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矿山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金属矿山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金属矿山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X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森科润德科技

概述

根据省安监局颁发的《关于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56号文相关要求,结合矿山自身安全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并做好系统的调试和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安全避险和生产调度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灾害防水平。

XXX公司位于XXX峪,有2个坑口,在距一坑入口1300米处贯通,年含金矿石产量0.6万吨。该矿生产规模小,本着尽量减轻矿方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设备、设施,开展“六大系统”建设,整体费用为XXX万元。该项目,我方负责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系统的建设;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紧急避险系统由矿方自行建设,我方进行技术指导。

该矿监测监控系统需要建设2个KJ66N中心站,12个模拟量信号监测,8个视频观测点;人员定位(包含考勤)系统需要建设6个分站;调度通讯联络系统需要1台调度交换机、9部矿用本安型。

一、监测监控系统:

KJ66N型矿山安全监控系统是一套集安全、生产、网络管理、工业电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矿山监控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处理模式,主干连接为树型结构,具体组成如下:

1、地面监控中心站及网络终端等,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地面监控中心站及网络终端等设备之间的连接采用局域网方式;主要有主控机、数据传输接口、打印机、稳压电源、大屏显示等设备;

2、监控分站主要完成对所监测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分类显示、报警、断电控制、与地面监控中心站的数据通讯、所接传感器的集中供电等;

3、各类模拟量传感器及断电控制器、摄像头等,负责对各监测点的物理数据采集、显示、超限报警、信号传输、对分站控制指令的执行等。

二、人员定位系统:

KJ271矿用人员管理系统由系统管理软件和系统硬件两大部分组成。

1、数据采集服务器,使用华北工控机,用作数据采集和web发布;矿用本安型KJ271-J传输接口,用于RS232/CAN信号转换;KJ271-F矿用本安型分站。读取人员识别卡发送的信号,记录时间、地点、卡号,并把数据通过CAN总线发送到服务器; KJ271-K识别卡,每个下井人员携带一个,经过读卡器方圆150米的围即可被识别;专用避雷器串接在数据线上,保证井上发生事故时不会通过线路传到井下。

2、在Q261一坑、二坑井口各设置1个分站,巷道安装4台分站。

在地面及井下巷道,共计安装6台读卡分站,实现对人员的活动记录,并实现人员的动态轨迹回放。

三、调度通讯联络系统:

由主机、调度台、各类接口、本安防爆及维护终端软件等组成。

1、主机由机箱、母板、MCU板、数字中继板、环路中继板等组成;

2、在地面及井下巷道,安装9台KTH116/115型本质安全型高抗噪机,与KTA110型安全耦合器、通道避雷器配套,和地面交换机或调度总机配接,组成煤矿非煤矿井下生产调度通信系统。

针对贵单位“六大系统”建设项目,森科润德科技将本着良好商业信誉和恪守客户承诺的宗旨,在尽可能减轻业主负担的前提下,坚持从严控制产品品质、严格施工纪律,确保建设好该项目。此外,我们会在硐口调度室和井下预留出足够的兼容性端口,便于将来实现集中调度、统一管理的远程网络建设。

森科润德科技,秉承诚信严谨的专业素养,高标准打造了众多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的示性项目。在华仁矿业、镇安双龙黄金、纵横金矿、大乾矿业、诚信实业、上营铁矿、家沟金矿等“六大系统”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专业性强、项目投资额度低、施工工期短、售后服务快捷有效。建设完成的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得到了用户很高的赞誉。

我们深知安全责任重大,公司会积极协助矿山企业切实利用好该信息化平台,从根本上提升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目录

一、项目情况 (5)

二、监测监控系统 (8)

三、人员定位系统 (10)

四、通讯联络系统 (12)

五、系统安装调试与验收 (14)

六、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5)

七、售后服务体系 (16)

八、压风自救系统 (20)

九、供水施救系统 (22)

十、紧急避险系统 (24)

一、项目情况

1.1项目背景

XXX矿业所属XX矿有2个坑口,在距一坑入口1300米处贯通,年含金矿石产量0.6万吨。

该矿位于XXX,在省关中平原东端。地处北纬34°23'~34°40',东经110°09'~110°25'。东邻省灵宝市,西连华阴市,南接洛南县,西北与大荔县毗邻,北与省芮城县隔黄河相望。年平均气温13.0℃,年降水量625毫米。

1.2建设目标

设计围:

1.2.1建立覆盖井下重要场所和主要作业区域的综合性数字化平台。

首先,该平台采用多个相互嵌套的光纤以太网网络结构,可大幅提高通讯平台在井下恶劣环境和繁忙生产条件下的可靠性;

其次,该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可实现人员定位、监测监控、视频监视,乃至今后井下设备远程自动控制等子系统的接入和集成,实现了语音、视频、数据的同网传输,大幅降低和减少通讯功能模块的重复建设和维护管理工作量;

该平台采用TCP/IP技术,可实现与矿山局域网、乃至外部广域网的接入,为各级业务主管和监管部门实现远程监视和管理创造条件。

1.2.2在综合通讯平台上,采用CANBus通讯技术和485/232与TCP/IP转换技术,实现井下通风质量和地压灾害地在线监测与预警,有效提高矿山的灾害防能力。

1.2.3在综合通讯平台上,采用WiFI身份识别技术,实现井下人员的出入井管理,大幅提高对井下人员的监控和应急救援措施的决策效率和效果。

1.2.4集中显示视频监视和安全监控效果。

XXX矿业XX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包括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系统三个部分;在一坑调度室设调度台和屏显系统,对两个坑口的安全生产进行集中调度和管理,方便及时有效沟通联络,避免和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系统采用统一的网络平台,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软件系统采用最普遍的B/S,C/S混合结构,网络通讯采用TCP/IP协议。整个系统由系统层、设备层、网络层组成,有效简化系统结构,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系统故障可能性。同时预留扩展接口,方便以后升级和扩容。

1.3方案依据

本方案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符合下列规要求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GBJ23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国际布线标准

(ISO11801)

●5CB4946-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装》

●GB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T75-94《安全技术防工程技术规》

●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

36.2-2000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要求》

GB3836.4-2000

●《矿用分站》MT/T1005-2006

●《矿用信息传输接口》MT/T1007-2006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GB12173-90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GB 4943-90

●《低压电气外壳防护等级》GB/T 4208-93

●《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GB 2173-1990

●《金属非金属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2011-2006

●省安监局颁发的《关于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

统”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56号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避险“六

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2010]168号系统井下设备除满足上述标准及其他相关标准规定要求外,在结构、隔爆接合面、外壳机械强度、坚固件、引入装置及电气安全等均符合各自产品标准规定的要求。

二、监测监控系统

2.1系统概述

根据XXX矿体实际情况(该矿两个坑口在距一坑入口1300米处贯通),本系统采用两台KJ66-F大型智能监控分站,设置一氧化碳、氧气、风速等12个模拟信号监测点,8个视频观测点,实现对坑口、硐室配电中心、一平、二平、透点、斜井、采场的整体监测监控。

2.2安全监控系统实施依据

森科润德科技按矿山的实际需求采用KJ66N矿山综合监控系统,在实施过程中始终遵循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及开放性原则,以满足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对监测、监控等管理信息有效获得的需要。实施依据为

●《矿用分站》(MT/T1005-2006)

●《矿用信号转换器》(MT/T1006-2006)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要求》(MT/T1008-2006)

●《金属非金属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2011-2006)

●《设备可靠性试验》(GB 5080.1-7)

●《电气设备的抗干扰特性基本测量方法》(GB4859-84)

2.3监测监控系统具体安装

2.3.1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选择在矿部值班室,具体设备如下:

a)监测监控系统主机、矿用传输接口各1台,放置于操作台部;

大屏1台,放置于操作台上;

b)打印机:打印机1台,用于实现各种报表记录打印功能,放置

于操作台上;

c)矿用稳压电源1台,放置于操作台部;

d)避雷器:在控制电源测安装市电避雷器1套,在通信线一侧安

装通信避雷器1套,保证雷雨天气系统不受影响;

e)机房语音声光报警器1台,放置于操作台上。

2.3.2摄像监控:覆盖整个矿区,摄像头监控主线路采用光纤传输,坑口处设立

一个户外防水配电柜,安装一台8口光端机,分出8路视频,分别覆盖各个工段。

a)在一坑、二坑出口处各安装摄像机1台,用于监测矿车及人员

出入情况;

b)在一坑中段一平、二平处各安装摄像机1台,用于监测斜井矿

石提升和人员情况;

c)在一坑、二坑透点两端,各安装摄像机1台,用于监测透点通

道人员情况;

d)在二坑一平、新二平处,各安装摄像机1台,用于监测斜井矿

石提升和采场人员情况。

2.3.3气体监测:使用2台KJ66-F大型智能监控分站,安装一氧化碳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和氧气传感器共12个气体监测模拟量。

a)在一坑、二坑中段分别安装1台KJ66-F大型智能监控分站;

b)在距一坑、二坑坑口150米处,各安装一套一氧化碳传感器、

风速传感器,用于监测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和坑道通风情况;

c)在一坑、二坑一平,各安装一套一氧化碳传感器、氧气传感器,

用于监测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和氧气含量;

d)在一坑、二坑,二平、新二平处,各安装一套一氧化碳传感器、

氧气传感器,用于监测采场附近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和氧气含量。

三、人员定位系统

3.1系统概述

根据XXX矿体实际情况,该系统共设置6个KJ271矿用读卡分站、50KJ271-K识别卡,来实现坑口考勤和井下坑道作业面工作人员的有效识别,及时准确的提供井下人员的数量、分布情况和每个人员当前位置及各时间段的活动轨迹,为事故处理和救援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保证抢险救灾和安全救护工作的高效运作。

另外,在井口处需设置KJ271-D型通信扩展器,用于将井下人员定位分站CAN网信息转换成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至地面调度中心。

3.2人员定位系统实施依据

本方案依据国家相关规定,符合下列规要求

●JGJ/T16-9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

●GB/T50314-2000《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

●GBJ232-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

●GB4943-95《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T75-94《安全技术防规工程技术规》

●矿区对人员跟踪定位系统的总体要求

●GB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一部分:通用要求。

●GB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二部分:隔爆型“D”。

●GB3836.3-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三部分:增安型“E”。

●GB3836.4-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四部分:本安型:“I”。

●新标准AQ6210-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

●MT/T 899-2000煤矿用信息传输装置

●MT286-92煤矿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办法

3.3人员定位系统具体安装位置

3.3.1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选择在矿部值班室,具体设备如下:

a)人员定位系统主机1台,放置于操作台部;

b)KJ271-J传输接口,本接口为矿用本安型传输接口,用于

RS232/CAN信号转换,放置于操作台部。

3.3.2分站安装位置:井下人员工作较为集中的地点,各岔路口、各个主要系统;实现对人员的活动记录,并实现人员的动态轨迹回放。

a)在一坑、二坑,出入井处各安装1台读卡分站,用于实现出入

井人员的记录和考勤;

b)在一坑中段一平、二平处,各安装1台读卡分站,用于实现一

坑井下人员的动态记录;

c)在二坑一平、新二平处,各安装1台读卡分站,用于实现二坑

井下人员的动态记录。

四、通讯联络系统

4.1系统概述

该矿通讯联络系统由主机、电源、各类接口、矿用机等组成。

调度交换系统设备可采用环路中继、2M数字中继等进行汇接联网,统一编号,互联互通。数字调度程控调度机采用模块化结构,便于扩充,并能容纳新业务和新技术;公共部分采用冗余配置,热备份工作,主机所有线路板均支持带电热插拔。

硐口值班室安装具有耦合器和避雷器的调度交换机;值班室、巷道、避险硐室共安装9部隔爆、防潮、抗噪矿用本安型。

4.2系统可靠性

● CPU板采用先进的贴片技术,并配置超大规模集成芯片,具有高速处理数据能力;整体设备冗余量大;

●主控备份功能:配置两块主控板,在第一块主控板出现故障时可切换到第二块主控板上运行;

●分机故障自动诊断;

●会议调度功能强大:采用DSP技术,音质清晰,设置灵活;

●二次电源技术:可实现停电自动切换,保证通信连续性;

●中继、用户接口电路具有抗雷击,具备过流、过压保护功能;

●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可实现灵活扩容;

●硬件结构模块化设计,可扩充性强。

软件上可靠性

●采用模块化、层次化、规化的软件设计方式,程序设计采用C语言编程,两个功能模块间信息交互由操作系统监控管理,使软件上具有优越性和可维护性;

●软件设计运用了容错技术,检错及纠错等可靠性措施,使软件系统不公在正常条件下,即使在异常条件下(如话务过载等)也能正常运行;

●用户模块接口电路全部装有三元件保护器件,对雷击、高压有优异的保护性能;

●维护管理模块对系统各部分设备不断进行监视和测试,具有快速故障诊断和维护能力。

4.3通讯联络系统具体安装位置

4.3.1监控中心:监控中心选择在矿部值班室,具体设备如下:

a)标准机箱带耦合器1台,放置于操作台部;

b)调度主机1台,放置于操作台部。

4.3.2本安隔爆机:井下人员工作较为集中的地点,各岔路口、各个主要系统;便于井上、井下工作人员的通讯联络。

a)在一坑、二坑,坑口值班室,各安装1台KTH115/116机,用于

地面与井下的通讯联络;

b)在一坑中段配电中心、一平、二平处,各安装1台本安隔爆、

防潮抗噪矿用机;

c)在二坑中段一平、废弃斜井岔口、新二平处,各安装1台本安

隔爆、防潮抗噪矿用机。

五、系统安装调试与验收

5.1安装调试

5.1.1我公司负责整个系统的现场安装、调试、培训。预计监测监控、人员定位、调度通讯联络三大系统建设工期为30个工作日:监控监测传感器线缆、光缆敷设熔接、人员定位分站电缆、井下线、井下摄像头视频线以及所有设备的电源电缆等井下布线,工期为15个工作日;井下设备安装,需5个工作日;系统联调,需时3个工作日;系统功能测试,需2个工作日;技术应用培训,需时5个工作日。

5.1.2施工队伍专设现场总负责人,统一协调管理项目安全施工。

5.1.3贵公司相关人员应为我方施工创造便利条件。

5.2验收

5.2.1第一次验收

设备、材料运抵买方工地现场后,双方有关人员共同开箱验货;如有货物短缺、质次、损坏、相关资料不全等问题,应作详细纪录,参加验收的各方代表签字确认,并由我公司立即、无条件为贵单位调换或补齐。

5.2.2现场验收

系统试运行报告,系统测试报告,竣工验收报告。

设备、备品配件、测试仪器、工具、文件资料交接,验收过程中如发现问题或未达到验收标准,则应暂停验收,我公司立即整改,直至全面合格。

5.3系统培训

培训的主要方式:我公司指定人员,参与设备的安装、调试。贵单位提

出合理计划,明确在现场安装、调试、投运过程中参与人员的职责。

培训方式:施工现场授课+实地讲解+操作演示+厂方人员实际操作。

培训老师:森科润德科技工程师。

参加人员:贵单位检修、维护及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需方安排的人员。

培训容及要求:掌握六大系统的工作原理;了解监控监测、人员定位、

通讯联络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理论;能较准确的确定系统故障类型、描述

故障现象;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基本配置,能解决常见问题,掌握

系统管理软件的安装和配置,具备常见故障的定位解决能力,及对特殊

问题的正确描述能力。

六、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6.1质量保证措施

6.1.1材料选择,原材料及元器件选型必须满足矿用产品需求,并且具有多年稳定运行的可靠产品,部分元器件采用国外知名品牌。从源头上保障产品的质量;

6.1.2施工人员具备的职业水准,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各个产品实现的功能、输入电压等级、产品性能、安装方式和相关的标准规;

6.1.3布线,要求布线平整牢固,固定位置合理,所有线缆必须经过钢丝绳。信号线避开干扰源和高压强电;

6.1.4设备安装,各个设备安装位置要合理,固定稳定可靠,无晃动。

6.1.5接线时考虑防水因素,要求连接稳定无松动,接线处理符合规。

6.2安全保证措施:

6.2.1设立专职安全负责人,负责人对施工人员要加强学习,熟知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不违章指挥,;

6.2.2下井先进行安全教育和必要的注意事项;

6.2.3严禁酒后作业;

6.2.4施工前安全帽,工作服装,雨靴等护具必须穿戴整齐;

6.2.5安装时电动工具等电源须由矿方指定电工接线,不得私自接线。

6.2.6使用电焊等产生明火的设备时,需和矿方沟通,经允许后方可实施;

6.2.7下井人员必须有1人以上陪同,严禁自行进入矿井。

七、售后服务体系

7.1售后服务承诺

森科润德科技专业从事矿山设备及产品的销售及施工,拥有一批专业的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产品从设计、器件采购、安装等都严格按照质量保证体系进行,整机出厂时通过了全面的筛选、老化和测试,确保产品长期可靠稳定工作;重要元器件均采用进口工业级产品,产品采用模块化、标准化设计,插拔式端子,方便维修以及日后升级。

●产品实行国家规定的三包政策,一年免费保修,终身维修;

●产品一年保质期:提供原厂配件,免费维修直至更换(如有产品质量问

题)。

●产品一年保用期:免费维修。

●产品终身成本维护。

●为用户提供科学全面系统的培训,使维护人员都能够熟练使用。

●客户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解决。如果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矿山企业6小时到达现场服务(技术服务中心)。

7.2服务形式

7.2.1合同有效期服务

合同有效期服务是指在合同条款中,由业主明确提出的在一定期限为该项目提供技术支持的服务和项目验收后一定期限的无偿维修服务。

本项目由森科润德科技提供项目验收后12个月的无偿维修服务,质保免费技术支持服务和软件免费升级服务,产品故障免费保修。

售后的工作流程:

我司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售后服务保证体系,确保技术询问、现场技术支持、修理、培训、巡回等具体维护作业时的各项资源,如售后技术工程师、备品备件库存、以及长期的保修期外的维护经验,可以确保重大故障时及时对现场作出故障处理建议和现场排除故障,也可以通过巡回等手段一方面早日排除故障隐患一方面与维护人员建立良好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关系。

●故障受理:提供24小时技术支持,也可以通过、传真等通信手段将解决问

题的建议与用户保持沟通。

●修理:当需现场维护时,接到报修,6小时到达现场,判断故障原因为设备

损坏时,将故障设备在现场维修,若现场无法修复,立即更换配件,待设备完好后负责安装到位。

●排故:无论是在问题判断或者问题处理过程中,用户均可以要求我们技术人

员前往现场处理。

●回访:包括定期回访、季节性回访、故障处理完成后回访和保修期结束回访;

回访的方式包括回访、现场回访、回访、传真回访。

●巡回:该工作的目的是预防故障发生,工作容包括检查主要设备运行情况

等,一般由我公司技术人员与用户维护人员共同在现场完成。对于每个设备的运行状态都应做简单的检查测试。

提供每半年至少1次系统现场例行检查,系统例检是一种有计划的、全面统一的维护服务,可以消除系统隐患、提高系统效率、保障系统安全、加强系统管理。容包括:

对指定的设备做定的保养,包括系统诊断、必要的机械设备、电子部件的调整和清洗;检测硬件、软件的性能。

对机房环境的检测,包括防静电系数,地线系数,防雷参数,潮湿情况。对有潜在问题或已损备件的更换,提出系统优化解决方案,并进行详细的工作记录,以做到系统信息及检修记录文件化。

每次巡检完毕,将检测报告交付用户,并与用户分析设备当前状况,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寻求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最佳办法。

7.2.2后续服务

后续服务指在合同结束后,用户为了实现项目的后续扩展、升级和更新而需要的技术支持以及项目正常可靠运行,提供的维修服务。

7.2.3后期服务的方式

5.3.2、支持:我公司在设有技术服务中心、指派专门技术人员形式为客

户提供项目咨询、帮助诊断等技术服务。

5.3.3、现场支持:当支持和远程支持都不能解决问题时,公司将指派有

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服务。

5.3.4、协作支持:我公司为更快更好为客户提供服务,将以技术协作单

位和设备、系统供应商为后盾,遇到重大或疑难问题时,我公司将与协

作单位和供应商的专家、技术人员共同为客户到现场提供服务。

7.2.4服务容

5.3.5、系统调整:公司将不定期地为客户进行系统的维护、保养,并对

应用软件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或因管理模式的变化所带来的应用软件的

参数调整、业务流程变更进行系统的调整,以使软件的应用更贴近用户

的需求。

5.3.6、系统升级:因技术的升级或新一代产品的面世,公司将根据需

要,对客户的应用软件、系统进行更新,同时也满足客户对硬件设备的升级。

5.3.7、应用软件的再开发:针对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因业务扩展、变更或

延伸所带来的对应软件功能的不满足而进行的软件功能的再开发。以使软件的功能始终满足客户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使客户早期投资能得以有效保护。

5.3.8、备品备件供应:该系统所需要的所有配件,建议应建立备货。用

户不会因设备故障而引起的维修周期所造成系统无常使用。

5.3.9、工程回访:项目实施后的定期回访是森科润德科技长期执行的一

项制度。回访形式有三种:一是年末定期回访;二是技术回访;三是保修期满前的回访。

八、压风自救系统

8.1 施工依据及目的

依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矿山压风自救系统,当井下发生灾难、逃生道路受阻的情况下,可随时打开压风自救装置,实施个人自救,为矿山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8.2方案选择

主供风管道沿平硐进入中段,中段进入采场各用风点。故可用现有的空压机及气管网,将压缩空气送至生产中段及运输巷道。在主压气管上安装支管、压风自救装置,供灾变时使用。

8.3 设计方案概述

8.3.1空气压缩机

矿山现配有空气压缩机,目前用于巷道风钻等设备,压力要求在0.3MPa以上,满足压风所需压力。

8.3.2送气管路

主通风管路原则要求为150mm的钢管,管路敷设要牢固平直,压风管路每隔3m吊挂固定一次(矿方根据监管部门要求自行备料施工)。压风自救系统的支管不少于一处固定,压风自救系统阀门扳手要在同一方向且平行于巷道。

8.4压风自救装置

8.4.1设备选择

压风自救装置为压风自救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当采掘工作面有毒有害气体(如CO、SO2、No)突出,附近作业人员无法迅速撤离时,工作人员打开压气阀,利用自救装置避灾。压风自救装置的组成部分包括减压、截流、消噪声、过滤、开关及防护袋或面罩等部件。

六大系统建设规划方案

罗平县阿岗镇树冲煤矿 六 大 系 统 建 设 规 划 方 案 单位:罗平县阿岗镇树冲煤矿 编制人:钱红波 审核人:张永兵 编制时间:2011年11月5日

加快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的重要举措,根据(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的要求,现结合我我矿实际成了“六大系统”建设实施小组。组长一名,副组长二名,组员十名。 组长:杨永 副组长:张永兵、钱红波 组员:刘永孝、刘谷忠、顾保健、李留涛、贺炳明、曹元霸、尚超、梁永祥、毛彦冬、李建龙 一、煤矿监测监控系统 我矿建于2002年,2004年正式投入生产,现我矿属于改扩建矿井,生产井于2008年安装了KJ78监测监控系统,现技改井也使用的是KJ78监测监控系统。各个地点都相应的安装了各类传感器,并正常使用,定期进行调校、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矿井监测监控系统中心站实施24小时值班制度,档系统发出警报、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能够迅速采取断电、撤人、停工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业。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与县局联网。 二、压风自救系统 1.我矿已于2010年7月生产井安装并完善了压风自救系统,空压机设置在工业广场旁边,空压机型号为JG75HA,1 2.5m3/min

的压风量,压风管的直接为200mm。空压机能正常、有效的压风供气到井下所有作业地点。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已在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 2.技改井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安装并完善了压风自救系统,空压机设置在工业广场旁边,空压机型号为JG110HA,20m 3/min的压风量,压风管的直接为250mm。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建立压风系统的基础上,已在所有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能够提供压风供气的要求。 三、供水施救系统 我矿已建立完善井下供水施救系统,水源来自地面消防水池,地面消防水池可容纳400m3水。井下供水管路铺设到井下所有作业地点,包括,中央水仓,采掘作业地点,机电硐室、刮板机机头机尾、各装运转载点、在回风巷、区段回风巷等。在所有采掘工作和其他人员较集中的地点设置供水阀门和防尘喷头设施,能够保证各采掘作业地点在灾变期间的应急供水要求及洒水降尘工作。 四、通讯系统 我矿已建立完善矿井通信系统,电话型号为:KTH102型远程防爆电话。在地面调度室、井口把钩房、主井绞车房、井底车场、水泵房,和采掘工作面都安设了电话,所有电话都接通了地面调度室,煤矿通过手机或座机能够直接以矿外联系。井下通信

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设计方案3

第1章通信信道及接口 通信网络主站、采集传输终端、电能表,是信息交互的承载体。通信网络的主要方式有光纤通信、230MHz无线通信、公网无线通信、载波通信等。 图 1. 远程、本地通信说明图 远程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系统主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可分为专网通信及公网通信。 本地通信是指采集终端和用户电能计量装置之间的数据通信,在本系统中主要集中器和采集器、集中器和电能表、采集器和电能表之间的通信。 1.1通信信道建设原则 通信通道的建设以满足系统需求为出发点,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实时性、通信安全、分布围、系统可维护、工程建设简易、造价经济以及面向企业发展等因素,根据各网省公司的现实情况选择组件通信网络平台,为低压集抄系统提供稳

定可靠的数据交互通道。 1)易于安装 指通信网络中相关的设备在初次安装、故障或周期轮换时,安装和参数配置 的难易程度。主要表现在各种设备的即插即拔特性和网络系统自适应能力上。 2)易于维护 指当系统应用需求发生变更时,计量仪表和系统维护的难易程度。如因价格 体系或结算周期发生变更时,造成的费率结构和冻结时间在线或离线调整。 3)系统兼容性 指对采集系统中各种采集和传输终端通信方式的兼容性,以及能够适应未来 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 4)标准化的接口 通信网络系统各个设备之间的互联接口应采用标准接插件或者是事实上的 标准接插件。 5)一体化通信 通信网络系统是采集主站、采集终端、计量表计之间通信的载体,由于管理需求和用户性质的不同,三者之间能够采用的通信信道媒介差别很大,为保持主站系统的数据采集功能的专一性,建立一体化的通信机制,保证采集主站可以通 过标准的统一的方式透明地和采集终端和计量表计通信。 6)经济性 通信网络系统在满足系统需求和立足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所选用的网络系统应该具有相对好的经济性。 为适应各种通信方式的需要在主站数据采集服务器和集中器之间建立一个通信平台。通信平台以网桥的形式存在,综合处理转换采集服务器和远程通信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 通信平台和主站采集服务器之间以IP网络方式相连接,通信平台经过处理转换之后根据远程网络情况采用适应的方式和集中器通信。实现采集服务器和集

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学院自动化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902班 姓名何润

指导教师张丹红 2012年07月03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何润专业班级:自动化0902班 指导教师:张丹红工作单位:自动化学院 题目: 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的设计 初始条件: 设计一个64路巡回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系统循环周期为1秒,16路模拟信号输入,16路开关信号输入,16路模拟输出,16路数字输出。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1.输入通道及输出通道设计(0~20mV输入),(0~10V输出)2.每周期内各通道采样10次; 3.对模拟信号采用一种数字滤波算法; 4.完成系统硬件电路设计,软件流程及各程序模块设计; 5.完成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 时间安排: 2012年6月25日~2010年7月4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摘要 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是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用非电量或者电量信号,送到上位机中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或者其他专用测试平台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而数据处理就是通过一些滤波算法,删除原始数据中的干扰和不必要的信息,分离出反映被测对象的特征的重要信息。本次课程设计采用A/D和D/A转换器和MCS-51单片机组成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可以通过A/D转换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且可以方便的实现数字信号存储。该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高性价比、具有显示、记录存储功能,能够适应油田野外恶劣环境,;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性高、响应速度快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回放过程的信号可以直观的观察。它与有线数传相比主要有布线成本低、安装简便、便于移动等性能。 数据采集器的市场需求量大,以数据采集器为核心构成的小系统在工农业控制系统、医药、化工、食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据采集器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我们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次课程设计数据采集及处理系统有着一定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数据采集,处理,A/D转换,D/A转换,采样保持

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和方案.doc

XX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和方案1 超越公司XX煤矿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二0一0年十月十八日 XX公司XX煤矿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 前言 根据山西省晋煤救发[2010]955号关于转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的通知,临煤工发[2010]282号转发省厅《关于转发的通知》的通知,乡煤技字[2010]159号《关于转发临煤工发[2010]282号文件的通知》的精神。为全面提升我公司安全健康能力,经矿委会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通知精神,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通过讨论研究。特制定该建设规划和方案。 一、简介 XXXX公司乡宁县管头镇上善村,井田面积11.9837km2,被批准开采2-10#煤层。确定原冷坡煤业公司为过渡矿井,现开采10#煤层,机采30万吨/年生产能力核定报省进行批复。 根据掌握的资料,井田水文地质属简单类型,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Ⅱ级,自燃倾向性属自燃煤层。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层爆炸指数22%。

六大系统现状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江苏三恒型号KJ-70N; 人员考勤定位系统煤科院重庆分院型号KJ-251; 消防防尘主管路为DG40钢管; 地面购置有QTD-110H型螺杆空气压缩机2台。 通信系统为上海丽波电子设备公司型号HY-128通讯交换机1台; 安全避险配备有AZ-60自救器。 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规划和方案实施领导组 组长: 张元甲 副组长: 常智慧李彬常克俭张世民田应平 成员: 张金平师向鹏王郑红石国栋祁伟玮 李烈火王宇翔 具体分工: (一)检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通防科负责 (二)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安全科负责 (三)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机电科负责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摘要 数据采集系统,是用计算机控制的多路数据自动检测或巡回检测,并且能够对数据实行存储、处理、分析计算以及从检测的数据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供显示、记录、打印或描绘的系统。 本课程设计对数据采集系统作了基本的研究。本系统主要解决的是采集10路模拟量(10位精度),20路开关量,采集的数据每隔1毫秒,通过串行通讯方式RS485向一台工控机传送的实现方法。 关键字:数据采集、A/D转换、模拟量。数字量、串行通信

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 1 设计内容及要求 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系统要采集10路模拟量(10位精度),20路开关量,采集的数据每隔1毫秒,通过串行通讯方式RS485向一台工控机传送。 要求:①选择合适的芯片;②设计原理电路(包含译码电路);③编制数据采集的程序段;④编制数据通信程序段;⑤撰写设计说明书。 2 数据采集系统原理及实现方案 本课设是设计一个数据采集系统,系统要采集10路模拟量(10位精度),20路开关量,采集的数据每隔1毫秒,通过串行通讯方式RS485向一台工控机传送。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一般由信号调理电路,多路开关,采样保持电路,A/D,单片机,电平转换接口,接收端(单片机、PC或其它设备)组成。硬件设计应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数据采集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采集原理图 由原理图可知,此设计主要分三大部分:模拟量的输入采集,数字量的输入采集,从机向主机的串行通信。 信号采集分析:采集多路模拟信号时,A/D转换器前端需加采样/保持(S/H)电路。待测量一般不能直接被转换成数字量,通常要进行放大、特性补偿、滤波

等环节的预处理。被测信号往往因为幅值较小,而且可能还含有多余的高频分量等原因,不能直接送给A/D转换器,需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即信号调理。如对信号进行放大、衰减、滤波等。

金属矿山六大系统方案设计

XXX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 技 术 方 案 森科润德科技

概述 根据省安监局颁发的《关于推进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2011)56号文相关要求,结合矿山自身安全生产实际,积极开展地下矿山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工作,并做好系统的调试和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安全避险和生产调度中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地下矿山灾害防水平。 XXX公司位于XXX峪,有2个坑口,在距一坑入口1300米处贯通,年含金矿石产量0.6万吨。该矿生产规模小,本着尽量减轻矿方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原有的设备、设施,开展“六大系统”建设,整体费用为XXX万元。该项目,我方负责监测监控、人员定位、通讯联络系统的建设;压风自救、供水施救、紧急避险系统由矿方自行建设,我方进行技术指导。 该矿监测监控系统需要建设2个KJ66N中心站,12个模拟量信号监测,8个视频观测点;人员定位(包含考勤)系统需要建设6个分站;调度通讯联络系统需要1台调度交换机、9部矿用本安型。 一、监测监控系统: KJ66N型矿山安全监控系统是一套集安全、生产、网络管理、工业电视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矿山监控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分布式处理模式,主干连接为树型结构,具体组成如下: 1、地面监控中心站及网络终端等,是整个监控系统的核心。地面监控中心站及网络终端等设备之间的连接采用局域网方式;主要有主控机、数据传输接口、打印机、稳压电源、大屏显示等设备; 2、监控分站主要完成对所监测的传感器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分类显示、报警、断电控制、与地面监控中心站的数据通讯、所接传感器的集中供电等; 3、各类模拟量传感器及断电控制器、摄像头等,负责对各监测点的物理数据采集、显示、超限报警、信号传输、对分站控制指令的执行等。 二、人员定位系统: KJ271矿用人员管理系统由系统管理软件和系统硬件两大部分组成。

完善六大系统建设的方案

完善六大系统建设的方案 措施名称:完善六大系统建设的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人: 技术负责: 审核: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2012年5月25日

完善六大系统建设的方案审批意见表

完善六大系统建设的方案 我矿的六大系统建设现状为五大系统建设已完成,只有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还处于设计阶段,根据我矿的现状就六大系统的建设和完善作出如下方案: 一、六大系统现状: 监测监控系统: 人员定位系统: 紧急避险系统: 压风自救系统: 供水施救系统: 通信联络系统: 二、成立“六大系统”建设和完善实施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具体分工: (一)监测监控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由机电部负责完善。 (二)人员定位系统由负责完善。 (三)压风自救系统和供水施救系统由生产部负责完善。 (四)紧急避险系统由生产技术部负责。 三、建设完善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目标要求 (一)建设完善矿井检测监控系统。严格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

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完善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为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强化系统设备维护,定期进行调试、校正,及时升级、拓展系统功能和监控范围,确保设备性能完好,系统灵敏可靠。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落实值班、带班人员责任,监测监控系统中心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当系统发出报警、断电、馈电异常信息时,迅速采取断电、撤人、通知作业等应急处置措施,充分发挥其安全避险的预警作用。 我矿的监测监控系统为重庆院生产的KJ90监控系统,监控系统一直运行正常,于今年4月份进行过系统的升级,现在根据矿井的生产水平的延伸,到689水平进行开拓掘进时,分站数量不足,导致现有的分站容量不能满足现有的安装需求,为确保监控系统能正常运行,我矿准备再进一台FA16的大分站,0-4%的瓦斯传感器10台,放到689水平安装,保证689水平开拓掘进时安装所有传感器的需求,保证瓦斯电闭锁的需求。完善好监控系统。等设备到货后及时进行安装。该项工作准备抽放10万元进行完善。 (二)、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严格按照《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AQ1048—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并做好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改造工作,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所有入井人员必须携带识别卡(或具有定位功能的无线通讯设备),确保能够实时掌握井下各个作业区域人员的动态分布及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制度,发挥人员定位系统在定员管理和应急救援中的作用。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概述 将漏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是城市供水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据统计城镇供水管网系统中的漏损率普遍在15~20%,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城市供水系统的实际漏损率在20%以上。管网的泄漏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直接影响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开展供水管网的分区装表计量技术并采用可视化的方式有机整合水务管理部门与供水设施,形成城市水务互联网,将大量水务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和处理,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整个生产、管理和服务流程已经成为供水企业的发展方向。 二、系统架构 1:控制及测量传感器层 通过电磁式水表、电磁流量计及压力变送器等采集终端和无线网络在线实时感知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建立完整的供水管网技术档案和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实时采集和监控,最终实现漏损控制。 2:数据采集显示层 现场工程可根据确定的传感器,选择上海辉度Modbus-RTU总线采集控制IO 卡,同时根据智慧监控系统的现场要求,可以选配多台现场显示人机界面,如:WTH207A(ARM9内核7寸人机界面),WTH407A(工业7寸安卓人机界面)用于采集数据显示及用户信息输入。

现场设备的每个传感器都可以直接连接到WTD系列采集控制IO卡,实时快速采集控制每个对象数据,然后所有的WTD产品通过标准的RS485通信接口,利用Modbus-RTU总线通信协议与WTH207A/WTH407A人机界面进行数据交互。 3:数据通信网络层 通信网络层由各种网络方式负责把人机界面采集到的各个变电站数据传递到云平台,同时也会根据云平台的指令传递及控制现场人机界面或采集控制卡,从而采集控制所有的感知层传感器。网络通信方式有:有线以太网、2G/GPRS、 3G、4G、ROLA、NBIOT等。 本系统由于现场端只涉及水务参数的采集及控制,不涉及音频视频等传输,所以使用了2G网络通信方式。 若现场采集控制端不需要显示功能或人机交互输入功能,也可以选择不安装WTH207A/WTH407A人机界面,直接使用上海辉度WTD934G或WTD936G智能云网关产品,辉度的智能网关专门针对智慧水务监控系统现场端已经安装上海辉度非无线采集产品或已经安装了其他厂家的采集器从而推出的数据智能通信转换器,把现场的采集数据传到云端服务器,其通用性强,能够接入西门子、施耐德、欧姆龙、三菱等国内外PLC或采集控制器,具有断点续传功能,确保数据完整性。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第1章绪论 1.1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介绍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多路数据采集势必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为适应这一趋势,作这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科学研究中,运用数据采集系统可获得大量的动态信息,也是获取科学数据和生成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不论在哪个应用领域中,数据采集与处理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所取得的经济效益。 此外,计算机的发展对通信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算机和通信紧密结合构成了灵活多样的通信控制系统,也可以构成强有力的信息处理系统,这样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据通信是计算机广泛应用的必然产物[2]。 数据采集系统,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应该是用计算机控制的多路数据自动检测或巡回检测,并且能够对数据实行存储、处理、分析计算以及从检测的数据中提取可用的信息,供显示、记录、打印或描绘的系统。 数据采集系统一般由数据输入通道,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处理,数据输出及显示这五个部分组成。输入通道要实现对被测对象的检测,采样和信号转换等

工作。数据存储与管理要用存储器把采集到的数据存储起来,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进行管理和调用。数据处理就是从采集到的原始数据中,删除有关干扰噪声,无关信息和必要的信息,提取出反映被测对象特征的重要信息。另外,就是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于检索;或者把数据恢复成原来物理量的形式,以可输出的形态在输出设备上输出,例如打印,显示,绘图等。数据输出及显示就是把数据以适当的形式进行输出和显示。 由于RS-232在微机通信接口中广泛采用,技术已相当成熟。在近端与远端通信过程中,采用串行RS-232标准,实现PC机与单片机间的数据传输。在本毕业设计中对多路数据采集系统作了初步的研究。本系统主要解决的是怎样进行数据采集以及怎样进行多路的数据采集,并将数据上传至计算机[2]。 1.2 设计思路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采用ADC0809模数转换器作为数据采集单元和AT89C51单片机来对它们进行控制,不仅具有控制方便、简单和灵活性大等优点,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采集数据的灵敏度及指标。通过MAX232电平转换芯片实现单片机与PC 机的异步串行通信,设计中的HD7279实现了键盘控制与LED显示显示功能。本文设计了一种以AT89C51和ADC0809及RS232为核心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多路数据采集系统就是通过键盘控制选择通路,将采集到的电压模拟两转换成数字量实时的送到单片机里处理从而显示出采集电压和地址值,最终控制执行单片机与PC机的异步串行通信。 连接好硬件后,给ADC0809的三条输入通路通入直流电压。4-F键为功能键,4-E键为复位键,F键为确认键。1-3键为通道选择键,分别采集三个通道的数据值并实时显示出数值和地址值。结合单片机RS232串口功能还实现了与PC机的异

煤矿“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煤矿“六大系统”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制度

————————————————————————————————作者:————————————————————————————————日期:

安监总局发布煤矿井下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范 (中新网3月24日电)据安监总局网站消息,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国家煤矿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是《规范》全文: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

“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监察执法。 二、监测监控系统基本要求 6.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的要求,建设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井下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浓度、温度、风速等的动态监控。 7.煤矿安装的监测监控系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监测监控系统各配套设备应与安全标志证书中所列产品一致。 8.甲烷、馈电、设备开停、风压、风速、一氧化碳、烟雾、温度、风门、风筒等传感器的安装数量、地点和位置必须符合《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要求。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要装备2套主机,1套使用、1套备用,确保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 9.煤矿企业应按规定对传感器定期调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10.监测监控系统在瓦斯超限后应能迅速自动切断被控设备的电源,并保持闭锁状态。 11.监测监控系统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以确保及时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12.监测监控系统应能对紧急避险设施内外的甲烷和一

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工程 建 设 方 案 贰零壹陆年肆月

目录 一.系统概述 1.1 项目概述 1.2 系统建设要求 1.3 系统构成 1.4 在线监测因子种类 1.5 仪器选型 1.6仪器简介 1.6.1 COD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2 氨氮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3 总磷在线分析仪技术参数 1.6.4 工业PH计技术参数 1.6.5 明渠流量计技术参数 1.6.6 数据采集仪技术参数 二.系统建设 2.1 系统建设时间表 2.2 站房建设方案 2.3 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堰槽建设 2.4采样系统建设方案 2.5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建设方案 2.5.1数据采集仪 2.5.2数据传输 2.6 在线分析仪安装方案 2.6.1 操作员基本要求 2.6.2 现场机箱安装 2.6.3 现场管路材料及工具的配备 三.质量及服务承诺 3.1质量保证 3.2 售后服务 四.资金预算

编制说明 依照国家有关标准和关于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指定排水口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对相关水质参数(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重金属等)进行监测,以达到相关管理及监管部门对现场处理水质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本方案将分析仪测量系统、采样系统以及数据传输系统进行集成,作为一体化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详细的方案设计。 一、系统概述 1.1 项目概述 根据环保局对废水污染物排放进行总量控制、安装在线监测系统的要求,拟在的总排口安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本项目建设拟选用提供的COD、氨氮、总磷在线分析仪,PH,超声波明渠流量计,并负责安装、调试、运行、保修、快速反应服务及协助项目验收、技术支持、用户培训。 1.2 系统建设要求 该系统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系统具有实用性、先进性、专业性、开放性、安全性、集成性和经济性。 ②总体结构的先进性、合理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 ③监测参数分析方法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④监测数据准确、可靠。 ⑤取样方式经济、合理,便于维护。

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 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基本规范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 关于印发《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安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规范和推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研究制定了《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已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落实,确保2011年底前,所有煤矿都要完成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2012年6月底前,所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矿井,中央企业所属煤矿和国有重点煤矿中的高瓦斯矿井、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矿井,都要完成“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2013年6月底前,所有煤矿全部完成“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一、总则 1.为规范和促进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煤矿安全规程》和相关标准,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及检查验收工作。 3.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以下简称“六大系统”)是指监测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所有井工煤矿必须按规定建设完善“六大系统”,达到“系统可靠、设施完善、管理到位、运转有效”的要求。 4.煤矿企业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责任主体,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是建设完善“六大系统”的第一责任人。煤矿企业要落实建设完善“六大系统”分管负责人和具体分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制度,组织做好“六大系统”的建设完善工作。 5.地方各级负有煤矿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会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日常监管。驻地各级煤

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应急平台建设方案 1

1 应急平台总体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总体需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应急指挥平台建设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系统总体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2系统组成与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系统概要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指挥中心设计布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功能与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 视频图像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1 大屏幕显示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2 LED显示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 有线语音调度与通讯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1 有线调度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2 IP电话.............................................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3 数字录音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4 多路传真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5 综合值班席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 会议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1 IP视频会议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六大系统建设情况简介

燕煤公司程庄煤矿“六大系统” 建设完成情况 程庄煤矿 2013年12月

燕煤公司程庄煤矿六大安全避险系统 建设完成情况 为促进和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以及《推进全省煤矿建设完善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工作规划及实施方案》(晋煤救字【2010】1644号)的要求,煤矿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通信联络、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目前程庄矿六大系统均已建成并投入运行。具体情况如下: 1、监测监控系统 我矿现装备的瓦斯监控系统型号为重庆煤科院研发生产的KJ90NB监控系统。2007年10月底开始对全矿井监控进行升级改造,由原来的KJ38系统升级为KJ90NB系统,2009年11月12日前对矿井监控系统改造全部完成。 目前,地面中心站主控软件、网络终端软件、图形工作站及联网上传功能完善。程庄煤矿KJ90NB监控系统经过几年时间的调试及试运行,对系统性能特点及功能得以全面考核表明,系统性能稳定可靠,各项功能和技术指标达到原设计要求,与传统监控系统比较,在快速反应、系统容量、通讯稳定性、兼容及扩

展、软件功能等方面体现出宽带监控系统的强大优势,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KJ90NB监控系统及设备具备合格有效的标志证书.能与市局联网。具备风电、瓦斯电和故障闭锁功能。实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上岗人员经培训且取得相关证件。 2、人员定位系统 我矿现装备的人员定位系统重庆煤科院研发生产的型号为KJ251A煤矿人员监控系统。 KJ251A煤矿人员监控系统于2006年12月正式启用,系统具有图形显示功能,人员跟踪功能、员工考勤功能、中断取数功能、门禁功能、报警功能等。 KJ251A人员定位考勤管理系统平时进行日常的考勤,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及时到位。井下发生异常情况时,可以知道人员的分布位置及数量,及时找到被困人员。发生事故后,可为事故调查提供参考依据。人员定位系统软件采用三层架构体系。数据采集与分析、存储、应用表示三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是有机融合。 2010年由重庆煤科院对系统进行升级,由原来的KJ251升级为KJ251A人员定位系统。 3、通讯联络系统 燕煤公司通讯系统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矿用IP网络广播对讲系统。三个系统均已通过验收,目前运行正常。具体情况简介如下:

电力设施GIS数据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Trimble GPS在电力公司 电力设施GIS数据采集系统解决方案 建 议 方 案 北京望邦天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

1项目背景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同时,它又是一个技术密集、资产密集的行业。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规划和实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其重点就是实现电力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数字电网”。采用GIS技术可以显著提高以空间数据为基础的电力信息处理分析的能力,因此建立电力GIS应用系统进行电力设施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成为电力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借助GIS应用平台,可实现电力设施的设计和更改管理、运行维护管理、故障停电管理、服务和市场分析、网络分析和企业信息访问及更新等。不仅如此,GIS系统还能提供多空间数字电网模型、实用化电网数据维护工具、丰富的电网分析工具,达到构筑企业协同工作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完善业务流程指导生产、提高决策效率的目的。 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工作流程和业务逻辑,不同电力企业的GIS系统对数据提取、分析和处理可能有不同的思路,或偏重于某些方面的应用,但是几乎所有的电力GIS都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功能: ●基本GIS功能:包括工作环境设置、图层操作、图形浏览、打印输出、 长度面积量算等基本功能; ●自动成图功能:包括GPS数据文件接收、输电设备维护、变电设备维护、 相位图的编辑、注记层的编辑生成等功能; ●设备管理功能:包括查询统计、单线图提取、线路模拟追踪等功能; ●污区管理功能:包括历年污区图的调阅和打印、记录大气环境和典型气 象资料、记录污源分布信息、记录盐密点档案信息、记录线路污闪信息、 进行污区图的编辑、各种专题图的产生、设备防污、污区查询统计等; ●巡线管理:GPS数据录入接口、图形数据输入、危险点数据录入、危险 点查询等功能 所有这些功能都是以大量的电力设施的数据为基础的,因此,建立和完善电力GIS必须首先解决电力设施数据采集维护问题,包括设施的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其中属性信息涉及设备的编号、名称、型号、缺陷记录、检修记录、设备台帐、缺陷通知单、设备档案、线路条图和图片等;空间数据则包括以各种形式

某煤矿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方案1

陕西某能源有限公司 某煤矿建设工程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 设计方案 2011年4月

目录 1 任务来源----------------------------------------------------------------------------------------------------------------------1 2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3 本次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范围-----------------------------------------------------------------------3 4 某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3 基本情况------------------------------------------------------------------------------------------------------------3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设计---------------------------------------------------------------------------8

1 任务来源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及《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的要求,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受陕西某能源有限公司某煤矿委托,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相关技术规范,编制本矿井“六大系统”设计方案。 2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010年7月19日,国务院为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生产工作,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提出了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3年内建设完成“六大系统”的要求。 2010年8月24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关于“煤矿和非煤矿山要制定和实施生产技术装备标准,安装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和通信联络系统等技术装备,并于3年之内完成”的要求,为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下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2011年1月25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规范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在安全避险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了并下发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1〕15号)。

推荐-某某煤矿六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精品

某某煤矿“六大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编制单位:*****公司某某煤矿 二0一一年八月

目录

前言 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某某煤矿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XX】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装【20XX】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精神以及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实施规划》和《压风施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系统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宏达煤业公司某某煤矿实际情况,特编本方案设计。 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施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宏达煤业公司为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所属一个全资质子公司,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采矿行可证,矿井范围由9个拐点圈定,面积0.9423km2,井田内保有储量7618Kt,设计可采储量6467.1 kt。 根据批准的某某煤矿初步设计,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0Kt/a,采用平硐开拓,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达产共布置两个采区。 矿井从20XX年7月初正式投产。目前,矿井建设的相关情况具体如下:

一、瓦斯等级情况 某某煤矿于20XX年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二、通风系统情况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方式,其最大通风风量可达9800m3/min(现矿井总进风量3800m3/min,矿井总回风量3860m3/min)。 主要回风井均安设了两套同型号FBDCZ№27B型对旋防爆轴流式通风机(配10kV、220kW隔爆电动机)作为矿井主要通风设备,能够满足矿井不同时期的用风量。用风主要来自主平硐、排矸上山,新鲜风流经+370m水平运输大巷、一采区上山系统、轨道和运输石门进入采掘工作面,泛风经回风石门、回风上山,最后由回风平硐和回风斜井排出地面。 二采区的用风主要来自+370m水平运输大巷,经二采区上山系统、轨道和运输石门进入掘进工作面,泛风经回风石门、回风上山,最后由回风大巷和回风斜井排出地面。 矿井抽、掘、采接替正常;矿井通风系统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式,采区进、回风巷贯穿整个采区,矿井通风系统中不存在一段为进风巷、一段为回风巷的现象;按照要求设置了采区专用回风巷,矿井采掘工作面和各硐室的风量分配合理,能够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不存在无风、微风、不合理串联通风现象。局部通风机按照规定要求完全实现了“三专两闭锁”。 三、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情况 矿井在20XX年11月安装了KJ90型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配备有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管理,已进行了系统扩容和软件升级。

六大系统初步设计方案

前言 (2)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的基本情况 (4) 第二节矿井电源及供电、水源、通讯及监控情况 (6) 第二章矿井六大系统设计 第一节监测监控系统 (8) 第二节人员定位系统 (8) 第三节压风自救系统 (9) 第四节供水施救系统 (10) 第五节通信联络系统 (10) 第六节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10) 第七节现有系统情况 (14)

一、企业概况 按照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以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安监总煤装[2011]15号):《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根据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相关技术规范,特编制本矿井“六大系统”初步设计方案。 山西长治县雄山沟里煤业有限公司是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关于长治市长治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37号)和山西省煤炭工业厅文件《关于加快兼并重组整合煤矿改造建设工作安排意见》(晋煤办基发【2009】83号)批准的资源重组整合煤矿,是由山西长治沟里煤业有限公司、山西长治南山煤业有限公司、长治县八义镇八义新鑫煤业有限公司和部分新增井田重组整合而成。当时批复的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重组整合后的矿山名称为山西长治三元沟里煤业有限公司,采矿许可证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1月31日发放,证号为C1400002009111220048753,采矿权人为山西长治三元沟里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煤层为9号至15号煤层,井田面积为6.1516km2,新增井田面积3.6439 km2,批准生产规模为60万吨/年,新增能力30万吨/年。 2009年11月,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晋)名称变核内[2009]第008387号文核准,该矿名称核准为山西长治三元沟里煤业有限公司。 2010年7月,该矿的地质报告已由长治市煤炭工业局以长煤局行发[2010]252号文件“关于山西长治三元沟里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批复通过。 2010年9月份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以晋煤重组办发【2010】68号文,“关于长治市山西三元沟里煤业有限公司调整变更方案的批复”,同意本矿井主体由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调整变更为长治县雄山业炭有限公司。 2011年11月份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本矿延长了采矿许可证的有效期限,采矿有效期延长至2012年11月26日。采矿权人名称变更为山西长治县雄山沟里煤业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