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八上 5.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上 5.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八上 5.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十六章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学设计

模拟

“自然选择”小实验各小组分析数据,明确各喙型剩下的雀鸟数

量,并明确自然选择的具体过程。

问题4:几代以后,各岛屿雀鸟种类会发生

什么变化?

设疑:既然环境决定了进化的方向,那么自

然环境是一直不变的吗?

出示图片:火山,地震,洪涝灾害。

思考:当发生自然巨变的时候,物种进化的

方向会发生改变吗?

现在我们一起来进行课堂小结。

教师给出几个具体概念,请根据结构图将相

关概念填入表中。

过度繁殖、资源有限、生存斗争、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是一蹴而就的,而

是经过了漫长的搜集过程,以及很多科学家

的完善。

列举其他科学家在进化领域做出的贡献。

学生进行分组实

验,记录表格,统

计结果

思考问题,举手作

在实验操作

过程中进一

步体会自然

选择的过程

明确自然环

境是发生变

化的,进化不

是定向的。

优秀教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课时)

第 2 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从容说课 这节课文章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会说话” 的基因,采取此拟人化的手法目的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的思考。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虎体内的一个基因,怎样才能使自己在后代中拥有更多的拷贝呢?那就要表现得比其他基因优秀。怎样才算优秀呢?就是所控制的性状适应性强。这样就自然将进化、适应和基因这三个核心概念联系起来,基因频率的概念也就呼之欲出。 本节课分为两小节来教学,第一小节包括三部分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为什么说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材主要说明两点:一是说明个体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一个个体适应能力无论多强,如果它的基因不能传给后代,它在进化上就没有贡献,如骡。二是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同种生物中一群能够自由交配的个体。如果同种生物的两个异性个体相距遥远,没有机会交配,它们就分别属于两个种群,这两个种群是独立进化的,假以时日,有可能演变为两个物种。需要说明的是,对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的理解,只通过学习教材上这个标题下的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后续内容的学习。 在“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标题下,还重点讲述了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概念,并安排了“思考与讨论” 。这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对于学生达成本小节知识目标十分重要,其中第1 题实际上涉及群体遗传学中“哈代—温伯格平衡” 的内容,学生运用学过的遗传学知识完全可以得出答案,认识到在五个假设条件成立时,种群基因频率会保持代代相同。这个活动中的第2、3 题,引导学生分析出在自然界这五个假设条件不可能同时具备,因此,种群基因频率会不断变化。这就为本小节第二部分“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奠定了基础。 关于本小节第二部分,由于在本模块遗传部分已经讲述了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因此,这里着重讲述突变率以及突变在进化中的意义。关于本小节第三部分,教材主要通过“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来完成。这项探究强调的是运用数学方法,而不是用实验材料来实际操作,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全面提高具有独特价值。 第二小节《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包括物种的概念和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两部分。引言与第一小节相衔接,自然引出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一个物种的问题。 关于物种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定义,分类学上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形态 学标准,进化论中的物种主要依据的是遗传学标准——以能否自由交配为标准,生态学上又主要以生态要求是否一致为标准。本小节物种的定义采取的是遗传学标准。因此,在定义之前有一个状语:“在遗传学和进化论中” 。 关于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首先交代了隔离的概念,包括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等。接下来安排“资料分析” 活动,让学生通过分析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物种分化过程,来认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第三小节《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包括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三部分内容。共同进化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不同物种间的共同进化,二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演变。关于物种间的共同进化,教材通过两个实例来说明,并且指出捕食者的存在客观上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也较好地体现了学习生物学的价值。 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首先指出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多样性,接着讲述了生物进化的几个重要阶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述的不仅是物种的更替,而且包括地球环境的变迁和生态系统的演变,包括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了共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教案 学科:生物 班级:七年级(上) 教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

《致同学们》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教学反思:

生物进化理论-教案

《生物进化理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首要介绍达尔文进化思想的来源——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进而说明达尔文进化论形成过程——“贝格尔号”舰的环球航行,以及代表著作《物种起源》。然后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内容: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以及自然选择作用例子的介绍,向学生展示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思想和观点。学习本节内容,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有关生物进化发展的知识,更能使学生接受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生物进化的内容,对于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有所了解,但是仍停留在表面,对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以及它们在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是很清楚,并且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贡献及其局限性尚不了解。因此介绍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和历史局限性,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理解科学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概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论点。 (2)学会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观点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学会评述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性和局限性。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理论分别进行讲解,了解生物进化理论的形成过程。 (2)通过对自然选择学说四个主要论点的探讨,学会描述生物适应性的形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学习,感悟生命延续的规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基本论点 2. 教学难点: (1)生物的适应性 (2)自然选择的作用 五、教学主线 六、教学过程设计 1. 情景导入 由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物种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如此多样的物种的由来,从而引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2.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介绍拉马克的观点,让学生了解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之一。屏幕展示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书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书 【篇一: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 载)】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 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 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 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 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 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 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 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 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 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 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 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 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 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 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 料。 教学过程

生物进化的学说

16-3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同生物进化论的观点。 2.描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 3.说出达尔文生物进化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 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 2.能够较准确判断达尔文地雀的进化顺序。 3.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识主流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世界观。 3.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的真理,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科学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 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收集有关自然选择的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达尔文环球旅行的视频。 3.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学生准备 要求学生通过资料、网络等查询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 用多媒体展示《爬行动物时代》短片。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提问:同学们看了爬行动物时代的视频。恐龙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长达1亿多年,但是,它们却在距今6500多万年前神秘地灭绝了,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是大行星撞击地球引发火山喷发造成的,还是因为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逐渐消亡的……) 究竟哪种说法更正确呢?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设计思想这样设计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学生容易接受,又能引发兴趣,容易打开学生思路。学生观看视频,思考物种灭绝,生物进化的原因,激发求知欲以及探究的欲望。 二、探究过程 师生互动1:学习科学家的故事,引入自然选择学说。 教师: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物种的产生和旧物种的灭绝,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达尔文在吸收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个发现”之一。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汇总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 标汇总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汇总七年级上册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1.阐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运用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1.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3.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1.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遗传信息库,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3.认同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物体内特定的物质。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1.说出组织的概念,概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 4.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4.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 4.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

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复习要点: 一.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特征: 1.生活需要营养 ①植物吸收外界的H2O、CO2、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①动物出汗、排尿、呼出气体 ; ②植物通过落叶的形式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 5.能生长和繁殖 ①蘑菇等真菌——孢子 ②植物(高等—种子,低等—孢子) ③动物(卵生、胎生)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 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合作等) ②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温度、水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适应:生物对环境表现出的相适合的现象。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2.适应的特征 ①普遍性: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骆驼刺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②相对性:生物适应它所生存的环境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上的适应, 并不是永久的,长期不变的。 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蚯蚓增加土壤肥力等。) 三.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关键:设计对照试验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即对照试验1.实验组和对照组2.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一样) 四、生态系统 定义: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组成:分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的进化公开课教案

生物的进化公开课参赛教案一、知识结构 二、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讲述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教材首先在初中生物课的基础上,以“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为主线介绍自然选择。 接着进一步阐述这个学说的重要意义和局限性,并且指出近些年来,生物学家将遗传学、生态学等研究成果引入到进化论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本节的重点。 关于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教材着重讲述了两方面的内容:宏观与微观,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关于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教材着重讲述了突变在种群中出现的数量,以及突变对生物体生存的影响等。 关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教材举例介绍了生物如何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 关于隔离导致物种形成,教材主要讲述了物种的概念、隔离和物种的形成这三方面的内容。首先,简要介绍物种的概念,然后讲述隔离的概念和类型,再后举例讲述了经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的物种形成方式。 教材在最后进行了内容的归纳和总结,阐述了四个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了解。 本节中关于种群的内容,可为第八章《生物与环境》中有关种群的内容打下基础;有关进化的原材料、物种的形成等知识需要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中有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数目变异等内容作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 (3)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隔离的概念和类型,以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四、重点难点及分析 1、重点和难点 (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及其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 (2)运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界的现象,既是本课题的重点,又是难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是一类结构简单的低等多细胞动物。 (2)知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识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重点难点: 1.水螅的形态结构和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涡虫和华枝睾吸虫形态结构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3.准备活体水螅是上好本课的关键和难点。 教具准备: 活体水螅、水螅纵切切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软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水螅 1.生活环境:淡水中 2.形态体色:乳黄色或浅褐色 3.结构: 4.生殖:出芽生殖或产生生殖细胞 二、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食用、药用、观赏、石油 2.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三、扁形动物 (一)涡虫 1、生活环境 2、形态结构 3、生活方式 (二)猪带绦虫 (三)华枝睾吸虫 (四)日本血吸虫 四、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 1、扁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如何预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重点、难点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高中生物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知识点 第六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理论要点: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2、进步性:认为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进化的。 3、局限性:缺乏证据,多为主观臆断。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1、理论要点: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2、进步性: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选择材料:由变异提供;内在因素:遗传和变异;进化方向: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动力:生存斗争。 3、局限性: ①不能科学地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②自然选择对可遗传的变异如何起作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仅局限于个体水平) 三、现代达尔文主义 (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种群: 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 特点:不仅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而且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种群基因库: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该种群的基因库 3、基因(型)频率的计算: 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某种特定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内全部个体的比率。 ①按定义计算: 例1:从某个群体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

别是30、60和10个,则: 基因型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型Aa的频率为 ______;基因型 a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30% 60% 10% 60% 40% ②某个等位基因的频率 = 它的纯合子的频率+ ?杂合子频率 例:某个群体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0% ,则: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基因a的频率为 ______ 答案: 60% 40%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但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四)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机制 1、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能生殖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2、隔离: 地理隔离:同一种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种群,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生殖隔离:指不同种群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 3、物种的形成: ⑴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地理隔离(长期)→生殖隔离 ⑵物种形成的标志:生殖隔离 ⑶物种形成的3个环节: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形成的三种典型模式 ①渐变式——如加拉帕戈斯群岛上13种地雀的形成。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汇总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汇总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4.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 第四节生态系统 1.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2.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结构简图。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 1.阐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2.运用制作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说出细胞含有的物质,以及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描述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能量转换方面的作用。 2.认同细胞的生命活动具有物质基础。 3.尝试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理解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遗传信 息库,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3.认同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物体内特定的物质。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说出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结果。 2.说出细胞分裂与生物生长的关系。关注细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价值。 第三章细胞怎样产生物体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1.说出组织的概念,概述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2.说明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3.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四种基本组织装片。 4.初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第二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描述构成植物体的各种组织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识别植物体的几种主要组织。 2.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3.在说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4.进一步形成生物体是一个整体的生物学观点。 第三节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 1.说明单细胞生物是依靠一个细胞完成生命活动的。 2.举例说出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使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进一步强化显微镜操作技能。 4.认同细胞构成生物体的观点。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收集并整理从书籍、报刊杂志及网上查询到的有关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的信息。 3.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1.概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篇一:新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时间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欲。 二、互动授课 (一)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3-4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 排泄的。 小组讨论并相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 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两个 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 析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成功的兴奋。 (二)扁形动物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 主要的生理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 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 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板书设计】: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1、水螅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主要特征 二、扁形动物 1、涡虫身体特征 2、寄生华枝睾吸虫血吸虫 3、主要特征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

生物进化的学说教案

丁庄学校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集体备课纸(初稿)备课组八年级生物组授课周次第周课题16.3生物进化的学说主备人王芹 教学目标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3.能运用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变化 4.学习达尔文细心观察和实验,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 教学难点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教学过程备课组成员二次备课一、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已经灭绝的生物:中国白臀叶猴和渡渡鸟,新发现的生物: 一种在哥伦比亚的小鸟和马达加斯加的一种小嘴狐猴为什么总会有一些物种 灭亡,新的物种又是怎样形成的?推动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者对 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提到的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 学说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之一。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 和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 (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 1.简介对达尔文的一生具有重大影响的环球考察:让学生先看书,了解 “贝格尔”号航行的路线。 2.探究: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1)展示达尔文地雀喙进化的图片; (2)分组讨论:结合有关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的进化材料,尝试提出有 关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假设; (3)讨论: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达尔文认为:这些地雀可能源于共同的祖先;由于环境的改变,地雀的形态 和大小等方面逐渐发生了改变,以适应改变的环境 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但是由于食物和生活空间等条件有 一定的限度,因而生物会为争夺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间等进行生存斗争。美 洲雀的变化表明,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现象。有利变异的 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不利变异的个体则被淘汰。这是环境选择的结 果。 3.尝试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1)4人一组,学生间相互交流; (2)班级交流:学生上讲台讲述。 4.完成课本P77思维拓展2 (1)归纳出这位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2)试用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说明这种桦尺蛾在污染地区的黑化现象。 答:(1)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明显多于灰色桦尺蛾 (2)桦尺蛾的变异会产生黑色和灰色,在污染区黑色桦尺蛾是有利变异, 在生存斗争中获胜,适者生存,并繁殖后代;灰色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容易被 淘汰。这样一代代的的繁殖过程中,黑色个体就会越来越多,出现了在污染 区的黑化现象。 5.小结: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生物多样性 <过渡>继达尔文之后,许多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发展了生物进化的学 说。 (二)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1.现代综合进化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通过自然选择保留有利变 异,淘汰不利变异,就可能产生新的物种。 2.分子进化中性说:侧重从分子水平即基因水平阐述生物是如何进化的。 3.澄江动物群: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人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人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篇一: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 载)】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 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 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 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 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 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 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 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 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 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 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 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 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 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 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 料。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