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良性肌炎42例临床分析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陈晓媛;马金海【期刊名称】《吉林医学》【年(卷),期】2024(45)4【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急性良性肌炎(BACM)的病例特点及治疗情况。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97例BACM患儿,收集患儿一般资料及病史资料,分析患儿病史及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情况。
结果:97例BACM患儿中93例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12例(12.90%)有前驱病史,45例(48.39%)为上呼吸道感染,33例为支气管炎,3例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95例BACM患儿因肌肉疼痛为主诉入院,91例表现为腿痛,2例以心肌酶谱异常为主诉入院;72例BACM患儿出现异常步态,肢体无力2例(2.06%),89例患儿发热;感染类型中以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占比最高为50.52%,其次是甲型流感病毒感染11.34%;损害情况中以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占比最高为36.08%,其次是肝功能损害19.59%。
肌酸激酶<2000 U/L组、2000~8000 U/L组及>8000U/L组的腿痛持续时间分别为(3.12±0.21)d、(3.26±0.15)d及(6.05±1.21)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7例BACM患儿均接受综合治疗,流感病毒感染患儿口服奥司他韦治疗,给予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儿水化碱化补液。
97例患儿出院时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时间为(5.15±1.04)d。
结论:BACM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男患儿多于女患儿,可表现出肌痛症状,且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而其升高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BACM患儿经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总页数】3页(P817-819)【作者】陈晓媛;马金海【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相关文献】1.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2.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特点3.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4例临床特点及诊治4.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5.流感病毒相关良性急性儿童肌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28例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28例临床分析
刘利群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下半月刊)》
【年(卷),期】2010(019)001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病因、实验室检查特点极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7年7月住院治疗的28例小儿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资料,并随访1 a.结果:28例小儿全部治愈,随访1 a无复发及后遗症.结论:小儿急性良性肌炎应早发现,早治疗.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刘利群
【作者单位】653100,云南省玉溪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小儿急性良性肌炎32例临床分析 [J], 龙继凤;杨瑞平
2.1例急性喉炎并发急性小儿良性肌炎患儿的护理 [J], 王晓燕
3.小儿急性良性肌炎38 例临床分析 [J], 贾利芳;韩虹;王文徽;石凯丽
4.小儿急性良性肌炎42例临床分析 [J], 李燕华;王乐
5.小儿急性良性肌炎26例临床分析 [J], 傅雅珠;顾承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分析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分析
孔卫乾;赖永洪
【期刊名称】《广东医学》
【年(卷),期】1995(016)002
【摘要】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分析番禹市人民医院儿科(511400)孔卫乾广州医学院附属一院儿科(510120)赖永洪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儿童在呼吸道病毒性感染病程中发生的肌炎。
临床医生往往对此病认识不足。
本文报道诊断明确的急性良性肌炎10例。
I临床资料1....
【总页数】2页(P106-107)
【作者】孔卫乾;赖永洪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6.852
【相关文献】
1.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0例临床分析 [J], 黄爱春;范卫平;郝美美;康国祥
2.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3例临床分析 [J], 刘颖;孙晓娜
3.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0例临床分析 [J], 鲁利群;范建义
4.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合并心肌损害9例临床分析 [J], 张婉玉;陈莉亚
5.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0例临床分析 [J], 黄爱春; 范卫平; 郝美美; 康国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症状,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治疗【专业知识】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症状,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是儿童在流感过程中发生的肌炎,又称儿童急性短暂肌炎、病毒性肌炎、流行性感冒肌炎等。
冬春季发病率较高。
疾病病因一、病因该病发病年龄主要为5-13岁儿章,也有个别病例发病年龄最小为1岁。
男孩患者比女孩多,可能与男孩活动频繁有关。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
该病为流感病毒所致,有关研究人员猜想可能与柯萨奇病毒、A型或B型流感病毒及副流感病毒1、3型等有关,也有想关报道将其与EB病毒(疱疹病毒科R亚科,DNA病毒)以及HIV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有关,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考证。
症状体征一、症状该病多发生在儿童感冒后,最初表现为: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厌食,全身肌肉酸痛,有的孩子还会出现一过性皮疹或胃肠道症状。
大约在1-4天后,前驱症状改善,但出现两侧下肢的肌肉,以小腿肌群为多见,其次为大腿肌发生疼痛,常于睡眠初醒时突然发生,活动时肢体疼痛加剧,即使能走路,也会有步态异常,腱反射正常,无感觉异常。
严重者行走困难。
而且皮肤无感觉异常,无红热,神经反射无异常。
大部分患儿在发病3-6天后两下肢肌肉疼痛及触痛可以消失,1-2周恢复正常,行走自如,只有个别儿童的步态异常可持续数周,而且该病预后良好,所以得了该病不必紧张,只要配合药物治疗以及减少肌肉活动,卧床休息,一般都能很快痊愈,而且没有后遗症。
用药治疗一、西医1、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治疗主要是以限制活动,疼痛严重者卧床休息以及抗病毒、营养肌肉等综合治疗为主。
2、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
肌痛明显或肌酶显著增高者短期服用强的松1mg/(kg·日),2-3天,肌痛消失,行走正常。
3、抗病毒治疗方案:病毒唑或双黄连为主,辅以维生素B1、B6,维生素C等治疗,若还有细菌感染的患者加青霉素钠综合治疗治疗。
静脉点滴炎琥宁针剂或喜炎平针剂、能量合剂补充ATP及静脉点滴钙剂(葡萄糖酸钙针)治疗。
儿童良性肌炎诊断标准

儿童良性肌炎诊断标准儿童良性肌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通常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和疲劳。
由于症状多样化,诊断良性肌炎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儿童良性肌炎的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家长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儿童良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肌肉疼痛、无力和疲劳。
这些症状通常在运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有些患儿还可能出现关节疼痛和肿胀,甚至出现皮疹和发热。
在临床上,医生需要仔细询问患儿和家长的病史,观察症状的持续时间和变化情况,以便做出正确的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儿童良性肌炎的诊断还需要依靠一系列实验室检查。
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其升高提示肌肉损伤。
此外,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Myo)、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也有助于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指标的升高并不是特异性的,还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儿童良性肌炎的诊断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肌肉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肌肉的水肿、炎症和损伤情况,对于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非常有帮助。
此外,核磁共振(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也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肌肉结构和病变情况。
四、病理学检查。
在一些情况下,医生还需要进行肌肉活检,以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通过显微镜观察肌肉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诊断并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五、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医生还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免疫学检查、遗传学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相关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儿童良性肌炎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
只有在全面了解患儿的病情和进行全面的检查之后,医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并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医生和家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儿童良性肌炎,为患儿的健康提供更好的帮助。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患者的护理

介绍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基本概念 谁会受到影响
此病多见于学龄儿童,特别是在感染后期。
性别和种族没有明显的影响,任何儿童都有可能 罹患。
介绍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基本概念 何时寻求医疗帮助
出现持续的肌肉疼痛、无力或其他异常症状时, 应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对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肌电图、肌肉活检等可帮助排除其他疾病。
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
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疼痛管理
使用适当的止痛药物,帮助缓解儿童的肌肉疼痛 。
应遵循医生的处方,不可随意用药。
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 休息与活动
鼓励儿童适度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但也要进行 轻度活动。
轻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康复。
有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家长的角色与心理支持
教育与沟通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了解病情发展与护理 知识。
及时反馈儿童的症状变化,有助于调整护理 方案。
康复与随访
康复与随访
康复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结合物理治疗。
康复过程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康复与随访
定期随访
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与诊 断
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儿童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乏力、活动受限 等症状。
症状可能在几天内迅速发展,家长需密切观 察。
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如何进行诊断
通过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 手段进行诊断。
肌肉酶水平升高是常见的诊断依据。
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相关检查
儿童急性良性肌炎23例临床疗效观察

2 1 治疗 结 果 , . 见表 1
儿童急性 良性肌炎是儿童在流感过程中发生的肌炎 , 又称儿童急性短 暂肌炎、 病毒洼肌炎、 流行 卷冒肌炎等。 是冬春季发生较 多的疾 “临床 。 症状特征有发热 、 、 咳嗽 流涕、 咽痛不适或颈肩上肢及下肢l 多为钝痛现 I 』 慵 象发生。 现就我院近年来收冶的儿童 急性 良性肌炎综述如 下。 1 资料 与方 法
1 1 r般 资 料 . 一
3 讨论 儿童 急性 良性肌 炎最早 于2世纪5年 代在瑞 士儿童 中被发现 。 0 0 儿 童急性 良性肌 炎主要与病 毒感染有关 , 例如 : 奇病毒 、 柯萨 流感病毒 、 副 流感病毒 、B E 病毒等。 发病季节以冬 春季最为 多见, 主要 发生在4 2 ~1岁
总有效率 6 . I 。 疗组 明显优 于 对照 组 , 统 计学处 理 差异 有显著 性 ( <O 0 )结 论 儿童 急性 良性肌 炎 为一 良性 自 性疾 病 , 98% 治 经 P .5 。 限 起病 突然 , 复快 , 用西药治 疗后肌炙恢 复较 快 , 痛现 象迅速 消失 , 恢 采 疼 但是 临床诊 断需 与流感过程 中的骨 痛 . 流行性肌 痛 . 多发性肌 炎等
服 , 日1 。 每 剂 本方适用 于阴虚血热症 。 ) ( 益元清热 祛湿汤取 黄芪 1g金 2 5、
1 2 பைடு நூலகம்疗 方 法 .
以下特 点即可确 定诊断 : 前有病毒感染史 ; 起病 , 出现双 下 发病 急性 突然
肢疼痛或行 走困难, 疼痛以小 腿肌肉为主 ; 病程短, 对症处 理后肌 肉疼 痛 恢 复快 , 不留后遗症 ; 清酶谱尤其是 肌酸激酶 增多 ; 血 无感觉异常 , 病理
上呼吸道感染归并急性良性肌炎35例临床观看

上呼吸道感染归并急性良性肌炎35例临床观看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其归并急性良性肌炎病例也时有发生。
2006年—2020年,我科门诊收治上呼吸道感染病儿9686例,其中归并急性良性肌炎35例,发生率%。
现就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样资料观看对象为200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就医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儿9686例,归并急性良性肌炎病例35例,男孩17例,女孩18例,年龄3-12岁,平均岁。
临床表现急性良性肌炎要紧累及双侧下肢肌肉,以小腿肌群如腓肠肌疼痛及压痛为多见,第二为大腿肌。
常于睡眠初醒时突然发生,可致跖屈状态及跛行,腱反射正常,感觉无异样。
肌痛在上呼吸道感染发病后1-3天发生有17例,伴发烧23例,有头痛腹痛14例,有厌食者4例,显现皮疹1例。
相关检查35例患儿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均显著增高,增高程度与病变严峻程度相关。
血象异样者23例,要紧以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增高为主。
肌电图呈非特异性病变者21例,肌活检均无异样。
2结果病程及转归此病多能自愈,多在发病后1-5天消失。
其中有27例3天内病症消失,有6例5天内病症消失,有2例1周以后病症消失。
有21例10-15天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恢复正常。
辨别诊断急性良性肌炎应与流行性肌痛、普遍性肌痛及多发性肌炎等肌病相辨别。
(1)流行性肌痛:由柯萨奇病毒B组引发,以胸壁、腹壁及膈肌附着点突发性肌痛为显著特点,暗藏期2-5天,可伴腹肌强直,咽痛,食欲不振,淋巴结肿大,血象大体正常。
(2)普遍性肌痛: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初期,表现为周身普遍性肌肉酸痛,伴发烧、流涕、咳嗽等伤风病症,2-3天病症自然消失。
(3)多发性肌炎:病因不明,个别与遗传有关。
病程进展慢,要紧累及四肢近端肌群,并发皮肤损害。
表现为肌肉萎缩,肌无力,48%病人伴肌痛及触痛。
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肌活检肌纤维坏死。
(4)医治及预后:无特效药物医治,要紧以充分休息,增强营养,多饮水,给流食或软食,解表清热医治为主,能够口服维生素C15-20mg/kg/日,能够疼痛部位做局部按摩医治,肌痛严峻者可用局部封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4 并 发 症 .
本组 4 2例患 儿 中 , 发 咽 炎 为 9例 , 桃 体 炎 为 并 扁
6例 , 气 管 炎 为 5例 , 气 管 肺 炎 为 3例 , 泻 、 吐 支 支 腹 呕 为 2例 。
1 5 治 疗 .
1 1 一 般 资 料 .
1 3 实 验 室 检 查 . 本 组 患 儿 血 常 规 检 查 结 果 显 示 , 白 细 胞 低 于 血
首 例 小儿 急性 良性 肌 炎 最 早 于 15 9 7年 在 瑞 士 发 现 。该 病 为 一 种 与 病 毒 感 染 , 别 是 与 B 组 I 感 染 特 V 的相关 性 疾病 。该 病 主 要 见 于 5 1 ~ 5岁 儿 童 l , 性 2 男 j
收治 4 2例 小 儿 急 性 良性 肌 炎 患 儿 , 将 研 究 结 果 报 道 现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8 1 ~ 0倍 为 4例 ; 大于 1 0倍 为 2例 , 中 l例 C 值达 其 K 正 常值 的 4 5倍 。乳 酸 脱 氢 酶 (att d h d o e ae 1cae e y rg n s ,
1 2 临 床 表 现 .
素或 头孢 类抗 生 素 治 疗 , 2 ( ~3 d后 , 儿 体 温 下 降 , ) 患
肌 肉疼痛 缓解 。
2 结 果
本组 4 2例 患 儿 经 对 症 治 疗 ( ~ l ) 5 O d后 , 床 症 临
状 缓 解 , 查 CK 和 IDH 均 在 正 常 范 围 , 有 患 儿 均 复 所
本研 究选择 20 0 8年 5月 至 2 0 O 9年 6月 本 院 收 治 的 4 2例 符 合 小 儿 急 性 良 性 肌 炎 诊 断 标 准 的 急 性 良
本组 4 2例 患 儿 入 院 后 , 少 肢 体 活 动 , 痛 严 重 减 疼
者 卧床休 息 , 并给 予 利 巴韦林 ( 0 1 ) a/ k d 静 】 ~ 5 ng ( g・ )
。华 妇 幼 临 床 医学 杂 志 ( } | 电子 版 )0 0年 4月 第 6卷 第 2期 2l
・短 篇 论 著・源自 小儿 急性 良性肌炎 4 例 临床 分析 2
李 燕 华 王 乐
小 儿 急 性 良性 肌 炎 ( c t e in my st ) 儿 a ueb ng o is 是 i
脉 滴 注 , 溶 性 维 生 素 和 能 量 合 剂 静 脉 滴 注 , 以 双 嘧 水 辅 达 膜 ( ~ 5 rg ( g・ ) 服 ; 并 细 菌 感 染 者 予 青 霉 3 ) /k d 口 a 合
性肌 炎患 儿为 研 究 对 象 。其 中 , 性 患 儿 为 2 男 9例 , 女
孩性 为 1 3例 , : 为 2 2:1 0 年 龄 为 2 5 1 . 男 女 . .; .~ 35 岁 ,2 5 5 0 岁 为 1 . ~ . 1例 , . 6 0~ 1 . 岁 为 2 00 1例 , 1 . 4 l . 岁 为 1 例 , 均 年 龄 为 7 8岁 ;8例 来 自 00 3 、 2 平 . 2 城 市 , 4例 来 自农 村 , 市 : 村 为 2:l 该 病 一 年 1 城 农 。 四 季 均 _ 发 病 , 本 绢 以 春 、 季 发 病 率 最 高 ( 0 4 ) 】 『 但 秋 3/ 2 。
9例 。4 2例 患 儿 发 病 ( ~ 3 d后 , 驱 症 状 改 善 , 然 1 ) 前 突 出 现 双 下 肢 肌 肉 疼 痛 和 触 痛 , 动 时 疼 痛 加 剧 , 要 累 活 主 及 小 腿 肌 肉 ( 6 4 ) 大 腿 肌 肉 ( / 2 , 因 肌 肉 疼 痛 3/ 2 、 64 ) 且 减 少 或 拒 绝 行 走 , 态 异 常 , 跛 行 。 其 中 , 9例 患 儿 步 呈 2 肌 肉 疼 痛 发 生 于 睡 眠 初 醒 时 , 痛 剧 烈 、 忍 。 本 组 患 疼 难 儿 经 对 症 治 疗 后 , 痛 及 触 痛 ( ~ 5 d消 失 , 7 I ) 肌 3 ) (~ O d 恢 复 正 常 , 走 自 如 。 全 部 患 儿 均 未 发 现 其 他 部 位 肌 行 肉疼痛 , 张力正 常 , 腱 反射 正 常 , 皮肤 感觉 异 常 。 肌 膝 无
该 病 起 病 急 , 驱 症 状 均 为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 本 组 前 4 2例 患 儿 均 有 发 热 ( 温 为 3 . ℃ ~ 4 . ℃ ) 持 续 体 80 00 ,
治愈 出 院 , 愈 率 为 10 。 治 0
3 讨 论
( ~5 d 伴 流 涕 、 塞 为 1 3 ); 鼻 2例 , 嗽 为 l 咳 6例 , 痛 为 咽
高 2 3倍 为 1 ~ 2例 ; ~ 5倍 为 1 3 8例 ; ~ 8倍 为 6例 ; 5
童 时 期 常 见 病 , 由 于 儿 童 在 流 行 性 感 冒过 程 中 , 感 多 流 病 毒 ( f e z iu , 直 接 侵 犯 肌 组 织 而 引 起 的 肌 i l navr s1 n u V) 炎 性 改 变 所 致 。本 科 自 2 0 0 8年 5 至 2 0 月 0 9年 6月 共
患 儿 多于女 性 , 市 儿 童 发 病 率 高 于 农村 。这 可 能 是 城
由于男 孩 活动 量 更 大 , 易 交 叉感 染 ; 市 人 口密 集 , 更 城 学 龄 期 儿 童 交 叉 感 染 机 会 较 农 村 中儿 童 高 。 流 感 初 期 活 动 过 度 、 口密 度 高 , 能 是 急 性 良 性 肌 炎 的 诱 发 因 人 可 素 , 是 男 孩 比 女 孩 发 病 多 且 较 重 的 原 因l 。 本 研 究 也 3 结 果 与 文 献 报 道 J 致 。 本 组 患 儿 前 驱 症 状 为 上 呼 吸 一 道 感染 , 状一 般持 续 ( ~ 7 d 发热 可 持 续 至 急 性 良 症 2 ); 性 肌 炎 症 状 出现 时 , 般 持 续 ( ~ 3 d后 。 4 一 1 ) 2例 患 儿 前 驱 症 状 改 善 后 , 于 睡 眠 初 醒 之 后 突 然 出 现 下 肢 疼 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