

(3)认知过程是意志活动的前提,意志也可以影响人的认知过程。

(4)人的情绪情感对意志行动有一定的影响,意志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情感

15.简述注意的功能

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16.简述注意的含义及特点

含义: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及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特点:指向性与集中性。

17.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客观:①刺激物的新异性。

②刺激物的强度大小。

③刺激物之间显著的对比关系.

④刺激物的变化和运动.

主观:①符合主体的需要,兴趣和期待的时期,最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

②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的影响。

③过去知识经验的影响。

18.简述如何维持有意注意?(产生有意注意的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合理组织活动.

(3)对兴趣的依从性。

(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5)过去知识的影响。

19.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20.简述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

⑴与被知觉的对象的特点有关.

⑵与当时人们的知觉任务有关.

⑶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21.简述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

1。注意对象的特点; 2。有无坚定目的;3.个人的主观状态。

22.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注意的分配是要有条件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是已经熟练的;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熟练;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经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23.简述注意分散与注意转移的区别

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的应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它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事物。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任务,主动把对象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有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24.影响注意转移快慢和难易的条件

1。原来注意的强度;

2.新的注意对象的特点;

3.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互转换的灵活性;

4.各种活动的目的性或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25.注意规律(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教学中的运用(怎样在教学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⑴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首先要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教学内容的无意注意的因素,如保持教室的安静

②其次,应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如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③再次,要考虑学生本身

状态,如不易过度疲劳,讲课内容符合学生要求,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⑵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①一方面要经常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目的越明确,注意越容易集中.②另一方面要

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如课堂提问。③同是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间接兴趣。

⑶运用两种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组织教学.①如上课之初教师听过组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注意转移带本节课上来,形成

有意注意。②讲授新的内容时,设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③讲授重点和难点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形成有意注意,等等。

26.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

(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

(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

(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27.简述感觉的相互作用的两种形式

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1)感觉适应(2)感觉对比(3)感觉后效

2。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

(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

(3)联觉。

28.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29.影响知觉的选择性的因素

客观因素有:

a。刺激物的绝对强度;

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

c.对象的活动性;

d。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人们优先知觉。

主观因素是:

a.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

b.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

c.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式与情绪状态。

30.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

(1)知觉对象的特点;

(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

(3)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

(4)人的经验、知识水平。

31.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⑴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

⑵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⑶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

⑷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

⑸学会做观察记录。

⑹观察后的归纳,总结。

⑺教师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优良的性格特征。

⑻教会学生自觉养成观察习惯。

3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33.简述观察的品质?

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

34.简述记忆的品质及培养方法

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a.敏捷性.提高敏捷性,首先明确记忆目的,其次集中注意力。

b.持久性。加强持久性,首先善于把识记的材料归纳入已有知识体系中,其次是进行及时和经常性的复习。

c.准确性。如果缺乏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其他品质就没有了价值。培养记忆的准确性:进行认真识记;在复习

时把相近的材料经常加以比较,防止混淆;要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住的东西区别开.

d。准备性。培养记忆的准备性,关键是要使掌握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做到有条不紊的从记忆仓库中随时迅速提取所需要的材料。

35.简述记忆过程?

⑴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

⑵保持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

⑶回忆或再认识第三个环节。回忆时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现出来的过程。再认识当感知过,

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36.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⑴有无明确的目的和任务,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

⑵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一般来讲,在积极的态度和情绪状态下,人的识记效果最好。

⑶活动任务的性质。材料越多,识记所用的平均时间和次数就越多。识记也受材料性质的制约。有意义的,有规律的材

料更容易记住。

⑷识记的方法.采用意义记忆法比采用机械记忆法对信息的识记更准确。

37.简述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程度不再遗忘。

38.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系列位置效应;

3。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4。时间因素;

5.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6。识记的方法;

7。情绪和动机。

39.简述遗忘的原因

⑴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⑵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不

会消退。

⑶压抑说(动机说)

⑷舌尖效应

40.防止遗忘的方法:

⑴复习时机要得当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⑵复习方法要合理:①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②复习方法多样化③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④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

结合。

⑶复习次数要适宜:①复习内容的数量要恰当②提倡适当的过度学习。

41.简述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42.简述短时记忆的特点

特点:a.时间很短。不超过1分钟。 b.容量有限。容量一般是7±2个。c.意识清晰;d.操作性强;e.易受干扰。

43.如何依据记忆规律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

⑴合理安排教学。

⑵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⑶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和注意状态.

⑷充分利用无意识的规律组织教学。

⑸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⑹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品质,提高其记忆能力。

44.简述想象的功能?

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调节功能.

45.简述想象的种类

从有无目的性的角度,可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从想象与现实的关系,可分为幻想、理想&空想。

从内容是否新颖的角度,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46.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

(1)含义不同;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以往积累的表象,不根据责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2)二者内容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创造想象。

47.简述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⑴强烈的创造愿望。

⑵丰富的表象储备.

⑶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

⑷原型启发

⑸积极的思维的活动.

⑹灵感的作用.

48.联系教学实际,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想象力)?

⑴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⑶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⑷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⑸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⑹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49.简述言语的种类

外部言语(口头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内部言语

50.简述思维的种类

a。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分为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抽象逻辑…。

b。据思维的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c。据思维的指向性,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d。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e.据思维的日常经验和理论指导,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51.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分别是什么?

思维的基本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

52.简述思维的基本形式?

思维有三种基本形式也就是概念,判断或推理。

⑴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

⑵判断是认识概念之间的联系,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之分.

⑶推理是由一个活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53.影响概念掌握的因素和联系实际试述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主观:a.学生过去的经验;b.学生的认知能力;

客观:c.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d。变式.

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⑴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

⑵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

⑶充分利用变式。

⑷正确运用语言表达。

⑸形成正确的感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54.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⑴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⑵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

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⑷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⑸开设具体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⑹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55.思维品质的特征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特征:⑴广阔性与深刻性⑵独立性与批判性⑶灵活性与敏捷性⑷逻辑性与严谨性。

培养:⑴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⑵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⑶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⑷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⑸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56.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⑴区别:①从需要的角度来看,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

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②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市区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③从表现形式来看,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⑵联系:①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②对人类而言,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57.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58.简述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1.积极情绪与身心健康的关系:a.可以使学生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使

学生精力充沛,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从而提高其脑力劳动的效率; b.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c。能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消极情绪的对身心健康的影响:a。会缩小意识范围,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b。

使人失去心理上的平衡,致使身体虚弱,感情脆弱,对身体有不良影响;c.经常处于此状态,可能导致心理疾病。

59.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⑴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⑵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

⑷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⑸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的能力.

60.简述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⑴情感体验的内容日益丰富。

⑵情感表现的深刻性逐渐增加。

⑶友谊感逐渐发展。

⑷情感的动力特征明显。

⑸高级情感得到进一步发展。

⑹情绪,情感的稳定性明显增强。

⑺情绪,情感的自控力不断增强。

61.简述意志的基本特征?

⑴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⑵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⑶内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的最重要的特征。

⑷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62.简述意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意志与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的联系如下:

⑴意志的产生是以认知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知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

⑵意志对认知过程也有很大的作用。没有了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知过程,更不可能使认知过程深入和持久。

63.简述动机斗争的四种类型的含义?

⑴双趋冲突:即两个事物都很喜欢,但只能选择一个的心理状态。

⑵双避冲突:即两个事物都想回避但必须选择一个的心理状态。

⑶趋避冲突:即对同一个目标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⑷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产生的冲突。

64.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⑴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

①动机斗争

②确定行动的目的。

③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

⑵第二阶段是执行决定阶段.

65.简述意志的品质(特性):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66.如何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⑴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行动的目的性,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

⑵加强养成教育,培养小学生的自制能力。

⑶组织实践活动,在困难环境中锻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生活入手培养其意志品质。

⑸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⑹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模范作用,给予必要的记录约束.

⑺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67.良好情绪的标准:

⑴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⑵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作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⑶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⑷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68.结合实际谈谈怎样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情感?

⑴培养无产阶级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⑵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⑶培养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学会自我欣赏与自我接纳。

⑷提高情商水平,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宽以待人。

⑸有针对性的进行不良情绪情感的调适。

69.作为一名教师,你认为应该如何将意志规律运用到教学活动中?

⑴根据意志与认识的关系,促进学习活动。①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意义和结果,激发学生的意志行动。⑵发挥意志

对学习过程的支配和调节作用。

⑵根据意志与情感的关系,促进学习活动。①积极的情感可以激发人的学习动机,对意志行动产生推动作用。②一些不

良的情感对意志过程起着阻力作用。学生在学习中遭遇挫折和失败时,有时会感到悲观,失望,甚至丧失自信,一蹶不振。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和调控不良情绪.

70.简述需要的特点: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

7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与爱的需要;(4)尊重需要;

(5)求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

72.简述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优点:是一种较为完备的需要理论,它对需要的实质、结构、归属及作用都做了系统的讨论,这对进一步研究“需要”这一课题,建立科学理论,有积极意义。

不足:a.他强调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而没有认识到高级需要对低级需要的调节作用;b。人的需要不仅具有社会性,而且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结果;马斯洛错误地把人的需要的发展及实现看作是人类生物特性的发展和实现;c.

他的需要层次理论缺乏客观测量指标&实验支持;d。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是个人主义的,没有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73.对教学的启发

1。只有满足学生合理的可以实现的最基本需要,学生才能积极努力的学习。

2。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努力的满足学生的认知和学习需要,才能调动学生听课和做作业的积极性。

3.一般来说,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所以在思想工作中,要重视满足学生爱&自尊的需要,丰富学生的精

神生活,提高学生思想境界。

74.对学生需要的引导和培养

1。了解学生现有的需要;

2.承认并正确评价学生的需要;

3.满足合理需要,抑制不合理需要;

4.引导低层次需要向高层次需要发展.

75.简述动机产生条件

1.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需要紧密相连,又不同于需要,只有当需要达到一定程度,才

能成为推动或阻止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力。

2。外在条件是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

76.简述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维持和调节……。

77.简述能力、知识、技能的关系

1.联系:a.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b。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2.区别: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况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况,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况;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多了,能力并不一定就高。

78.能力的分类:

⑴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⑵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⑶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79.简述智力理论:

(1)二因素论:

a。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的

b。提出了智力包括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

c。一般因素(G因素)代表一个人普遍而概括化的能力,参与所有的智力活动.一个人智力高低取决于G因素的数量。S因素代表一个人的特殊能力,只在某些特殊方面(如绘画、唱歌等)表现出来.

d.人从事任何一项活动时都需要G因素和S因素的共同参与。

⑵群因素论

a.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的

b。他认为,智力是由有几个彼此无关的“原始的心理能力”组成.

⑶智力三维结构论

a。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

b。他认为,智力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

c. 形成智力因素总共有150种。

⑷智力形态论

a.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提出的

b。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c. 流体智力是一种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其发展与年龄有密切关系,一般人在20岁以后,流体智力达到顶峰,3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在个体差异上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

晶体智力是以习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其与教育、文化有关,因知识经验的积累,晶体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⑸多元智力理论

⑴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产生创造所需的能力。

⑵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互独立地能力,这七种智力在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种多样。

⑶七种智力成分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

⑷1999年,加德纳又提出了第八种智力,即认识自然的智力,它是认识自然,并对我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分类

的能力。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一经提出,就对当前教学改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有其智力强项和学习风格,因此,我们应对所有的学生都抱有热切的成长希望,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智力特点,使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

2。科学的智力观.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由于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多元的,其作用方式也是有差异的,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要善于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学生,尤其要根据学生智力结构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优势智力得到了合理的发展,就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⑹三元理论

a. 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提出的,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b。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

80.简述智力测量的标准

1。信度:指一个测验量表的可靠程度(或可信程度)。

2。效度: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的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3。标准化:是心理测验最基本的要求.

81.分析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差异;能力类型方面的差异;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82.影响能力(智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与营养、产前环境和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

83.能力的培养(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⑴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变“灌输式”的教为“启发式的”教。

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⑷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⑸注重早期家庭教育

84.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社会性

85.人格的结构:气质、性格、自我调控

86.性格的结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核心意义)、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

87.简述学生的性格差异。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关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依据个人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两类;依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把人的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88.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性格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个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还会影响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2)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89.简述教师如何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由于创造力和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关系,因此,从个性入手来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力产生的一条有利途径。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5)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力的榜样。

90.学生良好性格的塑造和培养(多用答案)……论述题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这样会增加这一行为重复出现的概率,同时

这样也在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教师应经常给学生讲解优秀人物的事迹,

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此外,用教师本身良好的性格去影响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力量;

(7)重视家庭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8)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及对学生的教育方式;

(9)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91.简述几种常见的性格分类(简述性格的类型)

⑴根据理智,情绪,意志三者在心理机能方面哪一个占优势,性格可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⑵按照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格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

⑶按照个体活动的独立性程度,性格可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92.简述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1.信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效度必须有信度,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但有了信度不一定有效度。

2.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效度低,信度很可能高。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基础知识简答题及答案发布人:圣才学 习网发布日期:2010-07-0915:58共7人浏览[大][中][小] 1、人的心理包括哪些过程? 答: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两部分? 答: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什么? 答: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是由哪国的谁于哪年在哪儿成立? 答:德国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 5、新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实现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正确说明,准备预测和有效控制从儿提高实践活动的效率。 6、试分析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 器官,没有神经系统,没有大脑的心理现象是不存在的这已被日常生活经验,科学实践以及“反射”、“条件反射”,脑髓说等所证实,从无机物的机械反映,到动物的心理反 映,再到人的意思反映是物质长期演化的结果,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大脑的机能。(2)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客观现实是心理源泉和内容。(3)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 能动性、人的心理除依存客观现实外,还受主观的知识经验,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心理水平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实践中,心理反映的主客观性是统一的。人不是消极反 映现实,而是能动地改造变革现实。(4)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人不只是自然实体。更主要是社会实体,人是积极的活动者。人的心理是实践中发生发展的。 7、什么是反射弧?它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答: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精神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躯,传出神经、效应器及反馈系统等。 8、什么是无条件反射?什么是条件反射,并各举一例。 答:无条件反射是不学而能,生来就会,从遗传获得的反射活动,如食物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如望梅止渴。 9、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哪几个层次?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 10、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答:(1)要想创设问题情境,首先要求教师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结构,了解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此外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状态,使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水平构成一个适当的跨度。(2)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既 可用教师设问方式提问,也可用作业方式提出,既可以从新旧教材联系方面引进,也可以从学生日常经验引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教学结束时进行。 11、如何根据学习动机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适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12、如何利用学习动机和学校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学习效果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学习动机;(3)掌握平分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13、知觉分哪些种类? 答:知觉分类标准和依据不同,种类划分不同。(1)根据分析器不同,简单可分视、

(完整版)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 (B)需要 (C)动机 (D)信念 2、人的听觉主要受()的控制。 (A)额叶 (B)顶叶 (C)枕叶 (D)颞叶 3、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 (D)反射 4、“谈虎色变”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表现,它属于()。(A)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 (B)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 (C)两种信号系统相结合 (D)以上答案都不对

5、感受性是()。 (A)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B)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C)感觉阈限的大小 (D)最小可觉差的大小 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 (A)空气振动 (B)物体振动 (C)空气 (D)声源 7、下列关于听觉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性质 (B)声波的频率越低,音调就越高 (C)声波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D)日常生活的声音大多是声波混合的结果 8、下列关于平衡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觉也叫做静觉 (B)平衡觉的感受器是前庭器官 (C)人平躺的时候,平衡觉较弱 (D)平衡觉是人对自己身体位置与地心引力关系的反映9、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0、一位亲眼目睹美国9.11事件的妇女到现在头脑中还经常浮现出那悲惨的一幕。这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1、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 (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 12、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 (B)思维的结构 (C)思维的方向 (D)思维的创造水平 13、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 (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 (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2004)用n-back范式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 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管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的任务,n-back任务是一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心理学简答题(精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答: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 2.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 答: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是: (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3.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 答: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4.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答: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5.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答: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包括: (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30=30分): 1.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费希纳在心里物理学中创造的感觉测量的方法(C) A 最小可觉差法 B 恒定刺激法 C加因素法D 平均误差法 2.由刺激所引起的知觉大小是该感觉系统的K值与刺激强度的对数之积,这是(A)定律 A 费希纳定律 B 韦伯定律 C 史蒂文森定律 D 艾克玛定律 3.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中不包括(C) A 变量 B 假设 C 结果 D 控制 4. 2×3×4×3有(B)个自变量,共有(D)个水平 A 3 B 4 C 9 D 24 5.想要有效的消除源自实验者效应和被试效应的额外变量的干扰,最有效的方法是(A) A 双盲法 B 恒定法 C 随机化法 D 统计控制法 6.历史上第一个反应时实验是由(B)实施的 A 唐德斯 B 赫尔姆霍茨 C 卡特尔 D 冯特 7.下面哪项实验是应用的开窗实验技术(B) A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实验 B 字母转换作业 C 心理旋转实验 D 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8.以下哪个是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C) A 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B 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C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D 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9以下哪项不是注意的研究方法(A) A信号检测范式 B 提示范式 C 搜索范式 D 双任务范式 10被试内设计用来专门解决顺序误差的方法是(C) A 随机化技术 B 匹配技术 C 平衡技术 D多基线设计技术 11影响实验内部效度的被试因素有(A) A 评价忧虑 B 期望效应 C 投射效应 D 刻板效应 12对于涉及两个变量的试验资料,由于每个变量的总变异既包含了“自身变异”又包含了“协同变异”(是指由另一个变量所引起的变异),须采用(C)法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A 方差分析 B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C 协方差分析 D 回归分析 13因变量的主观指标主要是指(D) A 反应速度的差异 B 反应的难度 C 反应速度 D 口语记录 14要求特征的典型例子是(C)

普通心理学填空题

普通心理学填空题 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它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心理过程和个性两大部分。 3.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4.个性是—个人的整个精神或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5.个性心理持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6.个性结构包括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持征。 7.人的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 8.动物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劳动和语言是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 9.黑猩猩利用木棍从竹筒中取到糖块、属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具体思维阶段, 10.科学心理学的创立依赖于哲学、生理学和物理学三大基础学科的发展。 11.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华生的行为主义及马斯洛的人本主义被认为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理论流派。 12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即指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13.大脑皮层主要分为颞叶、顶叶、额叶和枕叶四个区,其中枕叶是视觉中枢。 14.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构成的;其中周围神经系统又分为脊神经、脑神经和植物性神经三部分。 15.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的反射,其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的暂时神经联系。 16.反射可以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两类,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两种。 17.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或通路),它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等构成的。 18.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或活动的指向和集中。 19.注意具有如下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对信息的整合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预测与预见功能等。 20.注意的品质特性有:注意广度(或范围)、注意的稳定、注意的分配、注意转移等。 21.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它是在一瞬间(即1/10秒),人能

实验心理学题目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双耳分听技术: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两个分离的相互独立的声音信息。 本质:让被试双耳同时听见不同声音。 2. 追随耳实验: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实验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只耳朵的信息。分别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3. 材料限制:指作业收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的限制,因而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4. 资源限制:指其作业收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一旦得到较多的资源,这种过程便能顺利进行。因此,两个同事进行的作业若对资源的总需求量超过中枢能量,就会干扰。此时两个作业水平受互补原则决定,即一个作业应用的资源增加多少就会使另一个作业可得的资源减少多少。 5. 客体和特征特征是某个维量的一个特定值。客体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6. 错觉性结合实验。指在不注意的条件下,向被试呈现的不同客体的特征发生彼此交换的现象。 7. 任务定义注意: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他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8. 加工定向注意:将注意看做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即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9.(1)外围提示和符号提示。外围提示指提示直接出现在将被注意的位置,此类提示能自动引起注意,也被称为外源提示。 符号提示指提示只是指出注意应指向某个位置的一个符号。这种提示不会自动使注意指向被提示的位置,因此也被称为中间提示或内源提示。 (2)预言性提示和非预言性提示 预言性提示指对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多于无效试验次数的提示。(即目标更频繁地出现在被提示的位置上) 非预言性提示指在整个实验中有效试验次数与无效实验次数接近的提示。(即目标出现在被提示位置的次数并不比不被提示的位置多) 10.双任务范式:是在多个并行任务间注意的指向和调节作用。 11.警戒:持续性注意的一种形式,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为觉察特定的,难以预测而又较少出现的信号所保持的准备状态。(注意章节) 14.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而从上而下加工则指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15.不可能图形:是一种无法获得整体知觉经验的图形,也可说是一种特殊的错觉。 16.主观轮廓:错觉现象,指人们在一片完全同质区域中知觉到的轮廓。 17.知觉恒常性: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客观事物相对稳定特性的组织加工过程。 18.暗适应:指在低亮度环境下感觉缓慢提高的过程。 19.视敏度:指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 20.闪光融合:P369 21.视错觉:指单凭眼睛所见而形成的失真或扭曲的知觉经验。 22.接近法则:P372 23.听觉掩蔽:指两个声音同时呈现时,一个声音因受到另一个声音影响而减弱的现象。 24.促声融合:来自双耳的声觉信息融合成了来自一个“中央耳”的信息。

心理学简答题

第一章 一、简答题 1.心理学在历史上主要有哪些流派? 2.简述心理学中观察法的适用条件及主要特点。3.简述心理学中测验法的研究范围。 4.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哪些变量? 二、试述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观点及特征。 第二章 1.简述注意的特点。 2.简述睡眠不同阶段脑电波的特点。 3.简述产生假性失眠的原因。 4.简述催眠的原理。 第三章 1.简述感觉的分类。 2.简述韦伯定律。 3.简述费希纳定律。 4.简述暗适应的基本过程。 5.基本的听觉现象有哪些? 6.声音听觉是怎样形成的? 7.简述知觉的分类。 8.简述知觉的特性。

9.简述时间知觉的形式。 10.简述形成时间知觉的线索。 11.与对物的知觉相比,社会知觉的独特性有哪些? 12.社会认知过程中,如何对搜集到的信息加以选择?论述题: 1.试述听觉理论。 2.试述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第四章 1.简述记忆的三存模型。 2.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有哪些条件。 3.简述图式对记忆的影响。 4.简述有意遗忘的作用。 论述题: 1.试述长时记忆的编码、储存与建构。 第五章 1.简述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2.简述问题解决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3.简述利用手段——目的分析法解决问题的要点。 4.简述创造性人格的特征。 论述题: 谈谈如何培养和训练儿童的创造性。

第六章 1.简述能力的涵义。 2.简述智力发展的特征。 3.简述心理学家达斯的PASS模型。 论述题: 试述经典的智力测验。 第七章 1.简述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的联系。 2.简述动机的种类。 3.简述交往动机获得方式的两种不同观点。 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5.简述情绪的基本形式。 6.情绪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何影响? 第八章 1.简述人格的结构。 2.什么是人格结构的自我调控系统? 3.简述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 4.简述明尼苏达相人格测验。 论述题: 试述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普通心理学期末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在心理学史上,一般把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的心理实验室视为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把冯特誉为心理学独立的旗手。 2.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的心理学流派是人本主义学派。 3.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4.工具性条件反射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 5.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6.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7.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量度。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觉阈限与差别感觉阈限。 8.知觉的基本特性有_选择性__、_理解性__、_整体性_、_恒常性_。9.用红笔划出书中的重点是利用了知觉的选择性特性 10.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12.想象具有预见、补充、代替等功能。13.思维的特点是___间接性 ___、__ 概括性 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 A )的代表人物华生指出:“人和动物的全部行为都可以分析刺激和反应”。 A.行为主义学派 B.人本主义学派 C.认知学派 D.格式塔学派 2.( C )是用心理测量的工具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A.试验法 B.实验法 C.测验法 D.调查法 3.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 A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4.有明确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C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持续性注意5.正在上课,一位迟到的学生突然推门而入,这时引起大家注意的是( A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6.“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C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7.感觉阈限和感受性之间的关系是( B )。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对数关系 D.常数值 8.下面不属于内部感觉的是( B )。 A.动觉 B.痛觉 C.平衡觉 D.内脏感觉 9.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就是( B )。 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觉阀限 D.绝对感受性10.知觉的对象从背景中分离,与( A )有关。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稳定性 C.背景的绝对强度 D.对象的绝对强度 11.在知觉世界时,人们总是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把其他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这是( A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2.两可图形反映出人对事物知觉的( B )。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经典心理学实验范式整理

————————————————————————————————作者: ————————————————————————————————日期: ?

实验心理学经典范式整理 潜变量分析(latent variable analysis) 近年来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潜变量分析。传统研究方法认为一个执行测验的成绩就能够代表一种执行功能,而潜变量分析采用多个执行测验对同一执行功能进行测量,并从中提取它们的共性,形成该执行功能的潜变量。对测量同一执行功能的多个任务应涉及不同的实验刺激和实验程序,以避免在潜变量提取后的执行结构中仍含有非执行的成分。潜变量提取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诸如纯度,结构有效性等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执行功能间,以及执行功能与其他一些认知结构间的关系。Miyake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三项执行功能(对优势反应的抑制,注意转换和记忆刷新)间存在一定的相关,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相互可分离性;并且,这三种执行功能在一系列复杂执行任务(包括神经心理学测验)中的贡献是不一样的。然而,由于潜变量提取需要进行多项测验,结构方程建模还需要较大的样本量,使得这种研究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 ?n-back范式 n-back范式要求被试者将刚刚出现过的刺激与前面第n个刺激相比较,通过控制当前刺激与目标刺激间隔的刺激个数来操纵负荷。当n=1时,要求被试者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相邻的前一个刺激;当n=2时,则比较当前刺激和与它前面隔一个位置上的刺激;当n=3时,要求比较的是当前刺激和它前面隔两个位置上的刺激,依此类推获得不同程度的任务难度。任务类型包括字母匹配任务,位置匹配任务和图形匹配任务三类。在位置匹配任务中,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呈现的位置是否相同,而不管两者是否为同一个字母或图形;在字母或图形匹配任务中,则要求被试者判断两个刺激是否为同一字母或图形,而不管他们的呈现位置如何。该范式的优点在于将任务设计成在工作记忆上施加一连续的,参数可变的负荷,而其他任务需要保持恒定。P.O.Harvey等(2004)用n-back 范式评估年轻抑郁症住院病人的刷新加工,抑郁病人在n-back任务中显示了较差的操作。?他们的结果说明:排除包括2-back和3-back条件的复杂信息管理,1-back条件是一个更纯的刷新加工测量方法。n-back任务也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的神经成像研究中。神经成像研究应用n-back任务有如下几个理由(Braveretal,1997;Cohenetal,1997;Jonidesetal,1997):首先,比较神经成像研究早期应用

教育学心理学简答题精选第二章

二、简答题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2.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 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 5.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为何起主导作用 6.简述小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特征。 7.简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8.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其意义。 9.简述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 10.简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 11.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特点。 12.简述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 13.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是什么? 14.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5.简述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主要方法。 16.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17.简述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及其特点。 18.简述人格的特征。 19.关于人的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其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他什么? 20.简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21.简述学习的概念。 22.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有哪些? 23.如何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24.简述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2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有哪些? 27.简述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28.简述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点。 29.简述意志行动的两个阶段。 30.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31.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32.简述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33.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34.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35.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言语能力。 36.简述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 37.简述小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 38.简述注意的品质。 39.简述注意的种类。 40.简述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一、名字解释 二、简答题 三、实验设计(1)改错(2)设计 复习范围: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实验设计 第三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四章反应时间 第五章视觉与听觉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 广义的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2.实验心理学的任务 提出问题—选出被试—标识、控制和测量变量—实验的安排、操作—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3.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 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实验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即实验者规定了将要研究的事物,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b. 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实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开始实验,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事件的发生,使其重复产生,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一致; c. 实验者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可以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d.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而改变某一条件,用以观察试验结果。 缺点: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实验干涉程度高;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二、心理学实验以及各种变量 1.心理学实验的概念 实验:为了重复以前的发现,并进行拓展与发现。 实验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用来验证理论,并提供解释行为的数据。 有两种情况:a.存在假设b.没有假设 实验心理学家采用的三种基本实验:

普通心理学 试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习题3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心理是()和()的总称。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2、心理现象的实质:心理是()的机能,客观现实是产生心理的()。 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的反映。 4、情绪的外部三种表现是()表情;()表情;()表情。 5、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过程和()—过程。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是()及()。 6、反射可分为()和()()两种。 7、感受性是()对()的感受能力。衡量人的感受性高低的叫()()。 8、表象的两个主要特征是()()和()()。 二、单向选择(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个性心理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2.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结构主义心理学家的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罗杰斯D.冯特 3.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是()。 A.树突 B.胞体 C.突触 C.反射 4.大脑皮层上的额叶是()中枢。 A.视觉 B.听觉 C.言语 D.感觉运动 5.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A.反射系统 B.反射弧 C.条件反射 D.无条件反射6.下列选项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是()。 A.望梅止渴 B.谈梅生津 C.含梅流延 D.望梅生畏7.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是()。 A.思维 B.记忆 C.知觉 D.想象 8.从注意特征看“一心二用”是()。 A.不可能的 B.不良品质 C.无条件的

D.有条件的 9.无预定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10.一边看,一边唱的注意特性是()。 A.注意广度 B.注意稳定性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11.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是以某种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自己的()为中介的。 A.需要 B.态度C.动机 D.感觉 12.面对多重选择时的心理冲突是哪种冲突表现?() A. .多重趋避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C. 趋避式冲突 D 双趋式冲突 13.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个性倾向性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4.黏液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基本特征是()。 A.强、平衡、灵活 B.强、不平衡 C.强、平衡、不灵

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实验设计

1.设计一个多因素实验,要求有一个自变量与语言有关,一个与自变量与语言无关,分别说明: (1)你研究的问题; (2)自变量; (3)因变量; (4)变量控制; (5)实验材料的处理; (6)实验过程; (7)数据的统计处理。 答:(1)我研究的问题是:年龄与文章主题熟悉度对小学儿童阅读理解的影响。 (2)自变量 ①年龄(被试间变量),分三个水平:8岁(小学一年级儿童)、10岁(小学三年级儿童)、12岁(小学五年级儿童); ②文章主题熟悉度(被试内变量),分两个水平:熟悉(和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如描述游乐园的文章)、不熟悉(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如论述某个生僻物理原理)。 (3)因变量 因变量为阅读理解成绩,对被试回答文章后选择题的情况进行评分,每道题答对计1分,答错或未答计0分,共30 题,满分为30分。每位被试的得分即阅读理解成绩。 (4)变量控制 ①儿童性别,控制方法:在同一个年龄选择同样数量的男生、女生; ②儿童智力水平,控制方法:排除智力水平太高或太低的儿童(教师评定); ③文章字数,控制方法:全部选择字数在400左右的文章,字数变动在20字之内; ④生字水平,控制方法:将生字控制在5~10个,生字指超出小学语文大纲的汉字。 (5)实验材料 ①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

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②儿童很难接触领域的文章3篇,每篇400字左右,包含生字5~10个每篇文章后有5道针对文章内容的选择题,四选一,由五位资深语文教师共同编制。 (6)被试选择、材料分配与实验过程 共60人。 每个被试均阅读全部的6篇文章,阅读完每篇文章都要完成文章后的选择题,共限时40分钟,文章呈现的顺序在被试间按照拉丁方进行平衡。 (7)数据的统计处理 ①数据整理:删除得分在平均数上下三个标准差之外的被试数据; ②描述统计分析:计算出6个处理水平结合下被试得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③方差分析:使用SPSS软件分析主效应和交互作用。 如果因素一(年龄)主效应显著,再进行事后检验,判断差异主要存在于哪两个或三个因素之间。然后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 如果因素二(文章主题熟悉度)主效应显著,则可结合描述统计分析,得出显著大于或显著小于的结论。 如果两因素交互作用显著,则分两个方向进行简单效应检验:在年龄三个水平上,分别对熟悉度两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察在年龄的哪一个或哪几个水平上,熟悉度不同的文章差异显著;也可以在文章主题熟悉度的两个水平上,分别对年龄三个水平之间差异的显著性进行检验,考察在主题熟悉度的哪一个或两个水平上,不同年龄个体的阅读理解成绩差异显著。 2.设计实验,说明咖啡是否对人的集中注意有影响? 答:(1)被试:北大在校大学生16名,年龄18~24岁,男女各8名,视力正

心理学简答题汇总

1.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 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过程。 学生这一要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以年龄差异为例,年龄差异主要体现为思维水平的差异。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它们是所有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1.如何指导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①通过别人评价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②从外部行为的评价过渡到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的评价(2)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①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帮助学生建立自尊感②帮助学生克服闭锁性和自卑感(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①通过实践帮助学生锻炼自我控制能力②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和方法。 2.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1)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个别化教学。(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3.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 (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2)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1)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威信型、放任型、忽视型(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5.如何进行健康人格的构建? 健康人格是统合人格,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的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 3学习的基本理论 1.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主要条件? 意义学习即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条件:(1)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3)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4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1)树立自信心①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②设置合理的目标,形成任务指向而不是自我指向 ③进行归因训练,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自信;对的成就的学生,教授他们有效的学习方法(2)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①使任务更有趣,具有成就性,内在性和利用性②引发认知冲突③合理使用表扬(受表扬组、手训斥组、观察组、控制组),④ 2.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1)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二是个体的行为结果的归因方式。

实验心理学期末模拟试题

2013年大学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实验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共20分) 1. 心理物理法的创始人是() A.冯特 B.费希纳 C.高尔顿 D.艾宾浩斯 2.使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的方法是() A.极限法 B.平均差误法 C. 阶梯法 D. 恒定刺激法 3.实验中,疲劳可使阈限_____;若存在期望误差,在递增法测定时,阈限会______。() A.降低偏低 B. 升高偏低 C. 升高偏高 D. 降低偏高 4.如果想要研究“早上和晚上背书的记忆效果,哪个时刻点更好?”,则书籍内容是( ) A.自变量 B.因变量 C.额外变量 D.无关变量 5. B反应时间之所以比A反应时间长,是因为前者的加工过程比后者的加工过程多了() A.辨别刺激过程 B. 比较刺激和决策反应过程 C.选择反应过程 D.辨别刺激和选择反应过程 6. sone 量表的制作方法是() A.对偶比较法 B.二分法 C.差别阈限法 D.等级排列法

7.在信号检测实验中,属于正确反应的是() A. Y/N B. FA C. n/SN D. CR 8. 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这叫做() 定律定律定律定律 9.以下公式表示错误的是() A. V=1/α B. P(Y/N) +P(n/SN) =1 C. d′=Z 击中-Z 虚惊 D. β=O 击中 /O 虚惊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心理上的主观音高与声音刺激的频率和强度有关 B. 在ROC曲线上的点距离偶然事件对角线越近,分辨率越强 C. 反应时间作为反应变量,会随刺激变量和机体变量的不同而变化 D. 统计决策理论是信号检测论的数学基础 11.( )标志着现代心理物理学的开始。 A.最小变化法 B.史蒂文斯的幂定律 C.平均差误法 D.正误法 12.请找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人耳接受的声音频率范围为1000~3000赫 B.一个sone是指40分贝时1000赫的纯音声音刺激的响度感觉

普通心理学(选择、判断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实验心理学专业知识汇总资料

实验心理学考点整理 第一章 1、实验心理学: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心理能力会行为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分支,是应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心理规律的科学。 2、实验心理学的科学属性(1)客观性(2)验证性(3)系统性 3、获取知识信念两类方法(1)科学方法:演绎逻辑;归纳逻辑;中庸逻辑 (2)非科学方法:权威;注意凝聚;先验(ppt) 4、心理学研究方法:理论(思辨)的研究方法:理论心理学/心理学史等 现象学的研究方法:观察/个案/访谈 实证的研究方法:相关/实验 5、描述研究法:描述一种我们感兴趣的行为或现象为什么会发生。分为观察法(自然观察法与参与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 观察法样例:费孝通—江村经济福西—观察山地大猩猩 如何保证观察本身不会对观察结果产生影响?(反应性问题的控制) a.无干扰观察——艾布尔艾贝斯费尔特的无表情研究(调整镜头的角度) b.无干扰测量(如:课堂分析系统) 6、相关研究法a.是对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互相关系的测量b.与描述性研究方法相比,相关研究在控制、测量和统计分析更严格 c.相关研究的目的是在于证实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并对其关系的强度和性质进行描述,并不解释内在原因 d.相关研究法优点:显示共变关系,提示因果关系。有因果一定有相关,有相关不一定有因果。 缺点:相关的前提必须满足;无法确定因果方向。 注:高相关不等于真的相关(可能与第三变量有关)高相关不等于因果关系推导因果关系时,相关关系是前提(因果一定相关,相关不一定因果) 低相关不等于无关系(全距和样本太少)问卷调查是因果研究,实验研究是相关研究。前者是后者的基础 第二章 1.心理学研究的规则:(1)多重条件规则;(2)避免混淆因素规;(3)则随机化规则;(4)统计检验规则;(5)使用全部数据规则 1.1多重条件规则 a.任何实验都必须不止一个条件

朱滢《实验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三、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五种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统考2017年研] 答:额外变量又称为控制变量,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能对被试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有: (1)排除法:把额外变量直接排除,如声光实验的隔音室、暗室、双盲控制法等。双盲实验是一种严格的实验方法,旨在消除可能出现在实验者和参与者意识当中的主观偏差和个人偏好。双盲控制时实验的操作者和实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的内容和目的,由于实验者和研究参加者都不知道哪些被试接受了哪种实验条件,从而避免了主试、被试双方因为主观期望所引发的额外变量。 (2)恒定法:额外变量无法消除时,让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相对恒定,如实验仪器、物理条件。恒定法的局限是:实验结果不能推广到额外变量的其他水平上去;操作的自变量和保持的额外变量可能产生交互作用。 (3)匹配法:是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等的一种方法。匹配法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比较难实行。因为力图使所有因素匹配成相等很难实现,而且某些因素,比如动机、态度等,无法找到可靠依据进行匹配。 (4)随机化法:把被试随机分配到各处理组中去。平衡被试个体差异的方法,从理论上保证了被试具有代表性,一般大于30个。 (5)抵消平衡法:有些额外变量不能消除也不能恒定,比如顺序误差、空间误差、习惯误差、疲劳效应和练习效应。可以采取某些综合平衡的方法,使额外变量的效果相互抵消,比如ABBA法和拉丁方设计。

2.在一项社会心理学研究中,研究者给男性试看详细的案件资料,让他们设想自己是法官,对罪犯进行判决。所有罪犯都是女性。实验将被分为两组:一组被试阅读的案件材料附有漂亮的罪犯照片(有魅力组);一组被试阅读的案件材料附有缺乏吸引力的罪犯照片(无魅力组)。案件材料涉及两种犯罪类型,一种是诈骗罪,一种是偷盗罪,实验结果见下表: 表判刑的平均年数 (1)简要说明该实验设计的类型。 (2)用线性图描述结果,并作简要分析。[统考2017年研] 答:(1)该实验设计为2×2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案件类型属于被试内因素,有两个水平,分别是诈骗和偷盗;照片类型(有无魅力)为被试间因素,有两个水平,分别是有魅力的照片和无魅力的照片。判刑年数为因变量。 (2)据下图所示,罪犯照片的魅力程度与犯罪类型对因变量——判刑时间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对于有魅力的女性罪犯而言,对诈骗判刑的时间比盗窃的长;而对于无魅力的女性罪犯而言,两种案件类型类型所判刑的时间区别不大,对诈骗判刑的时间比盗窃的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