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哌卡因 腰麻参考课件
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

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标签:盐酸罗哌卡因;腰麻盐酸罗哌卡因是一新型的长效局麻药,因其独特优点在临床麻醉中广泛使用,但用在腰麻的报道较少。
从2005年开始我科用重比重盐酸罗哌卡因复合液作腰麻1 000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年龄20~55岁,ASA为I~II级的下肢、会阴部以及盆腔手术无腰麻禁忌证,体重无超重的病人。
1.2 麻醉方法麻醉前10 min取国产盐酸罗呱卡因粉针1支(0.075 g)(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105011)用生理盐水10 ml稀释成0.75%的浓度备用。
病人在开放静脉和接好无创监护仪后,均在左侧卧位L3~4间隙穿刺,见脑脊液外流后,向蛛网膜下腔注盐酸罗哌卡因复合液(0.75%罗哌卡因1.6 ml,10%葡萄糖1.4 ml)3 ml在5~10 s注完,退针后取平卧位,没有麻醉效果或效果未能满足手术要求除外。
1.3 观察指标①观察病人入室(麻醉前),注药后1、3、5、7、10、15、30 min时SBP、DBP、HR、RR、和SPO2;②记录蛛网膜下腔注药时麻醉起效时间,用针刺法测定并记录切口无痛时间、双下肢不能抬起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阻滞平面最高点、麻醉消退切口开始疼痛时间、双下肢能直腿抬离床面的时间、麻醉完全消失时间;③病人对手术疼痛的反应和术者对肌肉松弛的感觉;④记录注药后病人的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低血压、呼吸抑制等出现的时间及处理效果;⑤麻醉后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30 d神经系统并发症,如下肢感觉或肌张力减退、异感、膀胱功能障碍等。
1.4 统计分析所有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 结果所有麻醉均满足手术要求,麻醉效果满意,术者对肌肉松弛满意。
下肢运动阻滞程度均达Bromage 4级,所有病人均未用任何镇痛与镇静药,有83例病人能感知术者的手在动(8.3%)。
罗哌卡因 腰麻PPT课件

第7页/共10页
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例:剂量依次为罗哌卡因10mg、9mg、8mg、 7mg。于L3-4间隙进行穿刺,脑脊液流出后分别将四组等比重罗哌卡因混合脑脊 液稀释成浓度为0.5%、0.45%、0.4%、0.35%等比重罗哌卡因2ml,四组药物均 以的同一速度注入蛛网膜下腔。
第5页/共10页
与布比卡因腰麻比较
重比重 ropivacaine 0.5% 3 ml 重比重bupivacaine 0.5% 3 ml 起效时间比较: 感觉阻滞 罗哌卡因组约6min;布比卡因约3min 运动阻滞 罗哌卡因约13 min;布比卡因约9min
第6页/共10页
持续时间比较: 感觉阻滞
的药理学特点:低浓度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明显分离。 • 因其脂溶性比较低,罗哌卡因的麻醉强度明显弱于布比卡因。
第4页/共10页
心血管毒性
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 两药对心脏的毒性机理相似,都是抑制钠通道和钙通道。不同的是,布比卡因对心脏钠通道的抑制主要为
“快速占有、慢速离开”,而罗哌卡因则为“快速占有、快速离开”,表明罗哌卡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较 小。此外罗哌卡因纯S映象体结构对心肌抑制明显较布比卡因双映象体结构弱,比较容易解离。
背景
• 目前腰麻用药主要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布比卡因。但是布比卡因具有较髙的心血管毒性及中枢神经系统毒 性。1979年首次报道布比卡因可诱发心跳骤停后,人们便幵始寻找某种脂溶性更低、毒副作用更小的替代 药品。
第1页/共10页
• 1995年瑞典阿斯特拉制药公司研发出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 • 1996年在荷兰首次上市 • 1999年引入我国 • 目前主要是阿斯利康的盐酸罗哌卡因,明确可以用于腰麻 • 也有国产罗哌卡因应用于腰麻
25G内针单次腰麻(细针腰麻)ppt课件

操作中要注意的
11
4.局部麻醉必不可少:局麻不仅可以减少穿刺疼痛,更可 在局麻的同时用普通注射器针头进行“探路”,从而有利 于细针穿刺;
5.穿刺时,手不宜离开针尖过远,失去对针尖的掌控,穿 刺针就不易深入,而且容易前端转弯,甚至成角弯曲;
操作中要注意的
12
6.穿刺中拨出的内针,一般拨出后右手握住针尾 ,不要 碰到手套或其它可能有异物的物体(虽然是无菌的也不 行),必须放置时可放入原套管内;
2、不能安装术后PCEA。但可以安装PCIA;
3、极个别的情况,腰麻穿刺注药均顺利,但就是麻醉平面 不够或效果不好,这只能重打或改行其它方式的麻醉了。
19
单次腰麻的上述缺点发生率其实极少,但也确实存在。 因为它不象CESA那样留有备选的硬外导管这一条退路。 是 否应用,要根据自己所麻醉病人需行手术的种类、术者操 作的熟练程度、万一麻醉失败有无可能及时补救等方面的 因素来考虑了。
我们采用的是腰硬联合麻醉穿刺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里常见的腰麻内针(橙色)
3
优点:
1、细,25G腰麻针的直径只 有0.53毫米 2、针尖为笔尖式,分开而不 是切开硬脊膜; 3、针尖侧孔的大小和位置经 过精心设计,减少侧孔横跨硬 脊膜的可能,提高麻醉成功 率。
穿刺操作流程
4
➢ 一、体位: 侧卧位,L3-4穿刺(或L2-3),根据药 液的比
20
谢谢!
操作中要注意的
14
10.文献亦有报道,细针穿刺时所需局麻药剂量大于经硬膜 外针者,因此,细针穿刺时需要比腰硬联合穿刺时蛛网膜下 隙更多的局麻药(指相同穿刺部位),一般的,如果CSEA 穿刺1.8ml,则SA需要2.0ml。这个剂量很重要,因为单次给 药后很难像CSEA一样可以从硬膜外弥补 。
罗哌卡因PPT课件

20
.
谢谢!
over
Company LOGO
谢谢!
over
Company LOGO
No Image
2/130/29
.
❖如果在15-20秒内惊厥没有自动停止,必须静 脉给予抗惊厥药。静脉注射100-150mg硫喷 妥钠可快速终止惊厥发作,也可选择起效缓 慢的安定5-10mg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能很 快的终止肌肉抽搐,但病人需要气管插管和 控制通气。
19
.
急性中毒的治疗:
❖如果确实出现心血管系统抑制症状(如低血 压、心动过缓),可静注5-10mg麻黄素, 必要时2-3分钟后重复推注。如果出现循环 衰竭,必须立即进行心肺复苏,适当供氧、 通气和维持循环以及治疗酸中毒,对抢救生 命是特别重要的。
2
.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药理作用
二、可通过升高神经动作电位的阈值,延缓 神经冲动的扩步,降低动作电位升高的速 度,发挥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速 度。
三、麻醉作用的产生与神经纤维的轴径,髓 鞘形成和传导速度有关。
3
.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突出特点:
一、突出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 滞分离效应即低浓度罗哌卡因能 够有效阻滞感觉传递,而对运动 神经影响很小
量(mg) 起效时间
(min)
5.96
1-40 5.96-238.4 1-15
持续时间
(h)
2-6
8
.
威赛因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小容量注射剂)
规格:10ml:甲磺酸罗哌卡因89.4mg
❖不良反应:
❖罗哌卡因的不良反应和其它长效酰胺类的 局麻药是类似的,除了不小心注射进血管 或过量等意外事件,局麻的副反应几乎是 少见的。要将其与阻滞神经本身引起的生 理反应相区别。
腰麻ppt课件

腰麻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手术麻醉
在手术过程中,通过腰麻 将麻醉药物注入腰椎间隙 ,使下半身失去感觉,便 于手术的进行。
无痛分娩
在分娩过程中,产妇可以 通过腰麻药物减轻分娩疼 痛,提高分娩的舒适度。
其他应用
腰麻还可以用于其他需要 下半身麻醉的场景,如某 些外科手术、整形手术等 。
02
腰麻的解剖学基础
靶向给药技术
利用新型药物传递技术,将麻醉药物精准地输送到手术部位,减少全身用药量 ,降低副作用。
腰麻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智能化监测
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 如血压、心率、呼吸等,实现对 麻醉状态的智能调控,提高手术 安全性。
微创化技术
利用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减小 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痛苦,加速 术后恢复。
头痛的原因可能是脑脊液漏出导致颅 内压降低,或者是麻醉针刺破了硬膜 囊。
处理方法包括补液和休息,大部分头 痛会在2-3天内自行消失。如果头痛 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可能需要进一 步治疗。
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排出。
输标02入题
腰麻后由于神经功能受影响,可能导致膀胱排尿功能 失调,引发尿潴留。
定。
并发症处理
腰麻后可能出现头痛、恶心呕吐、 尿潴留等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预防措施
为减少腰麻并发症的发生,应采取 一系列预防措施,如选择适当的麻 醉药物和剂量、严格掌握适应症和 禁忌症等。
04
腰麻的临床应用
手术麻醉中的腰麻
手术麻醉是腰麻的主要应用场景 ,适用于腹部、盆腔、下肢等手
术。
腰麻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 ,迅速起效,能够提供良好的镇 痛和肌肉松弛效果,便于手术操
关于腰麻_我的一些认识ppt参考课件

9
我的一些体会:
关于穿刺点的选择 关于麻醉平面的调控 关于麻醉没有效果 关于并发症
10
关于穿刺点的选择
脊髓圆锥终止于L1?
11
关于穿刺点的选择
普遍认为圆锥末端的位置为L1或L1~2间 隙
13.1%的圆锥末端位于L2以下 0.17%的圆锥末端位于L3椎体上1/3水平 女性的圆锥比男性低 妊娠女性的圆锥比普通女性低
30
12
关于穿刺点的选择
过去认为 在L2-3间 隙可安全 穿刺的观 念应当彻 底纠正!!
13
14
关于穿刺点的选择
髂嵴连线经过腰4棘突占72.63%(男 76.47%;女67.75%)
经过腰4-5棘突间隙或腰5棘突上缘占 19.13%(男10.66%;女29.90%)
经过腰3-4棘突间或腰4棘突上缘占 8.23%(男12.86%;女2.33%)。
15
关于穿刺点的选择
16
关于麻醉平面的调控
分水岭现象
17
18
关于麻醉平面的调控
脊椎的四个曲对腰麻的意义 颈曲 向上,阻止麻醉剂越过颈曲使膈神经麻痹 胸曲 很长很大向后的曲度,最低部位为T6,
重比重腰麻药可沉积于此,使内脏大神经麻痹 腰曲 向上,注药后可使药液向骶部与胸部扩散,
最高点为L3,在L3-4穿刺与L2-3穿刺麻醉平面 会有一定的差距 骶曲 向后,麻醉剂容易聚积的地方,骶神经分 布的部位麻醉早而持续时间长
7
5、 对既往有电击伤史的患者,应严禁实施任 何类型的神经阻滞麻醉(包括硬膜外阻滞和蛛 网膜下腔阻滞),以避免该类患者在电击伤后 发生脱髓鞘病变的基础上,因使用局部麻醉药 而加重神经损害。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PPT课件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费县人民医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药理作用:
❖ 药理作用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 麻药,有麻醉和镇痛双重效应,大剂量可产生外科 麻醉,小剂量时则产生感觉阻滞(镇痛)仅伴有局 限的非进行性运动阻滞。加用肾上腺素不改变罗哌 卡因的阻滞强度和持续时间。罗哌卡因通过阻断钠 离子流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对沿神经纤维的冲动 传导产生可逆性的阻滞。局麻药也可能对如脑细胞 和心肌细胞等易兴奋的细胞膜产生类似作用,如果 过量的药物快速地进入体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和心 血管系统将出现中毒症状和体征。
❖* 多发生于蛛网膜下腔麻醉之后 ** 多由误注入血管,药物过量或快速吸收所引起 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
以下不良反应包括并发症是与麻醉技术相关而与所 使用的局麻药无关。 过量和血管内误注射的全身反应可能是很严重的。
❖ 神经并发症: 神经病理和脊髓功能障碍(如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蛛网膜炎、马尾综合征)与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 外麻醉有关。 完全脊髓阻滞 当把用于硬膜外麻醉的剂量误注入蛛网膜下腔,或 蛛网膜下腔麻醉使用了过高的剂量,就可能出现完 全脊髓阻滞。药物
❖ 浓度
容量
mg/ml ml
总剂量 起效时间
mg
分
持续时间 小时
外科手术麻醉
腰椎硬膜外给药 外科手术 7.5 15~25 113~188 10~20 3~5 剖宫产术 7.5 15~20 113~150 10~20 3~5 胸椎硬膜外给药 为术后镇痛建立阻滞 7.5 5~15 38~113 10~20 蛛网膜下腔给药 外科手术 5.0 3~5 15~25 1~5 1~2 区域阻滞(例如末梢 神经阻滞和浸润麻醉) 7.5 1~30 7.5~225 1~15 2~6
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产品ppt

缺点
吸入麻醉药
麻醉深度可通过吸入气体 中的药物浓度加以控制,
过程平衡,肌松好
需配备麻醉机,操作复杂
静脉麻醉药
对呼吸道无刺激性,操作 简单方便,静脉直接给药,
麻醉作用迅速
肌松差,注入后无法人工 排除,剂量则因个体差异 不易自掌握,致使麻醉深
度不易掌握。
局部麻醉药
概念:作用于神经末稍式神经干周围,可连
恒瑞 阿斯利康
是否可用于腰麻
是 否 是 否 否 是
有效期
36个月 暂定24个月
18个月 24个月 24个月 36个月
88..9
慢
88..5
慢
77..9
快
88..1
中等
88..2
中等
局部麻醉药
临床应用:
腰
麻:将局麻药注入腰椎蛛网膜下腔而使下半身部位麻醉。
黏膜表面麻醉:将局麻药喷洒在鼻、口腔、喉、气管支气管、食管
浸 润 麻 醉: 将局部麻醉药局部注入皮下组织或肌肉腱膜上
硬 外 麻 醉: 将药液注入硬脊膜外腔,将此腔内穿出椎间孔的神经根
局部麻醉药
局麻药的酯溶性:
常用分配系数(partition coefficient)表示 脂溶性越高,油/水分配系数越大,则局麻药的效 能越大 常用的局麻药的分配系数
普鲁卡因
1.7
丁卡因
221
利多卡因
43
布比卡因
346
罗哌卡因
115
局部麻醉药
蛋白结合率:
局麻药进入人体后,一部分与蛋白结合,暂时失 去药理活性,而另一部分则呈游离状态,发挥药 理作用 蛋白结合率的高低和药物的作用时效相关。蛋白 结合率越高,则作用时效越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阻滞特点
它阻滞痛觉传导(Aδ和C类神经纤维)的程 度明显比运动功能(Aβ类神经纤维)的程 度强,形成其最大的药理学特点:低浓度 时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明显分离。
因其脂溶性比较低,罗哌卡因的麻醉强度 明显弱于布比卡因。
5
心血管毒性
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明显低于布 比卡因。
两药对心脏的毒性机理相似,都是抑制钠 通道和钙通道。不同的是,布比卡因对心 脏钠通道的抑制主要为“快速占有、慢速 离开”,而罗哌卡因则为“快速占有、快 速离开”,表明罗哌卡因对心脏的毒性作 用较小。此外罗哌卡因纯S映象体结构对心 肌抑制明显较布比卡因双映象体结构弱, 比较容易解离。
6
与布比卡因腰麻比较
重比重 ropivacaine 0.5% 3 ml 重比重bupivacaine 0.5% 3 ml
起效时间比较: 感觉阻滞 罗哌卡因组约6min;布比卡因约3min 运动阻滞 罗哌卡因约13 min;布比卡因约9min
7
持续时间比较: 感觉阻滞 罗哌卡因组约160min;布比卡因约260min 运动阻滞 罗哌卡因组约126 min;布比卡因约174min
毒性作用
罗哌卡因有收缩脊髓血管的现象,随着其 浓度与剂量的增加,可能出现软脑膜血管 收缩,脊髓缺血损伤,所以在满足手术要 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局麻药的最低有效 浓度与最小有效剂量。
10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8
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
随机分为A、B、C、D四组,各例:剂量依次为罗哌卡因10mg、9mg、8mg、 7mg。于L3-4间隙进行穿刺,脑脊液流出后分别将四组等比重罗哌卡因混合脑脊 液稀释成浓度为0.5%、0.45%、0.4%、0.35%等比重罗哌卡因2ml,四组药物均 以的同一速度注入蛛网膜下腔。
9
罗哌卡因在腰麻的应用
人民医院麻醉科 任许利
1
背景
目前腰麻用药主要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布 比卡因。但是布比卡因具有较髙的心血管 毒性及中枢神经系统毒性。1979年首次报 道布比卡因可诱发心跳骤停后,人们便幵 始寻找某种脂溶性更低、毒副作用更小的 替代药品。
2
1995年瑞典阿斯特拉制药公司研发出第一 个纯左旋体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
1996年在荷兰首次上市 1999年引入我国 目前主要是阿斯利康的盐酸罗哌卡因,明
确可以用于腰麻 也有国产罗哌卡因应用于腰麻
3
作用机制
罗哌卡因可降低神经细胞膜上钠离子的通 透性,从而可逆地阻滞神经冲动的传导。 它的分子量、和蛋白结合率与布比卡因相 似,但二者的脂溶性差距较大为2.9和10。 由于其脂溶性比较低,pka比较高,提示其 穿透鞘膜的速度比较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