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方言研究
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综述

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综述张明辉;孙聪【摘要】辽宁境内共有三种官话: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将从词法、词类、句法和范畴四个角度对辽宁方言语法的调查研究进行分类梳理.但目前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值得学界的重视.【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21)003【总页数】12页(P74-85)【关键词】辽宁方言;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语法;文献【作者】张明辉;孙聪【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第2版)》[1],辽宁境内共有三种官话方言,按照区域面积和人口数量的高低分别为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和北京官话(见表1)。
胶辽官话分布在辽南和辽东地区,东北官话分布在辽北地区和辽西的部分地区,北京官话仅分布在与河北接壤的辽西朝阳市和建平县。
可以看出,辽宁区域以东北官话和胶辽官话为主要方言,且这两种官话方言之间存在着由盖州、岫岩、丹东、宽甸、桓仁、海城、凤城、本溪、新宾这些边界点组成的一条蜿蜒曲折的N字型边界带。
边界带地区的方言与辽宁区域典型的东北官话和胶辽官话存在着明显差异。
一、辽宁方言语法研究的定量分析通过多次对“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的全文和关键字检索,我们发现最早论述辽宁方言语法的是乔魁生在1978年发表的《辽宁方言形容词的多样性和生动性》[2],由此辽宁东北官话研究逐步开展起来。
辽宁胶辽官话的论述最早见于王霜的《大长山方言研究》[3],论述了大长山方言语法的特点。
辽宁北京官话研究以何占涛的《朝阳方言语法特征》[4]为起点。
我们对全部辽宁方言语法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发现单独以“辽宁”或辽宁区划内的某一点直接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非常有限,辽宁方言语法主要都包含在以“东北官话”为题的语法研究中,而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展开研究。
赤峰方言词汇集锦

赤峰方言词汇集锦2010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戴小芳20107027 赤峰位于内蒙古的东部,赤峰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的东北次方言区,并与北方方言区的华北次方言区接壤,由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地理等原因,总的来看,普通话的普及程度较高。
但与其他方言一样,它毕竟有自己特殊的形成历史,由此便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言特点。
这种特殊性表现在词汇方面,就使词汇带有了明显的地方特色。
一、最具特色的词汇赤峰方言词汇中最具特色的是它的特有成分。
这部分词语不能用普通话的某个词语简单替代。
它们可以表达一些特殊的意义,离开它们,语言交际活动就可能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
应该说,它们是赤峰方言词汇中最有存在价值的一部分。
赤峰人口头常用的动词“哨”,在某一义项上接近于但又不同于普通话的“闲聊”、“聊天”,它更侧重于漫无边际地聊,与北京方言中的“侃大山”和近年来人们常说的“神侃”基本相同。
由“哨”作构成成分的词语有“三吹六哨”、“山哨”等。
“三吹六哨”含有贬义,是不着边际地说,不切实际地说。
“山哨”基本同于“哨”。
“哨”可以引申为”用语言进行欺骗”,如“~人”,“让人给~了”,还可以引申为“用语言打趣”,如“大家都~他钱大气粗腰杆壮”。
另外,用好话哄人也叫“哨”,可以说:“这个人,什么事都~着干。
”“哨”又可以引申为“用开玩笑的口吻旁敲侧击地进行指责”,例如:“今天大伙儿~了主任一顿,他老拿大伙儿的利益不当一回事。
”赤峰话中的“治”也极富特色,它是一个用途极其广泛的动词,意义随搭配对象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他到底也没把那个小筐儿~上”,“治”等于“编”;“玻璃脏了,找个人~~”,“治”等于“擦”;“把石头~到一堆儿”,“治”等于“搬运”。
“地太脏了,拿答帚~~”,“治”等于“打扫”;“干到半夜新鞋也没~上”。
“治”等于“制作”;“院墙塌了,快找人~~”。
“治”等于“修理”;“进苍蝇了,快把纱窗~上”,“治”等于“安装”……普通话中的“搞”义项极多,在这一点上,赤峰的“治”倒颇有相似之处。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通辽地区作为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个地区,其方言有着独特的语法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通辽方言中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对方言的梳理和总结,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通辽方言的语法特点,进一步推动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通辽方言背景通辽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其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
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辽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其中,语法方面的特殊现象尤为引人注目。
三、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一)词缀与词尾变化通辽方言中,词缀和词尾的变化较为丰富。
例如,在形容词后加上“子”,可以表示程度加深,如“好子”(非常好)。
此外,一些动词词尾的变化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时态和语态,如“吃哩”(正在吃)和“吃罢”(已经吃完)。
(二)倒装句式通辽方言中常见倒装句式,将谓语前置,突出强调某一部分内容。
例如,“他昨天去了北京”(正常语序为“他去了昨天北京”),通过倒装句式,突出了“昨天”这一时间点。
(三)特殊句型结构通辽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型结构,如并列句、因果句等。
并列句通过并列两个或多个主谓结构来表达意思,如“他既聪明又勤奋”。
因果句则通过表示原因和结果的词语来连接两个句子,如“因为天气不好,所以活动取消了”。
四、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成因分析(一)历史因素通辽地区历史悠久,曾是多民族聚居地。
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使得通辽方言在语法上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语法现象。
(二)地理因素通辽地区地处内陆,地理环境相对封闭。
这种地理环境使得当地人在语言使用上形成了独特的习惯和传统,进而影响到语法的形成和发展。
(三)语言接触与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流的增多,通辽方言也受到了周边地区语言的影响。
这些影响使得通辽方言在语法上呈现出更加丰富的特点。
五、结论通过对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其独特性和丰富性。
赤峰方言

赤峰方言
在赤峰,有一种回答,叫嗯呢,
在赤峰,有一种愤怒,叫干他。
在赤峰,有一种心烦,叫闹挺。
在赤峰,有一种胸闷,叫堵的慌。
在赤峰,有一种疲劳,叫累的慌。
在赤峰,有一种弯腰,叫猫腰。
在赤峰,有一种指甲,叫手指盖儿。
在赤峰,有一种脏水,叫泔水。
在赤峰,有一种中年男人,叫老爷们。
在赤峰,有一种中年女人,叫老娘们。
在赤峰,有一种小姑娘,叫小丫头片子。
在赤峰,有一种小孩儿,叫小逼崽子。
在赤峰,有一种玻璃碎片,叫玻璃渣子。
在赤峰,有一种琐事,叫烂糟的。
在赤峰,有一种不耐烦,叫滚犊子。
在赤峰,有一种傻,叫潮种。
在赤峰,有一种脑残,叫山炮。
在赤峰,有一种不可能,叫够呛。
在赤峰,有一种另类,叫隔路种。
在赤峰,有一种脏,叫埋汰。
在赤峰,有一种闲侃,叫扯犊子。
在赤峰,有一种追尾,叫创仗了。
在赤峰,有一种聊天,叫唠嗑。
在赤峰,有一种不着急,叫赶趟。
在赤峰,有一种唠叨,叫磨叽。
在赤峰,有一种错误,叫岔劈。
在赤峰,有一种显摆,叫得瑟。
在赤峰,有一种不舒服,叫不得劲。
在赤峰,有一种能耐,叫尿性。
在赤峰,有一种费劲,叫吭哧瘪肚。
在赤峰,有一种角落,叫旮旯。
在赤峰,有一种挑逗,叫撩哧。
在赤峰,有一种赶紧,叫沙楞
的。
在赤峰,有一种口水,叫哈喇子。
在赤峰,有一种眼屎,叫茨摸呼。
赤峰方言万能动词“zou”浅析

赤峰方言万能动词“zou”浅析作者:张滕月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2期摘要:万能动词是一种可以在句法上替代许多具体动词的特殊词汇,而万能动词“zou”的演变则与其他的词汇有着某些微妙的关联。
本文试从对赤峰方言中万能动词“zou”入手,通过对其场景的分析,比较出与其他万能动词的异同,进而探索这类特殊词汇的意义泛化现象。
通过概括这类词汇的特征,揭示出它的“能”与“不能”。
进而领会到:任何一种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现象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通过对这些具有特殊色彩的方言词汇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语言的发展过程,同时对于了解区域经济文化的变迁、传承中国地方文化遗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赤峰方言;“zou”;万能动词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2-0093-0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情况,无法具体去表达或找不到一个恰当的词时,总会有一些词语进入你的脑海,完美地表达出你的意思。
这些词活跃于各种场合,它可以表达出一种宽泛而不十分确切,却又恰到好处的语义,我们称之为“万能动词”。
之所以叫“万能动词”,是因为它几乎可以替代所有的动词,并且在不同的场合具有不同的意义。
如今,关于万能动词的个案研究已经较为全面,但是在动词的小类方面对它们进行总体的归纳和把握仍然不够完善,特别是对于地方方言中的动词小类的分析研究。
本文通过对以往万能动词个案的研究以及共同特征的概括,来对赤峰地区的万能动词“zou”进行浅析,以弥补当前研究的一些空白。
一、万能动词的研究意义从古至今,万能动词都是一类十分活跃的词,如古语中的“为”“于”等都在某一阶段充当过万能动词。
但这些词起初并不叫万能动词,它的前身叫作“泛义动词”。
一种方言选用哪个动词作为万能动词,与该方言区的地域文化、历史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
以我的家乡为例,赤峰市是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内蒙古东南部,蒙冀辽三省区交界处。
赤峰方言常用词语汇总

赤峰方言常用词语汇总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下面是XX方言大全栏目收集到的赤峰方言常用词语汇总,希望能够帮助你去了解更多的地区文化特色,认识方言蕴含的文化艺术。
一、普通话—对—赤峰方言1、不耐烦:滚犊子;2、傻:虎了吧唧;3、脑残:山炮;4、可能:备不住;5、不可能:够呛;6、另类:隔路;7、脏:埋汰;8、闲侃:扯犊子;9、聊天:唠嗑;10、开始:原先;11、不着急:赶趟;12、唠叨:磨叽;13、显摆:得瑟;14、舒服:得劲;15、能耐:尿性;16、口吃:磕巴;17、费劲:吭哧瘪肚;18、地方:那嘎达;19、农村:营子;XX20、坚强:皮实;21、赶紧:沙楞的;22、寻找:撒摸;23、口水:哈喇子24、昨天:夜来个25、呻吟:哼唧26、晚上:哄上二、赤峰方言—对—普通话1、帮过榜上:傍晚2、乌了巴突:阴天或指水不凉不热。
3、瘪独子:混蛋混小子。
4、旮旯:角落。
5、白话:聊天、扯淡。
6、脖棱盖:膝盖。
7、胯兜子:衣服兜。
8、山炮:老土。
9、半拉:半部分。
10、爷了盖:额头。
11、围脖:围巾。
12、低捞:拎、拿。
13、包棱:包袱。
14、二椅子:不男不女。
15、喜地:没心情。
16、车车、勒古:搭理。
17、杨了二正:没有正形,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18、阁哈:干什么、干啥。
19、小嘎嘎:小猪崽。
20、莱代:狼。
21、扎古扎古:治治、治疗。
22、土了卡拉:土块、土坯、石头。
23、家巧儿子:麻雀。
24、噜噜:磨叨、啰嗦。
25、朝种:傻子。
26、各应:讨人厌。
27、脖耳搂子:耳光三、其他例句1、条舟苗子:高粱的秸秆。
→→这东西是用条舟苗子做成的!2、撸:打。
→→瘪独子,看我不撸死你!3、漏汤:多指把头打出血。
→→他把爷了盖磕漏汤了!4、颗碜:难看、丑。
→→那娘们长得真颗碜!5、寒碜:丢人。
→→长那么颗碜就别出来寒碜人了!6、干仗:打架。
→→你再跟别人干仗就别回来吃饭!7、前儿个哄上:前天晚上。
《2024年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范文

《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通辽,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其方言有着独特且丰富的语言现象。
本文旨在探讨通辽方言中特殊的语法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通辽方言的独特性和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通辽方言的背景与特点通辽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区,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其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有别于其他方言。
在语法方面,通辽方言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结构,这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三、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一)语序特殊现象通辽方言在语序上有着独特的表现。
例如,在陈述句中,形容词和名词的顺序常常与普通话相反,通常是将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后。
如“大苹果”在通辽方言中会说成“苹果大”。
此外,通辽方言中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倒装句式,如“你吃饭了吗?”在通辽方言中会说成“你饭吃了没?”这种语序的特殊现象在通辽方言中十分常见。
(二)特殊句式通辽方言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句式,如省略句、重复句等。
例如,在回答问题时,通辽人常常省略主语,只说谓语部分,如“吃过了”,而不是“我已经吃过了”。
此外,通辽方言中还存在着一些重复句式,如“一…就…”结构,用来表达一种连续性的动作或状态。
(三)特殊词汇与表达方式通辽方言中有着丰富的特殊词汇和表达方式。
例如,“咋”字常用于表达疑问或惊讶的语气;“得劲”一词用来形容某事物或环境让人感到舒适或满意。
此外,通辽方言中还存在着一些独特的称谓和惯用语,如“老大爷”、“大婶子”等称谓用语,以及“半拉子”、“灰溜溜”等惯用语。
四、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成因与文化内涵通辽方言特殊语法现象的成因与其地理、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地理环境对通辽方言的语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辽地处内蒙古东部,与东北地区相邻,这种地理环境使得通辽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东北方言的影响。
其次,历史原因也使得通辽方言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语法现象。
此外,文化因素也是影响通辽方言语法的重要因素。
赤峰方言版再别康桥

赤峰方言版压么巧动儿地,我走了,就哄我先前儿似的悄鸟儿地来。
我呛么声儿地晃晃胳白,哄西班儿的云骨朵分开。
那泡子边儿的金柳儿啊,是末老爷儿前儿的新媳范儿。
水影影儿里的倩磴样儿,在我地心窝子这孩儿逛荡。
埋了巴汰儿的青荇,油的呼儿地在水里得瑟。
在老河的水影影儿里,我就乐意当根儿水草儿。
榆树阴凉儿底下那坑子水,那可不是泉眼儿啊,那是天上地彩虹,搓么碎喽,葛嘞到水草儿里,澄兴澄兴,就跟揍了个梦儿似的。
嘎哈啊?还卜椤个挺老长地拔棍子,朝着那草甸子贼青那嘎哒撒么撒么; 整一兜子星星不点地亮光儿,就搁那星星不点地亮光儿里嗷唠两嗓子。
但我不能嗷唠,呛么声儿地,是滚犊子的笙箫;扑勒蛾子也吱为我蔫儿了,蔫儿巴唧儿地,就是今儿么哄上的康桥!我傻了巴叽地走了,就哄我先前儿飚的呼的来;我抖搂抖搂恼袖子,可没穴么走一箍哒云彩。
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⑴,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峰方言研究
赤峰方言是指中国北方赤峰人的方言土语。
由于赤峰位于东北、华北、西北的交界处这个“尴尬”地区,赤峰方言汇聚了东北、华北和西北三地的方言特色。
但可能由于电视上或广播上的标准发音都和赤峰方言的一半话比较接近,大多数赤峰人并未意识到自己说的是方言土语。
我们赤峰人要么觉得这些土话“全国通用”,要么觉得这些根本不是土话。
不过,赤峰方言比起温州话、广州话、义乌话、福州话等方言来说同标准普通话差异要小很多,毕竟赤峰话也属于北方语系。
赤峰方言,赤峰中心地区很接近于东北话。
赤峰许多土话也是东北话。
但我们赤峰话也有自己的特色。
听人说,赤峰人说话“不张嘴”,这也确实有点道理。
例如,“我(wo,读三声)”在赤峰经常读作“we (读三声)”,有时读“我们”时我们也经常读作“wang(往)们”。
赤峰方言也有自己的特色。
标准普通话的“干什么”,东北话说成“干啥”,我们赤峰话经常说成“干ha(哈,读二声)”,甚至说快了直接变成“ga(嘎,读二声)”。
我们还常用“liao(读一声)了”表示“跑了、逃了、走了”的意思。
赤峰宁城的方言可是和赤峰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赤峰人直接称宁城人说的语音语调为宁城话,宁城方言是典型的“方言岛”现象。
宁城话属冀鲁官话。
由于宁城县的汉族人大多是山东移民后裔,所以,如果按山东方言划分,宁城话的发音应属于山东方言西齐片。
宁城东部地区的人一般说带有辽西口音的东北普通话,而南部地区的人一般
说带有承德口音的北京官话。
宁城话主要使用于宁城中、西、北部地区,其中以位于宁城县中部的八里罕镇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宁城话口音最为纯正。
赤峰就是这样富有特色。
然而,在2012年11月4日网络上开始流传的“全国普通话排行榜”中,赤峰作为原热河省的一部分,与河北承德、内蒙古通辽部分地区、辽宁朝阳、辽宁阜新这些原热河省城市并列榜首(如下表)。
最好Top5
排名省份点评
1原热河省(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内蒙古通辽部分地区,辽宁
朝阳,辽宁阜新)
“北京官话”就在
此
2北京网友认为名副其实3安徽网友普遍感到惊讶
4浙江北方网友觉得不服气
5江苏多人表示前后鼻音不分
该表格取自百度百科“全国普通话排行榜”
看来,咱们赤峰人还是可以为此而骄傲一下。
随着将赤峰打造为旅游大市的呼声日高,要想很好地接待外地友人,惯用方言的人们还要学学普通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