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药物分析重点

现代药物分析重点
现代药物分析重点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药物分析重点

现代药物分析选论光学小分子设计及应用一、荧光的基本原理荧光物质的分子吸收了特征频率的光能后,由基态跃迁到能级较高的第一电子激发态单线态或第二电子激发态单线态,然后通过无辐射跃迁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单线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上,再从该能级降落至基态的各个不同的振动能级上,同时释放出相应能量的分子荧光,最后以无辐射跃迁形式回到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二、常见的染料种类荧光素类染料:

FITC(异硫氰酸荧光素)FAM(羟基荧光素)TET(丝氯荧光素)罗丹明类:

R101 RB200 TAMRA 菁染料:

噻唑橙(TO)恶唑橙(YO)其他类:

二苯乙烯、萘酰亚胺、香豆素类、吖啶芘类三、分析化学药物分子相关的期刊名称 Sprin ger、Chemi cal Revie ws、Talan ta、Organ ic Lette rs、dyes and pigme nts 体内药物分析析一、生物样品处理方法以及特点【生物样品的特点】样品珍贵,浓度低、量少;来源广泛、组成复杂、基质复杂;样品脆弱,容易失活;提纯步骤繁琐。

【生物样品处理方法】 1.不稳定样品的预处理(氧化水解)(1)易被氧化药物:

1 / 11

a.样品中加入抗氧剂(VitC+EDTA、半胱氨酸、2-巯基乙醇)

b.将不稳定的药物转化为稳定的衍生物(2)易水解药物预处理:

酯酶抑制剂 2.常规方法:

(1)蛋白质沉淀法:

加入甲醇、乙腈等有机溶剂,同时采用超速离心机;加入中性盐沉淀;(2)超滤法:

操作条件温和,没有相态变化,能量消耗小,破坏有效成分可能小需要血量少(3)液液萃取法:

一次提取可取出大量杂质,根据不同的有机溶剂,可具有高选择性(4)SPE(固相萃取技术)特点:

基质效应小(5)直接进样技术与柱切换技术在线处理和分离(样品处理柱和样品分析柱)(6)衍生化可以提高稳定性检测特性等问题(7)离子交换树脂:

具有高选择性,但较麻烦适用于高极性,可电离的物质。

(8)其他(顶空 GC、制备 HPL C、微透析技术)二、体内药物分析评价指标、合格标准 1.方法特异性:

特异性是指样品中存在干扰成分的情况下,分析方法专一的测定分析物的能力,注意在待测物出峰位置,空白基质应无干扰 2.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

定量范围应查文献,结合预实验结果确定;至少 6 个点线性大于 0 .99 每个浓度点和加入浓度的差异,L20% 其他15% 3.方法定量限 LOQ:

---------------------------------------------------------------最新资料推荐------------------------------------------------------ 满足 3~5 个消除半衰期时样品中的药物浓度或能检测出 Cmax 的 1/10~20 时的药物浓度 4.精密度与准确度;三个浓度点每个浓度点五份样批内批间精密度低20%中高 15% 准确度不单独考察 5.提取回收率;中低 3 个浓度(80%、100%、120%)的提取回收率,其结果应当精密和可重现. 应考察高中低三个浓度的提取回收率 = 样品处理过程后/纯标准品 * 100% 6.介质效应(ME);用 LC-MS 测定样品时,由于内源性干扰物的存在,待测物在离子化过程中发生离子增强或离子抑制的作用.使测物响应值不稳定在 85%--115%范围内可认为没有介质效应措施:

(1)选择合适样品前处理方法,LLE 和 S PE 介质效应相对较少(2)改变待测物的色谱分离条件,优化色谱条件使内源性物质与待测物分开(3)采用小进样量(4)利用液相色谱电解质效应,加入有机酸或碱,促进离子化(5)使用较低流速,降低了待测成分与基质成分在离子源的竞争(6)改用不同的离子源,考虑 APC I 和 APP A,ESI 对基质的敏感性更高 7.样品稳定性:

室温放置 8 h 时间、反复冻融、长期冰冻、进样器放置 89h 三、代谢物研究的制备方法 1.体外方法:

肝微粒体温孵法、肝细胞温孵法、基因重组酶温孵法、肝组织切片法、离体肝灌流法肠道菌群体外温孵法(甘草皂苷) 2.体

3 / 11

内方法:

胆汁尿液粪便血液其他(乳汁肝匀浆等)蛋白质组学一、蛋白质组学的定义和特点蛋白质组学是指在大规模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特征,包括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翻译后的修饰,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等,由此获得蛋白质水平上的关于疾病发生,细胞代谢等过程的整体而全面的认识。

蛋白质组学从蛋白质的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定量,动态、整体的研究、阐明生物体全部蛋白质,表达模式及功能模式【特点】蛋白质组学是动态的,表现出多样性。

1)从 mRNA 表达水平并不能预测蛋白质表达 2)蛋白质动态修饰和加工并非必须来自同一基因序列 3)蛋白质组动态反映生物系统所处的状态 4)蛋白质组学较之前的基因组学对于生命现象的解释更直接、更准确。

二、蛋白质组学的定量方法 1.利用荧光染料进行定量的蛋白质组分析技术。

适用于检测蛋自质的荧光染料有两类: 1)用于蛋白质荧光染色,如 Sypr o Ruby 和 RuBS 2) 用于蛋白质的荧光标记,如 Cy2,Cy3 和 C y5,可进行荧光双向差示凝胶电泳。

2 运用质谱进行定量的蛋白质组分析技术:

a 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技术

b 同位素亲和标签技术主要是使用一种称为 I CAT 的化学试剂。

其结构由三部分组成:

---------------------------------------------------------------最新资料推荐------------------------------------------------------ 第一亲和标签(生物素),用来分离经标记后的多肽;第二连接子,用来整合稳定的同位素;第三活性基团,用来特异结合巯基。

三、二维电泳第一相等电聚焦电泳分离第二相按质量分离固相 PH 梯度等电聚焦优点:

克服了载体两性电解质阳极漂移,可精确设定 PH 准备步骤:样品准备第一维固相 PH 梯度第二维 SD S-PAGE染色考马斯亮蓝图像分析,自动扫描优点:

可分离 10 ~100 kD 范围内蛋白质;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便于计算机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与质谱分析匹配缺点:极酸、极碱性蛋白质,疏水性蛋白质,极大蛋白质、极小蛋白质及低丰度蛋白质用此种技术难于有效分离。

胶内酶解过程费时、费力,难于与质谱联用实现自动化创新药物研发中的难点一、杂质分析杂质分类:

无机杂质(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其他金属、无机盐、活性炭)、有机杂质(起始原料、副产物、中间体、降解产物、试剂、配位体、催化剂、几何异构立体异构)残留杂质已鉴定杂质:已确证了结构特征的杂质特定杂质:

在质量标准中规定杂质并有自己限度标准的杂质已鉴定或未鉴定潜在杂质:

按照理论推测在生产或储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实际生

5 / 11

产中不一定存在杂质谱:

存在于药品中的杂质组成或模式杂质谱分析的基本途径:

挥发性杂质残留溶剂HS-GC 其他 GC-MS 有机RP-HPLC不同检测器 /梯度洗脱互补方法HPEC or HPTLC or HPGPC 无机杂质 ICP-MS or 离子色谱二、手型(一)不同构型的立体异构体生物活性不同 1.药物的生物活性完全或主要由其中的一个对应体产生 s-萘普生 2.两个对应体具有完全相反的生物活性哌西那朵 3.一个对映体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四咪唑 4.两个对应体的生物活性不同,但合并用药有利奈必洛尔 5.两个对应体具有完全相同的生物活性普罗帕酮(二)手性药物研究 1.原料药制备工艺研究结构确证 2.选择制剂的剂型、处方与工艺 3.质量研究 4.制订质量标准 5.稳定性研究(三)绝对构型(或通过衍生物的构型)确证方法 1.比旋度测定 4.旋光色散(ORD) 2.手性柱色谱(Chira l HPLC/GC) 5.圆二色谱(CD) 3.核磁共振 6.单晶 X-衍射(XRSD)三、限度报告限度:

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在检测报告中报告,并应报告具体的检测数据。

鉴定限度:

---------------------------------------------------------------最新资料推荐------------------------------------------------------ 超出此限度的杂质均应进行定性分析,确定其化学结构质控限度:

质量标准中一般允许的杂质限度,如制订限度高于此限度,则应有充分的依据。

原材料的杂质限度最大日计量报告限度鉴定浓度质控浓度 2g 0.05% 0.1%或 1.0mg(取最小值) 0.15%或 1.0mg 2g 0.03% 0.05% 0.05% 报告限度最大日剂量小于等于 1 g 大于 1g 限度 0.1% 0.05% 鉴定限度最大日剂量小于 1mg 110mg 大于10m g2g 大于 2g 限度 1.0%或 5ug(取最小值) 0.5%或 20ug (取最小值) 0.2%或 2mg(取最小值) 0.10% 质控限度最大日剂量小于 10m 10100mg 大于 100 mg2g 大于等于 2 g限度 1.0%或50ug (取最小值) 0.5% 或 200u g(取最小值) 0.2%或 3mg(取最小值) 0.15% 计算药物分析析模式识别:

识别出某个样本与哪一类供模仿用的样本相同或相似。

即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信息(数值的,文字的,逻辑关系的)进行处理与分析,以对其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借助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揭示事物或现象的隐含性质和内部规律。

基本功能是对样本分类或辨别聚类:

是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统计方法,是数据挖掘、信息分析中的

7 / 11

一个活跃研究领域。

聚类分析的目的在于辨别在某些特性上相似的事物,并按这些特性将样本划分成若干类(群)。

同一类内的事物具有高度的同质性,而不同类的事物则有高度的异质性。

聚类分析可归属为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

系统聚类法:

先将 n 个样本各自看成一类,然后规定样本之间的距离和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开始各样本自成一类,这时类之间的距离与样本之间的距离相同,然后选择距离最小的两类合并成新类,并计算该新类与其他类之间的距离,接着再将距离最近的两类合并,重复此过程,直至所有的样本都聚成一类为止。

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也有多种的定义方法,不同的定义方法就产生了不同的系统聚类方法;如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类、平均法、利差平方和法、可变类平均法、可交法等;步骤基本上是一样的,不同是类与类之间的距离有不同的定义方法。

主成分分析:

通过数学交换处理,从原始测量数据中抽提出能够反映其内在数据结构和规律的新的综合变量,用以简化数据复杂性,描述样本,建立简化数学模型,以便对原始数据的进一步分析。

映射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是将高维空间中的点集在最优的意义下变换成为低维空间中点集的一种数学方法,即将较多数变量(高维)变换为少数几个变量(低维),而这些较少的新变量能够最大限度地表征原多个变量的信息。

人工神经网络:

一种模仿生物神经系统(BNN)信息处理方式的技术。

人脑中存在着由巨量神经细胞结合而成的神经网络,它构成了大脑信息处理的物质基础。

生物神经系统信息处理的特点:

高度并行性;信息的处理和存储合二为一并行处理:

多进程同时处理(以空间复杂性降低时间复杂性)串行处理:单进程顺序处理名解:

数学分离、聚类、特征、空间、主成分、降维方法、特征提取、类距离、类间距离论述题:

解释、比较、综合几个方法距离公式(基本公式)MP 神经元输入计算公式(基本公式)药物基因组学一、列举6 类代表性基因多态性检测技术 1.基于实时荧光定量 PC R 的 SNP 检测技术(荧光标记) 2.基于核酸入侵反应的 S NP 检测技术 3.基于生物质谱的 SNP 检测技术(MALDI -TOF-MS) 4.基于基因芯片的 SNP 检测技术 5.基于生物发光焦测序的 SNP 检测6.新一代大规模测序技术二、简述焦测序技术原理及其应用

9 / 11

四个酶DNA Polym erase 、ATP sulfu rylas e、Lucif erase 、Apyra se 1.目标 DNA 单链与链霉素亲和素相结合(此链霉亲和素包裹在磁纳米之外) 2.借助各种分离技术(如磁场)经多步操作将干扰物分离,使溶液中仅剩 DNA 单链 3.利用聚合酶在引物后进行合成,加入四种原料的其中一种(ATGC)若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则聚合酶作用时释放焦磷酸 4.焦磷酸在硫酸化酶的作用下形成产物,再经荧光素酶产生荧光 1 个当量P P 对应一个当量荧光,如此循环 2 .3 直到整个测序完毕 5.若 NTP 与 DNA 不反应,则会被降解酶降解以排除干扰应用:

1.通过人工方式将一个或多个基因引入基因组转基因技术

2.序列标签、定量性能

3.诊断 21 三体综合症、唐氏综合症

4.诊断大肠癌,粪便中脱落细胞

5.单细胞检测芯片 PCR :芯片表面将单细胞捕获三、概述抗凝药物氯吡格雷的个体化给药注意事项 FDA 对氯吡咯雷用药的黑框警告:

1.使用氯吡咯雷前需检查病人 CYP 2C19 基因多态性,主要检测 C YP2C1 9*2 和*3 位点

2.CYP2C 19*2 和*3 基因人群为慢代谢人群,氯吡咯雷前体药物转化速率慢,应增加用药剂量,从300m g/d 增加到 6 oomg/d

3.在使用氯吡咯雷是需要避免使用 C YP2C1 9 抑制性药物,如奥美拉唑代谢组学 1.代谢组:生物体内参与物质传递、能量代谢和信息传导等代谢调控的全体小分子物质。

---------------------------------------------------------------最新资料推荐------------------------------------------------------

2.代谢组学:

通过组群指标分析,定量研究生物体在内、外因素的遗传变异、

疾病侵袭、药物干预、环境变化等作用下,所含的内源性小分子代

谢物种类。

数量变化的动态规律及与生理、病理变化的关联。

3.生物样品选取与采集(血样、尿样) | 生物

样品预处理与制备(提取待测物、去除干扰物质)(LLE、SPE、

SPME、冷冻干燥、加速溶剂萃取、超声波萃取) | 数

据采集(目标性数据,非目标性数据)NMR GC/MS LC/MS | 数据处理与分析:

1.预处理:

原始谱图数据矩阵 2.模式识别与模型评价:

对高维数据进行简化和降维借助现代化数学模型在低维空

间从整体上对样品分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

3.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鉴定

4.代谢通路分析与组学间数据整合 4.代谢组学应用 A.个体化药

物治疗 B.整体指导下的中药现代化研究 C.药物毒性评价与安

全预警 D.药物创新与作用机制研究

11 / 11

现代药物分析技术-GC-MS电子教案

现代分析技术GC-MS的介绍与应用 一、GC-MS技术介绍: 1.GC-MS的概念:气象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是一种集气象色谱的 高速、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质谱的高选择性于一体,通过总离子流 谱图和综合气相保留值法能对多组分混合物进行定性鉴定和分子结构的 准确判断,通过峰匹配法、总离子流质量色谱图、选择离子检测法可对 待测物进行定量分析的现代分析方法。 2.GC-MS的装置和原理:GC-MS联用主要包括色谱柱、接口、和质谱仪 的选择。 ①装置: 气相色谱仪接口质谱仪 (样品传输) ②原理:气相色谱仪:利用供试品中的混合物在气相流动相和固定相 (固、液)中的分配系数的不同将供试品分离为单一的组分。 接口:被气相色谱仪分离的混合物,按其各自不同的保留时间,与载气同时流出色谱柱,经过接口,除去载气,保留被分离的组分进 入MS仪。 质谱仪:各组分分子进入MS后被离子源离子化。对于有机物,新生成的分子离子会进一步裂解成为各种碎片离子,经分析检测, 记录MS图。 ③关键装置:接口组件,理想的接口:1.除去全部载气2:试样无损失 分类:a) 直接导入型 b) 分流型 c) 浓缩型 现在最常用的是:毛细管直接导入型接口,优点为构造 简单,产率高(100%) 3.GC-MS定性分析方法:总离子流色谱法和质量碎片图谱法 ①总离子流色谱法:经色谱分离后的组分分子进入离子源后被电离成离 子,同时,在离子源内的残余气体和一部分载气分子也被电离成离子, 这部分离子构成本底。样品离子和本底离子通过离子源的加速电压, 射向质量分析器。在离子源内设置一个总离子检测极,收集总离子流

的一部分,经放大并扣除本底离子流后,在记录纸上得到该样品的总 离子流色谱图。 ②质量碎片图谱法:系用保留时间为横坐标,记录一个或若干个特征离 子碎片的强度所构成的质量碎片图谱,也就是进行选择性离子记录。 二、GC-MS的应用: 1、中药与天然药物研究 运用用GC-MS 联用技术检测了广藿香油里广藿香酮的比例,此法特异 性强、准确且重复性好,更便于控制药材与其制剂的品质。运用用LC-MS 法对川芎有效位置中藁本内酯及亚丁烯邻苯二甲内酯等多种化学成分 实施了分析及指纹图谱检测,经过检测不同产地与不同批次的川芎药材,使用NIST 谱库测检品,依据相对峰面积测检确定了指纹图谱里的15 个 共有峰。 2、抗生素类型药物分析 氯霉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生素类药物,其能够造成人的再生障碍性贫 血。运用GC-MS 法分析了蜂蜜中氯霉素留存比例,回收率在90%左右, 线性关系良好,而且灵敏度高、方法干扰少。利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 质谱法,净化、提取富集条件,构建了动物组织里氯霉素留存量的测检 方法。结果加样回收率在85%~100%之间,RSD 少于25%,检出限为0.1 ug/mg,样品里氯霉素的留存比例在0.1~5.0 ug/mg 之间。 3、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分析 构建人血浆中阿司匹林及水杨酸GC-MS 方法,且分析了肠溶阿司匹林 片在正常人体里的药代动力学。此方法以苯甲酸作为内标。血样酸化之 后再由乙醚一二氯甲烷进行提取,运用选择离子措施实施测检、定量。 结果水杨酸、阿司匹林的日内与日间RSD 均低于4.8%与6.2%,均回收 比率超过97%,见图1。最小测检密度阿司匹林为10 ug/L,水杨酸为0.1 mg/L。 4、药动学领域的应用 一些学者针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构建了同时检测麻黄汤中麻黄碱及伪麻黄碱血药密度的措施,且分析了两者在人体里的药代动力学等 环节。此方法唯一性较强,不易受生物样本里一些杂质的影响,对一些 种类的成分分离性较好,吻合生物样品检测要求,适合用在麻黄汤中两 种主要成分的血药密度检测。 5、在方剂中的应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针对方剂挥发性成分实施分离的时候还利用质谱测 检器实施在线鉴定,这样不但能够获取方剂里挥发性成分的类型数据, 还能够推断其内部结构,所以能够通过构建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图谱实施 方剂的相应质量控制。在研究三拗汤加味方与组方药材挥发油的内部结

药物分析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药物分析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缩写Ch.P)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 中国药典(1953 1963 1977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 USP NF JP Ph.Eur Ph.Int GLP GSP GMP GCP 药典概况: 真伪、纯度、品质的质量要求,三者集中体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国药典的内容包括凡例、正文、附录、索引。 乙醇未指明溶度时,均系95%(ml/ml)的溶液 液体的滴数,系在20℃时,以1.0ml水进行换算。 称取0.1g系指称取重量在0.06—0.14g,称取2g系指称取重量在1.5---2.5;称取2.0系指称取1.95—2.05;称取2.00系指称取1.995---2.005。精密称定系指精确至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精确至百分之一,约/若干系指不超过±10%。除另有规定外,实验时的温度均指25±2℃。实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酸碱度检查所用水,均系指新沸并放冷至室温的水。酸碱实验时,如未指明用何种试剂,均系指石蕊试纸。 正文品种按中文笔画编排;附录包括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除另有规定外,水溶液的PH值应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酸度计进行测定。酸度计应定期进行检定。 鉴别是用来判定药物的真伪,而检查和含量测定则可用来判定药物的优劣。 药物的鉴别实验: 性状(一般用于原料药的鉴别项目):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熔点、比旋度、吸收系数)比旋度:药物通过1dm且每1ml中含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为比旋度 吸收系数:在给定的波长、溶剂和温度等的条件下测得的吸光物质在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称为吸收系数。 一般鉴别实验只能证实是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是某一种药物。 有机氟化物:氧瓶燃烧法进行破坏后,加茜素氟蓝试液、硝酸亚沛在PH4.3溶液中形成蓝紫色络合物。 水杨酸盐:与三氯化铁试液生成配位化合物,在中性时显红色,弱酸性时紫色。加稀盐酸,析出白色沉淀;分离,白色沉淀在醋酸铵试液中溶解。 酒石酸(C4H6O6)盐:中性试品,加氨制硝酸银试液数滴,置水域中加热,银游离并附着在试管内壁成银镜。 芳香第一胺类:加亚硝酸钠和碱性β-奈酚试液数滴(重氮化偶合反应),视供试品不同,颜色从橙黄色到猩红色。 托烷生物碱类:均具有莨菪酸结构,可发生Vitali反应,经发烟硝酸加热处理,转变为三硝基衍生物,再与氢氧化钾醇溶液作用,转变形成醌型产物而显深紫色。后马托品不具莨菪酸结构。 无机金属盐:钠盐、钾盐、钙盐、钡盐的焰色反应 钠盐显鲜黄色;钾盐显紫色;钙离子显砖红色。 铵盐:加氢氧化钠试液,加热,即分解产生氨臭。遇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使之变蓝色,并能使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滤纸显黑色。 无机酸根: 氯化物:①稀硝酸酸化后加硝酸银试液,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稀硝酸酸化沉淀复生成。②供试品少量,加等量的二氧化锰,混匀,加硫酸润湿,缓缓

药物分析复习题

药物的专属鉴别试验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它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氧瓶燃烧法系将有机药物放入充满氧气的密闭的燃烧瓶中进行燃烧,并将燃烧所产生的欲测物质吸收于适当的吸收液中,然后根据欲测物质的性质,采用适宜的分析方法进行鉴别、检查或测定含卤素有机药物或含硫、氮、硒等其它元素的有机药物。 比旋度——偏振光透过长1d m 并每1ml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的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称之。(符号[ ]) 准确度是指用特定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可用相对回收率表示,即采用“回收率”或“加样回收率”得到的药物自样品中回收率。 微生物检定法─以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杀伤或抑制程度为指标来衡量抗生素效价的一种方法。其测定方法有稀释法、比浊法、管碟琼脂扩散法生物药物: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器官等成分,综合运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的原理与方法制得的一大类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先确定对某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的蛋白质,然后将控制该蛋白质合成过程的基因进行分离、纯化或人工合成,利用重组DNA 技术加以改造,最后将该基因导入可以大量生产的受体细胞中不断繁殖或表达,并能进行大规模生产具有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蛋白质,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药物称为基因工程药物。 效价测定:采用国际或国家参考品,或经国家检定机构认可的参考品,以体内或体外法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并标明其活性单位。 电泳法是指带电微粒如蛋白质、核苷酸、其他微粒分子或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其对应的电极方向按各自的速度泳动而使组分分离,再进行检测或计算百分含量的方法。 中药指纹图谱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定该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特性的共有峰的图谱。

药物分析学期末复习必备

1、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证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2、药品:由药物经一定的处方和工艺制备而成的制剂产品,是可供临床使用的商品。 3、药物分析: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基本步骤为鉴别试验、杂质检查、含量测定、体内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学:集成药学、化学、生物学和仪器工程学等的新理论、新方法,发展药物成分分析和药物活性分析方法及相关技术,深入新药研发、药物制造和药品临床使用的各个环节,解决药物学和药理学的科学技术问题。 4、G L P:实验室条件下的非临床研究,主要用于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前药品安全性评价。 5、G C P:适用于临床实验单位(医院为主),在人体进行的药物研究。为保证临床实验规范,对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察、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等的标准规定。 6、G M P:适用于药品生产企业。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7、G S P:适用于药品销售企业。 8、G A 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为中药材种植单位,从源头保证中药质量。 9、药品标准: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包括检测项目、分析方法和限度要求三方面的内容。 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药品标准:为国家药品标准;其内容包括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技术要求。《中国药典》是我国用于药品生产和管理的法定质量标准,是我国用于药品生产和管理的法典。收载的品种为疗效确切、应用广泛、能批量生产、质量水平较高,并有合理的质量控制手段的药品。 11、药品检验:由企业质量部门和药品检验机构(各级药检所)执行。具体内容包括:取样,检验(性状检查,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留样、检验报告等。 12、药典委员会:负责组织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制定、修订国家药品标准,是法定的国家药品标准工作专业管理机构。 13、药品名称: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 14、鉴别:根据药物的某些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等特性所进行的试验,以判定药物的真伪。包括区分药物类别的一般鉴别试验和证实具体药物的专属鉴别试验两种类型。 一般鉴别试验:依据同类药物的结构、性质进行的真伪鉴别。 专属鉴别: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选用某些特有的灵敏的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15、检查:对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和纯度四个方面的状态所进行的试验分析。 16、含量测定:指采用规定的试验方法(理化方法),对药品(原料及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 效价测定:以生物学方法或酶化学方法,对药品中特定成分进行的生物活性(效

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9-05-07T10:50:32.433Z 来源:《药物与人》2019年1月作者:陈艳国 [导读] 自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制造业、医疗行业、餐饮、建筑等各行各业都在这些年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为我国酝酿了良好的政治、文化、法律的环境氛围,这才使得我国各行各业兴盛发展、国家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各个行业都愈发地注重生产效率,然而质量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陈艳国 摘要:自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地位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制造业、医疗行业、餐饮、建筑等各行各业都在这些年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为我国酝酿了良好的政治、文化、法律的环境氛围,这才使得我国各行各业兴盛发展、国家基础建设越来越完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各个行业都愈发地注重生产效率,然而质量也是无法忽视的重要环节。那医药行业来说质量是最为重要的东西,因此药物分析是实施药品检测、药品代谢分析、药效评价等多项内容重要手段,是控制药物质量的必备方法。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在药物分析的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针对不同结构不同类型的药物需要选用适当的分析方法以确保药物质量,本文就从传统分析方法着手,接着对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分析技术;药物分析;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1-CR 引言:我国综合实力在一天天地提升,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对自身健康的意识也逐渐提高,对各类药物的需求和质量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现代分析技术对当今药物分析的重大贡献不言而喻,同时也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能够控制药物质量从而保证药物使用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且对于药物临床应用的效果有较大的提升。 1、传统药物分析方法 传统药物分析方法一般采用物理的手段来对药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如重量分析法;而化学分析方法则是通过酸碱中和滴定、沉淀法、氧化还原滴定等方法,而这些通常是静态分析,难以动态追踪药物的一系列数据;人工操作较多检测结果会受到较多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差。 1.1光谱法 药物分析的常用方法之一就是光谱法,同时还包括紫外分光光度法、质谱法、红外光谱法、化学发光光谱法等等,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光谱法衍生出一些能够应用到药物检测中的检测方式,例如近红外光谱法、色谱光谱联用法等。生物、化学传感器、微电极技术被应用到药物分析当中成为电化学药物分析研究的新领域。近红外光谱法的应用可以对药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还可以监控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并对药物成分的优劣进行鉴别[1]。 1.2色谱法 当药物样品繁多、成分更加复杂时,对药物的分析就需要用到色谱法对其执行分离分析,色谱法的应用能够对药品中复杂成分和结构进行分离并进行检测操作,实际的药物分析中也常常用到这一方法。如:鉴别药物、检测药物中杂质、分析药物成分等会用到薄层色谱法,这一方法操作简单易于理解,薄层的单次使用能够有效地避免药品的交叉污染现象、点样多个使用不同的染色剂在鉴别时更加有方便快捷的优势,但其检测分辨率和自动化程度与气相色谱法相比仍旧较低,被称为定性和半定量分析。作为定量分析时,有较多的影响和牵制因素、故检测的准确率有一定的降低,精确性比不上别的色谱检测方法。薄层色谱法在近年来的发展中引入了一些自动化仪器来提高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如自动点样仪、扫描仪等[2]。 2、药物分析中现代分析技术的应用 2.1化学发光检测技术 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是一项被运用到药物分析工作当中的重要的现代分析技术,这一技术在药物检测中的使用能够较好地实现药物安全性的检测和质量控制两大目的。该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是利用酶这一催化剂进行反应,在不同的药物中产生不同的能量,接着能量供给发光中间体,从而形成光源,对光源物质进行检测便可判断样本药物中相应成分的含量与质量,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应用起来操作简单,同时检测过程持续时间较短、能够较为快捷的得出检测成果,在成本方面、检测所用成本价格较为低廉,与世界各国同类检测技术相比发光强度更高,在现代药物分析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事实上,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其原理为化学酶的特殊标记,检测门槛不高、利用很少的药物成分即可以执行检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结果。当前我国医疗临床中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多用于细菌、病毒、肿瘤的检测工作中[3]。 2.2绿色气相色谱法 绿色气相色谱法在实际运用时利用稀有气体He和H2或是N2作为检测的洗脱剂,符合绿色安全的基本,气相色谱又涵盖了以下几种不同的检测技术: 1.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技术 直接进样色谱法一般用于柱上的进样,也能够运用对有吸附剂衬管进行填充的方式,以达到防止样品中溶剂进入毛细管柱的目的,更加有利于样本的制备。 2.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技术 针对药物当中残留的有机溶剂分析检测一般采用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技术,此方法通过测定药物样本上方气体的成分和相对含量来进一步测定药物样品各类成分的含量和质量,进而能够使药物的质量得到控制。该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为:先将药物样品溶液密封在平衡瓶内,以一定的恒定温度对其进行加热一段时间,使瓶内的气液两相达到平衡状态,接着由自动进样器获取气体并注入色谱柱当中,进而取得药物样本中有机残留的结果。 2.3毛细管电泳法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是较快成长起来的一种现代分析技术,在药物分析当中运用电场力作为驱动,毛细管作为药物成分分离的途径,根

药物分析 总结归纳

药物分析总结归纳 第一节药品质量标准 重点:中国药典 1.药品质量控制的目的、质量管理的意义: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 2.全面质量控制:研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 3.药品质量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4.掌握各自的简称: 《中国药典》(Ch.P) 美国药典(USP)、美国国家处方集(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JP)、欧洲药典(Ph.Eur)、国际药典(Ph.Int)5.《中国药典》: 1)历史沿革: 第一部:中药材、 中药成方制剂 第二部:化学药品、 抗生素、生化药品、 放射性药品及其制剂 第三部:生物制品 2)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 ①凡例: ⑴关于检验方法和限度的规定:仲裁以《中国药典》方法为准。 ⑵考点:混淆标准品、对照品的概念: 标准品: 用于生物检定、抗生素或生化药品中含量或效价测定的标准物质,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标定;对照品:指用于检测时,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后使用的标准物质。 ⑶关于精确度的规定: Ⅰ“精密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 Ⅱ“称定”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 Ⅲ取用量为“约”若干时,指该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Ⅳ“精密量取”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度要求。 考点:“称重”或“量取”的量,小数点后多一位 例如:

⑷计量: 1→10符号:固体溶质1.0g或液体溶质1.0ml加溶剂使成10ml的溶液; (了解) ②附录:制剂通则、通用的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6.制定药品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与依据: 基本原则:坚持质量第一,“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① 检测项目和限度——针对性、合理性② 检测手段选用——可行性、先进性 第二节药品检验的主要任务和方法 重点:一般杂质检查的方法与原理(掌握反应试剂) 1.药检任务:包括常规的检验,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生物体内代谢过程等方面的监测。 2.药品检验程序: 1)取样:应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均匀,合理。 2)药品的鉴别:判断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 3)药物的检查:包括有效性、均一性、纯度要求与安全性四个方面。 4)药物的含量测定:测定药物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 5)检验记录与报告:检验记录必须真实、完整、科学。 6)留样:留样数量不得少于一次全项检验用量。留样检品保存一年,进口检品保存一年,中药材保存半年,医院制剂保存3个月 3.鉴别方法: 1)化学鉴别法: ①呈色反应鉴别法主要有: ⑴三氯化铁呈色反应:酚羟基或水解后产生酚羟基药物的鉴别。(水杨酸、对乙酰氨基酚)三氯化铁 ⑵异羟肟酸铁反应:芳胺或酰胺类药物的鉴别,(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盐酸羟胺、三氯化铁; ⑶茚三酮呈色反应:脂肪氨基或α-氨基酸结构药物的鉴别(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茚三酮 ⑷重氮化-偶合显色反应:芳伯氨基或水解后产生芳伯氨基药物的鉴别,(盐酸普鲁卡因)亚硝酸钠试液、β-萘酚试液 ⑸氧化还原显色反应:还原基团药物的鉴别,(维生素C) ②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主要有:

药物分析重点(汇编)

1、简述《中国药典》附录收载的内容。 答:药典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的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2、简述药品标准中药品名称的命名原则。 答:药品中文名称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收载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药品英文名称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须与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的命名系统一致。 3、简述药品标准的制定原则。 答:药品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的原则。 ①科学性:国家药品标准适用于对合法生产的药品质量进行控制,保障药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所以,药品标准制定首要的原则是确保药品标准的科学性。应充分考虑来源、生产、流通及使用等各个环节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设置科学的检测项目、建立可靠的检测方法、规定合理的判断标准/限度。 ②先进性:质量标准应充分反映现阶段国内外药品质量控制的先进水平。在标准的制定上应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坚持就高不就低的标准先进性原则。坚持标准发展的国际化原则,注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积极采用国际药品标准的先进方法,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③规范性:药品标准制定时,应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的法律、规范和指导原则的要求,做到药品标准的体例格式、文字术语、计量单位、数字符号以及通用检测方法等的统一规范。 ④权威性:国家药品标准具有法律效力。应充分体现科学监管的理念,支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的科学发展需要。 4、简述中国药典凡例的性质、地位与内容。 答:凡例是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凡例和附录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品种中另作规定,并按该规定执行。 凡例中有关药品质量检定的项目规定包括:名称及编排,项目与要求,检验方法和限度,标准品、对照品、对照药材、对照提取物或参考品,计量,精确度,试药、指示剂,动物试验,说明书、包装、标签等。 5、简述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和基本程序。 答:药品检验工作的机构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下的国家级药品检验机构即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药品检验总所),以及省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市级药品检验所,分别承担各辖区内的药品检验工作。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检品收检)、检验、留样、报告。取样必须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和代表性,取样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均匀、合理;常规检验以国家药品标准为检验依据;按照质量标准及其方法和有关SOP进行检验,并按要求记录;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应按原始记录要求及时如实记录,并逐项填写检验项目;根据检验结果书写检验报告书,药品检验报告书是对药品质量作出的技术鉴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6、简述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杂质检测的几种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答: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于杂质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①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适用于有杂质对照品,而且进样量能够精确控制(以定量环或自动进样器进样)的情况。 ②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测定法,该法仅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以主成分为对照,用杂质对照品测定杂质的校正因子,杂质的校正因子和相对保留时间直接载入各品种质量标准中,在常规检验时用相对保留时间定位,以校正该杂质的实测峰面积。 ③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测定法,适用于没有杂质对照品的情况。 面积归一化法,适用于粗略测量供试品中杂质的含量。

学年药物分析技术期末考试

2017/2018学年 药剂专业《药物分析技术》期末考试试题A卷 15级药剂班姓名:学号:成绩: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下列每题1分,共60分) 1、对药物质量进行分析检验的目的是() A.提高药物分析的研究水平 B.提高药物的疗效 C.检查药物的纯度 D.保证用药的安全和有效 E.提高药物的经济效益 2、直接碘量法测定的药物应是() A.腐蚀性药物 B.还原性药物 C.中性药物 D.酸性药物 E.无机药物 3、药典规定,测定片剂崩解时限时取多少片() A.10 B.15 C.20 D.6 E.3 4、制剂含量的表示方法是() A.以每1g样品中所含有纯药品的量(g)表示 B.以每1个最小单位样品中所含有纯药品的量(g)表示 C.以实际测定的量表示 D.以每lml样品中所含有纯药品的量(g)表示 E.以含量占标示量的百分比表示 5、下列含量测定方法中,糖类辅料对其产生干扰的是() A.配位滴定法 B.酸碱滴定法 C.非水溶液滴定法 D.氧化还原滴定法 E.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6、下列检查项目中,不属于片剂常规检查项目的是() A.重量差异 B.崩解时限 C.溶出度 D.含量均匀度 E.澄清度 7、欲排除注射液中的亚硫酸钠等抗氧剂的干扰,常用的掩蔽有()

A.甲醛和丙酮 B.甲醇和乙醇 C.乙醇和甲醛 D.甲醛和三氯甲烷 E.丙酮和甲醇 8、片剂检查中规定凡进行哪项检查后,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 A.重量差异 B.装量差异 C.溶出度 D.含量均匀度 E.微生物限度 9、《中国药典》2015年版规定,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制剂可不进行() A.崩解时限检查 B.溶出度检查 C.重量差异检查 D.粒度检查 E.脆碎度检查 10、阿司匹林与碳酸钠试液共热,放冷后用稀硫酸酸化,产生的臭气为() A.硫酸 B.醋酸 C.水杨酸钠 D.苯甲酸 E.水杨酸 11、检查阿司匹林中游离水杨酸,《中国药典》2015年版采用的方法是() A.薄层色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高效液相色谱法 D.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E.旋光法 12、《中国药典》2015年版阿司匹林及其制剂都需要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游离水杨酸 B.有关物质 C.溶液的澄清度 D.重金属 E.易炭化物 13、哪种滴定法中,常加入溴化钾作催化剂的是() A.酸碱滴定法 B.非水溶液滴定法 C.碘量法 D.亚硝酸钠滴定法 14、中国药典规定亚硝酸钠滴定法指示终点方法采用()。 A.外指示剂法 B.内指示剂法 C.永停滴定法 D.酚酞指示剂 15、药典凡例中规定“室温”系指() A.70~80℃ B.40~50℃ C.10~30℃ D.2~10℃ 16、苯巴比妥与铜吡啶试液反应生成的配合物为() A.红色 B.紫色 C.绿色 D.蓝色 E.黄绿色

药物分析重点整理

. 药物分析重点整理 绪论 1、药物分析: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 2、药物分析任务:对药物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确立药物的质量规律,建立合理有效的药物质量控制方法和标准,保证药品的质量稳定与可控,使用安全和有效。 3、药品四大管理规范:①GLP: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②GC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③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④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第一章药品质量研究的内容与药典概况 1、药品制定的标准基础:对药物的研制、开发、生产的全面分析研究的结果 2、国家药品标准构成:①凡例: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称为药品标准术语) ②正文 ③通则: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 3、溶解度:P14(易溶:1-不到10ml,微溶:100-不到1000ml,不溶:10000ml) 4、药品检查项目: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纯度 5、标示量:每一支、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重量或含量或装量 6、称重与量取:①精密称定:千分之一;②称定:百分之一;精密量取: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的要求 7、恒重:指供试品连续2次干燥后称重的差异在0.3mg以内的重量 8、药品的原则: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权威性 9、中药材名称:中文名称+拉丁名称 10、熔点:①初熔: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的温度 ②全熔: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 ③药物含有杂质时,熔点低于纯品,熔程增大 11、比旋度: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每1ml中含有1g旋光性物质的溶液且光路长为1dm时,测得的旋光度 12、百分吸收系数:当溶液浓度c为1%(g/ml)、液层厚度l为1cm时的吸光度A(A=Ecl) 13、药物含量测定方法选择标准:①化学原料药:容量分析法 ②药物制剂:色谱法 14、稳定性实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 15、《中国药典》的内容: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品、三部生物制品、四部通则和药用辅料 16、假药、劣药:P66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鉴别真伪)

现代药物分析答案

简答题 1.准确度、精密度、灵敏度、检测限的物理意义及之间的关系 准确度:指测量值和真实值接近的程度,测量值与真实值越接近,测量值越准确。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各测量值之间越接近,测量的精密度越高。 灵敏度:指仪器测量最小量底物的测量能力,所测量越小,灵敏度越高。 检测限:指试样中被测物能被检测出的最低量。 准确度与精密度之间的关系:准确度高,一定精密度好;精密度高,不一定准确度好,可能存在系统误差。 灵敏度和检测限之间的关系:灵敏度高,检测限越低。 2.列举四种表征有机结构的方法 红外光谱法:根据分子内部原子之间相对振动和转动来确定有机分子结构 紫外光谱法:根据化合物吸收光谱的形状、吸收峰位置、数目、最大摩尔吸收系数进行定性 质谱:通过对谱图中各种碎片离子、亚稳离子、分子离子的化学式、M/Z、相对峰高等信息,根据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裂规律,找出个碎片离子产生的途径,从而拼凑出整个分子结构,或与已知化合物标准图谱对比进行鉴别 核磁共振法:通过谱图中化学位移值,偶合常数值、谱图峰相对强度等信息进行结构鉴定 3.最低检出限与定量限的物理意义及之间的关系 最低检出限:指产生一个能被检测出信号所需的最小浓度和含量 定量限:样品中被检测物被定量测定的最低量 检出限=3.3a/s 定量限=10a/s a:响应标准差s:校正曲线斜率 定量限=3倍检出限 论述题 根据H=A+B/U+C*U,分析怎样提高HPLC的分离效率 A为我留扩散项系数,B为纵向扩散系数,C为流动相传传质阻力和固定相传质阻力系数之和,H为理论塔板高度。一般来说,柱效越高,色谱柱的分离效率就越高,柱效和塔板高度成反比H=L/n,因此想要提高柱色谱的分离效率就必须尽可能的降低塔板高度。 ①对于涡流扩散项,若固定相颗粒不均匀,则组分在穿过颗粒间隙时,易在柱内形成涡流,使谱带展宽。固定相颗粒大小是影响涡流扩散的主要原因,减小涡流扩散的主要选择是采取细而均匀的颗粒,采用良好的填充技术和尽可能的使用短柱 ②对于纵向扩散项,B=2rDm,在HPLC中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扩散系数Dm很小,而流动相流速一般在最佳流速以上,这时B很小,可以忽略 ③传质阻力项,包括固定相传质阻力、流动相传质阻力、静态流动相传质阻力;a,固定相传质阻力,由于在化学键合色谱中,键合相多位单分子层,厚度可以忽略,所以固定相传质阻力可以忽略;b,流动相传质阻力,由于流动相中组分分子还未来的及扩散进入流动相和固定相界面就被流动相带走,使谱峰展宽;c,静态流动相传质阻力,由于组分分子滞留在固定相微孔内的静态流动相中,与固定相再分配,未来得及回到流路中引起谱峰展宽。 所以要降低传质阻力项,应该降低流速,选用低粘度固定液,使用细颗粒固定相,适当提高柱温。

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资料讲解

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 务

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 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中规定设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药品不同于一般产品,是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持殊商品。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在药品的研制、生产、供应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部应该执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并采用各种有效的分析方法,物理学的、化学的、物理化学的、生物学的乃至微生物学的方法等,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分析检验,从而对各个环节全面地保证、控制与研究提高药品的质量,实现药品的全面质量控制。因此药品质量的全面控制不是某一个单位或部门的工作,所涉及的整个内容也不是一门课程可以单独完成的,而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药物分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因此,药物分析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 为了全面控制药品的质量,药物分析工作应与生产单位紧密配合,积极开展药物及其制剂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中间体的质量,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主要工艺,从而优化生产工艺条件,促进生产和提高质量;也应与供应管理部门密切协作,注意药物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与稳定性考察,以便采取科学合理的贮藏条件和管理方法,保证药品的质量。值得重视的是,药品质量的优劣和临床用药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临床征象和临床疗效。所以,配合医疗需要,开展体内药物分析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药物进入体内的变化,如药物

在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转化过程,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研究药物分子与受体之间的关系,也可为药物分子结构的改造,合成疗效更好、且毒性更低的药物提供信息。 随着整个药学科学事业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各相关学科对药物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药剂学的剂型研究不再是一般的片剂、胶囊剂或注射剂。我国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口服缓、控释制剂和靶向制剂的研究.现己进入释药系统(drugdeliv。ry syMem,DDs)的研究开发时代。对于这些制剂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订,以及生物利用度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必须采用灵敏度高、专属性好的分析方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际、国内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正日益制约着专利品种的仿制,市场竞争也威胁着非保护品种生产的低水平重复,新药研究与开发要求多学科的协作,当然也离不开现代分析手段的辅助。天然产物或中药的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的确定,必须采用多种结构分析方法,进行综合的波谱解析。研制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中草药新药和新制剂,要求高质量和稳定可靠的原料,要求对原料和成品有科学可控的质量标准,对于中成药质量的综合评价更应运用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药物分析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生物技术所研制的生化药物和基因工程药物可能含有与非基因产品不同的有害物质,在检测方法上,大都采用适合于肽、蛋白质、多糖等大分子化合物的现代色谱、光谱综合性方法。至于新药研制过程中所研究的药动学、生物利用度、药物体内分布、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转化,乃至代谢物的分离鉴定,更离不开现代分离分析技术和方法作为“眼睛”。 因此.摆在药物分析学科和药物分析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不再仅仅是静态的常规检验,而要深入到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生物体内代谢过程和综合评

药物分析第七复习题答案

药物分析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药物药物分析 GLP GMP GSP GCP 药物鉴别杂质检查(纯度检查)含量测定药典凡例吸收系数药品质量标准 二、填空题 1.我国药品质量标准分为中国药典和局颁标准二者均属于国家药品质量标准,具有等同的法律效力。 2.中国药典的主要内容由凡例、正文、附录和索引四部分组成。3.“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百分之一;取用量为“约”若干时,系指取用量不得超过规定量的±10% 。 4、有机药物化学命名的根据是有机化学命名原则。 5.药品质量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药政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 6.INN是国际非专利名的缩写。 7.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原则为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不断完善 三、单选题 1 药物分析主要是研究() A 药物的生产工艺 B 药品的化学组成 C 药品的质量控制 D药品的处方组成 E 药物的分离制备 2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英文符号是() A.GLP B. GMP C. GSP D. GCP E. GAP 3.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出版的《中国药典》版本数是() A.5版 B. 6版 C. 7版 D. 8版版 4. 《中国药典》(10版)分为几部?()

A 一部 B 二部 C 三部 D 四部 E 五部 5. 《美国药典》的英文缩写符号是() https://www.360docs.net/doc/b67989883.html,A B. USP D. UN E. BP 6. 《中国药典》(10版)凡例规定,室温是指() A .10~25℃ ~30℃ C. 20℃ E. 20~25℃ 7. 药品的“恒重”是指供试品连续2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在() 以下 B .以下 C. 1mg以下 D. 3mg以下以下 8.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必须对药品进行严格的检验,检验工作应遵循() A 药物分析 B 国家药典 C 物理化学手册 D 地方标准 9.下列药品标准属于法定标准的是() A 《中国药典》 B 地方标准 C 市颁标册 D 企业标准 10.药物的鉴别试验是证明() A 未知药物真伪 B 已知药物真伪 C 已知药物疗效 D 未知药物纯度11.西药原料药的含量测定首选的分析方法是() A 容量法 B 色谱法 C 分光光度法 D 重量分析法 12手性药物所特有的物理常数是() A 比旋度 B 熔点 C 溶解度 D 吸收系数 E 晶型 13 鉴别药物时,专属性最强的方法是() A 紫外法 B 红外法 C 荧光法 D 质谱法 E 化学法 14 临床研究用药品质量标准可供() A 临床医院用 B 临床前研究用 C 动物实验用 D 药品生产企业用 E 研制单位和临床试验单位用 15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应首选() A、HPLC法 B 光谱法 C 容量分析法 D 酶分析法 E 生物检定法 四、多选题 1 下列缩写符号属我国质量管理规范的法令性文件是()

最新药物分析重点思考题

绪论第一章 1、中国药典内容分哪几部分?正文部分包括哪些项目? 答:中国药典的内容分为:正文、附录、凡例 正文部分包括:品名(中文名,汉语拼音名与英文名)、有机药物的结构式、分子式与分子量、来源或有机药物的 化学名称、含量或效价、处方、制法、性状、鉴另h检查、含量或效价测定、类别、规格、贮藏、制剂等。 2、在药分工作中可参考的国外药典有哪些? 答:美国药典与美国国家处方集(USPNF)、英国药典(BP)、日本药局方(JP)、欧洲药典(Ph.Eup)、国际药典(Ph.l nt) 3、溶液的百分比用%表示,单位是什么? 答:g/g是指溶液100ml中含有溶质若干克。 4、中国药典的附录包括哪些内容? 答:附录组成: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 除另有规定外,正文中所用试药,均应按附录要求规定选用。所用试液、缓冲液、指示剂与滴定液等也应按附录 规定配制。试验用水除另有规定外均系指纯化水。 5、试述药品检验程序及各项检验的意义。 药品检验工作的基本程序一般为取样、检验(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留样、写出报告。 第二章 1、药物鉴别的意义是什么? 答:药物鉴别是利用物理的、化学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手段来辨别药物的真伪的试验,收载在药品质量标准 的鉴别项下,在药物分析工作中属首项工作。辨别药品的真伪是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条件。 2、什么是一般鉴别试验和专属鉴别试验? 答:根据反应的专属性可将鉴别试验分为一般鉴别试验和专属鉴别试验。一般鉴别试验是以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 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该类药物真伪的方法。专属鉴别试验是根据每一种药物化学结 构的差异及其所引起的物理化学特性的不同,选用某些灵敏的定性反应来区分同类药物中的各个药物单体,达到确证药物真伪的目的。 中国药典采用红外法鉴别药物时,试样的制备方法有哪些? 答:压片法、糊法、膜法、溶液法 如何利用色谱法鉴别药物?

药物分析复习习题与答案

第三章 药物的杂质检查 示例一 茶苯海明中氯化物检查 取本品0.30g 置200 ml 量瓶中,加水50ml 、氨试液3ml 和10%硝酸铵溶液6ml ,置水浴上加热5min ,加硝酸银试液25ml ,摇匀,再置水浴上加热15min ,并时时振摇,放冷,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15min ,滤过,取续滤液25ml 置50ml 纳氏比色管中,加稀硝酸10ml ,加水稀释至50ml ,摇匀,在暗处放置5min ,与标准氯化钠溶液(10μg Cl-/ml)1.5 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求氯化物的限量. C=10 μg/ml V=1.5 ml S=? 示例二 肾上腺素中酮体的检查 取本品0.2g,置100ml 量瓶中,加盐酸溶液(9-2000)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在310nm 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超过0.05,酮体的百分吸收系数为435,求酮体的限量 C 酮体=? V 样品=100 ml S 样品=0.2 g L =CV S × 100%=10×× 1.510-60.3025—200××100%=0.04%(标准溶液浓度)(标准溶液体积)(供试品量) A=εbc E 1%1cm =εbc =ε×1×1100ε=100E 1%1cm 1%:g/ml,b=1cm () C 酮体 =A ε =A 100E 1%1cm =0.05435×=1.15× 10-6100C 样品=0.2100=2.0×10-3g/ml L=C 酮体 C 样品× 100%=1.15××10-610-32.0=0.06%g/ml

示例三 对乙酰氨基酚中氯化物的检查 取对乙酰氨基酚2.0g ,加水100mL 加热溶解后冷却,滤过,取滤液25mL ,依法检查氯化物,发生的浑浊与标准氯化钠溶液5.0mL (每1mL 相当于10g 的C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求氯化物的限量是多少? 示例四 谷氨酸钠中重金属的检查 取本品1.0g ,加水23mL 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 ,依法检查,与标准铅溶液(10gPb/1mL )所呈颜色比较,不得更深,重金属限量为百万分之十,求所取标准铅溶液多少mL 习题一 磷酸可待因中吗啡的检查 取本品0.10 g,加盐酸溶液(9-1000)使溶解成5ml ,加亚硝酸钠试液2ml ,放置15min ,加氨试液3ml ,所显颜色与吗啡试液[取无水吗啡2.0mg ,加盐酸溶液(9-1000)使溶解成100ml] 5.0ml 用同一方法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深。问限量是多少? 0.01%%1001000000100252510%100(%)=????=??=S V C L )(0.11000000 /1100.11000000/10,mL C S L V S V C L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