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疗效观察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疗效观察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疗效观察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FocusedUltrasound,HIFU)治疗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采用海扶JC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对150例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肿瘤特点及身体状况调整功率及焦距,对治疗前后患者的主要脏器功能、生命体征、病理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中、治疗后的生命体征稳定,治疗对靶区邻近组织、器官没有明显影响,治疗的有效率为68.67%,其中1例患者出现胃肠麻痹,6例患者出现治疗区域皮肤灼伤。结论:HIFU术前对患者的肿瘤特征进行评估,治疗中适时调整治疗参数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产生。HIFU对治疗肿瘤有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探讨。 【关键词】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应用HIFU 治疗的恶性肿瘤且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患者150例,其中男97例,女53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3.2岁。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细胞学或(和)病理组织学、肿瘤标志物或(和)影像学确诊,治疗病灶位于胸腹壁8例,其中乳腺癌8例;恶性肿瘤胸腹壁转移39例,其中胃恶性间质瘤2例,胃癌21例,食管癌7例,胰腺癌9例;病灶位于盆腔或腹腔的71例,其中子宫肌瘤15例,子宫颈癌6例,盆腔软组

织肉瘤2例,膀胱癌6例,前列腺癌5例,肝癌33例,大肠癌4例;病灶位于四肢及臀部的32例,包括软组织肉瘤10例,淋巴瘤22例。患者肿瘤直径1.0cm24cm,皮下深度0.5cm13cm,瘤灶个数16个每例。治疗前伴有疼痛者96例,合并化疗者54例,联合放疗者42例。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

外阴上皮内瘤变V I N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外阴上皮内瘤变 外阴上皮内瘤变(VIN)是一组外阴病变,是外阴癌的前期病变。年轻患者的VIN常自然消退,但60岁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轻患者可能转变为浸润癌。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分为1级(轻度不典型增生):上皮过度增生和异型细胞的改变,局限于上皮的下1/3。2级(中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层上述变化发生于上皮的下2/3。3级(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原位癌):上皮层的变化超过2/3。原位癌的不典型增生累及整个上皮层,但未穿透基底膜。 病因 1.与HPV(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 在VIN浅层细胞,尤其在VIN1和VIN2中,常可见到由HPV感染所致的征象,分子生物学技术证明80%VIN与16型HPV有关。 2.与免疫缺陷有关 罹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甾体激素和组织移植抑制剂)者VIN发生率明显增高。 3.与外阴营养不良有关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在硬化性萎缩性苔藓患者中较增生性营养不良更多见。 4.与性行为和烟草有关 吸烟常常与VIN Ⅲ级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同样还发现性伴侣数量的增加与VIN Ⅲ级的发 生有关。HPV感染为性传播疾病,在年轻的VIN患者中常有HPV感染,并与性生活史(包括性伴侣数目,第1次性生活年龄)有关。 5.与宫颈病变关系 由于有相同的危险因素,VIN与宫颈病变相联系,大约15%的VIN患者存在宫颈病变。 6.与外阴癌的关系

外阴上皮内瘤变I级与外阴癌的关系尚未肯定。但一些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高级别的VIN 和外阴癌的联系是存在的。 临床表现 1.症状 (1)最常见症状为外阴瘙痒不适和烧灼感。以大小阴唇较常见,阴蒂次之,尿道口及其周围较少见。 (2)约17%的病人主诉发现外阴结节。 (3)20%~48%的患者无症状。 2.体征 查体时可发现有90%的患者外阴局部皮肤出现丘疹或斑点,颜色可为灰色、红色、褐色、棕色或白色。病灶也可表现为表皮增生,可出现皮肤增厚、斑块、乳头或小的赘疣,呈灰白色、黑色素沉着或暗红色,表面干燥、脱屑,边界不清楚。病灶可为单个,但更常多发,并可相互融合。这些病变可发生于外阴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部位是右侧大、小阴唇的底部8点处。 单发性VIN主要位于舟状窝和小阴唇附近黏膜,偶见于会阴体后部或阴蒂周围,绝少发生于有毛发生长部位和阴蒂腺体,而多发性VIN则可侵犯阴蒂包皮、小阴唇、舟状窝和会阴体。约1/3病例有大阴唇和会阴体后部的浸润,当会阴体后部浸润时则常常累及肛门和臀内侧沟。肛管黏膜也常受累,即不典型增生病变可向上发展而延伸至肛管鳞柱交界处。阴蒂腺体极少受累,而尿道浸润则为罕见。 约50%的患者伴有其他部位的上皮内瘤变,30%外阴上皮内瘤变患者同时合并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合并阴道瘤变,3%同时合并有宫颈和阴道瘤变,这些在免疫抑制及肛门生殖道综合征患者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检查

第二节 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

第二节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外阴上皮内瘤样病变(vulva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是一组外阴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名称。包括外阴鳞状细胞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外阴非鳞状细胞上皮内瘤样病变(Paget’s病,未浸浸润的黑色素细胞瘤),多见于45岁左右妇女。近年VIN 发生率有所增加。VIN很少发展为浸润癌,但60岁以上或伴有免疫抑制的年轻患者可能转变为浸润癌。 [病因] 不完全清楚。现代分子学技术检测发现80%VIN伴有HPV (16型)感染。细胞病理学变化包括病毒蛋白在细胞核周形成晕圈、细胞膜增厚以及核融合。这些改变多发生在病变的表层细胞。其它的危险因素有性病、肛门-生殖道瘤样病变、免疫抑制以及吸烟。 [临床表现] V1N的症状无特异性,与外阴营养不良一样,主要为瘙痒、皮肤破损、烧灼感、溃疡等。体征有时表现为丘疹或斑点,单个或多个,融合或分散,灰白或粉红色;少数为略高出表面的色素沉着。 [诊断] 1.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任何可疑病变应作多点活组织检查。为排除浸润癌,取材时需根据病灶情况决定取材深度,一般不需达皮下脂肪层。

2.病理学诊断与分级 (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分3级。VIN I:即轻度不典型增生。VINⅡ:即中度不典型增生。VIN Ⅲ:即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2)外阴非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主要指外阴Paget’s 病,其病理特征为基底层可见大而不规则的圆形、卵圆形或多边形细胞,胞浆空而透亮,核大小、形态、染色不一(即所谓的Paget’s细胞),表皮基底膜完整。 [治疗] 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 (1)VIN I:可用:①药物治疗,5%氟尿嘧啶(5-FU)软膏,外阴病灶涂抹,每日一次。②激光治疗,此法治疗后能保留外阴外观,疗效较好。 1%.占女性生殖道癌肿的3%~5%,常见于60岁以上妇女。以外阴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其它有恶性黑色素瘤、基底细胞癌、前庭大腺癌等。绝大多数肿瘤生长在外阴皮肤表面,容易被发现,但仍有很多患者未能获早期诊断和治疗。其原因或是患者不重视外阴部症状,如瘙痒、结节状小赘生物等,或是医师不认识外阴症状的重要性,常没有先作病变部位活组织检查,确诊后再治疗,而是先盲目给予不适当治疗延误病情。

高能超声聚焦刀完整版

高能超声聚焦刀完整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高能超声聚焦刀就是利用超声波作能源,从体外分散发射到身体里边去,在发射透射过程中间发生聚焦,很多超声波聚焦在一个点上,这一个点上通过声波和热能转化,形成一个高能治疗点,它可以把肿瘤杀死。 在这台机器上,发射器由体外分散发射超声波透入人体,每束超声波进入人体后聚焦在一个点,它的焦点总功率相当于万-5万台普通诊断B超机的能量总和,这么多的能量聚集在一个点上,产生能量很大的声能,如果这个点击中癌细胞内,那么超声能则被癌组织吸收,焦点区域的温度可达到70-100摄氏度,这个高温点就象一个手术刀在切割肿瘤,焦点区的癌细胞无一幸免。而高能超声聚焦在其所穿过的非治疗部位的能量不足以对组织造成损伤。 治疗原理 高能超声聚焦刀(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治疗原理: 高热效应 区别于低功率聚焦超声,HIFU治疗仪能将高强度的超声能聚焦于治疗区域,能在秒内能迅速将目标区域组织温度骤升至70℃以上,使细胞内蛋白迅速出现凝固性坏死(肿瘤细胞致死温度的临界点在~℃,而正常细胞则为45℃,对于肝脏组织而言,局部温度超过58℃即可致组织凝固性坏死)。 (2)空化效应:HIFU在靶区聚焦产生热效应的同时,靶区肿瘤组织细胞内的水份受交变声压作用形成空腔并长大,压缩,闭合。当这种空泡振动频率达到或接近超声波频率时,蒸气泡因急剧压缩出现微爆炸,产生冲击波,通过物理作用破坏肿瘤的高分子化学键,同时形成不饱和高活性的自由基,引起一系列的生化反应,导致靶细胞的破坏。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什么是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 产后妈妈会感到外阴瘙痒,并且偶然能发现有外阴结节,可能患外阴鳞状上皮內瘤样病变。那么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是怎么回事呢?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是一组外阴病变,是外阴癌的癌前期病变,包括外阴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外阴皮肤或粘膜鳞形上皮内不典型增生由基底层开始,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时向上扩展,占的层次增加,另外,还根据细胞排列的异常情况,通过病理细胞学所发现细胞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和所占的范围,又将其分成I、Ⅱ、Ⅲ级(即轻、中、重度)。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病因 1、病因 不完全清楚。DNA检测发现VIN病变细胞DNA多为单倍体;利用显微分光光度计作多发性病灶DNA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灶起源于不同的干细胞;大的融合病灶可起源于单一的干细胞或是不同散在病灶的融合。普通型VIN常与HPV感染有关,尤其与HPV16感染关系密切。p53基因异常可促进分化型VIN向鳞癌发展。其他危险因素有性传播疾病、肛门—生殖道瘤变、免疫抑制以及吸烟等。 2、病理 现代分子学技术检测发现80%VIN伴有HPV(16型)感染。细胞病理学变化包括病毒蛋白在细胞核周形成晕圈、细胞膜增厚以及核融合。这些改变多发生在病变的表层细胞。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症状 1、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的症状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外阴瘙痒、烧灼感、皮肤破损及溃疡,程度轻重不一。部分患者无症状。 2、病变可发生于外阴任何部位,最常见于会阴、阴蒂周围及小阴唇,可累及肛周、尿道周围。 3、病变可表现为表皮隆起的丘疹、斑点、斑块或乳头状赘疣,单个或多个,融合或分散,呈灰白、粉红色、黑色素沉着,或者红白相间的片状,严重者可呈弥漫状覆盖整个会阴。通常,多中心病灶更常见于较年轻妇女(《40岁者);绝经后妇女多为单发病灶。 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怎么治疗 1、局部药物治疗:可采用抗病毒、化疗、免疫治疗药物外阴病灶涂抹。 (1)1%西多福韦:广谱抗DNA病毒药物; (2)5%咪喹莫特; (3)5%5—氟尿嘧啶软膏;

(完整)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附件10: 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 为规范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师开展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技术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所称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技术,是指主要通过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HIFU)肿瘤治疗系统(以下称HIFU肿瘤治疗系统)所进行的肿瘤治疗技术。系统由功率源、治疗控制、定位及实时评估、运动控制等部分组成。其治疗原理主要是利用聚焦于生物组织中的高强度超声产生的热效应,使治疗焦域处的组织瞬间凝固性坏死,焦域以外组织无显著损伤,凝固坏死组织最终可逐渐被吸收或瘢痕化。这种局部治疗肿瘤的新技术又称为热“切除”,主要适用于治疗组织器官的恶性与良性实体肿瘤。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高强度聚焦超声肿瘤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此项技术限定在三级医院实施,并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相关诊疗科目。 (三)装备HIFU肿瘤治疗系统。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HIFU肿瘤治疗的主要技术人员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专业、外科专业或医学影像和放射治疗专业。 2.有3年以上内、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接受HIFU肿瘤治疗系统专门培训的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即必须经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或委托的HIFU 肿瘤治疗培训基地或中心进行专门的培训,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后方有资格上岗。 (二)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参与治疗的还包括有临床经验的影像医师,经过专门训练的护士(必要时需麻醉医师参与)。相关人员均需经专业系统培训并考核合格。

妇科考试试题_25 外阴上皮非瘤样病变

第二十五章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 一、判断题 1.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病因与慢性损伤、过敏、局部营养失调或代谢紊乱有关。( √ ) 2.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以30岁左右生育年龄妇女居多。( ╳ ) 3.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发生癌变机会约为1%。( ╳ ) 4.外阴硬化性苔癣的典型病理特征是表皮层角化和毛囊角质栓塞,表皮棘层变薄,黑素细胞减少。( √ ) 5.外阴白癜风是黑素细胞被损坏所引起的疾病。( √ ) 6.外阴局部白化病无自觉症状,也不癌变,无须治疗。( √ ) 二、填空题 1.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的药物治疗,主张用皮质激素局部治疗。 2.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手术治疗,适用于已有恶变者或长期药物治疗无效者。 3. 外阴白化病为遗传性疾病,无须治疗。 三、问答题 1.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包括哪些内容? 答:外阴皮肤和粘膜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包括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外阴硬化性苔癣、硬化性苔癣合并鳞状上皮细胞增生以及其他皮肤病(外阴白癜风、外阴白化病、继发性外阴色素减退疾病)。 2.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的病因有哪些? 答:外阴鳞状上皮增生与外阴局部皮肤长期处于潮湿状态和阴道分泌物刺激可能有关。外阴硬化性苔癣与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 B40有关,或与自身免疫可能有关,血中二氢睾酮低值可能也是病因之一。 3.对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进行病变部位多点取材作病理检查,常采用哪种方法提高诊断准确率?

答:除多点取材进行活检在有皲裂、溃疡、隆起、硬结或组织粗糙处进行外,应在该处先用1%甲苯胺蓝涂抹病变皮肤,待自然干燥后用1%醋酸液擦洗脱色,在不脱色区(表明该处有裸核存在)取材能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不典型增生或早期癌变的可能性较大。 4.外阴鳞状上皮增生患者如何选择局部用药? 答:治疗主要在于控制外阴瘙痒。主张用皮质激素局部治疗。常用药物有0.025%氟轻松软膏、0.01%曲安奈德软膏、1%~2%氢化可的松软膏,每日涂擦局部3~4次,因长期连续使用高效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导致局部皮肤萎缩,故一旦瘙痒基本控制应停用皮质激素类药物。 5.外阴硬化性苔癣患者如何选择局部用药? 答:丙酸睾酮局部涂擦是治疗硬化性苔癣的主要方法。丙酸睾酮200mg加于凡士林油膏10g中制成2%油膏涂擦患部,擦后予以按摩,每日3~4次,用药1月开始出现疗效,应连续治疗至少3~6个月,待瘙痒症状消失后1~2年内,用药次数减少,改为每周1~2次。若属重症,可与1%或2.5%氢化可的松软膏混合涂擦。瘙痒缓解应停用氢化可的松软膏。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32例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32例 陈 军 郑连文 邹颖刚 贾 妍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妇产科,吉林 长春130041) 〔关键词〕聚焦超声;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4-0831-02;doi :10.3969/j.issn.1005-9202.2012.04.082 第一作者:陈 军(1975-),女,主治医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妇科肿瘤研究。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女性外阴皮肤和黏膜组织发生变性及色素改变的一组慢性疾病 〔1〕 。此病多见于绝经后妇女, 亦可发生于生育年龄。外阴瘙痒是此病最主要症状,患者多难以忍受,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32例,治疗效果明显。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患者32例,均经病理 检查证实。年龄35 72岁,平均53.5岁。 1.2 方法 治疗前除外急性炎症或有关并发症,体温< 37.2?。治疗时间为月经干净3 7d ,外阴活检伤口愈合后。病人取膀胱截石位,碘伏溶液消毒外阴,铺无菌巾,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然后进行超声治疗。采用重庆海扶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CZF 型超声治疗仪,治疗参数为频率8 18MHz ,功率3.5 4.5W ,辐照方式为连续直线扫描,速度5 10mm /s ,时间10 30min 。治疗范围为病变及距病变边缘5mm 。涂专用治疗耦合剂让治疗头紧贴皮肤,做匀速的线段扫描,逐步覆盖整个治疗区域,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达到有效的剂量。当局部皮肤温度升高, 局部组织水肿、充血即可停止治疗。治疗后局部敷紫草油纱布, 24h 间断冰敷,3d 后局部水肿明显减轻, 1w 后水肿完全消失。所有病人均在门诊定期随访。手术后禁性生活、禁盆浴1个月。冰敷要间歇性,防止冻伤。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病变局部破溃感染。治疗后即刻或每次便后给予碘伏消毒外阴,用烧伤膏外敷治疗区,然后用冰袋局部间歇性冰敷(冰敷3 5min 、间隔5min ,降低皮肤及皮下组织温度,同时可减少炎性介质释放,减轻组织水肿。冰敷时应防止皮肤冻伤,随时观察皮肤的颜色,发现皮肤明显苍白应立即停止, 24h 后停止冰敷。给予1?5000的高锰酸钾坐浴,2次/d ,继续用烧伤膏外敷治疗区并用50%硫酸镁湿热敷,两者交替,2次/d ,至局部水肿消退。治疗后1、3、6、12个月回院复查。1.3 疗效评价 治愈:瘙痒症状消失,外阴皮肤颜色、弹性恢 复正常。显效:瘙痒症状基本消失,外阴皮肤颜色、弹性明显改善。好转:瘙痒症状减轻,外阴皮肤颜色、弹性有一定程度改 善。无效:瘙痒症状无好转,外阴皮肤颜色、弹性无改变。复发:停止治疗后6个月,症状又复发。 2 结 果 32例患者超声治疗后即刻外阴皮肤出现充血、水肿,24h 后达高峰, 3 5d 后水肿逐渐减轻,1w 左右消退。术后第1个月外阴瘙痒减轻,术后第3个月瘙痒症状基本消失,皮肤弹性、颜色大部分恢复正常。术后第6个月外阴皮肤外观及颜色基本恢复正常,仅1例严重病人复发。术后1年17例治愈(53.1%),10例显效(31.3%),4例好转(12.5%);半年后复发1例(3.2%),经再次治疗后痊愈;总有效率为84.4%。均无感染发生,无瘢痕形成、无尿道及肛门损伤。3 讨 论 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因其病因不清,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成为临床的一个顽症。有学者 〔2〕 认为外阴上皮内非瘤 样病变的病理改变主要是在真皮层内,表皮的病变是继发的,表现为真皮层的毛细血管痉挛及闭塞,微小血管明显减少,真皮乳头水肿,细胞变性,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使局部的微循环障碍以及胶原纤维生成障碍,从而导致表皮内细胞发生程度不同的病变。其临床特征为外阴奇痒,病变区域皮肤和黏膜色素减退或发白,皮肤粗糙、皲裂、破溃等。该病病程较长,治疗困难且易复发,多种治疗方法效果均不理想,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研究发现 〔3〕 ,通过聚焦超声治疗,病变的外阴皮肤 可逐渐恢复正常,基底细胞有色素沉积,真皮层的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消失。聚焦超声治疗是一种无创治疗的新技术 〔4〕 。 它可将体外发射的超声波透过表皮或黏膜上皮,在真皮浅层或黏膜下的病变组织聚焦,产生一个高能区域,短时间内使靶区的病变组织吸收能量而快速升温,产生生化反应,最终使病变组织损伤变性,促进组织重建和微循环改善,同时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可使细胞膜失去连续性或使其通透性发生变化。由于病变或增殖旺盛的组织对超声更敏感,故超声可以选择性损伤病变组织细胞而达到治疗目的。本研究中有27例患者经治疗后取得显著临床效果,总有效率达84.4%,仅复发1例。李成志等 〔5〕 利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上皮内非瘤样病变有效率 达95%, 复发率低,无远期并发症发生。这表明聚焦超声治疗能有效地控制瘙痒症状,且不损伤邻近组织,是目前治疗外阴 上皮内非瘤样病变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外阴脂肪瘤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https://www.360docs.net/doc/b43458845.html,/外阴脂肪瘤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很多女性会发现外阴长了疙瘩,开始的时候并没有症状,但后期症状就很明显,患者会发现疙瘩会长大,触摸的时候并不是疙瘩,感觉像是肿瘤,出现这种现象时要引起重视防止是患的外阴脂肪瘤,但此症状与很多疾病有相似的症状,如脂肪肉瘤等,就要与相似的疾病鉴别,那么外阴脂肪瘤需与哪些疾病鉴别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脂肪瘤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1.脂肪肉瘤 无特异性,多为肝区疼痛、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上腹部可触及肿块,极少发生黄疸及腹腔积液。瘤体呈椭球形或不规则形,质软,体积较大时才被发现。切面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常见坏死区域,坏死区易软化、易碎。瘤体周围组织受压可形成不完整的薄层假包膜,分化良好的脂肪肉瘤可出现完整的包膜。 2.外阴神经纤维瘤 生长缓慢,发生在青春期后没有疼痛,很少恶变,在妊娠时明显增大。二者均为质软肿块,外阴神经纤维瘤瘤体显著凸出于皮肤表面,呈球形或有蒂的疝囊样肿块,用指尖可将瘤压入皮内,肿瘤有明显的弹性。病理学检查可鉴别。 3.皮赘 脂肪瘤需与哪些疾病鉴别?皮赘是皮肤表面的一个很小的柔软肿块,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成肉色皮块,通过蒂附着在皮肤表面,如果皮赘在蒂处扭转,其内部会形成血块,此时的皮赘可出现疼痛。病理组织显示皮赘是由表皮所包围的真皮结缔组织组成。结缔组织疏松水肿,含有许多毛细血管。可与外阴脂肪瘤区别。 脂肪瘤需与哪些疾病鉴别?外阴脂肪瘤需要与上述疾病相鉴别,医生在诊断疾病时会要求患者做一些检查,如血液生化检查,此项检查会查肌酐、尿素氮、血清葡萄糖等共六项,同时还要做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这些检查,就能准确的诊断出疾病。 原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43458845.html,/zhifangliu/2015/0727/228166.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