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人的麻醉ppt课件
《休克病人麻醉处理》课件

注意药物配伍禁忌:避免与其 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06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结词
创伤性休克是常见的急危重症,需要迅速有效的急救措施。
详细描述
严重创伤性休克病人通常伴随多发伤和失血过多,需要立即进行止血、输液和 输血等治疗。麻醉处理中应优先保证病人的生命体征稳定,同时注意保护重要 脏器功能,避免进一步加重休克。
病例二
总结词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梗的严重并发症,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
详细描述
急性心梗合并心源性休克病人应尽快进行再灌注治疗,同时加强循环支持。麻醉处理中应注意维持心肌供氧和需 氧的平衡,降低心肌耗氧量,保证心脏功能稳定。
病例三:脓毒性休克病人的麻醉处理
总结词
脓毒性休克是感染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需要综合治疗。
低血容量性休克
总结词:控制疼痛
详细描述:疼痛刺激可加重休克,因此应给予适当的镇痛药或镇静药,缓解病人 的疼痛和焦虑。
心源性休克
总结词
维护心脏功能是核心
详细描述
心源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心脏功能 受损引起的,因此麻醉处理时应 着重维护心脏功能,保证心肌供 氧和减轻心脏负担。
心源性休克
总结词
避免使用对心脏有害的药物
02
休克病人的麻醉前评估
病史采集
01
采集患者的基本信息: 包括年龄、性别、体重 、身高、种族等。
02
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 、用药史、家族遗传病 史等。
03
了解患者是否患有慢性 疾病,如高血压、糖尿 病、心脏病等。
04
询问患者是否正在接受 其他治疗,如放疗、化 疗等。
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 :包括血压、心率、 呼吸频率、体温等。
各类麻醉术前术后护理ppt课件

1
麻醉的目的
+ 消除手术疼痛,保障病人的安全,并为手 术创造条件。
2
麻醉分类
+ 1、全身麻醉:吸入全身麻醉和静脉全身麻 醉
+ 2、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 区
+
域麻醉、神经阻滞
+ 3、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
+
硬膜外腔阻滞(硬膜外麻醉)、
+
腰硬联合 麻醉、骶管阻滞
+ 禁忌症:对局麻药过敏、穿刺部位感染、 肿瘤或其它不宜者。
18
适应症
+ 1、表面麻醉:适用于眼、耳鼻喉、气管、 尿道等部位的浅表手术或内镜检查术。
+ 2、局部浸润麻醉:适用于体表手术、介入 性检查的麻醉。
+ 3、区域阻滞麻醉;适用于门诊小手术以及 健康情况差的虚弱病人或高龄病人。
+ 4、静脉局部麻醉:是在肢体上结扎止血带 后静脉注入局麻药,使止血带远端肢体得 到麻醉的方法。由于受止血带结扎时间的 限制,只能用于四 肢肘或膝以下的1-1,5 之内的短小手术,已淘汰。
+ 胃部分切除的病人术后24小时禁食,24~48小时肠蠕动恢复,肛门排 气后拔除胃管,当天给少量饮水,每次4~5汤匙,1~2小时一次。第二 日进半量流质,每次50~80毫升。第三日全量流质,每次100~150毫升, 应避免食用牛奶、豆制品等易产气的食物,以免引起腹胀不适,以蛋 汤、菜汤、藕粉为好。若术后恢复正常,第四日可进稀饭,10~14天 后可进软饭。饮食调配上宜用采用细软、易消化而营养丰富的食物, 如米粥、面片汤、挂面汤、面包、鱼类等。少量多餐胃切除术后由于 胃容量减少,一次进食过多,易引起饱胀、腹痛等不适,应作到定期 定量进食,每次进食量不宜过多,以患者自觉7~8成饱为宜。每天进 食5~6次。干、稀分食饭后平卧,或采用平卧进食法,使空肠内容物 回流至残胃,减少空肠过分膨胀;并可延长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时间, 使食物能缓慢通过小肠,促进进一步消化吸收。少吃过甜食物,忌用 辣椒、芹菜、浓咖啡、浓茶、可乐及油炸坚硬食物,忌酒,禁烟。
外科学-麻醉学ppt课件

和肺X线片 合并糖尿病者,择期手术应控制空腹血糖不高于
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 NEXT
合并心脏病者,应重视改善心脏功能
1)术前以洋地黄类药物治疗心衰史、心房纤颤或心脏明显 扩大者,手术当天应停药。
分级
标
准
死亡率(%)
Ⅰ 体格健康,发育良好,各器官正常
0.06-0.08
Ⅱ 有轻度并发病,功能代偿健全
0.27-0.40
Ⅲ 并发症较严重,活动受限,可应付日常活动
1.82-4.30
Ⅳ 并发症严重,丧失日常活动能力,面临生命威胁 7.80-23.0
Ⅴ 无论手术与否,生命难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9.40-50.7
• 一般状况差、年老体弱者,恶病质及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对催 眠镇静药及镇痛药都较敏感,用药量应减少;而年轻体壮或甲静药,以消除 病人的紧张情绪。
常用的麻醉前用药
(一)镇静催眠药 (二)麻醉性镇痛药 (三)神经安定镇痛药 (四)抗胆碱药抗胆碱能药
(一)镇静催眠药
主要有三类: 1. 乙醇或乙醛衍化物:属基础麻醉药范畴,如水合氯
醛等。 2. 巴比妥类药:主要选用长效(6~9h)的鲁米那钠
睡眠剂量成人为100~200 mg; 小儿为2~4 mg/kg,于麻醉前2 h肌注。 3. 神经安定类药
(二)麻醉性镇痛药
吗啡
(1)吗啡具有提高痛阈、强力抑制代谢和显著改变精神状态等功效。 肌注15 min后痛阈提高50%;30 min后出现情绪稳定、焦虑心理 消失、嗜睡;60 min后基础代谢率显著降低。
(3)一般常用剂量为0.1~0.2 mg/kg,口服、肌注或静注。静注后1~ 2 min 进入睡眠,维持20~50 min,可按需重复注射1/2首次量。
重医大临床麻醉学教案30血液疾病病人的麻醉

授课教案教学内容辅助手段时间分配血液病病人的麻醉一、血液病及其相关手术1.血液病◆红细胞疾病:各种原因的贫血和RBC增多症◆白细胞疾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组组织细胞病◆出血性疾病先天或后天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异常2.与外科相关的血液病红细胞系统的贫血;出凝血功能异常;恶性血液病3.与血液病相关的手术◆诊断性手术:淋巴结活检◆治疗血液病的手术巨脾、脾亢→Pt↓/全血细胞↓→脾切除◆并发外科疾病的手术◆引起出凝血异常的手术肝脏手术;体循手术;大出血;大量输血二、术前准备1、贫血●原则:除去贫血原因;纠正贫血(Hb≥80g/L,Hct 30%±)●处理:缺铁性贫血:补铁巨幼贫:叶酸、Vit B12再障:WBC>4×109/L (N>1.5×109/L),Hb>80g/L,Pt>50×109/L 多媒体5min5min病人体重60kg血友病甲血友病乙血浆活性10% 5%目标血浆活性60%FⅧ30%FⅨ计算方法(60-10)×60kg×1U/2% (30-10)×60kg×1U/1%=1500U =1200U血管性血友病术中维持vWF水平:0.8~1.0U/ml孕妇产后或剖宫产后必须补充浓缩vWF3、恶性血液病病人术中注意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严格无菌操作根据监测输入血制品,以维持Plt、Hb和凝血功能所需的水平4.手术中血凝异常(1)纤溶亢进:应用抗纤溶药物(2)大量输库血输新鲜血;输新鲜冰冻血浆;根据监测补充冷沉淀、Plt或凝血酶原复合物;补充Ca2+(3)稀释性凝血障碍大量输入晶体或胶体液导致Pt及凝血因子稀释而引起的术中出血增加根据凝血功能监测,输入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Plt或凝血酶原复合物5.监测5min6.血制品补充5min 五、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与麻醉相关的任何操作各种穿刺气管插管吸引●明显凝血功能障碍应延迟拔出气管导管或硬膜外导管,待凝血功能改善后再拔●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PCEA●严密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并及时处理血友病病人术后处理血友病甲:一般手术应维持FⅧ>30% 10~14d整形手术应维持FⅧ>30% 4~6w血友病乙:一般手术应维持FⅨ>20% 10~14d整形手术应维持FⅨ>20% 4~6w血管性血友病:一般手术应维持vWF和FⅧ均>0.4U/mL 5d整形手术应维持vWF和FⅧ均>0.4U/mL至手术创伤愈合。
《血液病病人的麻醉》课件

麻醉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实时、动 态和无创,这些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 提高血液病病人的麻醉安全性和治疗 效果。
个体化麻醉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个体化麻醉方案的研究
针对血液病病人的特殊生理和病理情况,研究制定个体化的麻醉方案,以提高麻 醉效果和安全性。
个体化麻醉方案的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个体化麻醉方案,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血 液病病人的麻醉效果和生存质量。
病理特点
血液病患者的病理特点也与常人 不同,如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 下等,这些因素对麻醉处理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血液病病人麻醉的挑战
01
02
03
凝血障碍
血液病患者通常存在凝血 障碍,这增加了术中出血 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止 血。
感染风险
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血液 病患者容易感染,需要严 格控制手术室的无菌条件 。
新型麻醉药物的应用
新型麻醉药物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在手术麻醉中有广泛应用,还在疼痛 治疗、重症监护等领域得到应用,为血液病病人提供了更加全面的治疗保障。
麻醉监测技术的改进与发展
麻醉监测技术的改进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麻醉监测技术 也在不断改进,新的监测设备和方法 能够更准确地监测病人的生理变化, 为麻醉师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
药物代谢
血液病患者对药物的代谢 和反应可能不同于常人, 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 和给药方式。
血液病病人麻醉的原则
个体化原则
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
预防性原则
预防性措施是关键,如预 防感染、预防出血等。
密切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 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及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
第二十八章 血液病病人的麻醉

第二十八章血液病病人的麻醉血液病病人施行外科手术,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血液病病人并发外科疾病需行外科手术治疗;需要用外科手术治疗的血液病;外科手术时发生血液并发症,其中最严重的是出血。
麻醉医师应该充分了解病情,作好准备,即时对症处理。
第一节麻醉前病情评估血液病是造血系统的疾病。
血液病基本上包括:①红细胞疾病,如各种原因所致贫血、新生儿溶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等。
②白细胞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③出血性疾病,如血小板病变引起的紫癜、血友病及纤维蛋白原缺乏病等。
外科手术病人中常遇到的血液病情有:①贫血,如急慢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由于血细胞的减少、血容量的降低、血红蛋白浓度的显著下降,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对手术麻醉的耐受性差。
②出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异常渗血,造成出血性低血压、休克,也可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者可致死亡。
现将常见的三类血液系统疾病分述如下。
一、红细胞系统的贫血包括各种原因造成的急慢性贫血,有缺铁性贫血;干细胞异常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AA);脱氧核糖核酸(DNA)障碍所致贫血;红细胞膜先天异常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乏所致的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红蛋白异常(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以及肾病、肝病或恶性肿瘤所致的慢性贫血。
二、白细胞减少与白血病白细胞系疾病有粒细胞病(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增多症);急慢性白血病(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霍奇金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症;浆细胞病(多发性脊髓瘤);免疫缺陷性疾病(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白血病等)。
326三、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止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发生的难以控制的出血,按其发生机制分为以下三类:1、血管壁功能异常如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家族性单纯性紫癜,或由于感染、化学物质、药物、维生素C缺乏、过敏性紫癜等。
急诊常见休克病人的麻醉管理ppt课件

110/56mm2 Hg,血气示:K+:2.8mmol/L 给予1普通麻醉诱导药物后,BP下降致60/24mmHg,HR升
至200-2130bpm。
此处添加内容
此时患者发生了哪种休克?应如何处理?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六. 休克患者的麻醉
5. 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
➢解除呼吸道梗阻
有自主呼吸的病人,清洁口咽,吸出血块或呕吐物,结扎口腔内 活动性出血点,头部后仰和托起下颌骨的手法,放置口咽或鼻咽
➢通气气管道内1等插管2 饱脑胃外腹深胀昏等迷3病病人人须、尽休早克插、管心跳此骤处停添、加全内身衰容竭、上消化道大出血、
➢气管切开
➢保持呼吸道2 通畅,吸氧,必要时建立人工气道,呼吸机辅助通气 ➢注意保1 温,高温时尽量降温
➢及早建立静脉通路,用药维持血压
➢尽量保持病3 人安静,避免人此为处的添搬加动内容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四. 休克患者围术期的监测
特殊监测
➢动脉血乳酸盐:
无氧代谢——高乳酸血症
监测乳1 酸2变化有助于评估休克程度和复苏趋势
正常值为0.6-1.7mmol/L,危重病人允许到2mmol/L
乳酸盐值3越高,预后越差,此若处超添过加1内0m容mol/L,几乎无生存可能
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 生带着 问题来 学习, 而问题 的设置 具有一 定的梯 度,由 浅入深 ,所提 出的问 题也很 明确
能加重休克病人的代谢紊乱
第30章 血液病病人的麻醉

E.环甲膜穿刺
7.有关血液病病人的麻醉前用药,正确的有()
A.经全面治疗全身情况改善者可常规用药
B.全身情况差,应避免用吗啡
C.应尽量避免皮下或肌肉注射用药
D.麻醉前30分钟用药以口服为佳
E.有脑出血或严重出血者,不能用哌替啶
8.下列哪些情况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A.急性白血病
B.前列腺癌骨转移
2.①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出凝血酶消耗的原因如低血容量性休克.脓毒症等;②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③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及体温;④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肝素治疗;⑤只有确信没有血管内凝血的情况下,或已发生了继发性纤溶才可使用抗纤溶剂;⑥注意脏器的维护和保护。
五、论述题
1.①必须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出凝血酶消耗的原因如低血容量性休克.脓毒症等;②补充消耗的凝血因子;③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及体温;④在特殊情况下可以考虑肝素治疗;⑤只有确信没有血管内凝血的情况下,或已发生了继发性纤溶才可使用抗纤溶剂;⑥注意脏器的维护和保护。
四、简答题
1.①应全面了解病史.家族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术前输凝血因子及冷沉淀物,需补充凝血因子达正常水平的25%-40%。替代疗法遵循“早治.足量.足够时间”的原则,并尽量取得血液专科医师及外科医师的协助。②麻醉前用药应尽量避免肌注。③麻醉方法的选择:禁用局部浸润麻醉及椎管内麻醉,最好选用全麻,小手术可仅用静脉全麻,如需气管插管应注意操作轻柔。④止血带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松止血带应缓慢放气。
6.ABDE
7.ABCDE
8.ABCDE
二、填空题
1.红细胞疾病 白细胞疾病 出血性疾病
2.2万/mm37~10天
三.名词解释
1.贫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生成减少或者丢失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综合病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疾
1.红细胞疾病 2.白细胞疾病 3.出血性疾病
.红细胞疾病
急慢性贫血 新生儿溶血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
白细胞疾病
白血病 淋巴瘤
血液病病人手术的麻醉及围手 术期处理
麻醉特点 麻醉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 麻醉选择 麻醉管理 围手术期处理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血液病人的麻醉
麻醉前病情评估
血液病情 血液病疾
血液病情
1.贫血,如急慢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等。由于血细胞的减少、血 容量的减低、血蛋白浓度的显著下降, 使血液携氧能力降低,对手术麻醉的耐 受性差
2.出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异常渗血,造成 出血性低血压、休克,也可以发生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严重者可致死亡Fra bibliotek麻醉管理
术中及术后应常规持续监测心电图、小 量动力学指标、血氧饱和度、Ptco2。防 止出现低氧血症和高Co2血症,术终应尽 早使病人清醒,待呼吸循环恢复正常后 再拔管
围手术期处理
激素应用:可增强麻醉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输血和输液:血液病病人手术中应按失血输新
鲜血或成分输血
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麻醉特点
对麻醉药及术前用药的耐受性显著下降; 携氧能力降低,对缺氧耐受力极差,严
重贫血者,即使缺氧也不会出现紫绀 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因此抵抗力极
差,容易并发各种感染 心脏代偿性扩大,容易并发心衰,常不
能耐受快速和大量输血 异常出血
异常出血诱因
1.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 2.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 3.肝功能损害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5.大量输血 6.血小板减少与功能异常
血液病病人的麻醉并发症多因贫血、出 凝血障碍或血容量不足引起,因此术中 尽量少出血,术后小量多次输新鲜血, 可提高血红蛋白及血容量,增加红细胞 血氧应严格无菌隔离制度,减少交叉感 染。有人主张定期注射血丙种蛋白,以 增强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
全麻施行气管内插管与吸引操作时, 应强调保护口、咽、喉、气管粘膜。仍 以快速诱导经口气管插管与吸引操作时, 应避免经鼻插管或经环甲膜穿刺注药。
麻醉药物选择
全身麻醉诱导用药可选用咪唑安定、芬 太尼、依托弥酯或异丙酚,以N2O氟醚 类复合复合吸入维持麻醉
不能静脉大量快速用药,否则极易发生 心排相互量减低而致低血压,静吸复合 用药方法对血液病病人更为适宜。
麻醉前准备及麻醉前用药
麻醉前准备:应全面了解病史,家族史,体 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
麻醉前用药:对经全面治疗全身情况改 善的病人,可按常规使用麻醉前用药
麻醉方法选择
对有出血凝血障碍病人,不宜用局部侵 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但临床实践证 明,经术前充分准备,输注新鲜血或凝 血因子后,仍可慎重选用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