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侠小说论文

合集下载

金庸论文

金庸论文

金庸主题论一、金庸小说为什么长盛不衰?二、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价值和魅力1、广博而丰富的知识有人指责武侠小说作家不合情理地胡说八道,为了迎合游手好闲人的低级品味,不顾一切的扭曲事实,十分无聊。

其实这观点不免过于主观了。

和大多数文学作品一样,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凭借杜撰一个个故事。

金庸先生对待创造是十分严肃的。

从他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金庸对每一部小说的创作都下了极大的功夫。

对所用的史料,都有详尽的考证。

例如,《射雕英雄传》在动笔之前,作者便参阅了12卷《蒙古秘史》、《南诏野史》、《元史》、《新元史》、《成吉思汗传》、《皇帝圣武亲征校录注》等大量史书传记。

写《飞狐外传》查阅了《明史》、《明纪》、《明季北略》、《吴三桂演义》等。

《鹿鼎记》的史实则出自《清史稿》、《清代史·世祖出家事考实》、《玉林国师年谱》。

显而易见,读者在欣赏通俗的武侠文艺过程中,文学功底也十分深厚。

他的作品里十分自然地穿插着大量的诗词名句,到处显示着他渊博的知识。

看过《笑傲江湖》的人,大约都对祖千秋与令狐冲论酒的情节记忆犹新。

……祖千秋侃侃而谈道:“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

可见喝梨花酒当用翡翠杯,而喝汾酒则当用玉杯了。

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

”又指一坛酒道:“这一坛关外白酒,酒味是极好的,可惜少了一股芳冽之气,最好用犀角杯盛而饮之,那就醇美无比了。

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古人诚我不欺。

”……金庸先生将广博的知识蕴蓄在小说里,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恐怕和胡说八道拉不上什么干系吧!2、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后序中说:“我写武侠小说是想写人性,就像大多数小说一样。

影射小说并无多大意义,政治情况很快就会改变,只有刻画人性,才有较长期的价值。

”由此可见,人物形象的创作在金庸小说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笔者或用浓郁的色彩为人物性格上色,或用简单的笔道素描。

论文:武侠小说的前途

论文:武侠小说的前途

武侠小说的前途学号:0704240213姓名:樊晓清坦白的说,以前我并不是十分地欣赏武侠小说,我与武侠小说的接触主要源于武侠电视剧。

由于金庸的小说写的实在是太棒了,我读了很多金庸的小说,感触颇深。

当然,古龙和梁羽生的小说也或多或少读了一些。

可是让我痴迷的也唯有金庸的小说。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我甚至偏见地以为,只有金庸的小说才算是真正的武侠小说。

如果说李白使盛唐诗歌达到了巅峰,那么金庸便是现代武侠小说的巅峰。

至少在目前,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无人可以超越。

看看今天的武侠小说家们吧,名字能入大众之耳的没有几个,我是一个都不知道。

那种网络上的玄幻奇异类新武侠我是从来不看的,那已经脱离了武侠的范畴,太“玄”了!如果在严格意义上将奇幻文学同武侠小说(以古龙、金庸为标志)区分开来,那么我以为武侠小说正在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

虽然根据网上的一份调查,目前武侠小说在我国的图书消费中,依然排名第一,可是更多地,其中包含的是玄幻类小说。

我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追随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家,至少电视剧大多仍在翻拍金庸和古龙的小说,拍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

可是就武侠小说而言,金庸古龙的时代毕竟已经宣告结束。

读者早已视金庸古龙为经典,而武侠小说家们也同样认为,纷纷“易帜”,避开金庸古龙的锋芒,创造所谓的新“武侠”——奇幻武侠,也许是模仿西方的罗琳写哈利波特吧,可惜不伦不类。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斥着商业利益的社会,没有读者的作家是很难生存的,不能不说,古龙曾经写小说也是出于赚钱的目的。

现代人的心态又大多十分浮躁,那种低俗的玄幻类小说很是迎合大众口味。

我的一个同学一周能看几十部这类小说,看完也就扔了,反正网上多的很。

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的是这类小说没有太深刻的内涵,形式上比较花哨而已。

而金庸的小说,不仅情节扣人心弦,它的存在也是有其文化价值的,金庸的小说是有很多学者都在研究的。

我个人对武侠的发展前途是十分担忧的。

也许是我受金庸小说的影响比较大,思想比较保守。

金庸小说鉴赏论文

金庸小说鉴赏论文

金庸小说鉴赏之我见——典型人物篇“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一句诗包含了金庸的十几部经典作品。

我相信每一个喜欢金庸武侠小说的人都对这十四个字有着特殊的感情。

对于近些年来的“金庸热”和“武侠小说热”的现象,我觉得这充分说明了金庸武侠有其独特的魅力,它已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成为了人们的心中永恒不变的经典。

当然,金庸小说给我们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除了故事情节,就是那些极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了。

金庸的小说塑造了很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郭靖,杨过,张无忌,韦小宝,也创造了很多爱情故事比如郭靖与黄蓉,杨过与小龙女,同时金庸小说里还蕴藏了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而这些哲学思想正好体现了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与国民习性。

下面我们来一一具体分析。

金庸小说里唯一有关联的就属射雕三部曲,射雕三部曲其实也是英雄三部曲,这三部小说里面描述的都是英雄人物,都是大侠,先说说《射雕英雄传》。

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巨作,里面的武有武的精彩,侠有侠的感人,情有情的魅力。

金庸的武侠思想在这部著作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那就是宣扬一种反侵略,反投降的基本立场,宣扬一种朴素的爱国主义,深沉的人道主义。

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正确与否是以是否造福于民为标准的。

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救民于水火中,这就是一种侠义的精神。

《神雕侠侣》可以说是一部爱情百科全书,里面的爱情之美,爱情之壮,爱情之甜蜜,爱情之悲苦都写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特别是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在曲曲折折之后最终走到了一起,在经历血雨腥风的江湖后最终归于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两人为国为民后就告别群雄携手归隐。

《神雕侠侣》里最感人的一段莫过于杨过与小龙女十六年后相见的那一刹那,经历十六年的漫长等待,杨过成熟了,从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年成为了一个真正懂得爱情的男人。

《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其实算不上一个合格的英雄。

他既没有英雄气概,又没有政治才能,在爱情上又是拖泥带水,唯一的强处就是武功高强,可以说张无忌是政治与爱情上是无能的。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作者姓名:石买波专业:汉语言文学目录内容摘要 (4)一、“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 (4)二、“仁者无敌”、“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仁政爱民” (5)三、“重义轻利”、“舍生取义” (6)四、“忠”、“孝”、“悌” (8)五、“礼” (9)注释 (10)参考文献 (10)后记(致谢) (11)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儒家思想石买波内容摘要:金庸武侠小说拥有广泛的读者,主要是“积极入世”、“为国为民”、“仁者无敌”、“以人为本”、“重义轻利”、“舍身取义”、“忠”、“孝”、“悌”等儒家思想和反对封建礼教的观点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词:金庸射雕英雄传儒家思想上世纪50年代,金庸先生以一部《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一个武侠的神话也由此开始。

随后,《雪山飞狐》大有“洛阳纸贵”之势。

1957年《射雕英雄传》面世,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的宗师地位。

本世纪以来,影视界掀起了一股“金庸热”,《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笑傲江湖》、《雪山飞狐》、《鹿鼎记》、《倚天屠龙记》、《碧血剑》等新旧版本层出不穷,争相上演,《射雕英雄传》更是多达五个版本。

金庸小说被奉为武侠小说的经典,正如古人所说:“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我认为应该是:“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

”影响何其深,流传何其广也。

金庸的小说读者群之众,在中国来说,古今罕见,上到名人政要,如邓小平,蒋经国,下到平民百姓,提起金庸的小说,人人都能说出个头头道道来。

金庸的小说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拥有如此广泛的读者呢?究其原因,主要是影响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在金庸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积极入世”、“为国为民”、“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自西汉开始人们都以儒家思想为民族的人生观,希望整个社会都在和平稳定的情况下发展。

所谓三纲五常说到底也是为了稳固统治者的地位以及维护社会的稳定性。

金庸小说论文

金庸小说论文

浅谈金庸小说的“武”不可否认金庸小说是我国武侠小说创作中几近不可逾越的里程碑,而今,有关金庸小说的种种现象确实是值得人们注意玩味的。

作为武侠小说,它必须写出侠士们在实现自己行侠仗义、救民济世的抱负时,如何施展和依靠他们那些超常的奇异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武功”。

小说中把“武功”描写的神奇独到,无疑对读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吸引力,而这正是武侠小说区别于其他小说的独特之处,也是作者大有作为的艺术天地。

在描写“武功”方面,金庸无疑是一位大师。

他花了很大力气来描写武功打斗,而且写得精彩纷呈,变化万千。

最主要的是笔下无数比武较量,却没有一次给人以重复、雷同之感。

武功描写的成功,也是金庸小说之所以迷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金庸写武的最大的优势在于他一点也不会武功,而是以文人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

正是因为他不懂武术,就敢于参照前人经验和典籍,施展神奇的艺术想象来自行创造。

他笔下的武功通常很令人咂舌。

例如威猛无比的“降龙十八掌”,使萧峰一个人可以震撼大军;黑风双煞练得“九阴白骨爪”,居然能让手臂突然伸长,手指插进对方的头颅;段誉甚至可以把别人练得内气吸取到自己身上,至于暗器、轻功,更是应有尽有,神乎其神。

金庸笔下的打斗所以这样神异丰富、引人入胜,是因为作者把描写当做是一种艺术创造,充分施展自己的艺术想象的才能。

文学艺术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武侠小说尤其如此。

金庸小说正可以说是成功的驰骋想象,运用各式各样的丰富的生活可能性去描写武功和创造人物,使小说中的武功达到了新的境界。

在看小说时我们不难发现金庸小说,脱离了单纯的打打杀杀,而具有浓厚的文化色彩。

例如作者在为“降龙十八掌”取名字“亢龙有悔”“潜龙勿用”“飞龙在天”“见龙在田”“龙战于野”等等,都是从《易经》中借用过来的;“般若掌”的名字源于佛经。

有的可以根据那名字,把大致的动作想象出来,例如“庖丁解牛掌”。

可以说金庸把过去武侠小说里的粗俗的武打描写高雅化、文人化了。

在金庸这里,琴、棋、书、画、诗、文、歌、舞、乃至渔、樵、耕、读,都被融进了武功技击,于是武功描写的途径变得无限广阔,手法变得无限丰富,笔墨变得耐人寻味,成为读者的一种审美享受。

高二议论文中学生不该看武侠小说

高二议论文中学生不该看武侠小说

中学生不该看武侠小说
江山儿女情,刀光剑影泪,令人痴迷,令人神往,但血腥戮杀、践踏生命让人心生酸楚。

“峰烟起,寻爱似浪淘沙;雨践踏,如春水映梨花”,这种挥剑断天涯的内容,让人生出几分情趣,让人生出几分逍遥,但奇迹太奇、巧事太巧,让人疑虑而心慌。

我不是武侠迷,我不喜欢看武侠小说,但是我看了一些武侠电视剧。

老实说,我还是蛮钦佩银屏上的一个个豪侠们,他们嫉恶如仇、除暴安良,不恋名利、不计付出,这样的精神让人心生钦佩。

即使如此,那也只能是单纯的钦佩,一种对浪迹天涯、无拘无束的向往而已。

倘若将这种钦佩理解为支持看武侠,那可不是我的本意。

留心观察身边的同学,我们不难发现,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忙于做作业,忙于整理笔记,他们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做其他事情,更不用说什么武侠了。

倒是有些成绩不很理想的同学,一些人把时间耗费在这大砖头上。

他们有的起初只是将武侠作为一种消遣,可一看就迷上了。

由最初的课下,进而转为课堂,看不完就带回寝室,晚上挑灯夜战,第二天一副昏昏沉沉的样子,看看到他的眼神,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其实,看武侠小说的同学明智不能看,可是碰到一本新的,还是想看,就这样糊里糊涂地看了一本又一本,甚至忘记周围的一切。

长期沉迷于看武侠小说之中,不仅会让我们感觉空虚,还会使我们忘却人生的真正目标,以致于荒废学业,浪费青春。

消遣的方式很多,可以听音乐、跑跑步,不必要坐下来看武侠,“久坐伤脉”,其实伤的
还有很多。

即使看武侠是正确的事情,我们也不要在错误的时间里做这种正确的事情。

正如在游泳场地穿泳衣,是正确的,但是跑到商场里穿上泳衣,就是大错而特错的事情。

所以,我认为,中学生不该看武侠小说。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解读

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解读

*****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姓名******学号学习年限指导教师申请学位学士学位浅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侠义观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摘要:自上世纪起,以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就在当代文坛掀起了一场武侠小说阅读风暴,几十年来人们更是被金庸小说所传达出的侠义观所折服。

本文从传统文化中对“侠义”的定义谈起,论述金庸的侠义观;重点以《射雕三部曲》、《飞狐外传》为例,阐述金庸侠义观所包含的“见义勇为,坚守道义”、“言出必行,重信然诺”、“拒绝利诱,坚持正义”、“为国为民,民族大义”四大内涵;最终目的是将金庸侠义观与传统侠义精神相对比并分析其进步性。

关键词:侠义观;内涵;进步性From the point of Jin Yong’s martial arts novels of JinYong’s chivalrous viewAuthor’s Name: Linghua Zhang Tutor: Jinhua HanABSTRACT:New martial arts novels represented by Jin Yong stir up a novel reading storm in the contemporary literary field. People have been attracted by the chivalrous view conveyed in Jin Yong’s novels for decades. This paper discusses from the definition of “chivalrous”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alks about Jin Yong’s definition about “chivalrous”, and uses the example of The Condor Trilogy and Other Tales of the Flying Fox to focuses on the four connotations contained in the chivalrous view which are "be ready to help others for a just cause and stick to moral", "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refuse to inducements and adhere to justice" and “fight for the state and the people”.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contrast Jin Yong's chivalrous and the traditional chivalrous spirit and analyze its advancement.KEYWORDS:chivalrous; connotation; advancement目录一、侠义精神与金庸武侠小说 (1)(一)“侠”与“义” (1)(二)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侠义观 (2)二、金庸侠义观的具体内涵 (2)(一)见义勇为,坚守道义 (3)(二)言出必信,重信然诺 (4)(三)拒绝利诱,坚持正义 (5)(四)为国为民,民族大义 (6)三、金庸侠义观的先进性 (7)四、总结 (8)注释 (8)参考文献 (8)一、侠义精神与金庸武侠小说金庸、梁羽生作为新武侠时期创作的代表,他们的创作对古典武侠时期的创作进行了许多改造,他们的题材范围不再局限于旧武侠小说的门派纷争、镖师与绿林打杀、剑仙斗法,而是较多的展现人民群众的斗争,故事的主人公也开始拥有正常的人格而非仙格。

2019年优秀高三议论文-论武侠

2019年优秀高三议论文-论武侠
所以我认为,武侠本身全无害,相反会让人更早的认识世界。我们要控制青少年的沉沦,不能见风就是雨,未雨绸缪。我们要从本质着手!要从小为孩子培养好生活的环境。小说可看,武侠无罪!但我们做一切都要适度。
不要沉迷于刀光剑影!要用心做一切,更要用心来看书,看的不是行侠仗义,不是唯我独尊,更不是长生不老!而是作者对真实世界的感悟,是作者飞扬的文采!这些都是值得学习与参悟的。
但我认为,一本小说,尤其武侠小说,绝对不是虚幻!
我们想一下,我们都是生活在现代的人,我们如何能知道过去?我们不可能做到时间逆转!因此现代的武侠小说必然是建立在作者的想象与对这个真实世界临摹。写作的人何尝不是把自己带进文章中,把自己对这个真实世界感悟与想法写进书中。
我本人也是一个武侠迷,我深切的明白,在武侠的世界中,残酷一词绝对是现在世界的无数倍!因为作者一方面要写出主角的神勇来吸引读者,另一方面也是把自己对这个世界不公的愤恨尽数的发泄出来!所以武侠小说不会让人忘掉世界的真实性。恰恰是书中过于残酷的现实让无数青少年不屑于现实。因为他们认为书中如此残酷的世界自己都见过,真实中的残忍与书中一比,简直比不上其中的千分之一!如此一来他们心中自然全无顾忌。
优秀高三议论文论武侠
武侠!一个纵横了中国历史五千年的词语!一个翻开典籍就可看到词汇。每当这个词的出现必将出现另一个词语——江湖!无数前人自称自己是江湖儿女,随身一剑,行侠仗义,仗剑走天涯!好生自在,好生逍遥!
如今,一切没落。有的只是铁一般的秩序,社会安定。又如何需要“侠”呢?这一切只能在网络小说中被再次谱写!引得无数少年热血沸腾,甚至渐渐迷失在虚幻孩子不能看小说,更不能看武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武侠小说论文
武侠小说曾一度被许多人视为洪水猛兽,如今虽无这般情形但观感在多数人心中还是难以改善。

武侠小说只是娱乐小说、只是消遣小说、甚至不过只是庸俗小说。

打打杀杀、快意恩仇,在这样的江湖梦里只有血腥没有梦幻,就算有梦幻多数人仍认为不过是梦幻空花,飘扬天际终离人世的挣扎太远,何劳又何苦去把捉?那样的梦幻也许绚烂,但也许更可能会令我们糜烂,迷醉我们坚实的心以至于心魂俱烂,甚至于或忘记或逃避开红尘心苦苦辛纠缠!
可是事实真是这样吗?类似的尴尬从武侠伊始就存在着,“大陆新武侠”当然也难逃此劫,事实上所有的通俗小说都概莫能外,这样的尴尬一直都有并且会一直持续下去,就这样“地老天荒玉一丛”,迷晃着世人的眼。

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到底是武侠小说根本一不值得入人们开放的心怀,还是人们的偏见封闭了武侠的飞扬,抑或是人们根本不屑去看去发现其中的价值?在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节目里,当李敖对武侠对金庸颇有微辞之际,主持人窦文涛就问李敖自己有没看过金庸武侠,李敖说没看过然后打了一个极不恰当的比喻,他说一个臭鸡蛋你闻闻就知道不好了还用得着亲自尝一尝吗?这个比喻打得相当的勉强,先有罪推定金庸武侠不过是臭鸡蛋,然后就得出既然是臭不可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