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全解吐血整理

欧债危机全解吐血整理
欧债危机全解吐血整理

以债务货币化解决欧债危机

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是现实的。欧元区10月通胀率维持在3%的高位,已连续11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接近但不超过2%”的政策目标。按照常规做法,欧洲央行应该在今年4月和7月两次升息的基础上再次提高主导利率,但欧洲央行意外降息。敢于降息,说明德拉吉不是单一制的捍卫者,也表明欧洲央行已经做出了方向性的选择——债务货币化。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估测,目前整个银行体系中欧洲主权债的风险敞口高达2万亿欧元,甚至有机构悲观估测将达3万亿欧元。所以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总需要扩容。2011年9月29日,第一次扩容至4400亿欧元,但这个EFSF“2.0版本”只能应付希腊、爱尔兰和西班牙未来18个月的融资需求。由于市场剧烈动荡,欧盟紧急磋商,进一步将救助计划扩容到1万亿欧元。然而这种“挤牙膏”式的救助,易产生危机疲劳感。市场一旦认为此非长久之计,引发危机的边缘国家债券将面临集中抛售,失望情绪会导致市场崩溃。

应该说,EFSF的扩容就是将其杠杆化。目前法国主张将EFSF定义为一家银行,即允许EFSF将干预市场所累积的债券再拿到欧洲央行抵押借贷。但10月27日欧盟达成的一揽子救助计划,似乎更倾向于将EFSF定义为一家保险公司,即利用EFSF为欧元区国家发行的新债可能造成的损失提供部分担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稳定市场信心,说服投资者心甘情愿地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需要大量融资的国家发行的国债。操作上就是发行CDS,通过为每次新债发行提供20%-50%的担保,EFSF的资金援助实力可以扩大4-5倍。

此前,由于担心通胀上升抬高本国融资成本,德国对于保持欧洲央行的纯洁性极为执拗,坚决反对中央银行扮演最后贷款人,反对债务货币化。但在关键时刻,德国还是做出了妥协。其实,从德国的整体利益看,逻辑方向上应该和法国并无本质的分歧。最好的出路就是由欧洲央行发行货币将损失货币化,这样至少会将损失蔓延给欧元区的所有人,为制度重建争取时间和空间。

EFSF毕竟不能代替欧洲央行。即使扩大该基金的资源,允许其动用欧洲央行的流动性,由于该基金的治理建立在全体一致同意原则的基础之上,还是无法迅速地采取行动。因此随着博弈深化,解决欧债危机还将由欧洲央行发挥实质性作用,这个转变可能在2012年欧美主权债务与银行债务偿债高峰期出现。

如果欧洲央行入市购买国债,“欧洲版”的量化宽松是否会演化成通胀压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市场情势稳定后,欧洲央行能否及时回收货币(当然,这多数是不可能的)。目前来讲,欧洲央行主要为出售国债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而金融机构出售国债是要寻找安全资产,他们首选的就是来自央行的资金。这些资金会被囤积起来,而不会被用于扩大信贷和货币供给,因而不会导致通胀压力。按照德拉吉的话讲,目前所有非常规措施都是暂时的。

欧洲央行若能给出欧元区国债的价格底线,实际操作上也不必购买更多国债。毕竟欧洲整体债务远好于美国,当投资者相信了欧洲央行的决心之后,他们就会停止抛售行为,因为他们会相信这些资产的价格已经设立底部。

如何出钱的问题解决了后,之后具体要做的事情非常明确,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保卫银行,必要时将其国有化,将银行置于欧洲当局的控制之下。美国2008年曾运用过这个策略,并取得相对成功。比如,美国财政部出手将花旗集团国有化,当局势平稳以后,美国财政部选择退出,还盈余了120亿美元。

二是发行欧洲统一债,保证意大利和西班牙能以较低成本从市场融资。这将稳定市场情绪,为欧洲赢得制定增长战略的时间。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德国松口,德国可能要求主权向新欧盟移交——即使是部分的。这将包括征收某些税种,对产品、劳动力和金融市场进行监管,以及为成员国制定财政规则的权力等。

三是建立有序退出机制。让希腊这样的国家有序违约,退出债务重组,而不至于殃及其他国家。希腊其实不是大问题,3600亿欧元的债务即便减记70%-80%,其损失也是欧洲银行业能够承受的。

欧洲经济不会有太多惊喜,欧洲经济慢慢复苏需要时间。而欧洲国家间的博弈仍在继续,未来金融市场的风险将源于决策分歧。当然,欧债危机最终将依托欧洲央行的量化宽松和EFSF“拖”下去,而债务货币化是唯一理性的选择。

欧洲债务危机:起因、影响与展望

2011-08-12 11:39:59 来源: 银行家(北京) 有0人参与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9)

2009年10月,希腊新任首相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其前任隐瞒了大量的财政赤字,随即引发市场恐慌。截至同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纷纷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者在抛售希腊国债的同时,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主权债券收益率也大幅上升,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年6月,意大利政府债务问题使危机再度升级。这场危机不像美国次贷危机那样一开始就来势汹汹,但在其缓慢的进展过程中,随着产生危机国家的增多与问题的不断浮现,加之评级机构不时的评级下调行为,目前已经成为牵动全球经济神经的重要事件。政府失职、过度举债、制度缺陷等问题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这场危机的爆发。在欧元区17国中,以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与西班牙等五个国家(以下简称“PIIGS五国”)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

欧债危机起因

过度举债

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长期过度负债行为,是造成这场危机的直接原因。如表1所示,除西班牙与葡萄牙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净储蓄盈余外,PIIGS五国在1980~2009年间均处于负债投资状态。长期的负债投资导致了巨额政府财政赤字。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财政赤字不应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而在危机形成与爆发初期的2007~2009年,政府赤字数额急剧增加。以希腊为例,从2001年加入欧元区到2008年危机爆发前夕,希腊年平均债务赤字达到了5%,而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2%;希腊的经常项目赤字年均为9%,同期欧元区数据仅为1%。2009年,希腊外债占GDP比例已高达115%,这个习惯于透支未来的国家已经逐渐失去了继续借贷的资本。这些问题在PIIGS五国中普遍存在。

随着欧洲区域一体化的日渐深入,以希腊、葡萄牙为代表的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在工资、社会福利、失业救济等方面逐渐向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看齐,支出水平超出国内产出的部分越来越大。由于工资及各种社会福利在上涨之后难以向下调整,即存在所谓的“粘性”,导致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负债比率节节攀升。

西班牙和爱尔兰债务问题的成因与希腊略有不同。这两个国家受到次贷危机的影响,房地产市场迅速萧条,国内银行体系出现大量坏账,最终形成银行业危机。而政府在救助银行业的过程中,举债与偿债的能力均出现了问题。

此时,已经背负巨额债务的五国政府,其进一步借贷的能力已大不如前,政府信用已经不能令投资者安心充当债权人的角色。投资者一般将6%作为主权债务危机的一个警戒值,一旦超过这一水平,该国将面临主权债务危机。意大利的债务问题在PIIGS五国中前景相对乐观,但目前其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水平已接近6%。除意大利之外,PIIGS五国2009年的

政府赤字均已经数倍于3%的警戒值,如表2所示。当巨额的政府预算赤字不能用新发债务的方式进行弥补时,债务危机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

政府失职与制度缺陷

PIIGS五国经历如此严重的危机,动作迟缓、不作为或乱开“药方”的五国政府难辞其咎。虽然五国政府在危机前与危机中的表现不尽相同,但其失职行为是危机的重要助推因素。

首先,为了追逐短期利益,在大选与民意调查中取悦民众,政府采用“愚民政策”,采取了“饮鸩止渴”的行为。例如,希腊政府在2009年之前隐瞒了大量的财政亏空。

其次,一些政府试图通过各种途径逃避欧盟委员会与欧洲央行的监管处罚。德国、法国等经济发展“龙头”曾是这方面的负面典型,而其他国家也随之纷纷效仿。

再次,以爱尔兰、西班牙为代表的一些国家政府放任国内经济泡沫膨胀,一旦泡沫破灭,又动用大量的纳税人财富去救助虚拟经济,导致经济结构人为扭曲。

最后,政府首脑过于畏首畏尾,不敢采取果断措施将危机扼杀于“萌芽状态”。例如,意大利政府在2009年赤字达到5.3%时没有采取果断行动,而是一味拖延,导致了目前危机升级的局面。

欧元区的制度缺陷在本次危机中也有所显现。首先,根据欧元区的制度设计,各成员国没有货币发行权,也不具备独立的货币政策,欧洲央行负责整个区域的货币发行与货币政策实施。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统一的货币使区域内的国家享受到了很多好处,在经济景气阶段,这种安排促进了区域内外的贸易发展,降低了宏观交易成本。然而,在风暴来临时,陷入危机的国家无法因地制宜地执行货币政策,进而无法通过本币贬值来缩小债务规模和增加本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只能通过紧缩财政、提高税收等压缩总需求的办法增加偿债资金来源,这使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雪上加霜。冰岛总统近日指出,冰岛之所以能够从破产的深渊中快速反弹,就是因为政府和央行能够以自己的货币贬值,来推动本国产品出口,这是任何欧元区国家无法享受的“政策福利”。而英国政府也多次重申不会加入欧元区。

欧债危机中的各国表现

PIIGS五国:债台高筑但境况不同

饱受危机困扰的PIIGS五国均处于很高的负债水平,如表3所示。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政府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应超过60%,而除西班牙政府债务水平与该水平较为接近外,其他国家债务水平均大幅超标。

希腊与葡萄牙两国实体经济缺乏增长动力,但工资水平、社会福利、公共事业等方面支出巨大,政府对债务高度依赖,且在借新还旧的过程中,不断净增新的债务,利息支出已

超出国家财政的支付能力。20世纪80年代,希腊公共负债相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41.6%,而2000年之后,这一比值在超过100%后仍不断攀升,预计2011年将达到152%。2012~2014年,希腊将有1920亿欧元的到期债务需要展期,另需发行450亿欧元新债以应对财政赤字。葡萄牙的境遇与希腊类似,虽然程度稍轻,但对外界的影响却更加令人猝不及防。2011年7月6日,信用评级机构穆迪突然将葡萄牙的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从Baa1下调至属于垃圾级的Ba2,并将评级展望定为“负面”,亦即在未来12~18个月内可能会进一步调降该国评级。此次下调对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很大打击。

爱尔兰与西班牙两国政府偿付能力问题并不突出,但国内银行业自次贷危机以来,饱受坏账困扰。在救助银行业的过程中,政府付出了巨大成本。以爱尔兰为例,该国在1995~2007年维持了5%以上的高速增长,随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国内房地产业景气度急速回落,最终在银行体系内形成了大量坏账。截至2011年5月,爱尔兰政府至少向金融机构注入了700亿欧元,这一数值已经超过了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据估计,继续注入300亿~500亿欧元资金后,可基本完成对该国银行业的救助。西班牙2010年预算赤字占GDP的比例高达9.2%,其债务问题同样源于国内的房地产业,且饱受高失业率的困扰。2011年一季度,西班牙失业率为21.29%,而青年失业率更是高达40%。

意大利是PIIGS五国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在欧元区17国中仅次于德国和法国而位列第三,经济总量在区域内的占比约17%。意大利国债余额高居欧元区榜首,占GDP的比例则仅次于希腊,排名欧元区第二。该国不但债务总量巨大,且到期偿还问题突出。根据穆迪评级公司的最新统计,2011年,意大利的利息支出将超过政府财政收入的10%,其中大部分债务将在未来五年内到期,相比之下,债务缠身的西班牙的利息支出也不过只占到本国财政收入的6%。

意大利的经济基本面在危机国家中相对优良,自身“造血”能力也相对较强,市场对该国的经济前景并不十分悲观。2011年7月中旬,意大利成功发行了67.5亿元一年期国债,虽然收益率较6月时高出了1.5个百分点,但投资者普遍认为此次发行是意大利债务危机走向缓和的乐观信号,当天意大利股市即上演了逆转行情。

欧元区:经济整体萎靡但强国仍有余力

受PIIGS五国主权债务危机影响,欧元区整体负债相对GDP的比率已经达到85%,无论从净态比率方面还是动态进展方面来看,该区域已经处于慢性债务危机之中。德国和法国作为欧元区经济总量前两位的国家,在本次危机中表现稳健,其中德国的经济复苏势头十分明显。

本文以2001年6月为基期,对德国与欧元区的工业增加值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并以美国工业增加值数据作为参照,结果如图1所示。在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期间,德国经济深受影响,但2009年6月起,德国经济一直处于复苏过程之中。一方面,德国以汽车、机械为代表的核心部门保持着较强的领先优势;另一方面,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欧元贬值增加了德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出口导向型的德国经济起到了提振作用。

2011年以来,德国出口强劲增长。2011年5月,德国出口同比增加19.9%,环比增加4.3%。今年初以来,德国股市DAX指数涨幅逾2%,说明投资者对欧元区不同经济体的未来前景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经济与危机四伏的欧元区形成了“跷跷板”效应,而这种效应在短期内能够起到区域内的“稳定器”作用。

欧债危机对其他主要国家的影响

以英国、美国为代表的欧元区外的发达国家,在实体经济层面受危机影响较小。欧洲虽然是美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但由于出口仅占美国GDP的7%,整个欧洲出口对美国GDP 的贡献仅有1%,因此美国经济对欧洲需求的依存度很低。但英美等国的金融机构持有大量的危机国家债券,偿付前景尚不明朗,一旦止付将可能引发新一轮连锁反映。

以日本、中国为代表的对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可能会受累于欧盟经济景气下滑,进而影响本国经济。欧盟是中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而中国的经济增长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部需求,如果危机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必将在实体层面向中国传导。

欧债危机对金融业的影响

本次欧债危机中,以爱尔兰、西班牙为代表的“泡沫破灭”国家的债务问题始于银行业,通过政府的救助开始由银行体系向本国政府传导。而银行由于持有大量的政府债券,再度面临潜在资本损失。很多银行由政府持股或控制,政府在危机时刻对一些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也肯定会伸出援手。在此情形下,这种债务危机不断在政府与银行之间传导的模式一旦形成,必将对全球经济造成致命打击。在欧洲,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的现象十分普遍。

希腊国家银行是希腊国内最大的银行,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前,该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了11%的高水平,但该行持有18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一旦希腊政府进行债务重组,这些债券将大幅贬值,该银行也必将遭受重创。希腊国外的一些大型金融机构也持有大量希腊国债,例如,巴黎百富勤集团和德国商业银行分别持有50亿欧元和30亿欧元的希腊国债。

希腊作为欧元区的小型经济体,其国债的减值对债券持有人已经具备了相当大的杀伤力。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一旦发生国债减值,势必再度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英国巴克莱银行在西班牙拥有约439亿欧元的债权性资产,规模仅次于该行在英国、美国的资产数量。这些资产有一半以上与房地产业相关。

与上述机构相比,目前,由英国政府控股的苏格兰皇家银行处境更糟。该行持有高达640亿欧元的爱尔兰债务,其中120亿欧元的债务已经违约。该行总资本在2010年末为580亿欧元,虽已得到英国政府的救助,但如果爱尔兰债务问题继续恶化甚至全面违约,则该行必将面临破产的窘境。

意大利作为全球第三大国债发行人,其债权人遍及世界各地。欧洲银行业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意大利债务高达9987亿欧元。美国金融业在欧元区也拥有巨大的风险敞口。根据巴

克莱银行的统计,美国银行业持有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分别高达2690亿美元和1790亿美元。一旦这些债务出现违约,处于温和复苏过程中的美国金融业必将再次遭受重创。

信用评级机构是在金融市场中处于相对独立地位,但又在某种程度上高度参与市场的特殊群体。在本次欧债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试图摆脱在美国次贷危机时遭受的指责,希望通过事前预测各国危机程度的做法,挽回声誉。但评级公司在本次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与次贷危机时依然相似,区别在于大幅下调评级的对象由证券化资产变成了主权国家。这些机构往往在经济形势大好时,不断地上调评级;经济形势转差时,过分悲观地估计评级对象的信用状况。没有证据表明评级公司比市场其他参与者占有更多信息,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的模型能够用于预测。可以预计,本次危机过后,这些评级机构将再度面临公众的指责。但目前为止,这些机构对媒体和公众的影响力仍然很大,依然是市场中的重要参与力量。

发展态势与救助模式展望

危机国家已经无法凭借一己之力解决自身的痼疾,周边国家、机构的援助方案与援助力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危机的进程。

德国作为欧元区内经济总量最大的主权国家,其对危机国家的救助意愿与救助能力将成为左右危机发展态势的重要因素。如前文所述,德国经济与财政状况正在逐步恢复,前景较为乐观,因此德国有余力向危机国家提供帮助。从另一角度出发,稳定和谐的欧元区是德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德国自身已无法游离于欧元区之外而独善其身。一方面,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基本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这决定了德国难以退出欧元区;另一方面,德国也不可能坐视危机国家的问题恶化而“隔岸观火”,一体化的制度设计注定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共同发展才是唯一的出路。因此,德国有救助危机国家的意愿。虽然此前德国国内在救助问题上纷争不断,但只有实实在在地向危机国家伸出救助之手,才真正符合德国自身利益。2011年7月中旬,经过国内的激烈争论,德国政府宣布将与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确定针对希腊的第二轮救助计划。法国国内形势虽没有德国乐观,但情况较为相似。如果德法能够在救助问题上进一步通力合作,则救助进程将可能大大缩短。

在针对本次危机的救助过程中,欧洲央行、欧盟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纷纷向危机国家提出应对方案,伸出援助之手。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均先后向欧盟委员会申请救援,救助方案正处于制定之中或执行初期。这些组织对爱尔兰的救助是一个较为成功的案例。2010年末,爱尔兰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接受850亿欧元援助达成协议。根据协议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委员会和欧洲央行的联合审查组将每季度对爱尔兰财政、金融、经济情况以及推进救助计划的成效进行审查。2011年7月中旬的审查结果显示,救助计划如期推进,资金运用状况良好,爱尔兰政府稳步实施了协议规定的相关举措,对行业工资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调整,尤其重点调整了一些目前失业率较高行业的工资结构。这些调整对于宏观经济供给层面的复苏具有积极意义。此次审议后,爱尔兰将再度获得40亿欧元的救助资金。

从长期来看,危机的救助不仅取决于外部援助,更取决于危机国家自身的努力方向与努力程度。此前,这些危机国家过度透支的消费与投资模式导致了危机的上演,而政府不但没能在政策制度上进行正确的引导,甚至在错误的方向上“推波助澜”。如果这些国家不能够“量入为出”,依然维持超出自身产出能力范围的消费支出,则即使暂时度过了这次危机,未来必定还会出现“入不敷出”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经过危机的洗礼,欧元区必定在制度建设、规则制定、政策实施等方面更加谨慎、严格与完善。此前,欧洲央行由于无法针对区域内特定国家的情况制定政策,在针对遏制通胀与保证经济增长等目标制定政策时,显得僵化而滞后。在欧债危机之前,欧洲央行不合时宜的政策被认为是危机爆发的催化剂。在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的2008年7月,欧洲央行不顾欧元区经济的脆弱性,将基准利率由4%提高到4.25%,使一些国家原本就不堪重负的财政和房地产行业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而房地产业的大面积坏账又势必波及金融业。另外,欧洲央行大量持有各成员国国债。对陷入危机的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三个小型经济体,欧洲央行持有的国债金额分别为470亿欧元、190亿欧元和210亿欧元。因此,成员国的偿债能力与央行自身亦息息相关。相信在本次危机过后,以欧洲央行为代表的核心宏观经济管理机构会进行较为深刻的自省,这将有利于整个欧元区的长远健康发展。

为期两天的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六次峰会11月4日在法国戛纳落幕。从本次会议发布的联合公报等文件看,各国领导人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金融监管改革、大宗商品、抗击气候变化等多个领域达成共识。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北京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任丁秋表示,总体看本次峰会的成果未超出预期,积极且平衡。尽管欧债问题在本次会议上受到了重点关注,但最后的结果令人失望,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在于欧债危机局势的不明朗。

任丁秋表示:“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是本次峰会的主要话题之一。”从会后的结果看,各方达成上述成果符合预期。具体来说,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通过了《增长与就业行动计划》,亮点之二是特别指明将建立一个G20工作组,以青年人就业为工作重点。

“本次会议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面达成了诸多共识。”任丁秋评价说,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确定了改进SDR(特别提款权)的时间表。“SDR的组成应继续体现各种货币在全球交易和金融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公报表示,SDR组成的评估应基于现有标准,将要求IMF进一步阐明这些标准。为体现货币随着时间推移的角色变化和特点,SDR的组成将在2015年甚至更早时间进行再评估,符合现有标准的货币才能

进入SDR的“篮子”。其次,会议还提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IMF监管,希望IMF在明年初提出一个新的综合性监管决策;将确保IMF继续拥有足够资源扮演系统性角色,服务于所有成员国的利益,有关IMF 扩容的问题将在下一次G20财长会上讨论,将配置一系列不同的可选方案,其中包括双边性增加对IMF和SDR的贡献,自愿向IMF的诸如管理账户等特殊结构捐款;将迅速全面执行IMF的2010年配额和管理改革等。

在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方面有所推进是本次会议取得的重要突破。“我们已同意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没有一家金融公司达到"大而不能倒"的程度,不让纳税人来承受解决方案的成本。”公报称。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在戛纳公布了全球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SIFI)的初步名单。联合公报表示,SIFI将接受更严格的监管,纳入一个新的国际决议体系,从2016年开始执行更高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另外,与会领导人还一致同意改革FSB,以改善其协调能力、提高金融监管议程的监督水平。“相比来看,本次会议在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方面达成的共识较为具体和明确。”任丁秋表示,这一方面是来自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社会的反思,另一方面也来自于当前由于欧债危机的蔓延带来国际金融风险攀升的压力。

“总体来说,本次G20峰会的成果是积极且平衡的。”任丁秋告诉记者,之所以称之为积极,一是因为各方的态度较为积极,重申相互协作的承诺,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提出的“继续发扬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精神”的倡议得到了与会成员的广泛认同;二是各方在增长和就业全球战略、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解决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改革能源市场抗击气候变化等众多领域都达成了共识,有些还是较为具体的行动计划和措施。之所以称之为平衡,是因为虽然在本次会议之前各方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欧洲债务危机问题上,但从最后的会议文件看,其达成共识的内容并不是仅局限在欧债危机上,而是涵盖了国际金融监管、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强多边贸易体系、改善21世纪全球治理等内容,不仅体现了发达国家的诉求,也表达了诸多新兴经济体的诉求。不过,任丁秋也指出,这些共识大多是框架性或原则性的,具体细节还需未来进一步商榷。

与G20峰会举行前因希腊意外宣布对欧盟新救助方案举行全民公投而广受关注的热议程度和期望度相比,与会者在欧债危机问题上达成的共识颇令人失望,公报仅用寥寥数语对此作了原则性表态。不过,与会领导人在会上会下的发言中还是表达了对欧债问题的关注,认为欧债危机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威胁,敦促欧洲国家尽快细化和落实有关方案。

“欧债危机的问题在本次峰会上依旧悬而未决。”任丁秋说,部分原因与各国因政治经济利益不同而诉求不同有关,但更核心的问题则在于欧洲局势本身的不明朗。从根本上来看,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主要还是依靠欧洲本身。由于本次峰会前后,希腊在对待新救助协议上的反复态度,以及欧洲本身决策协调机制

的迟缓,都是本次峰会难以在欧债危机上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主因。(来源:人民网)

欧债危机及其影响

欧债危机及其影响 当前次贷危机的低谷尚未度过,欧债危机开始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复苏道路曲折难测,并且不排除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在此我们对欧债危机的产生,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具体内容如下: 一、欧债危机的产生及发展 次贷危机之后,为抑制经济下滑,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的实施了货币与财政双宽松的刺激政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此同时,由于大规模举债,各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大大提高,特别是欧洲各国人口结构与福利政策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消极影响,使得原已负债累累的欧洲各国政府债务负担加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在此背景下爆发。 随着欧洲各国政府财政赤字预期的上升,惠誉、穆迪、标准普尔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对财政状况不佳的希腊主权债务评级分别进行多次下调,并陆续对欧洲多家金融机构进行了评级下调,随后,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国债信用也遭到了降级,10月,惠誉又进一步下调了西班牙及意大利的主权债务评级,这无疑加重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家的融资成本,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信心,全球资本市场随之动荡下挫,并进而再次出现银行信贷收紧,及私募投资收缩,欧债危机呈愈演愈烈之势。 目前专家认为: 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第一阶段肇始于私营部门的私贷,标志事件是雷曼兄弟倒闭。现在的欧债问题则可以看成金融危机的第二阶段,即危机从市场与企业层面蔓延至政府层面,

标志性事件是希腊危机。从这个角度来看,持续了三年之久的国际金融危机还远没有结束,它印证了“金融危机过后,必有财政危机”的普遍规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已将全球经济危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从私营部门的金融危机推进到公共部门的财政危机。 二、欧债危机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1、陷入严重债务危机的国家拖累外部经济增长,使欧元区经济整体处于衰退边缘。 由于欧元区域成员国推行单一的货币但分散的财政政策,这种制度结构代表了欧元区各国不同经济总量的不同利益诉求,难以实现财政政策的统一。对于陷入严重债务危机的欧洲国家,随着债务的不断增大,面临的解决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退出欧元区,二是外部救助,但两种方式成本均较高昂。在欧元区解体的情况下,将意味着欧盟成员国60年来取得的一体化成果损失,还将使德1、法等欧元核心国面临未来汇率升值、出口减少等持续的经济损失,这些代价是欧盟难以承受的。在外部救助的情况下,需要各债务国削减财政支出,或通过出售资产等方式增加财政收入等方式逐步改变困境,短期内难以见效,同时也会拖累外部经济增长。 2、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或将引发欧洲银行业危机。 欧债危机的复杂性与严重性超出了市场的预期,并已开始拖累欧洲整个银行体系。由于欧洲各国银行都相互持有主权债务,如德国和 1德国是从欧元中获益最大的国家,因为欧洲货币的统一,使德国摆脱了马克不断升值带来的价格劣势,大大促进了德国的出口,使本国产品畅销于整个欧元区。据瑞银集团估算,如果欧元区解体,欧元区“老大”德国第一年的损失将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到25%,此后每年为10%。按照去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估算,相当于第一年为7000亿到8750亿欧元,此后每年约3500亿欧元。

欧债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欧债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一、欧债危机发生的背景 次贷危机自2007年8月浮出水面,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逐渐演化为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面对危机,世界主要国家联手应对,危机的肇始国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大力的反危机政策,使得美国金融市场逐步开始恢复稳定。经济也呈恢复增长之势,其他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了良好的恢复增长势头。 危机之下,中国政府及时做出反应,于2008年底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总体上,4万亿投资在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内需、减少失业以及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9年同期增长11.1%。其中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 然而,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二、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标志着欧盟的成立。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中的11个成员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达成了《欧洲联盟条约》。在1992年确立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并向欧元过渡的四项统一标准,因此,欧元成为这¨个国家的单一货币。目前,使用欧元的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等国家。 欧债危机始于希腊债务危机。因希腊本身的经济水平并不强,为了维持欧元区普遍的薪资和福利水平,希腊采取了国家借贷的做法。如果欧元区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希腊可以用新借贷款偿还旧借贷,以此维持,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好,欧元区经济增量没有达到预期,希腊的经济更是一塌糊涂,因此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评级不断下降,无法借到新的贷款,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但是欧洲各国在援助希腊问题中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4月27日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危机进一步升级。

2012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2012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三、启示 第一、利于进出口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欧债危机的形成不仅会对我国金融业有着明显影响,而且对于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有着不小的影响。但如果从长远角度看,这同 样会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即国家一直相对依 赖于出口的经济增长,逐渐演化成为扩大内需建设,从而有利于国 内产业化经济结构的整体调整。也就是说,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 机所致的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后,我国政府根据形势采取了一系列缓解经济现状持续走低的时势政策,如投放资金达到了四万亿,在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的就业情况,使居民就业率维持在一个相对 乐观的可控范畴内,保证了社会、经济稳定。但是,这同样使得一些 并没有及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组织机构陷入了平台期。加之,随着这些本就产能过剩的组织机构再次加大生产规模后,产能过剩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矛盾性问题就更加明显了。而随着欧债危机继金融次贷危机的爆发,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不少组织机构的产业 转型。也就是说,随着欧债危机的爆发,我国贸易进出口必然会再次 受到影响,一些企业等相关组织机构为了适应现状,必然会对自身 进行产业结

构调整,进而才能大规模的出现一批收购、兼并性企业,不少中小企业被竞争实力较突出的企业所兼并,进而利于中国出口 行业的整体实力能够提升。 第二、利于国内对债务及相关财政赤字的审视;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审视国内债务问题异常重要。目前,我国政 府在控制财政赤字问题所取得的成果相对突出。如 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重的 3%以内,并且总债务也控制在了 20%范畴之内, 和国际上的预警指标 60%相比,我国所取得的控制成果是比较喜人 的。但值得指出的是,我国债务问题仍然存在不确定因素,尤其是部分地方政府的负债指标有的高达300%,银监会统计有11万亿的地 方政府负债,国际权威机构认为中国的地方政府负债接近25万亿 甚至更多。为此,负债比率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给各地方政府敲响了警钟,全球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也有助于中央、地方政府对内外债务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为规范政府融资平台、加强金融监管增加了动力。 第三,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 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增长乏力,国际产业竞争力下降。 第四,扩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

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

欧债危机对中国影响不容小觑 随着希腊承认其目前从市场借贷困难有可能陷入债务重组的困境,已持续一年多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再度升级,进而导致目前全球股市大幅震荡,国际油价大跌,金价继续攀升。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欧债危机以及由此带来的欧元对人民币的贬值,对中国经济或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 希腊目前的负债总额已高达3400亿欧元,多数市场分析人士怀疑,到2013年欧盟和IMF 提供的救助结束时,若没有外援,希腊将难以继续偿还债务。本周一,希腊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17%以上的新高,反映出投资者继续购买希腊国债的意愿较弱。而惠誉、标普上周就已分别调降了希腊主权债信评级和意大利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惠誉评级还将比利时主权评级前景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同时另有消息称,穆迪或将下调英国14家银行和建房互助会的评级,原因是担心英国政府收回对于金融服务业的支持举措。再加上近期围绕希腊债务的各种解决方案接连搁浅,比如德国、法国和芬兰等国迫于国内压力拒绝再次提供资金援助;欧洲央行由于本身持有大量希腊国债,强烈反对欧元区集团主席容克的债务“重新打包”的“轻度重组”计划;而IMF因忙于推选新总裁,解决欧债危机精力受限,这些因素都将从各个层面对解决希腊乃至整个欧元区债务难题造成阻碍。 而担忧欧债危机影响中国经济,主要因为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中国对欧元区乃至整个欧盟外贸以及投融资依存度或受损。本周二,高盛集团发布报告,将今年中国GDP增长预期从此前的10.0%下调至9.4%,这不仅显示了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仅环比增长9.2%的事实,而且今年后三个季度的增长预期也被分别从8.8%、9.5%和9.7%下调至8%、9%和9.3%。报告还指出,中国目前所显示出的经济“降温”迹象,主要缘于需求增速放缓。4月工业产值下滑势头格外迅猛,反映了紧缩政策的效果。笔者基本赞同高盛的预测,但需要补充的是,促使中国经济增速在第二季度将更趋放缓的因素,还包括先前的紧缩政策滞后效应、利润挤压、日本地震造成的供应链中断以及目前比较严重的电荒、油荒、水荒、钱荒以及用工荒。 在内需受到一定程度抑制的情势下,外需也因欧债危机而逐渐恶化。虽然中国与希腊的贸易只占中欧贸易很小比重,不过,由于欧盟是中国最大出口市场,欧债危机再度爆发,欧元区经济整体下行,必将影响中国下半年整体出口形势。欧债危机的延续,还可能加剧欧元对美元和人民币的贬值,人民币有效汇率也将有所回升,这又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一些国际证券研究机构的专家测算,欧元对美元每贬值1%,短期内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增速将下降0.65%;若欧盟经济增速下降1%,中国的出口增速就会下降6%。近三周来,欧元对人民币已大幅贬值3.5%,这已给中国的出口商造成巨大的成本压力。有专家估算,这将使中国对欧出口增速可能会下降2%至3%。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应当采取果断措施应对新一轮的欧债危机的冲击。 危机的加剧意味着欧洲的进口需求会下降,我们理应做好主动应对欧元区贸易保护主义的战略准备。这要求中国企业应不断创新产品,努力开拓新的市场;还要改善进口结构,促

欧债危机对德国的影响及德国表现

欧债危机对德国的影响及德国表现 随着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欧盟尤其是欧元区国家受到重创,成为“重灾区”,而德国则是“鹤立鸡群”,不仅在经济领域“一枝独秀”,而且社会局势相对平稳和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表现 (1)经济总体表现良好 虽然德国经济遭受了欧债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同比萎缩5.1%,创下了两德统一以来经济发展的最差纪录,下跌幅度甚至还略高于欧盟平均跌幅;但此后在2010年和2011年,受惠于德国政府有力的财政刺激政策以及外部需求旺盛等临时性因素,更主要的是得益于德国发展模式的长期结构性优势,德国经济出现强势反弹,经济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4.O%和3.3%,增速约为欧盟的2倍;尽管自2011年下半年起,由于受欧债危机传染效应的影响,德国也随同其他欧盟国家一起二次探底并于2013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复苏。但其经济增速仍分别达到0.7%和0.4%,明显高于欧盟-0.4%和0.1%的平均增长率。 (2)劳动力市场创造“就业奇迹” 首先,危机期间,欧盟国家平均失业率持续攀升,2013年高达10.9%,25岁以下青年失业率甚至飙升到23.2%。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同期德国的失业率却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从2009年的7.8%降至2013年的5.3%,尚不及欧盟平均值的一半,仅为失业问题最严重的希腊和西班牙的五分之一。德国青年失业率2013年底也仅有7.4%,不到欧盟平均的1/3。 其次,从德国劳动力市场本身的历史沿革来看,欧债危机期间德国劳动力市场延续了2005年以来就业持续改善的趋势,并于2013年开创了两德统一以来的最低失业率纪录。 最后,德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奇迹还表现在,不仅本国就业人数上升,失业率较低,而且开工率足,吸引了大批外来劳力。这可以从流人德国的外国移民的数据得到验证:2010年、2011年和2012年三年净流人人口不断攀升,分别达到12.8万、27.9万及36.9万。而2013年德国的外来净流人人口超过4O万,创了2O年以来的新高。外来移民的增加,扩大了生产潜力,缓解了工资增长压力,同时对深受老龄化困扰的德国社会保障筹资来说,也起到了改善人口结构和缓解资金缺口的作用。 (3)出口旺盛,成为主要增长动力

欧债危机的解决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2 欧债危机的解决措施及其影响 鉴于欧债危机产生的一系列诸如影响政治和谐、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欧洲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危机产生的消极影响和防止危机噩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五点。 2.1 欧债危机的解决措施 2.1.1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 希腊为了节约财政支出,2010年1月15日,希腊向欧委会提交削减赤字的计划,提出在2010年使赤字占GDP的比例下降4个百分点,降至8.7%。此后,2011年降至5.6%、2012年降至2.8%,2013年降至2%。为此,希腊公布一系列削减公共开支措施,包括政府部门未来一年内停止招聘新公务员、公务员工资削减10%,缩减国家福利、政府工作人员和公共机构,减少债务等。由于征税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业已推出的措施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因此希腊政府将采取以削减支出为核心的新紧缩措施,为此将减少政府雇员数量。2011年10月20日希腊议会通过了包括裁减国营企业员工、增加房产税等内容的新一轮紧缩措施。根据新通过的紧缩政策,将有三万公共部门工作人员被临时解雇,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福利与工资将进一步削减,税收将会增加。紧缩措施还包括减少工资、改革工会集体谈判制度等。希腊政府将冻结政府的退休金计划,并削减公共部门员工12%的假期补贴,政府等部门雇员的奖金也将下调30%。如此一来,政府等公共部门雇员将减少一个月的收入。此外,将对奢侈品和烟酒等产品实施高额税负,对企业的增值税也将由19%提高到21%。希腊政府实施的财政紧缩政策将为政府带来48亿欧元的财政收入,规模等同于希腊GDP的2%,约占希腊2011年承诺赤字削减量的一半。在避免财政赤字攀升的危险的同时,还能降低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此前欧盟提出援助希腊的条件中,就有赤字比例必须减少的“硬性规定”,为获取援助提供了条件。但是财政紧缩政策引起了国民不满,造成大规模罢工,使政府部门、企业、公共服务、甚至是商店和面包房等日用品供应商暂时关闭,约150架次的国内和国际航班被迫取消。更有甚者希腊法官也宣布无

浅谈欧债危机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影响

浅谈欧债危机对全球外汇市场的影响 摘要:本文通过揭分析欧债务危机的进程,揭示欧债危机的根本成因,并分析其对整个全球外汇市场的影响。 一.欧洲债务危机进程 开端:2009年十二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欧元区成员国希腊的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但金融界认为希腊经济体系小,发生债务危机影响不大 发展:欧洲其他国家开始陷入危机,包括像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 蔓延:德国等欧元区的龙头国都开始感受到危机的影响,因为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最新:欧元区各国正希望通过多方面合作和共同努力来摆脱困境,但步履蹒跚。2012年3月,希腊议会13日凌晨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了该国与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关于第二轮救援贷款的协议,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向希腊提供1300亿欧元(约合1710亿美元)的新救援贷款。2012年1月,标准普尔宣布下调9个欧元区国家的长期信用评级,将法国和奥地利的3A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一个级别至AA+,同时将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评级下调两个级别。欧债危机仍在反复。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根本成因 欧元区数个成员国的债务严重超标,这是导致欧元区债务问题的直接原因。而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失衡又可谓是此次危机的元凶。总体看来,最先出现债务危机的"欧猪五国"属于欧元区中相对落后的国家,它们经济更多依赖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口和旅游业。随着它们加入欧元区,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升,劳动力优势不复存在,而这些国家又不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以希腊为例,2010年服务业在其GDP中占比达到52.57%,而工业占GDP

2012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2012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启示当人们还来不及回味这些“精彩瞬间”,2012版的欧债危机大戏即将拉开帷幕。新的一年,欧元区国家和银行将面临巨量债务到期,融资压力史无前例;新的一年,债务危机和银行业危机挤压下的欧洲经济将步履蹒跚,重建市场信心将更加困难;新的一年,欧元和欧元区的命运依然备受关注。 大量债务到期融资难度加大 专家认为,2012年欧元区面临最为紧迫的挑战是如何在国债收益率居高不下、融资难度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偿付即将到期的巨额债务。 国际金融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欧元区各国政府有1.1万亿欧元(约合1.4万亿美元)的债务到期。仅第一季度就要偿还2500亿欧元(约合3234亿美元)至3000亿欧元(约合3881亿美元)。这其中,意大利占一半还多,而该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期一直处在接近或超过7%的水平,融资压力巨大。如果同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的意大利被巨大的融资压力压垮而不得不求援,那么面对意大利总额高达1.9万亿欧元(约合2.5万亿美元)的债务,欧洲现有救助机制也将爱莫能助。当本月21日欧洲央行宣布向欧元区银行提供4892亿欧元(约合6329亿美元)的三年期贷款时,市场为之一振,法国总统萨科齐甚至公开呼吁银行可以用这些资金购买国债。但被“寄予厚望”

的欧洲银行业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很难真正“两肋插刀”,且不说欧洲央行的这些贷款中约一半是覆盖此前已经发放的一年期贷款。 各扫门前雪导致欧债危机加深 三件看似毫无关联的欧洲事件,勾勒出了2011年的“欧洲故事”。一个关键词贯穿着三个事件的始终,这个词就是“自私”。 英国的“光荣孤立”体现着英国人的精明算计和自私自利。作为欧盟成员国中最大的“非欧元”国家,如果参加了这个“政府间协议”,英国百姓将要为陷入危机的欧元区部分国家承担更多的税负。所以,英国《每日邮报》委托进行的首次有关欧盟修约的民意调查显示,62%的受访者支持首相卡梅伦的立场,反对的仅为19%。调查还显示,有近一半英国人赞成退出欧盟,33%的人认为英国应留在欧盟。《镜报》说,对欧盟所有的重要决定,英国没有一次不表示反对。 冯仲平: 欧债危机涉及中美欧博弈 欧债危机的发生,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不可持续”:高福利制度的“不可持续”和欧元区只统一货币而财政各行其是的“不可持续”。 为何会出现高福利制度不可持续的难题呢?一方面是经济长期低迷,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则由于人口老龄化严重,失业人口攀升,福利支出需要不断增大;政府只好举债度日,寅吃卯粮。财政赤字越来越大,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纷纷救市,严重的债务问题再也捂不住了。欧元区

欧洲债务危机解决方案

债务危机拖累经济衰退 本报记者梁婷婷北京报道 11月14、15两日,欧元区多个国家GDP统计数据悉数“亮相”,欧洲经济形势继续不容乐观。 糟糕的成绩单 根据法国统计及经济研究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经历了第一和第二季度连续0.1%的负增长后,法国第三季度经济呈现稍许好转迹象,国内生产总值(GDP)季率初值上升至0.2%。其中,家庭消费支出从第二季度0.2%的负增长恢复至0.3%的正增长,反弹较为明显。 然而,除了法国传来稍许利好外,欧洲其他多国的GDP统计数据却着实让人担忧。 德国联邦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虽然得益于国外持续需求所贡献的小幅贸易顺差,德国第三季度GDP勉强得以维持0.2%的增长,但从第一季度的0.5%,到第二季度的0.3%,再到第三季的0.2%,德国经济增速已经显现出了明显的放缓趋势。 意大利国家统计局随后也公布了统计结果。数据显示,意大利第三季度GDP继续延续了自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的负增长局面,季率初值下降0.2%,同比萎缩2.4%。 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结果也颇为负面。数据显示,西班牙第三季度GDP季率初值为-0.3%,同比缩水1.6个百分点。 而于这几大经济体前一天发布第三季度GDP数据的希腊,也继续扩大着走衰态势。希腊官方统计机构ELSTAT的数据显示,希腊第三季度GDP继续萎缩7.2个百分点,经济衰退较第二季度的-6.8%愈加明显。 如果说,欧洲这几大经济体公布的GDP相关数据只是局部地交代了欧洲经济第三季度下行的现状。那么,最后由欧元区官方统计机构Eurostat公布的欧元区17国第三季度GDP

季率初值,则是彻底清晰地勾勒出了一路下行的欧洲第三季度经济全貌。数据显示,继第二季度0.2%的负增长之后,欧元区第三季度GDP继续萎缩0.1个百分点,仍然步履蹒跚地行进在经济衰退的道路上。 按照广义的经济衰退定义,即连续两个季度GDP的萎缩,在过去的7-9月份,欧元区国家经济已经滑入了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二个衰退期。 受GDP下行影响,11月15日,除西班牙IBEX35指数上涨0.47%之外,欧元区各主要经济体股市走低。德国DAX指数下跌54.06点,跌幅0.82%;法国巴黎CAC指数下跌17.62点,跌幅0.52%;意大利FTMIB指数下跌56.91点,跌幅0.37%;希腊ASE指数下跌6.66点,跌幅0.84%。 继续看衰 欧盟委员会今年早些时候曾发布了一份《春季经济展望报告》,对欧洲2012年和2013年经济形势做出预期。报告预测,欧盟国家和欧元区国家2012年全年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0%和-0.3%,2013年为1.3%和1.0%。 然而,就在11月15日欧洲多国GDP统计数据公布的前一个星期,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其继春季报告之后的《秋季经济展望报告》。报告中,欧盟委员会下调了对欧洲经济的预期。其中,报告分别下调欧盟国家和欧元区17国2012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期至-0.3%和-0.4%,下调欧盟国家和欧元区17国2013年全年经济增长预期为0.4%和0.1%。如果说欧盟委员会在今年春季对欧洲经济衰退程度的判断还略显“轻松”,那么,在经过近一年的观察后,欧盟委员会对于接下来的欧洲经济态势不得不秉持更为保守的态度。 “欧洲正在经历一个宏观经济再平衡的艰难过程,这一过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欧盟经济暨货币事务执委雷恩在秋季经济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欧债危机未来走向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精)

欧债危机未来走向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009年12月,随着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随后,欧洲其他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认为较稳健的国家,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报未来三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到2010年,危机已经蔓延至德国等经济巨头,随着欧元大幅下跌,加上欧洲股市暴挫,整个欧元区正面对成立十一年以来最严峻的考验,有评论家更推测欧元区最终会解体收场。 欧债危机在不断扩散,随着希腊、爱尔兰、葡萄牙主权债务危机的升温,债务危机开始从欧元区外围国家向核心国家蔓延,意大利和西班牙谁将是欧债危机下一个倒掉的“多米诺骨牌”成为议论沸点。欧债危机本质上是欧元区部分国家的财政危机。尽管如此,如果处理不好,极有可能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货币危机。因此,关系到欧元区国家整体利益,并将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时至今日,欧债危机已经持续了20个月,而危机非但没有得到缓解,还在进一步恶化,关于欧债危机各种解决办法的讨论和磋商也在加紧进行。12月9日,,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于当地时间8日抵达布鲁塞尔,开会商讨如何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挽救欧洲单一货币。8日早些时候,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警告说,欧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解体危险。12月9日的峰会将是关键,预计峰会将宣布解决危机的重大政治和财政方案。然而欧元区解体的可能性越来越牵动着投资者的神经。一种情况是欧元区彻底解体,17国个成员国各自重新启用欧元区成立之前的货币。另一种情况是欧元区的范围缩小,个别国家退出欧元区。投资者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可取代欧元的其他货币。 未来,欧洲债务危机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第一,欧元区可能解体,这是最悲观的一种可能,主要的选择是将希腊等不能满足欧元区条件的国家逐出欧元区,或者由德国、法国及西北欧一些财政状况较好的国家组成一个新的货币区。但是这样的可能性不大。今天的希腊不会自动要求退出,因为那样将意味着希腊主动放弃主要外来援助的机会。其次,退出的弱国极可能出现债务违约,

欧洲债务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是由希腊债务危机蔓延而形成的。 希腊债务危机实际就是希腊政府的债务危机,是政府的开支大于收入,造成政府无力偿还而成的危机。原因有:1、税收制度不合理,偷税漏税很严重。2、财政支出过大。3、政府不能独立发行货币,即希腊政府没有权利用印钞权来制造通货膨胀,间接来提高政府收入。 由于希腊是欧元区,投资者因为希腊的危机,进而担心到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体系。故投资者大量抛出欧元(欧元下调),而美圆则相对欧元必然上涨(这是相对的)。 欧洲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有一个共同的货币政策,但是它没有一个共同的经济政府。希腊的债务和美国、日本比差不多,美国、日本没有出现债务危机是因为背后有政府在支撑这个债务,政府来为这个债务做担保,这样的话,投资者都会相信不会出现违约。 希腊就不一样,希腊自身的能力比较弱,后面也没有一个“欧元区政府”来做担保,没有机制上的保障说德国、法国法律上必须要救助希腊,所以投资者就容易担心,希腊(这样的)小国家出现违约。 欧元是超主权货币,欧盟成员国不能干预欧元汇率,希腊的债务危机直接导致欧元的贬值,欧元又继续影响到欧盟各国的经济; 欧洲债务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恐慌情绪在全球蔓延,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希腊爆出债务危机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大幅动荡。截至3月28日,道琼斯指数大跌近3%,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蓝筹股指数分别下跌了近6%和5%,反映亚太地区股指的摩根士丹利亚太指数已从1月中旬的高位下跌6.5%,跌幅超过同期全球股市3%的平均水平。受穆迪关于美国国债AAA评级压力的警示,道琼斯近日跌回万点之下。 全球汇率市场动荡也进一步加剧。美元一改此前的颓势强劲反弹,在欧洲债务问题的“拉动”下,美元指数从11月底以来升值近10%,而欧元则大幅走跌,2月份,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1.7%,兑日元下跌3.2%。信贷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指导教师:杨春 学生姓名:李海滨学号:08901382 专业:国际金融 时间:2011.01.07

(一)题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国外研究现状 IMF副总裁表示,过去5年,低收入国家接连遭受粮食危机、金融危机乃至欧债危机袭击。面对前两场危机,由于10年来努力构建“政策屏障”,降低财政赤字、经常项目逆差及外债规模,低收入国家的经济仍强劲增长,例如2010年非洲撒哈拉以南国家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5.4%,表现相当不错。 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在斯特拉斯堡向欧洲议会表示,英国否决整个欧盟范围内达成的新协议,迫使成员国签署了另一项协议,此举将令实施新财政规定变得复杂。 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表示,并无简单且快捷解决欧债危机的方法。此消息再次打击市场信心,昨日美股跟随欧股下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早段报11828点,跌126点;标准普尔500指数报1210点,跌14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报2527点,跌51点。 2.国内研究现状 马俊对欧债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欧债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并从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等欧盟国家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指出欧债危机的严重性以及危害性,并认为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测势所难免,通过分析,认为中国实行新一轮的刺激政策是很有必要的。 冯淑君认为欧债危机最近不断恶化,债市显示希腊违约风险超过九成。在过去两年,欧盟、欧洲央行、国际货币基金“三驾马车”曾多次对希腊施与援手。对于欧洲的经济下滑,亚洲原本大体冷静的观察已经让位于担忧,担心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可能给更为广泛的亚洲经济及其金融中心造成深层次的麻烦。认为亚洲、或者许多其他新兴国家,是躲避发达市场麻烦的避风港的老观点,已经不再成立。2008年的情形表明,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不存在所谓脱钩的经济体。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因应对策。 孔凡伟认为认为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危害及影响并不是很大,但是间接影响却是不容小视的,因此要加以重视,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马宇欧债危机的特殊之处在于,成员国具有扩大财政赤字的内在动力;欧元

欧债危机对构建亚元区的启示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1682012年12月 https://www.360docs.net/doc/b4727855.html, 欧债危机对构建亚元区的启示①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张菁滢 任相丞 汪杰 摘 要:欧盟的成功构建和运行使构建东亚单一货币区域(下称“亚元区”)的想法产生且呼声渐高。但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下称“欧债危机”)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跨国界单一货币区域的构建。本文基于全球化视角从欧元区的成立基础和欧债危机的根源,构建亚元区的益处和阻力探究欧债危机对构建亚元区的启示。 关键词:亚元区 欧元区 超主权货币 欧债危机 经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2(b)-168-03 1 欧元区概况 1.1 成立基础和意义 1.1.1 文化基础 现代欧洲文化是由古希腊、古罗马和基督教文化传承和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提倡人格解放,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追求现实的幸福,其强调的民主、理性和科学成为现代欧洲文明的基石。宗教改革建立了新教,奠定了欧洲统一的宗教文化。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传播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确立了欧洲共同的政治和文化价值观。 1.1.2 经济基础 二战后,针对重建所需能源,西欧六国成立煤钢共同体。超国家组织煤钢生产成功后,西欧六国签署《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随后,欧共体,欧盟,欧洲单一货币体系和欧元逐一建立。在欧元产生过程中,各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1995至1998年,欧盟最初10国人均GDP最大差距分别为:3.88、3.76、3.78、3.79倍[1]。经济发展差异较小成为欧元区创立的硬性保障。 1.1.3 意义 欧元为欧盟成员国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贸易与融资,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深化了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最优区域货币理论诞生以来,研究和发展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欧盟的诞生及运行使区域货币的研究有了实证研究的基础。 1.2 欧债危机根源 欧债危机以希腊为开端,由弱欧元区国家向核心国传导深化,其根源如下。 1.2.1 各国经济结构差异大 南欧国家主要以航运、出口加工制造、服务和房地产业为支柱,经济结构单一,泡沫严重,工业基础不稳固,深受国际局势影响,国际竞争力和危机抵御能力差,在欧盟经济中处于边缘化状态;北欧国家多以汽车、钢铁制造为核心,科技为后盾,核心竞争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强。欧盟建立之初,国家发展层面单一,经济一致性强,随着欧盟的发展,成员国增多,经济发展差距加大,形成两极分化的局面。 1.2.2 政府无力监管 南欧国家深受凯恩斯主义影响,政府扩张性消费及国民的高福利刚性需求造成政府财政开支入不敷出,国家只能举债度日;同时,金融自由化程度不断深化,但实体经济缺乏内生性动力,停滞不前,两者的不均衡发展使国家的经济增长只能依赖外国资本,造成政府疲软,无力监管。 1.2.3 制度性不足 (1)衡量指标的片面性。《欧洲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成员国政府赤字与GDP比例不得超过3%,公共债务与GDP比例不得超过60%,连续三年不达标将面临惩罚。这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能否加入欧盟最重要的指标。2001年,高盛通过货币掉期交易融资使希腊加入欧盟,融资10至15年后才需要偿还,不会立即显示在公共负债率中,表面上不违规,实际上却埋下隐患。 (2)机制的缺失。成员国不达标时,欧元区不存在规范化、制度化的惩罚机制;当危机来临,缺乏常态化应急救援机制;成员国无法清偿债务时,没有债务重组机制;如成员国严重违反规定,屡教不改,又缺乏退出机制;各国应对风险时,集体决策机制不仅造成决策程序繁冗,效率低下,各国基于本国利益考量,不断博弈,不利于实现全局利益;没有统一的违规标准和制度性规范约束财政纪律,造成欧盟评估仅仅停留在账面数字,无法深入了解国家操作和经济实力,影响到防御和处理潜在威胁。 (3)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分散的财政政策。主权国家发生财政赤字,可以通过货币贬值形成对外盈余。而欧元区有唯一的货币、货币管理当局和货币政策,成员国只能利用财政政策调控。财政政策调控工具单一,国家只能通过借贷消除赤字,若经济基础薄弱,无法偿还债务,债务就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只能国家破产,酿成主权债务危机。 2 亚元区成立的益处 2.1 经济依赖度越来越高 图1(单位:百万美元)(新加坡对印尼2002年贸易额数据缺失) 在2008年经济危机之前,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呈增长态势,经济依赖度越来越高;受经济危机影响,2009年贸易额有所下降;但2010年东盟内的贸易额再度回升。 ①基金项目:本文为上海市大学生创新大赛项目计划《欧债危机对构 建亚元区的启示》最终成果(2011116)。

欧债危机的表现、原因及解决方案分析

欧债危机的表现、原因及其解决方案 【摘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本质上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框架缺陷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一次总爆发。其主要的导火索可以说是希腊。希腊在2001年达到了欧盟的财赤率要求,同年加入欧元区。对于希腊来说,加入欧元区既可以降低资本流动和交易成本,消除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又可以从欧元区整体的低利率中受惠,但是,希腊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巨大的。具体而言,希腊为了尽可能缩减自身外币债务,与高盛签订了一个货币互换协议。这样,希腊就通过货币互换协议减少了自身的外币债务,达到足够的财赤率加入欧元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希腊就必须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支付给对方高于市价的高额回报。希腊的赤字率显然会走入低迷状态,进而导致了 2009 年的主权债务危机形成。本文就欧债危机的表现及原因进行简要的分析与判断,并简单探讨了其解决方案。 【关键字】欧债危机,表现,原因,解决方案

正如孙海泳在《欧债危机:原因与影响——欧债危机:黑云压城城欲摧》中所说的:欧债形势恶化至当前的状况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总的说来,过度举债、超前消费、政府失职、欧盟制度缺陷以及外部原因等因素的累积效应最终导致了欧债危机的爆发与持续恶化。随着希腊债务危机于2010年4月爆发,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始作俑者希腊濒临债务违约的边缘,意大利则嗷嗷待哺,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等国风雨飘摇,法、德等国也难独菩其身。美国金融危机后主权债务风险的上升与局部危机的此起彼伏是欧债危机爆发的大背景,而诸多因素交织影响催发了欧债危机。为应对危机,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取了诸多救助措施,但欧债危机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并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确定影响。 一、欧债危机的表现 (一)欧债危机的近况概述 2009年底希腊债务危机爆发,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为了帮助希腊走出危机,2010年5月,IMF和欧盟启动经济救助机制,向希腊提供总额1100亿欧元贷款。但外部的救援并没有挡住债务危机蔓延的步伐。2010年11月,爱尔兰债务危机爆发;2011年7月,欧盟启动对希腊第二轮救助方案;2011年8月,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急剧上升①,成为多米若骨牌倒下的新牌;2011年9月,由于IMF和欧盟认为希腊年内财政赤字控制的目标难以实现,对希腊第二轮救助一度面临搁浅。欧元区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二)欧债危机不断恶化 北京时间2011年9 月20 日,标准普尔②将意大利长期主权债信评级从“A+”下调至“A”,并将其前景展望维持负面。标准普尔称,调降反映出其认为意大利经济增长前景趋弱,意大利国家改革计划中的举措以及实施时间表可能对促进 ①8月2日,意大利和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大幅上涨,分别达到6.14%和6.46%,逼近希腊、爱尔兰等国向欧盟提出经济救援时的7%临界水平。 ②标准普尔由普尔先生于1860年创立。由普尔出版公司和标准统计公司于1941年合并而成。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可标准普尔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或称“NRSRO”。

欧债危机对全球的影响

欧债危机对全球的影响 1.欧债危机昨再度恶化,更有蔓延欧元区第3大经济体意大利之势。美国基金大鳄大举狙击意大利,抛售意大利国债等资产,意大利股市继上周五急跌3.5%后,昨又跌近4%。 2.近几日以来,国际金融局势急速恶化,货币层面中国和欧盟先后加息,中国地方债务危机也开始引发担忧,而美国依然深陷于白宫和国会就债务上限问题的激烈斗争中,债务危机的起源地—欧洲,则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3.但我国的走势比较特立独行,影响没那么糟糕 欧债危机升级吓趴全球股市资金奔向避险天堂 编者按:欧洲债务危机正向欧元区较大的经济体蔓延,意大利成为新焦点。欧盟理事会主席范龙佩7月11日召开欧盟成员国首脑紧急会议,会议重点讨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形势,应对欧债危机向该国蔓延事宜。投资者警告称,如果意大利完全陷入危机,欧洲当前的政策将不太可能能够应对这种危机。昨天,全球金融市场再一次感受到了欧债危机的杀伤力…… 欧债危机升级吓趴全球股市 全球金融市场再一次感受到了欧债危机的杀伤力。因受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问题扩大的影响,全球主要股指同时大幅下跌,意大利股市三个交易日暴跌近10%,A股受此影响也再度退守至2750点。 市场担忧意大利一旦“沦陷”,其引发的波及效应可能不亚于当时的雷曼兄弟破产,而这将导致全球金融局势全面恶化并可能引发新一轮经济危机,而这样的情形一旦出现,A股也将难以独善其身。 欧债危机蔓延重挫全球股市 全球金融市场也再一次感受到了欧债危机的杀伤力。 意大利与西班牙国债遭到抛售,加深了市场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扩散的忧虑,投资者普遍担忧债务问题可能蔓延至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受此影响,全球股市集体暴跌。美股三大股指在低开后持续下跌,道琼斯指数下跌1.20%,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则达1.99%。其中惠普、摩根大通银行及美国银行等金融股跌幅均在3%以上,花旗银行重挫近5%,科技股也是全线走软。 而欧洲股市更是大幅下滑,欧洲三大股指无一幸免,德国DAX指数和法国CAC 40指数分别暴跌2.33%和2.71%,表现最好的英国富时100指数跌幅也达1.03%。而此次危机波

欧债危机带来的启示

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还是能够我们很多的启示 第一,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不能完全走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发展模式。欧洲债务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各国的经济增长发力,国际产业竞争力下降。因此,降低对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依赖,应该适度压缩,提高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 第二,扩大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实现政府的收入和支出相匹配,不能高估外债与地方政府负债的承受能力。欧洲债务危机的本质原因就是政府的债务负担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范围,而引起的违约风险。我国应尽快以立法形式加强对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增强透明度,合理控制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 第三,同时我国不能草率地建立或加入亚洲共同货币区。欧元区这一分散的财政政策和统一的货币政策的矛盾,在几个不同版本的“亚元”即亚洲区域货币一体化方案中也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实施货币一体化而缺乏必要配套措施,当类似希腊危机的事件发生时,亚洲各国所面临的压力和威胁,将同样甚至更加严重。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建立“亚元”货币体系的时机还未成熟,各项制度规则都有待进步一探讨和完善。 对于中国而言,中国远离欧洲债务危机现场,短期内也不可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以欧洲债务

危机作为前车之鉴,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避免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相同的问题。 首先,应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问题,必须未雨绸缪,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目前,中国的主权债务规模相对来说并不太大,国债余额总量约为10万亿元左右,占GDP的比重不足25%,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60%的安全标准。但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却要严重得多,根据有关数据,目前我国地方债务的总规模大约为10.7万亿,如果加上国债余额,那么中国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就将翻一番,达到约50%,接近警戒线水平。因此,中国在控制主权债务规模的同时,现阶段应将主要注意力放到如何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上。 其次,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坚持将解决本国问题臵于制定货币政策的中心环节。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具有完全的独立性。但其实不然,在国际经济形势波动剧烈时期,国内的货币政策往往容易被国外的政策动向所左右。 最典型的就是2008年年底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过多考虑国外经济危机的程度和对本国经济的冲击,致使过于庞大的刺激计划至今后遗症难消。不仅如此,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应该尽量减少行政对央行货币政策的干预,尽快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使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能够得到正常和充分的发挥。 再次,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同时,注意避免走

论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源

论欧债危机及其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源 摘要:希腊债务危机惹起一系列连锁反响,影响整个欧元区经济,引发欧洲债务危机。欧洲其它国度也开端堕入危机,包括比利时这些外界以为较稳健的国度。及欧元区内经济实力较强的西班牙,都预告将来3年预算赤字居高不下,希腊已非危机主角,整个欧盟都遭到债务危机搅扰。 关键词:欧债主权债务违约根源危机 一、欧债危机发生背景 欧洲的债务危机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开始。截止2009年底,希腊政府债务余额已经超过其GDP的110%,财政赤字超过了GDP的12%以上,这些指标都大大超过了欧盟规定的标准(根据欧盟的规定,政府债务余额不能超过GDP的60%,当年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3%)。随着2010年4月份之后不断有到期的债务需要偿还,希腊政府必须要从国际市场筹集大量资金,但因为其债务负担已经超过规定,信用评级机构将其债券评级不断调低,希腊政府通过市场筹集资金的成本(债券的收益率)将越来越高,未来偿还债务的能力将进一步降低,陷入了恶性循环。 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使其陷入财政危机,欧元兑美元大幅下跌。希腊的财政问题会拖累其它欧盟国家,欧盟、希腊政府官员都再寻求解决希腊财政问题的方法。 二、欧债危机的演变 1. 希腊债务危机爆发2009 年10 月初,新一届希腊政府宣布2009 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分别达到1 2. 7% 和113%,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 和60%的上限,希腊债务危机由此拉开序幕。2009 年底,世界著名的三大评级机构( 惠誉、穆迪、标普)先后调低了对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引起全球对于希腊债务危机的关注。2011 年7 月25 日,穆迪将希腊国债评级在CAA1 垃圾级范围内再下调3档至CA,希腊债务信用面临限制性违约风险。 2. 欧洲债务危机不断蔓延: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是五大债务危机高风险国,在希腊债务危机爆发后,其他四个国家也频现危机,欧洲债务危机显现持续蔓延之势。2010 年5月底,惠誉宣布将西班牙的主权评级从“AAA”级下调至“AA + ”级,11 月,爱尔兰债务危机全面爆发。2011 年7 月,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将葡萄牙的主权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