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栏港高速公路沉降观测方案

高栏港高速公路沉降观测方案
高栏港高速公路沉降观测方案

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

沉降观测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A2标

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零年一月

沉降观测方案

1.目的

明确沉降观测工作的流程、操作要点、相应的工艺标准和内业数据的处理、指导、规范沉降观测,为后期施工做好准备。

2.编制依据

(1)《公路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2)《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K47+100-K59+201.631)段。

4.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高栏港高速公路对路基、桥涵、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软基处理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而影响沉降计算的因素较多,沉降计算的精度来预测工后沉降。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变形控制符合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堆载预压的卸载时间。

5.仪器设备及人员要求

变形监测仪器设备购置、观测元件加工应按《图标文件》和《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进行购买,要求购买DS05及以上的水准仪,建立仪器设备购置台帐和仪器设备检验计划,达到观测精度。

6.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7.监测断面的设置 7.1路基工程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辅道沉降和软基沉降观测为主。

7.1.1观测断面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新建辅道、一般路段,100-200米间距设置,桥头引道设置3个观测断面,间距为50米,按照本标段的软基长度和处理宽度,每2Km 设置一个重点监测断面,对温泉北路跨线桥、升平大道跨线桥、温泉大道跨线桥、珠海西站路跨线桥、进港二路跨线桥的引道设置重点监测断面。

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设置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对地形横向坡度大于1:5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地段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7.1.2观测点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监测原件埋设

过程监测

观测资料

观测资料

提交观测报

申请卸载

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详见后观测点位布置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观测点位布置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土路肩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一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

包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两侧土路肩处,沉降板位于双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桩边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外2m、10m处,并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

7.1.3沉降板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对路堤填高小于0.8m且压缩层厚度小于1.5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200m;对压缩层厚度大于20m地段,设置断面间距为50m;其余情况根据具体情况,设置断面间距为100~200m;地面横坡或压缩层底横坡大于1:5时,横断面布置两处沉降板,一处位于路基中心,另一处根据地形地质情况布置。

7.1.4预压地段,预压期在基床底层顶面临时布置沉降板,位移观测以及基底沉降观测布置与无预压段完全一致,预压土方卸除时临时沉降板随之拆除,基床表层施工后,于路基面上设置正式沉降观测桩。

路堑地段观测断面分别位于路基中心,左右中心线以外1.5m的路基面处各设1根沉降观测桩,观测路基面的沉降。深厚层地基需分层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土层地段、软土地段的桥路过渡段及不同地层结构附近设置。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全断面沉降观测时,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执行。

7.1.5监测元件的埋设

①沉降观测桩

沉降观测桩元件制作,选用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见附图:

Φ20螺纹钢筋

砼浇注包裹方柱

路基填筑土

路基填筑土

砼浇注包裹方柱

沉降桩埋设示意图

②沉降板元件制作

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20mm 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49mm PVC 管)组成,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40cm ×40cm ×5 mm ;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

5mm厚钢板

3Φ8mm圆钢

套管

Φ6金属测杆

Φ10塑料套管

5mm厚钢板

沉降板焊接大样图

③沉降板埋设

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 ,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高长度以0.5m 为宜,接高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见附图:

沉降管

套 管路基填筑土

路基填筑土砂垫层

④位移观测桩

位移桩埋设在新、旧路路肩以及新路路堤两侧趾部,路堤趾部在坡脚外及水沟外侧各布设1根,边桩采用10*10cm的钢筋砼预制方桩,砼标号不小于25,在边桩顶部设置不易损坏的金属头,边桩采用打入法埋设,在仅观测竖向位移部位可以用沉降板代替位移桩进行监测。

8.沉降监测

8.1 一般要求

8.1.1 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公路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三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三等变形观测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8.1.2 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三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三等水准点联测,统一归化为三等水准基点上。沉降观测网每半年复测一次,验证基准点和工作基点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复测工作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8.1.3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应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8.1.4 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

8.2 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8.2.1 观测水准基点的布设

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按距离不大于1km增设水准基点,

水准基点应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水准点。

8.2.2 工作基点的布设

为满足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水准基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大于200m 、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100m 布设工作基点。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工作基点的埋设按照下图要求执行:

沉降观测断面挡土墙段布设示意图

沉降桩位移桩位移桩

位移边桩

位移边桩

沉降板沉降板沉降板

沉降板

沉降观测断面一般路段布设示意图

位移边桩

沉降桩

沉降板

砂垫层1:1.5

沉降桩

新建辅道

原有路堤位移边桩

沉降桩

沉降板

砂垫层

1:1.5

沉降桩路堤中线

新建辅道

原有路堤

8.2.3 观测网中,工作基点应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当对沉降观

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复测校核。

8.2.4 在观测中,如果某一个点破坏、扰动,此点重新埋设观测点,埋设后第一次观测为观测初始值,不进行统一数据分析处理。 8.3 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8.3.1 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监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的要求

三等

1.0 0.3

DS 05或DS1型仪器,按

暂行规定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8.3.2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等级 高程中误差(mm)

相邻点高差中误差(mm) 观测方法

水平位移观测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 )

三等 ±1.0 ±0.5

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

±6

8.3.3 一、二等水准测量仪器及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仪器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距差

(m)

在任一测点上前后视距差累计

(m)

视线高度(下丝读数)(m) 一等

DSZ05、DS05

≤30 ≤0.5 ≤1.5 ≥0.5 二等 DS1、DS05

DS1≤50,DS05≤60

≤1.0

≤3.0

≤0.3

8.4 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8.4.1 路堤填高<3m ,且地基压缩层厚<5m 地段。

n

6.0≤n

8.0≤

顺号观测内容观测元件观测点

数量

断面间

附注

1 路基面沉降观

观测桩3个/断面200m

地形地质条

件变化较大

地段应适当

加密观测断

2 基底沉降观测沉降板1个/断面200m 根据工点工期等具体情况适当增设

8.4.2 路堤下地基压缩层厚≥1.5m地段及路堤填高≥0.8m、地基压缩层厚<0.8m地段。

顺号观测内容

观测

元件

观测点数量

断面

间距

附注

1 路基面沉降

观测

观测桩3个/断面100~20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

较大地段应适当加

密观测断面

2 路堤基底沉

降观测

沉降板1~2个/断面50~100m

地基面横坡大于1:5

时,每个断面埋设2

个。

3 改良土填土

沉降观测

单点

沉降计

1个/断面200m

根据改良土工点、土

质等具体情况,且改

良土路堤填高大于

5m时适当增设。

8.4.3 土质路堑地段

土质路堑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2~3个/断面,断面间距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100~200m;当地基地层为红黏土、膨胀土时,同时在换填底面埋设单点沉降计观测地基沉降或隆起情况。8.5 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沉降变形的水准测量精度为0.5mm,读数取位至0.01mm;单点沉降计

观测精度为测量值的1%,灵敏度为0.5mm。

8.6沉降观测的频次

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要根据沉降值和沉降速率进行调整。桥涵和隧道工程按照下表执行。路基工程除按照下表观测频次要求外,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观测频次

填筑或堆载

一般1次/天

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1次/每填筑3层沉降量突变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第1个月1次/周1个月以后1次/月

卸载以后

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个月以后1次/3月

注:1.(运梁车)通过时观测要求:每1次/3天,连续3次;以后1次/1周,连续3次;以后1次/2周。随着沉降速率决定观测频率。

8.7观测点的保护

基准点、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或专人看管。在附近设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遭施工机械碰撞损坏,测量标志一旦遭受碰损,应立即复位并复测。

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并配

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各工区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在附近设醒目的警示标志防止遭施工机械碰撞损坏,测量标志一旦遭受碰损,应立即复位并复测。

9.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9.1 一般要求

9.1.1 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

9.1.2 人工测试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时时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

9.1.3 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要求整编成册。

9.2 资料整理

①三四等水准观测记录表;

②水平位移观测记录表;

③位移量测数据的处理与回归分析记录表;

④沉降监测时态曲线图;

⑤位移监测时态曲线图;

9.3 提交资料

观测数据及处理文件提交电子版文件每一个月一次,观测手簿另上报纸介质文件,每3个月上报一次。成果输出文件每个月提交1次电子版文件,纸介质文件每年提交1次。

10.附件

10.1 沉降观测小组人员名单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A2标项目经理部

沉降观测小组人员名单

单位姓名职务

经理部周瑞虎观测负责人

经理部王勇观测负责人

一工区黄斌观测负责人

二工区杨剑锋观测负责人

10.2沉降观测仪器设备

中国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高栏港高速公路一期工程A2标项目经理部

观测仪器台账

器具名称品牌型号精度等级出厂编号检定日期

水准仪苏光DSZ2 0.2 707205 2009.9 PDM测微器苏光0.5 2009.6 茵瓦尺苏光0.3 702584A 2009.6 全站仪徕卡-TS02 0.3 336739 2009.6

高速公路软基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技术探讨

高速公路软基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技术探讨 摘要:在沿海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常常会遇到软土地基问题。由于软土地基的压缩性高、透水性低以及固结变形持续时间长,因此软土地基沉降量及其速率的预估就成了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沉降量及其速率的预估是在沉降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我国所有的高速公路项目在修建过程中都必须进行沉降观测。 关键词:软基路基,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Abstract: in coastal areas built highway, often encounter problems of soft soil foundation. Because of the soft soil foundation, low permeability of high compactness and consolidation deformation lasted for a long time, so soft soil foundation settlement rate and its estimate of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is the main problem. The settlement and its estimate of the rate in settlement observation is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so, our country all the highway project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to the settlement observation. Keywords: soft foundation of roadbed, embankment settlement,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总结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位于**市外环路北端附近的国道321上,里程为K0+000~K6+624.054。K0+000~K1+400为市政道路,一般路基宽度为60m,跨***高速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宽为50米。在K0+700~K0+786.5处设置变宽段,此处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渐变为50米宽,与桥梁宽度一致,车行道保持不变。K1+000 ~K1+200处设置渐变段,该路段内路幅宽度逐渐变化,路基宽度从50m渐变为24.5m。由于该路段正好处于圆曲线上,因此在K1+200~K1+400段设置过渡段,该路段范围内路幅宽度为24.5m,设计时速为60Km/h,过渡段后路段按一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线路通过区域有鱼塘、水田、菜地,地基沉载力较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路堑高边坡地段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框架及方格浆砌片石防护处理。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公路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挖方段的水平位移观测;路隧、桥涵、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

沉降观测记录表完整版本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编号:DLMJTC-001工程名称美景天城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水准点编号M1 - M16 水准点所在位置4号家属楼水准点高程 观测日期观测性质 工程地点辽源市东辽县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测 点相 对标 高(m) 上午下午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M12 M13 M14 M15 M16 工程进度 状态 技术部 施测人记录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1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相对标 高(m) 第一次 2013年2月28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 0 0 M2 -2.25 -2.251 1 1 M3 -2.1 -2.1 0 0 M4-2.3 -2.301 1 1 M5-2.32 -2.32 0 0 M6-2.23 -2.23 0 0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架空层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2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 相对标 高(m) 第二次 2013年3月30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01 1 1 M2 -2.25 -2.252 1 2 M3 -2.1 -2.101 1 1 M4-2.3 -2.302 1 2 M5-2.32 -2.322 2 2 M6-2.23 -2.231 1 1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一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修订稿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1.工程概况 麻新城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要干道。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济开发区和凯麻新城区的城市发展空间,为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凯麻新城区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开司大道,于开司大道左侧相交90°。路线全长道路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60km/h。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工程测量规范》 《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 8cm)。

.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涵洞、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观测断面设置 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次观测。 路堤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 100~200m,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10m处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路基填筑前埋桩并进行首次观测。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 (1-20合同段)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目录 1 目的和意义………………………………………………………… 1 2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依据…………………………………………… 2 3 观测内 容........................................................................3 4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 (3) 4.1 布置原则.....................................................................3 4.2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步骤.............................................5 4.3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方法 (6) 5 溆怀路重点观测断面的选择................................................9 6 沉降与稳定观测控制指标和精度 (10) 6.1 沉降观测..................................................................10 6.2稳定性观测 (11)

7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周期......................................................11 8 提交成果 (11) 8.1 提交的成果报告............................................................11 8.2 成果报告的应用 (11) 9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12) 9.1 项目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参加人员.......................................12 9.2 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和计算软件..........................................13 9.3 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13) 10 项目经费预算………………………………………………………14 附表(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测点分布一览表) 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1 目的和意义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是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和长期稳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对这些问题的了解程度和处理成功与否将直到公路的整体质量,这其中,软土地基、特殊土路基、高填方路堤、半填半挖路堤、陡坡路接影响堤、岩溶地基、填切交界频繁等不利因素更是路基修筑的棘手问题。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项目部 XXXX年XX月XX日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为新增国道主干线XXX胶南至海晏公路的重要关联路段,本项目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Xkm,施工范围为:KXX+000~KXX+000,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本标段工程量主要有:路基主线XXXXkm、匝道XXXXkm,主线大桥XX座、通道桥XX座、匝道中桥XX座,涵洞XX道,分离式立交XX处,互通式立交XX处,服务区XX处。 二、编制及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1); 5、设计图纸; 6、设计院交桩成果; 7、控制点加密成果。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高填深挖路段。 四、观测目的及范围 1、观测目的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路基及高边坡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边坡和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高填土和深挖方速率。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全线施工质量。 2、观测范围 本标段的范围KXX+000-KXX+000,包括KXX+677-KXX+000,323M的高填土路基; KXX+000-KXX+659左侧深路堑;KXX+103-KXX+655右侧深路堑;KXX+755-KXX+019左侧深路堑;KXX+267-KXX+444左侧深路堑;KXX+469-KXX+589左侧深路堑; KXX+210-KXX+390左侧深路堑;KXX+703-KXX+906左侧深路堑;KXX+219-KXX+424右

阶段性沉降观测资料

阶段性沉降观测资料

永丰嘉苑23#、26#、27#、28#、29#楼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2009.8.30—2010.1.10) 杨凌天穹测绘有限公司 二零一零年一月二十四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二、高程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 三、永丰嘉苑23#、26#、27#、28#、29#楼沉降观测成果表 四、沉降观测点变形特征值 五、沉降观测分析

一、工程概况及完成工作量 永丰嘉苑23#、26#、27#、28#、29#楼位于杨凌示范区五湖路北侧的永丰嘉苑小区内,该五幢楼为七层砖混结构建筑,总高度均为20.60m,基础形式为墙下砼条形基础,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建筑场地类别Ⅱ类,本场地属于Ⅰ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采用换填垫层法进行处理,基坑底标高-3.500,在-3.500至-2.500m间做1.0m厚砂砾石垫层分层回填,基础持力层位于黄土状土2层。 以上5幢建筑物共布设沉降观测点41个,我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要求制定出观测方案,为准确监测其沉降量以及与永丰嘉苑小区其他楼沉降观测统一,本次沉降观测高程工作基点沿用一期楼房沉降观测高程工作基点3点,即BM东、BM东南、BM南,作为沉降观测的起始点(详见《高程工作基点、沉降观测点位置示意图》)。自签订合同起依据该几幢建筑观测点布设情况及施工进度按时观测,截至目前,该项目对工作基点复测1次,完成23#、26#、27#、28#楼沉降点观测4次,29#楼沉降点观测1次。在观测过程中发现23#楼观测点B-1破坏;27#楼观测点G-19破坏;28#楼观测点A-1松动。为准确的反映观测建筑物沉降情况望尽快补修已破坏和松动的观测点。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二标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日期:

1.工程概况 麻新城区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工程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群众服务中心主要干道。本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和拓展经济开发区和凯麻新城区的城市发展空间,为后续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凯麻新城区州群众服务中心一级主干道起于开司大道,于开司大道左侧相交90°。路线全长3163.394道路主干道标准建设,设计车速为60km/h。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

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涵洞、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次观测。 4.2.2路堤水平位移观测 根据《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100~200m,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10m处各设置水平位移观测桩,路基填筑前埋桩并进行首次观测。 4.2.3路基本体沉降观测

建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与观测要点 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的施工、竣工验收以及竣工后的监测等过程中,具有安全预报、科学评价及检验施工质量等的职能。通过现场监测数据的反馈信息,可以对施工过程等问题起到预报作用,及时做出较合理的技术决策和现场的应变决定。 一、相关规范及规范性文件要求 经建设部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为国家标准,自2008年5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3.43(1)、7.1.7、7.5.6、10.1.10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为行业标准,自2008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0.1、3.0.1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93)和《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同时废止。 此外,经江苏省建设厅审定,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6-2006)为江苏省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于2006年6月1日起实施,是目前省内建筑物沉降观测参考的主要规范依据。 2008年4月,昆山市建筑业协会制定《关于对创优工程进行现浇楼板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的通知》(昆建协字(2008)第11号),对本地区创优工程沉降观测的观测点布设、观测周期及时间等要求进行明确,进一步规范了本地区创优工程的沉降观测。 二、沉降观测的对象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第3.0.1条(强条)及昆建协字(2008)第11号文要求,下列建筑物在施工及使用期间需进行沉降观测: A、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 B、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 C、加层、扩建建筑物; D、受邻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地下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 E、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F、创优工程。 在此需要明确的概念是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就不需要沉降观测(创优工程除外)。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新泾路东延工程(苏虞张~塘桥北环段) (K0+235~K4+) 沉降观测 施 工 方 案 新泾路东延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2年8月

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一、总则: 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中的变形动态,道路的变形监测工作是评价道路路基处理方式适宜性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区域和地质情况,需要客观、科学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的关系、路基的沉降规律,为减少或消除路基沉降引起的质量病害和指导路基、路面施工提供依据,保证道路的正常施工与运营。 二、编制依据: 1、新泾路东延工程施工图设计要求;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4-2006; 4、《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 三、路基沉降位移观测技术要求: 1、观测断面设置桩号: K1+200、K1+250、K1+300、K1+745、K1+795、K1+900(河塘)、K3+460、K3+560、K3+640、EK0+060(河塘)、FK0+280(河塘)、K2+054(箱涵) 、K2+407(箱涵) 、K2+924(箱涵) 、K4+020(箱涵) 、K0+594(箱涵),设置沉降板。 以上沉降断面的设定均根据本工程堆载预压段落设置。 本工程堆载预压段落为:

①、K1+180-K1+310、K1+735-K1+960、K3+460-K3+570、 K3+630-K3+700锡十一圩大桥及规划桥两侧高填方段落; ②、EK0+042-EK0+160、FK0+200-FK0+355互通区匝道段; ③、K2+054、K2+407、K2+924、K4+020等4道箱涵,堆载 至河道两侧河岸线外侧各5m; ④、K0+594(8*)箱涵,堆载范围为箱涵加两侧开挖回填 宽度。 以上堆载部位堆载高度。 2、沉降位移观测点布设 本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布设根据不同地质情况、不同部位变化情况设置3种断面类型: (a)断面一:一般堆载预压段,沉降观测板在每个断面设置3处,分别位于路中和两侧路肩位置处; (b)断面二:堆载预压段且为河塘部位,仅在路基中心布置一个观测沉降板; (c)断面三:箱涵位置的观测沉降板布置,在箱涵东侧路线中心和路线右侧路肩以及箱涵西侧左路肩这三处,离箱涵边3m台背位置各设置一处沉降观测板进行观测。另在箱涵顶面西南角和东北角各设置两处观测点,用于直接观测箱涵涵身的沉降情况。(详见箱涵位置沉降观测点布置平面示意图) 沉降板观测标、工作基点桩在观测期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还应在标杆上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沉降观测资料

工程名 称 水岸恬园一期工程施工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观察点编号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2015年 5月 12 日2015年 5月 21 日2015年 5月 29日2015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标高 (m) 沉降量 (mm)标高 (m) 沉降量 (mm)标高 (m) 沉降量 (mm)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1 215.4 0.0 0.0 213.9 -1.5-1.5212.8 -1.1-2.6 2 470.0 0.0 0.0 468.4 -1.6-1.6467.2 -1.2-2.8 3 274.1 0.0 0.0 272.3 -1.8-1.8271.2 -1.1-2.9 4 217.3 0.0 0.0 215.6 -1.7-1.7 214.7 -0.9-2.6 5 100.0 0.0 0.0 98.4 -1.6-1.697.4 -1.0-2.6 6 339.8 0.0 0.0 337.9 -1.9-1.9336.8 -1.1-3.0 工程部 位 42#楼基础42#楼基础42#楼基础 观测人 员 监测人 员 施工单 位 项目负 责人

工程名 称 水岸恬园一期工程施工单位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观察点编号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2015年 5月 12 日2015年 5月 21 日2015年 5月 29日2015年月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标高 (m) 沉降量 (mm)标高 (m) 沉降量 (mm)标高 (m) 沉降量 (mm)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本 次 累 计 1 139.2 0.0 0.0 137.6 -1.6-1.6136.3 -1.3-2.9 2 202.5 0.0 0.0 201.0 -1.5-1.5200.1 -0.9-2.4 3 141.8 0.0 0.0 140.2 -1.6-1.6139.0 -1.2-2.8 4 126.5 0.0 0.0 124.8 -1.7-1.7 123.7 -1.1-2.8 5 166.6 0.0 0.0 165.1 -1.5-1.5164.0 -1.1-2.6 6 100.0 0.0 0.0 98.4 -1.6-1.697.2 -1.2-2.8 7 372.1 0.00.0370.6 -1.5-1.5369.5 -1.1-2.6 8 130.4 0.00.0128.7 -1.7-1.7127.7 -1.0-2.7 9 175.8 0.00.0174.2 -1.6-1.6173.3 -0.9-2.5 10 123.1 0.00.0121.6 -1.5-1.5120.5 -1.1-2.6 11 219.6 0.00.0217.9 -1.7-1.7217.0 -0.9-2.6工程部 位 43#楼基础42#楼基础42#楼基础 观测人 员 监测人 员 施工单 位 项目负 责人

公路路基沉降病害及施工控制技术 郭胜利

公路路基沉降病害及施工控制技术郭胜利 发表时间:2019-08-06T14:17:46.627Z 来源:《房地产世界》2019年4期作者:郭胜利 [导读] 在高速公路的施工阶段,需要全面提升工程施工技术,有效解决所存在的路基沉降问题,大大提升了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速度。济宁鲁南公路工程公司山东济宁 272000 摘要:路基沉降问题是当前高速工程中非常常见的病害问题,出现该问题之后,就会导致工程结构的稳定性下降,如果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这一问题,就会导致工程无法正常进行,严重者会造成重大的滑塌事故,安全隐患比较大,建筑工程的施工也会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高速公路的施工阶段,需要全面提升工程施工技术,有效解决所存在的路基沉降问题,大大提升了公路工程的建设施工速度。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基沉降;病害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型民生项目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公路是关系国家竞争力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关键项目,长时间以来始终受到政府部门和人们的广泛重视。而在公路施工中,唯有做好路基项目建设工作,方可为后期公路施工进度打好基础。所以,研究公路路基建设的质控对策是十分重要的,唯有科学合理的结论,方可更好提升公路建设质量。 1公路路基项目常见病害 1.1填料缺少适宜性 路基建设中,因为员工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在购置施工材料时极易忽视其性质,选取不合适的填料,下降了填料的适宜性,进而影响着路基建设质量,这样既会增多路基建设成本,甚至会延迟工期,影响着工程总体收益。 1.2中线移位现象 受到工作人员素质、工艺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路基施工阶段极易产生导线点破坏等现象。而且,目前工作人员忽视中线复查工作,也没有重视对控制桩的维护,进而造成中线偏移现象,与《路基施工标准》的内容相违背。 1.3存在安全生产问题 公路项目的建设环境比较复杂,尤其是地形环境,在施工阶段极易出现淤泥路段、软弱地基以及斜坡等,若未对这些地方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将会导致路基出现严重的安全隐患,在后续投运过程容易产生滑坡、局域沉降等情况。 2公路产生路基沉降的原因 2.1地理因素导致的路基沉降 此处所指的地理因素主要就是地形与地势方面的因素。当前我国的公路建设数量持续的增大,公路网持续的扩张,很多复杂地形中也在大力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特别是很多的山岭与丘陵的地区中,地势变化非常明显,为了使整个高速公路项目运行更加的稳定,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将路基建设得比较高。在这种情况之下,路基的高度逐渐提升,就容易发生沉降的问题,难以进行有效控制。 2.2水文因素导致的路基沉降 水文因素的影响是当前路基沉降中比较普遍的影响因素,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周边区域都存在地下水与江河水,路基表面也会直接受到这些水源的侵蚀或者冲击,路基底层也会因为地下水的移动而存在严重的冲击,进而导致路基出现沉降的问题,因此在进行高速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对于临近水源的工程施工项目需要多加注意,且进行准确的路基沉降监测和控制,从而可以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达到使用的需要。 2.3气候因素导致的路基沉降 这一方面的因素一般都是出现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中,南方的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也容易出现这一问题。具体分析,主要就是自然环境中的霜雪、严寒以及温差过大的情况下对于路基产生不良的影响,从而出现沉降问题。比如,气候比较寒冷的地区中进行路基的建设施工,很多情况下水源会冻结,只要温度上升,冰雪融化就会导致路基结构内部含水量的提升,承载性能自然会有所下降,路基沉降问题就会出现。这种路基沉降问题通常需要进行施工时间的调整来控制,但是因为高速公路施工周期一般比较长,要想全面消除这一问题难度比较高。 2.4土壤因素导致的路基沉降 土壤主要就是路基建设过程中所应用的工程材料土壤。从成本方面来考虑,也要考虑到工程的便捷性,路基施工的土壤需要从施工周边区域中进行选取,但是很多情况,施工周边的区域中土壤未必能够满足路基施工的需要,特别是要求比较高的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如果工程中应用大块的红砂岩,该种材料压实度会非常低,风化与渗透都比较强,所以整个土体结构的稳定性都非常差,未能够有效的调配就应用到工程中,就会导致路基出现沉降的问题。的控制,该方面容易受到工程机械、填筑施工的速度以及施工工艺方面的影响。 2.5设计因素导致的路基沉降 设计因素对于路基沉降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主要是因为设计错误所导致的。高速公路设计方案确定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进行交通量的预估,然后才能进行承载载荷的计算,从而确定路基的承载能力。但是如果交通量超出了规定的要求,公路路基需要长期承受汽车动载荷的影响,预期之外的路基沉降也会出现。这种沉降多数都是在公路施工结束之后所存在的,具备有明显的滞后性,所以控制难度较高。 1.6施工因素导致的路基沉降 从上文中可以发现,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路基沉降的控制,该方面容易受到工程机械、填筑施工的速度以及施工工艺方面的影响。比如,目前我国很多的高速公路为了严格的控制含水量参数,为进行路基的沉降控制,很多情况下都是进行水平填筑施工,施工效果比较高。填筑施工的速度选择与控制要结合工程的沉降来控制。 3高速公路路基沉降及施工控制技术 3.1沉降监控技术 沉降监测是进行路基沉降与变形控制的方法,具体的施工流程如下所示:施工准备→观测布点→结构的统计和分析→结果综合分析→

公路沉降观测方案

318国道南浔至吴兴段改建及配套工程南浔段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项目负责:汪道静 编写: 邱良鹤 审核:王志刚 审定:郭云飞 提交单位:中交一航局二公司项目部 提交时间:二〇一五年九月

318国道南浔至吴兴段改建及配套工程南浔段路基 沉降观测方案 ?1工程概况 318国道南浔至吴兴段改建工程起点在、两省交界处,项目起点与老318国道(桩号约为K119+000)相交,向北通过南浔跨线桥与规划道路相接,向过南浔五桥互通跨长湖申Ⅲ级航道,终点接申苏浙皖至申嘉湖高速公路连接线,与湖盐公路相交,终点桩号为K33+164,主线全长33.164公里,旧馆连接线长约2.3公里,升山连接线约1.0公里。设计速度主线为80公里/小时,连接线为60公里/小时。 ? 2 技术标准及依据 ?1、《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JGJ8-2007);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JTGF10-2006)。 ? 3 水准基点的布设、施测 水准基点是整个观测工作的基准,其高程系统采用独立高程基准,各路段由其水准基点构成水准闭合环。本工程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使用Trimble Dini0.3mm型电子水准仪,配合条码式铟瓦水准钢尺进行施测,业使用NASEW V3.0软件进行平差。 ? 3.1水准基点的布设 为保证观测值的可靠性,在施工区域外的位置进行埋设。水准基点标识设置如下所示:

? 3.2水准基点的施测 本工程采用单程双测的方法对各路段的水准基点进行闭合水准测量,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下载至计算机,使用NASEW V3.0软件进行平差。 数据分析表明,本次水准观测精度完全满足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所有水准基点在观测期间均稳定可靠,未发生任何失稳现象,为观测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可靠依据。 ?4沉降观测 ? 4.1沉降板的布设 沉降观测采用布设沉降板进行观测,沉降板布置在左路肩、路中、右路肩三处。桥头路段布设1-2个观测断面;箱涵路段布设1个观测断面;一般路段布设间距为100-200m。沉降板布设示意图如下: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的规范要求

变形控制测量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资料Word版

沉降观测基准点的布设和观测方案 1、基准点点位的布设 在施工场区之外根据甲方提供的参考点设立了三个基准点,在施工场区内,基本不受建筑物施工影响,便于点位保存,并对建筑物观测方便的位置设立了二个工作点,基准点与工作点根据现场条件设立若干个连接点。 2、观测方案 〈1〉在沉降观测前、主体完工后、观测结束前对基本点及工作点之间进行了三次观测,精度符合二等水准要求。 〈2〉每次沉降观测时,对工作点进行观测检核。 〈3〉由于建筑设备、机械、建筑材料进出频繁,建筑场区变化大,做到了经常对基本点、工作点进行检查。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布点方案:沉降观测点应布设在最能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处。结合本工程设计图纸,沉降观测点宜布置在建筑物主楼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米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或高低建筑物的交接处或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布设18个沉降观测点,点位布置见附图。 2、观测方案 〈1〉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方式进行沉降点的观测。由于《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对二等水准测量作了较详细的规定,所以本设计中不再赘述。 观测周期 1现场踏勘、技术设计、标志的设计、制作及现场布点按三组日计算,共计三组日。 2主楼施工阶段定期观测,每施工四层做一次沉降观测。 3主楼主体施工完毕后一年之内每三个月观测一次。 4主楼主体施工完毕后第二年内进行两次观测,视沉降情况,决定后期是否继续进行观测。

沉降观测成果表表1时间2002-10-282002-11-162002-12-142003-3-82003-4-142003-5-152003-7-152003-10-30点号次下沉计下沉次下沉计下沉次下沉计下沉次下沉计下沉次下沉计下沉次下沉计下沉次下沉计下沉次下沉计下沉100 1.21 1.210.750.460.67 1.13 1.79 2.920.88-3.8 1.98 1.82下水管遮挡200 4.28 4.280.64 3.640.63 4.27 1.33-5.60.21 5.81 2.31-3.5 3.677.17 300 5.76 5.76 1.43 4.330.44 4.77 1.01 5.78 1.15 6.93 2.19 4.74 5.239.97 400 2.45 2.450.4 2.050.34 2.39 2.15 4.54-1 5.54 1.44-4.1 4.368.46 500 3.02 3.020.85 2.17 1.14 3.31 1.86 5.17 1.36 6.53 1.57 4.96-2.87.76 600 2.77 2.77 2.210.56-1.3 1.86 1.73 3.590.94 4.53 1.55 2.98遮挡700 1.28 1.28 1.190.09 1.17 1.26 1.91 3.17 1.08 4.25 1.62 2.63 3.54 6.17 800-3.8-3.80.92 2.88 2.19 5.07-1.9 6.970.957.92 2.1 5.82 4.08-9.9 900-4.5-4.50.51 3.990.58 4.57 1.24 5.810.62 6.43 1.88 4.55 3.928.47 1000 3.52 3.52 1.47 2.050.89 2.940.99 3.93 1.11 5.04 1.18 3.86 3.197.05 1100 1.93 1.93 2.560.63 1.520.89-2.1 2.99 1.34 4.33 1.3 3.03 3.73 6.76 1200 2.71 2.71 2.430.28 1.23 1.51 1.76 3.270.79 4.06 1.36-2.7-4.5-7.2 13000.870.87 1.340.47 1.430.96 1.89 2.850.84 3.69 1.28 2.41 4.25 6.66 1400 1.34 1.34 1.280.06 1.57 1.63 1.45 3.08 1.17 4.25 1.44 2.81 3.76 6.57 1500 1.23 1.230.970.260.120.38 2.23 2.610.92 3.53 1.52 2.01 6.018.02 1600 2.88 2.880.96 1.920.79 2.710.96 3.670.95 4.62 1.39 3.23遮挡1700 3.36 3.36 1.77 1.59 1.45 3.04 1.22 4.26 1.27 5.53 1.37 4.16遮挡1800 2.65 2.65 2.50.15-2.1 2.25 1.34 3.59-0.9 4.49 1.81 2.68 5.568.24备注:所有下沉量单位为毫米,正为升,负为降。

影响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的因素与防治措施

影响高速公路路基沉降的因素与防治措施 在路面的施工中最根本的是路基,在建筑高速路中,要把会对路基的稳定性以及强度产生作用的各个要素开展具体的解析,实施一定的手段,保证路基稳定性以及强度的建筑。文章主要讲述了路基发生下沉现象的原因,同时给出了治理办法。 标签:公路路基;沉降因素;防治 1 路基沉降的影响因素 1.1 路基土的应力对沉降的影响 通常软体能够区分为正常以及超常固结两种形式。压密土具有早期固结压力Pc。只有在外部施加的负荷高过压力Pc之后,土才能够被压密,剪应力形状变化的作用才越来越显著。针对还没有固结的土,因为早期凝固的应力比现在的自身重量轻,换句话讲,在自身重力应力影响下还没有全部的凝固,在地基上方没有施加的外力符合情况下,土里的有用应力在增长,当有用应力比自身重力的应力大时,才能够全部凝结。超常固结土,在早期其自身重力的应力就比凝结的应力小,如果外部施加的负荷产生的应力和自身重力产生的应力加起来比早期固结应力小,其变形情况就小。 1.2 填土高度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填筑土越高,地基的下沉以及侧向移动也就越厉害。所以在策划路堤时,大多要规定出其高度,降低自身的重量,借此来降低路基的下沉。经过观察检测得到的数据解析,路基填筑土不多时,其下沉的情况和填筑土的高度不成正比。 1.3 路基填土压实度的影响 填筑土压实不够,就会出现土体早起凝固应力比自身重力的应力以及外加负荷产生的应力之和小,在自身重力应力的影响下会出现形状改变的现象,这些外加负荷主要有:车辆载重,特别是超载的现象;水分的变化会使土体的容量随之产生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会使浮力产生变化;土体饱和情况的变化,会使孔缝水分压力产生变化。这些外加的负荷产生的应力会使土体应力产生变化,进而使土体的形状产生变化。土体压实不够还会使填筑路基侧向产生形状的改变。现在使用的地基下沉算计方式是假设其侧向不变,只有竖向产生改变,但是在实际的建筑中侧向也有形状改变的现象,其会导致土体下沉。 1.4 地下水位变化对路基沉降的影响 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基荷载的增加,其稳定状态下的大小是土层由浮容重变成天然容重后引起的自重应力的增加。所以,地下水位下降到稳定状态下

高铁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DK887+~DK889+段路基工程 观测、检测方案 一、观测方案 1、路基变形监测控制技术措施 高速铁路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沉降变形监测应作为路基施工中的重要工序,贯穿整个路基施工始终。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测定每一层填料填筑过程中的地基沉降及整体水平位移和路基成型后的地基沉降及路堤本身的沉降值。在填筑施工期间,填土速率根据观测情况确定,如地基稳定情况良好可以酌情加快,反之减缓填土速率,当边桩横向位移大于5mm/d,地面沉降超过10mm/d时,停止填土。路堤填筑完成后,根据观测的数据绘制时间和沉降曲线,预测总沉降和剩余沉降。 该段路基沉降变形监测主要是路堤基底沉降监测和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2、监测测试项目 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其他包括路基面位移监测、基底沉降位移监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深层沉降监测,另外还有软土或松软土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等。 ⑴路堤基底沉降监测 每10~100m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3个沉降板(软弱地基时3个)。路堤填筑前,于路堤基

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每个监测断面预埋3个沉降板。沉降板 满足要求 图1 路基沉降变形监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由沉降板、底座、测杆(ф=20mm钢管)及保护测杆的ф=49mmPVC 塑料管组成。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与套管亦应相应加高,每节长度不超过100cm,接高后的测杆顶面应高于套管上口,在填土施工中应采取措施保护测沉设施。 沉降板安装前应先将地面整平(可铺设0.1m厚中粗砂),注意保持底板的水平及垂直度。填土高度小于2.0m时,每两天观测一次,超过2.0m后,要求每天观测一次,在沉降速率较大的情况下,还应加密观测。地面沉降量用仪器测量,精度要求准确到±1mm。每天的观测数据都要及时整理并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⑵路基面沉降监测 路堤地段每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桥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应加密。每断面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包桩),路基成形后设置。监测桩采用C15混凝土方桩或圆桩(边长或直径0.1m),其中埋设ф16mm钢筋一根,桩长0.6m,埋入基床表层以下0.55m。 ⑶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也可减慢,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要加快。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测量精度按二级水准测量标准;测量频度:在路堤填筑期间,每天监测一次,各种原因停工期间,前2天每天监测一次,以后每3天测试一次。填筑施工完成后,前15天内每3天监测一次,第15~30天每星期监测一次,第30~90天每15天监测一次,以后每个月监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