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余角和补角(2)

课题:余角和补角(2)
课题:余角和补角(2)

2

1

4

3

西北

西南

东南

东北

西

课题:余角和补角(2)

【学习目标】:1、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重点难点】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方位角的应用; 【导学指导】 一、知识链接

1.70°的余角是 ,补角是 ;

2.∠α(∠α <90°)的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二、自主学习

1.探究补角的性质:

例3、如图, ∠1与∠2互补,∠3与∠4互补, ∠1= ∠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分析:(1)∠1与∠2互补,∠2等于什么?∠2=1800

- ,

∠3与∠4互补,∠4等于什么? ∠4=1800 - 。 (2)当∠1= ∠3时,∠2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4(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上面的结论,用文字怎么叙述?

补角的性质:等角的 相等。 2.探究余角的性质:

如图∠1 与∠2互余,∠3 与∠4互余 ,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余角性质:等角的 相等

3.方位角:

(1)认识方位: 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2)找方位角:

乙地对甲地的方位角 ; 甲地对乙地的方位角

例4:如图.货轮O 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 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 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 和海岛D 方向

1

2 3 4

4

321E D

B

A

C

O

A

O

60?

西

的射线。

【课堂练习】:

1、α∠和β∠都是AOB ∠的补角,则α∠ β∠;

2、如果9031,9021=∠+∠?=∠+∠,则32∠∠与的关系是 , 理由是 ;

3、A 看B 的方向是北偏东21°,那么B 看A 的方向( )

A 南偏东69°

B 南偏西69°

C 南偏东21°

D 南偏西21° 4、在点O 北偏西60°的某处有一点A ,在点O 南偏西20°的某处有一点B ,则∠AOB 的度数是( ) A 100° B 70° C 180° D 140° 【要点归纳】补角的性质:余角的性质: 【作业设计】

1、 如图,∠AOB=90°,∠COD=∠EOD=90°,C,O,E 在一条直线上,且∠2=∠4,请说出∠1与∠3之间的关系?并试着说明理由?

2、如图,射线OA 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射线OB 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

432第2课时余角和补角2

4.3角 4.3.2角的度量与计算第2课时余角和补角

二、 探索新知 1?什么是余角?什么是补角? 2?你怎样理解“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 3. 余角的性质是什么?补角的性质是什么? 三、 新知讲解 1. 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 90° (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 余 2. 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 180 ° (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 互补 3. 对“互为”二字的理解:“互余”或“互补”的角总是成对出现 4. 余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补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四、 新知反馈 1. 填空 3.建筑工人的难题:要测量两堵墙所成的角 AOB 勺度数,但人不能进 围 墙,如何测量? 你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O / a / a 的余角 ■ / a 的补角 5 ° 32° 45° 77° 62° 23' 学生反馈新知。第一题请学 生回答,教师给出评价。第 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 学生反馈自学成果,教师对 给出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 简要说明

二题由一个小组的学生提 问,其他两个小组的同学抢 答,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第三题学生 独立思考并回答,教师给出 评价1. 判断: ① 90。的角叫做余角。( ) ② 如果/ 1是/ 2的补角,那 么/ 1 一定是钝角。( ) ③ 如果/ 1是/ 2的余角,那么/ 1 一定是锐角。( ) ④ 若两个角的顶点相同,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⑤ 若/ 1

【方向】433余角和补角

【关键字】方向 4.3.3 余角和补角 基础检测 一、填空: 1.已知∠1=200,∠2=300,∠3=600,∠4=1500,则∠2是____的余角,_____是∠4的补角. 2.如果∠α=39°31°,∠α的余角∠β =_____,∠α的补角∠γ=_____,∠α-∠β=___. 3.若∠1+∠2=90°,∠3+∠2=90°,∠1=40°,则∠3=______°, 依据是_______。 二、选择: 4.如果∠α=n°,而∠α既有余角,也有补角,那么n的取值范围是( ) A.90°

11.如图所示,A、B两条海上巡逻艇同时发现海面上有一不明物体,A艇发现该不明物体在它的东北方向,B艇发现该不明物体在它的南偏东60°的方向上, 请你试着在图中确定这个不明物体的位置. 拓展提高 12.小华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50°方向走了到达B地,从B 地他又向西走了到达C地. (1)用1:2000的比率尺(即图上等于实际距离)画出示意图; (2)用刻度尺和量角器量出AC的距离,以及C点的方向角; (3)回答C点距A点的实际距离是多少(精确到),C点的方向角为多少.(精确到1°). 13.在飞机飞行时,飞行方向是用飞行路线与实际的南或北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大小来表示的.如图,用AN(南北线)与飞行线之间顺时针方向夹角作为飞行方向角. 从A到B的飞行方向角为35°,从A到C的飞行方向角为60°,从A到D 的飞行方向角为145°,试求AB与AC 之间夹角为多少度AD与AC之间夹角为多少度并画出从A飞出且方向角为105°的飞行线. 余角和补角答案: 1.∠3,∠2 2.50°29′,129°31′,79°2′ 3.40°,同角的余角相等 4. B 5.C 6.A 8.30°10.∠BOD=120°,∠DOF=40° 13.AB与AC之间夹角为25°, AD与AC之间夹角85°.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会运用解题; 2、经历观察、操作、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 2、教学难点:应用方程的思想解决有关余角和补角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板、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带领同学们领略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的壮观景象,并思考:斜塔与地面所成的角度和它与竖直方向所成的角度相加为多少度?(课件演示) 2、(动手操作1)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直角剪成两个角, ∠1和∠2,问:∠1和∠2的和为多少度呢? ∠1+∠2=90o,我们把具有这种关系的∠1、∠2称为互余, 其中∠1叫做∠2的余角,∠2叫做∠1的余角。 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演示试着说出余角的定义。 (设计意图:通过比萨斜塔的现实情境和剪纸这一实际操作引出余角概念,既调起学生的兴趣,又直观易懂。) 二、新知探究 1、余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90o(直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 2、(动手操作2) (1)拿出和的两个角的纸板拼成一个直角,问:“这两个角互余吗?” 把其中一个角移开,“这两个角还互余吗?” 注意事项1:两角互余只与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继续提问:直角三角板的和的两个角互为余角吗?老师在前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班长在后面黑板上画一个的角,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吗? (2)拿出一个直角纸板,将其剪成三个角,分别标上∠1、∠2、∠3,问: “∠1、∠2、∠3是互为余角吗?为什么?” 注意事项2:互余是两角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余角的两个注意事项,通过举例、现场操作,让学生说出错误观点,然后以纠错的方法得出,让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3、补角的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为(平角),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 4、游戏一:找朋友 环节一:老师把事先准备的标有度数的角的卡片发给一些同学,并介绍了游戏规则:当老师拿出一张卡片,说要找余角(补角)朋友时,拿到它的余角(补角)的同学请立刻起立,并说:“我是一个____度的角,我是你的余角(补角)朋友!” 环节二:将班级同学分成左右两个大组,参与的同学可以向另外一组的同学提出考验:“_____

初中数学余角和补角第一册教案.

初中数学余角和补角第一册教案 2018-11-28 一、教学目标: ⑴ 在具体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通过练习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及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⑵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⑶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余角与补角的性质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⑴ 复习角的定义。你知道有哪些特殊的角? ⑵ 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组两个角的度数,并求出它们的和。 你有什么发现? 新课: 由学生的发现,给出余角和补角的定义(文字叙述)。 并且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理解。 问题1:如何求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① ∠1的余角:90°-∠1 ② ∠α的补角:180°-∠α 练习:填表(求一个角的余角、补角) 拓广:观察表格,你发现α的余角和α的补角有什么关系?

如何进行理论推导? 结论:α的补角比α的余角大90° α一定是锐角 钝角没有余角,但一定有补角。 问题2:①如果∠1与∠2互余,∠3与∠4互余,并且∠1=∠3,那么∠2和∠4什么关系?为什么? (学生讨论,请一人回答) ②如果∠1与∠2互补,∠3与∠4互补,并且∠1=∠3, 那么∠2和∠4什么关系?为什么? 结论:性质:①等角的余角相等。 ②等角的补角相等。 练习:看图找互余的角和互补的角,以及相等的角。 结论:直角的补角是直角。凡是直角都相等。 解决实际问题: 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选择适当的'角度击打白球,可以使白球经过两次反弹后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此时∠1=∠2,∠3=∠4,并且∠2+∠3=90°,∠4+∠5=90°。如果黑球与洞口的连线和台球桌面边缘的夹角∠5=40°,那么∠1应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黑球准确入袋?请说明理由。 (学生小组讨论,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此问题) 小结: ⑴ 这节课,使我感受最深的是…… ⑵ 这节课,我感到最困难的是…… ⑶ 这节课,我学会了…… ⑷ 这节课,我发现生活中…… ⑸ 这节课,我想我将……

余角和补角练习题大全及答案 (2)

余角与补角练习题及答案 A卷:基础题 一、选择题 1.如图1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AOC与∠COE互为余角 B.∠BOD与∠COE互为余角 C.∠COE与∠BOE互为补角 D.∠AOC与∠BOD是对顶角 2.如图所示,∠1与∠2是对顶角的是()图1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锐角一定等于它的余角 B.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C.锐角不小于它的补角 D.直角小于它的补角 4.如图2所示,AO⊥OC,BO⊥DO,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1=∠2 B.∠2=∠3 C.∠1=∠3 D.∠1=∠2=∠3 图2 图3 图4 图5 二、填空题 5.已知∠1与∠2互余,且∠1=35°,则∠2的补角的度数为. 6.如图3所示,直线a⊥b,垂足为O,L是过点O的直线,∠1=40°,则∠2=.7.如图4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OM⊥AB,?若∠COB=?135?,?则∠MOD=.8.三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有对对顶角. 9.如图5所示,AB⊥CD于点C,CE⊥CF,则图中共有对互余的角. 三、解答题 10.如图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BOE=90°,若∠COE=55°,?求∠BOD的度数.11.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AOC=?120?°. 求∠BOD,∠AOE的度数. B卷:提高题 一、七彩题 1.(一题多解题)如图所示,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AOF=3∠FOB,∠AOC=90°,求∠EOC的度数. 二、知识交叉题 2.(科内交叉题)一个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和比平角少10°,求这个角.

《余角和补角》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当我们在日常办公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太好编辑和制作的资料。这些资料因为用的比较少,所以在全网范围内,都不易被找到。您看到的资料,制作于2021年,是根据最新版课本编辑而成。我们集合了衡中、洋思、毛毯厂等知名学校的多位名师,进行集体创作,将日常教学中的一些珍贵资料,融合以后进行再制作,形成了本套作品。 本套作品是集合了多位教学大咖的创作经验,经过创作、审核、优化、发布等环节,最终形成了本作品。本作品为珍贵资源,如果您现在不用,请您收藏一下吧。因为下次再搜索到我的机会不多哦! 4.3.3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1、理解方位角的意义,掌握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 2、通过现实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方位角的意义. 3、帮助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重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难点方位角的判别与应用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环节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二次备课 自主探究 海上,缉私艇发现离它500海里处停着一艘可疑 船 只(如图),立即赶往检查.现请你确定缉私艇的航线, 画出示意图. A·可疑船 B·缉私艇 先分组讨论,再由各组代表上台在黑板上展示并描 述本组讨论的路线图. 在航行、测绘等工作以及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 到上述类似问题,即如何描述一个物体的方位. 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描述方法,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问题的办法. 不断移动可疑船的位置,让学生描述缉私艇的航 线,探求解决问题的规律. 方位的表示通常用“北偏东多少度”、“北偏西多少度” 或者“南偏东多少度”、“南偏西多少度”来表示.“北 偏东45度”、“北偏西45度"、“南偏东45度”、“南 偏西45度”,分别称为“东北方向”、“西北方向”,“东 南方向”、“西南方向”。 创设问题情境,使 学生从中发现数 学,建立模型,引 发思考。 让学生阐述各种 解决方法的思维 过程,旨在使学生 在数学活动中获 得经验的同时,体 验从复杂的情境 中分离并抽象出 数学模型,并主动

43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4. 3. 3余角和补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余角、补角和方位角,憧得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具体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余角和补角余角和补角 教学难点:余角、补角性质,方位角的判别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余角、补角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境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说一说一副三角板中行个角的度数?30° , 60° , 90° , 45° , 45° , 90° 2、同一块三角板两个锐角的度数和等于多少?30° +60° =90° , 45° +45° =90°在现实生活中,从 身边的角出发提出 问题,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激发兴趣 和积极性,从而自 然引入新课 学生讨论后回 答。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由30° +60° =90° , 45° +45° =90° 给概念下定义,介 绍余角的概念。 学生讨论后回 答。 2、自主学习,进行类比,加深理解。 问题1:你能在教科书上找到互为补角的定义吗?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问题2:你认为两角互余,两角互补与两角的位置有关系吗?画出图让学生进… 步理解什么是什么 补角。 两角互余,两角 互补只是两个 角间的数量关 系,而与两角的 位置无关。

余角和补角教案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理解余角与补角的概念 2.能用规范的数学符号语言描述余角、补角,并进行相关的求角问题的计算 3.理解有关余角、补角的两个命题 重点与难点;余角、补角的概念、性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角的相关内容(如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计算,画角的和差,角的平分线等)。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是关于两个角之间特殊数量关系的:余角和补角. 二,新课: 1.余角,补角的概念: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符号语言: 如果∠1+∠2= 90°,那么∠1和∠2互为余角。 反之也成立: 如果∠1与∠2互为余角,那么∠1+∠2= 90°。 ②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180度 ( 平角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符号语言: 如果∠1+∠2= 180°,那么∠1和∠2互为补角。 反之也成立: 如果∠1与∠2互为补角,那么∠1+∠2= 180°。 概念关键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两个角只与它们的和有关,与它们的位置无关。两个角在不在一起没关系,主要看它们的和是多少。 2.求出一个角的余角、补角 试一试:(1、图中给出的各角中,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

2:完成下列表格 ∠α∠α的余角∠α的补角 5° 32° 45° 62°23′ 77°38′45″ x 填图后思考: 1.所有的角都有余角吗? 2.所有的角都有补角吗? 3.一个角的余角的表示:() 一个角的补角的表示:() 4.同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多少度? 3 利用角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例1 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3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为x度,则它的补角为(180-x)度,它的余角为(90-x)度180-x=3(90-x) X=45 答:这个角为45° (练习:若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2倍多25度,求这个角) 4 余角、补角的性质 通过观察得到: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三、练习 书105页 四、小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 五、作业 练习册7.6

余角,补角概念

余角与补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使学生能用简单的代数思想——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4.3角》这一节中的第三节,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识图能力较差,基于以上原因,为更好的使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为下一节性质作铺垫,特制定此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动脑想,勤钻研,主动地学习,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w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提出问题:图中∠1与∠2、∠3与∠4有什么关系? 2、引出课题并板书:余角与补角 (一)、探究互余的定义: 1、操作多媒体演示。

引导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1+∠2=90° 2、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二)、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1、操作多媒体演示。 引导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3+∠4=180°。 2、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简称互补。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三)、练习(课件出示) 1、帮∠α找朋友。 小结1:互为余角、互为补角主要反映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与角的位置无关。 2、一个角的补角是它的余角的4倍,求这个角的余角是多少度? 3、如图两堵墙围一个角∠AOB ,但人不能进入围墙,我们如何去测量这个角的大小呢? (四)、延伸(课件演示) 1 、等角的余角之间的关系 2、等角的补角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巩固练习3小题,引导学生完成。 学生完成后引导评议 1、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课件展示,引导小结) P139习题第6题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思考提出的问题。 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1+∠2=90° 引导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3+∠4=180° 完成老师课件出示的练习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 引导观察图形,得出: 1、等角的余角相等 2、等角的补角之间的关系相等 完成老师课件出示巩固练习3小题。 后交流评价

433余角和补角(2)

课题:余角和补角(2) 主备:南苑 【学习目标】:1、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重点难点】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方位角的应用; 学案 一、自主探究 自学课本P141——P143;练习上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互为余角的定义,并举例介绍 2、互为补角的定义,并举例介绍 3、同桌交流完成例3,理解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4、学习例4,掌握方位角 练习: 1.70°的余角是,补角是; 2.∠α(∠α <90°)的它的余角是,它的补角是; 竞比展示 1、练习

2 1 4 3 教 案 1.探究补角的性质: 例3、如图, ∠1与∠2互补,∠3与∠4互补, ∠1= ∠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分析:(1)∠1与∠2互补,∠2等于什么?∠2=1800 - , ∠3与∠4互补,∠4等于什么? ∠4=1800 - 。 (2)当∠1= ∠3时,∠2与∠4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4(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上面的结论,用文字怎么叙述? 补角的性质:等角的 相等。 2.探究余角的性质: 如图∠1 与∠2互余,∠3 与∠4互余 ,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 余角性质:等角的 相等 1 2 3 4

西北 西南 东南 东北 北西 南 东 南 西 3.方位角: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1)认识方位: 正东、正南、正西、正北、东南、 西南、西北、东北。 (2)找方位角: 乙地对甲地的方位角 ; 甲地对乙地的方位角 例4:如图.货轮O 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 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 和海岛D.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 和海岛D 方向的射线。 (师生共同完成) 巩 固 案 1、α∠和β∠都是AOB ∠的补角,则α∠ β∠; 2、如果9031,9021=∠+∠?=∠+∠,则32∠∠与的关系是 , 理由是 ; 3、A 看B 的方向是北偏东21°,那么B 看A 的方向( ) A 南偏东69° B 南偏西69° C 南偏东21° D 南偏西21°

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习题答案.doc

余角和补角和对顶角 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 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 , 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A + ∠C=90°, ∠A= 90°-∠ C , ∠C的余角 =90° - ∠C 即: ∠A 的余角 =90°- ∠A 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 ∠A + ∠C=180°, ∠A= 180 °- ∠C , ∠C的补角 =180°- ∠C 即: ∠A的补角 =180°- ∠A 对顶角: 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是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 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 两条直线相交, 构成两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对顶角与对顶角相等. 对顶角是对两个具有特殊位置的角的名称;对顶角相等反映的是两个角间的大小关系。 补角的性质: 同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 ∠ A+∠ C=180° , 则:∠ C=∠ B。 等角的补角相等。比如:∠A+∠B=180°, ∠ D+∠ C=180° , ∠ A=∠ D则:∠ C=∠ B。 余角的性质: 同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 , ∠ A+∠ C=90° , 则:∠ C=∠ B。 等角的余角相等。比如:∠A+∠B=90° , ∠ D+∠ C=90° , ∠ A=∠ D 则:∠ C=∠ B。 注意: ①钝角没有余角; ②互为余角、补角是两个角之间的关系。如∠ A+∠B+∠ C=90°,不能说∠ A、∠ B、∠ C 互余;同样:如∠ A+∠ B+∠C=180°,不能说∠ A、∠ B、∠ C 互为补角; ③互为余角、补角只与角的度数相关,与角的位置无关。只要它们的度数之和等于90°或180°,就一定互为余角或补角。 余角与补角概念认识提示: ( 1)定义中的“互为”一词如何理解 如果∠ 1 与∠ 2 互余,那么∠ 1 的余角是∠ 2 ,同样∠ 2 的余角是∠ 1 ;如果∠ 1 与∠ 2 互补,那么∠ 1 的补角是∠ 2 ,同样∠ 2 的补角是∠ 1。 ( 2)互余、互补的两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或公共边 两角互余或互补,只与角的度数有关,与位置无关。 (3)∠ 1 + ∠2 + ∠ 3 = 90 °( 180°) , 能说∠ 1 、∠ 2、∠3 互余(互补)吗不 能,互余或互补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

《433余角和补角》导学

课题:4.24.3.3余角和补角(第1课时)编号:第 44号 主备人:石小丹复备人:审核人:科研处审核:学习目标: 1.理解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 2.掌握有关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3.应用以上知识点解决有关计算和简单推理问题. 4.重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有关余角、补角的性质. 【问题探究】阅读教材P137~138,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讨论】 1、.如果∠1+∠2=90°,能否说∠1是余角,∠2是余角呢?为什么?∠1+∠2=180呢? 2、互补、互余的两角是否一定有公共顶点或公共边呢? 【预习自测】 1、若∠1与∠2互补,则∠1+∠2,若∠1与∠2 互余,则∠1+∠2。 2、30°角的余角为,补角为,70°39′ 的余角为,补角为。 3、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OC是∠AOB的平分线, ①AOD的的补角是 ②∠AOD的的余角是 ③∠AOD的的补角是

探究二 1.(1)如果∠1与∠α互余,∠2与∠α互余,那么∠1与∠2相等吗?为什么? (2)如果∠1与∠α互余,∠2与∠β互余,∠α=∠β,那么∠1与∠2相等吗?为什么? 2.(1)如果∠1与∠β互补,∠2与∠β互补,那么∠1与∠2相等吗?为什么? (2)如果∠1与∠α互补,∠2与∠β互补,∠α=∠β,那么∠1与∠2相等吗?为什么? 互动探究1: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还多1°,求这个角. 互动探究2:如图,A、O、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OB=∠COD,问其中哪几对角互为补角?

2.1余角、补角(第二课时)教学案

业务部门签字 大庆市第六十五中学初二年级数学学科 教学案 家长签字: 学习过程: 1.如下左图,O 为直线AB 上一点,∠AOD=90°,则图中哪些角互为余角?哪些角互为补角? 2.如上中图,∠AOC=90°,∠BOD=90°,则∠1与∠3的关系是 ,其理由是 . 3.如上右图,∠1+∠2=180°, ∠3+∠4=180°,若∠1=∠3,则∠2与∠4的关系是 ,其理由是 . 4.两条直线21l l 、相交形成四个角:4321∠∠∠∠、、、,观察1∠和3∠,2∠和4∠两对角的位置关系。 结论: 和 是对顶角, 和 也是对顶角。对顶角 。 对顶角定义: 。 思考:对顶角一定相等,相等的角一定是对顶角吗?为什么? 6.3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共可组成________对对顶角。(画图)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 .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它们一定不是对顶角 C .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D .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是对顶角 8.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且∠AOD +∠BOC=220°,则∠AOC 为多少度?为什么? 在学习过程中你的收获、用到的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以及你的疑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详见课件 B O A D C 1 2 3 A B C o 1 3 4 2 D O A D C

余角和补角 优秀教案

80? 65? 46? 44? 25? 10? 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二、新课讲解: 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2.练习(1): 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

170? 120? 100? 150? 80? 10? 30? 60? 3.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4.练习(2): (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 结论: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3)填空: ①70°的余角是 ,补角是 。 ②∠α(∠α <90°)的它的余角是 ,它的补角是 。 重要提醒: ⅰ(如何表示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 锐角∠α的余角是(90°—∠ α ) ∠α的补角是(180°—∠ α ) ⅱ互余和互补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5.讲解例题: 例1: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4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是x °,则它的补角是( 180°-x °),余角是(90°-x °) 。

对顶角、余角和补角教案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 课时安排说明: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共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垂直的定义、表示方法、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平行线、相交线、角;在七年级上册中,已经对角及其分类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些知识储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了掌握本节知识的基本技能。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可供探讨和交流的空间,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动手操作,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直观与简单推理相结合;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积累了大量的方法和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归纳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能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为后续学习“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领域而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现实,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初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交流、表达的基础上逐步达成有关情感与态度目标.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的定义,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余角和补角(教案)教学设计

4.3.3 余角和补角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重点) 2.能利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计算和简单的推理.(重点) 一、情境导入 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余角和补角及其性质 【类型一】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则( ) A.α+β=180° B.α-β=180° C.α-β=90° D.α+β=90° 解析: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则α+β=90°.故选D. 方法总结:正确记忆互为余角的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类型二】利用余角和补角计算求值 已知∠A与∠B互余,且∠A的度数比∠B度数的3倍还多

30°,求∠B 的度数. 解析:根据∠A 与∠B 互余,得出∠A +∠B =90°,再由∠A 的度数比∠B 度数的3倍还多30°,从而得到∠A =3∠B +30°,再把两个算式联立即可求出∠2的值. 解:∵∠A 与∠B 互余,∴∠A +∠B =90°,又∵∠A 的度数比∠B 度数的3倍还多30°,∴∠A =3∠B +30°,∴3∠B +30°+∠B =90°,解得∠B =15°.故∠B 的度数为15°. 方法总结:此题把角的关系结合方程问题一起解决,即把相等关系的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利用方程组来解决. 【类型三】 余角、补角和角平分线的综合计算 如图,已知∠AOB 在∠AOC 内部,∠BOC =90°,OM 、ON 分 别是∠AOB ,∠AOC 的平分线,∠AOB 与∠COM 互补,求∠BON 的度数. 解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可得∠AOB +∠COM =18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AOB +∠BOM =9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M =12 ∠AOB ,根据解方程,可得∠AOB 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 解:由∠AOB 与∠COM 互补,得∠AOB +∠COM =180°. 由角的和差,得∠AOB +∠BOM +∠COB =180°,∠AOB +∠BOM =90°. 由OM 是∠AOB 的平分线,得∠BOM =12 ∠AOB , 即∠AOB +12 ∠AOB =90°.解得∠AOB =60°.

湘教版七上数学第2课时 余角与补角教案

湘教版七上数学第2课时余角与补角 【知识与技能】 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情感态度】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及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了解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教学重点】 余角、补角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难点】 余角、补角性质的合情推理和数学语言的规范表达. 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 计算: (1)44°+46° (2)30°20′34″+59°39′26″ (3)10°+25°+55° (4)96°+84° (5)58°45′+121°15′ (6)50°+75°+55° 学生计算并回答,总结它们的特点. 【教学说明】通过计算复习上节课的知识,设置悬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进一步促使学生寻求到答案,同时也为判断余角和补角做铺垫.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做一做:如图,量一量、算一算,∠1+∠2,∠3+∠4的度数分别是多少?

【归纳结论】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度量、计算从直观的角度去感受互为余角、补角的概念.并用语言去表达这个概念,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探究:(1)如图,∠1与∠2互补,∠1与∠3互补,那么∠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如图,∠4与∠5互余,∠4与∠6互余,那么∠5与∠6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归纳结论】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教学说明】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P128例4,教材P129页例5. 2.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则这个角的余角是(D) A.150° B.90° C.60° D.30° 3.已知∠α小于90°,∠α与∠β互补,∠α与∠γ互余,则∠β-∠γ的值等于(C) A.45° B.60° C.90° D.180° 4.如果∠1和∠2互余,∠1和∠3互补,∠2和∠3的和等于平角的23,则∠1,∠2,∠3的大小分别是(C) A.50°,40°,90° B.70°,20°,110° C.75°,15°,105° D.80°,10°,100°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2)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3余角和补角》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并且能够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前面学完了《直线、射线、线段》、《角》、《角的比较与运算》等简单几何知识的基础上,对角与角的数量关系做进一步探究,而余角和补角的性质也是后面学习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以后证明角相等提供了一种重要途径。另外,教材已经开始了“简单说理”,为以后解决推理证明题做出准备,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并能利用概念进行有关余角、补角的判断和计算;(2)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其性质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1)经历余角和补角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和归纳能力; (2)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有条理表述问题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方程思想、转化思想和数学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体会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2)通过合作交流,增强学生团队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说理和计算。 教学难点:利用概念和性质熟练灵活地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以及解题过程中数学语言的规范表达。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一)学情分析 因为班级学生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而且在数学航海问题中经常涉及到方位角,所以《4.3.3余角和补角》调整为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主要是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由于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直角、平角以及等式的性质”有关基础知识,所以对于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相对比较轻松,但“简单说理”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教学过程中应该多加以示范和引导。(二)教学方法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活动的安排与问题的引导。 (三)学习方法 教师要有组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让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采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归纳、交流等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辅助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扩大了课堂容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1:一副三角板有两块,在每块三角板中,非直角的两个锐角有何关系?

余角和补角教案

余角和补角教案 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4.3.4余角和补角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4.3.4余角和补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⑵、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3、关键:了解推理的意义和推理过程是掌握性质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二、新课讲解: 1、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2、练习⑴: 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 3、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4、练习⑵: (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 (2)填下列表: a的余角a的补角 5 32 45 77 6223 x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 性质

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情境,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使学生能用简单的代数思想——方程思想来处理图形的数量关系; 3、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教学重点 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4.3角》这一节中的第三节,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我校学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识图能力较差,基于以上原因,为更好的使学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为下一节性质作铺垫,特制定此教学内容。 学法指导 通过学生动脑想,勤钻研,主动地学习,增加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增加学生的参与意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w 修改意见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1、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提出问题:图中∠1与∠2、∠3与∠4有什么关系? 2、引出课题并板书:余角与补角 (一)、探究互余的定义: 1、操作多媒体演示。 引导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1+∠2=90° 2、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简称互余。 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二)、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1、操作多媒体演示。 引导观察图形的运动,得出结果:∠3+∠4=1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