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创新
大陆新武侠小说简介

C
3.大陆新武侠创
念存在争论、 D
4.媒介有待多样化——网络 媒介的兴盛与纸质媒介的衰
展方向摇摆不定 E
5.受众群体的期 望值高。
作队伍青黄不接 F
6.理论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联系不紧密,指向不明
落
晰。
1.大陆新武侠概念存在争论
• 2007年11月在杭州召开了“中国武侠小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上有不少学者(尤其是港台学者) 在肯定大陆新武侠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疑问:“如果称大陆新武侠,那么港台怎么办?”港台学者 认为,港台武侠在大陆武侠的刺激下有复苏的气象,《今古传奇· 武侠版》多次发表了温瑞安、 黄易、九把刀等港台作家的作品,而温瑞安、黄易等港台作家也积极参与大陆新武侠的各项评 奖,因此以“大陆”来统称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创作不够全面。
2.“ ”——— 步 步 非 烟 武 侠 才 女 :“ ”
列、《舞阳风云录》系列、《华音
流韶》系列、《昆仑传说》系列、 《人间六道•修罗道》《剑侠情缘》。
3.“椴”—小椴:“大陆新武侠领军人物之一”
“椴”,指小椴,他学 习金庸、古龙、黄 易与温瑞安等作家 之长,创作的武侠 小说独具特色,被 温瑞安称为“椴派”。 其作品有《杯雪之 夜雨打金荷》《洛 阳女儿行》《美人 刺》《青丝井的传 说》《隙中驹》 《长安古意》《龙 城》《开唐》等。
LOREM IPSUM DOLOR LOREM IPSUM
四、大陆新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凤步椴沧”
.“凤”——— 凤歌:“`后金庸' 时代的挑大梁 者”
3.“椴”———
小椴:“大陆新武 侠领军人物之 一”
1.“凤”——凤歌:“`后 金庸'时代的挑大梁者”
• 1977年生,重庆奉节人。毕业于四川大学。目前居住于四川成都,自由撰
《2024年新世纪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元素研究》范文

《新世纪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元素研究》篇一一、引言华语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受观众喜爱。
在新世纪,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华语武侠电影在表现手法和内容上都有了显著的突破。
其中,功夫元素作为武侠电影的核心元素之一,更是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世纪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元素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表现手法、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
二、新世纪华语武侠电影的功夫元素表现手法1. 动作设计:新世纪华语武侠电影在动作设计上更加注重真实与艺术的结合,通过高超的武术技巧和精妙的动作编排,将武侠世界中的打斗场面呈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借助现代特效技术,使得动作场面更加震撼、视觉效果更加出色。
2. 武器运用:华语武侠电影中的武器运用丰富多样,从传统的刀、剑、枪到独特的暗器、软鞭等,每一种武器都有其独特的攻击方式和战术意义。
在新世纪的作品中,武器运用更加灵活多变,成为展现角色个性和战斗风格的重要手段。
3. 场景设置:场景设置对于展现武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新世纪的华语武侠电影在场景设置上更加注重环境与剧情的融合,通过精美的布景和独特的视觉风格,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武侠世界。
三、功夫元素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1. 传统文化传承:华语武侠电影中的功夫元素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如尊师重道、仁爱正义、忠诚勇敢等。
这些价值观在电影中得以传承和发扬,使观众在欣赏精彩打斗场面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艺术表现力:功夫元素在华语武侠电影中的艺术表现力极强,通过精妙的动作设计和独特的武器运用,将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借助现代特效技术,使得功夫场面更加震撼、视觉效果更加出色,提高了电影的艺术价值。
四、新世纪华语武侠电影中功夫元素的创新与发展1. 技术创新: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新世纪华语武侠电影在表现手法上不断创新。
例如,通过运用现代特效技术,使得打斗场面更加真实、震撼;通过高清摄影技术,使得画面更加细腻、生动。
大陆新武侠小说形式的套路与创新

大陆新武侠小说形式的套路与创新发表时间:2012-06-05T15:03:01.577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3月(下)供稿作者:段潇潇[导读] 总的看来,大陆新武侠小说都没有脱离“二元对立及转换”的思路,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颖的人物形象。
段潇潇(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市 400715)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000-01 摘要: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形式,既有沿袭传统的套路,又有突破传统的创新。
这分别反映在情节和背景、人物、整体风格上。
关键词:大陆新武侠;形式;套路;创新一、大陆新武侠小说形式的分析框架 “21世纪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于2004 年由韩云波教授和《今古传奇•武侠版》共同提出。
大陆新武侠小说的形式,既有沿袭传统的套路,又有突破传统的创新,本文拟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第一,武侠情节和背景模式,即武侠事件及其发生环境的类型,有怎样的情节就有怎样的背景。
第二,武侠人物模式,即武侠人物的类型。
第三,武侠整体风格模式,即武侠小说文体风格的类型。
二、情节和背景的套路与创新(一)套路。
1.历史背景与官逼民反、宫廷内斗、民族矛盾等情节。
以历史为背景,这是传统武侠小说和大陆新武侠小说最常见的背景模式之一。
作者通常把历史设定为乱世——或是朝代更替之时,或是国家分裂之时,或是君主昏庸无能、贪官污吏横行、宦官外戚专权、农民起义四起的政治黑暗时期。
历史背景之所以最受武侠作品欢迎,大概是因为乱世最需要侠客,正义与邪恶的冲突也最激烈。
以历史为背景,一般可以展开三种情节模式:(1)官逼民反。
这是乱世中官与民的较量,作者的意图在于批判腐朽的朝廷和鱼肉百姓的官吏,赞颂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平民和锄强扶弱的侠客。
(2)宫廷内斗。
这是乱世中宫廷内各股势力之间的火拼,作者的意图在于揭露政治人物钩心斗角、尔虞我诈的真面目。
(3)民族矛盾。
这是乱世中汉族与外来侵略民族的斗争,作者的意图在于赞颂汉族人民面对外族侵略英勇斗争、宁死不屈的风骨。
“三大主义”:论大陆新武侠的文化先进性

引 《 供 了一 个“ 阵地 战” 的实验 和创新 场地 。~ 年 以后 , 象 , 起 了理 论 界 的 高 度 重 视 , 西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收 稿 日期 :0 6 1 8 2 0 —0 —0
作者简介 : 云波 (9 6 , 山东济南人 , 韩 1 6 一) 男. 西南 大学学报 编辑部 , 编审 , 文学 博士 , 主要研 究中国小说 。 基金项 目: 庆市社科规划项 目“ 重 中国文学与先进文化研究” 2 0 - Z (0 3 WA一0 ) 项 目负责人 : 云波; 0 3年重 3, 韩 20 庆市教委人 文社 科研 究项 目“ 先进文化对大众文化的促进作用研究” 项 目负责 人 : , 韩云 波。
一
、
引言 : 大陆新武侠的崛起
事 》传统 风格 的武 侠 也 找 到 了 自己 的 阵 地 。这 一 ,
可以说 是 大陆新 武侠 从 网络 走 向市场 的初 起 从 20 0 1年开始 , 国大 陆 出 现 了新 一 波 的武 阶段 , 中
侠 潮流 , 虽然 到今 天也 才五个 年头 , 但其 来势 迅猛 , 阶段 。
就 是好 的小说 , 它是 用什 么形式 来表现 那 完全没 有 命 观 》 从人 类 本体 追 求 的 哲 学 角度 来 看 武 侠 , 是 发
关 系。这 实际上就 是 金 庸 先 生 主 张把 他 的 小说 叫 现 的是 民 国武侠 小说 中即 已存在 的人 类 生命 历 程 ” 做“ 金庸 小说 ” 不是“ 庸 武侠 小说 ” 而 金 的原 因 , 也 中现 实性和 超越 性 的并存 与 转换 。其 实, 这 小说 的特 更 是2 O世 纪 9 O年代 以 来金 庸 小说 受到 主 流 文 化 青 性 , 重要 的倒 并 不是 在 于 作 家 选择 了什 么题 材 ,
论新派武侠小说的创新与超越

论新派武侠小说的创新与超越论新派武侠小说的创新与超越【摘要】: 旧派武侠小说在上个世纪初借现代报刊印刷业快速发展的契机乘势而起,先后掀起两次创作高潮。
其在传统的武侠小说做出了很多革新之举,促进了现代武侠小说的新发展,但是也因其存在诸多问题又很快衰落。
在上世纪中后期,金庸等新派武侠小说家再次对武侠进了更深层次的革新,将武侠小说带入了全新的境界。
金庸本人被公认为新派武侠最杰出的作家,金庸的武侠小说提升了传统武侠小说的写作手法,并且引进现代小说技巧。
其创新意义不仅在对传统武侠小说与现代武侠小说作了恰当的融合,还在于他以武侠小说的形式对中国文化继承与传扬。
【关键词】: 金庸新派与旧派武侠小说超越与创新【引言】:武侠小说,在中国虽然源远流长,武侠小说的成型是在清代,在民国年间有了较大的发展。
武侠小说这个文学品种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获得了巨大的繁荣和现代性的增长,并且借助报刊、出版业的力量,在市民阶层广为流传。
在二十世纪初武侠小说掀起过两次创作高潮,旧派武侠小说的是由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奇幻、赵焕亭的豪壮、顾明道的纤巧,构成了旧派武侠小说三大类型的雏形,揭开了大繁荣的序幕。
;三、四十年代还珠楼主、宫白羽、郑证因、王度庐等一批新的武林高手联袂而起,掀起了武侠小说第二次创作高潮,把武侠小说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但是,这一时期武侠小说发展是不太完善的,较之传统的武侠小说有许多的创新和发展。
而又因为他的发展受到经济利益等原因的影响,出现了很多问题,在一段高潮之后转入低谷。
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我们称之为旧派武侠小说。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武侠小说在金庸等人手中重新发展起来,他们在旧派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做了诸多的改革和创新,使武侠小说的创作更成熟。
又一次的在华人世界掀起了武侠热,这一时期的武侠小说创作我们称之为新派武侠小说。
新派武侠,从思想观念到艺术形式都受到新文学影响,抛开传统的章回体,运用现代小说叙事方法,有时甚至在形式上更加奇特,如古龙、温瑞安等人的作品,它们彻底摆脱忠孝节义观念,写现代人性、现代性格、作者自视也甚高。
中国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热点与趋势

中国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程、热点与趋势黄露(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北碚400715)【摘要】21世纪以来,相继有“大陆新武侠”“后金庸”武侠等概念的提出,学术界在武侠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网络武侠小说研究也从诞生后的媒介研究发展到全面研究和衍生研究等多个方面。
网络具有商业化、自由化的风格,与娱乐化的写作模式共同促进了网络武侠小说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网络武侠小说往往因其模糊的定义导致外延和内涵的不确定性,研究具有一定难度。
文章从网络文学平台———起点中文网入手,分析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历经萌芽期、发展期和拓展期等阶段,在女性武侠、玄幻、奇幻、东方幻想武侠等方面不断开拓,衍生出IP 运营、价值取向、海外传播与译介等热点议题,促进网络武侠小说核心价值观的转变、武侠作家的自我突围,助力下一阶段网络武侠小说的发展。
【关键词】网络武侠小说;大陆新武侠;“后金庸”武侠;译介传播;类型文学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004(2021)03-0103-14收稿日期:2021-04-08作者简介:黄露(1995—),女,新疆阿克苏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传播媒介与文学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纵观武侠文学的发展历程,从文明之初的龟甲简牍文学,到明末清初时的报刊、说书文学,再到工业文明时期装帧精美的纸介印刷文学,武侠文学史也是媒介载体延伸的传播史。
随着网络在20世纪90年代末走入大众生活,网络文学日渐成为大众传媒与文化市场中的一个重要参与者。
对于武侠小说而言,网络的意义与功能远不止是作为一种新的媒介与工具,而是改写并参与着世纪之交Vol.40No.32021年5月第40卷第3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y 2021DOI:10.19493/ki.issn1673-8004.2021.03.010103以来中国网络文学格局的深刻变革,是传统武侠小说在新世纪的发展与创新。
大陆新武侠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瞻

达到 了古典与现 代交织 的高度 。 除 了对 大陆 新 武侠 的总 体 性关 注外 , 究 者也 研 对“ 后金庸 ” 时代 的武侠 创作 、 子武侠 的异军 突起 、 女
武侠 与奇幻 的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纠葛 以及 网络 对大陆新 武侠 的影
态对 当代性进 行 了 回应 , 络 性 与 女性 主义 也 是其 网
重 要 的 特 征 。 自20 0 4年 大 陆 新 武 侠 这 一 概 念 提 出 以后 , 续 陆
大主 义” 以此作 为 对 金 庸 时代 武 侠 小说 哲 学 主 义 、 ,
民 族 主 义 、 实 主 义 的 旧 “ 大 主 义 ” 超 越 ; 大 现 三 的 《
21 0 0年 , 已发表 的 以大陆新 武侠 为 研究 对象 的论 文
武侠 : 大陆新 武侠 发 展 转 型 的第 二 阶 段 》 解 释 了 判 ,
收 稿 日期 : 0 0— 9 2 1 0 —1 4
作 者简 介 : 依 璐 ( 9 8 ) 女 , 江 绍兴 人 , 江 师 范 大 学 本 科 生 , 究 方 向 : 当代 文 学 。 俞 18 , 浙 浙 研 现
大 力 嘉 奖 “ 陆 新 武 侠 , 已 突 破 俗 流 而 臻 上 乘 ”。, 大 实 。
女性 主义 , 于是 , 们在创作 中不 自觉地流露 出女性 她
意识 。有人 就认为沈璎 璎 的女子武侠 创作与林 白等
人 的文 学创作有 类似 之处 。
由 于 在 作 品 中 偏 重 于 对 “ ” 把 握 , 女 子 武 情 的 “
作者 在创 作 武侠 小说 时 , 武侠 文 体意 识逐 渐淡 漠 。沧月 和沈璎璎都 表 白 , 她们 的作品交 给“ 将 武侠 版” 发表就 是 武 侠 , 交 给 “ 幻 版 ” 表 就成 了奇 而 奇 发 幻 。加之 网络 、 视 、 影 动漫 文化 的冲击 ,侠 之 大者 , “ 为 国为 民 ” 的创 作 理念 已经 转 向“ 现代 人 心 灵 的 对
大陆新武侠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瞻——中国文学网

大陆新武侠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前瞻——中国文学网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是2004年由西南大学韩云波教授与《今古传奇·武侠版》共同提出的。
相对于上个世纪盛行一时的港台新武侠,大陆新武侠是指在2001年以后,由内陆的一批青年作者创作的武侠小说。
这些武侠小说在日渐式微的中国文学市场中杀出了一条血路,抢占了各大期刊、图书市场,武侠小说作家的总量达到上千人,出现了凤歌、步非烟、小椴、沧月等优秀作家。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蓬勃发展的新兴态势,《今古传奇·武侠版》和《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作为大陆新武侠创作与理论相互影响的两大阵营,共同推进了大陆新武侠的研究。
2004年3月《今古传奇·武侠版》第6期刊出了名为《大陆新武侠总动员》的特辑。
2004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则从第4期开始,开辟了由韩云波教授作为栏目主持人的特色栏目“21世纪中国侠文化”。
该栏目首先刊发了韩云波和郑保纯的两篇文章,其中韩云波指出,大陆新武侠的“新”表现为——“江湖图景”、“女性武侠”、“智性写作”、“知识立场”[1];郑保纯认为,大陆新武侠是以“后江湖”的姿态对当代性进行了回应,网络性与女性主义也是其重要的特征[2]。
自2004年大陆新武侠这一概念提出以后,陆续有韩云波、汤哲声、孔庆东、冷成金、施爱东、朱丕智等高校学者撰文对大陆新武侠进行阐释。
直至2010年,已发表的以大陆新武侠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有27篇,其中包括3篇硕士学位论文。
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的郑保纯就撰写了硕士学位论文《武侠文学的历程与大陆新武侠的复兴——兼论〈今古传奇·武侠版〉》,2007年暨南大学的高河金写出了长达10余万字的硕士学位论文《“大陆新武侠”研究》,2009年苏州大学的李为小在汤哲声教授的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后金庸时代的侠义“江湖”——浅析二十一世纪大陆新武侠的创作》。
总体上来说,大陆新武侠作为在21世纪初兴起的文学现象,虽在读者中获得了强烈的反响,但在评论界却是新兴的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1卷 第1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1月Vol.31 No.1Journa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Jan.,2005X [21世纪中国侠文化]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今古传奇武侠版 合办主持人:韩云波主持人语:/大陆新武侠0概念自2004年提出以来,随即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和关注。
在本期栏目中,汤哲声教授提出,继20世纪以来中国武侠小说的文体融合与学科融合之后,随之而起的是文化的融合。
事实上,不仅是武侠小说的创作如此,武侠小说的研究亦是如此。
汤哲声教授以其研究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及文化传播、冷成金教授以其研究中国古典文论及文化传统的学术背景,都从比武侠小说文体自身更为宏观的文化层面上,提出了新颖而深刻的见解。
在本期栏目的文章中,汤哲声教授认为,/写人0已经不再是武侠小说创新的突破口,应该更多角度、更多层次地演绎各类文化;冷成金教授呼吁,必须重视学统、政统、道统之/三统0在雅俗之间的文化运作。
他们其实都是在以大文化的角度来阐释/大陆新武侠0作为一种现象而在当下兴起的文化因缘,或者说文化运作的必然性吧。
2004年11月间,我在上海、苏州和杭州分别与张闻笙、时未寒、沧月三位大陆新武侠的重要作家做了深入而广泛的长谈,我感觉到,他们的创作都面临着一个寻求转变与突破的努力,而/文化0无疑是他们致力的艺术世界,张闻笙提出了5易6的/既济0与/未济0的水与火的辩证法,时未寒探求一个新的江湖,沧月则计划要和沈璎璎一起打造一个包揽了六合四海的/云荒仙洲0世界体系。
如果说金庸把武侠扩展成了历史本质中的人性,大陆新武侠则把武侠扩展成了幻想世界中的文化,仿佛类似西方通俗小说所谓/fantasy 0的广义幻想小说,而不再主要是/formula 0意义上的类型故事或模式叙事,从而使武侠小说获得了在现实主义之外的一个广阔宏大的自由想象的文化空间,一种人类幻想领域的/宏大叙事0。
而且,这样的文化空间是具有充分的民族独特性的,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0,就在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必定有一种东西永不会被其他民族所全面覆盖。
美国的/西部牛仔0与/美国英雄0,日本的/菊花与刀0及/武士精神0,西欧的/魔法师0与/终极体验0,等等,都是这样的民族文化精神。
这样的民族文化,既以高深的民族智慧精神而存在,亦以大众的通俗文学形式而传扬。
那么,/大侠情结0的文化积淀与承传,也许就正是/中国脊梁0的民族文化精神表现吧。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对于中国侠文化的本体研究,以及对其文体、学科与文化的延伸研究,就是可以承载起更多更大的意义评判与价值体认了,就是可以深入到更深刻更精微的民族文化的根底之中了。
大陆新武侠关键在于创新汤哲声(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 要:20世纪以来,中国武侠小说经过了三次大规模的变革。
21世纪兴起的/大陆新武侠0关键在于超越前人,达到武侠小说创作的新境界。
当下中国武侠小说创作有一批很有实力的作家,但总体的创作实绩还不能说其/新0,应有进一步的较大突破。
关键词:大陆新武侠;文体创新;文体融合;学科融合;文化融合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2677(2005)0120144204/大陆新武侠0[1]概念的提出的确相当重要,一是呼唤大陆能够出现与港台地区相媲美的武侠小说大家;二是呼唤武侠小说创作有新的突破。
在武侠小说创作几乎模式化的今天,大陆作者创作一些武侠小说不成问题。
问题是怎样才做到了/新0?在我看来,所谓/新0,就是要在保持武侠小说美学144X 收稿日期:2004-07-25作者简介:汤哲声(1956-),男,江苏镇江人,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通俗文学。
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对既有模式有所突破,并从整体上将武侠小说的创作带到一个新的境界。
武侠小说要创新,首先就要了解中国武侠小说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20世纪中国武侠小说的创作十分繁荣。
繁荣局面的形成来自于武侠小说三次大规模的创新运动。
第一次创新运动由向恺然5江湖奇侠传6引发。
这部1923年的作品使中国武侠小说创作从/江山0转向/江湖0。
武侠小说是中国的/国粹0,一直到清末民初,历代以来,其价值取向不是保江山就是打江山(5水浒传6开始还是写江湖世界,到了梁山泊排座次之后,小说的价值取向也转向了江山);人物不是为了君王打江山,就是跟在清官后面平叛捕盗。
而5江湖奇侠传6则从浏阳、平江两地农民争/水陆码头0写起,演化成昆仑、崆峒两派江湖人士争斗,演绎成一则江湖故事。
从/江山0转向/江湖0给武侠小说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拓展了小说的传奇空间。
武侠小说本来就是以传奇取胜。
在/江山意识0的要求下,武侠的传奇性只表现在武侠人物的行为动作上。
转向/江湖世界0后,武侠的传奇性就不仅依托在人物的行为动作上,还体现在他们的生活环境中。
神秘的深山古刹、险峻的丛山老林、荒凉的戈壁沙漠、古怪的水中小岛,这些是武侠人物生长的地方,也是小说情节展开的环境。
同样,在/江山意识0的要求下,侠客即使任务再神奇,也是次要人物。
而当武侠小说转向/江湖世界0后,武侠人物就成为了小说的主要人物。
他们的精神世界、心理变化、性格脾气成了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武功更神奇了,个性更分明了,形象也随之更真实了,因为他们有了性格根据。
5江湖奇侠传6价值取向的转型以及由此带来的效果显然是被当时的武侠作家体会到了,他们为武侠人物设计了自己的生活空间:李寿民的/蜀山系列0写了半人半仙的剑仙世界;王度庐的/鹤)铁系列0写了亦正亦邪的江湖世界;姚民哀在黑白两道之中寻找人物空间;白羽、郑证因以镖局、帮会为视点写了草莽生活;文公直却把宫廷和江湖连成一片。
江湖故事的虚构性很强,可以一波一波地写下去,可以一个人物一个人物地生发开来,武侠小说的/系列0也就形成了。
李寿民的/蜀山系列0,正传、外传、别传、前传、后传,,达到了30多部,一个大型的树状结构描述了一个大型的武林家族。
第二次创新运动由朱贞木5七杀碑6完成。
5七杀碑6的最大贡献是将武侠与历史结合起来,使得武侠小说历史化。
武侠小说在江湖世界里增强了小说的传奇色彩,但是故事有一种飘渺之感,而一旦以历史事件为背景,不管武侠故事如何传奇,它都有了/根0,给人以真实之感和厚重之感。
武侠小说的历史化,实际上是在江山之中写江湖,江湖故事围绕着江山的更替来写,不管故事如何散乱,它都有一条稳定的线索;不管瓜散落在何处,都结在这根藤上。
同时,以江山为背景写江湖故事,江湖故事就有了阔大的表现空间,可以借政治家的阴谋将江湖故事写到宫廷里去,可以凭结党结社将江湖故事写到高山野林之中,当然,也可以根据民族矛盾将江湖故事写到边区异域里去。
由于武侠小说与历史的/攀亲结故0,武侠故事就有了无穷的历史/根据0。
武侠小说第三次创新运动由金庸等人完成。
他们把武侠小说带到了文化的境界。
严格地说,金庸小说可称之为/文化武侠小说0,最突出的贡献是将俗文化与雅文化结合起来,让武侠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体。
从小说价值取向的层面上说,他将中国传统世俗道德观念与包含/五四0精英意识的/人的文学0结合起来,较圆满地解决了依据中国传统文化写/人的文学0的问题。
他写的/人的文学0有与/五四0以来的新小说相同的地方。
周作人曾说: /我们要说的人的文学,须得先将这个人字略加说明。
我们所说的人,不是世间所谓天地之性最贵,或圆颅方齿的人。
乃是说从动物进化的人类。
其中有两个要点,(1)-从动物.进化的,(2)从动物-进化.的。
0[2]他实际上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文学中的/人0作了界定。
周作人的/人的文学0被看作新文学创作标准,金庸笔下不少人物显然是符合这个标准的。
但也有不同,他不像新小说那样在肯定和要求人的价值同时,对世俗道德文化提出疑问或抨击,从而达到改变世俗道德的目的,而是在肯定和要求人的价值同时,依据世俗道德文化进行人格的自我完善,目的在于维护和宣扬中国传统世俗道德文化。
在生活层面上,金庸将世俗的武功、饮食、技艺等各方面雅致化、精致化,俗中带雅,雅因俗成,俗为表象,雅蕴其中。
了解了中国武侠小说的现有水平,再来考察三次创新运动的基本思路。
第一次创新运动实际上是一次/文体的融合0。
向恺然等人将武侠引进江湖世界,基本思路是以中国传统的神魔、奇幻小说架构武侠小说。
江湖门派东西南北中各自称尊,就如神魔、奇幻小说中的四方尊神。
武侠人物腾云驾雾、翻江倒海,展示出各种超自然的力量,显然是神魔人物的/神魔本领0的145翻版,就是武侠人物的御雕缚蛇也得自神魔人物降龙伏虎的启示。
不过,在融进神魔色彩的同时,武侠小说还是保持了世俗化的本色。
它们宣扬的还是中国传统的文化观念。
人物正邪分明,正者不仅是中国道德规范的表现者、执行者,行为举止也是儒雅风流;邪者则/邪0在缺少/做人0起码的要求,粗陋淫荡。
这样的美学风格和文化价值标准符合当时广大市民的阅读口味,所以,武侠小说很快风靡起来,成了当时市民文学的/佳品0。
第二次创新运动是一次/学科的融合0。
朱贞木实际上是把历史学科引进到武侠创作中来。
历史学科的介入给予武侠小说美学构成的最大贡献是/真实性0,似乎历史就是这么构成的。
对武侠人物来说,打斗之中多了几分历史兴亡的内涵,豪杰之气中有了更多的英雄气概。
此时武侠小说的历史观还是传统的/正史观0,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高于一切。
这样的美学风格和价值标准同样符合当时市民的阅读口味,所以又一次地掀起了武侠小说的阅读高潮。
第三次创新运动是一次/文化的融合0。
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始终强调/侠之大者,为国为民0,始终强调传统的/做人0标准。
他们小说中的大侠,是行为特异者,但必定是君子,在这些传统的文化价值和/做人0标准中又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性、人情表现。
这样的特色说明了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底,而将/五四0以来的精英文化融入其中。
金庸等人基本上采用/说故事,写人物0的叙事方式,说故事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审美要求,写人物是/五四0精英文化的特色。
金庸等人常常将人物的成长作为小说叙事的线索,一方面人生的故事成了小说的主线,另一方面过程和结局又可以分开来表现。
事实上,在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中,人物成长过程往往是精英文化表现得最充分的地方,而结局往往终结为传统文化。
/五四0以来的精英文化有很强的世界现代文化的色彩,金庸等人的武侠小说也因此与世界现代文化具有了很深的渊源。
对历史的回顾无非是为提升大陆新武侠的文体境界寻求启迪。
中国武侠小说的每一次变革都是深刻的结构性变革和思维性变革,也只有结构性变革和思维性变革才称得上/新的境界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