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报告
实验一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实验1 Linux文件与目录管理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掌握文件与目录管理命令

掌握文件内容查阅命令

三、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计算机

软件环境:linux操作系统

四、实验内容及方法

1. 文件与目录管理

(1) 查看根目录下有哪些内容?

(2) 进入/tmp目录,以自己的学号建一个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3) 显示目前所在的目录。

(4)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权限为741的目录test1,查看是否创建成功。

(5) 在目录test1下建立目录test2/teat3/test4。

(6) 进入test2,删除目录test3/test4。

(7) 将root用户家目录下的.bashrc复制到/tmp下,并更名为bashrc

(8) 重复步骤6,要求在覆盖前询问是否覆盖。

(9) 复制目录/etc/下的内容到/tmp下。

(10)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文件aaa。

(11)查看该文件的权限、大小及时间

(12) 强制删除该文件。

(13) 将/tmp下的bashrc移到/tmp/test1/test2中。

(14) 将/test1目录及其下面包含的所有文件删除。

2. 文件内容查阅、权限与文件查找

(1) 使用cat命令加行号显示文件/etc/issue的内容。

(2) 反向显示/etc/issue中的内容。

(3) 用nl列出/etc/issue中的内容。

(4) 使用more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

(5) 使用less命令前后翻看文件/etc/man.config中的内容

(6) 使用head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

(7) 使用less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后5行

(8) 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中后5行的内容

(9) 将/usr/bin/passwd中的内容使用ASCII方式输出

(10) 进入/tmp目录,将/root/.bashrc复制成bashrc,复制完全的属性,检查其日期

(11) 修改文件bashrc的时间为当前时间

五、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

1. 文件与目录管理

(1) 查看根目录下有哪些内容?

ls /

(2) 进入/tmp目录,以自己的学号建一个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cd /tmp

mkdir 270931027

cd 270931027

(4)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权限为741的目录test1,查看是否创建成功。mkdir –m 741 test1

(5) 在目录test1下建立目录test2/teat3/test4。

cd test1

mkdir –p test2/teat3/test4

(6) 进入test2,删除目录test3/test4。

cd test2

rmdir –p test3/test4

(7) 将root用户家目录下的.bashrc复制到/tmp下,并更名为bashrc。cp /root/.bashrc /tmp/bashrc

(8) 重复步骤6,要求在覆盖前询问是否覆盖。

cp –i /root/.bashrc /tmp/bashrc

提示语句:

cp: overwrite ‘/tmp/bashrc’? y

(9) 复制目录/etc/下的内容到/tmp下。

cp –r /etc/ /tmp

提示语句:

(10) 在当前目录下建立文件aaa。

nano aaa

(11) 查看该文件的权限、大小及时间

ls –l

提示语句:

Total 4

-rw-r—r—1 root root 0 Apr 4 08:31 aaa

(12) 强制删除该文件。

rm –f aaa

(13) 将/tmp下的bashrc移到/tmp/270931027/test1/test2中。

mv /tmp/bashrc /tmp/270931027/test1/test2

(14) 将test1目录及其下面包含的所有文件删除。

rm –r /tmp/270931027/test1

提示语句:

Rm: descend into directory ‘/tmp/041140103/test1’? y

Rm: descend into directory ‘/tmp/041140103/test1/test2’? y

Rm: remove regular file ‘/tmp/041140103/test1/test2/bashrc’ y

Rm: remove directory ‘/tmp/041140103/test1/test2’? y

Rm: remove directory ‘/tmp/041140103/test1/’? y

2. 文件内容查阅及属性修改

(1) 使用cat命令加行号显示文件/etc/issue的内容。

cat -n /etc/issue

(2) 反向显示/etc/issue中的内容。

tac /etc/issue

(3) 用nl列出/etc/issue中的内容。

nl /etc/issue

(4) 使用more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

more /etc/man.config

(5) 使用less命令前后翻看文件/etc/man.config中的内容

less /etc/man.config

(6) 使用head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

head -n 20 /etc/man.config

(7) 使用less命令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后5行

tail -n 5 /etc/man.config

(8) 查看文件/etc/man.config前20行中后5行的内容

head -n 20 /etc/man.config|tail -n 5

(9) 将/usr/bin/passwd中的内容使用ASCII方式输出

od -t c /usr/bin/passwd

(10) 进入/tmp目录,将/root/.bashrc复制成bashrc,复制完全的属性,检查其日期

cd /tmp

cp -a /root/.bashrc bashrc

ll bashrc; ll --time=atime bashrc; ll --time=ctime bashrc

(11) 修改文件bashrc的时间为当前时间

touch bashrc

ll bashrc; ll --time=atime bashrc; ll --time=ctime bashrc 六、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

rm –r /tmp/270931027/test1

提示语句:

Rm: descend into directory ‘/tmp/041140103/test1’? y

Rm: descend into directory ‘/tmp/041140103/test1/test2’? y

Rm: remove regular file ‘/tmp/041140103/test1/test2/bashrc’ y

Rm: remove directory ‘/tmp/041140103/test1/test2’? y

Rm: remove directory ‘/tmp/041140103/test1/’? y

小学自然实验报告样板.doc

小学自然实验报告模板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意在从宏观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各要素之间的内部关系;“活动程序”意在突出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行性。 自然学科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它与人的认识过程有较高的一致性,最适用于发现式的学习方法。实验是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和培养与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重要手段。我校的教研组推出的四环节实验课教学模式,以其较完美的操作性、开放性、优效性和灵活性形成了自然实验课的基本框架,较好地揭示课堂教学的一般程序、课堂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课堂教学的普遍规律。现就模式谈一下我在教学中的实践与几点体会。 一、教学模式的四个环节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一)提出问题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是当研究一个问题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并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阶段。教师可结合要研究的问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如其分地提问,让学生在观察和思维中发现问题。 例如,《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先进行演示实验,在铁架台上放一平底烧瓶,瓶中装满水,用酒精灯加热,水还没烧开,瓶中的水就往外溢。教师接着问大家,你们看了这个现象有什么想法?学生一下子提出许多问题:“为什么水加热后往上溢呢?”

“水难道会变多吗?” 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应千方百计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如:做游戏、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出示挂图、运用幻灯等。引起学生要研究问题的兴趣,提出自己的想法。 (二)作出假设阶段 学生提出了问题,但在还没有学习有关的知识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问题作出假设的回答。教师再从学生假设中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要研究的问题中去。 例如,《水蒸气的凝结》,教师将还在冒白气的温水杯加盖,过一会儿再揭开盖,请同学们看盖上的水珠,水蒸气碰到什么样的物体在上面结成水珠呢?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发表不同意见。有的同学说:“水蒸气遇到热的物体结成水珠。”有的说:“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结成水珠。”教师接着说:“那么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能变成水呢?”这样就逐渐地把学生引入要研究的课题。 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的经验,通过演绎、归纳、推理而提出的假设,不少带有猜测的性质。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作出假设,不应压抑学生的思维,不管是对是错,都不要忙于作出评价。 (三)设计实验阶段

复杂网络实验报告

复杂网络实验报告 姓名:韦亚勇 学号:152311 专业:计算机技术 时间:2016年1月6日

实验一 【名称】:规则网络 【数据来源】:教研室网络拓扑 【可视工具】:Gephi 【作品简介】:自然界中存在的大量复杂系统都可以通过形形色色的网络加以描述。例如,计算机网络可以看做是计算机通过通信介质如光缆、双绞线、同轴电缆等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神经系统可以看做是大量神经细胞通过神经纤维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类似的还有电力网络社会关系网络,交通网络等。 对社会网络最早研究的是数学界,其基本的理论是图伦。在网络中,两点之间的距离被定义为连接两点的最短路径所包含的边的数目,把所有节点对的距离求平均,就得到了网络的平均距离。 从网络的拓扑结构来看,常见的规则网络模型有邻近耦合网络,星型网络,以及完全网络。下面我将以星型网络进行分析。 星型网络中中心节点代表的是交换机,其余节点代表的是主机。边代表的是双绞线。 星型网络具有以下优点:容易实现、节点扩展、移动方便、维护容易、采用广播信息传送方式、网络传输数据快。 【研究目的】:进一步了解星型网络结构的特点,加深对规则网络的认识,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分析规则网络特点。

星型网络图: 由网络分析工具统计出以下结果:

实验二 【名称】:随机网络 【数据来源】:数据堂:.datatang./data/772 【可视工具】:Gephi 【作品简介】:一个客观系统的动态运行过程,可以看做是系统之间的转移过程,当系统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或多种状态去时,可以取不通的概率。对网络系统来说,可以理解为从某一节点转移到其他可节点时具有不同的概率。具有这个特征的网络,我们称之为随机网络。 传统的随机网络(如ER模型),尽管连接是随机设置的,但大部分节点的连接数目会大致相同,即节点的分布方式遵循钟形的泊松分布,有一个特征性的“平均数”。连接数目比平均数高许多或低许多的节点都极少,随着连接数的增大,其概率呈指数式迅速递减。故随机网络亦称指数网络。 该网络中,每个节点代表了参加美国2000年橄榄球赛季的高校代表队,连接两个节点之间的边则表示相应的两支球队之间至少曾有过一场比赛。粗边表示两队有两场比赛,也就是半决赛或者决赛时两队又进行了一场比赛。 【研究目的】:了解随机网络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分析随机网络特点。

WORD实验报告

word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word的基本操作; 2.掌握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 3.掌握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 4.熟悉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 5.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1.word的基本操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2.word的字符格式,段落格式和页面格式等排版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3.word的图文混排、表格处理和邮件合并技术,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4. 通过word进行个人名片或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制作,通过上机摸索,并查阅书籍网络了解。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 1.word的基本操作:①启动word软件 (1) 启动“开始”菜单中的microsoft word程序 (2) 双击资源管理器或“我的电脑”中的c:\program files\microsoft office\office11\winword.exe程序 (3) 双击word 文档文件(*.doc) (4) 双击桌面上的word图标 (5)开始-运行-输入“winword”②认识word2003窗口(1)标题栏位于屏幕最顶端的是标题栏,由控制菜单图标、文件名、最小化按钮、最大化(还原)按钮、关闭按钮组成。(2)菜单栏 菜单栏位于标题栏下面。使用菜单栏可以执行word的许多命令。菜单栏共有九个菜单:文件、编辑、视图、插入、格式、工具、表格、窗口、帮助。当鼠标指针移到菜单标题上时,菜单标题就会凸起,单击后弹出下拉菜单。在下拉菜单中移动鼠标指针时,被选中的菜单项就会高亮显示,再单击,就会执行该菜单所代表的命令。如“文件”—“打开”,就会弹出“打开”文件对话框。(3)工具栏 标题栏下面的是工具栏,使用它们可以很方便地进行工作。通常情况下,word会显示【常用】和【格式】两个工具栏。 “常用”工具栏:新建、打开、复制、粘贴、打印、撤消、恢复等“格式”工具栏:字体、字号、下划线、边框、对齐方式等 如果想了解工具栏上按钮的简单功能,只需将鼠标指针移到该按钮上,过一会儿旁边会出现一个小框,显示出按钮的名称或功能。 word窗口中可以有许多工具栏,可以根据需要在“视图”—“工具栏”中增加或减少工具栏。每一个工 具栏都可以用鼠标拖动到屏幕的任意位置,所以又称为浮动工具栏。工具栏内图标按钮体现了“菜单栏”中的一些主要功能。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按钮进行相应操作。如我要打开一个文件,除了可以使用菜单栏外,还可以使用工具栏上的按钮。 (4)编辑窗口 再往下的空白区域就是word的编辑窗口,输入的文字就显示在这里。文档中闪烁的竖线称为光标,代表文字的当前输入位置。(5)标尺 在编辑窗口的上面和左面有一个标尺,分别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用来查看正文的高度和宽度,以及图片、文本框、表格的宽度,还可以用来排版正文。( 6)滚动条在编辑窗口的右面和下面有滚动条,分别为垂直滚动条和水平滚动条,用来滚动文档,显示在屏幕中看不到的内容。可以单击滚动条中的按钮或者拖动滚动框来浏览文档。(7)显示方式按钮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89340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生:ZYZ 学号:26 指导教师:FB 日期:2016年06月10日

目录 实验一 (3) 实验二 (7) 实验三 (12) 实验四 (17) 实验五 (21)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容和目的: 理解和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 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或路由器,了解并掌握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对设备进行配置,包括交换机和路由器的设备名、登录时的描述信息、端口参数的基本配置,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的查看。 四、实验原理: 交换机和路由器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管理和带外管理。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交换机或路由器的基本操作命令包括Exit、End、Show version、Show mac-address-table、Show ip route、Show running-config。 以创建两种类型的标题:每日通知和登录标题。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三层交换机1台、路由器1台、计算机1台。 六、实验步骤:

交换机的配置 第一步:交换机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Swtich>enable Swtich#configure terminal !使用enable命令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再从特权模式进入全局配置模式第二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交换机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第六步:保存配置 路由器的配置 第一步:路由器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第二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路由器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并查看接口配置 第六步:显示路由表的信息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1)交换机的配置文件容,即show running-config 的结果

科技实验报告.doc

科技实验报告 一、定义与作用 实验报告,就是在某项科研活动或专业学习中,实验者把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用简洁的语言写成书面报告。 实验报告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成功的或失败的实验结果的记载,有利于不断积累研究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提高实验者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写作要求 实验报告的种类繁多,其格式大同小异,比较固定。实验报告,一般根据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写,主要内容有: 1.实验名称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 “×××的测定。” 2.实验目的实验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定律,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仪器或器材的技能技巧。 3.实验用的仪器和材料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4.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

步骤。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5.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6.结果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7.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有的实验报告采用事先设计好的表格,使用时只要逐项填写即可。 三、撰写时应注意事项 写实验报告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要讲究科学性、准确性。求实性。在撰写过程中,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情况:1.观察不细致,没有及时、准确、如实记录。 在实验时,由于观察不细致,不认真,没有及时记录,结果不能准确地写出所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故在记录中,一定要看到什么,就记录什么,不能弄虚作假。为了印证一些实验现象而修改数据,假造实验现象等做法,都是不允许的。 2.说明不准确,或层次不清晰。 比如,在化学实验中,出现了沉淀物,但没有准确他说明是“晶体沉淀”,还是“无定形沉淀”。说明步骤,有的说明没有按照操作顺序分条列出,结果出现层次不清晰。凌乱等问题。

数据结构实验一题目一线性表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电信工程学院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实验1——线性表 学生姓名: 班级: 班内序号: 学号: 日期: 1.实验要求 1、实验目的:熟悉C++语言的基本编程方法,掌握集成编译环境的调试方法 学习指针、模板类、异常处理的使用 掌握线性表的操作的实现方法 学习使用线性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实验内容: 题目1: 线性表的基本功能: 1、构造:使用头插法、尾插法两种方法 2、插入:要求建立的链表按照关键字从小到大有序 3、删除 4、查找 5、获取链表长度 6、销毁 7、其他:可自行定义 编写测试main()函数测试线性表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带头结点的单链表

2.2 关键算法分析 1.头插法 a、伪代码实现:在堆中建立新结点 将x写入到新结点的数据域 修改新结点的指针域 修改头结点的指针域,将新结点加入链表中b、代码实现: Linklist::Linklist(int a[],int n)//头插法 {front=new Node; front->next=NULL; for(int i=n-1;i>=0;i--) {Node*s=new Node; s->data=a[i]; s->next=front->next; front->next=s; } } 2、尾插法

a、伪代码实现:a.在堆中建立新结点 b.将a[i]写入到新结点的数据域 c.将新结点加入到链表中 d.修改修改尾指针 b、代码实现: Linklist::Linklist(int a[],int n,int m)//尾插法 {front=new Node; Node*r=front; for(int i=0;idata=a[i]; r->next=s; r=s; } r->next=NULL; } 时间复杂度:O(n) 3、按位查找 a、伪代码实现: 初始化工作指针p和计数器j,p指向第一个结点,j=1 循环以下操作,直到p为空或者j等于1 b1:p指向下一个结点 b2:j加1 若p为空,说明第i个元素不存在,抛出异常 否则,说明p指向的元素就是所查找的元素,返回元素地址 b、代码实现 Node* Linklist::Get(int i)//得到指向第i个数的指针 {Node*p=front->next; int j=1; while(p&&j!=i)//p非空且j不等于i,指针后移 {p=p->next; j++;

《数据结构实验》实验题目及实验报告模板

《数据结构实验》的实验题目及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一客房管理(链表实验) ●实现功能:采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编程实现客房管理程序的各个功能函数,从而熟练 掌握单链表的创建、输出、查找、修改、插入、删除、排序和复杂综合应用等操作的算法 实现。以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为存储结构,实现如下客房管理的设计要求。 ●实验机时:8 ●设计要求: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定义客房链表结点结构 typedef struct HNode { char roomN[7]; //客房名称 float Price; //标准价格 float PriceL; //入住价格(默认值=标准价格*80%) int Beds; //床位数Beds char State[5]; //入住状态(值域:"空闲"、"入住"、"预订",默认值为"空闲") struct HNode *next; //指针域 }Hotel, *HLink; (1)实现创建客房信息链表函数void Build(HLink &H),输入(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床位数),同时修改入住价格、入住状态为默认值,即入住价格=标准价格*80%,入住状态为”空闲”(提示:用strcpy()字符串拷贝函数)。为了提高程序调试效率,要求:用文件操作来输入客房信息(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床位数); (2)实现输出客房信息函数void Exp(HLink H),输出所有客房的客房名称、标准价格、入住价格、床位数、入住状态; (3)函数int Find(HLink &H, char *roomN),查找房间名称为roomN的客房。如果找到,则返回该客房在链表中的位置序号(>=1),否则返回0。提示:用strcmp()字符串比较函数; (4)实现函数void updateH(HLink &H, int beds, char *state),将床位数为beds的客房入住状态改为state。提示:用strcpy()字符串拷贝函数; (5)函数void Add(HLink &H),将该链表中未入住的客房入住价格均加价20%; (6)求出入住价格最高的客房函数HLink FirstH(HLink &H),该函数内return语句返回入住价格最高的客房结点指针,返回前将该结点在链表中删除; (7)函数void MoveK1(HLink &H, int k),将单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移到第一个结点位置,注意:严禁采用先计算链表长度n再减k(即n-k)的方法;

实验一基本认识及基本操作实验报告.docx

谢谢观赏实验一V I S S I M基本认识及基本操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掌握交通仿真系统VISSIM基本功能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 以基本路段、出口匝道、无信号平面交叉口为例,练习基本交通仿真操作。 三、实验内容 1、基本路段仿真 2、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 3、道路的连接和路径决策 4、冲突区的设置 四、实验步骤 单击菜单栏上的View,选择Options,在Languages&Units下选择Chinese,切换成中文。 1、基本路段仿真步骤 (1)绘制路段:单击“路段&连接器”按钮,切换到路段编辑状态,将鼠标移到视图区,确定任意起点按住鼠标右键,平行向右移动鼠标,在需要的长度放开鼠标右键,路段绘制完成,在弹出的“路段属性”对话框内设置路段属性。车道数设置为“3”,单击“完成”。 (2)流量设置:单击“车辆输入”按钮,切换到路段流量编辑状态,双击路段,在“车辆输入”对话框输入流量“1500”,车辆构成选择“Default”。路段起点出现黑色线段,表示已完成流量设置。 (3)运行仿真:菜单栏单击“仿真”—>“参数”,在弹出的“仿真参数”对话框内调节仿真运行速度,为看清车辆行驶,调小速度为“6仿真秒/s”,单击确定。 2、设置行程时间检测器步骤: (1)单击行程时间,左键单击选中主路段,然后在主路段靠近起点某处右键,出现红色竖线,起点检测器设置完成, 再在靠近终点处右键出现绿色竖线同时弹出“创建行程时间检测”对话框,单击确定。 (2)评价结果输出:菜单栏单击“评价”—>“文件”在评价对话框内勾选行程时间。单击确定。 (3)运行仿真:单击上部工具栏连续仿真按钮,然后结束停止仿真。 在根目录右键打开“.rsz”文件,选择打开方式为记事本,最后一行第二个数字则为平均行程时间。 3、道路的连接和路径决策步骤 (1)添加出口匝道:按绘制路段步骤添加一段出口匝道。 (2)连接匝道:单击“路段&连接器”按钮,切换到路段编辑状态,鼠标移到主路段,左键单击显示出主路段中心线,右键单击拖动鼠标到与匝道的连接处,匝道发生 谢谢观赏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2013 / 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Java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名称综合图形界面程序设计 实验时间2014年5月5日 指导单位计算机学院软件教学中心 指导教师薛景 学生姓名臧玉付班级学号1200103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系)计算机学院专业 (计算机通信)

2、编写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软件,实现简单的四则运算。(请在下方空白处填写本程序的全部 ..程序代码及软件界面截图) 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 import java.awt.GridLayou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 import javax.swing.JButton; import javax.swing.JFrame; import javax.swing.JPanel; import javax.swing.JTextArea; import javax.swing.JTextField; public class test extends JFrame {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WIDTH=50; private final int BUTTON_HEIGHT=40; JButton one=new JButton("1"); JButton two=new JButton("2"); JButton three=new JButton("3"); JButton four=new JButton("4"); JButton five=new JButton("5"); JButton six=new JButton("6"); JButton seven=new JButton("7"); JButton eight=new JButton("8"); JButton nine=new JButton("9"); JButton zero=new JButton("0"); JButton DOT=new JButton("."); JButton ADD=new JButton("+"); JButton SUB=new JButton("-"); JButton MUL=new JButton("*"); JButton DIV=new JButton("/"); JButton EQU=new JButton("=");

网页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一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201 —201 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Web设计技术开课实验室:年月日年级、专业、班学号姓名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网页设计简介、HTML基础介绍、文字与 段落、列表指导教师 教师 评语教师签名: 年月日 注:报告内容按实验须知中七点要求进行。 一.打开记事本,编写第一个页面。 (1)打开记事本:单击“开始”→“程序”→“附件”→“记事本”。 (2)输入下面代码: 欢迎你! 我的朋友. 当你进入HTML编程世界的时候,你的
感觉是全新的!
(3)单击“文件”→“选择”→“保存”菜单项,选择文件类型为“所有文件”,文件名输入“index.html”并选择文件保存地址(记住一定要把文件的后缀存为.html或.htm,否则网页无法显示)。 (4)用浏览器打开这个文件,看看效果吧! 二.用HTML语言编写符合以下要求的文档:标题为“班级主页”,在浏览器窗口用户区显示“欢迎来到我们的班级主页”,完成后效果如图: 代码: 班级主页 欢迎来到我们的班级主页

学校网络实验报告

学校网络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报告模拟校园网 篇二:网路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实验课题名称:校园网—接入层和汇聚层姓名: 班级:带教老师: 报告日期: 电子信息学院 目录 一、综合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4) 二、综合实验的内容 (5) 2.1 校园网需求分析 ................................................ ........................... 5 2.2校园网规划................................................. .................................... 7 2.3网络技术指导与测试分析 ................................................ ............ 9 三、综合实验的步骤与方

法 (17) 3.1项目需求分析 ................................................ ............................. 17 3.2制定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目标方案 (17) 四、综合实验的要点 ..................................... 18 五、小组分工 . (19) 六、结果分析与实验体会.................................. 19 七、问题 .........................(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学校网络实验报告)...................... 20 参考文献............................................... 21 前言 通过专业综合实验,使学生在掌握了网络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从网络设备的选型、配置、设计、施工、组建,到测试、管理、维护、应用、开发等一系列贯穿网络工程全过程所有实验任务。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能够满足网络工程专业的“建好网、管好网、用好网”的四年培养目标。因此,专业综合实验对学生的网络

实验报告模板.doc

实验报告模板 不知道如何写实验报告的朋友,下面请看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实验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实验报告模板1 一、演示目的 气体放电存在多种形式,如电晕放电、电弧放电和火花放电等,通过此演示实验观察火花放电的发生过程及条件。 二、原理 首先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这是由于电荷在导体上的分布与导体的曲率半径有关。导体上曲率半径越小的地方电荷积聚越多(尖端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强,空气层被击穿。反之越少(球型电极处),两极之间的电场越弱,空气层未被击穿。当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时,其间的电场较弱,不能击穿空气层。而此时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最近,放电只能在此处发生。 三、装置 一个尖端电极和一个球型电极及平板电极。 四、现象演示 让尖端电极和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的距离相等。尖端电极放电,而球型电极未放电。接着让尖端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大于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的距离,放电在球型电极与平板电极之间发生

雷电暴风雨时,最好不要在空旷平坦的田野上行走。为什么? 实验报告模板2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本实例是要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二、仪器用具 1、生均一台多媒体电脑,组建内部局域网,并且接入国际互联网。 2、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建立iis服务器环境,支持asp。 3、安装网页三剑客(dreamweaver mx;flash mx;fireworks mx)等网页设计软件; 4、安装acdsee、photoshop等图形处理与制作软件; 5、其他一些动画与图形处理或制作软件。 三、实验原理 创建边框为1像素的表格。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在文档中,单击表格""按钮,在对话框中将"单元格间距"设置为"1"。 2) 选中插入的表格,将"背景颜色"设置为"黑色"(#0000000)。 3) 在表格中选中所有的单元格,在"属性"面版中将"背景颜色"设置为"白色"(#ffffff)。 4) 设置完毕,保存页面,按下"f"键预览。 五、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题目

实验一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1.输入x的值,根据下面的多项表达式求y的值: y=3 4 x5+12 8 3 +2x-4 (1)编程,注意要有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x取下列值时,分别运行此程序 2.任意输入一个三位整数,然后逆序输出。如输入为123,则输出为321。 (1) 编程,注意要有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 用八进制的形式输出各位数字的ASCII码。 (3) 输入取下列值时,分别运行此程序

实验二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 1.编程计算下面的分段函数。 4x-8 -1≤x<0 y= 3x2+10x-1 0≤x<1 3-3x2+2x-1 1≤x<2 (1)事先编好程序和流程图。要求用if语句结构实现,注意数据类型和输入提示语句。 (2)将程序运行六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1,,0,,1,这六个数,记录下运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3)再将程序运行二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和2二个数,记录下运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④修改程序,使之能正确处理任何数据。当输入数据大于等于2或小于-1时,通知用户“Data Error”,程序结束。

4.水果店有苹果,一级元/kg,二级元/kg,三级元 /kg,四级kg,输入苹果的等级、数量以及顾客的付款数,显示出苹果的等级、数量、应付款数以及找给顾客的钱数。 (1)事先编好程序,分别用if语句和用switch语句结构实现,要求程序能正确处理任何数据。当输入苹果的等级、数量以及顾客的付款数不合要求时,通知用户“Data Error”,程序结束。 注意苹果等级、数量以及顾客付款数数据的类型和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将程序运行六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六组数,记录运行步骤、过程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实验报告一-显示程序实验

信息工程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显示程序实验实验时间:2016.11.10 班级: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PC 机上以十六进制形式显示数据的方法 2、掌握部分DOS 功能调用使用方法。 3、熟悉Windows 集成操作软件Tdpit 的操作环境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 微机一台、TD-PITD+实验系统一套。 三、实验原理 一般来说,有很多程序需要显示输出提示运行的状况和结果,有的还需要将数据区中的内容显示在屏幕上。本实验要求将指定数据区的数据以十六进制数形式显示在屏幕上,并利用DOS 功能调用完成一些提示信息的显示。通过本实验,初步掌握实验系统配套操作软件的使用。 实验中所使用DOS 功能调用(INT 21H)说明如下。 (1)显示单个字符输出 入口:AH=02H 调用参数:DL=输出字符 (2)显示字符串 入口:AH=09H 调用参数:DS:DX=串地址,’$’为结束字符 (3)键盘输入并回显 入口:AH=01H 返回参数:AL=输出字符 (4)返回DOS 系统 入口:AH=4CH 调用参数:AL=返回码 程序流程图如图1-1 所示。实验参考程序如下。

实验程序清单(例程文件名:A1.ASM)

STACK1 SEGMENT STACK DW 256 DUP(?) STACK1 ENDS DATA SEGMENT USE16 MES DB 'Press any key to exit!',0AH,0DH,0AH,0DH,'$' MES1 DB 'Show a as hex:',0AH,0DH,'$' SD DB 'b' DATA ENDS CODE SEGMENT USE16 ASSUME CS:CODE,DS:DATA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MOV DX,OFFSET MES ;显示退出提示 MOV AH,09H INT 21H MOV DX,OFFSET MES1 ;显示字符串 MOV AH,09H INT 21H MOV SI,OFFSET SD MOV AL,DS:[SI] AND AL,0F0H ;取高4 位 SHR AL,4 CMP AL,0AH ;是否是A 以上的数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二叉树 实验目的: 1、熟悉二叉树的结点类型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2、掌握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的算法。 3、加深对二叉树的理解,逐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编程能力。 基本要求: 1.编写程序bitree.cpp实现ADTBiTree,要求使用二叉链表存储。实现基本操作:InitBiTree(&T); DestroyBiTree(&T); PreOrder(T,visit()); InOrder(T,visit()); PostOrder(T,visit()); 2.编码实现以下算法: 1)创建二叉树。(以先序扩展序列给出) 2)输出先序、中序和后序序列。 3)计算二叉树结点数、叶子结点数、高度。 测试数据:先序扩展序列:ABDF##G##E#H##C##输出:先序ABDFGEHC中序FDGBEHAC后序FGDHEBCA结点数:8叶子结点数:4高度:4。

实验拓展 1)实现层次遍历。 2)查找:查值为X的结点、双亲结点、孩子结点、兄弟结点 3)判断:判断一个二叉树是否为二叉排序树、完全二叉树、平衡和二叉树 4)处理:左右子树互换、复制、删除子树、插入子树 设计思路: 1.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为链式存储结构。 2.在具体实现的时候建立不同函数,在主程序中用循环菜单的形式调用函数提高了效率。 概要分析: 二叉链表结构定义: typedef struct BiNode{ ElemType data; struct BiNode *lchild,*rchild; }BiNode,*BiTree; CreatBiTree(BiTree &T);先序建立二叉树。 DestroyBiTree(BiTree &T);销毁二叉树; PreOrder(BiTree &T);先序遍历二叉树 InOrder(BiTree &T);中序遍历二叉树 PostOrder (BiTree &T);后序遍历二叉树 PrintbyLev(BiTree &T);按层次遍历二叉树,利用队列的思想,从根结点开始将其放入一

java实验报告实验1答案

实验一熟悉NetBeans IDE 平台,开发环境及Java编程 实验目的: 1、我们使用的开发平台是NetBeans IDE,希望通过本次实验同学们能对NetBeans IDE 的开发环境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能熟练运用,对Java语法进行初步运用,对面向对象的编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深入理解,对于Java的基础知识进行理解运用和巩固。为以后的实验中能够进行开发程序打下基础。 2、通过编程和上机实验理解Java语言是如何体现面向对象编程基本思想,了解类的封装方法,以及如何创建类和对象,了解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的特性,掌握OOP方式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了解类的继承性和多态性的作用。 实验内容: ● 1. 编写一个体现面向对象思想的程序。 ● 2. 编写一个创建对象和使用对象的方法的程序。 ● 3. 编写一个显示当前日期和时间的程序。 ● 4. 编写不同成员变量修饰方法的程序。 ● 5. 编写不同成员方法修饰方法的程序。 ● 6. 编写体现类的继承性(成员变量、成员方法、成员变量隐藏)的程序。 ●7. 编写体现类的多态性(成员方法重载、构造方法重载)的程序。 实验步骤: ●双击桌面上的NetBeans IDE 6.5.1快捷方式或在文件菜单中打开它。 图1-1 点击文件,创建新项目,创建一个项目名:experiment1。

点击按钮下一步: 在项目名称处输入:experiment1 然后点击完成:

在experiment1 下实现 程序 项目experiment1

样例1:编写应用程序输出如下三角形。 * *** ***** ******* 【参考程序】 public class Sta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ln("*******"); } } 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2所示。 【编程技巧】 (1) main方法是应用程序执行入口; (2) 如何在命令控制台输出字符串。 (3) 输出杨辉三角的前10行;进一步用参数传递的方式输出,例如,shuchu(n)表示 输出杨辉三角的前n行。 样例2:编写Applet程序绘制一个红色三角形,三角形中央绘制兰色文字“三角形”。 【参考程序】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1.跨交换机实现V ALN 1.1 实验环境 (1)Windows 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https://www.360docs.net/doc/b515299458.html,NP.v6.0.Final.Beta (3).NET Framework 2.0 (4)Adobe Acrobat Reader 1.2 实验目的 理解VLAN如何跨交换机实现。 1.3 背景描述 假设宽带小区城域网中有两台楼道交换机,住户PC1、PC2、PC3、PC4分别接在交换机一的0/1、0/2端口和交换机二的0/1、0/2端口。PC1和PC3是一个单位的两家住户,PC2和PC4是另一个单位的两家住户,现要求同一个单位的住户能够互联互通,不同单位的住户不能互通。 1.4 实现功能 在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而在不同VLAN 里的计算机系统不能进行相互通信。 1.5实验设备 Switch2950 2台 Pc 4台 1.6 实验步骤 (1).用Boson Network Designer 完成实验拓补图并连接好

(2).在模拟器重配置交换机和pc 。 先打开‘Boson NetSim’软件,再在‘Boson Network Designer’中点击Load…进行加载,进入Boson模拟器的环境,一边进行相关配置。 1)交换机S1进行配置 Switch>enable Switch#vlan database Switch(vlan)#vtp domain xyz Switch(vlan)#vtp server Switch(vlan)#vlan 2 name jsjx Switch(vlan)#exit

实验报告题目

实验一顺序结构的程序设计 1. 输入x的值,根据下面的多项表达式求y的值: 3 5 4 3 8 2 y= X5+12 X4-7.3X3- X2+2X-4 4 3 (1) 编程,注意要有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 X取下列值时,分别运行此程序 2. 任意输入一个三位整数,然后逆序输出。如输入为123,则输出为321。 (1) 编程,注意要有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 用八进制的形式输出各位数字的ASCII码。 (3) 输入取下列值时,分别运行此程序

实验二选择结构的程序设计1 ?编程计算下面的分段函数。 4x-8 y= 3x -8x -1 w x v 0 2+10x-1 0 w x v 1 L 3 2 -3x +2x-1 1 w x v 2 (1)事先编好程序和流程图。要求用if语句结构实现,注意数据类型和输入提示语句。 (2)将程序运行六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1,-0.5,0,0.5,1,1.5这六个数,记录下运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3)再将程序运行二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3.5和2二个数,记录下运行结果并核对 Data Error ” ,程序结束。

4.水果店有苹果,一级 5.50元/kg,二级4.20元/kg,三级3.00元/kg,四级2.50/kg, 输入苹果的等级、数量以及顾客的付款数,显示出苹果的等级、数量、应付款数以及找给顾 客的钱数。 (1)事先编好程序,分别用if语句和用switch语句结构实现,要求程序能正确处理 任何数据。当输入苹果的等级、数量以及顾客的付款数不合要求时,通知用户“Data Error' 程序结束。 注意苹果等级、数量以及顾客付款数数据的类型和输入数据的提示语句。 (2)将程序运行六遍,分别从键盘上输入六组数,记录运行步骤、过程和结果,并核对结果的正确性。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doc

实验报告格式范文 实验报告如何写?格式是什么?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如验证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学生姓名、学号、及合作者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实验步骤

只写主要操作步骤,不要照抄实习指导,要简明扼要。还应该画出实验流程图(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清楚明白。 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的描述,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原始资料应附在本次实验主要操作者的实验报告上,同组的合作者要复制原始资料。 对于实验结果的表述,一般有三种方法: 1. 文字叙述: 根据实验目的将原始资料系统化、条理化,用准确的专业术语客观地描述实验现象和结果,要有时间顺序以及各项指标在时间上的关系。 2. 图表: 用表格或坐标图的方式使实验结果突出、清晰,便于相互比较,尤其适合于分组较多,且各组观察指标一致的实验,使组间异同一目了然。每一图表应有表目和计量单位,应说明一定的中心问题。 3. 曲线图 应用记录仪器描记出的曲线图,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形象生动、直观明了。 在实验报告中,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方法并用,以获得最佳效果。 讨论 根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所得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如果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预期的结果一致,那么它可以验证什么理论?实验结果有什么意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些是实验报告应该讨论的。但是,不能用已知的理论或生活经验硬套在实验结果上;更不能由于所得到的实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