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之鉴赏中国画

美术鉴赏之鉴赏中国画
美术鉴赏之鉴赏中国画

从鉴赏中国画浅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2012班

李龙201213403102 大千世界,芸芸丛生,唯独人类这个拥有语言和思维灵性的“ 动物” 才真正懂得美,并由此而产生对美的需求和创造。美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就形成了中国画。

中国画不同与西画,她是不以真实再现具体的自然形象(形似)

为追求目标,而将审美落脚在表现对象的神韵,作者的审美情思和作品的一切构成因素上。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中国绘画历来重视颜色的运用。古人说的“随类赋彩”,指画面中同类事物可用同种色调处理。中国古代画家受朴素唯物主义的影响,色彩讲求简练概括,以描绘对象的固有色为主,认为固有色是物象的本质色彩。中国画以墨为主,也可用墨色与彩色结合来描绘对象。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墨色互补的艺术效果。这种设色方法,使画面颜色高度概括与稳定。中国绘画的设色带有明显的平面意味和装饰效果。

中国画还讲究天趣的追求,即要出之天然,不可造作。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向怀素求教书法问题,“素日:‘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折壁之路。’”一一自然。

中国画的章法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无限的内在活力,各种规则型构图与不同文化因素可以相互交融。现代人审美眼光的变化,让画家们开始重新考虑构图表征新的所指,这促使中国画构图样式呈现出更整体、更单纯、更强烈、更集中的审美特点。

中国画画家们可以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依据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体验,用绘画的方式“壮景抒情”,“借物言志”,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及对国运兴衰、民族荣辱的关心。无论是对时事的积极参与,还是洁身自爱,众醉独醒的孤鸣,皆流露于尺素之间。石涛就曾有过“一生郁勃之气,无所发泄,一寄予诗画,故有豁然长啸,有时若戚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寓之”的感慨。随着题画诗的出现和绘画款识的逐步完善,绘画“意境”美最大限度地显示出它诱人的魅力。

如果文艺创作是精神生产的话,文艺的欣赏则属于精神的消费。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才算是文艺活动的全部。作者和欣赏者通过作品为媒介,沟通、交流、传达、接受、拓展、反馈,发挥着社会效用,同时也在互相促进中提高发展。

有一则故事,说唐代大画家阎立本初见南朝名画家张僧繇的画迹,觉得不过“虚得其名”,可是再去看时,发现不愧是“近代佳手”,待第三次仔细看时才悟到张僧繇绘画艺术的真正高妙之处。于是“留恋十日不能去”,“坐卧观之”朝夕揣摩。这说明识画与相马、识人的道理相通,其优劣并不是一望而知的(当然也不排斥有一见钟情的

另外一种情况)。从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我们可以感受艺术的高雅,那么,我们应当怎样欣赏艺术,或者说,怎样培养美术鉴赏的兴趣和智能呢?

任何一个认识(审美,也应该包含在人类广义的认识之中),都是在多次反复中获得的。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要靠长期的积累,欣赏中国画也是如此,多多接触艺术品。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话很对,所以也有人主张亲自参加艺术创作实践,大有助于领会个中三昧。倒不妨试一试。对于艺术,不要看得太简单,也未必望而生畏。实际上,把文艺视为“诗赋小道,壮夫不为”者有之:深知“文章千古事”的道理者可能更多。我们不要做无师自通的狂夫,也不要相信只有天才方能问津艺术的迷信。

谁都知道,文艺作品虽然有教育意义,但首先要给人以喜悦和美感。因此,美术鉴赏的基本特点是直观性的感受。你如果直直坐在那里,一点一划也要追索哲理,一直追究作品好坏,那就不会有真正欣赏的愉快。美术鉴赏应当以积极的激情和兴趣,保持一种兴之所至,

悠然自得的心态,去与作品神遇,顺乎自然地去感受、去体察。当然,不是说欣赏中没有理解,问题是一上来就冷冰冰地剖析,就不会有感情的交流,不会动心,不会有美感。美术鉴赏是有理智渗透的情感活动。在感受的基础上必然会有所品评,品评权衡而知其优劣,所以鉴赏者既要虚心地观赏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美和思想内蕴,又可以站在凌空的高度加以鉴别。

关于欣赏和评价绘画的优劣问题,宋代苏轼一针见血地指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只注意于外形的像不像,是不足以论画的,论画要以追求神似为宗旨。神似论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族审美观的精华。理论当然是来自实践的,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线造型,大胆概括提炼;讲究虚实相生,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艺术手法,比如舍弃背景,留有空白,单线勾勒,水墨写意等等,都使得艺术更加纯美精粹

德国作家歌德说过:“鉴赏力不能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养成的。”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取法乎上”。要通过优秀作品的观摩学习、潜心体会,来提高我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审美能力。

美术鉴赏,是艺术理论研究的课题之一,是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学术探讨。我在这里只是浅谈我从鉴赏中国画感悟出的一些美术鉴赏的意义。

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 ———《清明上河图》 摘要:《清明上河图》乃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是北宋风俗画作品,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该画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写了北宋都城东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描绘了运载东南粮米财货的漕船通过汴河桥涵紧张繁忙的景象。 关键词: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具有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作者张择端通过对清明节日北宁都城汴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的描绘,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清明上河图》这一不朽杰作,无论从绘画艺术价值或从历史价值而言,皆堪称国之瑰宝。《清明上河图》长525厘米,宽25.5厘米,其中计有人物684个,牲畜96头,房舍122座,轿子8顶,舟船25只,树木124棵。《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着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

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

超现实主义综述

超现实主义思潮综述 摘要:本文用客观的语言,论述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影响的哲学背景,并简要谈论了其成立的过程及艺术的纲领。通过对其代表人物达利、米罗画作的分析浅论了超现实主义抽象和具象两种不同风格的特征。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潜意识象征性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艺术的一项运动与流派,它脱胎于瑞士的达达主义,由达达主义在法国同象征主义相结合后逐渐演变而成。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基础是直觉主义和弗洛依德的梦幻心理理论及精神分析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黑格尔哲学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者认为,在现实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所谓彼岸世界,即无意识或潜意识的世界。超现实主义者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同时致力于突破合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揉合,而达到一种绝对的真实,超越的真实。例如,超现实主义画家与过去画家描写梦境有显著不同,这在于他们能重现梦境,并将逻辑上不相干的事物加以喻示性地并列,由此传达出梦境特有的感性气氛。 一、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达达说起 1914年8月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四百多年来形成的“美的艺术”体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尽管博物馆继续开放,展览会照常举办,但欧洲稳定、统一的艺术体系已经开始瓦解。许多艺术家在战争中身心遭到重创。在这段时期内艺术家继续从事传统的艺术活动似乎不合时宜,更不愿在官方举办的画展上展出自己的作品。那个时代需要另一种艺术--一种全新的批判性艺术--达达主义产生了。 “达达”一词主要表达的是一种玩世不恭的象征意义。达达主义者将他的攻击目标指向所有以前的艺术运动和形式,无论是传统的还是二十世纪初期的实验性艺术。他们对既有的体制、道德和一切美学等传统价值观念一律加以破坏和颠覆。 达达主义者抨击伪善没落的旧世界,与其说是一场艺术运动还不如说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反抗,从本质上看他代表了对艺术的否定--但它否定一切时最终不得不否定自己,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总是不破不立,在对旧事物摧枯拉朽的无情涤荡后,新事物的兴起也就为时不远了! 二、超现实主义产生的哲学背景--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在达达主义衰落的同时,有两种学说广为流传--一是法国哲学家柏克森的生命哲学,二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尤其以后者的影响最为广泛。他把人的的心理分为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对立部分。他认为梦总是指向人的心灵深处,梦境体现了人的潜意识和本能的欲望,是潜意识完美的再现,是摆布个人命运、决定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但这些潜意识却受到现实规范的种种抑制,人们长期忽略了它。弗洛伊德反对一味压抑潜意识,主张寻找合理渠道来发泄,而艺术创作给潜意识超越现实规范理性和道德提供了最佳途径。因为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三、超现实主义的产生 1924年,法国作家布列东在巴黎发表了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布列东在第一个《超现实主义宣言》中,曾对超现实主义作过经典性的解释:“超实现主义,阳性名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局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

美术鉴赏论文《中国山水画欣赏》

《美术鉴赏》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中国山水画的鉴赏 所在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班级英本101 姓名杨文婷 学号 201003401102 成绩 任课教师程新元 提交日期

摘要 何谓中国山水画?顾名思义,中国山水画即是从大自然中观察、体会、得到某种印记或感悟后,再经过提炼、概括、吸取自然景观的精髓,利用传统笔墨的技巧,从而创造出某种特定意境的画面。按理说来,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国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形式与本民族的民族精神,理应受到至高的重视与珍视。然而,随着中国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一涌而入,各种标新立异的西方印象画派以其自由,快速,狂放的技法被中国年轻人喜闻乐道,而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则渐渐被忽视。在中西文化深度交融碰撞的今天,提高中国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迫在眉睫。 关键词:山水画,审美观,文化 Abstracts What’s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There’s no doubt that we can know this from its name.Feeling the nature in heart, drawing a conclusion of what you have observed,and,at the end, by using traditional drawing method creates the painting,including some specific meanings.In our concept,acts as an important par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should be cherished and respected.However,with the developing of China,western cultures flow into our beloved country.All kinds of odd paintings absorb our teens by their free ,crazy and open painting methods,and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s were ignored by our teens gradually.Today, Weastern cultures and Chinese cultures clash and exchange deeply. Therefore,we should improve our teens’asthetic standards in traditional paintings as soon as we can. Key words:landscape painting,asthetic standard,culture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米罗的超现实主义绘画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简略的形状、强调笔触的点法、精心安排的背景环境,奇思遐想、幽默趣味和清新的感觉。在米罗的画中,使观众不可抗拒的魔力到底是什么呢?是形吗?在他的画中没有什么形,而只有一些成份,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小孩子在墙上乱涂乱画的原始形状,类似原始人在山崖上刻下的标记。是色吗?米罗的颜色简单到只有几种基本色:蓝、朱、黄、绿,他精打细算地使用它们,可准确之极。米罗作画以漫不经心地笔画在画布上自由弯曲伸展游动,毫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深度的要求,血红色或古蓝色的各式形状,散布在深浅不同的背景上,大小相间着的黑点、黑团、黑块,像爆炸四溅的宇宙流星。这些假装漫不经心乱涂出来的稚拙形状,被脐带缠得乱七八糟的胚胎,似鬼魂、石珊瑚、活动的变形虫、各种乱针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反复无常的滑稽世界,一个多彩多姿的梦幻世界。布雷东说:“米罗可能是我们所有人中最超现实主义的一个。” 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米罗-加泰隆风景[1] 《加泰隆风景》中的幻想,虽然神秘但很生动。在画中,黄色和橙黄的两块平面,相交于一条曲线。猎人和猎物都画成几何的线条和形状。一些不可思议的物体散置在大地上,有些可以辨认,有些好像暗示海上的生物或显微镜下的生物。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2] 米罗作品-《哈里昆的狂欢》,是第一幅超现实主义的图画: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着狂热的集会,只有人类是悲哀的,那人带有颇为风雅的胡子,叼着长杆的烟斗,忧伤地凝视着观者。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有什么特别的象征意义,画家充分地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

曾大军:中国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曾大军:中国的超现实主义绘画 2013-01-29 14:23:00 来源: 鲁网网友评论 0 条进入论坛 曾大军,中国当代著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现居桂林,系国内多个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机构会员。 □范业韬(法国) 艺术家简介:曾大军,中国当代著名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现居桂林,系国内多个美术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等机构会员。自幼爱好美术,自八十年代初开始,从事专业包装装潢设计,此后长期从事平面美术设计工作。一九九九年,创办自的工作室至今。其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以及国际性设计、美术大赛奖项, 2010年,以其自创的独特技法入画,丰富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被誉为“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绘画追求的是创作方法的自由、创作过程的自由以及画面给人的自由感。超现实主义起源于达达主义,但是同达达主义还是有区别:达达主义要砸烂一切,反对束缚,反传统而无继承。超现实主义却是继承了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东西,延续了印象主义的思想脉络,纲领目的比较清晰而系统。达达主义吹响了革命号角,超现实主义则是进行了革命实践,布勒东、阿波利奈尔、恩斯特、达利,都以新的创作在文学艺术领域进行了实践。达达主义的纲领提出否定式的革命标准——反传统,反束缚,反逻辑,反现实;超现实主义则提出自己的艺术纲领就是自动主义。所谓的自动主义,就是使人的思想摆脱理性束缚,使精神活动得到自动的,自由的表现。恩斯特的摩拓法,转印法,体现了创作方法的自由,波洛克的行动绘画体现了创作过程的自由,达利的自由联想体现了内容的自由,都是以自动主义这一条为核心。自动就是解放想象力,而想象力就是内心自由的表现。超现实主义的领袖布勒东定义超现实主义为:纯粹精神的自动主义,企图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或文字或其它任何方式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 学或道德的偏见。 自动主义求助于无意识。无意识不是潜意识,也不是下意识。潜意识是游离于中心之外的被遮蔽的意识,它依然是意识,是理性,是理性的潜伏,同现实相连;下意识是经过长期训练而成的习惯,是条件反射的结果,是自主控制的结果,它也是意识。而无意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经理性控制与检查的精神活动——就是梦;二是对理性意识的去除,即尽可能地摆脱理性束缚而使想象得到自由。 超现实主义具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是以恩斯特、达利、玛格丽特的作品为代表的古典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可以看到实在的局部,写实的东西,它是经过变形来营造想象的自由,一种似真似幻的梦境;另一种是以米罗为代表的抽象的生命形态所营造的想象的自由,这种风格被称作绝对超现实主义。 对超现实主义的评价: 超现实主义是现代主义思潮在艺术领域的表现。思想来源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在社会学的意义上是法国社会革命在艺术领域的延续。现代运动以来,在科学领域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哲学领域有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建立,有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而在艺术领域出现了超现实主义。可以说超现实主义是现代运动在艺术领域的一面旗帜。它看起来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事实上,超现实主义改变了艺术发展的方向,它改变了历史。它做到了19世纪以来的美学理想——脱离实在,如果说存在主义要说明人不是别的,而是它自己的存在,超现实主义则在说明,人是作为精神的存在,精神的存在才是人的本质。 超现实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依然存有矛盾。反理性还是以理性之手绘出理性的事物。我们看恩斯特和达利的画面,依然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只不过现实世界被变形;米罗虽然进行了进一步的抽象,也依然是现实世界形的存留。反理性,反逻辑,反传统是做到了,但“反”不是去除,而是将现实世界进行肢解,拼接,去相;想象力在被打碎的现实世界中得到解放。在古典超现实主义的画面中想象和理性平分秋色,在米罗的画面中想象更丰富罢了;而波洛克的画面不是想象的堆砌,而是一堆理性的碎片。所以说超现实主义的实现是在想象和理性的对抗中实现的,想象在超现实主义的画面中沦为填充物。在对立中不可能有真正的超越,战胜的动机永远是对立的的奴隶。事实上,理性作为精神的一部分,正如想象作为精神现象的一部分,他们的真正结果也只有如此,相互对立,相互制约从而达成平衡。但是我们能不

美术鉴赏之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1.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法国兴起的在文艺及其他文化领域里对资本主义传统文化思想的反叛运动,及其影响波及欧美欧美其他国家。它的内容不仅限于文学,也涉及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超现实主义者自称他们进行的是一场“精神革命”。 运动是由一群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青年发起的,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超现实主义为现代文学开创了道路。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存在的时间并不很长,作为一种文艺思潮,作为一种美学观点,其影响却十分深远。 2.审美 超现实主义者的宗旨是离开现实,返回原始,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下意识或无意识活动。法国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奥地利精神病理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给现实派最大的启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从整体上说,超现实主义作为一个艺术运动,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还是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超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思想领袖布列顿有过学医的经历,他在读了弗洛伊德的著作后,立即领会到精神分析与达达派的无意识表白之间的关联。精神分析注重对梦想、幻想和幻觉的分析,并把白日梦作为一种可能的艺术创作方法加以诱导。依此而从事于下意识的梦幻的世界的研究,与自然主义相对立,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描绘超现实的题材,表现比现实世界更真实的,比现实世界的再现更具重大意义的,想像领域中的梦幻世界。 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形而上学,因此他们任意表现梦与想象,很多奇异的变形与线条令人无法了解。他们的创作活动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毫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如果用布列顿的这种视觉形象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话,还只说明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一种主要风格,即以达利、马格利特、德尔沃为代表的风格。这种风格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它的来源是卢梭、夏加尔、思索尔、基里柯及19世纪的浪漫主义艺术。它企图运用弗洛伊德所下的定义,创造一种不受意识和理性控制的形象。但是其作画的过程实际上与写实画法没什么区别的理性过程,因此这种风格又被称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和古典的超现实主义。另一支超现实主义的绘画则是以米罗、马宋等人为代表,他们追求作画过程的无意识性,以致在画面上出现纯粹受心理作用支配的意象,最终结果总是充满幻觉的和具有生命形态的抽象画面。因此,它又被称为有机的超现实主义或绝对的超现实主义,这一倾向与达达主义者和某些未来主义者所从事的偶然机遇和无意识行为的试验有关

论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征

美术时空ART EDUCATION RESEARCH 超现实主义诞生和成长在“一战”与“二战”的废墟上,由一群参加过“一战”的法国青年发起。战后社会现实的崩坏使他们对传统的理想、道德、文化产生怀疑。这种怀疑情绪是对理性和逻辑思维的否定与批判。他们很容易就接受了柏格森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并把直觉和精神分析看作认识世界的可靠方法。 超现实主义者根据直觉和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潜意识梦幻世界的研究,这种创作形式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作为一种美学观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十分深远。1924年,安德烈?布勒东发表了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他将超现实主义定义为一种“精神的自动主义”,超现实主义自此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此后超现实主义者举办了多次重要的展览,并开办了自己的画廊。超现实主义热潮虽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渐趋式微,但这一运动并未消失,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很多画家离开巴黎去了美国,超现实主义随之从欧洲传播出去。 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力求突破合乎逻辑与真实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糅合,以展现一种绝对的或超然的真实情景。超现实主义运动以其充满幻想色彩和异国情调的奇特风格,对20世纪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西方艺术史上,一直有采用幻想式的创作方法进行创作的画家,像文艺复兴画家保罗?乌切罗,16世纪荷兰画家博斯,18世纪英国画家布莱克、西班牙画家哥雅等。这些画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超现实主义者,但他们的作品为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提供了源泉。与他们相比,超现实主义画家把幻想性视觉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 希罗尼穆斯?博斯是尼德兰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博斯作品中的形象充满奇思异想,有一种梦幻和神秘的气氛。个人的幻想、传统的象征、宗教的精神、民间的 风俗,全都糅合在一起,构成一个非现实 的天地。但博斯的绘画仍然是在民众对 现实生活密切关注的社会氛围中产生的, 画面背后隐含着画家因对现实社会的无 能为力而产生的绝望和感悟。博斯创造 的这个梦幻般的荒诞世界,预示了20世纪 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倾向,因此超现实主义 者把博斯视为先驱者。 比利时画家雷尼?马格利特是最早进 行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画家。他喜欢 把熟悉的事物进行另类的组合,从而取得 截然不同的表现效果。他一生采用严谨 的写实手法真实地表现逼真但不合逻辑 的事物和场景,使观众由于画面极端的不 合理和反常而产生一种茫然不知所措或 忘记身在何处的感觉。马格利特的画面 效果不像达利的画面那样强烈、有刺激 性,而是充满奇幻、幽默、智慧,有朦胧的 诗意。 对超现实主义绘画影响最大、影响持 续时间最长的是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 利。达利的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许多观 念和理论均来源于精神分析理论,他善于 用具象的物体表现梦幻的、诡异的场景, 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充 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 他在作品中创造了很多象征符号,如蚂 蚁、抽屉、软表等,这些符号在他的作品中 反复出现,都跟某种潜意识经验有关。据 记载,达利六岁时养过一只受伤的小蝙 蝠,小蝙蝠被一大群疯狂的蚂蚁包围,被 咬得遍体鳞伤。这个情景深深地刺激了 达利,蚂蚁从此伴随着达利,在他的画面 中象征紧张、焦虑和衰老,暗示着他潜意 识里的恐惧、无力、不安和焦虑。 从达利的作品中,人们总能看到一种 梦幻的景象,充满了诡异、神秘、不安的气 息。他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和夸张、变形、 省略与象征等手段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 种区别于真实世界的“超现实境界”。他 画中的细节非常具象、容易理解,但是从 整体上又令人感到荒诞和不适,强烈刺激 着观众的心。 上溯中国绘画史,我们可以发现超现 实主义因素在中国绘画中的身影。马王 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描绘了一幅非常具有 超现实主义色彩的场景。整个帛画呈T字 形,画面内容非常丰富,从上到下分为天 上、人间和想象中的地下三个部分。在这 几个场景的描绘中,都充满了浪漫的神话 色彩,在对天上和地下世界的想象中,有 神话传说中人首蛇身的神祇、龙等各种神 物。所有这些共同构成了古人对于现世 和死后世界的想象。 在魏晋的玄学中,超现实主义的特征 更为明显。表现在那个时期的绘画上,顾 恺之的《洛神赋图》中初现端倪,人物在不 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作品 错置的人物和时空关系营造神话的氛 围。之后吴道子的《搜神图》《八十七神仙 卷》、仙佛类绘画中也出现了超现实主义 因素。这是中国绘画史上自发产生的超 现实主义因素,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流 派和创作方法。到现代西方艺术传入我 国,超现实主义才真正成为中国当代艺术 的重要艺术面貌和形式。 参考文献: [1](法)安德烈?布勒东.超现实主义宣言 集.袁俊生,译.重庆大学出版社,1981. [2](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 译.商务印书馆,1997. [3](西)萨尔瓦多?达利.我的秘密生活:达 利自传.陈训明,译.金城出版社,2012. [4]达利谈话录.杨志麟,李芒,等译,广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1.齐鲁师范学院 2.曲阜师范大学) 编辑伍宝 论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表现形式和语言特征 □石蕊1石荣强2摘要:超现实主义者根据直觉和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潜意识梦幻世界的研究,这种创作形式不受理性支配而凭本能与想象。超现实主义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的先验层面,力求突破合乎逻辑与真实的现实观,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糅合,以展现一种绝对的或超然的真实情景。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绘画想象 19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马格利特的作品赏析

文学大视野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马格利特的作品赏析 张艺 雷内·马格利特(1898-1967),比利时人,超现实主义大师。他那 严峻的思想、哲学家的气质、奇诡神秘的画面、丰富多变的想象力,对 现代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出现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法国,这个最初由十八 个人参加的文学运动在法国诞生后,就以其独特的思想与思维方式 给法国文坛注入了生机。它的影响波及英国、比利时、西班牙、巴西、 美国等许多欧美国家,随着超现实运动的蓬勃发展,在亚洲的日本也 曾出现了超现实主义团体。超现实主义不仅出现在诗歌、戏剧、电影、 绘画等艺术领域,并且还渗透到当时许多西方人的思想行为之中,是 西方文化艺术发展史上重要流派之一,是二十世纪一种不可忽视的 文化现象。 “超现实主义”一词是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的首创,他在谈到自 己的“超现实主义戏剧”《蒂蕾西娅的乳房》时说:“当人想要模仿行走 时,却创造了完全不像腿的车轮,这样,他便不知不觉地做了超现实 主义的事情。”这就告诉我们,人即使是模仿自然,也应该充分发挥人 的创造性和想象力,不可一味刻板地照搬自然。超现实主义不满足于 对社会现实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他们在探求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 过程中,重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和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他们希 望通过这种研究找到解决人生问题的钥匙。超现实主义脱胎于“达达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基础又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 人摆脱理性的、道德的、乃至心理上的束缚,获得人生完整意义上的 自由。 可以说,超现实主义的鼎盛时期是1924年至1926年,即在其领 袖人物布雷东两次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之间。在超现实主义运动中, 意大利画家契里柯是个重要的领袖人物,他是超现实主义成员的偶 像。他指出:要使艺术作品永远不朽,就必须跳出正常人的境界,排除 269

2019-2020年高三美术 中国美术鉴赏第7课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

2019-2020年高三美术中国美术鉴赏第7课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 画 教学目标: ①了解现代中国画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②了解现代中国画的突出成就,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 ③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 20世纪初期中国画从整体发展上处于衰落时期,到中期以后有新的发展。许多人接受西方造型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运用传统笔墨技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②与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内容进行参照比较,讲解现代中国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③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当代部分代表性中国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艺术上的首创性。 ④现代中国画与现代中国油画、版画、连环画等画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课型:新授,鉴赏。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向着现代形态转换——现代中国画创作 探讨:结合现代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谈谈二十世纪以后中国人物画是如何发展的?(学生讨论) 黄胄《庆丰收》 周思聪《人民和总理》 蒋兆和《一篮春色卖遍人间》 刘文西《祖孙四代》 第二部分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一、导入:传统山水画艺术有什么特点? 二、进入新课: 那么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1、感知作品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出示黄宾虹作品讨论自学: 提供背景资料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 在师古人方面,他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他从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为归。黄宾虹师造化,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纪游画稿当以万计。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

美术鉴赏答案

1.1 1以下哪幅画作不是达.芬奇的作品?(D) A、《蒙娜丽莎》 B、《岩间圣母》 C、《最后的晚餐》 D、《埃斯泰克的海湾》 2塞尚属于以下哪个画派?(C) A、威尼斯画派 B、抽象画派 C、后印象派 D、海上画派 我的答案:C 3文化通过物质载体和(B)传承下来。 A、精神载体 B、语言载体 C、心理载体 D、环境载体 4对《清明上河图》的广泛讨论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5王蒙的画作常常与佛教思想有联系。(×) 1.2 1青花瓷产生于以下哪个朝代?(C)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2俑最早的用途是(B)。 A、装饰 B、陪葬 C、盛水 D、祭祀 3元代倪瓒的代表画作是(D)。 A、《丹山瀛海图》 B、《夏山高隐图》 C、《双松平远图》

D、《六君子图》 4牛津大学柯律格教授所编的艺术教材《Art of China》,其主要内容是关于中国文人画的。(×) 5画作的价格与画家的社会地位有很大关系。(√) 1.3 1 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类教材是(A)。 A、《The Story of Art》 B、《中国艺术史》 C、《世界艺术简史》 D、《Art of China》 2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艺术作品印刷品是(C)。 A、《蒙娜丽莎》 B、《玛丽莲.梦露》 C、《毛主席去安源》 D、《红军长征图》 3传统的艺术观念认为艺术范围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D) A、绘画 B、雕塑 C、建筑 D、行为艺术 4《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爱情经历有关。(×) 5与政治紧密相连的作品就不叫艺术品。(×) 1.4 1以下哪条解释不属于英文“Art”的词条含义?(A) A、自然 B、美术 C、艺术 D、作品 2在中国是发行量最大的关于中国美术史的书是(C)。 A、《中国绘画通史》 B、《世界美术简史》 C、《中国美术简史》

美术鉴赏之鉴赏中国画

从鉴赏中国画浅谈美术鉴赏的意义 体育学院社会体育2012班 李龙201213403102 大千世界,芸芸丛生,唯独人类这个拥有语言和思维灵性的“ 动物” 才真正懂得美,并由此而产生对美的需求和创造。美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就形成了中国画。 中国画不同与西画,她是不以真实再现具体的自然形象(形似) 为追求目标,而将审美落脚在表现对象的神韵,作者的审美情思和作品的一切构成因素上。中国画十分重视笔墨,运用线条、墨色和轻重彩色,通过干湿浓淡并用,来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阴阳向背;并运用虚实疏密结合和“留白”等手法来取得巧妙的构图效果。中国画的空间处理也比较自由灵活,即可以用“以大观小”法,画重山叠嶂;也可以用“走马看山”法,画长江万里。中国画物别讲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不但主张要“外师造化”,而且还要“中得心源”,中国画在画面上还题写诗文,加盖印章,将诗文、书法、篆刻融为一体。 中国绘画历来重视颜色的运用。古人说的“随类赋彩”,指画面中同类事物可用同种色调处理。中国古代画家受朴素唯物主义的影响,色彩讲求简练概括,以描绘对象的固有色为主,认为固有色是物象的本质色彩。中国画以墨为主,也可用墨色与彩色结合来描绘对象。墨不碍色,色不碍墨,形成墨色互补的艺术效果。这种设色方法,使画面颜色高度概括与稳定。中国绘画的设色带有明显的平面意味和装饰效果。

中国画还讲究天趣的追求,即要出之天然,不可造作。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曾向怀素求教书法问题,“素日:‘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折壁之路。’”一一自然。 中国画的章法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无限的内在活力,各种规则型构图与不同文化因素可以相互交融。现代人审美眼光的变化,让画家们开始重新考虑构图表征新的所指,这促使中国画构图样式呈现出更整体、更单纯、更强烈、更集中的审美特点。 中国画画家们可以凭借自身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依据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体验,用绘画的方式“壮景抒情”,“借物言志”,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及对国运兴衰、民族荣辱的关心。无论是对时事的积极参与,还是洁身自爱,众醉独醒的孤鸣,皆流露于尺素之间。石涛就曾有过“一生郁勃之气,无所发泄,一寄予诗画,故有豁然长啸,有时若戚然长鸣,无不以笔墨之寓之”的感慨。随着题画诗的出现和绘画款识的逐步完善,绘画“意境”美最大限度地显示出它诱人的魅力。 如果文艺创作是精神生产的话,文艺的欣赏则属于精神的消费。只有这两个方面的结合才算是文艺活动的全部。作者和欣赏者通过作品为媒介,沟通、交流、传达、接受、拓展、反馈,发挥着社会效用,同时也在互相促进中提高发展。

高三美术教案+中国美术鉴赏第7课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

第七课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油画 教学目标: ①了解现代中国画对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②了解现代中国画的突出成就,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 ③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 20世纪初期中国画从整体发展上处于衰落时期,到中期以后有新的发展。许多人接受西方造型基础训练,提高了造型能力,运用传统笔墨技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②与第六课独树一帜——古代中国画内容进行参照比较,讲解现代中国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③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当代部分代表性中国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艺术上的首创性。 ④现代中国画与现代中国油画、版画、连环画等画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课型:新授,鉴赏。 教法:讲解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向着现代形态转换——现代中国画创作 探讨:结合现代人物画作品的艺术特点,谈谈二十世纪以后中国人物画是如何发展的?(学生讨论) 黄胄《庆丰收》 周思聪《人民和总理》 蒋兆和《一篮春色卖遍人间》 刘文西《祖孙四代》 第二部分江山多娇——现代山水画 一、导入:传统山水画艺术有什么特点? 二、进入新课: 那么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 1、感知作品 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出示黄宾虹作品讨论自学: 提供背景资料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 在师古人方面,他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他从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为归。黄宾虹师造化,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纪游画稿当以万计。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

中国画-说课稿-高中美术鉴赏-第一课

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课题是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里的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属于欣赏课型,作为绘画分册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情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本节课的内容在课本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上好本课为之后学习中国山水画和花鸟画的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国画基础,通过高一的学习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对于中国画,他们在生活中也有一些接触,但大部分学生对中国画缺乏深刻的认识,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流行中国画等等的狭隘想法。因为有了这些想法,有的学生在学习时可能还会有抵触的情绪,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内容不宜讲得过于理论化,而应当多结合学生特点,让他们在学习中意识到中国画的的独特魅力,而不倾向于简单知识的传授。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中国画,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获得初步的审美经验和鉴赏能力,并能对中国画作品进行简短评述。 能力目标:学习中国画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表现手法,体会中国画的独特的艺术风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这是为了完成素质教育中德育的目标。 本着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确立了本课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认识,了解中国画诗、书、画、印的独特表现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传神写照的内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主要特点。针对教学重点我采用欣赏对比方法,着重讲解知识重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运用欣赏方法,欣赏分析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以点带面,通过本章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欣赏切入课题,全面认识中国古代绘画。针对知识难点,我采用学生先学,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