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模型自适应技术MFA中文版(非常好的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Model-Free Adaptive Control, MFAC)是一种针对复杂系统的控制方法,它不需要事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能够根据系统的变化自适应地调整控制策略,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传统的控制算法通常需要系统的精确数学模型才能进行设计和分析,但是对于复杂的系统,往往很难准确地建立其数学模型。

而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通过递归的方式来估计系统的动态特性,并根据估计结果来调整控制策略。

具体来说,算法首先根据系统的初始状态和输入信号,通过某种递推关系来估计系统的动态特性。

然后,根据估计结果和期望输出信号之间的差异,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从而使系统的输出逐渐接近期望输出。

在控制过程中,算法会不断地更新估计结果和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适应系统的动态变化。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免去系统建模的繁琐步骤:传统的控制算法需要事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不需要事先建立模型,只需要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数据进行估计,因此可以大大简化系统建模的过程。

2. 适应性强: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能够根据系统的动态变化自适应地调整控制策略,因此对于复杂的系统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无论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还是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算法都能够通过更新估计结果和调整控制器的参数来实现对系统的精确控制。

3. 抗干扰能力强: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通过比较系统的实际输出和期望输出之间的差异来调整控制器的参数,因此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当系统受到外部扰动时,算法能够根据差异来调整控制器的参数,以抵消干扰的影响,从而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机器人控制中,机器人的动态特性常常很难准确建模,而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可以通过不断地估计和调整来实现对机器人的精确控制。

国际公共关系

国际公共关系
Techcon 509-MCU-CC 自动检测和注册I/O模块 上传和下载控制程序 网络变量绑定 系统配置和恢复 存储应用程序的大容量内存
Techcon 509-MCU-CE
Techcon 509-MCU-CE——支持以太网的主控模块
•以太网10Mbps总线,支持UDP、ICMP、ARP 协议 •自动检测和注册I/O模块 •上传和下载控制程序 •网络变量绑定 •系统配置和恢复 •3个处理器共同工作提供更强大的处理能力 •本地RS232端口用于配置控制器 •存储应用程序的大容量内存
RS-485(100个设备)
“自助”总线
PXC 紧凑型可 编程控制器
❖“扩展”总线
楼层级(FLN)
FLN1 FLN2 FLN3
PXC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 PXC100-PE.96A
虚线黑框 内所有模块 在FLN总线 上只算做一 个设备
25
TX-I/O模块
TEC 设备
BIM总线接口模块 TXB1.P1
• 情感交往
2.国际公关工作原则
• 针对性 • 互相尊重 • 平等对待 • 互惠互利 • 实事求是
3.国际公关工作方式
• 大众传播媒介 • 国际组织 • 民间渠道 • 政府渠道 • 华人社团 • 其他渠道
Techcon 04 网络设备
Techcon 809-PC-CAN Techcon 809-PC-CAN适配器是一个高性能的CANBUS接口设备,通 过RS-232端口将安装有Techview-iDCS组态软件的PC与Techcon控制 器网络连接。 Techcon 809-PC-CAN适配器可以连接和管理最多250个Techcon控制 器,向主机传送最多60,000个点的数据。 特点 • 通讯速率38400bps • 紧凑设计易于安装 • LED指示易于维护 • 直流供电

西门子PXC培训资料

西门子PXC培训资料
西门子PXC系列控制器介绍 系列控制器介绍 西门子 系列控
1
PXC系列控制器概览 系列控制器概览
西门子致力于推行简化的DDC控制组合 -- PXC系列控制器
自组总线:支持多达64个模块/500点 PXC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 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 扩展总线:支持更多的I/O点(通过三 条楼层级扩展) PXC 16 紧凑型控制器,固定16点 PXC 紧凑型可编程控制器 PXC 24 紧凑型控制器,固定24点
电源模块必须 配置,因为 TX-I/O模块自 身没有电源, 由电源模块提 供电源。电源 模块的数量取 决于总线上每 个TX-I/O模块 功耗的总和。 TX-I/O总线扩 展模块能为 TX-I/O模块提 供通讯信号, 并传递电源。
PXC-M控制器
电源模块
扩展最远距离50m 扩展最远距离 24AWG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 电源模块
RS-485 一条FLN总线可带32个设备
虚线黑框 内所有模块 在FLN总线 上只算做一 个设备
TX-I/O模块 模块
TEC 设备
BIM总线接口模块 TXB1.P1
6
PXC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扩展总线 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扩展总线
PXC 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共支持两种扩展总线
“自组”总线:通过控制器与模块触点的直接连接进行输入输出点的扩 展。 “扩展”总线:通过一个总线扩展模块(PXX.485.3)可扩展3 条楼层级网 络,经BIM总线接口模快(PXB1.P1)连接TX-I/O输入/输出模块。
扩展总线
无论PXC00 或PXC100 如需支持扩展总线,均需增订模块(PXX485.3),才能经BIM总线接口模块(PXB1.P1)连接至TX-I/O输入输出模 , 块。
7
PXC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自组”总线 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自组” 模块化可编程控制器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控制大时滞过程的研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控制大时滞过程的研究

常 , 数) 用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PID控制器要实现稳定、 性能良 好的控制
就比较困难了。对于 T/T > 1 的系统, PID调节器实现稳 用 定控制几乎不可能。由此出现了许多专门控制大时滞过程 的各种特殊控制器, Smith 预估器等。这些大时滞过程控 如 制器虽然在控制器的数学模型比较准确时能取得良 好的控 制品质, 但往往鲁棒性较差,一旦过程特性发生变化,控 制效果将大大恶化。因此, 在实际中还难以有效地应用。 这些年,国内外出现了一类无模型控制器 (M odel Free
无模型 自适应控制器控制大时滞过程的研究
甘 宏
(广州大学城建学院, 广东 广州 510925) 摘 要:大时滞过程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众所周知,大时滞过程的控制是过程控制中的难题。
对此, 对大时滞过程应用无模型自 适应控制器 (Model Free Adaptive Control er, MFA) 进行控制实 l 验
M 技术及其产品能解决常规控制技术无法做到的如 FA
引言
大时滞过程的控制问题是控制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一个 热点问题。实践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 PID 调节器对复杂 大时滞过程很难达到优 良的控制性能。一般而言,当过程 的 : (1 >0.6 时(二是过程的纯滞后时间,T 是过程的时间 '
大滞后 、大惯性 、非线性 、变结构 、时变 、严重藕合以及 多参数控制等复杂的过程控制问题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 MFA 控制器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图 1 显示 了一个 SISO MFA 控制器的核心结构 ,MFA
研究。实 验结果表明, MFA 对大时滞过程具有良 好的输出跟踪性能,有很强的自 适应能力和鲁棒性, 与传统的 PID 控制器相比, 有着明显的优越性。 关健字:无模型自 适应控制器; 大时滞过程; 实 验研究

MFA(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

MFA(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

①兀需精确的过程定量知汉;不需婴知道受控系
统的数学模 型的结构 ;
② 系统 巾不含过程辨识机制和辨 汉器 ;
③ 不需要 针对某一过 程进行控制 器设计 ;
许多基本问题 : ①需建 立受 控 系统 精确 的数学模 。由于很 多实
际 系统要想建立 其数学模 型是很 困难 的 ,有时是 不可 能的 ,即使 建 ●起来 ,也 只是 实际 系统 的某种 近似 ,
在间 歇式 升温 反应 过程 的各 阶段 自 使设 备 运转 更加安 全平稳 ,提高产 动控 制 反应器 温度 ,克 服对 象动 态 品质 量和产 量 ,降低劳 动强度 特性 的变化和 潜在 的干扰
2 MF 在造纸过 程蒸 煮工段 中的应用 A
蒸煮过 程是造纸 工业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有着 复
维普资讯
期 :选 纸 2 6第期 } } 0 年 1 0
并且优质 的控 制品质及效果 ,提高柔性 生产 能力 ,保 证产 品质量 ,减少 原料浪费 ,降低现 有能耗 。能 为造
纸厂产生很大的经 济效益 。
2 A的解决方案 . MF 2
MF 设备连接 原理简 图如下 A
4 结 论
通过投 人除 氧器压 力 自动 调节 ,使 除氧器除 氰合
格 率较 手动调 节时 明 提高 ,热力 系统氰气 含量远远
开 )加热 蒸 汽调 节 阀 ,从 而使 压 力维 持 在 允 许范隔
内。
投 入除氧器 自动 调节后除 氧效果 明显得 到好转 ,
除氧合格率明显提高 ,投入 自动前后对 比如下表 :
象 ,就应 陔设计不同的挎制系统 。
MF 有非常 色 的 自适 能 力 ,通用性 好 ,兀需 A
建 过 程模 型 。能进 行例如 :p 控制 ,非线性控制 , H

MFA控制技术在苯酚丙酮装置pH值控制中的应用

MFA控制技术在苯酚丙酮装置pH值控制中的应用

继 许

h。
韦。俞金寿。 ,
2 10 l. 0 1 0 2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上海高桥分公司
20 3 ) 0 2 7
(. 1 博软 自动化技术( 上海 ) 有限公 司 , 上海
2 10 ;. 0 5 7 3华东理工大学 自动化 系, 上海
摘 要 :H值是苯酚丙酮装置中最重要 的质量变量之一. 由于 p 值检测过程存在 高度的非线性和大纯滞后 特性. p 但 H 很难 有效地对 p H值进行 自动控制。介绍了苯酚丙酮装置 的工艺特点, 无模 型 自适应 ( A 控 制技术 、 MF ) 苯酚丙嗣 装置 p 值 MF H A
这 4 工段 配 备 了德 国 E des Hasr公 司 的 个 n rs+ ue p 值传 感器 , H 因此 , 良好 的 p 值在 线测 量 为 p H H 值 自动控制 打下 了较 好 的基础la eo e u i Thsp c n r l r b e i s le u c s f l t a if co y r— r ls se f rp e o— c t n n t . i H o to o lm s ov d s c e su l wih s tsa t r e p y
控制系统的设计 、 实现 和控制效果。采用 MF A拄制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这一控制难题 。 获得了满意结果。
关 键 词 : 酚丙酮 ;H 值控制 , 型自适应控制 l 苯 p 无模 非线性j 大纯滞后
中图分类号 ; P 7 T 23
文献标 识码 : B
文| 编号 :0 7 3420)303—3 . c 10— 2(060—01 7 0
苯酚丙酮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
分公 司的核心 产 品 之 一 。苯 酚 是重 要 的 有机 化 工

净水厂混凝投药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系统

净水厂混凝投药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系统

poes w rp s n atm t e i n d igss m bsdo h dlFe dpi ( A)cnrl rcs , epo oea uo ai m dc ea dn yt ae n teMoe reA a t e MF c i e v ot o
t c n l g ,a d p o i e t e d t i d i l me t t n p o e u e . W e d s u s h w i ef ci e y c n r l t r e h o o y n r v d h e a l mp e n a i r c d r s e o ic s o t fe t l o t s wa e v o t r i i t a g i e a ,l r e t o sa ta d d s u b,wh c s a to b e o r b e i h t r u b d t wi lr e t y h me d l y a g i c n tn n it r me ih i r u l s me p o l m n t e wa e p o e sn .W e as e c i e h w a v n e o to e h oo y i n b i g u e s t mp o e q a i rc sig lo d s rb o d a c d c n r lt c n lg s e a l s r o i r v u lt n y,e ii n y, f ce c a d y ed n i l .T es c e su p l a in t t r ln n S a g a e n t t st a e MFA c n r l y t m n h u c s f l p i t awa e a t h n h id mo sr e h t h a c o o p i a t o t se i a o s s e c l n o u i n wi i l p r to n i t n n e f rw t rte t n r b e x el ts l t t smp e o e a i n a d man e a c o a e r a me t o l m. e o h p

无监督领域自适应的特征空间方法

无监督领域自适应的特征空间方法

无监督领域自适应的特征空间方法无监督领域自适应的特征空间方法主要涉及到如何处理源域和目标域特征之间的差异,以使模型能够更好地适应目标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特征空间方法:1.特征转换: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找到一种转换,将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转换到同一特征空间中。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特征嵌入技术,如主成分分析(PCA)或自动编码器。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提取源域和目标域中的共同特征,从而减少领域之间的差异。

2.特征选择:特征选择方法的目标是选择对目标域最相关的特征。

这可以通过各种特征选择算法来实现,如递归特征消除(RFE)或基于互信息的特征选择。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消除噪声特征,从而提高模型在目标域上的性能。

3.特征生成:这种方法的目标是生成新的特征,这些特征旨在捕获源域和目标域中的共同模式。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ANs),它们可以通过学习源域和目标域的分布来生成新的特征。

4.特征对比:这种方法的目标是找到一种度量,用于比较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特征相似性。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对比损失函数,该函数旨在鼓励源域和目标域中的特征分布相匹配。

这种方法假设源域和目标域中的特征可以通过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比较。

5.深度领域适应:深度领域适应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处理领域之间的差异。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深度神经网络,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或递归神经网络(RNN)。

这些方法可以学习到从底层特征到高层表示的抽象层次结构,从而使模型更好地适应目标域。

在应用这些方法时,应注意的一个关键点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数据分布差异。

如果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数据分布差异很大,那么可能需要更复杂的特征转换或深度领域适应方法来处理这种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