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轴承座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摆动轴承座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摆动轴承座的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目录

1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2)

1.1零件的工艺分析 (2)

1.2零件的生产类型 (2)

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2)

2.1选择毛坯 (2)

2.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2)

2.3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3)

2.4确定毛坯尺寸 (3)

2.5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4)

2.6设计毛坯图 (4)

3选择加工方法确定工艺路线 (5)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5)

3.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3.3制定工艺路线 (5)

4工序设计 (6)

4.1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6)

4.2确定工序尺寸 (8)

5夹具设计 (16)

6设计小结 (16)

附录 (17)

参考文献 (18)

1 零件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对该零件图的重新绘制,知原图样的视图正确,完整,尺寸,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

该零件属座架类非回转体零件,它的所有表面均需切削加工,各表面的加工精度和表

面粗糙度都不难获得。)(76006

.003.0++F φ孔相对于轴承座主轴线互成90°垂直分布,82M ? 孔分

布在对称于俯视图中心线的轴承座右壁上,位置要求不高,加工不成问题。应该说,这个零件的工艺性较好。 1.2零件的生产类型

从经纬纺织厂得知,Q=2000台/年,n=1件/台;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α和废品率β分别取为10%和1%,代入公式得该零件的生产纲领

2222%)11(%)101(12000=+?+??=N 件/年

零件质量为1.36kg ,查表可知其属轻型零件,生产类型为中批生产。

2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2.1选择毛坯

选择毛坯该零件其特点是结构比较复杂,有不规则的外形和内腔。该零件为轴承座,主要起支承和连接轴承的作用,而非运动的零件,以承受压力和静弯曲应力为主,为保证工作的稳定性,要求有较好的刚度和减振性;且零件可能同时承受压、拉和弯曲应力的联合作用,或者还有冲击载荷;所以选择铸造性良好,价格便宜,并有良好耐压、减磨和减振性能的灰铸铁,选零件材料为HT200。

2.2确定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和公差

灰铸铁的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按 GB/T6414-1999确定。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如下知项因素。

(1) 铸件公差等级

由该铸件的功用 和技术要求,确定其铸件公差等级为CT10级。

(2)错型(错箱)

由于合型时错位,铸件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在合型时相互错开。

(3)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RMA)

在毛坯铸件上,为了随后可用机械加工方法去除铸造对金属表面的影响,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表面特征和必要的尺寸精度而留出金属余量。

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适用于整个毛坯铸件,即对所有需机械加工的表面只规定一个值,根据相应的尺寸范围选取。

(4)起模斜度

为使模样容易从铸型中取出或型芯自芯盒脱出,平行于起模方向在模样或芯盒壁上的斜度。

2.3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铸件质量,零件表面粗糙度,起模斜度等,查表(要求的铸件加工余量),查得单边余量在各方向为1-4mm,

2.4确定毛坯尺寸

上面查得的加工余量适用于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Ra≥6.3。

分析本零件,各加工表面为Ra≥6.3μm,因此这些表面的毛坯尺寸只需将零件的尺寸加上所查得的余量即可(由于有的表面只需粗加工,这时可取所查数据中的小值。当表面需经粗加工和半精加工时,可取其较大值)。

综上所述,确定毛坯尺寸见表2.1。

表2.41摆支轴承座毛坯(铸件)尺寸/ mm

2.5确定毛坯尺寸公差

毛坯尺寸公差根据铸件质量,零件表面粗糙度,起模斜度等查表。得本零件毛坯尺寸允许偏差见表2.2。

表2.51 摆动轴承座毛坯(铸件)尺寸允许偏差 /mm

2.6设计毛坯图

确定圆角半径 铸件的外圆角半径按表确定,内贺角半径按表确定。本铸件各部分的t/H 为>0.5~1,故均按表中第一行数值。为简化起见,本铸件的内,外圆角半径分别取相同数值,以台阶高度H=16~25进行确定。结果为: 外圆角半径 r=5 外圆角半径 R=5

以上所取的圆角半径数值能保证各表面的加工余量。 图2.61所示为本零件的毛坯图

图2.61 摆动轴承座毛坯图

3选择加工方法确定工艺路线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本零件是带也的摆轴承座,也是其设计基准(亦是装配基准和测量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而产生的误差,应选也为定位基准,即遵循“基准重合”的原则。具体而言,即选760F φmm 孔及一端面作为精基准。

由于本轴承座全部表面都需加工,而孔作为精基准应先进行加工,因此应选外孔面及一端面为精基准。孔外面φ74mm 上有分模面,表面不平整有飞边等缺陷,定位不可靠,故不能选为精基准。

3.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本零件的加工面有外表面,内孔,端面,孔等,材料为HT200。以公差等级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参考有关资料,其加工方法选择如下。

(1)φ74mm 外孔面 为未注公差尺寸,根据GB1800-79规定其公差等级按IT14,表面粗糙度为Ra3.2m μ,需进行粗车和半精车。

(2)()mm

F 03.006

.0760+

+φ孔外加圆面 公差等级为IT12,表面粗糙度为Ra12.5m μ,粗车即可。

(3)()mm

02

.0

3.50+端面 公差等级为IT7,表面粗糙度为Ra6.3m μ,本零件宜采用粗铣,半精铣,精铣。

(4) 端面 本零件的端面为普通端面,尺寸精度都要求不高,表面粗糙度为Ra6.3m μ,经粗车,半精车即可。

(5) 槽 槽宽和槽深的公差等级分别为IT13和IT14表面粗糙度分别为Ra12.5m μ,需采用三面刃铣刀,粗铣,半精铣。

(6)φ63mm 小孔 采用复合钻头一次钻出即成。 3.3制定工艺路线

轴承座的加工工艺路线一般是先进行定位孔加工,再进行端面加工。定位孔加工包括各定位孔内表面及端面的加工。按照先加工基准面及先粗后精的原则,该零件加工可按下述工

艺路线进行。

工序Ⅰ 铣俯视图上侧面,光出即可,允许留黑片。保证92及平面度为0.03(工艺要求)。

工序Ⅱ 以已铣面定位粗及精镗孔2-φ60F7。保证与基准垂直度为0.05(工艺要求)。 工序Ⅲ 2-φ60F7孔口倒角??451。

工序Ⅳ 以φ60F7孔及工艺基准定位,铣9245?端面,控制尺寸1.0129±及平行度为0.06,其基准面为A 面。

工序Ⅴ 铣另一9245?的端面,控制尺寸2.0204±。 工序Ⅵ 铣一3230?面控制尺寸14。 工序Ⅶ 铣另一3230?面控制尺寸14。

工序Ⅷ 以φ60F7孔定位,车两处φ74搭子面控制尺寸2

.003.50。

工序Ⅸ 修锉φ74两内侧搭子面所在高点。

工序Ⅹ 以φ60F7孔定位,钻132φ?孔控制尺寸12.60。 工序Ⅺ 倒132φ?孔口角??455.0。

工序Ⅻ 以φ60F7孔定位,钻82M ?底孔φ6.8,控制尺寸19.40。 工序XIII 倒82M ?孔口角φ??1204.8。 工序XIV 攻丝82M ?螺孔。

工序XV 钻62M ?底孔φ5,控制尺寸37(装夹两次)。 工序XVI 倒62M ?孔口角φ??1203.6。 工序XVII 攻丝62M ?螺孔。

工序XVIII 钻M10底孔φ8.5,控制尺寸186及居中。 工序XIX 倒M10孔口角??1205.10φ。 工序XX 攻丝M10螺孔。

4工序设计

4.1 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1)选择机床 根据不同的工序选择机床。

①工序8是粗车和半精车。工序的工步数不多,成批生产不要求很高的生产率,故选用

轴承座镗孔设计说明书

专业课程综合设计 题目轴承座¢47孔镗床夹具设计院别机电学院 专业机制专业 级别2010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

目录 1.序言 (3) 2.任务介绍 (4) 3.夹具设计 (4) 一、定位与夹紧方案选择 (6) 二、定位误差分析 (10) 三、夹紧力钻削力计算 (11) 四、夹具零件以及工艺分析 (13) 4.总结 (14) 5.参考文献 (15)

1.序言 对我而言,在这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完成了对轴承座零件¢47孔镗床夹具设计的夹具设计,通过这次设计,我了解到了关于夹具设计相关的零件,如夹具体的设计、定位元件(定位销、支承板等)、夹紧机构、对刀装置等等。是在我们对机械相关课程和生产实习综合运用进行的一次锻炼。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复习,这次设计更加巩固了我对CAD、PROE制图软件的应用。非常感激老师的指导和帮助。

镗孔夹具设计 2.任务介绍 轴承座:为箱体类零件,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可以承受冲击载荷。 零件三维图模型截图如下: 零件二维图如下:

镗¢47孔 工序图: 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轴承座¢47孔镗床夹具设计 设计清单: 1、用三维工程软件(PROE)设计夹具方案结构示意图。 2、夹具总装图(AUTOCAD)。 3、主要非标准件零件图(AUTOCAD)。 4、设计说明书(需含夹具设计方案、夹具设计原理说明、定位误差分析和夹紧力计算)。 5、以上所有资料的纸质版和电子版。

3.夹具设计 一:定位与夹紧方案选择 1.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工艺对轴承座两端面的尺寸精度没有要求,端面对底面有0.02的垂直度误差要求,故选择底面为定位基准,考虑对底面的平行度的要求,采用一面两孔的定位方式定位,采用分别在两个支承板上固定一个圆柱定位销和一个菱形定位销配合在底座的对角线处。其中支承板限制3个自由度,圆柱定位销限制2个自由度,菱形定位销限制1个自由度。 2.夹具设计方案确定 根据要求,铣轴承座上端面到尺寸为50mm,端面粗糙度1.6,端面与底面的垂直度误差要求0.02mm,现设计夹具方案有:方案一:采用压板,螺栓连接,采用气缸夹紧,这种夹紧方式夹紧力可靠,辅助时间短,工人劳动强度小,但是成本高。 方案二:采用压板,用螺栓、螺母连接,利用手动夹紧,这种夹紧力小,成本低。 本次设计零件为大批量生产,要求成本低,并且在加工过程中夹紧力要求不高,因此夹具方案采用方案二,利用螺栓、螺母手动夹紧。 夹具上装有对刀装置,可使夹具在一批零件加工之前很好的对刀(与对刀塞尺配合使用);同时通过支承板固定在夹具体上,通过定位销将工件定位在两个支承板上,这样可以保证加工精度,有利于铣削,提高加工工艺性。

轴承端盖工艺设计.

专业课程设计 (零件工艺设计部分) 姓名: 学号:20090.................. 班级:机械工程学院09级工业工程班指导教师:李方义、查黎敏 2013年1月17日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1、端盖的用途 端盖是应用广泛的机械零件之一,是轴承座的主要外部零件。 端盖的一般作用是: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轴承工作过程的防尘和密封(除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的作用);位于车床电动机和主轴箱之间的端盖,主要起传递扭矩和缓冲吸震的作用,使主轴箱的转动平稳。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耐磨性和韧性,以适应其的工作条件。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左右端面以及左端面的外圆表面,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必须重点考虑。端盖加工工艺的可行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零件的质量、生产成本、使用性能和寿命等。 2、端盖工艺性分析 该端盖主要由平面、外圆面以及孔系组成,其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于一般的盘盖类零件。端盖主要加工表面有左、右和凸台等三个端面,Φ47和Φ80两个外圆面,Φ34和Φ16两个内圆面,密封圈内槽以及六个均布的Φ7的通孔。要求其Φ7孔的右端加工平面对于基准A的垂直度公差是0.03mm,端盖的Φ47外圆面与基准A的同轴度误差为0.03mm,其次就是均布的φ7孔的加工端面要求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偏斜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其中,端面和内外圆面均要求车削加工,可以采用半精车和粗车,并且粗、精加工应分开进行,以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φ7通孔的加工采用钻铰来达到精度要求。其余非配合表面加工精度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粗车和半精车就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加工出来;此外,该零件材料为铸铁HT200,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综上所述,该端盖零件的工艺性能良好。 (1)工件的时效处理 对于毛坯为铸件的盖类零件,因其各部位厚度不均匀,存在较大的铸造内应力,容易造成变形等缺陷,因此必须安排人工时效处理。对于本端盖,其精度要求一般,则可利用粗、精加工工序间的自然停放和运输时间,得到自然时效处理的效果。其自然时效处理的时间越长越好,否则会影响端盖配合精度的稳定性。 对于特别精密的端盖,在粗加工和精加工工序间还应安排一次人工时效,以消除铸造内应力,提高精度稳定性。 (2)加工工艺的顺序应先面后孔 作为端盖上主要的两类加工表面——平面和孔,从定位稳定可靠的角度上分析,平面比孔要优越得多,同时还可以使孔的加工余量均匀;从加工难度上分析,平面比孔容易加工;从有利加工的进行上分析,采用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分布在平面上的孔,由于铸件表面的凹凸不平和夹砂等缺陷已被切除,大大有利于孔加工的进行。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镗孔夹具设计

XX大学 课程设计(论文)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镗孔夹具设计 所在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摘要 本文是对轴承座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此外还对轴承座零件的两道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 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艺自行设计制造。本论文夹具设计的主要内容是设计轴承座镗孔夹具设计。 关键词:轴承座,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for the bearing parts processing applica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analysis, including the parts of the plan, the choice of blank, the clamping, the craft route making, tool selec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utting conditions, processing documents. Choose the correct processing methods, design the reasonable process. In addition to the bearing part two process designing special fixture. Machine tool fixture of many kinds, among them, the most widely used common fixture, size specifications have been standardized, and a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lant. While widely used in batch production, specially for a workpiece processing services for the fixture, it needs each factory according to workpiece machining 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thesis are boring fixture design fixture design design of bearing seat. Key Words:Bearing seat,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method, process documentation, fixture

机械工艺夹具毕业设计179升降杆轴承座零件图轴承座两端面的夹具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 指导教师: 学号: 班级: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升降杆轴承座零件图 轴承座两端面的夹具 内容: 1.零件图1张 2.毛坯图1张 3.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综合卡片1张 4. 铣床夹具装配图1张 5. 铣床夹具零件图1张 6. 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

目录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工艺规程设计 (2)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2) (二)基面的选择 (2) (三)制定工艺路线 (2)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4) (五)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5) 三、夹具设计 (13) (一)问题的提出 (13) (二)卡具设计 (13) (三)夹具零件 (14) 四、设计体会 (17) 五、参考文献 (18)

序 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是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我们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升降杆的支承部件——升降杆轴承座。该零件适用范围广,主要用于支承轴类的零件。使轴类零件能获得所需的同轴度和很高的回转精度,能保证运动的可靠性。 (二) 零件的工艺分析 轴承座有三组加工表面,并有一定位置要求,其中尺寸要求较高的有:具体分述如下: 1. 以0.046052φ+的中心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一个82mm ?110mm 的矩形表面及长宽各为50mm 深度为2mm 的矩形槽。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82mm ?110mm 的矩形表面。 2. 以82mm ?110mm 的矩形表面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两个78φ圆柱的左右表面及表面外的螺纹孔;两个0.046052φ+圆柱的内表面;两圆柱上的两个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位置要求,主要是: 两个0.046052φ+孔相对底平面之间的平行度公差为0.12。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题目: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 班级:工程机械110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 目录 序言 (5) 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6)

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6) 2、基准选择原则 (7) 3、定位基准选择 (7) 4、< 5、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8) 6、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公差 (8) 7、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 (9) 8、确定切削用量 (9) 二、夹具设计 (12) 1、问题提出 (12) 2、家具设计 (13) 三、小节 (15) > 四、参考文献 (17) ^

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1){ 2)零件的结构特点 轴承座如附图1所示。该零件是起支撑轴的作用。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Φ40的孔内表面。主要配合面是Φ22的轴孔。零件的形状比较简单,属于较简单的零件,结构简单。 3)主要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主要技术要求:调质至HB230-250,锐边倒角,未注倒角°,表面作防锈处理。 4)加工表面及其要求: a)总宽:为18±。 b)轴孔:Φ22的孔径:Φ22+ 0mm,表面粗糙度, c)} d)Φ34的外圆:直径为Φ,表面粗糙度为,外圆与内孔的同轴度不超过., 轴肩距为12mm。 e)左端面:外圆直径为Φ52,上下边面距离38mm。 f)螺纹孔:大径为4mm,轴心距离左轴肩3mm。 g)通孔:左端面均布Φ通孔,左右中心距36mm,上下中心距27mm。 h)退刀槽:距离右端面12mm,尺寸为Φ 5)零件的材料: 零件在整个机器当中起的作用一般,不是很重要。选用45#。 毛坯选择: * 1)确定毛坯的类型及制造方法 零件为批量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粗加工后的产品。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轴承座加工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院(系):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摘要 本次设计是对轴承座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些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轴承座零件的主要加工表面是端面,孔,螺纹及槽加工。由加工工艺原则可知,为了保证零件的精度,同时节约成本縮短加工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那么一个良好的工艺安排以及专用夹具的设计必不可少。在工艺的安排下不紧考虑合理的加工要求,还要考虑操作者及加工机械的安全。同时夹具的设计也要考虑拆卸的方便及安全。设计一个良好的工艺工装安排路线必须对加工件的详细分析及周密考虑后才能得出。所以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还要反复的调整。来寻求一个最好的方案。这样才能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及生产节拍。 关键词轴承座,加工工艺,专用夹具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the design of special fixture for machining the bearing seat and some work. The main processing surface of the bearing seat parts of the face, hole ,thread and arc processing. By the principle known processing,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parts, at the same time, save cost and shorten the processing cycle t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So the design of a good process arrangement and special fixture is essential. In the process of arrangement is not tight reasonable processing requirements, but also consider the operator and processing machinery safety. At the same time, the fixture design also consider removing the convenience and safety. The design of a good tooling arrangement route must have to process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careful consideration can reach. So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At the same time, repeat adjustment. To seek a better solution.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processing precision of the workpiece and the production rhythm. Key words:shaft block,Process the craft,special fixture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端盖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任务书 设计依据: 设计零件质料:零件图一份 零件年产量:2500件 每日一班8小时,全年按300个工作日计 设计任务 根据所给的“端盖”零件,设计加工工艺规程及专用夹具设计。 原始资料 被加工“端盖”零件图1张 完成材料

零件的零件图和三维图如下页

目录 一.序言 (4) 二.零件图分析 (5) 2.1零件的作用 (5) 2.2零件的材料及其力学性能 (5) 2.3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5) 三.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 (6) 3.1选择毛坯 (6) 3.2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及加工余量 (6) 3.3绘制毛坯图 (7) 四.工艺路线拟定 (8) 4.1定位基准的选择 (8) 4.1.1精基准的选择 (8) 4.1.2粗基准的选择 (8) 4.2加工方法的确定 (8)

五.加工顺序的安排 (9) 5.1工序的安排 (9) 5.1.1机械加工工序 (9) 5.1.2热处理工序 (9) 5.1.3辅助工序 (9) 5.2拟定加工工艺路线 (9) 六.工艺设计 (10) 6.1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10) 6.1.1工序2,3中的粗铣端盖左右端面 (10) 6.1.2工序8:钻-铰-精铰φ14孔 (11) 6.2确定切削用量 (12) 七.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13) 八.参考文献 (13) 九.小结 (14) 一.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为我们在大学学完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大部分专业课以及参加了生产实习之后提供的一次很重要的锻炼机会。这是我们 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 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应该得到下述各方面的锻炼: 1 能熟练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 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2 学会使用手册及图表资料。掌握与本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的名称、出处、能够做到熟练运用。 就我个人而言,通过这次设计,基本上掌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并 学会了使用和查阅各种设计资料、手册、和国家标准等。最重要的是综合运用所

轴承座夹具工艺规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课程设计任务书 (1) 序言 (3) 零件的分析 (4) 零件的作用 (4) 零件的工艺分析 (4) 工艺规程设计 (5)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5) 基准面的选择 (5) 制定工艺路线 (5)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6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夹具设计 (11) 问题提出 (11) 夹具设计 (11) 参考文献 (13)

序言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在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的各科课程一次深入的综合性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他在我们的大学四年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一步适应性的训练,希望自己在设计中能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查资料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有限,设计尚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一.零件的分析 (一) 零件的作用: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它位于厢体内部:主要作用是传递纽距,帮助改变机床工作台的运动方向。零件在 主视方向均有8mm 的筋板支撑,零件中部有0220025。+φ的花键孔, 上平面分别有M8的螺纹孔和5mm 的锥孔.,所有技术要求都是为了机床总体装配.。 (二)零件的工艺 分析: 本零件可从零件图中可知,它有三组加工面,而有位置要求,还有两组孔,也有位置和精度 要求。 1、零件左端面,它是毛坯铸造出来之后等待加工的第一个面,此面将作为初基准,表面粗糙度为3.2。根据表面粗糙度要求我们采取粗铣、半精铣的加工方式,即节省时间又能达到技术要求。 2、零件顶面,它是以底面为粗基准而加工的,它将作为精基准以完成以后的孔加工,为达到题目要求我们采取粗铣、半精铣的加工方式,表面粗糙度为3.2。.最终达到要求。 3、以顶面为基准加工0220025。+φ的花键孔,此面表面粗糙度 为6.3。采用钻,扩即达到要求。 4、18mm 的槽加工,此槽侧面粗糙度为3.2,底面粗糙度为 6.3即采取粗铣、半精铣,两步工序能达到要求。 5、加工M8螺纹孔,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知底孔为φ6.7,考虑到工艺要求我们采取钻、攻丝两步工序。

轴承座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精品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及机床夹具设计鸡西大学 学院机械及汽车工程学院 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一、设计任务 1.设计课题: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加工M4螺纹专用夹具设计 1.生产纲领:中批量生产 3.设计要求: (1)零件毛坯图 1张 (2)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张 (3)机械加工主要工序的工序卡片 1张 (4)定位方案图 1张

(5)夹具装配图 1张 (6)夹具零件图 1张 (7)设计说明书 1份二、设计说明书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机床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及刀具》等主要课程,并进行了生产实习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是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训练。 我希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能巩固、扩大和强化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技能,提高自己设计计算、制图、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学会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并在设计中培养自己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为以后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1、零件的分析 1.1零件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滑动轴承由轴承座、轴瓦(轴套)和润 滑装置组成,轴承座的作用主要起支撑作用,可以直接做在机器箱壁或机体上。 2,零件的工艺分析 2.1零件图: 零件三维图如下图所示:

图1 2.2主要技术要求: 零件调质HB230~250、锐边倒钝,未注倒角0.5×45°、表面做防锈处理(发蓝)。 2.3加工表面及其要求: 1) 从零件图上可知主要的加工难点在及?34-0.007 -0.025外圆及?22+0.018 内孔 的加工,表面粗糙度为Ra1.6um以及它们之间同轴度(?0.02)的要求。 2) 零件总长的要求保证尺寸18±0.05,同时两端面的粗糙度为Ra3.2um。 3) 大端外圆及1.5×?33为自由公差,除了保证尺寸在公差范围之内同时保证表面粗糙度Ra3.2um即可。 4)保证4×?4.5通孔的尺寸要求,其定位尺寸为自由公差只要满足要求即可,同时保证表面粗糙度Ra3.2um。 5) M4螺纹加工主要保证其定位尺寸的要求。

端盖加工工艺规程规划研究

端盖加工工艺规程规划研究 双螺杆压缩机在机械工业中被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故面 对市场需求的增加,需对产品加工工艺规程合理编排,在保证产品工 艺稳定性基础上提升产品产量。此问题属于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加工工 艺规程规划问题。加工工艺规程规划问题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成本, 并影响零件的工艺稳定性。当前针对加工工艺规程规划问题中合理的 加工工艺序列的编制问题,已有较多人实行研究:文献[1]通过引进 了工艺约束矩阵从而实现对加工序列的合法性识别,综合考虑了降低 装夹次数与工序转换次数,并通过采用遗传算法求解此问题,得到实 用结果;文献[2]则通过建立工艺要素之间的质量相关性并以此建立 一个机床-夹具-刀具-加工方式之间的工艺系统,通过度析所有可能影 响工艺质量的分要素并研究不同质量要素之间的约束关系从而分析出 改进零件工艺质量所需的投入成本;文献[3-4]分别采用与车间资源 匹配最优和加工工序之间关联性较优的方法实行工艺加工路线的选择,取得了一定效果;文献[5]则对加工过程中刀具的空行程路径实行了 规划,采用启发式-遗传混合算法求解取得较好效果;文献[6]则通过 对叶片加工过程中的整个机床系统建立数学约束条件,对叶片各工序 加工时间实行优化从而降低了整体加工成本;文献[7-9]采用遗传算 法对加工工步的排序问题实行研究,从而降低整体加工时间或降低辅 助加工时间。但以上研究均未考虑到当前实际生产中将工序集合归并 为工位的工艺组织方式,并未考虑工位之间的加工效率平滑因素(平滑 因素即工位之间加工时间的平衡性)对实际产量的影响,而当前加工制 造业利润空间增长有限,研究高效率的加工工艺规程规划方案成为紧 迫问题。故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于为零件所有加工元素所对应的工序实 行归属工位的划分,在工序划分时,需以加工工步间先后关系为约束 条件,以产生逻辑合理、工位间平衡率较高的工位划分方案为目标。 此问题与装配线平衡问题有相似的优化目标,但需考虑零件的加工工 艺约束,称此问题为工艺优化平衡问题(ProcessBalanceOpti-

端盖加工工艺设计 [文档在线提供]

端盖零件图 ?

1、端盖的工艺分析及生产类型的确定 1.1、端盖的用途 端盖主要用于零件的外部,起密封,阻挡灰尘的作用。故其在机器中只是起辅助作用,对机器的稳定运行影响不是很大,其在具体加工的时候,精度要求也不是很高,加工起来也十分容易。 1.2、端盖的技术要求: 该端盖的各项技术要求如下表所示:

1.3、审查端盖的工艺性 该端盖结构简单,形状普通,属一般的盘盖类零件。主要加工表面有端盖左、右端面,方形端面,要求其端面跳动度相对中心轴线满足0.03mm,其次就是φ25孔及φ10孔,φ25孔的加工端面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以保证孔的加工精度;另外φ10孔的加工表面虽然在圆周上,但通过专用的夹具和钻套能够保证其加工工艺要求。该零件除主要加工表面外,其余的表面加工精度均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铣削、钻床的粗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加工工艺性较好。 1.4、确定端盖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Q=5000件/年,m=1件/年,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3%和0.5%。代入公式得: N=5000台/年X1件/台X(1+3%)X(1+0.5%)=5175.75端盖重量为0.5kg,由表1-3知,端盖属轻型零件;由表1-4知,该端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2、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2.1选择毛胚 端盖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毛胚选用铸件即可满足工作要求。该端盖的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亦不是很复杂,

故采用砂型铸造。 2.2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由表2-1至表2-5可知,可确定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 2.2.1公差等级 由端盖的功用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CT=9。2.2.2端盖铸造毛坯尺寸工差及加工余量 2.2.3绘制端盖毛坯简图

轴承座夹具设计审批稿

轴承座夹具设计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名称:机床夹具课程设计 题目:轴承座夹具设计 学生姓名:魏涛 专业:机械设计与制造 班级: 2013级4班 学号: 指导教师:李兴正 日期: 2015 年 0 6 月 0 9 日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2013 年级 4 班 一、设计题目 已知如图所示“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过程,设计其某一工序的专用机床夹具。 轴承座机械加工工艺流程: —铸造 —清砂—热处理(时效) —铣周面保证长82、宽38 —铣底面—刨削左右侧面、2×1槽 —车内孔Φ30、Φ35至图样尺寸保证15+、倒角C1 —钻Φ6、Φ4各孔、钻2×Φ9、锪孔2×Φ13沉孔、钻工艺孔2×Φ(装配铰2ⅹΦ8+) —去毛刺—检验—入库 题目:1. 铣底平面 2. 车(镗)内孔Φ30、Φ35保证15+、倒角C1 3. 钻工艺孔2×Φ

二、主要内容 1.拟定夹具设计方案。 2.绘制夹具总装图。 3.绘制零件工作图。 4.撰写设计说明书。撰写设计说明书。 三、具体要求 夹具总装图 1张 零件工作图 2张 课程设计说明书 1份 四、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查阅资料,拟定夹具设计方案(6月2日前)

第二阶段:绘制夹具总装图(前) 第三阶段:绘制零件图(前) 第四阶段:整理撰写说明书(前) 五、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系主任审核日期年月日

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正文 目录序言 一、对零件工序过程及本工序加工要求的分析 二、工件定位分析 (一)定位方案分析 (二)定位元件选定、简图及尺寸 三、工件夹紧装置 (一)工件夹紧方案 (二)夹紧装置图,夹紧力计算 四、刀具的导向 (一)刀具的导向方案 (二)导向装置简图 五、夹具的对定 (一)夹具的对定方案 (二)夹具的对定装置及简 六、夹具的精度量化分析 七、夹具的实用性及优缺点 八、夹具设计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机械加工技术 毕业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机械加工 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

机械制造工艺学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设计轴承座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 生产纲领: 5000件 生产类型:批量生产 内容: 1.产品零件图 1张 2.产品毛坯图 1张 3.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 1套 4.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套 5. 毕业设计说明书(5000~8000字) 1份

目录 前言…………………………………………………………………………………………… 毕业设计说明书正文………………………………………………………………………… 一、零件的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二、确定生产类型………………………………………………………………………… 三、确定毛坯……………………………………………………………………………… (一)、确定毛坯的种类……………………………………………………………… (二)、绘制铸造件毛坯图…………………………………………………………… 四、工艺规程设计………………………………………………………………………… (一)定位基准的选择…………………………………………………………………… (二)工艺路线的拟定…………………………………………………………………… (三),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五、工装设计分析提设计任务书…………………………………………………………… 六、小结………………………………………………………………………………………… 七、主要参考文献………………………………………………………………………………

装配工艺规范(20210130024917)

本技术规范适合于公司从事机械装配作业之员工或技术人员一、作业前准备 1、作业资料:包括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零件图、物料BOM 表等,直至项目结束,必须保证图纸的完整性、整洁性、过程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2、作业场所:零件摆放、部件装配必须在规定作业场所内进行,整机摆放与装配的场地必须规划清晰,直至整个项目结束,所有作业场所必须保持整齐、规范、有序。 3、装配物料:作业前,按照装配流程规定的装配物料必须按时到位,如果有部分非决定性材料没有到位,可以改变作业顺序,然后填写材料催工单交采购部。 4、装配前应了解设备的结构、装配技术和工艺要求。 二、基本规范 1、机械装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提供的装配图纸及工艺要求进行装配,严禁私自修改作业内容或以非正常的方式更改零件。 2、装配的零件必须是质检部验收合格的零件,装配过程中若发现漏检的不合格零件,应及时上报。 3、装配环境要求清洁,不得有粉尘或其它污染,零件应存放在干燥、无尘、有防护垫的场所。 4、装配过程中零件不得磕碰、切伤,不得损伤零件表面,或使零件明显弯、扭、变形,零件的配合表面不得有损伤。 5、相对运动的零件,装配时接触面间应加润滑油(脂)。 6、相配零件的配合尺寸要准确。 7、装配时,零件、工具应有专门的摆放设施,原则上零件、工具不允许摆放在机器上或直接放在地上,如果需要的话,应在摆放处铺设防护垫或地毯。 8、装配时原则上不允许踩踏机械,如果需要踩踏作业,必须在机械上铺设防护垫或地毯,重要部件及非金属强度较低部位严禁踩踏。 三、联接方法 1、螺栓联接 A ?螺栓紧固时,不得采用活动扳手,每个螺母下面不得使用1个以上相同的垫圈,沉 头螺钉拧紧后,钉头应埋入机件内,不得外露。 B?—般情况下,螺纹连接应有防松弹簧垫圈,对称多个螺栓拧紧方法应采用对称顺序逐步拧紧,条形连接件应从中间向两方向对称逐步拧紧。 C?螺栓与螺母拧紧后,螺栓应露出螺母1-2个螺距;螺钉在紧固运动装置或维护时无须拆卸部件的场合,装配前螺丝上应加涂螺纹胶。 D ?有规定拧紧力矩要求的紧固件,应采用力矩扳手,按规定拧紧力矩紧固。未规定拧 紧力矩的螺栓,其拧紧力矩可参考《附表》的规定。 2、销连接 A ?定位销的端面一般应略高出零件表面,带螺尾的锥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大端应沉入孔内。 B ?开口销装入相关零件后,其尾部应分开60°-90° 3、键联接 A. 平键与固定键的键槽两侧面应均匀接触,其配合面间不得有间隙。 B. 间隙配合的键(或花键)装配后,相对运动的零件沿着轴向移动时,不得有松紧不均现象。C?钩头键、锲键装配后其接触面积应不小于工作面积的70%,且不接触部分不得集中于一处;外露部分的长度应为斜面长度的10%-15%。 4、铆接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端盖

· 机械制造工艺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设计端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 ( 设计者: 郑四成 学号: 33 指导教师: 郭强 : ; 齐齐哈尔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系

机电091班 2012年12月02日 '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 设计题目:设计端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一、设计前提:中批生产 二、设计内容: 1.零件图一张 、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套 三、课程设计工作计划 周一:绘制零件图 周二: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草稿 周三:修订并完成科技设计说明书 周五:答辩 三、相关教材及参考书目: ¥ 1.<<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启平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手册>>,<<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手册>>,<<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等 — !

年月日 : 目录 1端盖的零件图 (5) 2 零件的分析 (6) 零件的作用 (6) 零件的工艺分析 (6) 3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7) ( 4端盖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8) 5 课程设计说明书 (12) 选择毛坯 (13) 毛坯材料的分析 (13) 毛坯的结构简图 (13) 端盖的技术要求 (13) 该端盖的各项技术要求 (13) 审查端盖的工艺性 (14) ~

定位基准的选择 (14) 粗基准的选择 (14) 精基准的选择 (14) 工序顺序的安排 (15) 机械加工工序 (15) 热处理工序 (15) 辅助工序 (15) 确定加工的设备、刀具、和夹具 (15) ] 6、设计总结 (16) 参考文献......................................................... .. (17) ? ,

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题目:轴承座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 班级:工程机械1102班 学号: 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2013.12.21 目录 序言 (5) 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6) 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6)

2、基准选择原则 (7) 3、定位基准选择 (7) 4、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8) 5、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以及公差 (8) 6、选择机床设备及工艺设备 (9) 7、确定切削用量 (9) 二、夹具设计 (12) 1、问题提出 (12) 2、家具设计 (13) 三、小节 (15) 四、参考文献 (17) 一、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1)零件的工艺性审查: 1)零件的结构特点 轴承座如附图1所示。该零件是起支撑轴的作用。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

Φ40的孔内表面。主要配合面是Φ22的轴孔。零件的形状比较简单,属于较简单的零件,结构简单。 2)主要技术要求: 零件图上主要技术要求:调质至HB230-250,锐边倒角,未注倒角0.5x45°,表面作防锈处理。 3)加工表面及其要求: a)总宽:为18±0.05mm。 mm,表面粗糙度Ra1.6um, b)轴孔:Φ22的孔径:Φ22+0.018 c)Φ34的外圆:直径为Φ34-0.007 mm,表面粗糙度为Ra1.6um,外圆与内 -0.025 孔的同轴度不超过0.02m.,轴肩距为12mm。 d)左端面:外圆直径为Φ52,上下边面距离38mm。 e)螺纹孔:大径为4mm,轴心距离左轴肩3mm。 f)通孔:左端面均布4-Φ4.5通孔,左右中心距36mm,上下中心距27mm。 g)退刀槽:距离右端面12mm,尺寸为1.5xΦ33 4)零件的材料: 零件在整个机器当中起的作用一般,不是很重要。选用45#。 毛坯选择: 1)确定毛坯的类型及制造方法 零件为批量生产,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为粗加工后的产品。 1)确定毛坯的形状、尺寸及公差 毛坯的形状及尺寸如附图2所示。选用Φ55x20的短圆棒。 3)绘毛坯 根据附图1所示的零件结构形状,在各加工表面上加上加工余量,绘制毛坯零件图如附图2所示。 (2)基准原则: 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1、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相互位置要求原则。当有些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之间有相互位置要求时,一般不选择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产品装配设计工艺技术规范

产品装配设计工艺规范 1前言 产品装配设计是产品制作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与否不仅关系到产品在装配、焊接、调试和检修过程中是否方便,而且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与电气性能,甚至影响到电路功能能否实现,因此,掌握产品装配设计工艺是十分重要的。 本标准就规范产品装配设计工艺,满足产品可制造性设计的要求,为设计人员提供产品装配设计工艺要求,为工艺人员审核产品装配可制造性提供工艺审核内容。 2名称解释 2.1装配 2.2对机器、仪器等的零部件进行必要的配合和联接,使成为成品的过程。装配可分为部件装配和总(产品)装配二个阶段。 2.2.1部件装配 根据一定的技术要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结合成一个装配单元,并完成局部功能组合体的过程。 2.2.2总(产品)装配 根据一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成为一个总体(产品),

并完成一定功能组合体产品的过程。 2.2.3装配单元 在装配过程中,以一个装配基准件为基础,可以独立组装达到规定的尺寸链与技术要求,作为进一步装配的独立组件、部件、总成或最终整机的一组构件。 2.2.4装配基准件 在一组装配构件中,其装配尺寸链的共同基准面或线所在的构件。2.3工艺 劳动者利用生产工具对各种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处理后成为产品的方法和过程。 2.4装配层: 在装配过程中,为了便于作业划分,对类似作业的装配阶段的划分,如总装层、部装层。一个装配层,可以是一个装配单元,也可以是几个装配单元所组成。 3装配设计的一般原则 装配设计在科研和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产品设计时,装配图是设计者把装配设计思路落实在文件上的具体表现,它表达产品或部件的工作原理、装配关系、传动路线、连接方式及零件的基本结构的图样。因此,在装配设计时必须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轴承座夹具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制造工艺学》夹具设计课程设计铣轴承座上表面夹具设计 姓名: 学号: 0811111032 专业:机械电子 届别: 2008级 指导老师: 2011 年 12 月23日—2012年01月11日

前言 轴承座的用途 轴承座的作用: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的,固定轴承的外圈,仅仅让内圈转动,外圈保持不动,始终与传动的方向保持一致(比如电机运转方向),并且保持平衡。 因为此零件为大批量生产,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法强度,需做一种专用夹具,省去加工中繁琐的工序。我们已经学习了机械制造工艺和夹具,对夹具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一种批量较大的产品可设计制造一种专业夹具,操作迅速方便,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可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和生产率,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相对较低。但专用夹具设计制造周期长、夹具制造费用较高。专用夹具的针对性极强、没有通用性,很明显只能适用于产品相对稳定的大批量生产中。 由于所学知识有限,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中难免会有许多错误和不足,恳请老师给予批评指正。

目录 摘要 (1) 一、夹具设计任务及要求 1.1 轴承座的重要技术要求 (1) 1.2 精度及批量分析 (1) 二、夹具设计方案的确定 (2) 2.1 零件工艺分析 (3) 2.2 基准面的选择 (3) 2.3 定位原理及定位方案的选择及实现 (3) 2.4夹紧方式及元器件的选择 (4) 2.5 夹具总方案 (6) 三、定位误差及夹紧分析与计算 (7) 3.1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7) 3.2 保证加工精度 (8) 3.3 夹紧力的数值计算 (8) 四、夹具装配图 (10) 感谢 (11) 参考文献 (12)

电子产品总装工艺规范

电子产品总装工艺规范 整机装配就是将机柜、设备、组件以及零、部件按预定的设计要求装配在机箱、车厢、平台,再用导线将它们之间进行电气连接,它是电子产品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 1 整机装配的顺序和基本要求 图1 整机结构树状图 1.1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有多道工序,这些工序的完成顺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设备的装配质量、生产效率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电子设备整机装配的基本顺序是:先轻后重、先小后大、先铆后装、先装后焊、先里后外、先平后高,上道工序不得影响下道工序。

1.2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 电子设备的整机装配是把半成品装配成合格产品的过程。对整机装配的基本要求如下: 1)整机装配前,对组成整机的有关零部件或组件必须经过调试、检验,不合格的零部件或组件不允许投入生产线。检验合格的装配件必须保持清洁。 2)装配时要根据整机的结构情况,应用合理的安装工艺,用经济、高效、先进的装配技术,使产品达到预期的效果,满足产品在功能、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等方面的要求。 3)严格遵循整机装配的顺序要求,注意前后工序的衔接。 4)装配过程中,不得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避免碰伤机壳、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敷层,不得破坏整机的绝缘性。保证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的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 5)小型机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其整机装配在流水线上按工位进行。每个工位除按工艺要求操作外,要求工位的操作人员熟悉安装要求和熟练掌握安装技术,保证产品的安装质量,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与专职调试检查的“三检”原则。装配中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后都应进行检查,分段把好质量关,从而提高产品的一次通过率。 2 整机装配中的流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