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的抗氧化机制及以其为先导物的抗氧化化合物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抗肿瘤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抗肿瘤研究进展姜黄素的抗肿瘤研究进展【摘要】姜黄素属多酚类物质,为植物姜黄的根茎提取物。
大量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肿瘤等生物学作用。
由于它在不同的肿瘤实验中展示出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使得姜黄素成为癌症治疗剂的可能性。
【关键词】姜黄素;抗肿瘤;进展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酚类色素,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
大量研究证实,姜黄素具有降脂、抗炎、抗氧化、去除自由基、抗微生物、抗肿瘤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
由于姜黄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浸润及转移,进一步说明了姜黄素在肿瘤治疗中的生物学价值,同时也成为国内外学者的抗肿瘤研究热点,涉及的研究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主要对其抗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目前关姜黄素抗癌机制现认为主要是通过调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影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白激酶C信号转导通路,下调核转录因子-ΚB的活性,抑制环氧酶-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诱导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抑制尿激酶的活性,抑制血管生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分泌等。
1 姜黄素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的影响,范婷婷等【1】发现姜黄素能够抑制细胞PTN的表达和增殖,且这种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有研究说明【2】,姜黄素可抑制乳腺细胞增殖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分裂停滞在G2和G2/S期。
低浓度的姜黄素就可以抑制未成熟的淋巴瘤细胞增殖,且其作用与作用时间及剂量呈正比,同时下调p53基因、早期生长反响基因-1等的表达【3】。
提示姜黄素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用于癌症治疗。
2 姜黄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姜黄素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其中包括耐药的肿瘤细胞株;同时还能抑制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在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有研究【4】证实姜黄素可抑制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主要是通过抑制胸苷激酶活性来阻断细胞DNA的合成从而将肿瘤细胞阻滞在S期。
姜黄素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在医学领域中的研究进展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2.内蒙古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30摘要:姜黄素是从姜科植物(姜黄)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效成分,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其作用广泛,对人体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作用效果,目前有有关姜黄素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有很多的研究和报道,本文就姜黄素在肺部疾病、糖尿病以及抗肿瘤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姜黄素;肺部疾病;糖尿病;抗肿瘤Research progress of curcumin in the medical fieldLi Yuping. Miao Yu1.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Huhot 010080 China2.For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MedicalUniversity,Baoto 014030 ChinaABSTRACT:Curcumin is an effective ingredient extracted from the ginger family (turmeric), which has anti-inflammatory, anti-oxidantand anti-tumor effects. It has a wide range of effects and has good effects on many diseases of the human body.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studies and reports on the application of curcumin in the medicalfield.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effects of curcumin in lung diseases, diabetes and anti-tumor.Key Words: Curcumin, lung disease, diabetes, anti-tumor引言姜黄素是从姜黄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有效成分,蒙药协日嘎其有效成分同样是姜黄素,在国内、国外(印度)已经使用了几个世纪,可用来治疗多种和疾病。
姜黄素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分析进展

姜黄素抗肝纤维化分子机制分析进展【关键词】姜黄素肝纤维化综述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继发于各种形式慢性肝损伤之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这些损伤包括病毒感染、药物造成的肝炎以及长期酗酒等,它也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过程。
如果早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HF就会发展为肝硬化。
HF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 过度沉积。
随着对HF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HF在进入肝硬化前尚可逆转,是一种可逆性的病变,及时地干预HF的病程能够减少HF及其致命并发症的产生。
近年来关于中药防治HF的研究报道颇多,其中姜黄素预防及干预HF的研究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并在其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笔者现就近些年来对姜黄素再预防和治疗HF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的最新进展加以归纳综述。
1 姜黄素概述姜黄为姜科姜黄属植物(Curcuma L.)的干燥根茎,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胸胁刺痛、闭经、风湿肩臂疼痛、跌打肿痛。
姜黄素(Curcumin)为姜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从姜黄、莪术、郁金等的根茎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有效成分,其理化性质为可溶于甲醇、乙醇、碱、醋酸、丙酮和氯仿等有机溶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多数水溶液中的实验是在小于50 μmol/L的浓度进行,姜黄素对热稳定,但在光照和碱液中不稳定,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避光,避免与碱性物质接触。
姜黄素已被广泛用作色素、食品添加剂及调味品。
大量研究证明,姜黄素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清除自由基、抗微生物以及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多方面药理作用。
2 姜黄素可通过不同途径预防和治疗肝纤维化2.1 影响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及凋亡肝星状细胞(HSC)增生和激活是HF发生的中心环节,激活后的HSC进一步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后者可大量合成ECM蛋白,而ECM的大量沉积最终导致了HF的形成,可见,肝星状细胞在HF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姜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8-9926(2001)02-0095-03 中图分类号:R962 文献标识码:A姜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韩 婷①,宓鹤鸣(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教研室 上海 200433)摘 要:姜黄为常用中药,其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姜黄素类和挥发油。
前者具有降血脂、抗凝、抗氧化、利胆、抗癌等作用;而后者主要起抗炎、抗菌以及止咳作用。
姜黄素类通过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分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对肿瘤生长各期的抑制效应来发挥其抗癌作用,目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本文就姜黄中主要成分姜黄素及其抗肿瘤药理实验和作用机理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对姜黄作进一步的现代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姜黄;姜黄素;药理活性;细胞凋亡 姜黄为常用传统中药,收载于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本品来源于姜科姜黄属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根茎,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能,传统中医用于胸胁刺痛,闭经,■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打肿痛[1]。
姜科姜黄属植物约60余种,分布较广,盛产于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北部。
我国有16种,主要分布在东南至西南部。
“姜黄”之名,始载于《唐本草》,后在宋代唐慎微的《本草图经》、明代李时珍的著作及清代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中都有记载。
姜黄属植物主要包含挥发油和姜黄素类,后者为二苯基庚烃类,有酚性与非酚性之分。
其中,姜黄素(Curcumin )是中药姜黄的主要成分,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药理作用,如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血脂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姜黄素能抑制HI V —1整合酶活性而用于艾滋病的临床试验[2]。
此外,抗癌是姜黄素的主要药理活性之一,其抑制肿瘤的作用已在许多动物实验中得到反复证实,其具体抗癌机制已成为近期研究热点。
1 姜黄的化学成分姜黄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姜黄素类及挥发油两大类,此外尚有糖类、甾醇等[3],分述如下:1.1 姜黄素类 主要有姜黄素(Curcumin )、去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 )及双去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 -min )。
姜黄素类似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 结果
通过 检测小 鼠肝 脏脂 质过 氧化 物和抗 氧化 酶活
常 用试 剂均 为 国产 分析 纯 。 12 方 法 . ( ) 鼠匀浆 的制 备 J正 常小 鼠颈椎 1小 : 脱 臼处死 , 速 取 其 肝 脏 , 冰冷 的 生 理 盐 水 中清 迅 于
洗, 剔除脂 肪组 织 , 吸干水 分 , 重 , 称 加适量 生理 盐水
用玻璃研磨器研磨 , 制成 1%的匀浆 。( ) 0 2 检测方 法 : 5m 的离 心 管 中加 入 1% 的匀 浆 4 0 , 在 l 0 0 5
11 材 料 .
健 康 IR 小 鼠 , C 由浙 江 省 药 品检 验 所
3 讨 论
实 验动 物 中心提供 , 洁级 , 雄兼 备 。MD S D、 清 雌 A、O 蛋 白试 剂盒购 自南京 建 成 生 物 工 程有 限公 司 , 他 其
・
细胞膜 脂质 过氧 化被认 为是 细胞 内最 主要 的氧 化 损伤 。MD A是细胞 膜脂 质过 氧化 的终 产物之 一 ,
性 的方法 来评 价姜 黄素类 似物 的抗 氧化 活性 。实验 结果 显示 ( 见表 1 , ) 姜黄 素 和 V c的 MD A生成 量 分
图 1 姜黄素的化 学结构式
别 为 (03 1±1 29 和 ( .22±14 ) 化 合 物 1 .4 .2 ) 8 66 .2 ,
A具 有较 好 的抑制 活 性 , MD 其 A生 成 量 为 ( .9 3 9 8 3
姜黄素的抗氧化研究

姜黄素的抗氧化研究作者:卢婉怡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2期【摘要】本文研究三种不同水平姜黄素对奥尼罗非鱼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投喂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200、500和800 mg/kg姜黄素的日粮。
分别采集背肌、肝脏、肠道、肠系膜和血清样品。
测定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适量的姜黄素,提高了罗非鱼肌肉、肝脏和血清的GSHPx和SOD的活性。
【关键词】姜黄素;生物学功能;抗氧化姜黄素(Curcumin)是从中草药姜黄中提取的一类多效的天然活性物质,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表现为具有抗炎、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抗过氧化脂质损伤、抗衰老、抗纤维化、保护肝脏和肾脏等作用。
目前姜黄已被世界卫生组织/食品药品管理局(WHO/FAD)批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1]。
Motterlini等[2]研究表明,姜黄素具有体内外的抗氧化活性,其机制主要是使肝内环氧化物水解酶(epoxide hydrolase,EH)、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性增加。
从姜黄根草中分离纯化到几种天然抗氧化组分,结果发现它们具有非常优越的清除自由基活性[3]。
Huang等[4]指出姜黄素不仅在食品体系显出很强的抗氧化活性,而且在身体内也显出较强的抗氧化性。
赵革平等[5]进行了姜黄醇提取物对抗体外LDL氧化修饰作用的研究,表明姜黄醇提取物是一有效的抗氧化剂,抗氧化作用强于β胡萝卜素和生育酚。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用鱼及试验设计试验选用的奥尼罗非鱼(Mossabica tilapia),由广州市白云区太和良种鱼苗场提供。
试验鱼暂养两周,期间投喂对照组的基础日粮。
姜黄素的抗炎特性及其在肾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姜黄素的抗炎特性及其在肾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尤燕舞来源:《右江医学》2013年第03期【关键词】姜黄素;肾脏疾病;作用机制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434-03中图分类号:R692.0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3.057姜黄素(curcumin)是一种在传统医学中广泛应用的天然多酚,是从姜黄根茎中提取的姜黄磺胺类疏水多酚。
姜黄根包含三种最主要的姜黄素类: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及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姜黄中最具有活性成分的姜黄素占77%,而另外二种成分分别占17%和3%。
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其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研究结果提示,姜黄素的药理作用及其在肾脏疾病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姜黄素在肾脏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姜黄素的结构和理化及抗炎的特性姜黄素属于二苯基庚烃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21H20O6,相对分子量为368.37,密度为0.93,熔点在183℃。
其主链由不饱和脂族及芳香族基团组成,有2个邻甲基化的酚,还有一个β二酮功能基团,这种结构使姜黄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
姜黄素易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中,微溶于乙醚和苯,难溶于水。
它是一种光敏性很强的物质,最大吸收峰在425 nm波长处,因此需避光保存,在强酸、强碱或高温环境中稳定性差。
姜黄素水溶性差,口服后大部分以原形排出体外,因此其血药浓度低、生物利用度不高,可能与其吸收、代谢有关。
姜黄素在小肠吸收时与葡萄糖醛酸、硫酸结合,此后还原为四氢姜黄素和六氢姜黄素,但结合和还原的比例尚未明确[1]。
另外,在肝脏中也发现了姜黄素结合或还原产物。
有学者研究发现姜黄素在大鼠体内以还原为姜黄素还原物为主,经进一步代谢后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2]。
研究发现姜黄素在抗炎症反应中具有不可思议的功效。
姜黄素的天然抗炎活性与吲哚美辛、保泰松等具有危险副作用的甾体类药物和非类固醇类药物的功效相当。
生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生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生姜,作为一种常见的食材和药用植物,其在亚洲的烹饪和医疗实践中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姜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其在食品、药品、保健品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潜力逐渐显现。
本文旨在综述生姜的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其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其潜在的药用价值和商业价值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介绍了生姜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油、姜辣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并详细阐述了这些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生物合成途径。
接着,本文重点讨论了生姜的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微生物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
本文还总结了生姜在食品调味、传统医疗、现代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现状,以及其在未来研究中的可能方向。
通过对生姜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传统食材和药用植物,还有助于发现新的药物来源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生姜的化学成分生姜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和调味品,其独特的辛辣和芳香味道主要来源于其丰富的化学成分。
生姜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酚类、黄酮类、萜类、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
挥发油是生姜中含量最高的一类化合物,主要包括姜酚、姜烯、姜酮、姜醇等。
这些化合物赋予了生姜独特的辛辣和芳香味道,并在生姜的抗炎、抗氧化、镇痛等生物活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酚类化合物是生姜中的另一类重要成分,包括姜辣素、姜黄素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够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损伤。
黄酮类化合物也是生姜中的重要成分之一,如姜黄酮、山柰酚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生姜中还含有多种萜类化合物,如姜烯酮、姜烯醇等。
这些化合物具有抗炎、镇痛、抗菌等作用,对改善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贡献。
除了上述成分外,生姜中还含有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也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