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第2课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并会进行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多项式乘法法则,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感受整体思想、转化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多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

多项式乘法法则的灵活运用.

(二)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扩大街心花园的绿地面积,把一块原长为m米,宽为a米的长

方形绿地,增长了n米,加宽了b米.你能用几种方法求出扩大后的

绿地面积?

二、新知讲解

扩大后绿地的面积可以表示为(m+n)(a+b)或(ma+mb+na+nb),它们

表示同一块地的面积,故有:(m+n)(a+b)= ma+mb+na+n b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也可以这样考虑: 当X=m+n时, (a+b)X=?

由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知 (a+b)X=aX+bX

于是,当X=m+n时,(a+b)X=(a+b)(m+n)

=a(m+n)+b(m+n)

即 (a+b)(m+n)=am+an+bm+bn

=am+an+bm+bn

例题讲解:

例题1:计算:

(1)(x+2y)(5a+3b); (2)(2x-3)(x+4);

(3)(x+y)2; (4)(x+y)(x2-xy+y2)解:(1)(x+2y)(5a+3b)

=x·5a+x·3b+2y·5a+2y·3b

=5ax+3bx+10ay+6by;

(2)(2x-3)(x+4)

=2x2+8x-3x-12

=2x2+5x-12

(3)(x+y)2

=(x+y)(x+y)

=x2+xy+xy+y2

=x2+2xy+y2;

(4)(x+y)(x2-xy+y2)

=x3-x2y+xy2+x2y-xy2+y3

=x3+y3

例题2:计算以下各题:

(1)(a+3)·(b+5);

(2)(3x-y) (2x+3y); (3)(a-b)(a+b); (4)(a-b)(a 2+ab+b 2) 解:(1) (a+3)·(b+5) =ab+5a+3b+15; (2) (3x-y) (2x+3y)

=6x 2+9xy -2xy-3y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6x 2+7xy-3y 2(合并同类项) (3)(a-b)(a+b) =a 2+ab-ab-b 2 = a 2-b 2

(4)(a-b)(a 2+ab+b 2) =a 3+a 2b+ab 2-a 2b-ab 2-b 3 = a 3 -b 3 例题3:

先化简,再求值:

(2a-3)(3a+1)-6a (a-4)其中a =2/17 解:(2a-3)(3a+1)-6a (a-4) =6a 2+2a-9a-3-6a 2+24a =17a-3

当a =2/17时,原式=17×2/17-3=-1 例题4:

观察下列解法,判断是否正确,若错请说出理由。

解法1:原式= = = =

先化简再求值展示新题型.

让学生找错误以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1)注意各项的符号,要防止错符号;(2)防止漏乘导致漏项。

在合并同类项之前,一定要检查其项数是否等于两个多项式的项数的乘积;(3)

2(23)(2)(1)x x x ----2

(23)(2)(1)x x x ----2246(21)2x x x x -+--+2221246x x x x +--+-2

25x x -+

解法2:原式= =

解法3:原式= = =

以上解法中均有错误,提示让学生寻找错误并改正 四、达标训练 计算

(1)(a+b )(a-b ) (2)(a+b )2

(3)(a+b )(a 2-ab+b 2) (4)判断题:

①(a+b )(c+d)=ac+ad+bc ; ( ) ②(a+b)(c+d)=ac+ad +ac+bd ; ( ) ③(a+b)(c+d)=ac+ad+bc+bd; ( ) ④(a -b)(c-d)=ac+ad+bc-ad

( )

(5)长方形的长是(2a+1),宽是(a+b),求长方形的面积

(6)先化简,再求值:

(2a-3)(3a+1)-6a (a-4)其中a =2/17 参考答案: (1)a 2

- b 2

(2)a 2+2ab+b 2 (3)a 3+b 3

(4)错误,错误,正确,错误 (5)S=(2a+1)(a+b)=2 a 2+2ab+a+b (6)(2a-3)(3a+1)-6a (a-4)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222436(1)2x x x x --+--2

2

7612x x x -+-+277x x -+2436(1)(1)2x x x x x --+---2276212x x x x -+--+297x x -+

六、作业

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能力,恰当选做,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15.1.4整式的乘法(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第2课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x+3) 中的每一项,计算可得:-2x2+6x+x-3 .

例 1 计算:

(1)(x+2y)(5a+3b); (2)(2x-3)(x+4);(3)(x+y)2; (4)(x+y)(x2-x y+y2)

解:(1)(x+2y)(5a+3b)

=x·5a+x·3b+2y·5a+2y·3b

=5ax+3bx+10ay+6by;

(2)(2x-3)(x+4)

=2x2+8x-3x-12

=2x2+5x-12

(3)(x+y)2

=(x+y)(x+y)

=x2+xy+xy+y2

=x2+2xy+y2;

(4)(x+y)(x2-xy+y2)

=x3-x2y+xy2+x2y-xy2+y3

=x3+y3

结合例题讲解,提醒学生在解题时要注意:(1)解题书写和格式的规范性;(2)注意总结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步骤和结果;(3)注意各项的符号,并要注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三、课堂训练

1.计算:

(1)(m+n)(x+y);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2)(x-2z)2;

(3)(2x+y)(x-y)

2.选择题:

(2a+3)(2a-3)的计算结果是( )

(A)4a2+12a-9 (B)4a2+6a-9 (C)4 a2-9 (D)2a2-9

3.判断题:

(1)(a+b)(c+d)=ac+ad+bc; ( )

(2)(a+b)(c+d)=ac+ad+ac+bd; ( )

(3)(a+b)(c+d)=ac+ad+bc+bd; ( ) 注意根据信息反馈,及时提醒学生正确运用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注意例题讲解时总结的三条。

学生应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先用一

(4)(a-b)(c-d)=ac+ad+bc-ad( )

4.长方形的长是(2a+1),宽是(a+b),求长方形的面积。

5.计算:

(1)(xy-z)(2xy+z); (2)(10x3-5y2)(10x3+5y 2)

6.计算:

(1)(3a-2)(a-1)+(a+1)(a+2); (2)(3x+2)( 3x-2)(9x2+4)

四、小结归纳

启发引导学生归纳本节所学的内容:

1.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a+b)(m+n)=am+an+bm+bn

2.解题(计算)步骤(略)。

3.解题(计算)应注意:(1)不重复、不遗漏;(2)符号问题。

五、作业设计

1计算:

(1)(3x+1)(x+2); (2)(4y-1)(y-5); (3) (2x-3)(4x-1);

(4)(3a+2)(4a+1); (5)(5m+2)(4m-3); (6 )(5n-4)(3n-1);

(7)(7x2-8y2)(x2+3y2);(8)(9m-4n)(4n+9m)

2计算:

(1)(x+2)(x-2)(x2+4);(2)(1-2x+4x2)(1+2x);

(3)(x-y)(x2+xy+y2);(4)3x(x2+4x+4)-x(x-3)( 3x+4);

(5)5x(x2+2x+1)-(2x+3)(x-5);

(6)(3x-y)(y+3x)-(4x-3y)(4x+3y)

3计算:

(1)(3x+1)2; (2)(x-1)(x2+x+1);

(3)(3x+1)3; (4)(x+1)(x2-x+1)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能够按多项式乘法步骤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运算法则的推理过程,体会其运算的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推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逐步形成主动探索的习惯.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理解及应用.

2.难点: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的应用.

3.?关键:多项式的乘法应先转化为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而后再应用已学过的运算法则解决.

教学方法

采用“情境──探索”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设置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感知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操作感知

【动手操作】

首先,在你的硬纸板上用直尺画出一个矩形,并且分成如下图1?所示的四部分,标上字母.

【学生活动】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板,画出上图1,并标上字母.

【教师活动】要求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求一下这个矩形的面积.

【学生活动】与同伴交流,计算出它的面积为:(m+b)×(n+a).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将纸板上的矩形沿你所画竖着的线段将它剪开,分成如下图两部分,如图2.剪开之后,分别求一下这两部分的面积,再求一下它们的和.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求出第一块的面积为m(n+a),第二块的面积为b(n+a),它们的和为m(n+a)+b(n+a).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继续沿着横的线段剪开,将图形分成四部分,如图3,?然后再求这四块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求出S

1=mn;S

2

=nb;S

3

=am;S

4

=ab,?它

们的和为S=mn+nb+am+ab.

【教师提问】依据上面的操作,求得的图形面积,探索(m+b)(n+a)应该等于什么?

【学生活动】分四人小组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m+b)×(n+a)=m(n+a)+b(n+a)=mn+nb+am+ab,因为我们三次计算是按照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个矩形的面积进行了计算,那么,两次的计算结果应该是相同的,所以(m+b)×(n+a)=m(n+a)+b(n+a)=mn+nb+am+ab.【师生共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用第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结果相加.

字母呈现: =ma+mb+na+nb.

二、范例学习,应用所学

【例1】计算:

(1)(x+2)(x-3)(2)(3x-1)(2x+1)

【例2】计算:

(1)(x-3y)(x+7y)(2)(2x+5y)(3x-2y)

【例3】先化简,再求值:

(a-3b)2+(3a+b)2-(a+5b)2+(a-5b)2,其中a=-8,b=-6.

【教师活动】例1~例3,启发学生参与到例题所设置的计算问题中去.【学生活动】参与其中,领会多项式乘法的运用方法以及注意的问题.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课本P148练习第1、2题.

【探究时空】

一块长m米,宽n米的玻璃,长宽各裁掉a?米后恰好能铺盖一张办公桌台

面(玻璃与台面一样大小),问台面面积是多少?

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

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应充分结合导图中的问题来理解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利用乘法分配律来理解(m+n)与(a+b)相乘的结果,导出多项式乘法的法则.

2.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第一步要先进行整理,?在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去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时,要“依次”进行,不重复,不遗漏,且各个多项式中的项不能自乘,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每一项都包括前面的符号,在计算时要正确确定积中各项的符号.

五、布置作业,专题突破

课本习题

板书设计

14.1.4 整式的乘法

《第2课时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导学案

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

2.能够灵活运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重点:掌握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

难点:运用多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一、知识链接

1.口述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2.计算2x(3x2+1),正确的结果是( )

A.5x3+2x B.6x3+1 C.6x3+2x D.6x2+2x

3.计算:(1)-x(2x+3x2-2)=___________;

(2)-2ab(ab-3ab2-1)=____________.

一、要点探究

探究点1: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问题1:某地区在退耕还林期间,有一块原长m米,宽为a米的长方形林区,长增加了n米,宽增加了b米,请你计算这块林区现在的面积?

你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示所拼图的面积吗?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式子,你能得出哪些等式?

想一想:如何计算多项式乘以多项式?

1.计算(m+n)X=___________________;

2.若X=a+b,则(m+n)X=(m+n)(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根据以上计算,讨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要点归纳: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________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________.

例1:先化简,再求值:(a-2b)(a2+2ab+4b2)-a(a-5b)(a+3b),其中a =-1,b=1.

方法总结:在进行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时,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1)漏乘;(2)符号问题;

(3)最后结果应化成最简形式.

例2:已知ax2+bx+1(a≠0)与3x-2的积不含x2项,也不含x项,求系数a、b的值.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首先要利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计算出展开式,合并同类项后,再根据不含某一项,可得这一项系数等于零,再列出方程解答.

练一练:计算

(1)(x+2)(x+3)=__________; (2)(x-4)(x+1)=__________;

(3)(y+4)(y-2)=__________; (4)(y-5)(y-3)=__________.

由上面计算的结果找规律,观察填空:

(x+p)(x+q)=___2+______x+_______.

例3:已知等式(x+a)(x+b)= x2+mx+28,其中a、b、m均为正整数,你认为m可取哪些值?它与a、b的取值有关吗?请你写出所有满足题意的m的值.

1.下列多项式相乘的结果为x2+3x-18的是( )

A.(x-2)(x+9) B.(x+2)( x-9)

C.(x+3)(x-6) D.(x-3)(x+6)

2.当x取任意实数时,等式(x+2)(x-1)=x2+mx+n恒成立,则m+n的值为()

A.1 B.-2 C.-1 D.2

3.李老师做了个长方形教具,其中一边长为2a+b,另一边长为a-b,则该长方形的面积为()

A.6a+b B.2a2-ab-b2 C.3a D.10a-b

4.计算:

(1)(m+1)(2m-1); (2)(2a-3b)(3a+2b);

(3)(y+1)2; (4)a(a-3)+(2-a)(2+a).

5.先化简,再求值:(x-5)(x+2)-(x+1)(x-2),其中x=-4.

二、课堂小结

1.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________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________.

2.注意事项:(1)漏乘;(2)符号问题;(3)最后结果应化成最简形式.

1.计算(x-1)(x-2)的结果为()

A .x 2+3x-2

B .x 2-3x-2

C .x 2+3x+2

D .x 2-3x+2

2.下列多项式相乘,结果为x 2-4x-12的是( ) A .(x-4)(x+3) B.(x-6)(x+2) C .(x-4)(x-3) D.(x+6)(x-2)

3.如果(x+a)(x+b)的结果中不含x 的一次项,那么a 、b 满足( ) A .a=b B .a=0 C .a=-b D .b=0

4.判别下列解法是否正确,若错,请说出理由.

21(23)(2)(1);x x x ----() 22(23)(2)(1);x x x ----()

2246(1)(1)x x x x =-+---

22246(21)x x x x =-+--+

2224621x x x x =-+-+- 277.x x =-+

225;x x =-+

5.计算:(1)(x ?3y)(x+7y); (2)(2x + 5y)(3x ?2y).

6.化简求值:(4x+3y)(4x-3y)+(2x+y)(3x-5y),其中x=1,y=-2.

7.解方程与不等式:

(1)(x-3)(x-2)+18=(x+9)(x+1);(2)(3x+6)(3x-6)<9(x-2)(x+3).

拓展提升

8.小东找来一张挂历画包数学课本.已知课本长a 厘米,宽b 厘米,厚c 厘米,小东想将课本封面与封底的每一边都包进去m 厘米,问小东应在挂历画上裁下一块多大面积的长方形?

)1(63422

22--+--=x x x x 16722

2+-+-=x x x

《第2课时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并会进行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2.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多项式乘法的运算 复习巩固

1.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1)

(2)

(3) (4) (5) (6) 3、计算:(1)

________)3(3=-xy ________)2

3

(23=-y x ________)102(47=?-_________)()(2=-?-x x ______)(532=?-a a ______)()2(2532=-?-bc a b a )132(22---x x x

(2)

一、预习案

如图,计算此长方形的面积有几种方法?如何计算.你从计算中发现了什么?

(解决下面的问题)

方法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胆尝试

(1), (2),

总结:实际上,上面都进行的是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那么如何进行运算呢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例1计算

例2 计算:

(2)

)6)(12

5

3221(xy y x --+-)2)(2(n m n m -+)3)(52(-+n n )6.0)(1)(1(x x --))(2)(2(y x y x -+2)2)(3(y x -2)52)(4(+-x )2)(1()3)(2)(1(-+-++y x y x )2)(1(2)1(2+--+a a a a

例3.填空与选择

(1).若 则m=_____ , n=________

(2).若 ,则k 的值为( ) (A ) a+b (B ) -a -b (C )a -b (D )b -a

(3).已知 则a=______ b=______ 例4.计算: +2

二、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

(5)

(6)

2.已知的结果中不含项和项,求m ,n 的值.

n mx x x x ++=+-2

)20)(5(ab kx x b x a x +-=++2))((b x x x a x +-=+-610)25)(2(22)2(+x )1)(2(3)2)(2(-+--+x x x x )3)(2(++x x )1)(4(+-a a )3

1

)(21(+-y y )4

3

6)(42(-+x x )3)(3(n m n m -+2)2(+x )1)((2+++x n mx x 2x x

教学设计:三角形的三线与三心导学案

三角形的三线与三心 河北省丰宁南满族自治县土城中学李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重心、外心与内心。 2.会利用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重心、外心与内心进行证明与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知识的来源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作知识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合作交流的意识、动手操作的能力与探索精神,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三角形的重心、外心与内心。 难点:知识的探究. 三、教法学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二. 角平分线的作法(尺规作图) ①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两点; ②分别以C、D为圆心,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③过点P作射线OP,射线OP即为所求.

2.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做法(尺规作图) 提示:由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只要作出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两点即可. 已知:线段AB[如图(1)]. 求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作法:如图(2) (1)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以大于12 AB 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C 和D 两点; (2)作直线CD . 直线CD 就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二)合作探究 一、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内心) 如图所示,已知△ABC 的角平分线BM ,CN 相交于点P ,那么AP 能否平分∠BAC ?请说明理由.由此题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分析:由题中条件可知,本题可以采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来解答,因此要作出点P 到三边的垂线段. 解:AP 平分∠BAC .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生活与哲学》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生活与哲学》 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解读】 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可以指导生活 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功能P25) 真正的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宇宙和人生。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 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二者的关系如何? 【提示】哲学的“关系”,包括“区别”与“联系”两方面。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态度: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之是哲学家的事情。 3、小结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决定方法论,哲学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 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提示】 1、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为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见上面) (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基本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光的折射导学案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的折射规律 ②知道并会简单解释大自然中存在着象海市蜃楼、早晨变幻的太阳等光的折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以探究活动和接受式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先经历探究学习过程,再通过接受教师的讲解的同时积极参与观察、理解、猜想、检验、联想等学习过程感悟光的折射规律的奥妙。 ②设置学习情境,加强对光的折射规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探究活动和接受活动,体验学习方式多样性。 ②学会欣赏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的内在美。 【重点、难点】 重点:光折射概念和折射规律和运用规律分析解决生活中问题 难点: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从一种介质看另一种介质中的物体所看到的是虚像,折射角的概念 【教学器材】1支筷子 1个玻璃杯基础光学实验仪器10组烧杯20个水若干漫画3张 【教学流程】 一、课题引入 魔术:将筷子自由的变弯变直! 问题:你能说出这是什么现象?其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4.1 光的折射(课题板书) 二、新课内容 1、活动4.1 观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情况 将一束激光射至空烧杯中的O点,先做个标记,然后向烧杯中加水,观察到的现象 是: ①把一只激光笔对准烧杯的左下部(在烧杯底留下一个光斑)然后往烧杯中加 水,发现光斑(“移动”、“不移动”),并向_____移动 ②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方向(“是”、“否”)发生偏折,并向偏 折(此空你认为如何表达才好?) ③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④从空气中入射的光线与进入水中的光线(“是”、“否”)在同一个平面内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认识四条线和三个角 你发现了吗?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同步学案:第11章 三角形

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1.1.1三角形的边 「引入课」三角形的引入 视频助学 学习视频【三角形的引入】 「概念课」三角形的分类 学习目标 ? 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 了解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视频助学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 【三角形的分类】,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三角形如何按角进行分类?(00:00-00:26) 1. 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a :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和c :_____________. 引导问题2 三角形如何按边进行分类?(00:26-03:07) 2. 等腰三角形:有________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________,另外一条边叫做________,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________.如图,等腰三角形ABC 中, AB AC =,B ∠和C ∠是____角,且B ∠____C ∠. 3. 等边三角形:____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________三角形.如图中,等边三角形ABC 中, ______AB ==,且______60A ===?∠. 4. 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和________________. 线上练习 完成视频后相应的【专项练习】 提出疑问 预习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没有解决呢?请你将有疑问的问题记录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念课」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学习目标 ? 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 掌握三角形的构成条件 视频助学 请.先.思考..引导问题....,再看视频....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然后完成引导问题下方的摘要填空. 引导问题1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00:00-04:00) 1. 三角形两边之和________第三边. 证明:根据两点之间________最短 ∴有___AB BC +> ___AB AC +> ___BC AC +> 2. 我们可以快速验证任意三条线段是否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只需要比较相对 ________(短/长)的两条边的长度之和与第三边长度的关系,如果________第三边,则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3. 根据上述方法,请你算一算三条分别长为4cm ,6cm 和10cm 的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 引导问题2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04:00-04:46) 4. 三角形两边之差________第三边. 证明: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 ______AB BC AB BC +>??→>- ______AB AC AC AB +>??→>- ______BC AC BC AC +>??→>-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和教学设计有什么区别? 2011-11-25 22:24 一江春水正人生|分类:学习帮助|浏览6022次 分享到: 2011-11-28 16:12 网友采纳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案是为教师设计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教师讲什么和如何讲;而导学案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求得能力。一般,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包括以下内容: 一、目标点击 包括三维目标及重点、难点。其中,我们在写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时候,不要直接把教参上的直接搬过来,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要把这些语言转化成学生容易理解的“能记住”、“能说出”、“会运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例如:了解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所运用的理想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 二、科学探究(文本解读) 把本课内容分成若干知识点,比如讲《压强》这节,我可以把 本节分为三部分:压力、压强、改变压强的方法,然后依据这三部分内容依次展开。 如果说展示的内容里边包括演示实验,可以分成1、大胆猜想2、设计并进行试验3、观察并记录现象4、归纳总结5、反思交流6、学以致用这几个环节。比如说:燃烧条件的探究,1、大胆猜想,燃烧具备什么样的条件?2、设计并进行实验3、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试管中的白磷红磷,说明水中的白磷说明。这些内容可以以天空的形式来填。4、归纳总结:燃烧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5、反思交流:水火不相容,那为什么白磷可以在水里燃烧?6、学以致用:南极考察队员在南极考察时忽遇暴风雪,将火柴丢了,如何生火做饭?在这里咱们还可以有个温馨提示:利用透镜聚光。这样学生针对学案进行观察,总结,这是学生自己学到的东西。 若为文本性的知识,可以通过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接着解读文本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转化成一个个探究性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点提问、解答、应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比如说讲解压力,咱们可以这样来写:你想过这些事么:你站在水平地面上,你对地面有力的作用么?当禅把口器插入树皮时,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光的折射导学案

第四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学案编号:___ 课型:新授课执笔:张英刚审阅:物理组学生姓名:日期: 教师寄语: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 2、能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3、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4、运用光的折射解读诗句奥秘,在学习中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温馨提示:(这里可以帮你指点迷津!) 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____ 本节课的难点_:画光的折射光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辅助: 教材、教具、多媒体、导学案等 、认真阅读课本《光的折射》 1、当光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变”或者“保持不变”),这种现象 叫做光的折射。 2、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一面二角三线,请将相应的字母填 入空格: 一面: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角:入射角________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_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线: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 ________________ ;法线____________ (与界面垂直) 、探究《光的折射现象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 1、完成光路图 2 、根据平面镜特点作图 3、光的反射定律:共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角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交流展示 1、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________________ 传播。那么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到另一种介质 时,你觉得光传播的方向会和空气中一样吗?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填空: (1)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发生折射现象,同时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2)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折射角___________ (“大于”或者“小于”)入射角。光从水中 射入空气中,折射角_______________入射角(“大于”或者“小于”)。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入射角的增 大(减小)折射角将如何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光的传播方向 ________ 。 (5)反射与折射的区别:反射在_____________ ,折射在______________ 3、分析得出结论: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N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教案 导学案 导读单

课题:11.1全等三角形(1)月日班级:姓名: 一、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能说出什么是全等形,什么是全等三角形. 2. 能指出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点、对应边、对应角,会找出对应顶点、对应 边、对应角,会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 3.能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难点:找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1—4页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P2页中彩图中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与同学交流) 2.回答本页中的“小云朵”和“思考”问题(答案写在教材空白处) 3.说明全等形与全等三角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回答本节课中“思考2”问题,给我们带来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3页中的“小纸鉴”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明“对应顶点”、“对应边”和“对应角” 图11.1—1 △ABC和△______全等,记做: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顶点有:A和__,B和__,C和__等对应. 对应边有:AB和____,BC和____,AC和____等对应. 对应角有: ∠A和____, ∠B和____, ∠C和____等对应. 图11.1—2 △ABC和△______全等,记做: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顶点有:A和__,B和__,C和__等对应. 对应边有:AB和____,BC和____,AC和____等对应. 对应角有: ∠A和____, ∠ABC和______, ∠ACB和________等对应. 图11.1—3 △ABC和△______全等,记做:___________________ 对应顶点有:A和__,B和__,C和__等对应. 对应边有:AB和____,BC和____,AC和____等对应. 对应角有: ∠BAC和____, ∠B和____, ∠C和____等对应. 7. 回答“思考3”问题,并说明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及“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与“导学案”: “教学案”与“导学案”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师生公用的一种文本。“讲”字面上停留在传统教法上,而“导”重点突出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又有教师主教之嫌,“导学”则突出了有“导”之下的“学”。导学案其实就是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的一个脚本,故又可称为“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不同: 教学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导学案—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 性质不同: 教学案—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单向性、封闭性的特点; 导学案—以学生为中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的特点。 功效不同: 教学案—侧重怎样教、教什么、注重使学生“学会”; 导学案—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注重使学生“会学”。 角色不同:教学案—教师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 导学案—教师组织指导,学生是主角。 二、“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 课前的预习是学生自己或小组完成的,那么一个突出问题显现出来: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用什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一个载体,“导学案”就是起到引导、指导学生自学作用的文本,进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效率,它是学生自学的“线路图”。 三、什么是“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导学案”是集教案、学案、作业、测试和检测训练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合一”的教学文本。 “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案”课堂是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迪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导学案”其实就是把教材上复杂、抽象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具体的问题,它能引领学生通过读教材寻找方法,关键在“导”上,如果没有“导”作用的“导学案”,那和复习提纲没什么区别。 四、“导学案”的内容: 导学案的内容:主要围绕“学”而编制。 包括案头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课内训练检测、课后拓展延伸、教后记、学后记。 学习过程:自学导学、课堂教学两部分 1、案头内容: “导学案”的稿头包含有班级、科目、章节、课题、课型、执笔人、审核人、使用时间等内容。 2、设计学习目标的几点注意:目标要分“课前、课中、课后”三段设计,应具体、准确,由教学目标改为自主学习目标,由教学重点改为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改为“使自己进一步了解…”。叙述方式应为“通过……(过程、方法)学习……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每一句话都要说到点子上。 3、学习过程:包括预习导学和课堂教学研讨两部分。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前 言(第1课时) 一、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二、《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三、《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四、《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五、《致同学们》: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1、引入:由书名引入到了哲学与生活之间是否存在在一定的关系这个问题。 2、回答:生活与意识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由此而肯定了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生活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递进:仅仅有生活还不足以形成哲学,因为哲学是在生活与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索而形成的。 4、递进:任何哲学不管是还是错的,它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正 确的,因为它能够正确的探究到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6、热情的口吻号召大家学习哲学。 六、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生 活 与——单元: 哲 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16课时)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单元导语: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意义。 课文:学习的主体内容: 课文导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框构: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目构成。作为量化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目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包括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 综合探究: 探究活动目标 探究活动建议 探究路径参考 理论评析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导学案

初中物理第二章第四节《光的折射》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其他介质中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大自然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 回顾我们光学的学习,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那么光遇到水、玻璃等许多物体的表面会发生()现象,那么同学们想一下,当光射入水、玻璃内部或者光从水、玻璃射入空气时情况会怎样呢?() 实验探究一: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

能否看到硬币。(),也就是说光不再沿(),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光的折射,学后就可解释了。 二、折射现象 实验探究二: 研究这个现象需要什么器材呢?师生共同选出器材,光源水水槽 教师引导:有了这些器材,该怎样用才更加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试做 有关概念:法线;界面;折射角;折射光线 注意事项:1、让学生观察光线进入水后沿什么方向进行? 向界面还是法线偏折? 2、注水前后观察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同时推断,光从空气射入水时,传播方向是否变化?怎样变化? 3、实验时,应至少改变三次入射光线的方向,每次都让学生说明入射光线怎样变了,使学生注意观察水中折射光线的方向。 4、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让学生看看光线偏折吗?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课题: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因此,在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时,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细想一想等活动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其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学前导学 用小棒量一量一支新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再用硬币量一量。想一想,为什么量出的数据不一样呢?

二、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量数学课本的宽:你想知道我们的数学课本有多宽吗?我们动手来量一量。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5)然后再让全班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如每组中都有用曲别针量的同学,他们测量的结果都是: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那么长。这说明什么呢? (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师生探究合作交流 1、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身边不同物体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小刀、铅笔、曲别针,等去量桌子、铅笔盒、椅子等物体的长度。 (2)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 (3)然后针对测量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5把小刀长? (4)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怎样才会避免这种情况呢? 2、用同一物品(如方木块学具)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 都用方木块测量数学书的长、宽,还有铅笔的长度,看看结果如何

《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一课_美好生活的向导_)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教学重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3.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两名鞋商到一个地方去考察市场,结果发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鞋商甲认为,都不穿鞋,哪会有市场,另寻别处吧。而鞋商乙认为,没人穿鞋,正说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我会立刻投资设厂,并广做宣传,让那里的人都穿鞋。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能猜到,鞋商乙获得了成功。 问题探究: 这个故事蕴涵着什么哲理?(由于才开始接触哲学,还没涉及哲学原理,所以只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即可。) 教师引导:这两名鞋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一个只看到了表面,而另一个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而且会发展地看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形成正确、灵活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学习哲学会掌握的道理。这也说明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哲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就是我们

pdihoAAA光的折射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 课题:§光的折射课型:新授课 主备:审核:时间:××× 班级姓名学号 } 【使用说明】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第81—84页,用红笔勾画出重点,标记出疑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独立认真完成学案;鼓励提前在组内及组间进行相互讨论研究或请教老师,以备上课时展示和质疑。 学习目标: ①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知道光的折射现象。 ②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③能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 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出光的折射定律。 难点:利用光的折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导学过程 [ 课前预习案(限时10分钟) 【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你准备好了吗阅读教材p81—p84的内容,并完成下列填空。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完成以下内容,小组长课前检查) 1.(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发生反射的同时,还发生了______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进入水中的光线叫______光线. \ (3)折射角是指_________与_______的夹角.

(4)我能在图4-4-1中标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入射角、折射角. 的相关内容并读图4-4-2我知道 2.通过自学教材P 82 (1)外出旅游时,清澈见底的水池边写着“水深危险”,我们不能随便进入陌生水域的原因是因为光的_________使我们觉得池水“变浅”了. ] (2)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会瞄准看到的鱼的_______才能把鱼叉到.(选填“上方” 或“下方”) (3)我还可以列举生活中有关光的折射的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4-4-2 ~ 预习等级评价___________组长签字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由组长汇总) 二、新课引入,激发情趣 " 1.思考:水中倒影比物体本身更暗淡,为什么呢 2. 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3.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三、探究新知: 板块一: 光的折射 — 1.实验: (1)在暗室里,让一束光(可以利用激光手电筒发生的光束)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可以在水中放入适量的墨水,并搅拌均匀,这样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为明显),发现光在空气中是沿________,在水中是沿___________,但光在空气与水的分界处传播

教案与导案之区别

1、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教案突出的是教什么、怎么教。在教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多于教师的传授,而少于学生的积极参与。教更多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而导学案不同,它突出的是学什么,怎么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知其然,而且最好能知其所以然。这样一比较,就清楚地明确了学案和教案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2、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通过教师钻研了教材之后,要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编写出的自学提纲式的学习课文的步骤,并要给学生提供操作方法,它是引导学生循着老师所指的路线,一步一步独立地进行学习课文。教案当然也是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去实施教学任务的,而教案的编写,我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材为内容,注重的是学生知识性的传授。而学习方法的习得,相对以际学案就少得多。在运用教案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往往注重的也是老师教的方法,而很少去关注学生运用学习方法去学习教材。因而,我认为导学案的编写是要老师注重学习方法过程的再现,要有可操作性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或有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根据老师所提供的方法,一步一步地亲近文本,走进文本。 3、导学案不同于教案:导学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反应,通过课前的检测,我们能很好地,并能十分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我们课堂教学中能把握学情,能更突出教学重点,有的放矢地攻克薄弱点。而教案中,对学生学情的真正分析,我们只能做个预设,没有导学案那样了解得清楚明白。 4、导学案不同于教案:有了导学案的引领,学生能从老师编写的导学案提纲中,了解教师的设计思路,并循着教师的教学思路,快速地学习课文。而教案只在老师心中,学生是无法预先知晓老师的教学思路的。导学案不仅是我们“教路”的渗透,更是“学路”的引领。 另外,我们教案中设计的提问,在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参与面总不是很广的,尽管老师的提问是面对全班的,可同学往往依赖于同伴的回答较多,自已思考的要少。而导学案就不同了,在学案中我们设计的提问可变成群体行为了,给每个学生都有了相同的思考空间和思考时间,对每个学生都有明细的指引。

光的折射导学案教案

光的折射导学案教案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光的折射 [学习目标] 1.知道光发生折射的条件。 2.经历探究光斤 折射规律的过程,并了解折射的初步规律。 3.能列举生活中觉的光的折射现象。 4.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过程中,认识是探求奥秘的重要手段。 5.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因光的折射原因所发生的现象。 [学习重、难点] 1.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2.用光的折射知识解释一些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激趣演示]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 3.让激光笔垂直照向烧杯底部,然后加水,光斑______(会或不会)移动 结论:光从一种介质____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_ [新课导学] 1. 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画出光路。斜射入两种介质的界面时才发生折射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折射的定义: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折射的条件: 活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①观察折射光线、法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②比较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 ③改变入射角大小,观察角的变化,然后保持入射光线不动,转动光屏还能在光屏上找到折射光线吗? ④让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 ⑤换用玻璃砖,将上面的试验过程重复一次 ⑥让光垂直射向玻璃砖,观察现象 结论:⑴光折射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______(在或不在)同一平面上;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____(一侧或两侧)折射角随______角的变化而变化, ①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②当光从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___(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③当光垂直射向水或玻璃等_______(透明或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_____(变或不变),此时 折射角、入射角都为0度 想一想: ⑴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时,会反射吗,用什么办法来证明? 2. 归纳3.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全等三角形复习导学案教案

《全等三角形》复习(1) 【要点梳理】 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能够叫做全等三角形. 2.对应点、对应角及书写注意点: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重合的边叫做.重合的角叫做.“全等”符号:,读作“”,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的字母写在的位置上.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2).4.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还有. 5.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6.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基础训练】 1.如图1,点A、C、F在同一直线,点B在EC上,EC⊥AF,△ABC≌△EFC,CB、CF是对应边,且CF=4cm,BE=3cm,∠F=58°.则∠A=,BC=,AC=. 图1 图2 图3 图4 2.如图2,AD=AE,BE=CD,∠1=∠2=100°,∠BAE=60°,则∠CAE=. 3.如图3,除公共边AB外,根据下列括号内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在横线上添加适当的条件,使△ABC≌△ABD全等. (1),.(SSS)(2),.(ASA). (3)∠1=∠2 ,.(SAS)(4),∠3=∠4.(AAS). 4.如图4,AE⊥BD于C,CB=CD,AC=EC,则AB与ED的关系是. 【例题讲解】 例1 如图,点A、C、D、B在同一直线上,AE=BF,AC=BD,AE∥BF.求证:FD∥EC. 例2如图,已知△ABC中,AB=A C. (1)作图:在AC上有一点D,延长BD,并在BD的延长线上取点E,使AE=AB,连AE,作∠EAC的平分线AF,AF交DE于点F(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连接CF,求证:∠AEF=∠ACF.例3如图,AD∥BC,AB⊥BC,AD=AB,E为BC上一点,DF⊥AE于F.在AE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ABP与△DAF全等?若存在,请找出满足条件的点P,并给予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4如图,BF⊥AC于F,CE⊥AB于E,BF与CE交于点D,BF=CE. 求证:D在∠BAC的平分线上. 例5已知CD是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不重合),且∠BEC=∠CFA=∠α. (1)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解决下面问题: ①若∠BCA=90°,∠a=90°,在图1中补全图形,则BE CF,EF|BE-AF|;(填>、<或=) ②如图2,若0°<∠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使①中的两个结论仍然成立,并证明两个结论成立; (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a=∠BCA,请写出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不要求证明).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如何使用好导学案的几点意见 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石,扎实的导学案使教师能有效的组织教学,实现优势互补,让教师的课堂变成和谐的课堂,紧张的课堂,优质的课堂,高效的课堂。导学案作为优化课堂结构的关键,它会极大地促进教学教研活动的开展,推进我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对广大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导学案导学”不应当定位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当是一种教学理念,它最大的价值或者说它的精髓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学习的主人。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在课堂中需要寻找一个抓手,那便是“导学案”。因此导学案的设计成为了“导学案导学”研究和实施的关键。希望今天关于导学案使用的共同学习,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明确概念 1、什么是导学案? 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

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导学案与教案有什么区别? 导学案: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一种学习方案,主要从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帮助并促进他们自学。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力求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主人地位上来。导学案是师生共用、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 教案:主要从教师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传授的角度来考虑,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教案是教师独有,不给学生使用的。 二、利用导学案导学的主要过程 1、课前自学。课前教师首先要把文本或多媒体导学案及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带着问题对教材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文本,思考重点问题,努力完成预习目标和部分导学目标。其次,教师进行适当辅导,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告诉学生导学案中那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第三,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问题的地方做好记录,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走向课堂。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学生自学的有效性。 2、自学检测,讨论交流。课堂导学前,教师要对学生自学的结果进行汇报交流,检测、反馈学生的自学成效,了解学生自学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解释疑问时帮助学生解决。 3、精讲释疑,当堂训练。精讲释疑是学生在自学检测、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精讲释疑,首先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应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教师设计的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