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

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
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

席珍小儿推拿流派的整理与研究

(特别感为本文提供资料的袁洪仁、朱霜菊等老师)

【传承链】

1. 席珍原盲校教师。中医世家,相传其祖父是早年燕地区名医。席珍自幼跟随祖父刻苦学习,深得祖父真传。年青时便能熟练运用针灸、推拿医术为百姓治病,是百姓眼中“颇有本领”的草根医生。五十年代,席珍被派往参加全国首届盲人按摩培训班。结业后,因其在小儿推拿方面表现出来的天赋和技能,被市盲人按摩学校聘为讲师。他全身心扑在小儿推拿事业上,创立了氏小儿推拿流派。为岛城小儿推拿临床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2.寄岗席珍之子。从小耳濡目染了父亲的小儿推拿,认真学习中医和小儿推拿,18岁即开始独立行医,亦被聘为盲校教师。在40余年的小儿推拿临床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知识。教学临床相长,深受家长和学生爱戴,目前日门诊量平均在200人次左右。他明确提出氏

小儿推拿流派,总结出流派“三快”(操作频率快、时间短、疗效好)特点。将氏小儿推拿流派推向新高度。

3.寄青席珍之子,毕业于医学院,现任市济青中医院院长,中国性学会常务理事,大学医学部性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寄青学识渊博,理论水平高,早期曾协助父亲席珍整理出版《氏小儿推拿》一书,是席珍小儿推拿流派的理论奠基者和手法传承人。其在不孕不育症治疗方面也颇有成就。

【学术思想】

1.切而知病,切推结合:由于该流派的创始人席珍老师本人为盲人,其教学对象就是盲人(许多流派骨干也是盲人,如淑华老师等),传统四诊的望闻受限。席珍根据盲人的特点(识记性强,手感强,触觉灵敏)确立了以切诊为主的学术思想。临床上,该流派只简单了解相关病情,就开始推拿。边推拿,边体味手下感觉,如手脚、额头皮肤的干湿与温度,颈部及寸口动脉的搏动,脘腹的膨隆与凹陷,丹田与命门的冷暖等。通过触觉发现病变所在部位、经络和异样点,确定推拿重点。将切诊发挥极致,将切诊与推拿有机融合一体。同时,也重视问诊,通过问诊了解主要病情,了解发病经过,了解治疗效应。

2.百病归宗,阴阳为本,建立二元论。该流派认为,小儿形气未充,体属稚阴稚阳。阳易耗散,阴易消亡。疾病千变万化不离阴阳,任何病变都可以用八纲来概括,而阴阳则是八纲的总纲,因此,只要

把握住了阴阳两纲就把握住了疾病的本质。本于此,该流派从阴和阳立论,创立阴阳二元论。分别针对阳证(纲)和阴证(纲)特别

设立调节阴和阳的各种组合(见附表2)。创造性地将八纲辨证和脏腑辨证相结合。其选择的证型深刻反应了儿科实际情况。同时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考虑到单纯补阳常伤阴,单纯补阴多碍阳,该流派又特别注重补阴补阳不宜太过。如常将推上三关和退下六腑,将各种阴阳套路按一定比例联合运用,以调平阴阳。

3.天人合一,按时开穴:该流派将盲人擅长的五行和八卦推算与小儿推拿相结合。重视子午流注理论,在治疗小儿咳嗽、发烧、腹泻,以及每天定时而发的一些病症时,多掐指计算该症状出现时辰所属经络(气)的盛衰,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开合,卦运的推算等。并根据时辰变化、五行生克、八卦演绎等确定穴位、方向、手法等对小儿进行调节。席珍前辈就根据《经》“顺之(天)则倡,逆

之则亡”的训诫,认为天人关系失调是百病之源(疾病的基本病机之一),调节天人关系就成了该流派治疗小儿疾病的基本思路。

4.强调功,形神合一。该流派除强调基本手法练习外,还特别注重练功。自创“三步练功法”(二元辩证、穴位配伍和手法练习),要求学员外皆修。练成后,识病准确,成竹在胸,施术自然,动作圆润,呼吸调匀,手感灵敏,探穴准确,易于得气。而具体小儿推拿操作时,则要求在有限时间全神贯注,做到手到、心到、意到、气到,实现形神完美结合。

【技法特征】

1.左右对称,全身按摩,完整套路:该流派本为盲人所设,又是为了盲人教学,因而执简御繁。临床以八大套路为主。左右手穴位均推,从头至脚,前后均设计有步骤。寓灵活变化于看似不变之套路之中。

2.手法以推、揉、颤为特色。推法总结出“直推一条线,运推穴相连,分推向两边,合推朝中间,刮推指缝现,搓推往来返”等经验。在穴位或重点部位操作时多行振颤法,或采用揉3振1复合手法。揉以和之,振颤产生波,既有助于推拿信息和能量的深透,又有助于其扩散和传导。

3.手法轻快、柔和。该流派力度较轻,被形容为清风拂云,水波荡漾。患儿大多感觉舒适,一般不会哭闹。其频率特快,常达到每分钟200次以上。

4.操作时间短,一般5分钟左右。该流派涉及部位多,穴位多,操作已经覆盖了小儿头面、上肢、胸腹、腰背和下肢等全身部位,但因操作频率特快,故整体小儿推拿操作时间短。少则2-3分钟,多则5分钟。因时间太短,就不需要介质,且小儿更易于接受。

5.特殊穴位定位与推法

(1)肝、心、肺、肾等穴位的特殊定位。该流派与传统小儿推拿的五经穴位于手指螺纹面不同,规定为从指尖到掌指横纹(掌指关节处)的直线。

(2)特殊的肾经推法。该流派认为向心从小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肾阴,反之离心从小指根推向指尖为补肾阳。

(3)突出重点,主穴先推:该流派虽然有一定套路,但推拿时,多根据病情,将适应主要症状的穴位先推。如以清热泻火为目的时先平肝、清心、清肺;如欲滋阴清热则先推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揉总筋等。

6.数字有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该流派在温阳益气操作时多用7的倍数,而在滋阴降火时,多用6或8的倍数。

【常用处方】

1.常用套路

该流派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儿科病症主要集中于脾胃和肺系病症,它们各有寒热虚实。《中医儿科学》各大病种之间的证型又互相重叠。因此,只要设计并掌握有针对性的常规推拿套路,再根据临床具体病情作相应增减就能很好地切合病机,取效于临床。这是对脏腑辨证理论的发展。

(1)实卫固表套路

症状:小儿四肢欠温易外感自汗哭声无力神疲乏力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水分阳关3腑1 揉太阴(男)太阳(女)虎口入天门清补肺(为关键穴位)顺运八卦平肝外劳宫。

(2)解表发汗套路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

组方:清天河分阴阳分阳关3腑1 顺运外八

卦平肝清肺一窝风两扇门揉太阴(女)太阳(男)外劳宫。

(3)温阳益气散寒套路

症状:小便清长四肢欠温腹冷痛喜温喜按遗尿大便溏

泻不思饮食呕吐腹胀面黄少华发育迟缓唇淡舌淡苔白腻脉濡弱

组方:补脾补肾阳清天河水分阳合阴阳关三腑一顺运八卦运土入水平肝补大肠清小肠一窝风外劳宫逆揉神阙上推龟尾七节骨上推承

山正捏脊点颤百会

(4)清热化积利湿套路

症状:大便粘腻,臭秽,里急后重,腹痛腹胀大便频数量少,昼重夜轻,面赤唇红,四肢温,小便短赤,烦躁,夜卧不安,多动,舌苔黄腻。

组方:取天河水、分阴、合阴阳(化湿热)、腑三关一、逆运八卦、顺运劳宫、平肝、清心、清大小肠、清肺、运水入土、清脾胃(利湿热)、顺揉神阙、下推七节骨、点刺长强。

(5)温化寒痰、宣肺止咳套路(昼轻夜重、晨起加重)症状:脾虚加肺寒所致之咳声重浊、痰白清稀、鼻流清涕、+脾虚,理论上应痰易咳,但小儿不会咳痰,故多流清涕以排痰。

组方:补脾(断痰源)、补肾阳(助脾阳)、清天河水、关三腑一(温)、分阳、合阴阳(化寒痰)、顺运八卦(治寒)、离宫顺掐

至乾宫(治寒咳)、平肝、清肺、小横纹、顺揉乾宫(治寒,乾宫对应肺)、点颤天突-俞府、膻中、肺俞。

(6)清化热痰、肃肺止咳套路(昼重夜轻)

症状:咳声轻扬,痰粘难咳,鼻流浊黄涕,四肢温或伴大便干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和阴阳(化热痰)、腑三关一、逆运八卦、顺揉劳宫、小横纹、由离宫逆掐至乾宫(治热咳)、平肝、清肺、清大肠、清脾胃(利湿热)、运水入土、天门入虎口、点颤天突-俞府、膻中、肺俞。另热咳应配点刺少商、关冲。

如治疗过程中由昼重夜轻转为昼轻夜重,说明用寒过多,应反过来温之。

(7)滋阴清热套路

症状:潮热盗汗面红目赤手足心热四肢温夜卧不安便干咳嗽溲赤舌红少苔脉细数

组方: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清六腑揉总筋逆运八卦顺揉劳宫运水入土清大肠平肝清肺清心、清小肠(小便短赤者用)固膀胱(小便清长者用)顺揉神阙下推龟尾、七节骨支沟照海

注:支沟在腕背横纹上3寸,当尺、桡骨之间,能清泄三焦,和解少阳,通利胸胁,治热病无汗、便秘、目赤肿痛、口噤、暴喑、呕吐、耳鸣耳聋、胁肋痛、肩背酸痛;照海在踝尖下一寸,踝正下缘凹陷处,滋阴补肾,清利下焦,清心宁神。

(8)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套路

症状:高热难退,面赤唇红,口舌生疮,肌肤发斑疮,舌红苔黄,脉数,抽搐

组方:取天河(蘸凉水)、补肾阴、分阴、清三关六腑、(大寒)逆运八卦、水底捞月(顺运劳蘸凉水,吹气)、平肝、清心、清肺、总筋、擦百会(泻热效果好)、倒捏脊、点刺静脉(腘、肘静脉)。

2.特殊穴位与手法

(1)天河水

1)清法代表:天河天河天上之河,有河就有水,有水就能滋,“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该流派承袭传统小儿推拿观点,广泛将其用于一切外感和伤发热。并认为该穴不仅能清热,还能存阴。尤其是取天河水借助凉水和所吹之凉气的凉润之性更能提高疗效。

2)发散外邪:天上银河,烈日当空,天河之水蒸腾升华。该流派根据这一特性,认为天河水还有蒸腾透邪之功,故亦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流清涕和其他表症(如风疹、湿疹等)、头痛、身痛等。

3)防温燥太过:在补益处方中运用清天河水能防止温补太过。此为反佐用法。如常在补脾经和补肾经的同时配合清天河水。

(2)八卦

1)八卦具有开脏腑之闭结,通全身之气血之功。

2)顺运治寒,逆运治热。

3)卦与腑脏相应。坎—水—肾,艮—山—胃,震—雷—胆,巽—风—肝,离—火—心,坤—土—脾,兑—沼泽—小肠、膀胱,乾-天-大肠。

以左手为例:由乾→坎……→兑为顺运;由艮←坎……←震为

逆运。顺运时先揉乾宫可增加顺运的功效,逆运时按八卦方向逆运艮宫可增加逆运功效。每一宫都可按顺揉或逆揉调理相对应的脏腑机能。如咳喘者,可揉乾宫(肺);厌食者可揉艮宫(胃);肝胆火旺者,可逆揉巽宫(肝)、震宫(胆)。

亦可根据脏腑之间五行生克关系配伍应用(乾、兑属金,震、巽

属木,离属火,坎属水,坤、艮属土)。如火旺时,可由坎宫逆掐至离宫、巽宫、震宫取水克土之意。

特殊的八卦配伍应用如离宫掐至乾宫,治疗咳喘效穴;顺掐治寒,逆掐治热。乾坎艮入虎口,为消食导滞效穴。

(3)捏脊:该流派捏脊以轻柔见长。操作时可隔着衣物,轻柔捻推脊旁皮肤。正捏脊由龟尾捏至大椎,功能健脾消积;倒捏脊从大椎捏至龟尾,能退热。均操作6-7遍。

(4)分阴阳

部位:小天心两侧,桡侧为阳穴,尺侧为阴穴。

操作:以两拇指(或单手拇指)从小天心处向两侧(或向一侧)分推称分阴阳(或分阳或分阴)。

功效:分配阴阳,调和五脏。

主治:一切脏腑之寒热证。热盛分阴(单手拇指推向尺侧)或重分阴,重分阴(分阴阳不均)为分阴多而分阳少;寒盛则分阳或重分阳。疾病治疗本身就是分配阴阳,据天人相应观点,分阴阳以取天河水(分阴)或清天河水(分阳)为前提。热证须补阴,必依次取天河水、补肾阴、分阴;寒证须补阳,必先清天河水,再依次补肾阳、补脾、分阳。盖肾阴、肾阳为五脏阴阳的根本。

【代表著作】

《小儿推拿疗法》(席珍著,人民1978年出版)

【地域】

地区。

分享:

小儿推拿三字经

小儿推拿三字经

————————————————————————————————作者:————————————————————————————————日期:

原文地址:小儿推拿三字经摘自《幼科推拿》赵鉴秋编著作者:阿瑞 《推拿三字经》为光绪年间(1877年)徐谦光所著,尚未见刊本。青岛市中医院于1958年根据李德修老师收藏多年的抄本,油印了数十册,作为学习李老小推拿经验的资料。因李老已谢世多年,作者曾向其后人寻求原手抄本而不得。现仅以青岛市中医院1958年的油印本为依据,作以浅释。错误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推拿三字经》所记载的推拿技法,多为治疗当时民间流行的某些成人及小儿疾病时所用,尤其对痢疾、腹泻、脱肛、霍乱、瘟疫、痨瘵、痰喘、疮肿、惊风,癫狂、牙痛、腹痛等病的症状、诊断、取穴、预后、疗效等方面,叙述较详。由于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和提法,显然不适合于当代。为尊重原著,全面反映推拿三字经派的特色,作者一并作以浅释,而不只拘于小儿。仅供参考。 清代民间无钟表,推拿计时靠计数,故《推拿三字经》中有“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等词句,均指推拿次数而言。推拿次数的多少,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病人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和病情轻重,灵活掌握,临床治病不必拘泥此数。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 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 平肝清肺10 天河水15 掐五指节3遍 发热重:+推六腑15 提捏大椎10次 鼻塞重:+揉阳池10 呕吐:+清胃10(运八卦) 咳、痰:+运八卦10 痰盛+清补脾10 伴惊风:平肝30 清肺15推天河水30 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2分钟斜视相反方向捣 夹滞:+运八卦15 清脾(胃)10 便有食:+清大肠10 2、寒热往来 分阴阳10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5 3、急性支气管炎 运八卦15 平肝清肺10 清胃10 天河水10 发热超38.5+推六腑10 喘重改为逆八卦 喘重湿罗音+小横纹10 喘重干罗音+大四横纹10 慢性支气管炎 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 揉二马10 补脾10 平肝清肺10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5推六腑15 方法二:揉二马10 补脾10 清肺10天河水10 4、肺炎 逆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 高热惊厥+捣小天心2 头痛鼻塞+揉阳池10 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10平肝清肺10推大四横纹10天河水10 5、顿咳(百日咳) 逆运八卦15揉小横纹15清胃10天河水或推六腑10 +-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改用逆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推六腑10捣小天心5 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肺养阴。改用揉二马10清补脾10 揉小横纹10天河水10 6、厌食 运八卦10清胃10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5-7遍 7、鼻炎 寒症:平肝清肺10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5 热症:天河水10平肝清肺10揉阳池10 8、鼻窦炎 平肝清肺20推六腑15揉阳池10 9、扁桃体炎 平肝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 热重+推六腑20-30 10、口腔炎 发热者:清胃10天河水20推六腑10 不发热:去推六腑 11、口疮 选择一:清胃15天河水15推大四横纹10 选择二:清脾15清胃15天河水10 发热+推六腑20 流口水+揉小横纹10 烦躁惊悸+捣小天心2分钟 外用西瓜霜、冰硼散 12、哮喘 寒性:逆运八卦15揉外劳宫10推大四横纹10清肺5 热性:逆运八卦15推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缓解期:揉二马15清补脾15运八卦10 热重:+推六腑15 13、脘腹痛 气郁腹痛:平肝15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揉板门10 食积腹痛:平肝10清胃10清脾10运八卦15揉板门15清大肠15 寒性腹痛:揉一窝蜂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运八卦 15推天河水10 如有形寒积+清补大肠10 热性腹痛:平肝10清胃10推天河水10揉板门15 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清脾10清胃10 清大肠15推大四横纹15 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 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平肝15第二次15清胃 10清大肠10 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10揉外劳宫10揉板门15天河水 10 虚寒腹痛:揉外劳宫15清补脾10揉板门15推大四横纹 10 14、呕吐 伤食呕吐:揉板门15运八卦15清胃10清补脾10 胃热呕吐:清胃15平肝10推天河水10运八卦15 腹痛+揉板门15 便秘+清大肠10 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揉板门15清胃10运八卦15 清补脾15 夹惊呕吐: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揉板门15天河水 10揉外劳宫10 胃寒呕吐:揉外劳宫15揉板门15平肝10清胃10运八 卦15 外中寒邪兼腹痛+揉一窝风15 有形寒积+清大肠15 寒伤脾胃+清补脾10兼冷泻亦同 15、呃逆 实证有热者: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 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清补脾15 16、疳积 揉二马15补脾15平肝5 腹胀重+推大四横纹10 有痰者+运八卦10 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5平肝5 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 17、自汗盗汗 自汗:揉二马15清补脾10运八卦10清肺5 盗汗:运八卦10揉二马10天河水10平肝5 18、遗尿 揉二马20清补脾10揉外劳宫10 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 尿 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5、推 天河水10 19、脱肛 补脾15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0 大便干+运水入土10 脾肾不足便溏+揉二马10 20、便秘 选择一:清补脾10清大肠15运水入土10平肝5 选择二:独揉神阙15 略带热像:运水入土10清大肠15平肝清肺10天河水5 腹胀+推大四横纹10 21、腹泻 伤食泻 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利小便10 +-腹痛重者+揉外劳宫10-15 轻症(5-6次) 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15 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运八卦10揉二马10清胃10推六腑10 脾虚泻 轻症:揉外劳宫10清补脾10平肝5 +-有热者+天河水15 重症:揉二马10清补脾10清补大肠15 寒泻 揉外劳宫20清胃10天河水10 热泻 选择一:推六腑15清大肠15清脾胃10下推七节骨2 分 选择二:运八卦10清胃10推六腑15 +-推1-2次减轻,可酌情改用运八卦10清胃15天河水 15平肝5 22、痢疾 慢性痢疾 选择一:揉外劳宫15清补大肠15揉二马10平肝5 选择二:清补大肠,独穴推40效佳 急性痢疾 白痢:揉外劳宫10清补大肠15清补脾10 +-有热者+推天河水20平肝5 体虚者+揉二马10 23、赤痢 选择一:推六腑15清脾10清胃10清大肠15利小便5 下推七节骨2分 选择二:推六腑15运八卦10清大肠15平肝5下推七节 骨2分 高温退后 选择一:清大肠,独推40 选择二:清补大肠15运水入土10利小便10 急惊风 抽风缓解后,推六腑20平肝清肺10推天河水10捣小天 心5 +-胸闷+运八卦10 头痛或角弓反张+揉阳池10掐精灵、威灵,掐五指 节(每节5次) 急救或缓解痉挛:拿列缺,掐人中 24、慢惊风 揉阳池10揉二马15补脾10捣小天心5平肝5 +-痰盛+运八卦10揉小横纹10 腹痛+揉外劳宫10 腹痛泄泻完谷不化改用揉外劳宫15补脾10清补大 肠10平肝(或捣小天心)5 推拿结束后均掐五指节,掐精灵、威灵。抽风缓解后禁 睡 25、惊风变证 惊风前仆:上捣小天心,李老当时以100下为一次;揉 二马、阳池, 各100下;掐左右合谷,各100下。以上为一次治疗程 序。但上捣小 天心不能过用,如过用,症状反成后仰。 胎风:治法一平肝15揉阳池15清肺10天河水 15掐五指节2分 治法二平肝10清胃10运八卦15 揉板门15天河水10揉外劳宫10 洗浴受惊 平肝15揉阳池15掐五指节2-5分钟 26、惊风后遗症 目睛不正:向相反方向捣小天心2-5。左斜右捣,右斜左 捣,上斜下捣, 下斜上捣,斗睛由中心向两侧分 捣,中病即止。 余风未尽:平肝15揉阳池10 余热不清:平肝15清肺15天河水15 耳聋:平肝15补肾15 痰多:运八卦15推大四横纹10捣小天心10 下肢失灵:揉二马15清补脾(多推取效)20 喑哑:天河水15清肺10,最后加清补脾15, 以助肺金 四肢拘挛:(病因复杂,须依次治疗) 治法一风热尚盛,平肝15清肺10天河水10 治法二醒镇清窍,揉阳池15下捣小天心10 治法三舒筋,益脾肾,平肝10清补脾10 治法四补肾,调和气血,推大四横纹10,掐五指节2-5 治法五最后揉二马10补益肾中水火收工 余邪成痫:轻平肝15清补脾10揉二马10捣小天心10 掐五指节一遍收尾 重平肝15清补脾15推六腑15 捣小天心10掐五指节一遍收尾 27、癫痫(羊癫疯) 重平肝15清补脾15推六腑15捣小天心10 轻平肝15清补脾10揉二马10捣小天心10 两种方法最后都要掐一遍五指节 28、水痘 清肺10清胃10天河水20 +-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30 头痛+揉阳池10 呕吐+揉板门10 29、痄腮(腮腺炎) 推六腑20清胃10每日1次,3-4次可消 +-男孩并发睾丸炎,睾丸红肿疼痛下坠。治法改用: 选择一:揉二马15补脾10利小便10 选择二:揉二马15平肝10清胃10天河水10 30、麻疹 一般疹子 发热不高(39℃以下):平肝清肺10天河水10清胃10 高烧(39.5℃以上,麻疹不透并发肺炎):推六腑20平 肝清肺10清胃10 +-咳喘重+运八卦15 黑疹子 揉外劳宫20推六腑30平肝清肺10清胃10 +-喘重+推大四横纹10 惊悸抽风+捣小天心1-2分钟 白疹子 揉外劳宫15平肝清肺10揉二马15推天河水30 +-体温不升,体质虚弱者,去二马、天河水,+推三关10 再服香菜水,一般可出 麻疹后腹泻 清胃5清补大肠10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临表消失, 用清补脾15揉二马10善后 麻疹后咳喘 平肝清肺10天河水10运八卦10,症状消失后用清补脾 15揉二马10 麻疹逆证 逆证阴证:平肝清肺15天河水30 +-兼泻+利小便穴10(即膀胱穴和小肠穴),清补大肠穴 15 兼喑哑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清肺15(手 法力量加重), 加清胃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唇干口渴过甚,加清胃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咳嗽较重,仍用清肺15(加重),加运八卦20 兼咽喉红肿,仍用天河水30(加重),加清胃5-10 兼目赤太甚,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 服食热性发物,发疹上多下稀,加清胃5-10(不可 过用) 发痒发喘+运八卦15 误食酸凉,体温渐减,加揉二人上马15 伤热,适当+清胃5,重者+推六腑20 伤凉,+揉二马10,也可加揉外劳宫10 如麻疹仍不畅透,+揉二马15 逆证阳证: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仍不畅透,加揉二 马15 邪毒入血:推六腑20揉二马10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 +-体温陡降,未见疹色变黑,先强心助阳,如体温渐复, 为有转机,在议他治,穴 用推三关15揉二马15,或揉外劳宫15。如体温陡降, 汗出如珠或疹色已黑者不救。 邪闭不出:拿列缺2,回生之后如能得汗,为有转机, 然后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 并加揉二马10助之。 麻疹变证 麻疹倒回:拿列缺2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揉二马10 +-如见寒象+推三关10 腹痛+揉外劳宫10 如见透出,仍用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 麻疹肺炎:平肝清肺10天河水15运八卦20 +-热盛+推六腑20 如见其他兼证+穴与肺炎相同,唯清胃不宜过重,恐 碍麻疹透发。 31、夜啼症 1、面部现青色者,平肝10(为主)天河水15揉外劳宫 15 2、消化不良者,上法加清补脾10 32、夜惊症 病程短者,取平肝10清补脾10天河水15运八卦15 迁延日久者,取平肝10清补脾10天河水15运八卦15 揉二马15 33、新生儿黄疸 1、湿热型:平肝5推六腑10利小便5 2、寒湿型:揉外劳宫10平肝5清补脾10 +-热像不重者,推六腑改用天河水10。以上均可间断用 揉二马5-10,以免过于寒凉。 34、新生儿吐乳 1、热者:运八卦10清胃5天河水10揉板门5 2、寒者:揉外劳宫10清补脾10揉板门5 +-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10 腹胀者+推大四横纹10 35、囟门闭合晚 选择一揉二马15揉阳池10推三关10补脾15平肝5推 大四横纹10;以上二马、补脾为主穴, 其他可轮流加用1-2穴 选择二独用揉二马30-60 36、脑发育不全 平肝10揉二马15揉阳池10捣小天心1-2分钟 37、疝气 平肝10揉二马15补脾10揉外劳宫10;或独用揉二马 30以上 38、鞘膜积液 平肝10揉二马15清补脾10清补大肠10 保健 益气健脾 主穴:清补脾15运八卦10揉外劳宫10 配穴:揉二马10推大四横纹10平肝5 益气健脾温中散寒消积 用法:2-3天一次或一周1-2次。推拿时主穴一般全用, 配穴则可选用1-2个。 益气补肺 主穴:平肝清肺10 清补脾15 推大四横纹10 配穴:天河水10揉二马10揉外劳宫10 益气固表培土生金 用法:如上 益气补肾 主穴:揉二马15补脾15揉外劳宫10 配穴:平肝5天河水10推大四横纹10 固元气壮水火 用法:如上 安神益智 主穴:揉二马20揉阳池10 配穴:平肝5-10天河水10捣小天心1-2 安神益智补肾填精 用法:如上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

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定真穴画图彰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岁数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慌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量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沉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仔细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何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补宜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疾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外泻良泻大肠 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寒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 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来回推数万良牙痛者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受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能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 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良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左右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者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来回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后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 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来回轻重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 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揉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证并痨症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著褡伊著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褡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何脏清补良在学者细心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

陈姥姥小儿推拿汇总精编版

陈姥姥小儿推拿 中医思路:不要死记硬背穴位药方,而要取法于上,从中医基础入手,如阴阳五行,五蕴六气,子午流注等。 推拿基本原则: 1,上火揉手心穴位,受寒凉揉手背穴位,手背均为补阳。(舌苔白则按手背穴,舌苔黄则用手心穴。)推拿也要根据舌苔。 2,推拿时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泄;手法轻为补,重为泄;慢为补,快为泄;推单数为补,双数为泄(如推几遍);向心脏方向推为补,离心推为泄。 3,三字经派推拿,3岁以下,均推左手,3岁以上,男左女右。陈姥姥认为哪手方便推哪手,左右开弓亦可。 4,本身有重病的人,不要给别人推,耗阳气。 5,三字经派不许动心经,中指不能动,掐四缝穴除外。

6,给小孩推拿可以用淀粉、滑石粉、痱子粉,不用油推。刮痧时可用油。 7,有毛病才推拿,没毛病时靠身体自行运转。小孩推拿不可过于频繁,过多调动内气亦会引起紊乱。捏积有病没病都可以做。 手心、小臂经脉穴位 1,大拇指侧,手掌与手背交界处,脾胃经。 往离心方向推为泄,向心方向为补,如果判断不了该补该泄则来回推,叫“平补平泄”,或称“清补”。

如果小儿有湿疹,勿补脾,补成脾湿更难治。 调养脾胃,以3岁小儿为例,每日1次,每次推10-15分钟。 板门穴可以和胃止吐,胃不好的人可以每天自己左右手此穴各按压10分钟。 2,食指指侧,手心手背交界掌大肠。 便干,向外推,便稀,向内推。 大肠不易推开,往往推很久都没作用,可以增大强度,轻轻地涂油刮痧。或念9字决按照所需的方向顺着掐。(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二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每句掐一遍。) 3,食指正面,肝经。 肝只可泄,不能补。 4,中指心经。 心经不可动,会扰乱心神。 逆运八卦时,要握住中指指根,保护不要碰到心经。 要清心火,三字经派主要靠小清三河水。 5,四指正面,肺经。 肺经不可补,补完则咳不出痰。 肺经可泄,可隔去中指,与食指正面同推。即平肝清肺。 6,小指正面,肾经。 肾经不可泄。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处方(自己整理)

1、感冒 3 遍清大肠 15 10 揉外劳宫 10 揉板门 15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5 掐五指节寒性腹痛:揉一窝蜂运八卦发热重: +推六腑 15提捏大椎 10次15 推天河水 10 鼻塞重: +揉阳池 10如有形寒积 +清补大肠 10 呕吐: +清胃 10(运八卦)热性腹痛:平肝10 清胃 10推天河水10 揉板门 15 咳、痰: +运八卦 10痰盛 +清补脾 10肠套叠腹痛:揉外劳宫(手法加重)20 清脾 10清胃 10伴惊风:平肝 30 清肺 15 推天河水 30清大肠 15 推大四横纹 15 惊觉角弓反张目上翻+下捣小天心 2 分钟斜视相反方向肠套叠开后用清补脾善后10 捣蛔虫腹痛:第一次揉外劳宫15 平肝15 第二次15 清胃夹滞: +运八卦 15清脾(胃) 1010 清大肠 10 10 揉外劳宫 10 揉板门 15 天河水便有食: +清大肠 10淤血腹痛:推大四横纹 10 15 清补脾 10 揉板门 15 推大四横纹2、寒热往来虚寒腹痛:揉外劳宫 分阴阳 10 推大四横纹10 揉外劳宫 1510 3、急性支气管炎 10 清胃 10 天河水 1014、呕吐 15 运八卦 15清胃 10 清补脾 10 运八卦 15 平肝清肺伤食呕吐:揉板门 发热超 38.5+推六腑 10胃热呕吐:清胃15 平肝 10推天河水10 运八卦 15 喘重改为逆八卦腹痛 +揉板门 15 喘重湿罗音 +小横纹 10便秘 +清大肠 10 喘重干罗音 +大四横纹 10阴虚呕吐:揉二人上马10 揉板门 15清胃 10 运八卦 15慢性支气管炎清补脾 15 10 清胃 10运八卦 15 揉板门 15 天河水按急性操作两次后改用补法夹惊呕吐:平肝 揉二马 10 补脾 10平肝清肺 1010 揉外劳宫 10 15 揉板门15 平肝 10 清胃 10 运八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胃寒呕吐:揉外劳宫 方法一:逆运八卦10 揉二马 10推大四横纹10清胃 5卦 15 推六腑 15外中寒邪兼腹痛 +揉一窝风 15 方法二:揉二马 10补脾 10清肺 10 天河水 10有形寒积 +清大肠 15 寒伤脾胃 +清补脾 10 兼冷泻亦同 4、肺炎 逆运八卦 10 平肝清肺10 揉小横纹 10 推六腑 1015、呃逆 10 清胃 10推六腑 15 高热惊厥 +捣小天心 2实证有热者:运八卦 头痛鼻塞 +揉阳池 10 10 平肝清肺 10 推大四横纹虚证有寒者:运八卦10 揉外劳宫 10清补脾 15 体温下降症状减轻改运八卦 10 天河水 1016、疳积 揉二马 15 补脾 15 平肝 5 5、顿咳(百日咳) 15 清胃 10 天河水或推六腑 10腹胀重 +推大四横纹 10 逆运八卦 15 揉小横纹有痰者 +运八卦 10 15 补脾 15平肝 5 +-痉挛期,咳嗽痰稠,咳吐不利。改用逆运八卦10 揉小腹痛明显者改用揉外劳宫 横纹 10 推六腑 10 捣小天心 5以上疗法加刺四缝穴,隔日针一次,对疳积有特效病久,气血亏损,体弱消瘦,咳嗽不典型,治宜清 肺养阴。改用揉二马10 清补脾 1017、自汗盗汗 15 清补脾 10运八卦 10 清肺 5 揉小横纹 10 天河水 10自汗:揉二马 盗汗:运八卦10 揉二马 10天河水 10 平肝 5选择一:推六腑15 清大肠15 清脾胃 10下推七节骨 2 分 10 清胃 10 推六腑 15 选择二:运八卦 +-推 1-2 次减轻,可酌情改用运八卦10 清胃 15 天河水 15平肝 5 22、痢疾 慢性痢疾 选择一:揉外劳宫15 清补大肠 15 揉二马10平肝 5 选择二:清补大肠,独穴推40 效佳 急性痢疾 10 清补大肠 15 清补脾 10 白痢:揉外劳宫 +-有热者 +推天河水 20 平肝 5 体虚者 +揉二马 10 23、赤痢 15 清脾 10清胃 10 清大肠 15 利小便 5 选择一:推六腑 下推七节骨 2 分 选择二:推六腑 15 运八卦 10 清大肠 15 平肝 5 下推七节 骨2 分 高温退后 选择一:清大肠,独推 40 选择二:清补大肠 15 运水入土 10 利小便 10 急 惊风 抽风缓解后,推六腑 20 平肝清肺 10 推天河水 10 捣小天心 5 +-胸闷 +运八卦 10 头痛或角弓反张 +揉阳池 10 掐精灵、威灵,掐五指 节(每节 5 次) 急救或缓解痉挛:拿列缺,掐人中 24、慢惊风 15 补脾 10 捣小天心5平肝 5 揉阳池 10 揉二马 +-痰盛 +运八卦 10揉小横纹 10 腹痛 +揉外劳宫 10 15补脾 10 清补大 腹痛泄泻完谷不化改用揉外劳宫 肠10 平肝(或捣小天心) 5 推拿结束后均掐五指节,掐精灵、威灵。抽风缓解后禁 睡 25、惊风变证 100 下为一次;揉 惊风前仆:上捣小天心,李老当时以 二马、阳池, 各 100 下;掐左右合谷,各100 下。以上为一次治疗程 序。但上捣小 28、水痘 清肺 10 清胃 10 天河水 20 +-热重者去天河水改用推六腑30 头痛 +揉阳池 10 呕吐 +揉板门 10 29、痄腮(腮腺炎) 推六腑 20 清胃 10 每日 1 次, 3-4 次可消 +-男孩并发睾丸炎,睾丸红肿疼痛下坠。治法改用: 选择一:揉二马15 补脾 10 利小便 10 选择二:揉二马15 平肝 10 清胃 10 天河水 10 30、麻疹 一般疹子 发热不高( 39℃以下):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0 清胃 10 高 烧(39.5℃以上,麻疹不透并发肺炎):推六腑20 平肝清 肺 10 清胃 10 +-咳喘重 +运八卦 15 黑疹子 揉外劳宫 20 推六腑 30 平肝清肺 10 清胃 10 +- 喘重 +推大四横纹 10 惊悸抽风 +捣小天心 1-2 分钟 白疹子 揉外劳宫 15 平肝清肺 10 揉二马 15 推天河水 30 +-体温不升, 体质虚弱者,去二马、天河水, +推三关 10 再服香菜水,一般可出 麻疹后腹泻 清胃 5 清补大肠 10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5,临表消失,用清 补脾 15 揉二马 10 善后 麻疹后咳喘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0 运八卦 10,症状消失后用清补脾 15 揉二马 10 麻疹逆证 15 天河水 30 逆证阴证:平肝清肺 +-兼泻 +利小便穴10(即膀胱穴和小肠穴),清补大肠穴 15 兼喑哑仍用平肝 15(手法力量加重),清肺 15(手法 力量加重), 加清胃 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唇干口渴过甚,加清胃 5-10(中病即止,不可过用)。 咳嗽较重,仍用清肺15 (加重),加运八卦20 兼咽喉红肿,仍用天河水30(加重),加清胃5-10 病程短者 久者,取 33、新生 1、湿热 2、寒湿 +-热像不 二马 5- 34、新生 1、热者 2、寒者 +-热重者 腹 35、囟门 选择一揉 大四横纹 其他可轮 选择二独 36、脑发 平肝 10 37、疝气 平肝 10 30以上 38、鞘膜 平肝 10 保健 益气健脾 主穴:清 穴:揉二 健脾温 6、厌食 运八卦 10 清胃 10 天河水 10 推大四横纹10 脾胃虚弱去清胃改用清补脾10+捏脊 5-7 遍 7、鼻炎 寒症:平肝清肺 10 揉一窝蜂 10 揉外劳宫 5 热 症:天河水 10 平肝清肺 10 揉阳池 10 8、鼻窦炎 平肝清肺 20 推六腑 15 揉阳池 10 9、扁桃体炎 平肝清肺 10 清胃 10 天河水 20 热重 +推六腑 20-30 10、口腔炎 发热者:清胃 10 天河水 20 推六腑 10 不 发热:去推六腑 11、口疮 选择一:清胃 15 天河水 15 推大四横纹 10 选 择二:清脾 15 清胃 15 天河水 10 发热 +推六 腑 20 流口水 +揉小横纹10 烦躁惊悸 +捣小天心 2 分钟 外用西瓜霜、冰硼散 12、哮喘 寒性:逆运八卦 15 揉外劳宫 10 推大四横纹 10 清肺 5 热性:逆运八卦 15 推天河水 10 推大四横纹 10 缓解期:揉二马 15 清补脾 15 运八卦 10 热 重: +推六腑 15 13、脘腹痛 气郁腹痛:平肝 15 运八卦 15 推大四横纹 10 揉板门 10 食积腹痛:平肝 10 清胃 10 清脾 10 运八卦 15 揉板门 1518、遗尿 揉二马 20 清补脾 10 揉外劳宫10 注:尿频小便频数多属虚证或气虚或阴虚治疗可参考遗 尿 小便少色黄、急躁、手足心热去揉外劳宫加平肝 5、推天河 水 10 19、脱肛 补脾 15 揉外劳宫 10 清补大肠 10 大便干 +运水入土 10 脾肾不足便溏 +揉二马 10 20、便秘 选择一:清补脾 10 清大肠 15 运水入土 10 平肝 5 选 择二:独揉神阙 15 略带热像:运水入土 10 清大肠 15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5 腹 胀 +推大四横纹 10 21、腹泻 伤食泻 重症(十余次,有脱水现象) 运八卦 10 清胃 15 天河水 15 利小便 10 +-腹痛重者 +揉外劳宫 10-15 轻症( 5-6 次) 运八卦 10 清胃 15 天河水 15 日久邪实兼体虚者,消化不良、便黄、脉滑无力者。 运八卦 10 揉二马 10 清胃 10 推六腑 10 脾虚泻 轻症:揉外劳宫10 清补脾 10 平肝 5 +-有热者 +天河水 15 重症:揉二马 10 清补脾 10 清补大肠 15 寒 泻 揉外劳宫20 清胃 10 天河水 10 热泻 天心不能过用,如过用,症状反成后仰。 胎风:治法一平肝15 揉阳池 15 清肺 10 天河水 15 掐五指节 2 分 治法二平肝 10 清胃 10 运八卦 15 揉板门 15 天河水 10 揉外劳宫 10 洗浴受惊 平肝 15 揉阳池 15 掐五指节2-5 分钟 26、惊风后遗症 目睛不正:向相反方向捣小天心 2-5。左斜右捣,右斜左 捣,上斜下捣, 下斜上捣,斗睛由中心向两侧分 捣,中病即止。 余风未尽:平肝15 揉阳池 10 余热不清:平肝15 清肺 15 天河水 15 耳聋:平肝 15 补肾 15 痰多:运八卦15 推大四横纹10 捣小天心 10 下肢失灵:揉二马 15 清补脾(多推取效) 20 喑哑:天河水15 清肺 10,最后加清补脾15, 以助肺金 四肢拘挛:(病因复杂,须依次治疗) 治法一风热尚盛,平肝15 清肺 10 天河水 10 治法二醒镇清窍,揉阳池15 下捣小天心 10 治法三舒筋,益脾肾,平肝10 清补脾 10 治法四补肾,调和气血,推大四横纹10,掐五指节 2-5 治法五最后揉二马 10 补益肾中水火收工 余邪成痫:轻平肝 15 清补脾 10 揉二马 10 捣小天心 10 掐 五指节一遍收尾 重平肝 15 清补脾 15 推六腑 15 捣 小天心 10 掐五指节一遍收尾 27、癫痫(羊癫疯) 重平肝 15 清补脾 15 推六腑 15 捣小天心 10 轻 平肝 15 清补脾 10 揉二马 10 捣小天心 10 两种 方法最后都要掐一遍五指节 兼目赤太甚,仍用平肝15(手法力量加重) 服食热性发物,发疹上多下稀,加清胃 5-10(不可过用) 发痒发喘 +运八卦 15 误食酸凉,体温渐减,加揉二人上马 15 伤 热,适当 +清胃 5,重者 +推六腑 20 伤凉, +揉二马 10,也可加揉外劳宫 10 如麻疹仍 不畅透, +揉二马 15 逆证阳证:平肝清肺10,天河水20,仍不畅透,加揉二 马15 邪毒入血:推六腑20 揉二马 10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20 +-体温陡降,未见疹色变黑,先强心助阳,如体温渐复, 为有转机,在议他治,穴 用推三关 15 揉二马 15,或揉外劳宫 15。如体温陡降, 汗出如珠或疹色已黑者不救。 邪闭不出:拿列缺 2,回生之后如能得汗,为有转机, 然后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5 并加揉二马10 助之。 麻疹变证 麻疹倒回:拿列缺 2 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20 揉二马 10 +-如见寒象 +推三关 10 腹痛 +揉外劳宫10 如见透出,仍用平肝清肺10 天河水 20 麻疹肺炎:平肝清肺 10 天河水 15 运八卦 20 +- 热盛 +推六腑 20 如见其他兼证 +穴与肺炎相同,唯清胃不宜过重,恐 碍麻疹透发。 31、夜啼症 1、面部现青色者,平肝10(为主)天河水15 揉外劳宫 15 2、消化不良者,上法加清补脾10 32、夜惊症 用法: 穴则可选 益气补肺 主穴:平 穴:天河 培土生金 用法:如 益气补肾 主穴:揉 配穴:平 固元气 用法:如 安神益智 主穴:揉 配穴:平 神益智 用法:如

小儿推拿手法和常用穴位

3小儿推拿手法和常用穴位 3.2手法 医者用于治疗疾病的各种有规律的、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柔和、均匀、持久、有力、轻而不浮,快而不乱,平稳扎实,作用深透。对于推拿手法,只有在取穴准确,操作认真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治病的效果。常用手法有:推、拿、揉、运、捣、掐、分、合八法。 3.2.1推法 医生左手托患儿左手(以患儿左手为例,以下同此),医生右手以拇指侧或食、中两指靠拢推摩选定之部位,则称为推。推法中分补法(由指尖向指根推)、泻法(清法)(由指根向指尖推)及平补平泻(来回推,又称清补法)三种,由于推的方向不同,所以治疗作用也各不同。 推法的操作,不要单用拇指第一节的关节活动,应使整个拇指伸直,以胳膊和肘部移动、向里向外反复操作。注意肩及胳膊等部都要放松,勿须用力,使指端微用力,这样操作可以坚持较长时间。 如推天河水,清肺,平肝等 注: 1.上面所说的清补推拿法是北派的三字经派手法,而南派手法是旋推为补,由指尖向指根推为泻(跟北派相反)。这个一定要强调一下,如果你对此有迷惑,请看“4.1五经穴(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的推拿手法探讨”这一节。 2.另外在北派中,张汉臣的推拿法的清法跟三字经派说的清法又有一点小的差别。张汉臣的推拿法中补法和泻法跟三字经派一样,主要是清法的说法跟三字经派的说法有一点区别。张汉臣所说的清法就是三字经派说的清补法:平补平泻(来回推),看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 可编辑修改 1

3.2.2拿法 以拇、食两指适当拿住选定部位(穴位所在处),两指反复地增减用力,则称为拿。如拿列缺等 3.2.3揉法 以拇指、食指或中指按某一穴位左右旋转,称为揉法。揉的方向:“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左右顺、逆旋转揉之为平补平泻。 如揉膊阳池,一窝风等 注:平时我揉穴位的时候(比如揉膊阳池),并没有很严格的区别应该顺揉多少次,然后再逆揉多少次。我想揉是最主要的,顺逆是比较次要的。(因很多网友问揉穴位的时候应该顺揉多少次或逆揉多少次,特此说明) 3.2.4运法 医生右手拇指侧或食、中两指并拢,由某穴起作弧形或环形推运至另一穴,如此反复操作,则称为运。顺运(“顺时针”)为补,逆运(“逆时针”)为泻。如运八卦等 3.2.5捣法 食、中指屈曲,用屈指关节背面捣(打)在穴位上,就叫捣法。用于点型穴位。如捣小天心等 3.2.6掐法 可编辑修改 2

小儿推拿三字经题库

徐谦光名宗礼,字谦光,号秩堂公。 奉萱堂侍奉母亲治病。 药无缘母亲服药即吐,无法治疗。 推拿恙用推拿治疗母病,不药而愈。 自推手从此开始用推拿为人治病。 辨诸恙辨明证候,确定推拿治法。 定真穴找出治病的有效穴位。 画图彰画图明示各穴的部位,以备后人学习。 上疗亲对上治疗双亲或长辈之疾。 下救郎对下解救百姓孺婴之患。 推求速推拿应速度快,以每分钟200次左右为宜,速度快可加强气血进行,消除病邪,推大人从应快且重,推小儿应快而轻。 惟重良推拿注重良方,辨证取穴、手法轻重适当,即可见效。 独穴治独穴是指只取一个穴位治病,久推,以取效为度。 大三万16岁以上为大人,推按3万次,约相当150分钟,成人皮坚、感觉较钝,推拿次数宜多,时间宜长,临床不必拘泥定数。

小三千5岁至15岁为小,小儿形体结构和生理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推拿次数宜少。 婴三百4岁以下为婴,婴儿气血脆弱、皮肤较嫩,感觉灵敏,推拿次数更要减少。 加减良推拿次数,应根据体质强弱、年龄大小、病情轻重,灵活运用。 分岁数区分病人年龄大小。 轻重当看明病的轻重,选用适当手法进行治疗。 从吾学自从我学习、动用推拿治病以来。 立验方不断总结经验,创立用独穴治病的有效良方。宜熟读对已有的良法,应熟读牢记。 勿心慌临床施治认真仔细,切勿粗心大意。 治急病治疗急厥霍乱等一些急性病, 一穴良以独穴为佳。 大数万用独穴为大人治病,推拿的时间要长,大约需要推拿数万次。 立愈恙只要取穴正确,用足够的推拿时间,病可立愈。幼婴者指4岁以下的小儿。 加减量按照年龄、病情、决定推拿次数的多少。 治缓症治疗兼症、痨伤或外感内伤等一些慢性病,

小儿推拿研究进展20151205

解放后小儿推拿治疗研究进展 小儿为至阴至阳之体,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和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生理特点,发病以外感和饮食内伤居多,病位多在肺、脾、肾三脏,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的病理特点。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外治疗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手法作用于小儿的特定部位和穴位,以调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在小儿疾病的防治中发挥其无可替代的作用。 1 小儿推拿治疗肺系病症 1.1发热 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病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王光安等[1]用“一式三法”推拿(以调理脾胃为主导,进行捏脊,中药贴敷,摩腹)治疗小儿食积发热45例,先对患儿进行捏脊治疗,再用中药散剂(丁香、肉桂、肉豆蔻、藿香、八角,比例为1:1:1:2:1)贴脐后顺时针摩腹,一次推拿治愈39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95.6%。 徐力[2]在中医辩证基础运用不同的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发热89例(其中外感束表证33例,风热袭肺证37例,阴虚内热12例,肺胃实热7例),以取天河水、掐总筋、推三关、推六腑、补脾土、运内八卦、点内劳宫、掐四横纹、赤峰点头(又称搬龙头,术者一手拿患儿腕部,另一手拿中指上下摇之20~30次后,再用食、中指夹住小儿中指,用拇指弹而拨之以通脉顺气,补血宁心)、点揉曲池合谷为主要施术手法,再辩证取穴操作,经临床观察98%以上的患儿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林爱英[3]用推拿治疗小儿发热31例,其中外感风热处方:外感四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等)疏风解表、发散外邪,清肺金、清天河水以宣肺清热,推脊、揉大推、拿合谷清热解表;外感风寒处方:外感四法发散风邪,掐揉二扇门、揉一窝风、拿风池、推三关以发汗解表、疏风散寒;肺胃实热处方:清肺金、清脾土、清胃经以清泄肺胃实热,揉膊阳池、清大肠、揉天枢、推下七节骨以通便泻火,退六腑以清热除烦,摩腹、揉板门以理气消食;暑温高热处方:大清天河水、清肺金、退六腑以清暑泄热,推脊、清小肠、揉小天心以清热利尿,外感四法以清热透邪止头痛;阴虚内热处方:补肺经、补肾水、揉二人上马以滋肾养肺、滋补阴液,清天河水、揉内劳宫以清虚热,推涌泉以导热下行,补脾经、按揉足三里以健脾胃、增食欲。治疗后痊愈29例,中断治疗2例。 1.2反复呼吸道感染 王玉红[4]运用小儿推拿加自制中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200例,感染期以邪实为主,治疗方法为感康灵加小儿推拿(退六腑、清肺、运内八卦,夹痰加推四横纹,夹滞加推板门、捏脊,夹惊加推揉、捣小天心),感染期1个疗程好转率100%;牵延期正虚邪恋,治疗方法为复感汤加小儿推拿(清肺、推三关、清补脾、揉二马,治疗有效率97.1%;恢复期以正虚为主,治疗方法为复感汤加减加小儿推拿(肺脾气虚取穴:补脾、揉二马、推涌泉、揉外劳、捏脊;肾虚骨弱取穴:补脾、推三关、揉二马、推涌泉、揉外劳、捏脊),有效率为95.1%。表现为外感次数明显减少,病情明显减轻,病程明显缩短,提示本治疗方法提高了患儿抵抗感染的能力,增强患儿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使患儿精力充沛,胃纳增加,体重上升,起到健脾的作用,证实“四季脾旺不受邪”的观点。 陈红蕾等[5]将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116例,随机分成推拿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小儿推拿基础方:1~3岁:平肝清肺8min、清补脾4min、运内八卦4min、按揉足三里2min、捏脊3遍;3~6岁:平肝清肺10min、清补脾5min、运内八卦5min、按揉足三里3min、捏脊5遍,随症加减。治疗结束后第4~6月内,2组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小儿推拿三字经原文

徐谦光奉萱堂药无缘推拿恙自推手辨诸恙 定真穴画图彰上疗亲下救郎推求速惟重良独穴治大三万小三千婴三百加减良分岁数从吾学立验方宜熟读勿心慌治急病一穴良大数万立愈恙幼婴者加减量治缓症各穴量虚冷补热清当大察脉理宜详浮沉者表里恙迟数者冷热伤辨内外推无恙虚与实仔细详字廿七脉诀讲明四字治诸恙小婴儿看印堂五色纹细心详色红者心肺恙俱热症清则良清何处心肺当退六腑即去恙色青者肝风张清补宜自无恙平肝木补肾脏色黑者风肾寒揉二马清补良列缺穴亦相当色白者肺有疾揉二马合阴阳天河水立愈恙色黄者脾胃伤若泻肚推大肠一穴愈来往忙言五色兼脾良曲大指补脾方内推补外泻详外泻良泻大肠 立去恙兼补肾愈无恙若腹痛窝风良数在万立无恙流清涕风寒伤蜂入洞鼻孔强若洗皂 鼻两旁向下推和五脏女不用八卦良若泻痢推大肠食指侧上节上来回推数万良牙痛者骨髓伤揉二马补肾水推二穴数万良治伤寒拿列缺出大汗立无恙受惊吓拿此良不醒事亦此方或感冒急慢恙非此穴不能良凡出汗忌风扬霍乱病暑秋伤若上吐清胃良大指根

震艮连黄白皮真穴详俱此方向外推立愈恙 倘泻肚仍大肠吐并泻板门良揉数万进饮食亦称良瘟疫者肿脖项上午重六腑当下午重二马良兼六腑立消亡分男女左右手男六腑女三关此二穴俱属凉男女逆左右详脱肛者肺虚恙补脾土二马良补肾水推大肠来回推久去恙或疹痘肿脖项仍照上午后恙诸疮肿照此详虚喘嗽二马良兼清肺兼脾良小便闭 清膀胱补肾水清小肠食指侧推大肠尤来回轻重当倘生疮辨阴阳阴者补阳清当紫陷阴 红高阳虚歉者先补强诸疮症兼清良疮初起揉患上左右揉立消亡胸膈闷八卦详男女逆运八卦离宫轻痰壅喘横纹上左右揉久去恙治歉证并痨症歉弱者气血伤辨此症在衣裳人著褡伊著棉亦咳嗽名七伤补要多清少良人穿褡他穿单名五痨肾水伤分何脏清补良在学者细心详眼翻者上下僵揉二马捣天心翻上者捣下良翻下者捣上强左捣右右捣左阳池穴头痛良风头痛蜂入洞左右旋立无恙天河水口生疮遍身热多推良中气风男女逆右六腑男用良左三关女用强独穴疗数三万多穴推约三万无不良遍身潮分阴阳拿列缺

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 llq教学文稿

三字经流派李德修的小儿推拿讲义l l q

小儿推拿讲义 小儿推拿讲义目录 第一章概说 (1) 一、推拿的起源 (1)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1) 三、推拿学派 (1) 第二章推拿手法 (1) 一、什么是推拿手法 (1) 二、穴位分型 (1) 三、推拿手法 (2) 1.推法 (2) 2.拿法 (2) 3.揉法 (2) 4.运法 (2) 5.捣法 (2)

6.掐法 (2) 7.分法 (2) 8.分筋法 (2) 四、推拿次数 (2) 五、注意事项 (3) 第三章常用穴位 (3) 一、脾穴 (3) 二、肝穴 (3) 三、心穴 (3) 四、肺穴 (3) 五、肾穴 (4) 六、胃穴 (4) 七、大肠穴 (4) 八、小肠穴(附利小便穴) (4) 九、八卦穴 (4) 十、运水入土穴 (4) 十一运土入水穴 (5) 十二、板门穴 (5) 十三、小天心穴 (5) 十四、四横纹 (5) 十五、小横纹 (5) 十六、二马穴 (5)

十七、外劳宫 (5) 十八、阳池穴 (6) 十九、天河水穴 (6) 二十、退六腑穴 (6) 二十一、上三关穴 (6) 二十二、威灵、精灵 (6) 二十三、五指节 (6) 第四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7) 一、感冒 (7) 二、支气管炎 (7) 三、肺炎 (8) 四、顿咳(百日咳) (8) 五、麻疹 (9) 六、腹泻 (10) 七、痢疾 (11) 八、疳积病(小儿营养不良) (12) 九、口疮 (13) 十、便秘 (13) 十一、脱肛 (14) 十二、遗尿 (14) 十三、水痘 (14) 十四、目赤痛(急性结合膜炎) (15)

十五、痄腮:(腮腺炎) (15) 十六、急惊风 (16) 十七、慢惊风 (17) 第一章概说 一、推拿的起源 推拿疗法也叫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向疾病作斗争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的结晶。 这种疗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考其起源:我们祖先在与自然界斗争的过程中,发生损伤,或生食兽肉野果,饥饱不匀,肠胃不适,即用手揉摩患处,或腹部而感到舒适,在这种本能的自发的治疗基础上,日积月累,形成了后世的推拿疗法. 二、什么是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是一种以求代药的物理疗法,其特点是不用药物,不用器械和特殊设备,仅凭医者的双手,根据不同的病情,运用不同的手法,在人体的一定部位上进行操作,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祛邪,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采用手法上的不同,可分成人和儿童推拿两种。 由于推拿疗法经济简便,易于掌握,没有痛苦,疗效又高,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更适合广大工农兵群众的需要,因此值得大力推广普及。 三、推拿学派 历代医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许多心得体会,因而逐渐形成了许多学派。有的专用于正骨,医治外伤;有的着重治疗内科疾病;有的专施治小儿。

小儿推拿专业思想报告感悟

用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 -在专业思想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山西运城中医小儿推拿学校名誉校长吕应安 我们的同学从四面八方汇集在运城中医少儿推拿学校,学习少儿推拿专业。你了解这个专业吗?可以说少儿推拿专业像明天的太阳,冉冉升起,欣欣向荣,充满了前途和希望;似一轮红日,旭日东升,蒸蒸日上,富有生机和魅力。 一、少儿推拿专业的三大优势 1. 绿色安全的学科优势 少儿推拿是一种绿色疗法,自然疗法,无创伤的疗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风光无限的朝阳产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和保健意识的增强,这种无毒副作用的绿色疗法不断地为人们所认可和采取,绿色安全的学科优势将会进一步地显现出来。 2. 全国领先的水平优势 我校办学二十年来,以孙德仁为校长的专业团队在教学、临床、科研的丰富实践中,汲取少儿推拿各流派的众家特长,在少儿推拿理论和实践手法上有新的突破和创新,建立了以重视脾胃调理为特色的中医少儿推拿理论体系和以轻、快、柔、实为特色的推拿手法体系。发表了大量的论文论著,在全国少儿推拿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校主持制定了全国《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操作规范?少儿推拿》和《亚健康服务规范?少儿推拿调理》在全国颁布实施,体现我们全国领先水平。二是办学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高,少儿推 拿专业在校学生达六百余人,每天到校临床部就诊的少儿络绎不绝,体现少儿推拿专业全国领先水平的实力所在。 3.独特稀缺的专业优势 我校是全国唯一传授少儿推拿医术的中专学校,担负着全省、全国少儿推拿人才的培养,任务艰巨、重大和光荣。在全国众多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而少儿推拿专业人才成了抢手货,人才需求缺口一直很大,大中城市有市场,乡镇县市有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人才需求量仍会不断增加,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少儿推拿的专业优势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保持,认识这种专业优势,我们就会更加热爱少儿推拿专业。 二、少儿推拿专业的六大特性 1.历史传承的精粹性 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扁鹊的名医,具有起死回生的推拿医术。当时有个號国的太子已经死去,扁鹊用推拿之术,救活了太子,这是有记载的成功用推拿方法治疗疾病的例子,距现在已二千余年。历史上运用推拿医术治疗疾病的病例很多,不一一而举。 2.现代医学的科学性 少儿推拿专业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在中医学、解剖学、病理学、经络学基础上,以辩证论治为原则,是用手法 技巧在少儿体表特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触摸做功,疏通经络,调理阴阳,扶助正气,促使身体的相应部位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身体和调理少儿亚健康的一门科学。 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要不畏艰辛在崎曲的道路上攀登,要真正学好少儿推拿,绝非易事,要刻苦钻研,勤奋实践,那种认为学习少儿推拿轻松容易的观点总是十分错误的。 3.临床应用的实践性 少儿推拿理论的掌握,手法的运用最终要落脚于临床治疗的效果,实践疗效是检验推拿效果的唯一标准,注重实践,突出实践,学生才能学到真本领。少儿推拿不是数学,在纸上推算,不是语文,在本上写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