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合集下载

全域旅游视域下三明市森林康养旅游效率评价研究

全域旅游视域下三明市森林康养旅游效率评价研究

全域旅游视域下三明市森林康养旅游效率评价研究一、引言二、三明市森林康养旅游现状分析1. 森林资源丰富三明市地处闽、赣、粤三省交界,境内林木茂盛,山峦叠翠,风光秀美。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拥有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天然湿地等自然景观资源。

2. 森林康养需求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森林康养旅游来放松身心,改善健康状况。

3. 发展潜力巨大三明市的森林康养旅游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并未完全开发利用,因此需要对其效率进行评价,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主要从景区布局、资源整合和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森林资源是否能够最大化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2. 旅游服务效率评价旅游服务的效率主要包括交通设施、住宿餐饮、导游服务等方面,通过评价这些指标来确定旅游服务的满意度和提升空间。

3. 经济效益评价评价森林康养旅游的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旅游收入、就业增加、地方税收等方面,通过评价经济效益来确定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和地区经济的提升程度。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1. 结论(1)三明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但森林康养旅游的利用效率不高,有待进一步优化。

(2)旅游服务方面,三明市目前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需要加大对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

(3)森林康养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但仍然存在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

2. 建议(1)加大森林康养旅游的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增加游客流量。

(2)加强景区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打造更多具有吸引力的森林康养旅游产品。

(3)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的旅游形象。

(4)积极引导森林康养旅游企业社会责任感,加大对当地经济的投入,促进公平分配。

全域旅游视域下的三明市森林康养旅游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潜力的不断释放,相信三明市的森林康养旅游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这些建议,促进三明市森林康养旅游的长足发展。

【城市康养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700字】

【城市康养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700字】

城市康养旅游发展研究文献综述1 国外文献综述凯万(1993年)认为影响人类旅游更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医学和气候,气候与环境的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显著[1]。

汉斯鲁迪·穆勒(2001)认为强有力的竞争因素是酒店提供健康服务的质量水平[2]。

古斯塔沃(2010)对各年龄段的旅游者的膳食及参加活动进行调查、分析,为21世纪的温泉旅游开发提供新的思路[3]。

霍尔(2011)提出健康医疗旅游的原因是跨境医疗服务可以提供更便宜的价格,跨境医疗服务可以与度假相结合,不是原国籍的人可能因为文化、家庭和语言原因返回原籍国接受治疗,在这个国家因为医疗服务有限,在目的地国并不存在,在本国没有可供移植的器官[4]。

博加等(2011)建议将健康旅游品牌的概念融入到旅游目的地和常规旅游设施在体验过程中身心健康的恢复和改善中,创造品牌价值[5]。

埃德姆(2015)提出了健康旅游未来的开发潜力及发展策略[6]。

因吉比约(2018)结合慢速探险和健康旅游的新旅游模式进行可行性研究。

迈尔巴赫(2019) 基于马来西亚医疗旅游发展的驱动因素,建立了一个新的决策模型,结果显示,人力和技术因素是马来西亚采用医疗旅游的最重要决定因素。

桑塔努·曼达尔等(2019)探索医疗旅游者的医疗旅游体验,提出衡量医疗旅游者医疗旅游体验的标准。

索法(2019)将草药身心疗法和水疗相结合引入整合的普吉岛和兰卡威为例,分析如何利用康养旅游产业吸引国内外的游客。

拉尔夫·巴克利(2020)提出自然暴露可以改善精神健康,这为世界各个国家公园带来了新的医学价值[7]。

2 国内文献综述2006年之前国内对康养旅游还没有给出概念,直至2006年康养旅游才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

但目前国内对于康养旅游的研究非常少,对其理念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大多仍处于探索阶段。

戴金霞(2017)提出适合常州的中医药+旅游、文化养生+旅游等新模式[8]。

何彪(2018)通过SWTO分析提出海南省康养旅游创新发展新思路[9]。

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综述

Further Cover深度涉足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研究综述张国浩(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224)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健康养生成为大众的一大需求。

森林康养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学界和业界较高的关注。

文章主要利用文献归纳法对森林康养旅游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森林康养旅游的起源和国内发展历程,发现国内森林康养旅游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策略、评价指标体系和开发潜力评价、产品和模式、游客森林康养旅游意愿和森林康养旅游基地建设等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实证研究较少、研究内容不具体,未来可从跨学科、高实践的角度对森林康养旅游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推动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森林康养;康养旅游;研究综述中图分类号:F062.9;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的健康保养意识不断增强,对休闲康养旅游的需求剧增,旅游方式也由传统的大众旅游转向以休闲、个性、健康养生为主的森林康养,以康养为导向的旅游方式正成为人们追求身心健康与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

2015年,“健康中国”首次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健康中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政府部门为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陆续出台了关于推进健康、旅游等多项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和规划纲要。

2016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原国家林业局在《关于大力推进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的通知》中指出,加快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发展,有助于推动森林旅游的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有助于发挥林业在弘扬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中的巨大潜力。

森林康养旅游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分别以“森林康养旅游”和“康养旅游”为主题进行检索,最终发现国内学者对于康养旅游的研究较多,而对森林康养旅游的研究较少,因此亟待进一步加深对这一领域的研究。

康养旅游型乡村“三生空间”评价研究

康养旅游型乡村“三生空间”评价研究

康养旅游型乡村“三生空间”评价研究1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国家的十四五期间纲要,提出以乡村振兴战略打破现存的城乡之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1]。

近年来,乡村以旅游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开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快速通道,但盲目开展旅游会破坏乡村空间结构,并且存在旅游休闲活动类似、游客驻留时间短等现实问题[2]。

久而久之,游客旅游观念发生转变,传统走马观花式旅游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需求,人们越来越追求健康、深度、长时间的旅游模式。

康养旅游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代表着一种健康、养生的旅游模式。

2016年,国家颁布《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我国迎来康养旅游热潮,但乡村康养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迫切需要建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对其建设提供参考。

冯骥才[3]提出将乡村空间划分为自然生态空间、经济生产空间、聚落生活空间3种类型。

康养旅游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依托这3种空间类型组成的“三生空间”,综合考量各个空间对应的康养旅游要素,并给出相应的发展指导意见,使目标乡村能更好地开展康养旅游活动,在为游客提供健康旅游体验的同时,提升村民经济收入。

2康养旅游背景下乡村“三生空间”评价体系2.1构建评价体系康养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模式,旅游活动类型较多,从某一视角单独分析时,需要从整体进行考量。

层次分析法可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拆解,具有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复杂因素中找出主要因素的优势特点[4]。

在指标因子的选择中,主要通过查阅国家近年来的相关旅游标准和规范[5-6],深入结合康养旅游定义和要求,咨询采纳相关专业专家和学者意见,以系统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为原则,以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作为准则层,初筛出36个指标因子的康养旅游型乡村“三生空间”的评价模型。

最后按照重要性分五级排序,分别对应1~5分,采用德尔菲法[7]征询本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并让他们打分。

以各个指标对应的评分众数百分比及平均分高低作为依据,最终构建出共计20个评价指标的康养旅游型乡村“三生空间”评价体系(见表1)。

康养旅游课题研究

康养旅游课题研究
康养旅游的市场趋势
• 个性化: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 专业化:提高健康管理、养生服务、康复治疗的专业水平 • 智能化: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康养旅游服务体验
02
康养旅游的类型与模式
康养旅游的主要类型
01 生态环境型康养旅游
• 以生态环境为主要旅游资源,提供养生、康复等服务 • 如:森林康养、海滨康养、温泉康养等
康养旅游法规的完善与执行
康养旅游法规的完善
• 完善康养旅游相关法规,规范产业发展 • 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康养旅游法规的执行
• 加强法规宣传,提高法规执行力 •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法规有效实施
康养旅游政策创新与改革
康养旅游政策创新
• 创新康养旅游政策,引导产业发展 • 如:鼓励康养旅游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
• 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进行宣传 • 举办康养旅游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
05
康养旅游的政策与法规
康养旅游政策支持的现状与分析
康养旅游政策支持的现状
• 政府制定政策,引导和支持康养旅游产业发展 • 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
康养旅游政策支持的不足
•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产业发展仍面临困难 •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影响政策效果
• 线上营销: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线上推广 • 线下营销:举办康养旅游活动,提高线下知名度 • 公关营销: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的联系,提高康养旅游品牌形象
康养旅游的品牌建设与宣传
康养旅游的品牌建设
• 塑造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的康养旅游品牌形象 • 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康养旅游的宣传
康养旅游的目标客户群体

体验视角下度假型酒店康养产品体系构建研究

体验视角下度假型酒店康养产品体系构建研究

体验视角下度假型酒店康养产品体系构建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康养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的新宠。

随之而来的是度假型酒店康养产品的迅速发展。

本文将从体验视角下探讨度假型酒店康养产品体系的构建研究,通过对酒店康养产品体系的理论分析和市场调研,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期为度假型酒店康养产品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康养产品体系构建的概念和目标度假型酒店康养产品体系构建是指酒店在满足顾客度假休闲需求的为顾客提供一系列以康养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

其目标是通过提供健康养生、美容保健、康体锻炼等项目,让顾客在度假的同时获得身心全面的放松和治疗。

在构建康养产品体系时,酒店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应关注顾客的健康需求。

康养旅游的核心理念是以健康为重,因此酒店需要了解顾客的健康需求,为其提供专业的康养产品和服务。

2. 应提供一系列多样化的康养项目。

不同的顾客对康养的需求各不相同,因此酒店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康养项目,以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

3. 应注重产品与服务的品质和专业性。

康养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专业性是衡量酒店康养产品体系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酒店需要加强对产品和服务的培训和管理。

二、度假型酒店康养产品体系的构建原则1. 个性化定制。

康养产品应该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定制,以实现最佳的康养效果。

2. 标准化服务。

虽然康养产品需要个性化定制,但服务的标准化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提供的服务是一致的。

3. 全方位体验。

度假型酒店康养产品应该以全方位的体验为目标,包括美食、文化、自然环境等,以达到身心灵的平衡和放松。

4. 持续创新。

康养产品体系的构建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酒店需要不断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1. 市场调研。

在构建康养产品体系之前,酒店需要对市场进行深入的调研,了解顾客的健康需求和康养市场的发展趋势。

2. 产品策划。

关于打造康养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打造康养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关于打造康养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打造康养旅游产业摘要康养旅游产业作为当前发展迅猛的旅游产业之一,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调研报告以理论分析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分析了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相关策略与建议,旨在为康养旅游产业的打造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康养旅游产业是近年来新兴起的旅游业态之一,由于其独特的需求和市场吸引力,得到了广大消费者和政府的关注。

康养旅游产业以满足人们对身体健康和心灵愉悦的需求为主要目标,融合了旅游、养生、康复等多种元素,成为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当前康养旅游产业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加以研究和探索。

二、康养旅游产业发展现状1. 定义和特点:康养旅游是指人们通过旅游的方式,以增进身体健康和心理舒适为目的而进行的旅行活动。

其特点是注重健康、养生和放松,强调心灵层面的体验和内涵。

2. 市场需求:当前社会对健康和品质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康养旅游因其满足了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成为旅游市场的新热点。

根据数据显示,康养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

3. 产业发展状况:康养旅游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地方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康养旅游产业链,如海南、云南等地。

但也存在部分地方仅仅停留在推广和宣传层面,产业链尚不成熟的情况。

三、康养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1. 产品单一化:部分康养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高端酒店养生和温泉浴场等项目上,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2. 缺乏专业人才:康养旅游产业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但目前相关专业人才供给不足,影响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标准体系不健全:康养旅游产业的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消费者难以评判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四、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与建议1. 提升产品品质:加大康养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推出更加丰富多样化的产品,注重产品的创新和个性化,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感。

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2021年12月Dec.2021第45卷第6期Vol.45,No.6热带农业工程TROPICAL AGRICULTURAL ENCINEERING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①尚越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1600)摘要随着全域旅游在国内兴起,旅游公共服务质量愈加成为游客重点关注问题。

然而,旅游公共服务内涵尚未形成定论,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缺少完整统一的评判指标。

为完善我国旅游公共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梳理国内外文献和统计年鉴总结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了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和旅游监测保障服务等5个准则、28个指标,并运用AHP 方法对我国海南省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进行权重分析。

最后提出,建设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需要重点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保证旅游公共交通、旅游公共信息、旅游公共安全保障服务和旅游监测保障服务等与时俱进。

关键词全域旅游;服务质量;AHP 方法;游客满意度中图分类号F592.7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Quality in ChinaSHANG Yue(School of Management,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s,Shanghai 201600)Abstract With the rising of global tourism in China,the quality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has become a key issue for tourists.However,the connotation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has not formed a final conclu ‐sion,and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ervice quality lacks a complete and unified evaluation index.This pa ‐per summarized the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and statistical year ‐book ,establishing a tourism public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five criteria and 28indicators included tourism infrastructure,tourism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tourism public information service,tourism public security service and tourism monitoring service,and used AHP metho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bined with the score of service quali ‐ty,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public service of scenic spots,such as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frastructure in an all-round way,the networking of transportation routes,the pub ‐licity of tourism information,the full coverage of tourism supervision and monitoring,the effective combi ‐nation of product marketing and destination promotion.Keywords global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AHP method ;tourist satisfaction新时代背景下,全域旅游是推动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1],建立健全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发展全域旅游的基础和前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19, 9(6), 744-753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19 in Hans. /journal/mmhttps:///10.12677/mm.2019.96090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Health and WellnessTourism Service QualityYueqiang Xiao, Pei Ji, Guiqing Li, Hua Yuan, Huijun Xia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engdu SichuanReceived: Nov. 21st, 2019; accepted: Dec. 4th, 2019; published: Dec. 11th, 2019AbstractThe evaluation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tourism. This article combines scholars’ evaluation of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and health wellness comfort, relies on the “National Recreational Tourism Demonstration Base” standard, focuses on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 orientation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service, and builds the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e Delphi method an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re used to test the indicator system and the consistency of the weigh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public service”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secondly,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management services” are equal; again is the “product and service quality” brought by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finally, the related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can be linked and integrated.KeywordsHealth and Wellness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康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肖月强,戢培,李贵卿,袁华,夏慧君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成都收稿日期:2019年11月21日;录用日期:2019年12月4日;发布日期:2019年12月11日摘要康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是全域旅游背景下促进康养旅游健康发展的有效举措。

文章结合学者对旅游服务肖月强等质量以及康养舒适度等评价研究,依托《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聚焦康养旅游服务的核心特征与目标导向,构建了康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对该指标体系作了指标筛选和权重的一致性检验。

结果表明,康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中:“公共服务”是重点关注内容;其次是“环境质量”与“管理服务”并重;再次是康养旅游所带来的“产品及服务质量”;最后是康养旅游所能联动与融合的相关“产业发展”。

关键词康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层次分析法Copyright © 2019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大健康时代催生了康养旅游,人们不仅在旅游中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而且更关注旅游中的健康问题,包括康复理疗、中医养身、体育运动、气候疗养、文化修心等,旅游成为大健康时代的幸福产业。

目前康养旅游呈现“三避五养”:“三避”就是“避霾、避暑、避寒”,避霾是人们换气洗肺以躲避雾霾的伤害,避暑是人们在盛夏寻找清凉宜人的舒适,避寒是人们在严冬拥抱春天的温暖;“五养”就是“养生、养心、养老、养颜、养疗”,养生即健康生活,养心即文明度假、养老即适老闲居、养颜即内外兼修、养疗即身心康复。

近几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刚要》的提出,加之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康养旅游成为了旅游业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在近两年更是备受青睐。

如果说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康养旅游则是旅游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柱。

2012年到2017年间,全球康养旅游市场收益从4386亿美元增长到6785亿美元,2015年到2018年,我国康养旅游市场收益从400亿元增加到691亿元。

2019年五一小长假我国旅游收入高达1176.7亿元,旅游人数达到1.95亿人次,旅游实现的收入和旅游人次均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预计康养旅游收入将达829亿元,2020年则至1000亿元左右,我国康养旅游发展如日中天。

然而康养旅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质量的好坏,康养旅游服务质量标志着旅游景区环境、基础设施配置、服务人员态度和效率等方面是否到位,承载着旅游地区经济收入的重大任务,影响着康养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为了科学地衡量康养旅游服务质量,全面审查康养旅游服务质量的优劣,推动康养旅游更好地发展,本文结合康养旅游示范区服务质量规范等相关政策文件和SERVQAUL模型,构建了康养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检验了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文献回顾国家旅游局正式颁布了《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标准,标准中正式对康养旅游的概念作出了界定,认为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心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即可称为康养旅游。

本文在CNKI期刊中搜索主题词为“康养旅游”的核心以上期刊,结果显示仅有6篇文章。

在这6篇文章中,关于森林康养的高达4篇,其余2篇分别研究了特色小镇的康养旅游和康养旅游的发展路径。

李济任和许东(2018)发表的两篇文章中,构建了森林康养旅游的开发潜力评价体系[1],以辽东山区为研究对象,对森林康养旅游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得出森林旅游康养侧重于森林康养,以康养为主要需求动机的旅游形式,以森林环境质量为主导因素的肖月强等结论[2]。

李梓雯和彭璐铭(2017)通过对浙江雁荡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自然地理、景观资源和旅游现状等基本情况的分析,综合评价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条件,结合宜人气候、独特地貌和丰富生物资源等有利条件,打造森林康养旅游;最后提出公园康养旅游发展设想和思路,进而策划环境、情致、运动和理疗四大类型旅游产品[3]。

丛丽和张玉均(2016)通过透析国际森林康养旅游的发展经验,探索了森林开发与保护的平衡机制和森林康养旅游的作用机理,结合实证分析论证森林康养旅游的效果,最后提出加强森林康养旅游法律法规研究和探索建立森林康养旅游基地指标体系的建议[4]。

任宣羽(2016)围绕康养旅游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旅游形式,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康养旅游的最终目标是在良好的物候条件基础之上,打造专项度假旅游,从而使游客获得幸福感,而非乡村旅游一般遍地开花;还需进一步的科学论证我国适合康养旅游的地域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片区和秦岭以南片区;康养旅游的需求市场主要是老年人、亚健康人群和追求生活品质的人群[5]。

李后强和廖祖君(2015)提出“六度理论”,认为温度、湿度、高度、优产度、洁净度、绿化度这六个维度是衡量某个地区是否适合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的重要指标,并验证了四川攀西地区在这六个维度上指标良好,适合发展生态康养产业[6]。

对于旅游服务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各地区民族旅游、乡村旅游、入境旅游等方面,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RVQUAL模型、模糊数学评价法、层次分析法、IPA分析法等,对游客感知到的旅游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评价以及如何提升与控制旅游服务质量。

耿裕清和吴泗宗(2016)通过对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服务质量的实证研究,建立了民族地区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模型,并用IPA法对指标体系内的各维度进行了满意度和重要性差异的探索,提出了相应的提升服务质量的建议[7]。

陈晓磐和钟永德(2012)以长沙市乡村旅游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测评了餐饮、住宿、交通、接待、娱乐和社区支持服务质量的综合水平[8]。

何琼峰和李仲广(2014)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入境游客感知的服务质量演进特征和影响机制,得出入境游客比国内游客对服务质量更敏感,行业服务和旅游公共服务对入境游客忠诚度影响最大,价格并非主要因素[9]。

徐荣林和王建琼(2016)从员工角度出发,以四川九寨沟和黄龙溪为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工作环境、员工生活、工作回报、员工情绪与服务质量之间的关系,证明了员工情绪为中间变量,工作环境直接正向影响服务质量,通过员工情绪间接影响服务质量,而工作回报直接负向影响服务质量,但通过员工情绪间接正向影响服务质量[10]。

综上所述,康养旅游为个人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健康保障,为社会的稳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康养旅游的服务质量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对康养旅游服务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以便监督和推动康养旅游的优质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