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萘洛尔试验对中年妇女ST论文

合集下载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T改变非病理影响因素分析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T改变非病理影响因素分析

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T改变非病理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平板运动试验(TET)作为无创性辅助诊断冠心病的检查方法之一,适于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筛选,本文通过统计分析阳性和可疑阳性心电图状况,提出可疑阳性特点和原因及与阳性鉴别要点,分析非病理影响因素,以利于临床心电图改变的判定。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 心电图改变; 影响因素平板运动试验(treadmill exercise test,TET)作为无创性辅助诊断冠心病的检查方法之一,适用于冠心病患者的初步筛选,临床应用广泛[1-3]。

TET试验在心电图鉴别诊断中经常用到,尤其是在无条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情况下,其对心脏疾患判定有着一定的价值。

笔者对影响阳性结果判定部分非病理因素进行探讨分析。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3年1月至2019年1月行TET检查550例,年龄20~50岁,平均(32.3±6.5)岁;静息12导联同步心电图出现T波改变或ST-T改变,拟行运动试验鉴定性质。

受检者均有其他相关体检结果,部分受检者曾行心脏B超、动态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

1.2 研究方法平板运动试验采用美国Marquette公司Series 2000型测试系统,运动方式采用Bruce方案[4],即初始速度为3.0 km/h、坡度10%,并以每3min递增1.5 km/h速度和2%坡度。

实时同步监测运动过程及运动后6 min 12导联心电图,并自动记录各阶段心律变化情况及各项运动参数。

运动试验终止指标:①达到目标心率;②出现心绞痛症状;③出现典型缺血型ST-T改变;④出现头晕、乏力、血压或心率反常现象不能坚持运动。

运动试验结果判断:①阳性:运动中或运动后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J点后0.08 S)压低≥0.10 mV,运动前有ST段压低者在原来基础上继续压低≥0.10 mV,持续时间≥2 mini;②可疑阳性:运动中或运动后以R波为主导联ST段与运动前相比出现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05 mV且<0.10 mV或上斜型(J点后60~80 mS处测量)压低≥0.15 mV,持续时间>1 min。

异丙嗪和普萘洛尔治疗药源性静坐不能的对照研究

异丙嗪和普萘洛尔治疗药源性静坐不能的对照研究

异丙嗪和普萘洛尔治疗药源性静坐不能的对照研究静坐不能是临床应用抗精神病药(APD)时较常见的一种急性锥体外系反应,为了了解二药治疗静坐不能的疗效,我们做了对照试验,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05年1月~2008年6月入院共收治4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其中出现静坐不能者104例。

其中男57例,女47例;平均年龄32.1±10.7岁;平均病程3.8±1.4年;全部病例为首次用药或入组前已停服精神药物4周以上;入院时无静坐不能;排除神经系统、躯体疾病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运动不安。

临床表现:本组口服APD过程中,先后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静坐不能症状,并伴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烦躁,少数患者(6例)甚至出现了由此而产生的悲观轻生念头。

治疗方法:入院病人给予规范的APD治疗,均不预防性使用盐酸异丙嗪或盐酸普萘洛尔等,治疗过程中一经出现静坐不能时即用修订的Sa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1],逐日进行评定,静坐不能项评分≥2分者采用随机方法,按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A、B两组,分别给予盐酸异丙嗪25mg口服,3次/日和盐酸普萘洛尔10mg口服,3次/日,治疗2周,完成2周治疗者列入完成病例。

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2]。

①治愈:自觉静坐不能症状消失,睡眠良好,无任何焦虑烦躁、悲观情绪;②显效:自觉静坐不能症状基本消失,睡眠基本正常,偶尔伴有焦虑、烦躁情绪;③好转:静坐不能症状明显减轻,睡眠改善,但仍时有焦虑、烦躁情绪;④无效:症状无改善。

治愈+显效+好转为有效。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A、B两组静坐不能患者分别经盐酸异丙嗪和盐酸普萘洛尔2周治疗后的有效率分别为86.5%和92.3%,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详见表1。

美多心安替代心得安试验鉴别功能性与器质性ST—T改变的对照研究

美多心安替代心得安试验鉴别功能性与器质性ST—T改变的对照研究

美 多心 安替 代心得 安试 验鉴别 功 能 性与器 质 性 S T—T改变 的对 照研 究
赵胜 利 , 薛丽 秀 , 雨染 李
( 一 化建 医 院 . 南 开封 45 0 ) 十 河 7 0 2
美量词 :一 动能试验 ; 脏 心电描记术 ; 美托洛 尔; 普萘洛 尔 中圈分类号 : 5 14 R 4 .
参考文献 :
[ ] 邵耕 现代冠心病 [ . 1 1 M] 第 版 北京 : 北京医科 大学 , 中国协 和 医 科大 学 眭 合 出版 社 .9 5 3 63 7 19 1 .1 [ ] 胡傻斌 稳定型心绞痛 与不稳定 型心绞痛 高凝就态 比较[ 同 2 J 济 医科 大学 学 报 , 99 2 ( )3 19 ,8 1 :6 [ ] 曾群 英, 3 麦伟颐 , 李玉 杰 , 低 分子量肝素 的结构 与生物恬性 等 [] 中 国药 理学 通 报 .9 2 8 2 ;6 J 19 . ( )8 收稿 日期 :0 11_4 修 回 日期 :0 11 -4 编 辑 : 茹菩 2 0 —10 2 0 —22 王
文献标识码 : B
12 方法 .
先 做心得安试验 : 服药前 先做 1 2导联 心 电图做
对照 , 然后 I 服普 萘 洛尔 ( : 1 心得 安 )0 , 别 于服药 后 3 、 2 me 分 O 6 、0 钟各复 查一 次心 电图。间隔 1 09 分 ~4周后 再做 1 美 次 多心安试验 : 服药前先 做 1 2导联心 电图做 对照 , 然后 I 服美 : 1 托洛 尔( 多心 安)0 , 美 5 mg 服药 后 3 、0 9 O 6 、o分钟各 复查 1次 心 电 图
血浆{ 黏度 比) 治疗 前 治疗后
全血( 黏度 ) 治疗前 沿疗后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中心临床试验分析论文

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中心临床试验分析论文
Hua,Cheng

Liu Xinyun+,Zhang You,Li Muwei,Wang Xianpei,
Peiyuan,Zhang
Cardiovascular
Epidemiology,People

Qianqian,Zhao Luosha,Gao Chuanyu,Hu Dn扛+Henan Institute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Henan Provincial People’S
2.研究方法:该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
验。符合人排标准的患者于溶栓前即刻嚼服阿司匹 林300 mg,维持剂量100 mg/d;氯吡格雷300 mg,维
AMI)是临床中极为常见的急危重症,其主要发病机 制是AMI患者冠状动脉内斑块破裂所诱发的局部
血栓形成,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
肌急性缺血 ̄I J。尽早有效和持续开通梗死相关血
intervention,PCI)快速发展,
但是溶栓治疗具有快速、经济、简便、易操作的特点, 尤其在中国的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条件和医疗设备 的不足,患者无法及时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人 治疗,药物溶栓治疗就成为首选。瑞替普酶是一种
新型重组的非糖基化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推注给
脉旁注射。其他药物如硝酸酯类、p受体阻滞剂、他 汀类等均按需常规使用。试验用药瑞替普酶由贵州 益佰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规格18 mg/瓶。 3.记录基线资料:本研究中人选患者的基线资 料(包括人口学资料、既往史、家族史和吸烟史)、心 肌梗死部位、心功能分级及治疗情况等均由各参加 研究医院临床医生根据原始住院病历进行数据提 取,并填写“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 疗STEMI多中心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溶栓后监 测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及心律变化判断溶栓再 通率,并观察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

一例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论文

一例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论文

一例帕金森病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27-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女,67岁,64kg,因右股骨骨折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访视发现:精神较差,肢体震颤、肌强直、肌无力,高血压病、帕金森病(pd)史10余年,目前口服以下药物来控制高血压与pd:金刚烷胺、卡马西平、氯氮平、安坦、螺内酯、普萘洛尔等,用药后症状改善,测bp138/88mmhg,hr89次/min,无体位性低血压,双肺呼吸音清,口腔分泌物较多,吞咽稍有不适。

脊柱检查无异常,ecg有st-t改变,alt78u/l(正常<40u/l),hb101g/l,余未见明显异常,嘱患者休息,术日5:00服抗高血压与pd药,术前阿托品0.5mg im。

1.2 麻醉方法患者于9:50平车推入,行心电监护、右颈内静脉穿插置管,测bp137/88mmhg,hr80次/分,spo2 97%,自诉呼吸轻度费力,四肢无力,左侧卧位下行l2-3硬膜外阻滞,顺利,遂给1.5%利多卡因4ml验剂量,5min后出现平面,测bp114/76mmhg,加快输液同时追加0.5%盐酸罗哌卡因6ml,5min后测平面位于t10,bp106/68mmhg,15min后手术开始,加强监护,面罩吸氧2l/min,,整个过程sbp107-132mmhg,dbp64-80mmhg,hr75次/分左右,术中未用麻醉辅助药物、心血管活性药,手术顺利,麻醉平稳,术毕送回病房,心电监护,吸氧,嘱患者尽早口服抗高血压与pd药物。

2 经验交流2.1 术前评估术前要对pd患者病情及所用抗pd药物有了解,他常合并其他脏器病变,要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术前检查,需特别注意呼吸、心血管及自主神经系统等的功能改变,呼吸系统改变表现为咽部肌肉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及呼吸肌强直和不随意运动造成的呼吸器官损伤等。

术前应作x线、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检查等,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其他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拔管后的喉痉挛及术后呼吸衰竭等[1]。

普萘洛尔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

普萘洛尔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MMP-9及TIMP-1表达的影响

tr f e l po iae1( I P1 na e sl oi pau a .M e o sT eahrsl o cm dl a s b o t l rt ns一 T M 一)i t r ce t lqei r s om ao e h o r c n t t d h teoc rt oe w set — h e i a lhdi r s yh hft n i imi Dde,n m nl i i uy o 7dy 0Wia t lrt w r i e a i dhg v a n i adi u o g jr fr as n s r as l a ee s n tb g aa h t t m ocn 1 i3 t r .A s
it gsiaypornl 5m / k d adt ot l o pw sg e n aatcl enr a sl ew tr n aatcl rpaoo g ( g・ )] n ecnr u a i nit gsiayt om l a n a r r l l[ h og r v r r lh i e
rn o l iddi ot ot l ru n r r o l op(ahn:1 ) adte e r rnll opw s vn adm ydv e t h cnr opadpo a l u ec i n e og p n og r 5 ,n nt o a o u a e h hpp og r
( Ld nt aeo cniudhg t i .Atr n eka tw r kldadte teoc rt lqew s 1m / )o eb s f o t e ihf e f e e lr s e ie n hrsl ocpau a h n ad t eo w la e l ha e i

青年女性ST-T异常的临床分析

青年女性ST-T异常的临床分析
首先给予 X线 、 心脏彩 色超 声及平板 运动试
伤和感染 等) 、 内分泌疾病 ( 如 甲状腺功 能亢 进症 、 甲状腺功 能 减退 症、 腺脑垂体 功能减退 症 和阿狄 森病 等 ) 、 呼吸 系统疾 病 ( 如急性肺血栓栓塞性肺气肿和气胸等 ) 、 消化 系统疾 病 ( 如胃
食管 反流症 、 胆囊炎 、 胆 石症 、 急性 出血 坏死性胰 腺炎 、 肠梗 阻 和消化性 溃疡 行经 腹迷 走 神经 干切 除 术后 等 ) 、 电解质 紊 乱
3 讨 论
( 如血钾过高或过低 、 血钙过高或 过低 、 血镁 过高或过 低等 ) 和
某些药物 ( 如洋地黄制剂和抗心律失常 药物等 ) 也 能引起非 特 异性 S T - T改变 。
心 电图 S T — T改变表 明心肌 复极 开始 和心 室复极过程 中受
临床上对 于心 电图 s T — T改变性质的判定 , 必须结 合年龄 、 性别 、 病史 、 体征 、 多种辅 助检查及 随访观察 , 进行综合考虑 , 既
验检 查 , 对平板运动试验 阳性者 , 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 5 6例患者 X线及心脏 彩色超 声检查 未见 异常 ; 平 板运动
试验 阴性 4 6例 , 阳性 1 O例 ; 冠状动 脉造 影 , 阳性 3例 , 阴性 7
例 。最后诊 断为冠 心 病 2例 ( 3 . 6 %) , 心脏 神经 官 能症 4 6例 ( 8 2 . 1 %) , 正常心 电图变异 8例 ( 1 4 . 3 %) 。
s T段肢导 、 胸导下移 i >0 . 0 5 m V, S T段 抬高肢导 ≥0 . 1 mV, 胸 导 VI ~V 3 ≥0 . 3 m V, v 4 一 V 5 >0 I . 1 m V, T波 V1 一 V 6 部 分或全部倒 置, 均为 s T - T异常 。全部对象均无特殊病史 、 无心血管疾病史

缺血性T波改变的种类、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缺血性T波改变的种类、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缺血性T波改变的种类、原因及其临床意义孙健玲【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136-140)【作者】孙健玲【作者单位】100012 北京,航空总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1心电图T波是心室除极后的复极波,其形态取决于复极时心肌的电生理状态及供血情况。

心肌除极时能量消耗极少,而复极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因此T波形态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

当心肌复极过程发生离散时,可发生各种各样的心律失常,并且提供心脏的预后信息。

多数心脏病都会影响T波形态。

高血压患者的T波可出现平坦乃至倒置;心肌缺血时T波出现异常并且有定位意义;离子紊乱、药物作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功能紊乱等都可使T波形态不同的异常。

正常T波形态为两支不对称,升支缓慢,降支陡峭[1]。

①振幅:QRS波群直立的导联,T波电压多<0.6 mV,但应超过同一导联R波的1/10;②方向:正常方向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Ⅲ、aVL、V1~V3导联可正向、低平、双向或倒置,若V1导联直立,V3导联则不应倒置。

T波改变的种类见图1。

即心室除极顺序无异常改变,是心室肌本身复极异常所致,以T波低平、倒置,T 波增高较为常见。

近年来,T波双峰、电交替和Tp-Te延长等已引起临床关注。

它可以是心脏疾病、心外病变、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生理因素及正常。

原发性T波改变常见以下4种类型。

1.1 T波低平、倒置常见于以下疾病或诱因。

1.1.1 心内疾病①慢性冠脉供血不足,有典型倒置T波,呈“冠状T波”,即窄基底双肢对称、幅值较深图形,多在短时间内有动态变化;②重度心室肥大:可因心室肌细胞肥厚、耗氧量增加、冠脉储备能力降低等引起显著ST-T改变(ST段压低≥0.15 mV,T波倒置呈“冠状T波”);③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T波改变多见于左胸前导联,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多为V1~V3导联T波倒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萘洛尔试验对中年妇女ST
【摘 要】目的:分析普萘洛尔试验对中年女性st-t改变的临床
价值。方法:将门诊心电图有st-t异常改变的100例中年女性患
者分为2个年龄段,45-54岁为1组,55-59岁为2组。在安静状
态下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口服普萘洛尔20mg,服药后60分钟,120
分钟后分别复查电图,观察st-t变化。结果:100例普萘洛尔试验
患者中,1组(45-54岁)50例,阳性43例,阳性率86%;2组(55-59
岁)50例,阳性22例,阳性率44%。结论: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大,
普萘洛尔试验阳性率明显降低;其结果判断要慎重。
【关键词】st-t改变;普萘洛尔;中年女性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
(2013)05-0197-01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年妇女承担的社会职能及生活压力日益增
大,常出现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等症状,在静息心电图上可表
现为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低平双向倒置、st段下移,其st-t改
变可能是功能性或者是器质性的,易与冠心病等器质性心脏病混
淆,在基层医院易误诊为冠心病。普萘洛尔试验简单易行,价格低
廉,比较安全,易被患者接受。通过口服普萘洛尔后心电图的变化
即可初步鉴别心脏器质性与功能性病理变化。本文对2010年1月
至2010年10月间我院门诊有st-t异常改变的100例中年女性患
者进行普萘洛尔试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对象为2010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门诊病人中有st-t
改变的中年女性100例,年龄在45~59岁之间,分为2个年龄段,
45-54岁为1组(50人),55-59岁为2组(50人)进行普萘洛尔
试验,并排除既往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规心电图
检查均为窦性心律,以r波为主的导联出现t波低平双向倒置、st
段下移,两者单独或者同时存在,除外无其他异常。
1.2 方法 应用日本光电9130p心电图机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
检查,受检者停用影响st-t的药物3天。普萘洛试验采用口服法,
服药前作对照心电图,观察st-t改变。口服20 mg普萘洛尔,服
药后于60 分钟、120分钟分别复查心电图一次作对比,所有试验
均于餐后2 h进行,避免进餐对心电图的影响。诊断标准:服用普
萘洛尔后st-t改变同服药前者,为普萘洛尔试验阴性;服用普萘
洛尔后st-t改变较服药前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普萘洛尔试验阴性;
服用普萘洛尔后st-t改变恢复正常或明显改善者,为普萘洛尔试
验阳性[1]。
2 结果
100例普萘洛尔试验患者中,1组(45-54岁)50例,阳性43例,
阳性率86%;2组(55-59岁)50例,阳性22例,阳性率44%。
3 讨论
普萘洛尔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除用于抗心律失常和冠心病治
疗外,还可以用于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非特异性st-t改变,
对于鉴别心脏神经官能症和心脏器质性病变有一定的价值。本文
100例普萘洛尔试验患者中,1组(45-54岁),阳性率高达86%,
考虑大多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所致。机理如下:当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时,神经递质去甲基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兴奋心脏和血管上的α,
β受体,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耗氧量增大;因心脏
搏动增强,心率加快,从而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症状。心肌耗
氧量增加,心肌处于相对乏氧状态,影响心肌复极过程而出现心电
图st—t改变[2]。而普萘洛尔是一种β受体阻滞剂,对β1,β2
受体受体均有阻滞作用,有拮抗交感神经兴奋和阻断儿茶酚胺的作
用,减慢心率,改善了心肌缺氧,使心电图st—t改变得以恢复正
常。本文100例普萘洛尔试验患者中,1组(45-54岁),阳性率86%;
2组(55-59岁),阳性率44%。两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表明
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阳性率改变明显低于低年龄段组。第2组阳
性率检出率最低,可能为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大,冠状动脉狭窄,心
肌能量代谢障碍,无氧代谢增加,导致心肌缺血,心电图出现的st
—t改变为缺血性的st—t改变,其口服少量的普萘洛尔在短时间
不足以使st—t改变恢复正常。
普萘洛尔试验阳性患者,表示原st—t改变属于功能性改变,提
示为心脏神经官能症,而阴性者大多数提示器质性心脏病变。对于
女性普萘洛尔试验阳性者,部分学者认为其临床意义较大,可判定
st—t改变是由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可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
治疗上予β受体阻滞剂和谷维素治疗即可,但我们认为普萘洛尔试
验只有在原发性st—t改变时才有鉴别诊断意义,对继发性st—t
改变无鉴别诊断意义。同时,普萘洛尔试验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
其原因如下:⑴口服普萘洛尔因个体差异性大,身高体重不一,相
同剂量对不同患者的血浆普萘洛尔浓度不一,药效也不一,在心电
图上表现也不一;⑵心脏神经官能症产生的机制具有多样性,有的
与β受体亢进有关,有的与之无关;⑶普萘洛尔通过阻断儿茶酚胺
的作用,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减少了心脏做功,从而降
低了心肌耗氧量,使缺血心肌的氧供关系能在低水平上恢复了平
衡。部分冠心病患者口服普萘洛尔后,st—t改变可恢复至正常;
⑷部分患者冠心病同时合并有心脏神经官能症。本文55-59岁中年
妇女普萘洛尔试验阳性率检出率44%,因此,对于54岁以上患者出
现st—t改变,口服普萘洛尔试验阳性者,结果判断要慎重,必须
应用多种检查方法排除心脏器质性病变,方可考虑为心脏神经官能
症。此外,普萘洛尔是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要严格掌握其适
应证,对于严重器质性心脏病、房室传导阻滞、支气管哮喘、慢性
阻塞性肺部疾患等不易作普萘洛尔试验。
参考文献:
[1] 刘尚武,杨成悌.心电图诊断实践指南.第1版,北京:人民
军医出版社,2007.50
[2] 钟舒,刑磊. 心电图st-t改变1237例心得安试验临床分析.
中国保健,2007,15(2):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