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作业设计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作业设计 (新版)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下册 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作业设计 (新版)浙教版

第3节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

1.人体由于新陈代谢每天都要产生大量衰老、死亡的细胞,这些细胞都能得到及时的清除,不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这属于免疫的()

A.抗感染免疫功能

B.自我稳定功能

C.免疫监视功能

D.特异性免疫功能

2.下列关于人工免疫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A.人工免疫是通过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的方式

B.在人工免疫中,通过注射病原体制成的疫苗而获得的免疫是人工自动免疫

C.在人工免疫中,通过注射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清而获得的免疫是人工被动免疫

D.进行人工免疫之后就不会得传染病了

3.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在全国大力推行计划免疫,下列属于计划免疫的是()

A.患过麻疹的人以后不再患麻疹

B.给刚出生的婴儿接种卡介苗

C.给肺炎患者注射抗生素

D.供应碘盐预防甲状腺肿

4.下列现象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无关

..的是()

A.出过麻疹的人不会再感染麻疹

B.高血脂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脏病

C.某些人易患类风湿性关节炎

D.某些人对青霉素过敏

5.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如图所示人体注射麻疹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变化情况是()

6.有的人对青霉素过敏,少量注射后就会发生休克,严重的有生命危险。这主要原因是()

A.抗体不起作用

B.细菌对青霉素过于敏感

C.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

D.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细胞的功能过强

7.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免疫。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汁。与常乳进行比较,初乳的特点主要有:①免疫球蛋白含量比常乳高20~5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可保护免疫球蛋白不被消化而直接吸收。由于牛初乳具有以上普通牛乳所不具有的功效,因而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大量含牛初乳的保健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免疫学中又被称为__ __,它们在机体中的作用是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及时清除抗原。

(2)初生牛犊能通过牛初乳获得来自母体的天然免疫能力,而长大到1~2岁的小牛则要经过肌肉或皮下注射口蹄疫弱毒疫苗才可以预防口蹄疫的发生,由后一种方式获得的免疫称为__ ____免疫。

8.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流感病毒有不同的类型,科研工作者也研制了多种流感疫苗,小明注射了一种流感疫苗后,在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流感再次流行时,

却患了流感。以下关于原因的猜测,错误

..的是()

A.可能是流感病毒使小明的免疫系统受到了损伤

B.可能是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C.可能是注射的流感疫苗与再次流行的流感病毒不是同一类型

D.可能是再次流行的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9.SARS病毒能引起非典型肺炎。医生在实践中发现,非典型肺炎病人A痊愈后,其血清可用于治疗“非典”病人B。情况如图所示,图中甲、乙、丙等研究正在进行。

(1)治愈的A的血清中因为含有,所以可以用于治疗“非典”病人B。甲研究中合成或生产的物质X是。

(2)乙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制造出,可给健康的人群接种。传染病学上将这个过程称为 (填防治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图中使健康人C获得抵抗“非典”能力的过程,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 (填“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

六年级科学上册 2_3《饮食与健康》教案 湘教版

饮食与健康 目的要求: 通过本节课对饮食的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既暴饮暴食的危害。在以后的生活中做一个有规律健康饮食的习惯。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 导入5分钟 饮食的危害15分钟 合理安排饮食10分钟 健康饮食的重要性10分钟 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到暴饮暴食的危害。 2.让学生认识到暴饮暴食的危害。 教学难点: 1.这样来控制没有规律的饮食。 饮食: 饮食是一种文化,而中华美食则誉满天下。中国饭好吃,外国人爱吃也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人们经过不断的总结已形成了中华美食的八大菜系,即

鲁、川、粤、闽、苏、浙、湘、皖流派。 饮水: 世界上有多少人喝不上纯净水?又有多少人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生病或死亡? 全世界有30亿人缺乏最基本的饮用水,12亿人喝不上自来水 每年340万人因饮用不干净的水而死亡 暴饮暴食的危害: 肥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张声生说,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无数科学研究证实,肥胖会带来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动脉硬化、胆囊炎等,再加上由此带来的并发症,可能达到上百种,非常可怕。”洪昭光说。 胃病 张声生说,吃得过饱所带来的直接危害就是胃肠道负担加重,消化不良。此外,人体胃黏膜上皮细胞寿命较短,每2-3天就应修复一次。如果上顿还未消化,下顿又填满胃部,胃始终处于饱胀状态,胃黏膜就不易得到修复的机会,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出现消化不良症状,长期以往,还可能发生胃糜烂、胃溃疡等疾病。 肠道疾病 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通便不畅。疲劳

2019-2020年科学九年级下册第 3 节 身体的防卫浙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四篇

2019-2020年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 节身体的防卫浙教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五十四 篇 第1题【单选题】 过敏反应又叫变态反应,指抗体被同一抗原物质再次刺激后产生的一种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诱发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下列有关过敏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敏原是一类抗原 B、能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 C、花粉、牛奶、汽车排放的废气都可能成为过敏原 D、过敏原是一类免疫球蛋白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现象与免疫功能无关的是( ) A、花粉过敏 B、胃肠蠕动 C、扁桃体发炎 D、风湿性心脏病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据图所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图表明,种群中具有抗药基因害虫比例A点比B点低 B、乙图表示一个DNA分子 C、丙图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的量均随温度的 上升而上升 D、丁图可以表示人体经抗原刺激后,体内抗体量随时间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免疫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超强的免疫系统会消灭病菌,保证器官移植成功 B、一定的抗体只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

C、抵抗抗原的功能过弱会引起过敏反应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是人体的免疫在发挥作用。如图所示皮肤的保护作用是( ) A、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D、后天形成的防御功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图反映了人体内的某种生命活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消化与吸收》《饮食与健康》教案设计

消化与吸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咀嚼馒头,使学生感受到牙齿的切割作用,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2.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3.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活动使学生了解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使学生意识到个人对自 身健康负有责任。 2、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科学知识 1、通过亲身感受,使学生了解到口腔有消化作用。 2、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是由:口腔、食管、肝脏、胃、小肠、大肠等组成。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可以食用的馒头、米饭等淀粉含量多的食品。 一、教学导入 1、提问: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 2、学生回答。 3、教师追问:这些营养成分又是如何被人体所吸收的呢? 4、过渡:让我们开始对人体消化器官的研究吧。 二、活动咀嚼馒头 1、摆出问题:将馒头放入口中,反复多嚼几次,感觉一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交待注意事项(进食前要洗手,进食时不要混食),学生分组行动,组内 交流感受。 3、以小组为单位作好整理进行汇报。 4、分析口腔有哪些消化作用。 5、明确: (1)首先牙齿将馒头有切断,大块的馒头变为小块。 (2)唾液可以使干的食品变得湿润,便于食物的下咽。 (3)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 6、阅读指南车信箱: 明白:了解到经过咀嚼的馒头慢慢变甜是唾液中淀粉酶在起作用,它将淀粉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物质。让学生懂得细嚼慢咽的科学道理。 7、提问:人体对其它营养物质的消化是如何进行的呢? 鼓励学生课后可以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继续学习。

三、活动咀嚼后的馒头哪去了 1、过渡:咀嚼后的馒头哪里去了? 2、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学生掌握食品经过的消化道有:口腔、食管、胃、大肠、小肠。告之学生肝脏是重要的分泌消化液的器官。 3、学生活动:以组为单位找一找我们的消化器官在身体中的位置。 4、填好教材第25页的填充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的消化与吸收的过程。 2、能举例说出主要消化器官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体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能够科学地看待身体的变化。 科学知识:了解小肠内表面的结构,知道小肠绒毛的作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约90厘米长的线绳一根。 一、教学导入 1、提问:食品是怎样经过我们的消化道的? 2、学生回答。 3、过渡:食物到达胃里之后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阅读《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 二、阅读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 1、学生阅读教材内容。 2、提问: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 3、学生谈体会。 4、教师作好小结,让学生了解胃功能,以及关于胃功能的早期研究。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消化液的概念。 三、活动小肠内的吸收 1、讲解:食物被消化后,就可以被人体吸收了,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中被人体吸收的。让我们来观察显微镜下的小肠绒毛。 2、用文字或画图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小肠内表面的构造记录下来。 要求:认真观察,准确表述。 3、汇报。 4、小结:小肠内壁多褶皱。 5、质疑:这些褶皱的作用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6、模拟教材第27页的实验。

九年级科学下册3.3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教案新版浙教版

身体的防卫(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免疫现象。 2 ?了解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 了解抗原和抗体。 4. 了解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重点 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区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一课时 思考: 问题一: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 么? 问题二:人体中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 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 (1) 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 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 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 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眼泪利其他 分泌物的 溶曲作川 皮肤〔机械阻屉) 脂肪酸 尿液冲饥 通过鼻嗣部纤 E 排除颗拎物 IE 常菌 群 弗迅連 攻变 支%管的 粘液和纤E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 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解释抗原和抗体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移植器官、花粉、自身组织(癌细胞)等 抗体:E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人们通常也称为免疫球蛋白。可使病原菌凝集,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 问:抗体是如何对付病原体的? 抗体附在病原体上,病原体被溶解及杀死;抗体附在病原体表面,使病原体更易被吞噬细胞吞 噬;病原体被抗体粘结在一起,以致不能进入细胞或繁殖 归纳:在体液中(细胞外)消灭病原体——体液免疫 再看FLASH)介绍B淋巴细胞的记忆功能。 问:E淋巴细胞是在体液中起作用的,一旦病原体进入细胞内时,人体还有什么免疫方法? 观看动画,T淋巴细胞的作用方式一一直接作用和释放淋巴因子 归纳:在细胞内消灭病原体T细胞免疫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教科版 1.我给健康下“定义” 一填空 1.有人说,是金,健康是 ;有人说,健康是,健康是,追求健康就是追求和;有人说,等于没有病;有人说,没有病不等于。 2.体重,身材,站立时头,肩,臂位置,这是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3.牙齿,无,无,齿龈颜色,无现象,也是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4.头发有,无,也是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标准,对自己进行测试。 二判断 1.经常锻炼身体,对健康有好处。() 2.暴饮暴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这是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4.一个人,如果睡眠良好,饮食有度,说明他的健康有一定的问题。()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说明自己的身体比较健康。() 6.心理健康对每个人都非常健康。() 7.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心理上的问题不影响人的健康程度。() 三选择 1.我认为健康是() A 长的高大威猛,行事横冲直撞,以自我为中心。 B 为人谦虚谨慎,勇于承担责任,态度积极向上。 C 身体没有疾病,心理心事重重,做事犹豫不决 2.()不是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 A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 B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脸不发炎 C 上课注意力集中,不走神,下课追逐打闹,回家猛吃猛喝。 3.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A 饭后做剧烈运动,帮助消化 B 多运动,增强体质,抵抗传染病 C 不经常吃太甜的食物,保持牙齿清洁 2 登上健康快车 一填空 1.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压在另一只手腕内侧的动脉上,能感觉 到的跳动。 2.在人体内担负和工作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 3. 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 4.从大脑与脊髓发出许多条,遍布人体全身各处。 5. 一般是从10-12岁开始,是身体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 6.人的循环系统由,和组成。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内 循环流动。 二判断 1.脉搏跳动快慢与情绪无关。() 2.小学阶段一节课40分钟,符合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特点。() 3.上体育课时,心脏的跳动次数比平时要慢一些。() 4.心脏是人体的“司令部”。()

浙教2011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 第3节 身体的防卫》_8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模式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身体的防卫(第二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前期分析 1、学习任务分析 人体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或者说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内容。区分三道防线要抓住关键,有许多概念会出现,但不要挖掘太多、拓展太多。所以第二课时的圣体的防卫,仍然需要复习人体的三道防线。并且在复习过程中,也让学生理解接种疫苗的免疫学原理,是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本节设计以预防天花科学史为线索,说明人工免疫的2种方式的概念。让学生从免疫学原理去解释接种牛痘苗起到对天花免疫的作用,总结出注射病原体可以产生人工免疫。从而站在卫生免疫部门的角度,在制定计划时可以推行计划免疫,从国家层面有规划的进行传染病免疫。然后以天花疫苗改良的问题,引出另一种人工免疫的方式——注射含抗体的血清。 随后用女子被狗咬伤,接种狂犬病疫苗后依然患病死亡的例子,基于这样问题进行班级性的探讨,引起学生思考。然后小组合作,用免疫学的内容去解释专家对于女士死亡的分析。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中对比总结2中人工免疫的区别。 通过自学阅读理解人体免疫功能,随后让学生完成判断人体免疫系统是否对列举的5项物质作出反应,学习并且检验学生的自学成果。然后邀请5名同学上台展示他们的判断并且说明人体免疫的功能,再由其他学生去评价学生的判断,做到共同学习。 对于列举物质中人体免疫系统不做反应的2项,再人体免疫系统失调时,人体会作出反应。面对无害的物质,比如天花、蛋白质,有些人会出现过敏反应;面对自身正常细胞,有的人会出现自身免疫病;有的人体面对病原体毫无办法,这是免疫缺陷病。需要重点介绍过敏和艾滋病。过敏反应介绍反应机理和预防措施。在介绍艾滋病时,先通过认识艾滋病的作用机理去判断艾滋病病人的死亡原因。然后通过传播途径去列举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最后用小A同学因为携带艾滋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九课健康成长考试题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九课健康成长考试题 一、填空 1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和()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有的阶段变化非常明显,有的阶段变化又不太显著。 2每个人()开始的年龄和结束的年龄略有不同,一般为 ()到(),女孩比男孩平均()岁。 3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是从( )走向()的重要阶段。身体()的改变,身体()的完善,心理()的成熟主要是在青春期这一阶段完成的。 4从某种意义上说,青春期的发育可以决定我们以后的()和()。 5要健康顺利地度过青春期,我们要这样做:①身体发育迅速,活动量增大,需要全面、合理的();②加强锻炼和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因为()的体魄对我们的一生都很重要;③养成良好的();④多和家长、老师 ()、(),对我们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6喜欢和同龄人交往是件好事。热情、()、守信、()、()、有爱心等优良品质,往往是在与同学交往的过程中体验形成的。 7在青春期,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已经成熟,会过分要求某种独立的权利。但这与自己的()、社会()不相适应,容易出现对事物判断的失误,感到迷茫,缺乏自信,可能产生不健康的心态。 8青春期是由儿童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其年龄范围是()岁,女孩比男孩平均早()岁。

二、判断 1在青春期,我们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发生明显增长。() 2喜欢和同龄人交往是件好事,当你和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学会掌握分寸。() 3人的身体生长是一条直线,不会发生弯曲。() 4男孩子比女孩子进入青春期早。() 5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除身体的变化外,心理上也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6在青春期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在青春期不要和异性同学交往。() 8男生平均肺活量高于女生。() 9我们的心理活动的成熟主要是在青春期完成的。() 10青春期与异性同学交往时,需要学会掌握分寸。() 11进入青春期后,身高、体重、肺活量明显增长。() 12小明认为饭后不应该立即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 13青春期每个人都要度过,很平常,心理出现问题时,不需要求助老师和家长。()14进入青春期,标志着变成成年人了,想干什么都可以自己做主了。() 15每个人进入青春期的年龄都相同。() 16女孩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比男孩要晚。() 17当我们感到迷茫烦恼时,应和老师家长多交流。() 18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好好珍惜。() 19青春期时吃的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不挑食。()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科学第 3 节 身体的防卫浙教版复习巩固第六十篇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科学第3 节身体的防卫浙教版复习巩固第六 十篇 第1题【单选题】 正确、有效地预防艾滋病(AIDS)的措施是( ) A、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 B、不食用高脂肪、高胆固醇及高度腌制食品 C、不吸烟、酗酒,不食用发霉的花生等食物 D、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和腺细胞,能够黏附异物(包括病菌),形成痰,排出体外,从免疫的角度看,这属于( ) A、第一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B、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C、第一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 D、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狂犬病是由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 ) A、狂犬病毒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的基本结构 B、注射到人体的狂犬疫苗属于抗体 C、注射狂犬疫苗让人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抗原物质的是( ) A、衰老、死亡或损伤的细胞 B、肿瘤细胞 C、天花病毒 D、抵抗病原体的蛋白质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唾液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与这种免疫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B、皮肤黏膜阻挡和清除异物 C、鱼、虾引起的过敏反应 D、器官移植引起的免疫反应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麻疹病患者痊愈后,其体内有抵抗麻疹病毒的抗体 B、免疫对人体总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C、特异性免疫一般只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D、计划免疫有利于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 【解析】: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节 身体的防卫》教案B

《第3节身体的防卫》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2.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片,形成身体防卫。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身体,爱护自己。 二、教学重点 人工免疫和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教学难点 人体的免疫功能。 四、教学准备 课本插图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一、对微生物的抵抗: 二、1、了解病原体的概念 三、传染病的病原体分为寄生虫和微生物两大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只能过寄生生活。流感、麻疹、小儿麻痹症、甲肝等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病毒。 四、2、人体的三道防线 五、讲述: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有可能引起疾病,损坏人的健康。而人之所以能在许多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就是因为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人身体中抵抗疾病的途径①、第一道防线提问:你认为人体有哪些方式来抵抗病原体的入侵?生答:皮肤。提问:为什么你认为皮肤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呢?生答:因为皮肤位于人体的最外层,皮肤表皮的角

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阻挡外界环境中的病菌侵入人体。教师补充:除此以外皮肤的汗腺、皮脂腺的分泌物中的某些物质对病菌也有抑制作用。师:科学家们曾经作过这样一个试验:把一种有毒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手上,3分钟后检查,这种病菌有3千万个,经过60分钟后检查,只有170万个;120分钟后再检查,就仅剩下3千个了。出现这种现象是与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有关系的。粘膜能分泌溶菌酶等多种杀菌物质,能将病原体溶解和消除。讲述:除了皮肤之外,在阻挡细菌和病毒进入人体内的过程中,人体内的呼吸道、消化道等内表面的黏膜、眼、鼻口等器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提问:呼吸道粘膜上的粘膜和纤毛有什么作用?生答:当外界环境中的细菌和灰尘进入呼吸道后,气管和支气管的粘膜所分泌的黏液就与之粘着在一起。由于粘膜表面上的纤毛不断地喉部作麦浪式地摆动,痰就被逐步推向喉部,然后经咳嗽而排出体外。由此可见,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 归纳:皮肤能阻止病原体入侵呼吸道黏液和纤毛能滤过并黏附病原体,再由纤毛推出,具有清扫异物(包括病菌)的作用,阻止病原体进入。消化道:胃腺分泌胃液,胃液的盐酸杀死病原体。眼、鼻、口的分泌物,唾液、泪液会杀死病原体或阻止病原体生长。伤口:当皮肤出现伤口,则血块堵塞伤口,阻止病原体入侵。综上所述,皮肤和粘膜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皮肤和黏膜组成)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过度: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的防线侵入人体,就会遭到吞噬细胞的抵抗。②、第二道防线 讲述:在生活中,有时会发生这样的事:感染或损伤后的皮肤出现红肿后,会自然痊愈。感染或损伤后的皮肤出现红肿后,有时为什么会自然痊愈?

九年级科学下册《3.3 身体的防卫(第一课时)》教案 浙教版

《3.3 身体的防卫(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1、识别免疫现象、类型; 2、举例说明计划免疫和人工免疫; 3、了解免疫功能。 教学重点: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教学难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抗原和抗体,人体免疫功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传染病的三个特点和预防的三种途径 思考:虽然我们的身体经常受到来自环境中微生物的威胁,但不一定会患传染病,这是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皮肤阻挡作用) 问:人体有些部分没有皮肤阻挡,如眼睛、鼻腔、口腔等,是如何抵抗外界的病原体入侵的?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 读图:找出人体防御病原体入侵的防线有哪些? (1)皮肤:起屏障作用,防止病原体进入人体 (2)皮肤、呼吸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 (3)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摆动,清除异物和病菌 (4)泪液中溶菌酶,胃液中胃酸能杀死病菌 教师归纳: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胃壁的黏膜、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功能:阻挡或杀死病原体,不让病原体侵入 人体保护自身免受病患的两种方法:一是防止病体侵入体内;二是抵抗已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以上防线侵入人体后会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第二道防线 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组织中吞食和消化病原体 功能: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 归纳: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组成有:皮肤屏障作用;吞噬细胞和体液(泪液、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作用。 问:它们对人体的作用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答:能对多种病原体产生免疫防御作用 总结:非特异性免疫:第一、二道防线是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作用 问:如果病原体突破了第一、二道防线之后进入血液后,会怎么样? (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会产生免疫反应) 播放FLASH小动画 解释抗原和抗体 抗原:进入人体后能和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的任何体外物质,包括:细菌、病毒、

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健康成长》教案

冀教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健康成长》教案 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 第九课健康成长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用简洁生动的语句表达了人体的发育成长是再自然不过的必然规律,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进入青春期时自己身体和心理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怎样正确看待和处理在这一时期可能会出现的疑惑和问题,帮助学生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行动体验成长的快乐。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曲线图中分析出人在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变化的特点。 2.能利用问卷进行调查、统计。 3.能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女(男)生欣赏具有什么样特点的男(女)生。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意识到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2.能把自己获得的有关青春期健康的信息告诉其他同学。 3.能举例说明与家长、老师交流自己心中苦恼的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身体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 2.能举实例说明“青春期”自己应注意的生理问题。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渐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有的阶段变化非常明显,有的阶段变化又不太明显,你注意到了吗? (二)新课教学 ◆活动1: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观察身高、体重和肺活量的统计图表,分析身体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识读曲线图。 学生:将分析出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学生讨论:我们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明显增长发上在人体发育的哪个时期? 教师: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还发生着哪些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祝贺你们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这是人生长河中最关键、最宝贵、最美好的时期,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我们可要珍惜哦!教师: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除了身体的变化外,心理上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意识到了吗? 学生:交流心理上的变化。 板书设计: 第九课健康成长 青春期的变化: (1)身高变化 (2)体重变化 (3)肺活量 (4)身体的变化

小学六年级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青春前期的生理变化及保健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们认识到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和如何进行青春前期的保健,使学生们学会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体的生理变化(尤其是男、女生性征的差异)。 2、教育学生如何进行青春前期的保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知识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青春前期的生理变化及保健。 难点:男、女生性征的差异。 教具:彩色的男、女性器官挂图。 教学过程 一、讲述青春前期的定义。 二、讲述青春前期的生理变化(同时出示挂图): 1、男、女性征的差异。 2、身体外形剧变。 3、内脏机能健全。 三、如何进行青春前期的保健:注意营养,讲究卫生,加强锻炼。 教学反思:同学们学习课文后,懂得了什么是青春前期的生理变化及怎样进行青春前期的保健。

教学反思:针对目前中学生性心理存在的无知、好奇等问题,探讨了如何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适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以促进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对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进行性启蒙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这个任务的完成,除了家长、班主任以外,生物教师更责无旁贷。其一,目前我国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生理上的早熟,女孩9岁月经初潮,男孩11岁初次遗精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突如其来的生理变化,使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与生理上的发育产生严重失衡。由于心理发育远远赶不上生理发育的速度,许多孩子对所发生的生理现象产生恐惧。有的子女孩认为月经是“倒霉”,甚至初潮时吓得哭个不停,以为得了什么疾病;有的男孩认为遗精是思想不健康的表现,难于启齿,更不敢向家长和老师请教,终日萎靡不振;更有甚者怀疑自己得了性病,惶惶不可终日。凡此种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其二,青春期随着性器官的成熟,性激素分泌的逐渐增加,必然导致对异性的注意、吸引,以及对性知识的渴望。而目前的生理卫生课,已不能满足中学生的认知要求,他们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和人类的繁衍。男女同学的生理变化,刺激双方互相猜测,互相吸引,以至于不断思考。这些都不奇怪,对性知识的渴望,有性冲动,正是他们的性发育成熟的正常表现。 其三,对性知识的渴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他们误入歧途。有些中学生便会从黄色音像制品或淫秽书刊中去涉猎性知识。特别是生理的变化引起他们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性兴奋较强,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难以控制。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九年级科学下册同步训练3.3 身体的防卫(2)

3.3 身体的防卫(2) A组 1.人类的下列行为中不会 ..传播艾滋病的是(D) A. 性行为 B. 注射毒品 C. 分娩 D. 握手 2.下列与人的免疫有关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C) A. 不是所有的免疫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B. 患过天花的人不会再得天花属于特异性免疫 C. 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D. 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休克,这是免疫功能失调引起的 3.产生肿瘤和引起花粉过敏的原因分别是(B) A. 免疫功能过强、免疫功能过强 B. 免疫监视出现异常、免疫防御功能过强 C. 免疫功能较弱、免疫监视出现异常 D. 免疫清除出现异常、免疫功能过弱 4.根据免疫的定义判断,下列属于抗原的是(A) ①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②接种到健康人体内的乙肝疫苗③自身免疫器官产生的免疫细胞 ④移植到烧伤患者面部自己腿部的皮肤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 ...免疫的是(D)

A. B型血的红细胞在A型血中凝集 B. 吞噬细胞吞噬血液中衰老、死亡的红细胞 C. 人体的淋巴细胞杀伤癌细胞 D. 肝脏将有毒的氨转化为尿素 6.下列属于人工被动免疫的是(C) A. 为预防甲肝,全校同学注射甲肝疫苗 B. 小明接种麻疹疫苗预防麻疹 C. 小华被狗咬伤,医生给他注射了抗狂犬病血清 D. 进入人体的致病细菌被白细胞吞噬 7.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特殊蛋白质及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A) A. 抗体、特异性免疫 B. 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 抗原、特异性免疫 D. 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8.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材料一2016年山东省出现问题疫苗事件,问题疫苗未通过冷藏储存就直接流入市场,而一般疫苗是必须贮存在2~8 ℃的恒温环境里面,不论是高温还是冷冻,甚至长时间的光照,都有可能影响疫苗的效力,甚至导致疫苗失活、无效。接种未经2~8 ℃存储冷链运输的疫苗,首要风险是无效免疫。本次涉案疫苗有用于预防脊髓灰质炎、腮腺炎等的二类疫苗,生物制品共25种。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6年2月9日电,国家卫生计生委9日通报,我国确诊一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寨卡病毒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1)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从免疫的角度看,接种的疫苗相当于抗原。 (3)给婴幼儿接种各种疫苗的目的是增强人的免疫力,这就能较好地预防相应的传染病。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 人的健康第 3 节 身体的防卫浙教版复习巩固二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九年级下册第3章人的健康第3 节身体的防卫浙教版 复习巩固二 第1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传染病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由外来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都是传染病 B、张某与麻疹患者接触过,而没有患麻疹,说明张某对麻疹的免疫是生来就有的 C、不是所有的传染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D、只有病原体刺激淋巴细胞后才可产生抗体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水痘是一种春季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常用接种水痘疫苗的方法进行行预防。接种的水痘疫苗和所属的免疫类型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原特异性免疫 C、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

第3题【单选题】 绿色蔬菜、瓜果和胡萝卜等食物中,含有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接种过水痘疫苗或出过水痘的人能抵抗水痘病毒的侵袭的原因是( ) A、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 B、该人体内产生了能抵抗水痘病毒的抗原 C、该人体已获得了非特异性免疫的能力 D、水痘病毒已不能再侵袭该人体体内 【答案】:

第5题【单选题】 狂犬病是由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病死率极高,( ) A、狂犬病毒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的基本结构 B、注射到人体的狂犬疫苗属于抗体 C、注射狂犬疫苗让人获得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D、狂犬病毒是狂犬病的传染源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都是人生来就有的 B、人体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都是有特异性 C、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还需吞噬细胞才能将抗原清除 D、抗原初次和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没有差异【答案】: 【解析】: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健康成长》教学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健康成长 一、教学分析 这是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节综合课。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从而了解青春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征。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开始陆续进入青春期,面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发生的奇妙变化,会感到模糊、茫然和困惑。通过对前面知识的归纳、概括,综合出人体成长变化的规律即青春期的特征。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这一时期自身的种种变化,帮助他们用积极的心态、正确的行为去体验成长的快乐,学会健康生活。 本课按照什么是青春期,怎样健康地度过青春期,安排了3个活动。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分析、整理资料,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带来的种种变化,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二、科学与自然教材的比较 从结构上看,原来的自然教材也有该部分内容,分两个阶段呈现,第十册设计了“消化器官”、“呼吸器官”、“血液循环器官”三课,第十一册设计了“神经系统”、“人的生长发育”、“细胞”三课,这样设计系统性不强,而科学教材从课的编排设计上较好地体现结构与系统的统一。 从内容上看,原来的自然教材主要是生理方面的。只涉及了青春期身体外在变化特征明显的身高和体重内容。科学教材生理上不仅涉及了青春期身体外在变化内容,还有身体内在变化内容,比如增加了肺活量的变化、第二性征的认识和心理变化。 从教学目标上看,原来的自然教材主要体现的是知识目标,科学教材体现的是科学知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综合。比如科学教材增加了异性交往和异性欣赏的内容,为学生养成良好的青春期心态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利用曲线图等资料分析出人在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变化的特点。 2、能利用问卷进行调查、统计。 3、能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发现男(女)生所欣赏具有什么样特点的女(男)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3.3.2身体的防卫 教学设计(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 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2.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二、教学重点 人工免疫和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教学难点 人体的免疫功能。 四、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 介绍: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患者的死亡率很高 资料:宋朝时有人把病人的痘痂(伤口痊愈后脱落的块状物)经过减毒后,吹进小孩的鼻孔,使小孩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 思考:1.小孩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病人的痘痂属于抗原还是抗体? 3.痘痂吹进小孩的鼻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资料: 19世纪,炭疽病的传播严重危害了欧洲的畜牧业,牛羊等牲畜成群死亡。 巴斯德从病畜血中分离出致病菌,并用高温处理,使其毒性降低。然后,给25只健康羊注射毒性降低后的病菌,另25只健康羊不注射,作为对照。 几周后,给这50只羊分别注射了足以致病的强毒炭疽杆菌。几天后,注射过毒性降低病菌的25只羊都很健康,而另外25只羊都感染了炭疽杆菌。 你能用免疫学的原理来解释巴斯德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吗? 思考: 1.你手臂上有接种时留下的小疤痕吗?你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 预防接种,以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 2.如果外出活动,有人被毒蛇咬伤,这时候用抗原好还是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好? 立即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因为这样快速。 (一)人工免疫 定义: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 分类: 人工自动免疫: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

特点: 人工自动免疫:获得免疫作用速度慢,维持时间久; 人工被动免疫:获得免疫作用速度快,维持时间短. (二)计划免疫 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他们获得免疫, 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 讨论: 列举你曾经接种过的疫苗,然后接种疫苗的目的是预防哪种传染病?该病的病原体是什么? 参见80页我国现行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 还有如: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菌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三)人体的免疫功能: (1)抗传染免疫功能(防御感染) :皮肤的屏障作用等 (2) 免疫监视的功能:识别清除异常细胞 (3)保持自我稳定的功能消除衰老死亡细胞 当免疫功能失调时: 过敏反应---免疫功能过强; 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免疫缺陷病--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学生读图:过敏反应的机理 介绍艾滋病,读图: 讨论:1.感染了HIV后,是否就是艾滋病患者? 2.对于艾滋病患者,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措施。请你谈谈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有哪些。 谈收获。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9课《健康成长》教案冀教版

9.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身体已经发生了哪些变化。 2.能举实例说明“青春期”自己应注意的生理问题。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与异性同学交往时应注意的问题。 方法与过程: 1.从曲线图中分析出人在生长过程中各时期变化的特点。 2.利用问卷进行调查、统计。 3.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发现女(男)生欣赏具有什么样特点的男(女)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意识到青春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2.能把自己获得的有关青春期健康的信息告诉其他同学。 3.能举例说明与家长、老师交流自己心中苦恼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通过数据、资料的分析和交流,逐渐科学地认识青春期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各种变化,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课时建议: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讲述: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逐渐发生着一系列奇妙的变化,有的阶段变化非常明显,有的阶段变化又不太明显,你注意到了吗?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自学课文。

2.讨论交流: 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观察身高、体重和肺活量的统计图表,分析身体在不同时期发生的变化。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识读曲线图。 学生:将分析出的结果填写在表中。 学生讨论:我们在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方面的明显增长发上在人体发育的哪个时期? 教师:在这个时期我们的身体还发生着哪些变化? 学生:汇报交流。 三、教师讲解:祝贺你们已经进入青春期了。这是人生长河中最关键、最宝贵、最美好的时期,就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气蓬勃,精力充沛。我们可要珍惜哦! 教师:处于青春期的我们,除了身体的变化外,心理上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你意识到了吗? 学生:交流心理上的变化。 四、当堂检测:课时练上面的习题。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第九课健康成长 青春期的变化: (1)身高变化 (2)体重变化 (3)肺活量 (4)身体的变化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册《3.3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教案 浙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科学下册《3.3 身体的防卫》(第2课时)教案浙 教版 1、通过飞沫传播的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结核杆菌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属____,从免疫学角度看属于____,从生态学角度看属于____成分。 2、以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____,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___。 (1)曾经得过甲肝的人很少再得甲肝。 (2)皮肤的屏障作用。(3)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4)泪液的冲洗和杀菌作用。 (5)一个人一生只得一次麻疹。 复习自然免疫的内容 新课: 介绍: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患者的死亡率很高 资料:宋朝时有人把病人的痘痂(伤口痊愈后脱落的块状物)经过减毒后,吹进小孩的鼻孔,使小孩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 思考:1、小孩获得对天花的抵抗力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病人的痘痂属于抗原还是抗体? 3、痘痂吹进小孩的鼻孔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资料: 19世纪,炭疽病的传播严重危害了欧洲的畜牧业,牛羊等牲畜成群死亡。 巴斯德从病畜血中分离出致病菌,并用高温处理,使其毒性降低。然后,给25只健康羊注射毒性降低后的病菌,另25只健康羊不注射,作为对照。 几周后,给这50只羊分别注射了足以致病的强毒炭疽杆菌。几天后,注射过毒性降低病菌的25只羊都很健康,而另外25只羊都感染了炭疽杆菌。 你能用免疫学的原理来解释巴斯德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吗? 思考: 1、你手臂上有接种时留下的小疤痕吗?你知道目的是为了什么? 预防接种,以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 2、如果外出活动,有人被毒蛇咬伤,这时候用抗原好还是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好? 立即注射含抗蛇毒抗体的血清,因为这样快速。 人工免疫:人体通过接种疫苗获得的免疫 分类: 人工自动免疫:接种抗原,人体产生相应抗体 人工被动免疫:注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因子 练习: 人工自动免疫:获得免疫作用速度__,维持时间__; 人工被动免疫:获得免疫作用速度__,维持时间__. 计划免疫:卫生防疫部门有计划地对____进行____,使他们获得__, 来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 如:乙脑疫苗: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菌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人体的免疫功能: (1)抗传染免疫功能(防御感染) :皮肤的屏障作用等 (2) 免疫监视的功能:识别清除异常细胞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3.3 身体的防卫 学案设计

身体的防卫 【学习目标】 1.认识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 2.了解人体的免疫功能。 【学习重难点】 重点:人工免疫和人体的免疫功能。 难点:人体的免疫功能。 【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1.人体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是吞噬细胞和体液的杀菌作用;第三道是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和淋巴因子的清除病原体作用。这三道防线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第一道B.第二道C.第三道D.第一道、第三道 2.关于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人体在抗原刺激下产生的B.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C.它在人体内存留的时间有长有短D.能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所有病原体3.对照下图,描述人体的免疫。 A B C D (1)图表示的是人体第一道防线;图表示的是人体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人人生来就有,不只针对某一类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免疫。 (2)第三道防线出生以后才产生,通过抗原一抗体作用,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免疫。 二、新课预习 (一)特殊的防病措施

1.人工免疫 (1)定义:通过获得的免疫称为人工免疫; (2)人工免疫的种类:一种是免疫,接种抗原,依靠人自身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物:另一种是免疫,直接注射免疫物质,获得免疫能力。 2.是卫生部门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使它们获得免疫的一种方式。 (二)人体免疫的功能 功能功能正常 抗感染或防止其它异物侵入 消除衰老、死亡或损伤细胞 消灭突变细胞(如肿瘤细胞) 2.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病变。如免疫能力过强,可引起,;免疫能力过低,会导致免疫缺陷病(病)。 三、课堂练习 1.2011年4月25日是第26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看,预防接种属于( ) A.控制传染源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D.消灭病原体 2.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下列防治措施不正确的是() A.禁止非法卖血,确保血源质量B.打击卖淫嫖娼,倡导洁身自好 C.鼓励艾滋病患者积极治疗D.隔离艾滋病人,限制活动范围 3.给婴幼儿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预防脊髓灰质炎,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人体来说是抗原B.能直接杀死侵入人体的病原体 C.对人体来说是抗体D.直接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4.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种免疫属于( ) ①特异性免疫;②非特异性免疫;③自然免疫;④人工免疫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动物常用粘满唾液的舌舔伤口,结果有利于伤口的愈合,下列选项中免疫类型与此相同的是( ) A.服用糖丸预防脊髓灰质炎B.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C.白细胞吞噬侵入组织内的病菌D.注射乙肝疫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