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平面交叉ppt课件

平面交叉ppt课件

Tg
ts
vs 2a
2.一条右转车道的通行能力N右
N右
3600 tr
式中,tr——右转车平均车头时距(s)。 根据观测,平均tr=3.0~3.5s。
3.一条左转车道的通行能力N左
1)有左转专用信号显示时
N左
3600 T
T1
v1 2a
t1
式中:T1——一个周期内的左转显示时间(s);
v1——左转车通过交叉口的车速(s);
q=Q主/3600(辆/秒); α——主要道路临界间隔时间(s)。对停车标志控制 的交叉口为6~8s;对让路标志为5~7s;
β——次要道路最小车头时距(s)。对停车标志为5s; 对让路标志为3s。
第四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
一、交叉口的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 为了保证交叉口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距 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施顺 利驶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视距ST。 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 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
C=3600/t 车头间距:是指交通流中连续两车之间的距离。 以车头间距计算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
C=1000V/l
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一)有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停车线断面法:已知交叉口处车道使用规定、信号显示周 期及配时,以进口道停车线为基准断面,凡通过该断面的车 辆即认为己通过交叉口。据此来计算通过停车线断面上不同 行驶方向车道上的小时最大通过量(即该车道通过能力), 各进口车道通行能力之和即为交叉口的可能通行能力。
(三)组织渠化交通
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 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 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

第29讲 道路平面交叉的设计81ppt-精选文档

第29讲 道路平面交叉的设计81ppt-精选文档

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 能力都较高。

适用: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
3.扩宽路口式: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 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3.扩宽路口式: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 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 (一)设置专用车道 •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 (图b)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特点:交叉口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但 行车速度低,通行能力小。 适用:交通量小,车速低,转弯车辆少的三、四级公路或 地方道路: 也可用于转弯交通量较小的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交 叉。
2.分道转弯式:
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 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 (一)设置专用车道 •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 (图a)

平面交叉设计PPT课件

平面交叉设计PPT课件


i2
hc3
(hE3
R i1) (hF3 2
R i1)
hD3
hA
hA hC3 A C3
AD3
第6页/共10页
• ②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第7页/共10页
3、平面交叉设计示例
第8页/共10页
B A
第9页/共1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0页/共10页
h i1
设置路拱以后(路拱高h1),等高线在车行道边线上 的位置沿纵向上坡方向偏移的水平距离l2为:
l
2
h1
1 i3
B i2 2 i3
第4页/共10页
153.20 153.10
i3
l1
i1 l2
第5页/共10页
2、交叉口上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
• ①方格网法
hG=hA-AG·i1
hE3
hG
B 2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凸形地形
凹形地形
第1页/共10页
分水线地形
谷线地形
斜坡地形
第2页/共10页
马鞍形地形
三、交叉口立面设计的方法 设计方法: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及方格网设计
等高线法。 1、路段设计等高线的计算和画法
第3页/共10页
设等高距为h,
则中心线上相邻等高线的水平距离l1为:
l1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ppt课件

道路交叉口规划设计ppt课件

R1
R
B 2
F
式中:
B——机动车道宽度〔右转车道〕〔m〕 F——非机动车道宽度〔m〕 R——右转车道中心线半径〔m〕
R V2
127( ih)
第二节 平面交叉
第二节 平面交叉
第二节 平面交叉
〔四〕交叉口展宽〔P163-166〕 在交叉口处有一半以上时间要分给横向车辆使 用,因此只能用展宽交叉口进口道、添加车道数 的方法,提高交叉口通行才干。
紧缩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
第二节 平面交叉
B、左转车道设置方法 左转车道是在进口道左侧扩宽出的车道。 1.宽型中间带:当没有较宽中间带〔普通不小于5m〕时,
将道口一定长度的中间带紧缩宽度,由此增辟出左转车道。
压一面
第二节 平面交叉
2.窄型中间带:当设有较窄中间带〔宽度小于5m〕时,利 用中间带后宽度不够,可将道口单向或双向车道线向外侧偏移, 添加缺乏部分宽度。
第二节 平面交叉
• C、拓宽路口式: • 在交叉口衔接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 • 特点: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高,
事故率低,通行才干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 • 适用:交通量大,转弯车辆多的二级公路或城市主
干路。
第二节 平面交叉
增设右转车道
增设直行车道
第二节 平面交叉
同时增设右转、左转车道
冲突点从 空间分散
开来 〔26〕
第二节 平面交叉
冲突点从 空间分散
开来 〔20〕
冲突点 从时间 分散开 来〔8〕
左转弯 制止相 交冲突 点消除
消除部 分主要 冲突点 〔相交 冲突点〕
交通导流 措施
第二节 平面交叉
进一步 从时间 上分散 冲突点
左转车 辆可等 待侍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种类 (1)、分流点 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 地点称为分流点; (2)、合流点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 同一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称为合流点; (3)、冲突点 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 交叉的地点称为冲突点。
3
3、交错点数量(无信号控制时)
分流点 合流点 n(n 2)
拓宽设计 8
4、渠化交叉
9
(三)、环形交叉、错位交叉、复合式交叉
错位
环交
10
二、交叉口形式的选择和改建 1、形式简单 2、尽量使相邻交叉口之间的道路直通 3、斜角宜改成正交 4、保证主流交通道路线形顺直 5、避免近距离的错位交叉 6、避免多路交叉 7、保证交叉口间距
11
三、车辆交通组织 (一)、设置专用车道
26
3、适用条件:畸形交叉 ①.多路交叉、公路、②.快速路、交通
量大的主干道不宜采用。 ③.纵坡≥3%,不宜采用④.与远期立交
结合、⑤.桥头不宜采用
27
第五节交叉口立面设计 一、立面设计的要求和一般原则 (一)、目的 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 间在立面位置上的关系以符合行车、排水和建 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
标高相协调;
29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1、处于凸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均 背离交叉口。
30
2、处于凹形地形上,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 指向交叉口。
31
3、处于分水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 背离而一条指向交叉口。
32
4、处于谷线地形上,有三条道路纵坡方向指 向交叉口而一条背离。
17
三、交叉口转角的缘石半径
R1
R
(B 2
F)
ih
V2
R 127( i h )
18
四、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一)、拓宽的车道数 (二)、拓宽位置的选择 (三)、拓宽车道的长度计算
ih
19
第四节 环形交叉设计 一、环形交叉的形式 1、普通环形交叉口 2、小型环形交叉口 3、微型环形交叉口
ih
20
22
(三)、环岛的通行能力
23
(四)、交织角 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 均相交角度。
24
(五)、环道进、出口半径 (六)、环岛的横断面 (七)、环道的外缘石
25
三、环交的优缺点及适用性 1、优点 ①.无冲突点、无停车、②.安全、③.
交通组织管理方便、④.美化环境,成 为城市标志性建筑。 2、缺点 ①.占地大、②.通行能力不大、③.绕 行远、④.造价高
33
5、处于斜坡地形上,相邻两条道路纵坡指向 交叉口而另两条背离。
34
6、处于马鞍形地形上,相对两条道路纵坡指 向交叉口而另两条背离。
35
三、设计方法与步骤 (一)、方法 1.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在交叉口范围内以相 交道路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方格网,测出方格 点上的地面标高,求出其设计标高,并标出相 应的施工高度。 2.设计等高线法:设计等高线法是在交叉口范 围内选定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网,并计算其上 各点的设计标高,勾绘交叉口设计等高线,最 后标出各点施工高度。
二、环形交叉口的设计 (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1、中心岛的形状 一般多用圆形,椭圆形、卵形、方形圆角、 菱形圆角; 2、圆形中心岛的半径
R
V2
127( i h )
b 2
21
(二) 交织段长度 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通行驶时相 互交织 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 称为交织长度,交织长度的大小主要取决 于车辆在环道上的行驶速度。
12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便左转为右转,环形交通,绕街坊转
13
(三)渠化交通组织:交通岛、交通标志、交 通标线
14
(四)、调整交通组织 四、行人交通组织 1.加宽人行道 2.合理布置人行横断面 3.限制交叉口的人群集中出入 4.人行天桥、地道
15
第六章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第一节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第二节 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组织
第三节 交叉口的车道数及通行能力 第四节 交叉口的交通指挥信号 第五节 交叉口的视距及拓宽 第六节 环形交叉设计 第七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1
第一节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交叉口:道路(铁路)在同一平面(立面) 上相交的地方为平面交叉(立体交叉) 一、平面交叉口处的交通特性分析 (一)、交通流线 交叉口处表示车流行进方向的带有箭头的线, 分为直行,左转,右转等。 (二)、交错点 1、定义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由于行驶方向不同,车辆 与车辆之间的交错产生的点
第三节、交叉口的几何设计
一、交叉口的车道数
1、基本要求:
在交叉口设置的车道数,其通行能力的总和
必须大于高峰小时交通量
2、确定方法
(1)、选定交叉口的形式
(2)、根据设计年限高峰小时交通量,进
行交通组织设计
(3)、初步定出车道数
(4)、进行通行能力验算
(5)、确定车道数
16
二、交叉口的视距图绘制 1、计算S停 2、找出最危险的冲突点 3、量取S停 4、连接末端,形成视距范围
5
二、交叉口处理的基本方法 1.实行交通管制——时间上分开 2.渠化交通——分隔 3.作立体交叉——空间上分开
6
第二节 交叉口的形式及交通组织 一、交叉口形状和使用范围 (一)十字形交叉 1.简易十字形 2.设附加车道十字形 3.渠化十字形
7
(二)、T形或Y形交叉 1、加铺转角式 2、分道转弯式 3、加宽路口式
冲突点 n2 (n 1)(n 2) 6
n相交道路数
交叉口类型
三路交叉口 四路交叉口 五路交叉口
冲突点 3 16 50
平面交叉口交错点数量表
交错点数量
分流点
合流点
3
3
8
8
15
15
总数 9 32 80
4
4、相关结论: (1)冲突点的存在是影响通行能力的主 要因素 (2)、冲突点的数量随交叉道路条数的 增加急剧增加 (2)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弯车辆 (4)、设置交通通信灯,可较少交叉口 上的冲突点,但影响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28
(二)、立面设计的一般原则
(1)主、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横坡度
一般均保持不变
(2)同级道路相交,纵坡一般不变,横坡可
变;
(3)不同等级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纵、横坡
不变,次要改变
(4)、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背离交叉口
(5)、交叉口设计标高与周围建筑物地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