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 艺术意蕴

前面讲到,艺术作品的第一层次是艺术语言构成的形式美,第二层次是艺术形象构成的内容美。可以说,一切艺术作品都必然具有这两个层次。但是,对于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讲,还应当具有第三个层次,即艺术意蕴。

所谓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黑格尔:意蕴就是艺术作品中的灵魂,它必须通过整个艺术作品才能体现出来。

●杜夫海纳:艺术作品分为感性、主题和表现三层。

●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乃是有意味的形式”的论点,他强调,这种“形式”是艺术品内的各个部分和质素构成的关系,这种“意味”则是一种极为特殊、难以言传的审美感情。

中国美学史上,历代美学家、艺术家对意蕴的论述。

●顾恺之:绘画思想核心“以形写神”。

●王僧虔:“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张怀瓘:把书法艺术分为神、妙、能三品,认为“风骨神气者居上”。

●司空图:诗歌应当具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韵”、“味外之旨”。

●严羽:“妙语说”

●王士禛:“神韵说”

。。。。。。

对艺术意蕴的认识:

第一,艺术意蕴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就是艺术作品蕴藏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

中国画里的梅兰菊竹被称为“四君子”,就是因为梅的冰肌玉骨、兰的清雅幽香、竹的虚心坚毅、菊的傲霜斗雪,具有直接的象征意义。

第二,艺术意蕴就是指艺术作品应当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在个别中包含着普遍。

徐悲鸿《风雨鸡鸣》徐悲鸿在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重要作品之一《风

雨鸡鸣》,画中的公鸡是画家着力刻画的艺术形象。为了画好这一只公鸡的形象,画家在笔墨、

笔法上,以线造型和大笔渲染两种方法并用:在

笔墨上,对于鸡的冠、爪、眼、嘴等处细心描绘,一丝不苟,对于该虚的地方则施以淡墨,做到有

实有虚,虚实对比。除此之外,这幅画还有着深

刻的艺术意蕴,当时正值日寇铁蹄践踏神州大地

之际,中华民族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一贯热爱

祖国的徐悲鸿,从《诗经·风雨篇》中“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诗句受到启发,借这只挺胸昂首站

在石头上长鸣的大公鸡,来激发人们奋起抗日的

勇气和决心。

第三,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深层意蕴,有时由于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不但欣赏者意见纷纷、各说不一,甚至有时连艺术

家自己也说不明白。

米开朗基罗《晨》、《暮》、《昼》、《夜》对于这四件雕塑作品的真正含义有很多种说法,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相比之下,或许米开朗基罗的学生、著名美术史学家瓦萨里的解释更有说服力。瓦萨里认为,这四件雕刻作品寓意深刻,它们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除此之外,它们的构图大多给人以不稳定的感觉,人物的神情显露出惶恐和悲伤,联系到米开朗基罗本人曾经写过的一首诗(“睡眠是甜蜜的,成为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罪恶与耻辱,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于我是最大的满足。不要惊醒我。”)显然,这几件雕刻作品蕴含着米开朗基罗对人生、历史、社会的深刻思索。他们蕴藏着无穷的意味,这意味往往又很难说清楚。

第四,艺术作品中的这种意蕴,并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比起艺术作品的主题思想来,艺术意蕴是一种更加形而上的东西。

歌德《浮士德》

歌德《浮士德》《浮士德》故事取材于德国中世纪的民间传说,以德国和欧洲18世纪到19世纪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剧本通过书斋、爱情、宫廷、梦幻等方面的场景,展示了浮士德的在学业、感情、仕途、艺术多方面追求不息的历程。这部作品具有非常复杂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意蕴,10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曾经对它进行过多方面的研究,不断探索和发现深藏在这部作品中的艺术意蕴。有的从时代特征出发,认为这部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先进知识分子为美好理想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有的从作者论出发,认为浮士德性格上的深刻矛盾恰恰是作者歌德本人性格矛盾的深刻体现:有的从结构主义出发,认为浮士德与魔鬼靡菲斯特的形象对比,体现出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立统一和尖锐斗争:有的从哲学高度来探讨,认为这是一部探索人类前途命运的史诗,在浮士德身上寄托着作者探索人生真谛、探求崇高理想的执著精神。

总之,从《浮士德》这个例子可以看到,艺术底蕴常常超越了作品自身特定的历史内容,具有更加普遍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第五,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两个层次,即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作为第三个层次的艺术意蕴,则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必须具有的。但是,真正优秀的中外经典艺术作品,总是在这三方面都卓有成就,并且将这三个层次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样的作品才是传世不朽的艺术作品。

艺术学概论

艺术学概论 一、填空题 1)从总体上看,艺术学的内容应当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2)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或再现说 3)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4)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艺术起源于“模仿”、“游戏”、“表现”、“巫术”和“劳动”。5)艺术的社会功能: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 6)第六种艺术分类方法是根据艺术的美学原则将整个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和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 7)运用艺术生产理论,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艺术审美价值的产生和实现,必须经过艺术生产的全过程,它包含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 8)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应当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三个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环节,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艺术系统 9)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艺术家是艺术品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10)艺术创作活动是人类活动特有的一种高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艺术创作过程又大致可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思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这样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11)一部小说、一首乐曲、一幅绘画、一部电影等等,几乎都可以被看做是由三个层次组合而成:第一是艺术语言、第二层是艺术形象、第三层是艺术意蕴。 12)艺术典型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又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有机统一。 二、名词解释与简答 1)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见P7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但两者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2)实用艺术概念:所谓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审美特征:1、实用性与审美性。实用艺术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但对于大多数实用艺术品来讲,实用性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2、表现性与形式美。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使它比其它艺术更加偏重于形式美。 3、民族性与时代性。实用艺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因此,实用艺术还有一个重要的审美特征,就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有机统一; 3)造型艺术概念: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审美特征:1、造型性与直观性。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造型性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直观性,或称视觉性,是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来感受的。

艺术学概论《作品赏析》.

(一)绘画艺术 1、《清明上河图》 我国北宋绘画作品,作者张择端,北宋宫廷画家。该作品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作品采用长卷形式,运用了中国画特有的散点透视技法,分三段展现了汴京郊野、汴河码头和热闹的街市。画中人物500多个,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该作品是研究北宋人文、地理、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 2、《洛神赋图》 我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作品以三国时代曹植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为题材,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接近的惆怅。全图采用连环画式的分段描写的方法,展示了从曹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程,反映了人物或欢乐或哀怨的情调,设色艳丽明快,线条准确流畅,充满动感。《洛神赋图》标志着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水平。 3、《游春图》 我国隋代绘画作品,该画是我国存世最早的一幅山水画,作者展子虔是一名贵族士大夫出身的专业画师,被称为“唐画之祖”。《游春图》以贵族游春情景为主要表现内容,构图境界阔大。它超越了以前“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山水草创阶段,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时期。此图的用笔和设色相当工细,采用的是勾线立骨、青绿填色的技法,色彩清丽典雅,富有装饰感。 4.《步辇图》 我国唐代人物画作品,作者阎立本,唐初著名的人物画家,出生于书画世家。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图》、《职贡图》等作品传世。该画作以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乘步辇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画中对每个人物进行了细致人微的描写,变化丰富,技法精湛。是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5、《父亲》 我国油画作品,1980年创作,作者罗中立,1948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父亲》表现了一个端起碗要喝水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都相当深刻。该作品采用特写构图,对老农头像的面部作了极为精细的刻画。作品面世后,产生很大的社会反响,艺术家们评价《父亲》是“从艺术的天国向现实的复归”。该画曾获“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被视为伤痕画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作品。 6、《最后的晚餐》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壁画作品。作者达·芬奇,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时期早期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最后的晚餐》画作构图以耶稣为中心,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犹大、圣·约翰、小雅各等门徒的神情各异,形象鲜明,栩栩如生。这幅画体现了画家精湛的创作技巧,它与祭坛画《岩间圣母》、肖像画《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一生的三大杰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7、《夜巡》 荷兰现实主义油画名作,创作于1642年。作者伦勃朗,在各类绘画体裁上都有惊人的贡献,是最伟大的荷兰画家。该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艺术家把富于戏剧性的历史画因素引入其中,对荷兰群像画的程式进行了大胆改造,它采用了接近于舞台效果的表现手法,使两个主要人物处于照明的中心,显得很突出,是激越、亢奋、追求动感的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 8、《马拉之死》 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布面油彩,1793年创作。作者雅克·路易·大卫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先驱。作品描写了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马拉遇害的情景:被刺的伤口清晰可见,鲜血已染红了浴巾和浴缸里的药液,握着鹅毛笔的手垂落在浴缸之外。马拉左手拿着刚刚写完的一张便条:“请把这5法郎的纸币交给一位5个孩子的母亲,她的丈夫为祖国献出了生命。”画家有意将画面的上半部处理得比较单纯、色彩深暗,以突出下半部的客观写实表现,同时,加强死者身体的下垂感和这一令人震惊、愤慨的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 纲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艺术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艺术学概论》是高等院校素质教育重点课程之一,教育部从2001年起,已将《艺术学概论》列为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含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必考科目之一。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全国许多综合大学、师范院校,以至理工农医等各类高等院校都纷纷开设了此门课程。本课程对于培养师范类学生具有全面的艺术常识,较高的艺术修养,以及增强人文素质等方面,尤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课程目的要求 1.了解并掌握艺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 2.了解并熟悉16门主要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与艺术修养,增强人文素质。 3.从美学与文化学角度,了解和认识从艺术创作到艺术接受的全过程。 第二部分教学时数 本课程为3学分,教学时数54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教学内容课内学 时 录像 课 IP课 件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411第二章艺术的起源411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 育 411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411中编艺术种类 第五章实用艺术421 第六章造型艺术421 第七章表情艺术421 第八章综合艺术421 第九章语言艺术421 下编艺术系统 第十章艺术创作721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721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421复习辅导1 总计542013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编艺术总论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理解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二、内容要点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三、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艺术学概论复习重点

一、必考 1.艺术生产的全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部分或三个环节,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 2.在艺术构思活动中,除了"(想象)"以外,"(情感)"也是--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始终。如果说(想象)是艺术构思的(核心),那么(情感)就是艺术构思的(动力)。 3·艺术家的艺术体验利艺术构思,必须通过各种 (物质媒介)和(艺术语言)才能形成艺术作品。 4·(哲学)是(理性)思维,(艺术学)是(感性)思维,连接两者的学科是(美学) 二,艺术系统 1、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生产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第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却(分工)。 第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具有(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第三,艺术家具有 (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能力) 第四,艺术家具有 (卓越的创造能力)和 (鲜明的创作个佳),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 第五,艺术家必须具有 (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具体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 和 (专业技巧)。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艺术创作过程可以分为(艺术体验活动)(艺术构恩活动)和(艺术传达活动)三方面或三个阶段。郑板桥曾靶画竹的过程分为"眼申之竹火"胸申之竹,"手申之竹",对应的就是这三方面。 3、艺术传达活动作为创作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 (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艺术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艺术作品)和 (艺术形象)。 4、形象思维,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 式。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5、抽象思维是指运用 (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 6、灵感恩维,是指在创造活动申,人的大脑毖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恩维 形式,它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她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7、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 (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灵感思维) 使得艺术创作心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8.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创作个性)与

艺术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一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 作业二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 答:由于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的启迪、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完善,认识的提高。所以我们无论是阅读一部精美的文艺小说,还是观看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我们都会为之振奋为之感动,并从而影响自己的内心世界有的甚至能改变你的生活态度,改变你的世界观。学员答题可顺着如下思路,自己举例展开论述。(1)、例举一部小说(请记住、不能举诸如《卡耐基的成功这路》这一类的生活指导,青年修养用书,这是议论文不是小说)对你的触动。 (2)、你由此发生了哪些改变?对你起到了什么审美教育作用。 2、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题要点: 1、如引用前苏联当代美字家卡岗之说“艺术是它所属的文化的反映和代表”,“艺术起到了‘文化自然意识’的作用”。则可知艺术和文化的关系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归属和被归属的关系。就是说艺术是一民族文化底蕴的反映物。一民族的文化又总是为它的艺术所反映出来。举例中国文化里的阴阳学说反映在中国绘画——国画作品里阴面——暗面、阳面——亮面的程式化的墨分五色,石分三面的画法里。中国民间文化里的吉祥,如意,喜庆等意念表现在中国的剪纸艺术的图案花纹里。如喜鹊与梅花枝的组合图案,“表示”“喜上眉(梅谐音)稍”的喜庆意。 2、首先,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表现在艺术参与和推动,并体现和反映着人类文化的变化与发展,举例;今天在全球化消费文化的冲击下,大量的商品广告的具有艺术品位档次的精美制作便是艺术参与和推动、体现和反映着当代人类文化的变化与发展的明证。同时艺术作为文化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它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只是整个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然从属和依附于文化大系统,并受到制约和影响(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造型设计全是用的中国民间剪纸的艺术形式制作的)。 3、如何理解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彼此的相互关联作用。 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道德题材(家庭、婚姻、伦理等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业三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 答: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所谓艺术的瞬间性是指造型艺术在客观现实生活的动和静的交叉点上将其发展变化的一瞬间形象抓住,以物质材料艺术语言固定下来。于是如何选取客观事物运动变化过程中最精彩的瞬间一直是画家雕塑家等造型艺术家们至关重要十分关注的课题。至于艺术的永固性就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形象一旦创作出来就同时受一定的物质材料所固定,可以供人们长期反复欣赏甚至千百年地流传下去。相比之于舞蹈戏剧曲艺等舞台表演艺术综合艺术无法将艺术形象物化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

彭吉象《艺术概论》核心笔记 1.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5.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③寓教于乐3.审美娱乐作用力。 6.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7.“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8.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

艺术学概论基础知识及要点

艺术学概论基础知识及要点 1、艺术概论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 艺术四要素:艺术家——作品——欣赏者——世界 艺术活动圈:艺术欣赏——艺术批评——艺术研究——艺术创造 2、艺术概论:对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基本问题进行专门性研究的学科。 3、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模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表现说、艺术起源多元决定论。 ①模仿说:艺术是对自然界河社会现实的模仿 A、合理性:原始艺术具有模仿成分 B、片面性:模仿并非艺术本质。只是一种实现手段 C、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②巫术说:艺术具有某种实用倾向或实际目的的行为 A、合理性:原始思维,万物有灵。能力有限,寄托巫术 B、片面性:艺术离不开物质生产劳动 C、代表人物:弗雷泽《金枝》,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③游戏说:艺术出自一种无功利、无目的的过剩精力的释放。表现在:Ⅰ、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Ⅱ、人将这种自由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A、合理性:揭示了人流思想深处的原始的艺术冲动 B、片面性:忽略了人的艺术创造的社会实践性 C、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④劳动说:劳动创造了人,也创造了艺术 A、合理性:指出了艺术活动的社会实践根本特征 B、片面性:社会实践逐渐生成具有审美色彩的中间艺术 C、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没有地址的信》;希尔恩《艺术的起源》。 ⑤表现说:一切艺术都是情感的表现 A、合理性:艺术具有表现情感的实际功能 B、片面性:艺术起源并非出于表现,而是有其发展过程 C、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直觉即表现”。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情感表现说”。美国苏珊.朗格,“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⑥多远决定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二十由多元决定的。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现象,因此,艺术的起源与社会性、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有关联。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的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得冲动和游戏的本能。究根结底,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实践。代表人物: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矛盾与多元决定》,“多元决定论”。 4、艺术本质的几种学说及其代表性人物:(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影子说”,“艺术是影子的影子”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中国古典文学“文以载道说”。(2)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的天才创造物,是“自由的艺术”,自由为艺术的精髓,这点上与游戏相通。尼采《悲剧的诞生》,将日神精神的“梦”和酒神精神的“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3)模仿说和再现说:艺术是对社会现实的模仿与再现,其真实性甚至可以高于生活。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艺术魔法的不仅是现

《艺术学概论》综合复习题 参考答案---打印

艺术学概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 三、名词解释: 1. 艺术体验 指一种活跃的、丰富的、深刻的内心活动,它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情绪,把艺术家长期对于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形成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乃至萌发不可遏制的创作欲望。 3. 形象思维 是人类能动地认识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也是艺术创作的主要思维方式。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 4. 灵感 指在创造活动中,人的大脑皮质高度兴奋时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是在一定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9. 综合形象 指话剧、戏曲、电影、电视艺术等综合艺术,其中既有视觉形象、听觉形象,还有文学形象。它们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这些门类中的艺术形象,可以统称为综合形象。 10. 艺术意蕴 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常常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体现为一种哲理、诗情或神韵,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欣赏者反复领会、细心感悟,用全部心灵去探究和领悟,它也是文艺作品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11. 典型 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12. 意境 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是艺术中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审美理想境界。 25. 旋律 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以至调式、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特定的内容和情感。旋律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可以表现出音乐的内容、风格、体裁,甚至还可以体现出音乐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因此,人们常把旋律称为音乐的灵魂。 26. 和声 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指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此外,复调、曲式、调式、调性,以及速度、力度等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也都是通过有规律的变化与组合,共同将乐音在时间中展开来塑造出音乐形象。 32. 蒙太奇 是法文Montage的音译,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 四、问答题 2、简述艺术的主要特征。 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艺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艺术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艺术学概论作业1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看,艺术生产本身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人类最初的艺术品常常同生产劳动实践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们或者是劳动工具如精致的石器、骨器等,或者是劳动成果如用来作为装饰品的兽皮、兽牙、羽毛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艺术生产逐渐独立出来。艺术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看,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的最高形式,一方面是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艺术美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艺术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9世纪的俄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陀斯妥也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果戈理、契诃夫;柴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科萨柯夫“强力集团”;列宾、苏里柯夫;《天鹅湖》、《睡美人》)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形式,艺术形式所以能感动、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深刻的思想内容。 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作演讲时,曾经将两幅画来进行对比。其中一幅是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拾穗者》,另一幅是当时上海英美烟草公司的商业广告画月份牌《时装美女》。虽然这些时装美女画画得很细,在色彩和线条上颇费了些工夫,但这些画只是一个广告,简直不能称作艺术品。 (三)1、艺术的审美性 艺术一个基本特征是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2、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间接地感受到。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艺术学概论名词解释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提出,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形象性。是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反映客观世界,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但是,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主体性。是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第一,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第二,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第三,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任务和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美育: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 (即“审美教育”) 概念,由 18 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实用艺术:(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是指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它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并不直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因而,这类艺术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雕塑艺术: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一定的物质材料制造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摄影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音乐艺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它是人类社会历史上产生最早的艺术种类之一,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喜爱的艺术种类之一 “节奏”性: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是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乐曲体现出情感的波动起伏,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韵律美”:在舞蹈中,节奏同样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舞蹈节奏一般表现为人体的律动,即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能量大小等,因此,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和声”,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指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交响乐”,有音与音之间和谐结合的意思。交响乐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 舞蹈艺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的艺术、再创造的艺术 综合性:综合艺术的首要特征。表现为两个层次。从艺术学层次讲,它吸收了各门艺术的多种元素,有机融合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中,丰富艺术表现力。从美学层次讲,它实现了美学层次的高度综合性,将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再现与表现集中与一身,具有巨大的综合表现力,极大地扩大和丰富了观众的审美感受,使综合艺术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 独特性:综合艺术的又一特征。戏剧、戏曲是古老的传统艺术,电影、电视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区别一目了然。西方的话剧与中国的戏曲,银幕艺术电影与荧屏艺术电视,也有鲜明的区别。

《艺术学概论》

上编艺术总论 广义的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狭义的艺术专制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将文学与艺术并列起来,合称“文艺”。 广义上的艺术包括: 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现代设计)、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摄影、书法)、 表情艺术(音乐,舞蹈)、 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 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 民族民间艺术(杂技、曲艺、木偶、皮影)。 19世纪末德国的康德拉·费德勒极力主张将艺术与美学区分开来,成为相互交叉而独立的学科,这标志着艺术学的独立,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的内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现实世界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是现实世界的摹本,艺术是摹本的摹本,是影子的影子。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二者辩证统一。 (南北朝)刘勰x ié——在《文心雕龙》里提出《原道》认为“文以载道”。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

本源。 主观精神说——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 (德国古典美学开山鼻祖)康德——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强调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把自由活动看作是艺术与审美活动的精髓。 (德国哲学家)尼采——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在其代表作《悲剧的诞生》中把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看做艺术的两种根源,把“梦”和“醉”看做审美的两种基本状态。 模仿说/再现说——西方思想史上影响力很大的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代表人物: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与艺术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比所模仿的现实更加真实,认为艺术家不应当“按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俄国革命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另外还有形象说、形式说、情感说、表现说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 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分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构成了人类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提供的启示: 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①艺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 ②艺术一方面是对客观社会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凝聚着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艺术学概论第四版考试笔记

艺术学概论 Yuluo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 1.客观精神说: 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理式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美就是理念的感性体现,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表现形式。 2.主管精神说: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德国古典美学鼻主)。自由创作是艺术的精髓,艺术与游戏是想通的,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代表人物:尼采(德国哲学家)。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人的主观意志凌驾于万物之上。 3.模仿说或再现说: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古希腊)。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认为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现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代表人物:车尔尼雪夫(俄国)。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 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实践活动 艺术的特征: 艺术的本质与艺术的特征二者密不可分。本质是特征的内在规律,特征是本质的外在表现。 艺术的特征: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起源的五中观点 1.模仿说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 2.游戏说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席勒,英国哲学家斯宾赛。 3.表现说。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考研参考100题3.

1.艺术批评同艺术鉴赏有何联系和不同? 两者的联系在于: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都属于广义的艺术接受。艺术鉴赏构成着艺术批评的基础,艺术批评是对艺术鉴赏审美感受的条理化和提炼、升华。任何脱离了艺术鉴赏的艺术批评,都必然是空洞的。 两者的不同在于: (1 艺术批评是一种科学认识活动,艺术鉴赏则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 (2 艺术批评主要是调动理性,对艺术现象进行严密的分析、研究、推理、思考,艺术鉴赏则主要是 依靠直觉、感知、体验、想象、情感等审美心理要素,丰富艺术作品的形象体系,拓展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蕴。 (3 艺术批评要求客观,排除个人芝恶,艺术鉴赏则允许接受者的主观偏爱。 (4 艺术批评的目的是做出科学的评判,艺术鉴赏的目的则是生成审美效应,获得审美感受。 (5 此外,艺术批评的对象比较广泛,以艺术作品为主,同时还包括其他艺术现象,如艺术家的艺术 创作实践、接受者的艺术鉴赏实践、艺术流派、艺术思潮,艺术运动等。艺术鉴赏的对象则比较单一,就是各个门类的艺术作品。 2.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在上层建筑各种因素中政治对艺术的影响最为广泛也最为直接,它往往关系到艺术的广衰成败。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在艺术与经济之间是最重要的中

介。艺术要接受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对政治施加影响,二者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关系。政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和引导艺术的方向,可以保障艺术得到更快、更健康的发展。艺术也可以通过自身显现的审美情趣和精神倾向,对政治施加影响。 3.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 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各种建筑部件符合形式美的规律的组成,往往给人以类似于音乐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所以有人把建筑称之为“凝固的音乐”。 (2环境的人格化体现。建筑艺术虽以个体形式出现,但它同周围环境实际上是分不开的。而它同环境的谐调往往体现出人的意志,品格,成为一种人格化的象征。在所有艺术中,建筑艺术最具有稳定性、长久性,一旦建成往往可以保存千年 (如埃及的金字塔、我国的长城。建筑又以它那巨大的体积、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分外引人注目。正因此,建筑不但要注重自身的完美,还需注意它同周围环境谐调,,构成一种建筑群体的整体美。 (3多重的象征性意味。建筑艺术的内容主要体现为一种宽泛、笼统的象征性。建筑艺术的象征性主要体现在一些以观赏为主的政治性建筑和宗教性建筑之中。例如古今中外统治阶级所建的宫殿、会堂之类;大多曲折地反映出统治阶级的意志、权势和气派,其规模、形式、结构大多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北京的故宫,就是一个突出的典型。 4.艺术风格?有何特点?

彭吉象编著《艺术学概论》考研核心笔记_呕血整理

1.艺术的本质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第二种,“主观精神说”。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艺术的起源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以劳动为前提,以巫术为中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也就是说,艺术美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这两方面通过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互相渗透、彼此融合,并通过物态化形成具有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3.艺术的特征:1形象性①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主体性①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的特点③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的特点3、审美性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4.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2)艺术起源于“游戏”。代表人是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3)艺术起源于“表现”。系统地以理论方式提出这种说法的应当首推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4)艺术起源于“巫术”。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5)艺术起源于“劳动”。俄国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位的信》中,通过对原始音乐、原始歌舞、原始绘画的分析,以大量人种学、民族学、人类学和民俗学的文献证明,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且得出了艺术发生于劳动的观点。恩格斯指出,“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为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动物的脑髓就逐渐地变成了人的脑髓”。(6)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并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或者说是结构的辩证法。 5.艺术的社会功能 1审美认知作用2审美教育作用。特点①以情感人②潜移默化③寓教于乐3.审美娱乐作用力。 6.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2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3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7.“实用艺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特征: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8.建筑艺术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了建筑三原则,“实用、坚固、美观”,建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许多因素。9.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包括东方园林 (以中国园林为代表)、欧洲园林(以法国园林为代表),以及阿拉伯式园林,都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与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10.工艺美术又可称为实用工艺,一般是指在造型和外观上具有审美价值,与人类的生活用品或生活环境相关的一类工艺美术品的总称。 11.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①实用性与审美性有机统一②表现性与形式美有机统一③民族性与时代性有机统一。

《艺术学概论》个人学习小结

《艺术学概论》个人小结 转眼间,进入电大学习已有一个学期了。习惯了一般科目枯燥乏味的课程学习模式,《艺术学概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说给了我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总结这一学期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轻松快乐又颇有收获之余,对内心的触动也是很大的。相比之前来说,我的综合能力以及艺术鉴赏力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整体的兴趣倾向也发生了较大的偏移,这不能不说是这门课带给我的莫大改变。总之,我对这门课是感受很深的。 首先,这门课突出表现在两个字:“素质”。电大学习的特点决定了,我们所学的内容多半都是知识性的,很少涉及到社会实践或是修养的提高等方面。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等方面的水平已不需提高。相反,随着全国上下加强素质教育的呼声不断高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已是势在必行。《艺术学概论》这门课程正是学校针对这一问题所开设的课程,旨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它不单单是教同学们一些艺术方面的知识,或是讲述一些艺术欣赏方面的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通过课上课下的各种有益的活动,把同学们口、手、脑,乃至全身调动起来,从而锻炼各个方面的能力。当然,对艺术门类的认识和对艺术魅力的感知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从这一意义上讲,这门课已不单纯地局限在“艺术”的范畴内,而是“综合素质活动与创造”。

另外,由于电大学习时间安排的特殊性,电大学生们往往个人意识太强,而缺乏团体合作精神,这也是限制其能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应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同学们在共同合作中加强交流,培养团体精神。《艺术学概论》这门课在这个问题上也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在老师的指挥下,同学们充分发挥了合作学习的精神,调动了高昂的学习热情。这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意义,更从实际操作中不断培养和加强了同学们的团结合作精神,淡化个体主义意识。 再次,这门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老师独特的授课方式,也使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得到放松和休息。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虽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接触到一些艺术作品,但是却不能很深入地理解与鉴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使我们丰富了一些有关艺术及艺术欣赏方面的常识,这也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提高了我们的欣赏品位! 总之我相信,随着这门课不断的普及和开展,必将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能从中体验到极大的收获和快乐!也希望这门课能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创新,积极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