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推拿手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摘要: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临床儿科中导致儿童瘫痪的常见疾病。

穴位注射疗法又称水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在穴位或相应部位进行药物注射,将针刺药理、穴位特性综合运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方法现已成为目前研究小儿脑性瘫痪治疗的关键疗法。

对此,本文主要从当下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意义出发,探讨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疗效,旨在更好地完善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为小儿脑性瘫痪患者康复回归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穴位注射;现代医学康复技术;小儿脑性瘫痪小儿脑性瘫痪,全称“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也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

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还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及精神行为异常等,严重者会伴有智力不足、癫痫和肢体抽搐、语言功能出现障碍等,是引起小儿机体运动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对于小儿脑瘫来说,当下医疗认为综合治疗效果是最好的,综合治疗具体内容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

在治疗过程中应有一整套针对每个患者不同情况的详细术前临床评估,并选择合适术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应强调术后坚持长期正规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这是保证疗效、防止复发的关键。

但综合治疗方法虽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往往十分有限。

一、穴位注射联合现代医学康复技术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意义小儿脑瘫的全球发病率相当高,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有1-5名儿童患有脑瘫,世界上约有1700万人受脑瘫影响。

分娩前后的各种因素可能导致脑瘫,如缺氧、创伤、感染、遗传因素和发育性脑异常。

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选择性脊柱推拿疗法

治疗痉挛型小儿脑瘫的选择性脊柱推拿疗法
儿 窒息 , 氧缺血性脑病 , 缺 核黄疸及 迁延性黄疸 , 产 , 早 新生儿 痉
疗法等 以及近几 年从 国外 引入 的 V j 疗 法 , oa 神经发育治 oa t B bt h
p t ns w t p si c r b a as , i d o o ai t i s a t e e r l ly a k n f c mmo n h r l e td d s a e Me h d Re iw d t e p o r s f r ame t f h h l r n e h c p n a d a d y t ae i s . r e to s ve e h r g e so e t n e c i e t ot d p t ns wi p t e e r lp l ,i tg ae h h r pc p a t e n r p s d a n w h o y a d meh d w ih Wa a d s lc e p n ai t e t s a i c r b a as ne r td t e t e a i r c i ,a d p o o e e t e r n to , h c s n me ee td s i a h s c y c l
s a t e e r l as i a ew d l . p i c r b a p yd s s i ey s c l e
【e od 】 e c dsia m np l i eayc i rn a etwt sat rbap l K yw rs sl t nl a iu t eh rp ;hl e t n i sc e rl a y ee p av t d p i s h p ice s 疗法 、 高压 氧治疗 、 神经 电刺激疗法 、 温热疗法 、 水疗法 、 离子导入

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运动发育推拿法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张 荣 赵 宁侠 宋虎 杰( 导) , , 指
(. 1 陕西中医学院 20 级 中西结合临床脑病专业硕士研 究生, 09 陕西 成阳 724 ; 106 2 陕西中医学院附属西安脑病医院, . 陕西 咸 阳 724 ) 10 6
[ 中图分 类号 ] 24 115 [ R 4 .9 . 文献标 识码 ] [ B 文章 编号 ]04— 84 2 1 )3—16— 2 10 2 1 (0 2 0 9 0
表 1 治疗 前后涮评原始 分
1 2例均为 2 1 年 4月至 2 1 年 1 01 0 1 0月在我院接受康 复治疗的脑瘫患儿。男 9 , 3 ; 7 , 3例, 例 女 例 5级 例 4级 3
级 2例 ; 龄 6—13个月 , 均 2 月 2 平 9个月 。 2 治疗 方法 对 没有进 行过任 何康 复 治疗 的患儿 进行 首 次评 估 , 采 用运 动发育 推拿法 , 每周治疗 3~ 6次 , 次 2 每 0~3 m n 并 0 i,
治疗 dJ脑 瘫对 粗大运 动功 能有康 复作用 。 ,L [ 关键 词 ] 脑 瘫 ; 动发育 推拿法 ; 大运动功 能 运 粗
dJ 脑性 瘫痪 ( e ba p s,P 是指 出生 前 至出 生 ,h Cr r ay C ) e ll 后1 个月 内 由于 多种 因素 引起 的一 组非 进 行性 症 候群 , 表 现 为非 进 行性 中枢 性 随意 肌 功能 受 累 , 肌 体挛 缩 、 势 如 姿 异 常及不 随 意 运 动 等 , 伴 有 癫 痫 、 力 低 下 及 行 为 异 可 智 常¨ 。根据肢体障碍的情况分为单肢瘫、 J 偏瘫、 三肢瘫、 四 肢瘫 、 瘫 、 截 双瘫 、 重性 偏瘫 。运 动 疗法 是 以徒 手 以及 应 双

点穴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及机理研究概况

点穴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及机理研究概况
性 脑 病 的 预 防 和 治 疗 起 到 很 好 的 作 用 。于 氏 等 针 对 脑 瘫 患 儿
计学意义 。贾氏 选取特定穴 坎宫、囟门等对 新生儿缺血缺 氧 ”
性 脑 病 进 行 推 拿 治 疗 , 果 能 健脑 益 智 , 进 患 儿 智 能 发 育 。 结 促 2 机 理 研 究
1 3 不 同部 位 点 穴 .

点按是推拿 的基本手法, 以指代针, 易被家长及患儿接受。笔者
现 就近 些 年 来 点 穴 推 拿 治疗 4J 脑 瘫 的研 究现 状 综 述 如 下 。 , h
1 临 床 研 究
1 1 对 症 点 穴 .

些 研 究 表 明, 据 不 同 部 位 进 行 穴 位 推 拿 , 头 部 点 揉 根 如
新 中医, 0 3 3 () 7 3 . 2 0 , 5 9 :3 — 8
能活 动 。曾 氏等 观察 了点穴 推拿 后 患儿 胫前 肌和 腓 肠肌
iM E G的变 化 。结 果 表 明, 儿 经 综 合 治疗 后 , 前 肌 iM 患 胫 EG明 显 高 于 治疗 前 , 肠 肌 iM 以及 踝 背 屈 的协 同 收缩 率 明 显低 于 腓 EG 治 疗 前 ,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0 0 1, 予 以点 穴 治疗 后 效 差 尸< .0 ) 且 果 更 明显 。程 氏等 观 察 了 8 0例 患 儿 捏 脊 治 疗 后 微 量 元 素 的 变 化 , 果 显 示 , 脊 在 一 定 范 围 内能 够 提 高 机 体 必 须 的 微 量 结 捏 元 素 ( 铁 、 、铜 ) 如 锌 的含 量 , 低 非 必 须 微 量 元 素 ( 镉 ) 量 , 降 如 含 有 利 于 核 酸 与 蛋 白质 的合 成 代 谢 , 利 于 酶 的活 性 及 脑 、神 经 有 系统、运动系统的发育 。

针灸、推拿配合Vojta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

针灸、推拿配合Vojta训练治疗小儿脑瘫肢体功能疗效观察

小儿脑 瘫功 能评 定 是借鉴 中 国中 医研 究 院马若 飞 拟定 的小 儿脑瘫 疗效评 估 试行 方案 稍作 修改 而成 。
小儿 脑瘫功 能评 定主 要根 据常用 生 活功 能指 数 的四级
打分 原则 ,将主 要和 次要 评估 依据 按完全 不 能 、大部
分不 能、部分 不能 及正 常 ,分 别给 0 、6 、3 、9 和 0 、 1 、3分 ,然 后通 过计 算进 行评 估 。 、2
为主 ,配合 V j ot a训练 ,治疗 小 儿脑 瘫 3 0例 ,收到 显
著疗 效 ,现 报 告如 _ 卜:
2 ,采 用单纯 V j 0例 ot a训练 治疗 。两 组患 者性 别 、年
龄 分布均 无显 著性 差异 ( > . ) 两组 治疗 前脑 瘫程 P O0 , 5
度和 肢体 功 能积分 比较 ( > . ) P O0 ,见 表 1 5 。
09 .~5年 ,平 均 25年 。5 . 0例 患儿按 时 间的先后 顺序 进 行编 号 ,查 随机 数字 表分 为两 组 ,治疗 组 3 ,采 0例
用针 灸 、推拿 为主 ,配 合合 V j ot a训练 治疗 ;对照 组
软 ” 五硬 ”范畴 。笔者 l ,“ 0余年 来 ,采 用针 灸 、推拿
wi eerl as yau u cue sa ew t ot a ig t crba p l b c p n tr, sg i V j t i n h y ma h ar n
王 刚
( 江 民政康 复 中心,浙 江 浙
杭 州 ,3 0 1 10 6)
中 图分 类号 :R29 5 【 摘
C ii l ora o hn s dc e2 1 l c un l f ieeMe i n 0 0年 VO . ) NO5 n aJ C i L( 2 .

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应用近况

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应用近况

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应用近况摘要:本文归纳了近几年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文章,分别从按摩的机理、按摩手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具体阐述了单纯按摩手法、与其他方法结合等治疗方法,得出按摩在治疗痉挛型脑瘫中可以起到缓解肌肉痉挛、降低肌张力、提高肌力、强筋壮骨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按摩脑瘫痉挛型综述【中图分类号】r22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79-01脑性瘫痪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1],临床以痉挛型最常见,主要是锥体系受累,表现为上肢肘、腕关节屈曲,拇指内收,手紧握拳状,下肢内收交叉呈剪刀腿和尖足。

目前治疗尚无特效药物,对其治疗主要以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为主。

本文主要探讨传统按摩手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作用。

1 按摩手法的治疗机理按摩手法是借助于各种被动性的手法作用于人体,通过对皮肤、肌腱和关节等处各种感受器的直接的力学刺激,间接的神经反射以及体液循环等来对局部及全身产生影响。

按摩给予机体组织一定的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肌肉和神经末梢的功能恢复,适当的被动运动可增加肌肉的延展性,促进被牵拉肌肉放松,降低肌肉黏滞性,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大,增加肌组织的氧供应。

因此,推拿可使变形的软组织复原,重新达到运动力学结构的平衡。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推、揉、滚、摩、擦、抹、拿、捏、按、拍捶、击、振、搓、摇、抖等。

痉挛型脑瘫儿,由于肌张力高,加重了“原始反射”,影响翻身、爬、坐、站、行走等正常运动的完成。

手法治疗时,如用强力对抗、重手法刺激,会使肌张力更高。

因此,推拿时要刺激痉挛的拮抗肌,用缓慢、持续的牵拉手法拉长痉挛的肌肉,揉、压肌腱处以抗痉挛。

一般痉挛型多采用对抗痉挛体位,选用轻徐的按揉、推滚给予全身放松,摇抖牵引挛缩的关节。

2 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现状2.1 单纯按摩疗法。

贾广良等[2]采用王氏“脊背六法”依次对背部督脉、膀胱经及夹脊穴施以推、捏、点、按、叩等手法,刺激背部经络、输穴,以达到调节机体脏腑功能的作用。

头针联合循经推拿治疗对小儿脑瘫肌张力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头针联合循经推拿治疗对小儿脑瘫肌张力高的临床疗效观察

头针联合循经推拿治疗对小儿脑瘫肌张力高的临床疗效观察王惠;孙海鹏
【期刊名称】《科技与健康》
【年(卷),期】2024(3)8
【摘要】探讨头针联合循经推拿治疗对小儿脑瘫肌张力高的临床疗效。

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6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岩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头针联合循经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肌张力、痉挛程度、运动功能。

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腱反射、肌张力、阵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发现,针对小儿脑瘫肌张力高患儿采取头针联合循经推拿治疗可降低患儿肌张力,减轻痉挛程度,促使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总页数】4页(P1-4)
【作者】王惠;孙海鹏
【作者单位】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红岩医院儿童康复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4.1
【相关文献】
1.体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脾肾虚弱型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2.子午流注学说指导下靳三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临床观察
3.推拿头针联合治疗小儿脑瘫性斜视的初步临床研究
4.循经针灸联合推拿手法对小儿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和运动发育的影响
5.头皮针联合捏脊推拿对小儿脑瘫临床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五个月宝宝脑瘫治疗方案

五个月宝宝脑瘫治疗方案

一、引言脑瘫(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因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脑瘫患儿常伴有智力、运动、语言、感知、认知、行为等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五个月大的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脑瘫的治疗应尽早开始,以最大程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

本文将针对五个月宝宝脑瘫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五个月宝宝脑瘫治疗方案1. 早期评估对五个月宝宝进行全面的生长发育评估,了解其运动、认知、语言、感知等方面的能力,为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家庭康复训练(1)家长培训:对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的康复技巧和方法,以便在家庭环境中对宝宝进行康复训练。

(2)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培养宝宝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如进食、穿衣、洗澡等。

(3)感觉统合训练:通过游戏、触摸、听觉、视觉等方式,提高宝宝的感觉统合能力。

(4)精细运动训练:通过抓握、投掷、翻滚等游戏,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运动能力。

3. 物理治疗(1)运动疗法:根据宝宝的运动发育水平,进行针对性训练,如翻身、坐、爬、站立、行走等。

(2)按摩疗法:通过按摩手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3)电疗:运用低频电、中频电等治疗方法,刺激神经系统,改善肌肉功能。

4. 作业治疗针对宝宝的认知、语言、感知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5. 语言治疗对语言障碍的宝宝进行语言训练,包括发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训练。

6. 心理治疗对患儿及其家庭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对脑瘫的认识,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康复信心。

7.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需要,合理使用药物,如抗痉挛药物、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等。

8.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伴有严重畸形或功能障碍的宝宝,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治疗过程中注意事项1.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根据宝宝的病情、年龄、家庭环境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

2. 家长积极参与:家长是康复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应积极配合康复治疗,关注宝宝的生活细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浅谈推拿手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 介绍小儿脑瘫的病因病机、临床分型以及脑瘫康
复的推拿方法。其方法主要是在脑、头部、上下肢、背腰部运用点、
按、揉、牵拉、拿、扌袞等推拿手法治疗各型脑瘫患儿,并配合做“分
髋”、“屈髋屈膝”、“压足弓”等被动运动,对患儿的康复起到了很好
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脑瘫;推拿疗法;康复;小儿

脑瘫,即脑性瘫疾,是以非进行性运动障碍为主,由多种原因
所致的大脑功能失常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缺陷,主要造成患儿运动功能
障碍。脑瘫患儿由于生活无法自理,给家庭生活带来许多负担和困难。
现在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发达国家,脑瘫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对
于脑瘫应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其中一部分轻度患儿能够恢复日常活
动,使生活自理,达到甚至接近同龄正常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是当务
之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推拿手法治疗脑瘫患儿,取得了显著疗
效。
1 病因病机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脑瘫的发病原因一直是众多医学家研究的课题,目前认为主要由以
下原因所致。(1)多由母体妊娠期接触某些化学药物、放射线等引起
胎儿脑部发育障碍。(2)生产过程中胎盘早剥,脐带脱垂或绕颈及难
产等所致胎儿窒息、颅内出血等,使患儿脑部长时间缺血缺氧而致脑
瘫。(3)出生后头部外伤、感染等。脑瘫可造成患儿智力低下,语言
迟钝,运动功能障碍,听力和视力差,肌肉瘫痪或痉挛,关节脱位。
中医将其归入“痿证”的范畴,多由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损、脑髓
不充及胃气虚弱所致。《素问》中有采用推拿疗法治疗本病的记载:
“其病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在《素问·痿论》中又有:“治
痿独取阳明”的阐述,至今仍然指导着临床。因胃属阳明,乃后天之
本,气血生化之源,能够濡养宗筋,宗筋主约束骨骼而使关节滑利。
又因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输送营养以渗灌滋养肌肉腠理,与阳明经
会合于宗筋,故此二脉总统宗筋诸脉,阳明经与冲脉都与带脉相连,
带脉又络系督脉,故而阳明经为诸经之统领。推拿疗法是以经络、腧
穴为理论基础,按照经络、经筋的分布走行配以必要的特定穴,使肾
气足、脑髓充、胃气强,达到治疗的目的。
2 分型
(1)痉挛型。此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表现为偏瘫、双侧瘫痪、单
瘫等,严重者不能行走,或不能站立,肌张力高,呈“剪刀步态”,
可有语言及智力障碍。(2)张力不全型。肌张力低下,头颈不能抬起,
四肢运动障碍,常有智力低下及失语,但腱反射活跃。(3)舞蹈徐动
型。患儿舌、面及身体各部都可见舞蹈或徐动症动作,并有运动障碍,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肌张力增高。(4)共济失调型。患者仅为小脑性共济失调表现。(5)
混合型。各型间很难区分。本病的特点是各型脑瘫不呈进行性加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改善,头部CT可见脑萎缩、脑软化灶、脑部
分发育不良、脑室扩大等。
3 治疗方法
(1)头部。用轻快的一指禅推法在头部及面部进行2 min点揉百会、
太阳、头维、风府、哑门、风池及天柱等穴,要求力量适中,不可引
起患儿哭闹。(2)上肢。用揉法和扌袞法施术于上臂及前臂,然后点
揉肩髃、肩髎、肩贞、天宗、曲池、手三里、内关及外关等穴位,最
后搓捻、拔伸手指。有肌肉痉挛或关节强直者,可牵拉肩关节及屈伸
肘关节。(3)背腰部。用扌袞法施术3~4 min,用点法、揉法作用
于背俞穴及督脉。最后捏脊3~4遍。(4)下肢。用拿法或扌袞法施
术于大腿前后侧及小腿后侧约5 min。点按环跳、秩边、承扶、殷门、
委中、委阳、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