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物性学思考题带答案_(2)
食品分析思考题答案

09级粮院《食品分析》复习题01.评价食品的因素?P1食品分析的过程?P4答:1视频照片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含量及分布——内部组成。
2 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及口感——外部形态。
3食品的卫生指标——卫生状况分析过程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特色部分)2成分的含量或特性指标的测定(化学法、仪器法)3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的表达(统计法)02.食品分析研究内容和分析方法种类?P1-4食品分析是研究分析检测食品的方法,并采用这些方法研究与评定食品品质及其变化的一门学科。
分析研究内容:1食品分析理论和技术的研究。
2食品中营养物质的分析。
3食品的感官评价4食品中有毒物质的分析。
5食品辅助材料及添加剂的分析分析方法种类:1理论分析方法(1)物理分析法(2)化学分析法(3)仪器分析法a光线分析法b电化学分析法c色谱分析法2生物学分析法a酶法b微生物法3感官评定方法03.食品分析的现状与发展方向?P4-5现状:食品分析的方法逐步由经典的化学分析转变为仪器分析法,如重量法、容量法逐步被一些大型仪器分析的方法所取代,仪器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光光度法在食品分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食品感官品质和物理特性指标的测定仪器已经进入实验室。
仪器分析是理化分析发展的方向,而经典物理,化学分析仍是基础。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仪器分析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发展趋势:1、进一步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及电子计算机技术2、开发更多更好的前处理方法及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分析检测手段,以及与其想配套的实验仪器3、引入更多的生物技术4、食品的动态检测将是一个待开发的领域04.样品种类和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采样的类型和用途?样品种类:1检样:由整批被检对象的各部分,或生产线上的不同时间,使用适当工具,按规定的方法采取的小量被检对象。
检样的多少,按该产品中检验规则所规定的抽样方法和数量执行2原始样品:将许多份质量相同的检样混在一起,叫做原始样品。
原始样品的数量是根据受检物品的特点、数量和满足检验的要求而定。
食品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

食品物理试题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食品中水分的存在形式有:A. 自由水和结合水B. 自由水和束缚水C. 结合水和束缚水D. 结合水和自由水答案:A解析:食品中的水分存在形式主要分为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是指在食品中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子,而结合水则是指与食品中的其他成分结合的水分子。
2. 食品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指:A. 食品从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的温度B. 食品从橡胶态转变为玻璃态的温度C. 食品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温度D. 食品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答案:A解析: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指食品从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的温度,这个转变涉及到食品中高分子物质的分子运动状态的变化。
3. 食品的水分活度(aw)是指:A. 食品中水分的重量百分比B. 食品中水分的体积百分比C. 食品中水分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比D. 食品中水分的密度答案:C解析: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分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比,它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用来描述食品中水分的有效性。
二、多项选择题1. 影响食品流变性质的因素包括:A. 食品的组成B. 食品的温度C. 食品的pH值D. 食品的加工历史答案:ABCD解析:食品的流变性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品的组成、温度、pH值以及加工历史等。
2. 食品的热传导方式主要有:A. 对流B. 辐射C. 传导D. 扩散答案:BC解析:食品的热传导方式主要包括对流和辐射,而传导和扩散通常不用于描述食品中的热传导过程。
三、判断题1. 食品的热导率与其含水量成正比。
答案:错误解析:食品的热导率与其含水量并非简单的正比关系,实际上,含水量的增加可能会降低食品的热导率,因为水的热导率低于许多固体成分。
2. 食品的比热容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答案:正确解析:食品的比热容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食品中分子的热运动增强,需要更多的能量来增加单位质量的温度。
四、简答题1. 简述食品中水分的三种主要作用。
食品工艺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1.食品与食物在概念上的有何区别?食物是天然存在可以直接食用或经初加工可供食用的物质。
食品是经过加工和处理,作为商品可供流通的食物的总称。
2.构成食品的基本要素有哪些?1)卫生和安全性;2)营养和易消化性;3)外观(食品色泽和形态);4)风味(食品香气、滋味和口感);5)食用方面性;储藏运输性。
3.威胁食品安全的污染源有哪些?1)源头污染:①动物饲养:疾病、兽药残留、饲料添加剂;②农作物种植:水源污染、土壤污染、农药、化肥。
2)环境污染3)加工环节污染4.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食品腐败?1)生物学因素(微生物、害虫和啮齿类动物、自身新陈代谢)2)化学因素(酶的作用、非酶作用、氧化作用)3)物理因素(温度、水分、PH、光、氧气)4)其他因素(如机械损伤、乙烯、外源污染物等)措施:1)控制微生物的危害(水分、温度、PH、光、氧气)2)控制酶反应(温度、水分、PH)3)控制氧化还原反应(温度、氧气、光)5.概念:食品保质期、保存期、栅栏技术1、食品保质期:指在标签上规定的条件下,保持食品质量的期限,是食品的最佳食用期,超过此期限,在一定时间内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规定禁止销售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保存期:指从生产之日起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终日期,保存期是推荐的最终食用期。
3、栅栏技术:在保藏食品的数个栅栏因子中,它们单独或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栅栏”,使存在于食品中的微生物不能逾越这些“栅栏”,这种食品从微生物学的角度考虑是稳定和安全的,这种技术成为栅栏技术。
第二章1.食品低温保藏的基本原理;1)低温对微生物的影响2)低温对酶活性的影响3)低温对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4)低温对农产品生理作用(呼吸、蒸腾、代谢)的影响2.食品冷却的目的;快速排出食品内部的热量,使食品温度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降低到接近食品适宜的低温储藏温度,以保证食品良好的品质和新鲜度,延长储藏期。
食品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第四版

食品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第四版1、能影响黄酮类成分的溶解性的因素有(多选)()*A黄酮的类型(正确答案)B苷元上取代基的种类、数目和位置(正确答案)C糖基的数目和位置(正确答案)D分子立体结构(正确答案)2、组成缩合鞣质的基本单元是()[单选题] *A黄烷-3-醇(正确答案)B酚羟基C环戊烷D哌啶环3、具有暖脾胃、散风寒、通血脉作用的是()[单选题] *A穿心莲内酯B青蒿素C莪术醇D桂皮醛(正确答案)4、淀粉含量多的药材提取时不宜用()[单选题] * A浸渍法B渗漉法C煎煮法(正确答案)D回流提取法5、下列哪个中药中含有机酸()[单选题] *A金银花(正确答案)B大黄C黄芩D乌头6、临床用于上呼吸道抗菌消炎的是()[单选题] * A穿心莲内酯(正确答案)B青蒿素C莪术醇D薄荷脑7、属于挥发油特殊提取方法的是()[单选题] * A酸提碱沉B水蒸气蒸馏(正确答案)C煎煮法D浸渍法8、七叶内酯的结构类型为()[单选题] *A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简单木脂素C呋喃香豆素D异香豆素9、E连续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能用乙醇作溶剂提取的方法有(多选)()* A浸渍法(正确答案)B渗漉法(正确答案)C煎煮法D回流提取法(正确答案)10、关于黄酮类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多为液态或呈挥发性B多为无色C因分子内多具有酚羟基,多呈酸性(正确答案)D易溶于水11、具有光化学毒性的中药化学成分类型是()[单选题] *A多糖B无机酸C鞣质D呋喃香豆素(正确答案)12、当一种溶剂无法结晶时,常常使用混合溶剂,下列不是常用的混合溶剂是()[单选题] *A甲醇-水B乙酸-水C乙醚-丙酮D石油醚-水(正确答案)13、有机溶剂提取液的浓缩采用的装置是()[单选题] *A分馏装置B回流装置C蒸馏装置(正确答案)D索氏提取器14、可与异羟肟酸铁反应生成紫红色的是()[单选题] *A羟基蒽醌类B查耳酮类C香豆素类(正确答案)D二氢黄酮类15、在分配色谱中,属于反相色谱的是()[单选题] * A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B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正确答案)C固定相的极性等于流动相D以上都不是16、E何首乌生物碱沉淀反应的条件是()[单选题] * A酸性水溶液(正确答案)B碱性水溶液C中性水溶液D盐水溶液17、没有挥发性也不能升华的是()[单选题] *A香豆素苷类(正确答案)B游离蒽醌类C樟脑D游离香豆素豆素类18、以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别的中药是()[单选题] * A葛根B黄芩(正确答案)C槐花D陈皮19、具有挥发性的香豆素成分是()[单选题] *A游离小分子简单香豆素(正确答案)B香豆素苷C呋喃香豆素D双香豆素20、下列生物碱碱性最强的是()[单选题] *APkA=22BPkA=5(正确答案)CPkA=13DPkA=5821、大黄素型蒽醌母核上的羟基分布情况是()[单选题] * A一个苯环的β位B苯环的β位C在两个苯环的α或β位(正确答案)D一个苯环的α或β位22、中药厚朴中含有的厚朴酚是()[单选题] *A双环氧木脂素类B联苯环辛烯型木脂素类C环木脂内酯木脂素类D新木脂素类(正确答案)23、水蛭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单选题] *A有机酸B蛋白质(正确答案)C多糖D生物碱24、倍半萜和二萜在化学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单选题] *A氮原子数不同B碳原子数不同(正确答案)C碳环数不同D硫原子数不同25、以下哪种分离方法是利用分子筛的原理的()[单选题] *A吸附色谱法B萃取法C沉淀法D透析法(正确答案)26、即有一定亲水性,又能与水分层的是()[单选题] *A正丁醇B乙酸乙酯C二者均是(正确答案)D二者均非27、下列基团在极性吸附色谱中的被吸附作用最强的是()[单选题] * A羧基(正确答案)B羟基C氨基D醛基28、下列化合物可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的是()[单选题] *A七叶内酯(正确答案)B七叶苷C厚朴酚D五味子素29、适用于队热及化学不稳定的成分、低极性成分的提取()[单选题] * A渗漉法B超声提取法C回流提取法D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正确答案)30、检识黄酮类化合物首选()[单选题] *A盐酸-镁粉反应(正确答案)B四氢硼钠反应C硼酸显色反应D锆盐-枸橼酸反应。
食品工艺学复习思考题(食品安全)20111

《食品工体学复习思考题(食品安全)绪论1食品工艺学定义:是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原则,研究食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加工过程和方法的一门应用科学。
第一章植物性食品原料1.果蔬化学成分类型及成分:按在水中的溶解性质可分为:一类是水溶性成分;一类是非水溶性成分。
2.甜度的概念:甜味的高低。
一般是选择一种甜味剂如蔗糖作为标准。
3.糖酸比的概念:原料或产品中的糖的含量和酸的含量的比例。
4.淀粉的糊化和老化特性及对生产的影响糊化:①特性:糊化后的淀粉呈分散状,具有较高的粘度。
②影响:淀粉含量高的原料加工成清汁类罐头或果蔬汁时,经常由于淀粉而引起沉淀,严重时汁液变成糊状。
老化:①特性:无序的淀粉分子重新形成有序的分子结构。
②影响:淀粉会发生凝聚,形成大块的淀粉团。
5.果胶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变化10三种存在形式:原果胶、果胶、果胶酸。
变化:在未成熟果实中,果胶物质大部分是以原果胶形式存在,随着果实的成熟,原果胶在原果胶酶的作用下,渐渐分解未能溶于水的果胶,并与纤维素分离,存在于细胞液中。
随着果实进一步成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水解为果胶,此时细胞液失去粘性,原料质地呈软烂状态。
6.什么是高甲氧基果胶、低甲氧基果胶及其分类依据高甲氧基果胶:甲氧基含量在7%以上的果胶。
低甲氧基果胶:甲氧基含量等于或小于7%分类依据是依其分子的甲酯化程度的不同。
7.高甲氧基果胶凝胶原理及影响凝胶强度的因素凝胶原理:高甲氧基果胶是亲水性胶体物质,在其水溶液添加一定量的糖和酸就可以形成凝胶。
影响因素:?果胶相对分子质量。
果胶凝胶的强度与果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在标准条件下形成的凝胶强度也随之增大。
?甲酯化程度。
凝胶强度随着甲酯化程度的增大而增强。
还影响凝胶的速度,甲酯化程度越低,凝胶的速度越慢。
?pH的影响。
适宜的pH有助于果胶-糖凝胶体的形成,而不适宜的pH反而会导致果胶的水解和糖的分解。
?温度。
当脱水剂的量和pH适当时,在0~50C范围内,温度对其影响不大,但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过长,果胶将发生降解,从而影响果胶凝胶的强度。
食品物性学期末题汇总.总结

第一章1.什么是食品物性学?定义:食品物性学是以食品( ( 包括食品原料) )为探讨对象,探讨其物理性质的一门学,这些特性与食品组成、微观结构、次价力、表面状态等因素相关。
影响食品质构特性,影响食品生物化学反应速率,影响食品分析检测。
2.食品物性学的“指纹”概念(1)食品自身表现的物理性质(2)物理因子对食品各种性质的影响(3)食品检验的物理方法(4)食品加工的物理方法(5)食品物性对加工的影响(6)食品物性对消费感官嗜好及选购的影响3.探讨食品物性学的目的(1)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2)建立食品品质客观评价的方法(3)通过对物性的试验探讨,可以了解食品的组织结构和生化变更(4)为改善食品的风味、质地和嗜好性供应科学依据(5)为探讨食品分子论供应试验依据(6)为快速无损检测食品品质供应理论依据其次章1.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组成单元( ( 原子或分子) ) 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在空间的几何排列。
分子结构:分子内原子之间的几何排列聚集态结构: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2.键合力:又称盐键或盐桥,它是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的一种静电相互作用。
吸引力与电荷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电荷质点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在溶液中吸引力随四周介质的介电常数增大而降低。
——库伦定律(1)在近中性环境中,蛋白质分子中的酸性氨基酸残基侧链电离后带负电荷,而碱性氨基酸残基侧链电离后带正电荷,二者之间可形成离子键。
(2)离子键平均键能为20kJ/mol3.范德华力4.高分子链结构与柔性高分子链在绕单键内旋转时可导致高分子链构象的变更,因为伴随着状态熵增大,自发地趋向于蜷曲状态,这种特性就称为高分子链柔性高分子链之所以具有柔性的根本缘由在于它含有很多可以内旋转的σ单键自由联结链:线形高分子链中含有成千上万个σ键。
假如主链上每个单键的内旋转都是完全自由的,则这种高分子链称为自由联结链。
它可实行的构象数将无穷多,且瞬息万变。
食品化学思考题答案

⾷品化学思考题答案⾷品化学思考题答案第⼀章绪论1、⾷品化学定义及研究内容?⾷品化学定义:论述⾷品的成分和性质以及⾷品在处理、加⼯和贮藏中经受的化学变化。
研究内容:⾷品材料中主要成分的结构和性质;这些成分在⾷品加⼯和保藏过程中产⽣的物理、化学、和⽣物化学变化;以及⾷品成分的结构、性质和变化对⾷品质量和加⼯性能的影响等。
第⼆章⽔1 名词解释(1)结合⽔(2)⾃由⽔(3)等温吸附曲线(4)等温吸附曲线的滞后性(5)⽔分活度(1)结合⽔:存在于溶质及其他⾮⽔组分临近的⽔,与同⼀体系中“体相”⽔相⽐,它们呈现出低的流动性和其他显著不同的性质,这些⽔在-40℃下不结冰。
(2)⾃由⽔:⾷品中的部分⽔,被以⽑细管⼒维系在⾷品空隙中,能⾃由运动, 这种⽔称为⾃由⽔。
(3)等温吸附曲线:在恒温条件下,以⾷品含⽔量(gH2O/g⼲物质)对Aw作图所得的曲线。
⼜称等温吸湿曲线、等温吸着曲线、⽔分回吸等温线.(4)如果向⼲燥样品中添加⽔(回吸作⽤)的⽅法绘制⽔分吸着等温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等温线并不相互重叠,这种不重叠性称为滞后现象。
(5)⽔分活度:⾷品的⽔蒸汽分压(P)与同条件下纯⽔蒸汽压(P0)之⽐。
它表⽰⾷品中⽔的游离程度,⽔分被微⽣物利⽤的程度。
也可以⽤相对平衡湿度表aw=ERH/100。
2 、结合⽔、⾃由⽔各有何特点?答:结合⽔:-40℃不结冰,不能作为溶剂,100 ℃时不能从⾷品中释放出来,不能被微⽣物利⽤,决定⾷品风味。
⾃由⽔:0℃时结冰,能作为溶剂,100 ℃时能从⾷品中释放出来很适于微⽣物⽣长和⼤多数化学反应,易引起Food的腐败变质,但与⾷品的风味及功能性紧密相关。
3 、分析冷冻时冰晶形成对果蔬类、⾁类⾷品的影响。
答:对于⾁类、果蔬等⽣物组织类⾷物,普通冷冻(⾷品通过最⼤冰晶⽣成带的降温时间超过30min)时形成的冰晶较粗⼤,冰晶刺破细胞,引起细胞内容物外流(流汁),导致营养素及其它成分的损失;冰晶的机械挤压还造成蛋⽩质变性,⾷物⼝感变硬。
食品材料与物性学参考题

⾷品材料与物性学参考题判断题1、⾮键合原⼦间和分⼦间的相互作⽤⼒包括范德华⼒、氢键⼒等,对⾷品⼤分⼦的构型起了重要作⽤。
(√)2、⾷品组分的结晶态对⾷品的质构和物性影响很⼤。
(√)3、三斜晶系形成的结晶体称为β型,其融点最低,密度也最⼩,是三种结晶态中最不稳定的⼀种。
(×)4、淀粉中的晶体实际是液晶体,主要由⽀链淀粉构成,其液晶类型随⽔分含量和温度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变化。
(√)5、⽔分⼦的特殊性质主要与⽔分⼦间的氢键有关。
(√)6、分散体系的性质与体系的化学组成有关,与体系的物理结构⽆关。
(×)7、⾹料组分在不同相和结构单元的分布,影响⾷品的呈味作⽤。
(√)8、对于⼀给定的液体/固体表⾯/⼤⽓三相体系,接触⾓应为⼀特定的值。
(√)9、从结构学的⾓度来看,凝胶拥有⼀个连续的基质,这个基质是由相互连接的材料与许多隙间溶剂构成。
(√)10、肌膜具有很好的韧性,可承受肌纤维的伸长和收缩,能够承受⽔结冰时9%的体积膨胀率。
(√)11、⾷品配⾊对其滋味有着很⼤衬托作⽤。
⽆⾊或错⾊都可能导致感官对⾷味评价的偏差。
(√)12、光对眼睛的刺激是主观感觉,不能够⽤数字表达出来。
(×)13、明适应和暗适应都说明了光觉阈——光觉所需最⼩发光强度发⽣了变化。
(√)14、偶极⼦取向极化的特征频率主要在远红外波段。
(×)15、电渗透主要在⾷品的脱⽔或固液分离⽅⾯有很好应⽤前景。
(√)16、⾷品材料在外电场作⽤下,各组分不能随电场作同步极化,会出现了不同的松弛时间。
(√)17、新鲜果蔬和⾁类经过粉碎、打浆、酶解后,其电导率明显降低。
(×)18、远红外线和微波⼀样都属于⾮电离辐射电磁波。
(√)19、与微波频率共振的是偶极⼦的取向振动,与⾷品分⼦中原⼦振动的频率接近的是远红外电磁波的频率。
(√)20、远红外线对材料的辐射深度与材料对远红外的吸收率成正⽐。
(×)21、内摩擦⾓是反映散粒体内部抗剪强度的⼀个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物性学思考题
1.食品物性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食品质地:用来表示食品的组织状态、口感及美味感觉。
(2)力学特性(流变性):它包括食品在力的作用下变形、振动、流动、破断等各种变化规律,以及作用规律等等。
(3)光特性:食品的光学性质是指食品物质对光的吸收、反射及其感官反应的性质。
(4)电特性:食品及其原料的导电特性、介电特性,以及其它电磁和物理特性。
(5)热特性:研究内容常见的热物性指标,主要有:比热、潜热、相变规律、传热规律以及与温度有关的热膨胀规律等等。
2.食品物性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了解食品与加工、烹饪有关的物理特性
(2)建立食品品质客观评价的方法。
(3)通过对物性的试验研究,可以了解食品的组织结构和生化变化。
(4)为快速无损检测食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5)为改善食品的风味,发挥食品的嗜好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6)为研究食品分子水平的变化提供试验依据。
3.食品胶体系统的分类有哪些?
胶体系统是一种多相分散系统,亦称非均质分散系统。
按分散相分散粒子大小的不同,胶体系统可划分为三类:
4.非牛顿流体的分类有哪些?
液体在流动过程中不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称为非牛顿流体的流动。
根据流动状态方程中σ0的有无和n的取值范围,非牛流动还可以如下分类:
(1)假塑性流动:(0 <n <1)
(2)胀塑性流动:(1 <n <∞)
(3)塑性流动:宾汉流动(σ0 ≠0 ,n=1)
非宾汉塑性流动(σ0 ≠0 ,n≠1)(4)触变性流动
(5)胶变性流动
5.假塑性液体的流动特征及特性曲线。
在非牛顿流动状态方程式中,当0<n<1时,即:表观黏度随着剪切应力或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少的流动,称作假塑性流动,亦称准塑性流动或拟塑性流动。
符合假塑性流动规律的液体称为假塑性液体。
特点:无屈服应力,即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坐标原点;随着流速的增加,表观黏度减少。
假塑性液体的流动特性曲线为:
6.黏弹性体的特点有哪些?
当给物质施以作用力时,把既有弹性,又可以流动的现象称为黏弹性。
具有黏弹性的物质称为黏弹性物质或黏弹性体。
(1)曳丝性:曳丝性的判断有一个方法:将直径为1mm的玻璃棒浸入液体1cm,然后再以5cm/s的速度提起,用液体丝在断掉前可拉出的程度表示曳丝性的大小。
(2)威森伯格效果:将黏弹性液体放入圆桶形容器中,垂直于液面插入一玻璃棒,当急速转动玻璃棒或容器时,可观察到液体会缠绕玻璃棒而上,在棒周围形成隆起于液面的冢状液柱。
把这种现象称作威森伯格效果。
7.应用质地学基础知识写出对冰激凌、羊肉、苹果、薯片的感官评价结果。
食品的感官评价,主要是以消费者的嗜好为设定标准,通过由人组成的评审组,对食品观察品尝,并给以嗜好性能的评价。
一、感觉的种类
二、感觉的敏感度:
(一)味觉识别阈(浓度识别阈表示)
(二)触觉识别阈:皮肤触觉牙齿触觉
三、感官试验的种类:分析型感官评价
嗜好型感官评价
四、食品质地的感官表现
五、感官鉴定评审组的确定
六、感官鉴定的方法
8.如何正确对食品的质地进行分析?(对食品质地的评价方法有感官评价法和仪器评价法,分别介绍其方法及特点,能列举3-4种测定仪器。
)
对食品质地的评价方法有感官评价法和仪器评价法:
(1)食品的感官评价:主要是以消费者的嗜好为设定标准,通过由人组成的评审组,对食品观察品尝,并给以嗜好性能的评价。
(2)仪器评价法:
①基础力学测定:测定具有明确力学定义参数的仪器。
如:黏度仪、基础流变仪等。
优点:测出的值具有明确的物理学单位,数据互换性强。
如:黏度、弹性率、强度等等。
②半经验测定和模拟测定:是根据人们的实际经验和模拟人进食的动作而开发的测试仪器。
特点:非线性的大变形或破坏性测定;它是食品质地综合力学性质的表现。
举例:
压缩破坏型仪器:万能试验仪质地测试仪压缩仪
剪断型仪器:柔嫩度仪冲孔测试仪
切入型仪器:凝乳质地仪流变仪(刀片或钢丝)
插入型仪器:针入度仪冈田式果冻强度仪
9.影响水分子团构造的因素有哪些?功能性水具有哪些特征?
影响水分子团构造的因素:
(1)溶质的影响
①离子相互作用。
②疏水性相互作用。
③多价醇、糖的影响。
(2)其它因素
由于水分子为极性分子,所以电场、磁场、红外线等电磁波,都可能对水分子团的结构变化施加影响。
功能性水的特征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pH值发生了变化。
(2)表面张力降低,产生了表面活性效果。
(3)黏度发生变化。
(4)氧化还原电位、氧的溶解度等发生改变。
10.为什么陈酒的口感好?
答:陈酿的酒在杯中显得“粘”,酒精挥发也慢一些,这可以认为,
酒在长期存放中,水分子与乙醇分子形成了疏水性的水合结构。
因此,陈放的酒口感也比较温和,没有即时调制的酒那么“辣”。
11. 影响液体黏度的因素有哪些?
12. 各种食品成份对起泡性及泡稳定性的影响有何特点?
(1)蛋白的影响:a)PH值的影响;高pH值或pH值呈酸性的领域起泡性比较高,等电点附近起泡性最差。
但等电点附近最稳定。
b)蛋白浓度对起泡性和泡稳定性的影响.
(2)糖类的影响:以砂糖为代表的糖类以及多糖类的添加,一般可以抑制起泡性。
然而它们却可以提高泡的稳定性。
(3)脂质的影响:脂溶性化合物,尤其是界面活性较强的极性脂质,如果在起泡前添加到蛋白质溶液中,无论是起泡性还是泡稳定
性都会下降。
13.固态与半固态食品按组织形态可分为哪
几种?每种分别列举3-4种食物,及其常用的物性测定仪器。
⑴凝胶状食品:凉粉,粉皮,粉条,果冻,豆腐,年糕。
测定的仪器如硬度计,质地仪,万能测试仪
⑵组织状食品:蔬菜、水果、大米、小麦粉,畜肉、鱼肉,芹菜、芦笋。
仪器:“Instron型”万能测试仪
⑶多孔状食品:馒头、面包、海绵蛋糕,饼干、膨化小吃。
仪器:饼干硬度测定仪,脆度计,流变仪。
⑷粉体食品:面粉、豆粉、甘薯粉、淀粉,奶茶,乳粉。
仪器:显微镜,亚筛粒度仪
14.举例说明食品光学性质有哪些应用?
食品不仅对可见光,而且对波长范围更广的电磁波有复杂的反应。
透光测定法是食品无损检测的一种常用方法,比较典型的应用有:果蔬成熟度的检测,谷类水分含量的测定,玉米霉变损伤检测,碎米程度,食品颜色,鸡蛋内血丝混入的检测等。
当然,应用这些方法的前提是食品中与光透过有关的物质或色素,必须和食品的品质指标有好的相关性。
除此之外还有光反射测定,延迟发光现象的利用等方法。
15.举例说明食品热物性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食品的热物性是食品冷库和食品加工制冷装置设计的重要参数,也是确定食品冷藏、冻结和干燥加工时间的重要依据。
食品的热物性取决于其化学成分和温度,所以需要建立以化学组分和温度为变量的食品
热物性的动态计算模型,以减小通常用某一固定经验值估算的误差。
16.举例说明食品电物性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电特性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一是来更好地对食品成分、组织、状态等品质进行分析和监控;二是更有效地利用其电磁物理性质。
食品的电特性研究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烹饪方式,而且可以有效地杀菌,常用的有电磁辐射,微波加热,远红外加热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