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测量方法

合集下载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

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规律的科学。

运动生物力学的主要任务:提高运动能力,预防运动损伤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分为测量方法和分析方法,其中测量方法可以分为运动学测量、动力学测量、人体测量、肌电图测量运动学测量的参数:(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动力学测量的参数:主要界定在力的测量方面。

人体测量是用来测量人体环节的长度、围度及,(质量、转动惯量等)肌电图测量是用来测量肌肉收缩时的神经支配特性。

动作结构:运动时所组成的各动作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或顺序动作结构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运动学和动力学,运动学特征指完成动作时的时间、空间和时空方面表现出来的形式或外貌上的特征;动力学的特征指决定动作形式的各种力(力矩)相互作用的形式和特点,包括力、惯性和能量特征。

运动学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和时空特征时间特征反映的是人体运动动作和时间的关系:半蹲起立和深蹲起立空间特征是指人体完成运动动作时人体各环节随时间变化所产生的空间位置改变状况:下肢和躯干等空间移动轨迹时空特征指人体完成运动动作时人体位置变化的快慢情况。

动力学特征包括,力的特征、能量特征和惯性特征能量特征:人体运动时完成的功、能和功率方面的表现形式。

惯性特征:人体运动中人的整体、环节以及运动器械的质量、转动惯量对运动动作所具有的影响。

动作系统:大量单一动作按一定规律组成为成套的动作技术,这些成套的动作技术叫做动作系统。

人体基本运动动作形式可主要归纳为推与拉动作、鞭打动作、缓冲和蹬伸动作及扭转、摆动和相向运动等动作形式上肢基本运动动作形式——推(铅球)、拉(单双杠)、鞭打(标枪)★人体基本运动下肢基本运动动作形式——缓冲、蹬伸、鞭打动作形式全身基本运动动作形式——摆动、躯干扭转、相向运动人体的运动是由运动器系的机能特征所决定的,即以关节为支点,以骨为杠杆,在肌肉力的牵拉下绕支点转动,各肢体环节运动的不同组合使人完成千变万化的动作。

运动学实验设计: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运动学实验设计: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
实验数据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与理论值的比 较和讨论
实验结果的分 析和解释
实验结果的实 际应用和意义
实验总结和展望
实验总结
实验目的:测 量速度和加速

实验方法:使 用光电门和位
移传感器
实验结果:得 到了速度和加
速度的数据
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改进建议:
讨论了实验中 提出了一些改
可能产生的误 进实验的方法
运动学实验设计:速度和加速 度的测量
汇报人:XX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总结和展望
添加章节标题
实验目的
了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速度和加速度 是运动学中的
基本概念
通过实验了解 速度和加速度 的定义和测量
方法
掌握速度和加 速度之间的关

实验中需要注 意的问题和注
差及其影响
和建议
实验展望:对 未来速度和加 速度测量的研 究进行了展望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实验方法:需要优化实验步 骤,减少误差来源
实验设备:需要更精确的测 量仪器,以提高测量结果的 准确性
数据处理:需要更完善的数 据处理方法,以提高结果的
可靠性
实验结果:需要更深入的分 析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
计算方法:通过测量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然后计算速度的变化量,最 后除以时间间隔
加速度的单位:米/秒²
加速度在运动学实验中的应用:通过测量加速度,可以了解物体的运动状 态和运动趋势
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
光电门:通过红外线发射 和接收,测量物体通过光 电门的时间差,从而计算
出速度。
加速度传感器:通过测量 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加速

运动生物力学重点

运动生物力学重点

运动生物力学重点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运动生物力学第一章运动生物力学是生物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体育运动中人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将体育运动中人体(或器械)复杂的运动形式及变化规律结合力学和生物学的原理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

运动生物力学的任务:1改进运动技术。

2改善训练手段。

3改革运动器材。

4预防运动损伤。

5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分析法测量法测量方法有:运动学测量、动力学测量、人体测量及肌电图测量。

运动学测量参数---肢体的(角)位移、(角)速度、(角)加速度等。

运动学参数---主要界定在力的测量。

人体测量参数----人体环节的长度、围度及惯性参数如质量、转动惯量。

肌电图参数----测量肌肉收缩时的神经支配特性。

20世纪生物力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生物力学发展成为大学的专业课程。

2生物力学研究结果逐渐用于实践,如医学工业体育等方面。

3生物力学研究人类和动物运动及运动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

第二章动作结构运动时所组成的各动作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顺序称为动作结构。

人体动作结构特征1.运动学特征---时间特征、空间特征、时空特征。

2.动力学特征---力的特征、能量特征、惯性特征。

动作系统-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动作技术,都是由若干单一动作组成的。

大量单一动作按一定规律组成为成套的动作技术,这些成套的动作技术称为动作系统。

动作系统的分类及特点1.周期性动作系统特点---反复性和连贯性、节律性、交互性、惯性作用。

2.非周期性动作系统特点---独立性、复杂性和稳定性。

3.混合性动作系统。

特点---两种动作成分有相互制约性、两种动作的组合部分是动作系统的关键部分。

不固定动作系统特点---复杂多变性、固定于不固定相结合。

人体基本运动动作形式1.上肢基本运动动作形式: 推拉鞭打2.下肢基本运动动作形式: 缓冲蹬伸鞭打3.全身基本运动动作形式: 摆动躯干扭转相向运动环节--相邻关节之间的部分称环节;单生物运动链两个相邻骨环节及其之间的可动连接构成,包括相邻两个环节和连结这两个环节之间的关节多生物运动链:两个或两个以上生物运动链串联而成开放链:末端为自由环节的生物运动链,该自由环节又称末端环节。

重力加速度的几种测量方法

重力加速度的几种测量方法
重力加速度的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一、用弹簧秤和已知质量的钩码测量 将已知质量为m的钩码挂在弹簧秤下,平 衡后,读数为G.利用公式G=mg得g=G/m.
• 方法二、打点计时器法
• (1)按如图所示连接好实验装置,让重锤做 自由落体运动,与重锤相连的纸带上便会被 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点迹。
• (2)对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h进行测量,利 用hn-hn-1=gT2,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
例3、用滴水法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值, 在自来水龙头下面固定一挡板,如图B-1所 示,仔细调节水龙头,使得前一个水滴滴在挡板 上的同时,下一个水滴刚好开始下落.首先量出水 龙头口离挡板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 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挡板上的声音的同 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 一 滴水声,依次数“2、3、4……”,一直数到“n” 时,按下秒表按钮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读数t. (1)写出用上述方法测量重力加速度g的表达式 g=____________; (2)为了减小误差,改变h的数值,测出多组数 据,记录在表格中(表格中的t是水滴从水龙头口 到挡板所用的时间,即水滴在空中运动的时 间),请在图B-2所示的坐标纸中作出适当的图 象,并利用图象求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g=___________.(要求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s1、s2、s3、s4、s5、s6中,对实验 结果起作用的,方法一中有________________;方法二中 有_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 ________________(“方法一”或“方法二”)更合理,这 样可以减小实验的________________(填“系统”或“偶 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 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并计算物体经过第4点 的瞬时速度v4=__________________m/s;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________m/s2。

测量物体速度的几种方法

测量物体速度的几种方法

1 测量物体速度的几种方法测量物体速度的方法很多,不仅可以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流表,还可以利用多种脉冲信号(如:超声波脉冲、电磁脉冲、光电脉冲或激光扫描信号),还可以利用共振、干涉原理、多普勒效应等九种方法进行测量,现介绍如下.一、 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流表测量物体速度利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速度是中学物理中最常见的,本文不再介绍;但利用电流表测量物体速度很多同学还比较陌生,现举例说明.例1 如图1所示,变阻器滑动触头P 与某一运动的物体相连,当P 匀速滑动时,电流表就有一定的示数,从电流表的读数可得运动物体的速度.已知电源电动势E=6V ,内阻r=10Ω,AB 为粗细均匀的电阻丝,阻值R=50Ω,长度L=50cm,电容器的电容C=100F μ.某次测量电流表的读数为I=0.10mA ,方向由M 流向N ,求运动物体的速度v .[解析]由分压原理得AB 两端电压AB U =R E R r +,① AB 单位长度上的电压为AB U U L∆=,② 设t ∆(极短)时间内,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的变化量和极板上电荷的变化量分别为Uc ∆和Q ∆,则Uc U v t ∆=∆⋅⋅∆,③ 图1Q ∆=Uc ∆·C ,④ 电容器上充(放)电的电流为Q I t ∆=∆.⑤ 解①-⑤得()R r L v I REC+=.⑥ 将已知数据代入⑥得v =0.1m/s.根据题目“电流表中的电流方向由M 流向N ”可知,该过程为电容器充电过程,则物体由B 向A 运动.从⑥可以看出()R r L v I REC+=∝I ,可见电流表的读数与物体的速度成正比.当电流表用做测速时,它的刻度是均匀的.二、 利用多种脉冲信号(如:超声波脉冲、电磁脉冲或光电脉冲信号)测量物体速度1、利用超声波脉冲信号测量物体速度(例如:超声波测速仪、水声测位仪(声纳)) 例2(2001·上海) 如图2所示,图A 是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物体的速度.图B 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0=1.0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v 0=340m/s,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B 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m,汽车的速度是__m/s.。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操作的测量PPT课件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运动操作的测量PPT课件
• 一、应用: • 例1:网球发球教学—测量操作特征来评价学生的技术掌握 • 测量:①发球成功与出界的数量;②做标记计算球的落点;③发球姿势评
价。 • 例2:偏瘫病人重新学走路 • 测量:①步数或距离;②行走时的平衡和姿态,③分析走时腿、躯干和手
臂运动学特征。 • 完成测量的两个步骤: • 第一, 明确有效的操作测量应该测量操作的那些方面; • 第二, 确定如何测量已选定的操作特征。
某些方面的操作状态 而进行的一种动作技能操作测量。如:运 动学特征、力量、肌电 图和脑电图等。
第2页/共30页
三、反应时(Reaction time RT)
• 1、定义:指从信号(刺激)发生到反应产生之间的时间间隔。如在短距离游泳比赛中枪响到脚踏离跳 台。
• 反应时只与活动开始前的时间有关。
第3页/共30页
第19页/共30页
• 常误:指操作成绩偏离目标的量,通常用“+”或“—”进行标示。 • 动作过程中出现失误的原因有两方面动作不足或动作过火,所以计算常误对判断人在技能操作过程中产生
操作误差的倾向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方法与绝对误差相同。 • 可变误差:指描述操作变异性(或一致性的)的误差值。 例子:
第12页/共30页
4、反应时在研究中的应用
• (1)用来测量开始指令动作速度的快慢。 • (2)评价人对指定动作的动作形式和开始时间的预判断。 • 5、反应时与动作时间和响应时间 • 在人对信号做出反应的情景中,还有两个操作量度可以作为评
价依据,即运动时和响应时。 • 运动时开始于反应时结束的同时,是动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四、误差测量
• 1、定义:指把人在操作中出现的失误次数作为一种操作量 度。
• (1) 它可以用来评估以精确性为动作目标的技能,如伸手拿 茶杯,沿指定路径走等,这些技能需要时间和空间上的精确 性。

运动学参数的测量

运动学参数的测量
运动学参数的测量
汇报人:文小库
2024-01-20
CONTENTS
• 引言 • 运动学参数的种类与测量方法 • 运动学参数测量的常用设备与
工具 • 运动学参数测量的实验设计与
实施 • 运动学参数测量结果的分析与
处理
01
引言
运动学参数测量的意义
运动学参数的测量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运动学参数的测量,可以深入了解物体的 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02
遵守操作规程
03
穿戴防护装备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测量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事故 。
在进行可能产生危险的实验时, 应穿戴相应的防护装备,如护目 镜、手套等。
提高测量准确性的建议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根据测量需求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测量工具。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为减小误差,可对同一参数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 果。
理。
数据记录仪
能够实时记录和存储测量数据,具 有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功能。
数据处理软件
用于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 析和可视化,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 和功能。
04
运动学参数测量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目的与要求
确定测量运动学参数的目的
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评估运动性能还是优化设计等 。
明确测量参数的精度要求
• 交通工程:在交通工程领域,运动学参数测量可用于车辆动力学分析和交通安 全研究。例如,通过测量车辆的运动轨迹、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可以评估车 辆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交通管理和控制提供依据。
02
运动学参数的种类与测量方法
位移的测量
直接测量

运动生物力学参数测量

运动生物力学参数测量

(松井秀治,15)
(汉纳范,15)
(扎齐奥尔斯基,16) (郑秀媛,16)
二、运动学参数测量
(一)运动学参数(指标)
质点位置矢量(位矢、矢径):用来确定某时刻质点位 置(用矢端表示)的矢量。
运动函数机械运动是物体(质点)位置随时间的改变。 在坐标系中配上一套同步时钟,可以给出质点位置坐标和 时间的函数关系— 运动函数(function of motion) 。
回转半径(转动半径)
人体环节的划分方法
以人体的结构功能为依据:
以人体体表骨性标志为依据: 以关节上主要的骨性标志点 来确定环节的长度。易于测 量,但误差太大。
分割环节的切面通过关节 转动中心,以关节质心的 连线为环节长度。
人体惯性参数标准化的依据
(二)人体惯性参数的测量
尸体测量法:肢解-环节参数测定。采用称重法和悬挂法。
(a)鞋垫式
(b)平板式
(c)测量结果分析
脚底各个区域的压力、压强情况
压力中心及压力中心轨迹
美国Tekscan=F-scan 德国Novel=Pedar
4. 肌电测量
肌电测试通过对不同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域、频 域上的不同特征的分析,可以了解人体在完成运动动作时,不 同部位的肌肉参与活动的强度、时间顺序及相互协作关系,为 运动技术分析提供依据。现在应用较多有4通道、8通道肌电测 量分析系统。根据信号传输方式,可分为有线和无线两类系统; 根据数据接收和储存方式,可分为便携式大容量储存卡存储和 无线信号实时接收两种。
立定跳 远.。……
运动时的肌力大小和肌肉力矩一般用加速度大 小推算;偶见用肌电图推算
Isomed 2000(750NM)等速肌肉力量测试/训练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这门课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人体运动的运动学分析的主要内容。

复习:一、人体关节的相关概念二、人体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三、人体运动链的分类四、人体运动的自由度一、人体关节的相关概念关节:骨与骨以结缔组织相连结构成关节。

根据连结组织的性质和活动情况,关节可分为不动关节(韧带联合、软骨结合和骨性结合)、动关节(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和半关节(耻骨联合)。

二、人体关节运动的基本形式1)角度运动邻近两骨间产生角度改变的相对转动,称为角度运动。

通常有屈、伸和收、展两种运动形态。

2)旋转运动骨绕垂直轴的运动称为旋转运动,由前向内的旋转称为旋内,由前向外的旋转称之旋外。

三、人体运动链的分类开放运动链末端呈游离状态,它的某一关节固定,其余各关节产生运动。

如果运动链首尾相连,形成闭合状态,末端无游离的环节,称为闭合运动链。

四、人体运动的自由度假如物体不受任何限制(约束),它可以在三度空间运动,也既是相对于三个相互垂直轴的平动及绕三个轴的转动,物体有六个自由度。

当把物体某一点固定时,其自由度为三个,这时不能产生平动,只能以三个坐标轴为轴发生转动(可把原点放在固定点)。

当物体的某两点固定时,只有一个自由度,既以两点的连线为轴的转动。

当物体上任意三点固定时,则自由度为零,不产生任何方向的平动和转动。

在前面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中我们所讲的是一些运动学、动力学和肌肉力学的一些理论知识,通过上半程的学习对技术分析有个理论上的知识,在后面的学习中将主要进行的是一些实际的应用操作。

那么,今天所要学习的就是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的工作环节以及现场数据采集。

第六章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的工作环节及现场数据采集第一节运动技术数据的意义运动技术数据是指从人体运动过程中采集到得能够准确描述其运动状态的相关性息。

人体运动与时间、空间相关的信息称之为运动学数据;人体运动与作用力、时间相关的信息称之为动力学数据。

一、运动学数据对运动技术的意义运动学数据包括关节位置和关节角度、位移和角位移、速度和角速度、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1)关节位置和关节角度人体关节位置和关节角度数据可以准确描述人体运动的姿势。

A.关节位置人体运动系统的支架是由骨骼和关节组成的一种链状结构,当这种链状结构的枢纽位置(关节位置)发生变化时,便会引起整个支架的形态发生变化。

因此,人体运动时身体姿势可以看成是由各个关节在空间位置决定的。

图中显示了关节位置与动作姿态相关的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人体任何一个关节点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都必然会引起动作姿态发生变化;反之,当人体动作姿态发生变化时,也必然会伴随关节位置的变化。

B.关节角度人体每个关节的角度决定相邻两个运动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关节角度数据直接描述动作姿态中每个关节的伸展和弯曲状况。

在分析评价运动技术姿势时,关节角度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2)位移和角位移A.位移人体动态运动过程可以看成是由一系列有序的静态姿势所组成,当人体从一个姿势连续变化到另一个姿势时,肢体各部位的位置会发生一系列的连续变化,位置变化的距离称之为位移。

我们以100米途中跑时人体总重心的位移情况为例,通过运动员途中跑的影像资料求出途中跑每个瞬时的总重心位置坐标,便可以在坐标中做出途中跑人体总重心的运动轨迹。

100米途中跑总重心的位移变化情况可以分为左右水平方向上的位移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以此来了解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当垂直位移数据较大时说明运动员跑动时身体重心在垂直方向起伏较大,当左右位移数据较大时说明运动员跑时身体重心在左右方向摇摆较大。

因此,左右水平摆动太大和垂直方向上起伏太大都表明运动员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B.角位移当肢体各部位的位置会发生一系列的连续变化时,各个关节角度的大小也会相应变化,关节角度变化的幅度称之为角位移。

髋关节角度是衡量短跑运动员大腿摆动时的重要技术指标。

大腿前摆时髋关节角位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运动员大腿摆动技术的情况。

膝关节角度是衡量短跑运动员小腿折叠时的重要技术指标。

小腿折叠时膝关节角位移的大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运动员小腿折叠技术的情况。

3)速度和角速度A速度速度是指位移量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反应了在单位时间内肢体某点位置移动距离的大小。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习惯于使用平均速度,但是平均速度指标用于分析运动技术时,是远远不够的。

例如100米跑的成绩为10秒,如果按平均速度我们就认为该运动员的速度为10m/s,我们可以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出速度-距离曲线。

经验告诉我们:100m跑的速度实际上是非匀速的。

在起跑阶段速度是逐步增加的,在途中跑和终点冲刺阶段,其速度应该相对较大,应该超过其平均速度,而且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名运动员在起跑加速阶段、途中跑阶段和终点冲刺阶段的速度变化情况。

相比之下,这种瞬时类型的速度-距离曲线数据更大的包含了较多的运动技术信息。

B.角速度角速度是指角位移量与时间的比值。

角速度反应了在单位时间内肢体转动幅度的大小。

速度和角速度都是衡量肢体动作快慢的指标。

关节角速度是衡量短跑运动员肢体摆动时的重要技术指标。

加速度的公式:与速度数据的作用一样,角速度数据也可以描述运动技术动作的快慢。

速度数据侧重于描述人体某个点的运动的快慢;角度侧重于描述人体某个环节的运动快慢。

4)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在运动技术分析中还需要用到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等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反映人体运动过程中某个点的速度变化的快慢,或某个肢体的角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角加速度二、动力学数据对运动技术分析的意义在动力学数据分析评价运动技术时,最常用的事动力曲线和冲量两种数据形式。

(一)动力曲线动力曲线又称为“力-时间”曲线,动力曲线是以时间数据和力值数据为坐标,在“力-时间”坐标中描绘出一条曲线,它是一种图形类数据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力值大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人体完成技术动作时,必然要对外界物体施力,在整个过程中,力的大小随时间而变化。

在运动员做动作的时间范围内,如果能够连续采集到足够多力值数据,就可以得到足够多的(时间,力值坐标)用于描述“力-时间”曲线。

例如,一次跳高踏跳动作需要的时间大约在0.2s左右,如果每隔0.001s采集到一个力值数据,就可以得到200个力值数据,与相对应的时间构成200个坐标,在用光滑的曲线连接这200个点,就得到一条反映该动作用力状况的动力曲线。

动力曲线中的力学分析对于评价运动员的技术有着非常大的用途。

以下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1)不同的动作会产生不同的动力曲线从跳远中的第一跳和跳高中的踏跳可以发现,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动力曲线存在差异,差异主要体现在动力曲线形状、力值的大小、作用的时间等方面。

2)不同的人完成相同的动作会产生不同的动力曲线甲乙两名运动员做同样踏跳动作,但动力曲线存在较大差异。

表明:动力曲线能反映每个运动员完成动作时自身的发力特点,通过动力曲线可了解不同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差异。

3)相同的人完成相同的动作其动力曲线会有一定的差异图中反映同一名运动员前后两次踏跳试跳的动力曲线存在一定的差异。

说明动力曲线能准确的反应运动员做动作时的用力过程,哪怕是一些细微的差别都能准确的表现出来。

(二)冲量人体完成动作时对外界施力的目的是为了改变自身的运动状态(加速、减速、保持静止或匀速)。

运动状况效果的大小是由施力的大小与时间的成绩(冲量)决定的。

动力曲线所围面积代表冲量的大小。

动力曲线下所围面积越大,受力物体运动速度的改变也就越大。

因此,冲量是分析评价运动技术效果的一个客观指标。

第二节运动技术分析和诊断的主要工作环节和步骤(一)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的基本模式运动技术诊断系统的基本结构是由4个主要环节构成:即运动过程或技术动作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分析;综合决策;诊断意见反馈。

1 反馈系统技术诊断系统是一个闭环反馈控制系统,是对运动员技术动作进行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从长期、整体观来看,它是一个正反馈作用过程;但短期、局部作用效果有事可能是负反馈。

例如;有些高水平运动员在改进技术时会出现暂时的成绩下降现象。

在完成技术分析和诊断任务时,研究者需要明确是为了短期效应还是长期效应,它会直接影响诊断决策和反馈环节的结构和功能。

2 抗干扰和稳定性就目前的发展水平来看,整个系统主要是在人的干预下完成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因此,其技术分析与诊断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较差,而且面对同样一个受试者,同样的测量资料和数据,不同的研究者会给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因此数据的稳定性也相对较差。

3 硬件和软件支持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换能器、组合型的测量仪器、分析仪器、计算机等工具类硬件;另一类为设计和实现诊断的研究者和设备、工具的使用者。

支持系统的软件主要包括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决策软件以及存在与研究者大脑内的一般和专项知识,研究经验,决策恩呢管理和智力水平等。

4 时滞和工作效率不同专项其人体运动形式千差万别,可利用的工具类硬件和软件的先进性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人体的工作量也存在差异,从而造成系统反馈的时滞性。

(二)基本技术分析与诊断系统的实现基础1 运动信息采集运动信息的采集主要有摄影、摄像、三维测力、人体肌电等的测量方法。

2 数据处理和分析采集设备不同,数据处理方式不同,有繁有简,运动图像序列是目前最主要的现场采集资料,下面以此为例说明:(1)解析:通过专门的解析设备,包括摄影、摄像的光学测量与识别设备和软件对影像进行解析,如影片分析仪和录像分析仪。

(2)数据合成:三维运动学分析中将两台摄像机的二维空间视屏转换成三维空间视屏。

(3)运动学参量计算:通过计算机软件对获得的关节点、角度和质心的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等进行运算。

(4)平滑及误差修正计算:比如数字滤波平滑处理,它可以将曲线变得更接近实际数据值,通过一定的滤波,将高频的杂音阻止通过。

(5)导出参数及统计计算:把可用的数据导出,在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对技术统计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6)数据输出及图像和图形显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最后阶段是使数据以文件格式输出,并可用图像和图形进行表示。

3 综合决策综合决策是技术分析和诊断的关键一步,实质上这是一个方法学问题,早起的技术分析研究大多建立在比较基础上,即寻找一些技术关键指标或敏感指标,然后与标准值(常态值)或世界优秀选手的技术参数比较,按照经验确定出各个技术参量与运动效果之间的趋势关系,就能指出当前运动员的主要技术缺陷,完成诊断任务。

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1)基于运动过程或图像的人工专家定性决策在要求实时快速反馈,没有或几乎没有可靠的测量数据基础上,有技术分析专家现场观察运动过程或观看运动录像等资料提出诊断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