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委婉语语用特点

合集下载

浅谈汉语委婉语的语用特点

浅谈汉语委婉语的语用特点
已使 对 方 保 留 了面 子 , 使情 感 受 益 。 双 方 的 分歧大大减少, A在一 定 程 度 上 减 少 对B的 心 理 的 事 件 往 往采 用 回避 的 方 式 , 在 不 得
抗议 等 , 也能 充分 考虑到双方 的面 子 , 从 情 感 对 立 。
不 说 的情 况下 会 选 择 使 用委 婉 语 进 行 掩 盖
及 态度 。 采 用 迂 回 的语 言 方 式 可 以 婉 转 、 含 蓄地 陈 述 事 实 、 主张 、 建议 、 乃至批 评 、 而 维 护 良 好 的 交 际氛 围 , 顺 利完成交际 目 的。 委 婉 语 在 外 交 活 动 中 发 挥 重 要 的 作
用 。
回避 敏 感 问 题 , 又 可毫 无保 留 地 表 达 情 绪 然 没 有 完 全 认 同A的 观 点 , 但 部 分 的 认 同 3. 3 传递言 外之 意的功 能
中 国人 民 是伟 大 的 人 民 。 我 们 以 借 鉴英 国学 者 利 奇 的 “ 礼 貌 原 《 ” 。 利 奇 伟 大 的人 民 ,
每 类 包括 一 条 准 两 国 人 民 一 向 是 友 好 的 , 根据 出现的语 言环境 , 我 们 把 汉 语 委 将 礼 貌 原 则 划 分 为 六 类 , 由于 大 家 都 知 道
在 日常 交 际 中 , 人 们 可 能 会 受 到 某 些 2 委 婉语 的语 用 理 论基 础
生 了主 战 与主 降 两 派 意 见 。 可见, 曹 操 的 外
语言环境的 限制 , 有 一 些 不 便 或 不 忍 直 说
的话。 为 了使 交 际 能 顺利 进 行 , 人们 会 采 用
2 0 1 3 NO . 1 3
0h a Ed u cat i on 1 n n ov Bt ] o n He r al d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信息或态度,而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的语言
表达形式。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冲突,保护对方的面子,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英委
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礼貌用语
中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达,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可能有点麻烦」等。

而英文中的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例如「excuse me」、「if you don't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

四、表述态度
在表达态度时,中文中常使用一些虚拟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观点。

例如「我觉得可能」、「我认为也许」等。

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例如「I think maybe」、「I believe perhaps」等。

五、措辞转换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中文中还常常使用一些措辞转换的方法来委婉地表达。

例如将「我」转化为「小弟」、「某个人」、「有人」,将「你」转化为「大哥」、「阁下」、「您」等。

而英文中的措辞转换则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呼,例如将「我」转
化为「I」,将「你」转化为「you」等。

中英委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中委婉语常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词语、虚拟语气和措辞转换等方式来表达,而英文中则更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辞、
直接否定、直接建议与请求和正式称呼等方式来表达。

中国委婉语的特点

中国委婉语的特点

中国委婉语的特点中国委婉语的特点中国委婉语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人在交往、表达感情和处理问题时经常使用的词汇、语句和表达方式。

它具有很高的文化内涵和语言特色,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委婉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直接冲突。

中国委婉语是一种通过语言委婉表达,避免直接冲突的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直接表达意见或批评被认为是不礼貌和失态的行为,因此人们更喜欢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

比如,当不想接受别人的邀请时,可以说“我可能会有事”而不是直接拒绝。

2. 带有强烈的修饰色彩。

中国委婉语常常采用修辞手法进行修饰,以缓和语气、增加语韵和表达感情。

例如,当表达感谢时,可以说“大恩不言谢”或“感激不尽”,这样更加礼貌、温暖和感人。

3. 留下余地和推测的空间。

中国委婉语通常会留下一些余地和推测的空间让人们自己去理解和推断。

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冲突,也可以表达对对方猜测和推测的尊重。

比如,在询问对方的意见时,可以说“你有什么想法吗?”而不是直接问“你同意吗?”。

4. 带有否定色彩的问法。

中国委婉语常常通过否定的方式来表达态度、想法和感受。

比如,当不同意对方的看法时,可以说“这个问题我不是很懂,你可以再解释一下吗?”而不是直接表示反对。

5. 带有礼貌和尊重的色彩。

中国委婉语具有一种婉转、礼貌和尊重的色彩,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这种方式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和和谐,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处理问题。

比如,当询问对方的家庭情况时,可以说“请问你家里有几口人?”而不是直接问“你有兄弟姐妹吗?”。

总之,中国委婉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了解和使用中国委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还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增加互信和理解。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文章
委婉语是一种有特殊的语用能力,它的基本特点是通过把语音的实际内容包装在一个比较“委婉”的话语容器内来实现其效力。

在语用学范畴内,委婉语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语用特性,用于实现它的话语效果,包括避免使用完全僵化的话语,避免直接拒绝另一方的要求,促使双方解决冲突,实现另一方的请求,而无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利益等。

例如,当有人想要提出一个建议时,考虑到对方可能会拒绝,可以采用委婉语来表达,例如“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想法”,而非直接说明“这是不好的”,那样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攻击。

而当另一方想要适应一种实际行动或做出一种抉择时,采用“我们意见不同,但我有信心你也表现出有足够理由持你的立场”之类的委婉语可以增进双方的相互信任,而不会因为直接反驳对方的话语而影响双方的情感,同时还能让双方以更轻松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

委婉语的语用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人们会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安全、更舒适的话语环境,同时还可以满足我们对待人和对待自身的需求。

它让话语更具有及时和准确性,而不会失去双方间的一致性和负责任心。

总之,委婉语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话语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双方都保持开诚布公的积极态度下,实现双方的话语共识和理解。

社会语言学陈元 委婉语

社会语言学陈元 委婉语

社会语言学陈元委婉语1. 什么是委婉语委婉语是一种在交流中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在表达上采用了曲折、婉转的措辞,以此来控制情感表达和传递潜在信息。

相比直接表达,委婉语具有更多的社会功能,能够缓解信息冲突,保护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面子和关系。

委婉语的使用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商务交往、社交场合以及政治谈判中。

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和成分可能存在差异,但委婉语普遍具备以下特点:•使用含蓄、模糊或含糊不清的措辞,以此来传递较为敏感或尴尬的信息;•借助否定、修饰和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表达更为婉转、委婉;•强调语境、言外之意和暗示,依靠听话人的推理和理解来理解真实意图;•能够减轻可能引起不愉快或冲突的情感冲击,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性。

2. 委婉语的实际应用委婉语在社会交往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委婉语的实际应用场景:2.1 日常生活•赞美他人容貌或品味时,使用委婉语来避免直接评价:你的衣服真有个性。

•拒绝他人邀请时,使用委婉语来避免直接表达不愿意:很抱歉,我有其他安排了,不能参加。

•安慰他人时,使用委婉语来缓解负面情绪:别太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2 商务交往•在谈判中表达自己的要求时,使用委婉语来避免造成对方进退两难的局面:我们期待能够达到一个双方都能满意的合作方案。

•在商务信函中表达不满或异议时,使用委婉语来保持双方关系的融洽:我对这次合作方案有一些疑虑,希望能够进一步商议。

2.3 社交场合•在社交场合中拒绝他人邀请时,使用委婉语来避免冒犯他人:谢谢你的邀请,不过我可能会有些时间冲突,所以无法参加。

•对他人的短处或失误进行批评时,使用委婉语来降低冲突:我觉得这个方法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2.4 政治谈判•在政治谈判中,使用委婉语来缓和矛盾、减少冲突:我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各方的需求。

•在国际外交中,使用委婉语来传递立场和意愿,以避免引发争端和冲突:我们认为该问题应该通过和平对话来解决。

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委婉语是指人们在交流中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或者避免冲突而使用的一种语言策略。

它主要具有以下几种语用功能:
1. 委婉表达:委婉语常用于表达意见、建议或批评时,避免直接冒犯或伤害对方。

通过使用委婉语,可以使语言更加温和、圆滑,避免伤害对方自尊心。

2. 礼貌示意:委婉语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友好。

通过使用委婉语,可以在言辞上显示对他人的礼貌,使对话氛围更和谐。

3. 掩饰或避免不适话题:委婉语可以用来避免或化解涉及敏感或不适话题时的尴尬。

通过使用委婉的措辞,人们可以巧妙地回避或转移对话的焦点,使沟通更加顺畅。

4. 投其所好:委婉语也可以用于向对方提出请求或建议时,通过委婉的方式更容易得到对方的理解和接受。

委婉语可以根据对方的身份、地位和情感状态来调整措辞,以便更好地与对方沟通。

总之,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主要包括表达、示意、礼貌、避免冲突以及使对话更加顺利和和谐。

通过巧妙地运用委婉语,可以有效改善人际关系,减少摩擦和冲突。

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

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

委婉语的语用特征及功能【摘要】: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各种社会因素和语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文章探讨了委婉语的特征和语用功能,展示了委婉语在交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委婉语; 社会因素; 语用因素; 语用功能; 交际过程一、委婉语的形成与发展委婉语是与所有时代相联系的。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委婉表达的话题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在同一历史时期,委婉语的应用受到使用者和语境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也会有不同的特征。

委婉语在古代的时候就产生了。

而到十八世纪委婉语的运用出现了高峰。

随着中产阶级的数量急剧增加,委婉语也大量出现并且加速得到加速发展。

委婉语随社会而变化,也有一个新旧交替的过程。

不少英语委婉语经人们的长期使用,成为了固定表达,并且成为了英语词汇,被人们广泛使用,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交流的语言。

二、英语委婉语的特征1. 含蓄性委婉语的最大特征就是含蓄性。

在某种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故意用一些礼貌用语或一些缓和的语气词,或以曲折,隐晦,回避,淡化的方式成功的实现交际目的。

如:Don’t you think it is better to have a rest now?这句话体现出礼貌暗示的特点。

2. 习惯性人在交际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语言心理习惯,语言使用的倾向要受语境的制约,而且这种倾向在具体的语境中还会有所改变。

任何语言的心理习惯都是人们对他周围的社会文化认知的结果,并形成一定的规律。

虽然委婉语不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但熟悉英语的人很容易就听出言下之意,而且能被大众接受。

不少英语委婉语经人们的长期使用,成为了固定表达,并且成为了英语词汇。

而且随着使用的广泛和普遍,这些表达方式越来越体现出口语化的特点。

3. 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会产生不同的委婉语。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不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沉淀各异,委婉语也必然也存在相当的差异。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英语中的委婉语也体现出它特有的民族性特征。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文和英文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因此在表达方式、文化背景和社交礼仪上存在着一些
差异。

委婉语是日常交流中用来表达某些不直接明说或敏感话题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中英
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1. 虚应委婉语
中文委婉语中经常使用虚应的方式来表达某些请求或指示。

“有空的话”、“如果不
嫌麻烦的话”等,这些都是间接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指示的方式。

中文委婉语通常借助语气、措词和句式等方式来表达。

英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采用“请”、“可能”、“希望”等方式来传达请求或指示。

“Would you mind...”、“Could you please...”、“It would be great if...”等,这些都是英文委婉语中常见的表达方式。

英文委婉语强调礼貌和客气,更注重直接表达愿望。

2. 否定委婉语
中文委婉语中经常使用否定的方式来表达某些拒绝、不同意或反对的意思。

“不一定”、“不太合适”、“有一点困难”等,这些都是中文中常见的否定委婉语。

中文委婉
语通常含蓄、回避直接拒绝或表达反对。

中文委婉语通常更加含蓄、模棱两可,注重控制情绪和维护面子;英文委婉语则更注
重礼貌和客气,直接表达愿望和拒绝。

了解并掌握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语,有助于更好地理
解和应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和沟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语委婉语的语用特点
摘要:委婉语在一定的言语交际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交际功能。

人们想在交际中获得成功并最终实现交际目的,就必须懂得如何恰当的使用委婉语。

有鉴于此,我们针对汉语委婉语的语用特点进行初浅的探讨。

关键词:汉语委婉语语用交际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84-01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可能会受到某些语言环境的限制,有一些不便或不忍直说的话。

为了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人们会采用委婉语迂回曲折地表达出本来的意愿。

委婉语作为特定言语交际环境中的一种会话策略,表现出了强大的交际功能。

1 委婉语的分类
根据出现的语言环境,我们把汉语委婉语的类型大致归纳为三种。

1.1 外交委婉语
外交活动关涉到国家的切身利益,语言的选择尤其重要。

外交辞令使用的是一种正式、谨慎、准确并具有说服力的语言,语言方式同时也要兼顾礼貌得体的策略。

委婉语作为外交辞令的一种,其作用既可回避敏感问题,又可毫无保留地表达情绪及态度。

采用迂回的语言方式可以婉转、含蓄地陈述事实、主张、建议、乃至批评、抗议等,也能充分考虑到双方的面子,从而维护良好的交际氛围,
顺利完成交际目的。

委婉语在外交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2 禁忌委婉语
禁忌委婉语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它所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比如对死亡的忌禁语,民间习俗中对不祥事物的忌讳语等,都属于此类委婉语。

含蓄的语言一方面表现出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直接表达所带来的心理不适。

1.3 礼貌委婉语
礼貌委婉语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比如拒绝别人时采用的委婉语:
a:今晚一起电影吗?
b:我姐姐要来。

b没有用“去或不去”直接对a的邀请做出反映,而用“姐姐要来”间接的拒绝了邀请,减少直接的语言对a在情感上的负面刺激,很礼貌的拒绝对方。

另外,对某些职业的称谓也属于礼貌委婉语的范畴。

如“民工”称“农民工”,保姆的工作叫“家政服务”等。

2 委婉语的语用理论基础
语用原则不同于语法原则,它贯穿于言语交际的全过程,具有制约性,伴随着交际目地与动机,交际双方应根据需要灵活掌握语用原则。

恰当地使用委婉语无疑是交际顺利完成的条件之一。

因此,委婉语使用的关键就在于恰当与否。

其理论基础可以借鉴英国学者利奇的“礼貌原则”。

利奇将礼貌原则划分为六类,每类包括一条
准则和两条次则。

其中得体准则最具重要性,交际时,说话人都是设法多让对方受益,从而使对方感到受尊重,反过来对说话人产生好感,从而礼尚往来,使交际成功。

例如:
a:你觉得我的帽子漂亮不?
b:颜色不错。

对话中,可以说b委婉的作了否定。

虽然没有完全认同a的观点,但部分的认同已使对方保留了面子,使情感受益。

双方的分歧大大减少,a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b的情感对立。

3 汉语委婉语的特点
3.1 典雅的语言特色
从辞格运用的角度来看,汉语委婉语的运用属于修辞中的曲折或婉转。

委婉语用辞含蓄会给人一种彬彬有礼的“典雅”风格。

如“囊中羞涩”婉转地表达了“没钱”的意思,“令尊”间接的表达了对对方父亲的敬意,再如“过世、遇难、牺牲”等词除了表达“死亡”的含义以外,还表达了对亡者的尊重,同时也关照了听者的情绪。

3.2 外交场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中国古代的外交活动中,人们就很重视委婉语的使用。

如三国时代,曹操南下征吴的檄文中,“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言辞虽未提到“讨伐”之类的字眼,但用“会猎”二字间接地将八十万大军南下的威胁性寄于堂皇的词藻之中,明确地传递了征讨的信息。

直接的讨伐言辞往往造成粗鲁无礼的自大形象,容易逼迫或激怒对方坚决应战,导致外交上丧失回旋余地,令已方陷
于外交上的被动位置。

事实上,在接到檄文时,处于弱势的孙吴也产生了主战与主降两派意见。

可见,曹操的外交策略对孙吴内部意见的分歧有一定的牵制作用,从而也达到了外交目的,而这一成功的原因之一,不排除恰当使用委婉语产生的积极效果。

现代外交中,周恩来在中美建交的祝辞中也巧妙地运用了委婉语:“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

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中美断交这一敏感话题在祝辞中以“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含蓄回避,在坚持本国外交原则立场的同时,有礼有节地照顾了客人的情绪和面子。

建立和保持了良好的交际氛围。

3.3 传递言外之意的功能
在日常交际中,人们对于会导致尴尬心理的事件往往采用回避的方式,在不得不说的情况下会选择使用委婉语进行掩盖或修饰。

对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为了避免敏感词语对听者产生负面刺激,不直接使用针对性的词语,而以委婉语加以掩饰。

如腿“瘸”可以说“腿脚不好使”或“腿脚不方便”,耳“聋”可以说“耳背”等。

再如李密《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中,以“舅夺母志”委婉陈述母亲改嫁的事,避免了直陈的尴尬。

4 结语
汉语委婉语的语用研究时间并不长,然而作为交际策略中一种强而有力的语言表现形式,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被运用到社会
生活的各个方面。

面对如此广阔的语用环境,加强委婉语的研究是必然的趋势,而如何将其提升到系统性层面上的研究是当前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冉永平.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王雅军.使用委婉语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