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的特殊染色方法

合集下载

病理学特殊染色技术:Gomori醛品红染色法(弹性纤维、肥大细胞)

病理学特殊染色技术:Gomori醛品红染色法(弹性纤维、肥大细胞)

病理学特殊染色技术:Gomori醛品红染色法(弹性纤维、肥
大细胞)
Gomori醛品红染色法
(弹性纤维、肥大细胞)
试剂:
①醛品红液:酸性品红0.5克,70%酒精99毫升,三聚乙醛(副醛)1毫升
将酸性品红溶于70%酒精,加入鹴2和三聚乙醛,充分溶解,室温放24 48小时自然成熟,溶液呈紫色,4摄氏度冰箱保存2~3朋
②橘黄G液:橘黄G 0.5克,磷钨酸2克,95%酒精100毫升
③Lugol碘液:碘化钾2克溶于蒸馏水20毫升,再加碘1克,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80毫升
方法:
⑴石蜡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⑵碘液5~10分钟,水洗2~3分钟
⑶5%硫代硫酸钠水溶液5分钟,流水冲洗3~5分钟
⑷70%酒精稍洗
⑸醛品红液5~10分钟
⑹70%酒精洗至弹性纤维清晰,水洗2~3分钟
⑺橘黄G液10~20秒,水洗2~3分钟
⑻各级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
结果:
弹性纤维深紫色;
黏液紫色;
肥大细胞颗粒、胰腺B细胞颗粒、脑垂体腺细胞同时着色;
背景黄色。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病理切片是病理学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观察和分析组织切片的形态学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以下是病理切片的特点的详细总结:一、显微镜下观察1.细胞结构特点:病理切片可以提供细胞组织的切面,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的结构特点,包括细胞核的形状、大小、染色性质,细胞质的分布、颜色等。

2.细胞排列特点:病理切片可以展示细胞在组织中的排列方式,如单层扁平上皮细胞、分层上皮细胞、立方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等,不同的排列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组织类型和器官结构。

3.细胞核特点:细胞核是判断组织良恶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的变异、异型核、核仁的数量和形态等特点,可以对细胞进行分类和诊断。

4.细胞浸润特点: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在组织中的浸润情况,如肿瘤细胞的浸润性生长、炎症细胞的浸润等,能够帮助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染色特点1.常规染色:病理切片通常采用常规染色方法,如苏木精-伊红染色、血清素染色等,常规染色可以使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细微变化。

2.免疫组化染色:病理切片可以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对特定抗体的标记,可以检测和定位一些特定的分子、蛋白质或抗原,如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从而对病理诊断有帮助。

3.特殊染色:有些特定的组织结构和病变无法用常规染色方法显示清晰,需要采用特殊染色方法。

如银染法用于显示神经纤维,培根酸铁染色可显示铁蓝蛋白沉积等。

三、病变特点1.病变形态:病理切片可以显示病变的形态特点,如肿瘤的大小、边界、分化程度等,炎症的程度、类型、炎细胞的浸润情况等,这些形态特征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病变分布: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在组织中的分布,如肿瘤的特定分布方式、炎症的范围和分布区域等,这些分布特点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性质或病因。

3.病变变异:病理切片可以观察到病变的变异程度,如癌细胞的异型性、异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等,可以对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进行评估。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

病理学技术—特殊染色最最全总结病理学技术是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对组织和细胞进行分析和研究。

其中,特殊染色技术是病理学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使用不同的染色剂,有助于观察并区分不同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以辅助诊断和研究。

以下是对特殊染色技术的最全总结。

1. PAS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染色):PAS染色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的多糖物质,如糖原、粘多糖和黏多糖等。

PAS染色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将含有醛基的物质氧化,然后与PAS染料反应生成染色物质。

2. 铁染色:铁染色可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的铁含量,它可以帮助鉴别铁负荷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常用的铁染色方法包括Perls染色和Prussian blue染色。

3.去脂酸和酶染色:去脂酸和酶染色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的脂质和酶活性。

去脂酸染色通过将组织切片浸泡在油酸中,然后用溴化黄染色,观察脂质的分布情况。

酶染色通过使用特定的染色剂来观察细胞中的酶活性,如碘化物染色用于检测过氧化物酶活性。

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来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和其他分子。

常见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包括免疫荧光染色和酶联免疫组化染色。

这些染色技术可以用于确定特定抗原的存在和定位,从而帮助确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

5.组织切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是一种常见的特殊染色技术,它可以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的结构和细胞器。

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包括伊红染色、苏木素-伊红染色和单色染色等。

6.核酸染色:核酸染色用于检测细胞和组织中的核酸结构和功能,其中最常用的核酸染色方法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DAPI染色。

荧光原位杂交可以用来检测染色体异常和基因重排等。

7.肉眼可见染色:肉眼可见染色是一种用于检测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的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染色技术。

常见的肉眼可见染色方法包括钙化染色和淀粉样变染色等。

总结以上所述,特殊染色技术在病理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通过使用不同的染色剂,可以对细胞和组织进行全面和准确的分析和研究。

病理制片技1

病理制片技1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特殊染色一、六胺银染色1.第一步准备工作:配制六胺银染液,将10%硝酸银2.5ml倒入干净的染色缸内,加入2%硼砂5ml,液体呈乳白色,再加入3%乌洛托品40ml,染液逐渐呈透明状。

2.第二步染色过程:事先把温箱调至60℃备用,切片经脱蜡至水,用1%过碘酸氧化10 min,水洗,然后切片放人六胺银染液放置60℃温箱1 h,染真菌时间要相对短一些,一般情况下肉眼看到染液变色,切片呈棕色时从温箱取出染色缸,倒掉染液,自来水冲洗1min,用0.25%氯化金调色1 min,水洗后,用3%硫代硫酸钠染5min,水洗,用苏木精染液浅染,水洗、分化、冲水返蓝,伊红染10 s,最后经脱水、透明、封固。

3.图示结果:基底膜与毛细血管间质性物质、真菌呈棕黑色,核呈蓝色。

4.注葸事项(1)掌握染色温度和时间,如60℃染1 h,80℃染30~40 min。

(2)真菌类染色时间相对要短,染色时间过长,切片染色过深,可用分色剂处理。

二、黏液卡红染色1.第一步准备工作:配制黏卡染液,将称好的胭脂1 g、氢氧化铝1 g倒入瓶内,加入5 0%L醇100 rnl混合摇匀,再加入氯化铝0.5g,水浴加温逐渐煮沸并搅动液体,使其充分溶解(注意染液容易外溅),数分钟后,染液由红色变成透明深紫红色,冷却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再加入50%乙醇至原量,过滤,放人冰箱备用。

2.第二步染色方法:染液使用时原液与蒸馏水比例为1:4稀释.切片厚5 um,脱蜡至水,经苏木精染色2 min、水洗、分化、返蓝后进人黏卡液染色2 h以上,染液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但要适当延长染色时间.切片水洗后,脱水、透明、封固。

3.图示结果:黏液为红色,胞核为蓝色.4.注意事项(1)染液使用时比例为1份黏卡原液,4份蒸馏水。

(2)用酶消化对照染色特异性很大,消化时间为20 min。

(3)配制黏卡染液时要防止液体溅出。

三、石碳酸品红染色1.第一步准备工作(1)配制盐基性品红饱和液:盐基性品红溶于乙醇内。

病理切片染色方法

病理切片染色方法

病理切片染色方法
病理切片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病理学检查方法,可以帮助病理医师观察和诊断疾病。

常用的病理切片染色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高尔基染色法:可以染色细胞核为蓝色,细胞质为粉红色,便于观察细胞形态和排列情况。

2. 血液涂片染色:常用的涂片染色方法有吉姆萨染色法、健康那染色法等,可以帮助观察血细胞的类型和数量。

3. 组织切片染色: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方法有血红素-伊宁染色法、苏木精-伊宁染色法等,可以染色细胞核和细胞质,以及观察组织结构和病理变化。

4. 免疫组化染色:通过特定抗体与组织中的特定抗原结合,来观察和诊断疾病。

常用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免疫荧光染色法等。

5. 特殊染色:用于染色特定的结构或化合物,例如透明质酸染色、银染色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病理切片染色方法,根据具体需要和疾病类型,病理医师会选择不同的染色方法来进行诊断和研究。

几种常用特殊染色操作过程中的要点

几种常用特殊染色操作过程中的要点
4
一、网状纤维染色 ——氢氧化银氨法(Gomori法)
5
(一)网状纤维的形态结构
较细的纤维组织、短、分支多,交织成网状
(与胶原纤维共同为细胞丰富的器官起到支撑作用)
HE呈淡红色,银氨液浸染、甲醛还原后呈黑色
(嗜银性/嗜银纤维:黑色)
主要由Ⅲ型胶原蛋白构成,表面被覆糖蛋白
(PAS染色:淡紫红色)
6
+蒸馏水,洗涤沉淀(50-100ml蒸馏水) <反复/3次,沉淀不浑浊>
留下沉淀及少许上清液(4ml)
<保留沉淀物质>
逐滴+氢氧化铵(一次1-2滴加入)
<边加摇晃>
至沉淀逐渐完全溶解
<无色溶液>
逐滴+10%硝酸银,至刚出现浑浊 加氢氧化铵一至数滴,使沉淀消失
+蒸馏水至40ml,2-8°C冰箱
<浑浊状态>
2
四、淀粉样物 刚果红法(甲醇刚果红、碱性刚果红)、甲基紫法 五、色素 含铁血黄素(Perls)、黑色素(Masson-Fontana)铜(罗 丹明、红氨酸) 六、糖类物质 糖原(PAS)、黏液物质(AB-PAS、AB) 七、脂内物质 中性脂肪(苏丹Ⅲ、Ⅳ、油红O)
3
八、神经组织 尼氏体(硫瑾、甲苯胺蓝)、神经髓鞘(变色酸2R、砂罗 铬花青) 九、肝脏穿刺 Masson、网状纤维、含铁血黄素、PAS、铜等。 十、肾脏穿刺组织 Masson、六胺银、PAS、刚果红等
1.氧化(KMnO4):使网状纤维内羟基转变为醛基。<选择性> 2.漂白(H2C2O4):棕色变为无色。 3.媒染(铁明矾):增加网状纤维对银氨液的选择性。 4.浸银(氢氧化银氨):银氨液中Ag(NH3)2+被组织吸附后与醛基结合。 5.还原(甲醛):与网状纤维结合的银氨配位化合物还原成黑色的金属 银。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特殊染色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特殊染色

病理制片技术――常用特殊染色1.第一步准备工作:配制六胺银染液,将10%硝酸银2.5ml倒入干净的染色缸内,加入2%硼砂5ml,液体呈乳白色,再加入3%乌洛托品40ml,染液逐渐呈透明状。

2.第二步染色过程:事先把温箱调至60℃备用,切片经脱蜡至水,用1%过碘酸氧化10 min,水洗,然后切片放人六胺银染液放置60℃温箱1 h,染真菌时间要相对短一些,一般情况下肉眼看到染液变色,切片呈棕色时从温箱取出染色缸,倒掉染液,自来水冲洗1min,用0.25%氯化金调色1 min,水洗后,用3%硫代硫酸钠染5 min,水洗,用苏木精染液浅染,水洗、分化、冲水返蓝,伊红染10 s,最后经脱水、透明、封固。

3.图示结果:基底膜与毛细血管间质性物质、真菌呈棕黑色,核呈蓝色。

4.注葸事项(1)掌握染色温度和时间,如60℃染1 h,80℃染30~40 min。

(2)真菌类染色时间相对要短,染色时间过长,切片染色过深,可用分色剂处理。

二、黏液卡红染色1.第一步准备工作:配制黏卡染液,将称好的胭脂1 g、氢氧化铝1 g倒入瓶内,加入50%L醇100 rnl混合摇匀,再加入氯化铝0.5g,水浴加温逐渐煮沸并搅动液体,使其充分溶解(注意染液容易外溅),数分钟后,染液由红色变成透明深紫红色,冷却后将液体倒入量筒,再加入50%乙醇至原量,过滤,放人冰箱备用。

2.第二步染色方法:染液使用时原液与蒸馏水比例为1:4稀释.切片厚5 um,脱蜡至水,经苏木精染色2 min、水洗、分化、返蓝后进人黏卡液染色2 h以上,染液可以重复使用多次,但要适当延长染色时间.切片水洗后,脱水、透明、封固。

3.图示结果:黏液为红色,胞核为蓝色.4.注意事项(1)染液使用时比例为1份黏卡原液,4份蒸馏水。

(2)用酶消化对照染色特异性很大,消化时间为20 min。

(3)配制黏卡染液时要防止液体溅出。

三、石碳酸品红染色1.第一步准备工作(1)配制盐基性品红饱和液:盐基性品红溶于乙醇内。

特殊染色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

特殊染色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

特殊染色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特殊染色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帮助病理医师更准确地诊断肿瘤。

特殊染色技术是指利用特殊染料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突出某些细胞结构或化学成分,从而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组织的形态学特征。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常用的特殊染色技术包括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染色、银染色、PAS染色等。

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技术。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用于鉴定肿瘤细胞的来源、确定肿瘤的分型和分级、评估肿瘤的预后等。

例如,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检测ER、PR 和HER2等分子标志物,从而确定肿瘤的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表达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原位杂交染色是一种利用核酸探针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技术。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原位杂交染色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异常、染色体重排和病毒感染等。

例如,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原位杂交染色可以检测HPV病毒的存在和类型,从而确定肿瘤的病因和预后。

银染色是一种利用银盐与某些细胞结构或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技术。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银染色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神经元、神经胶质和胶原纤维等。

例如,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银染色可以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从而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PAS染色是一种利用PAS染料与糖原、粘液和胶原等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技术。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PAS 染色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糖原、粘液和胶原等。

例如,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PAS染色可以检测肿瘤细胞中的胶原和粘液,从而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