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中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在艺术学习领域中,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视觉性

美术学习中的欣赏与创造活动都通过视觉来实现.美术课程通过各种图形,视觉图像的刻画,暗示,诱导,使学生产生艺术的体验和联想,完成感受,理解,表现等美术活动,表达思想情感,进行情感沟通.

(2)审美性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体验和感悟视觉形象中美的因素.美术课程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感官的愉悦与情操的陶冶相互浸润,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

(3)创造性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形象,空间,直觉,想象,情感等进行创造活动.美术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4)实践性

美术学习重视眼,脑,手协调并用的艺术实践活动.美术课程通过策划,设计,制作以及对多种工具材料的感知,应用,使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构建新的实践能力结构.

2.课程理念

(1)陶冶学生审美情操,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重视培养学生观赏美术作品的爱好和习惯,指导学生欣

赏传统和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美化生活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重选择,多元发展

美术课程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赏","练习","评述"等各种美术活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造型方法和实践途径学习美术.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需要,支持学生联系各自特点和兴趣开展学习,从有利于自主选择来设计课程,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3)拓展视野,在文化情景中认识和学习美术

美术课程要重视学习和传承祖国民族与民间优秀美术传统,了解和尊重世界美术成就,在多元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表现的多样性以及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突出美术课程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4)加强体验感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美术课程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扩展体验感悟渠道,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规律,把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有机地融人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在美术学习各环节中注意营造艺术学习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注重美术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倡导过程评价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美术课程要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要注意加强评价的全面性,过程性和激励性.即要体现学生对美术学习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学习收获;要实行日常课堂学习,作业练习,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要采用学生自评,师生互评,多级多维激励性评价手段,发展学生的美术兴趣和个性特长.

3.设计思路

(1)美术课程的设计思路

美术课程由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部分组成.美术课程内容由若干学习模块组成,各学习模块依据课程目标要求进行设计,并通过活动建议具体

展开.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是使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健康的美术审美观念与情趣,促进学生美术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必修课程.

拓展型课程:是发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美术潜能,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美术的某些专长奠定基础的课程.拓展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探究型课程:是学生自主运用探究性学习方式,针对美术某一领域的问题进行更深入地学习,研究,从而获得并应用新的知识,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探究型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学习模块基础型课程的学习模块由"表现与应用","欣赏与评议"两部分组成.拓展型课程的学习模块由"平面造型","立体造型","设计艺术","电脑美术","摄影艺术"等部分组成.探究型课程仅提供参考内容.

●内容与要求根据三个阶段课程目标进行设计与编制,针对学习模块落实教学目标.

●活动建议主要从研究性学习,美术与社会及生活的融合,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等方面提出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建议.

(2)美术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是根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编制,分为导言,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内容与要求,实施意见五大部分.

导言明确中小学美术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表述课程的特征,阐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整个阶段划分为一至二年级,三至五年级,六至七年级三个阶段,分别提出具体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又分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表述.

课程设置对具体的设置年级和课时安排提出要求和建议.

内容与要求包含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三部分.根据课程目标提出具体内容与要求,分三个阶段分别设计.

二,课程目标

1.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基本法则,能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美术要素构成规律进行美术欣赏和创作等学习活动,有创意性地表现学习与生活中的常见事物,形成设计与创作的初步能力,美化环境与生活.

(2)过程与方法

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活动,在活动中既善于向教师和同学学习,又能进行独立的创新活动,掌握美术表现,设计,创作,欣赏,评价等基本方法,了解审美过程的基本要求,形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学习美术的兴趣,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能运用美术手段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思想,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感受,能融人集体的美术活动,与人合作交流,分享美术成果.

2.阶段目标

目标

年级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至二年级

体验与认识几种常见的美术工具,材料的不同性能,效果【知识与技能】维度

知道中外若干最有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

联系生活,尝试进行粗浅的造型表现,表达对事物的感受

知道欣赏和评议美术作品的方法

愉快,积极地参与以造型游戏为表现形式的美术活动,在活动与合作中感

受造型创作的乐趣能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自然物和艺术品

三至五年级

知道美术基本要素的构成规律,能运用简单的造型手段

了解若干著名的中外传统及现代经典的美术作品基本能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结合生活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简单的造型表现,设计与创造【知识与技能】维

懂得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

热情主动地参与造型表现的美术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逐渐形成健康,良好的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具有对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六至七年级

懂得美术造型要素的一般构成规律,掌握适用的造型手段

知道中外美术史上主要的流派

能用美术词汇表达和交流自己的审美感受

选用合适的美术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段,在造型表现,设计与创造中较贴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掌握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

积极自主地参与各种类型的美术活动

形成积极高雅的审美情感

理解和尊重人类文化艺术遗产,了解多元文化现象

三,课程设置

1.阶段设置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至二年级,第二阶段为三至五年级,第三阶段为六至七年级.

2.课时安排

一至七年级的总课时为442节,第一阶段课时数为136节,第二阶段课时数为238节,第三阶段课时数为68节.

一至五年级每课时以35分钟计;六至七年级每课时以40分钟计.课堂教学既可以一课时安排,也可以两课时连续安排.

每学年以34周计.

上述一至七年级的总课时,是供学校安排基础型课程内容的时间.自主拓展和探究学习活动的课时,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另行安排.

四,内容与要求

1.小学阶段(一至二年级)内容与要求

基础型课程部分

(1)学习模块

表现与应用体验与认识各种美术工具,材料和造型的观察方法,在生动活泼的造型游戏中,用简单的造型语言表现常见的事物,有趣的学习生活,激发丰富的想象和创造力.

欣赏与评议培养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形成对美术作品的感知能力,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2)内容与要求

要求和建议

学习模块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表现与应用

运用多种材料,进行几何图形组合变化等简单的美术造型游戏

认识各种颜色,初步感受色彩的表现力

在观察的基础上,有创意地制作简单的平面与立体造型

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内容,引导学生采用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的方式,开展造型游戏.注意让学生体验过程的愉悦,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对美术的兴趣

指导学生使用铅笔,油画棒等工具和初步造型手段进行多种形式的色彩游戏

教师可先示范,再让学生尝试采用撕,剪,折,粘等手法设计制作简单的纸造型

指导学生在对一些造型进行观察后,再使用彩泥,造型土等材料,采用揉,团,搓,压,捏等手法尝试制作小物品

可介绍一些常见的美术媒材和现成的造型物品,让学生交流对美术媒材不同效果和造型,装饰的感受;也可以运用一些信息技术反映造型过程,指导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造型实践活动

欣赏与评议

欣赏植物及动物的形态,色彩

欣赏各种儿童美术作品与自己的作品,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了解传统的民族民间美术

接触中外美术作品

接触艺术设计作品

教师要注意营造色彩斑斓的美术学习氛围来设计好第一课,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美术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观看一定量的儿童美术作品,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对美术作品的感受

组织学生展示和观赏各自的玩具,文具等物品,在分享中交流对造型,色彩,材质的认识和感受

让学生观赏传统的民族民间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我国不同民族美术作品风格的丰富性

组织学生在观赏若干典型,优秀的中外美术作品的图像,图片,画册

课堂的组织形式要注意多样化,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并参与交流

拓展型课程部分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平面造型

掌握铅笔,油画棒与彩色水笔,水彩画颜料等多种工具,材料的性能,合理组织画面,丰富想象,能表现各种形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尝试简单的电脑绘画游戏

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性能,组织讨论,交流如何表现适合的对象让学生在观赏富有想象力的儿童画的基础上,尝试用不同工具,材料进行平面造型实践学习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电脑绘画活动

立体造型

运用造型土,橡皮泥等材料,设计制作小型的生动感人的泥塑作品

接触陶土艺术,观赏优秀陶艺作品,尝试制作简单的陶土作品

组织学生观赏一些成人与儿童的泥塑或陶艺小品,了解这些小品的创作过程,并鼓励学生表现一些诸如自己或父母的生肖动物象征意义的立体造型,并进行交流展示

探究型课程部分

项目举例

活动设计建议

寻找合适的材料美化生活环境

结合课本内容,尝试设计人物造型和场景

美化布置各种活动场地

教师应启发学生发现,利用身边废旧物品和材料,组织一些讨论,交流如何美化教室等设想,并合作实践,进行方案评议

让学生自己选择贴近生活的主题,设计和制作如面具,头饰等,结合一定场景,组织表演活动结合主题班会或集体活动,组织学生利用一定意义的美术作品营造环境氛围,并介绍自己的设计思想

在教室或其他教学活动场地的一定范围内,对所见的美术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问题情景,通过讨论等形式开展评述,交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运用"看看,想想,试试,说说,玩玩"等,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归纳问题,进行交流

2.小学阶段(三至五年级)内容与要求

基础型课程部分

(1)学习模块

表现与应用选用合适的美术工具,材料,用简洁的造型语言大胆地表现常见的事物,愉快的学习与生活,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思想,激发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愿望.初步形成设计,美化物品的基本能力.

欣赏与评议养成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的良好习惯,初步形成对美术作品的辨识和审美能力,能运用简单的美术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2)内容与要求

要求和建议

学习模块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表现与应用

了解造型基本规律,进行简单的造型练习,懂得组织画面的基本方法

掌握基本的色彩对比,调和知识,了解色彩的表现作用

设计制作简单的平面与立体的造型,形成设计,美化物品的初步能力

了解中国画所需的工具,材料及性能,尝试画中国画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表现与应用,在"看,想,议,画,评,玩"中,了解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设计教学活动,要抓住重点内容展开,要求有层次,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地进行表现,尤其要结合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要注意健康,积极,有童趣

注意组织学生用铅笔,油画棒,水彩画颜料等多种工具,材料描绘各种形象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可指导学生运用配色的基本规律来设计制作简单的彩色图案,设计各种标志,贺卡等学习和生活用品,并组织交流

对立体造型,可指导学生用彩泥,造型土等材料制作民间玩具和动物造型,或用不同方法有创意地设计制作各种纸造型

注意让学生在用纸张,木材等多种材料和现成物品设计,制作,装饰各种物品或人物形象时,了解不同美术媒材的不同效果

组织学生在观赏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学习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描绘自己喜欢的民间玩具和动物等造型,并感受中国画的笔墨情趣

欣赏与评议

欣赏不同地域的自然美

了解中外代表性画家的作品,表述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了解艺术设计作品

接触建筑艺术作品

了解祖国传统的绘画艺术

让学生欣赏反映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美术作品,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美术馆,博物馆的作品,开展欣赏活动

让学生选择美术课本中最喜欢的作品,用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组织勾通交流的活动

可组织一些观赏活动,如观赏校园,社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或商品标志,封面,招

贴等艺术设计作品,让学生了解设计构思与装饰手法

指导学生观赏民族传统优秀绘画作品时,可结合表现上海等专题内容进行

拓展型课程部分

要求和建议

学习模块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平面造型

初步掌握某一画种工具,材料的性能和基本技法.能合理组织画面构图,造型生动,想象丰富,能完整地表现各种形象

学会简单的电脑绘画方法

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有基础和感兴趣的画种,按画种小组的形式开展绘画活动

注意在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比较与归纳,了解不同画种的特点,运用合适的工具,材料表现该画种的方法技能

立体造型

能运用造型土,黏土等材料,采用多种手法设计制作雕塑小品

了解陶艺,学习制陶工艺的基本技能,有创意地设计陶土日用小器皿

注意设计活动时给学生一定的台阶,先模仿制作,然后指导学生有创意地设计制作

设计艺术

学习设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

能,通过创作和制作理解生活中有关设计的实际问题

选择生活中典型的设计个案,让学生通过讨论加强理解;可确立一个主题,组织学生进行有创意的设计活动

探究型课程部分

项目举例

活动设计建议

探究美术各门类的艺术形式特征

设计,制作宣传资料

完成一项环境设计项目

设计,制作毕业纪念册

分小组收集各种画册,图片,结合参观美术馆等活动,指导学生对各种美术作品进行比较,寻找中国画,油画,动漫画,版画,雕塑,建筑,设计等美术各门类的艺术特点,总结认识上的收获,进行成果交流

指导学生白行组成小组,为学校或社区编写有主题的,图文结合的宣传资料,并进行集中展示,开展相互的评述,以共同提高

组织学生按小组集体研究,创作设计一个学校绿化环境改建方案,并绘制平面与效果图,组织相应的活动

鼓励学生利用摄影,电脑绘画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制作形式多样的毕业纪念册,进行交流

从自己的设计中寻找存在的问题,生成一定的课题进行探究

教师可用个案分析的方法启发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善于不断调整美术设计的草案,从中归并出若干可能解决的研究问题,组织学生开展探究,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的方法,有不足的方面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总结,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探究方法

3.初中阶段(六至七年级)内容与要求

基础型课程部分

(1)学习模块

表现与应用选用合适的美术工具材料,用简练的造型语言创造性地表现常见的事物和丰富的学习生活,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思想,形成设计,美化物品的基本能力.

欣赏与评议主动亲近自然美和艺术美,形成对美术作品的辨识和审美的基本能力,运用美术词汇表达和交流自己独特的审美感受.

(2)内容与要求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表现与应用

运用美术造型要素的构成规律,有创意地进行造型

理解写生色彩的基本规律,了解色彩的表现性

知道设计的基本理念和形式,形成设计与美化物品的基本能力

了解中国画所需的工具,材料及性能,知道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力

要指导学生善于观察,抓住特征,先使用单一材料媒介,后综合使用几种材料媒介,进行静物,风景,人物的写生和创意性临摹,描绘各种形象

教师可指导学生用多种手法,选用合适的材料,工具设计制作自己喜欢的漫画和卡通形象,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时尚观

可以设计以下一些活动,但教师要注意分层指导,及时激励,使不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提高和发展.如:

运用色彩规律进行色彩构成练习

使用纸张,造型土等材料,采用各种手法设计制作实用晶,小型雕塑作品

有创意地制作平面与立体的纸造型

制作民间玩具和动物彩泥与陶泥造型

利用彩色纸,板材等多种材料以及画报,挂历,包装盒,塑料瓶等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各种形象和模型

在进行中国山水画,人物画的练习前,可通过集体讨论,教师归纳,指导学生了解特点,理解中国画笔墨情趣,用彩墨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要指导学生注意先选择简单的对象,由简入繁,逐渐领悟

欣赏与评议

欣赏四季及不同区域的自然美

了解中外主要艺术流派,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看法

欣赏,设计艺术作品

欣赏各种建筑艺术

了解祖国传统的造型艺术

可运用绘画,摄影,影视等不同的艺术表现资料,让学生了解,归纳四季风光的主要特征,引发对自然美的情感,以及保护环境的意识

选择某一种容易辨析的美术流派的美术作品,供学生讨论,交流,欣赏,撰写简短的评论文章

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博物馆,分专题或综合地开展欣赏活动

教师可通过实物或多媒体技术组织学生欣赏产品造型,包装,服装,环境等设计艺

术作品,理解设计构思与装饰手法

欣赏古今中外优秀建筑作品,观赏民族传统优秀的雕塑,陶瓷等造型作品,可考虑除课堂教学外,组织学生在实地选择实物进行观赏

拓展型课程部分

内容与要求

活动建议

平面造型

掌握某一画种工具,材料的性能和基本技法.能合理组织画面构图,造型生动,想象丰富,有创意地表现各种形象

指导学生较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某一画种的特点;对具体学生指导,要注意引导其集中表现自己熟悉和喜欢的对象

立体造型

运用造型土,黏土,石膏等材料,采用各种手法设计制作造型生动的雕塑作品

学会制陶工艺的基本技能,创作设计陶土艺术造型作品,具有对陶土艺术的欣赏能力

指导学生在一定场景下逐步熟悉构思,选材,设计,制作等工艺流程

对学生造型活动的指导,要注意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发展形象思维

设计艺术

掌握设计的基础知识,形成设计的基本技能,通过创造性制作能解决艺术设计中的小问题

可让学生先从学习和生活用品中所存在的问题人手开展设计活动,有了一定基础后,再选择现实社会与环境设计中较典型的问题组织讨论,开展设计活动

电脑美术

掌握计算机图像处理和平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完成具有一定创意的海报招贴,网页设计,效果图等电脑美术作品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主题,要加强分层指导

摄影艺术

掌握照相机的操作方法,应用现代影像技术表达自己的创意.用照相机拍摄带有主题的人像和人物活动的作品

在组织摄影活动时,可贯彻"先校内,后校外,先风景,后人物,先个体,后场面,先一般,后特殊(深刻),先简单,后专业"等原则

可组织对同一对象不同角度的取景拍摄,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比较不同的效果,感悟较合理的摄影方法

探究型课程部分

项目举例

活动设计建议

设计制作展览版面,完成布置展示为学校或班级的演出活动承担舞台美术,美化宣传等工作

探究美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或流派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教师可确立主题,让学生自定课题,或开展问题探究,或进行项目设计

根据实际需要,为学校或社区策划,设计,制作各种宣传展览版面,并在学校或社区布置展览

结合学校艺术节或其他活动,进行会标设计,海报创作等活动.制作服饰,布置场景,道具,灯光并参与表演,从中体验,研究美术的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自行组织一个美术活动

收集各种画册,图片,录像,文字资料,结合参观美术馆,博物馆等活动,对中外历史上著名画派或画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比较,认识其艺术风格和成就.组织学生交流收获,共享成果,提高素养

设计产品造型,并进行相应的广告策划,设计,制作,实施等工作

对民族民间的美术遗产进行探究

指导学生调查需求,设计产品造型,利用现代影像技术,为这些设计策划制作海报招贴,视频影像等传播媒体,进行展示,表演等广告推广活动,但这类活动的要求不要太高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技术更广泛地收集民族民间的美术作品,探究其文化背景,组织合作研究,提出开发其艺术价值的若干思路和建议

从所见所闻的非寻常的美术现象中,提出并探究课题

要在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组织团队合作,走向社会,仔细观察(如街景,广告,商店橱窗,雕塑等),寻找一些不够合理的美术现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

更符合美学规律的解决办法或方案

五,实施意见

1.教材编写

教材是落实课程目标和内容的基本载体,是教学的参照和范例,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原则如下:

(1)提高审美功能,增加情趣性

在教材的呈现方式上,图片,文字,照片,学法提示图等形式与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符合学生的生理特征和审美心理要求,提高可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具有审美的情趣性,满足学生健康的审美需求,还应该充分考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注意引用先进而有效的呈现和传播方式.

(2)情感与技能有机结合,凸现创新思维

在教材的目标指向上,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要与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结合起来,既要重视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又要有机渗透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体验,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美术表现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体现人文特色,培育城市精神

在教材的内容组合上,要充分重视展现优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以及上海地域文化的人文特色内容,注意素材的典型性.要体现美术范畴的文化先进性和多元化,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本土与海外的关系,使教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教师从中挖掘教育因素,培育学生具有海纳百川的上海城市精神.

(4)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多元选择

在教材的结构编排上,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尊重不同的学校和学生的层次和条件差异,在遵循共同的美育功能前提下,允许学校和教师对教材的教学内容有所选择.教材应该控制共性要求的内容比例,安排可选择的比例,让教师可根据不同教学条件有再开发的空间,充分体现学生发展的需要,给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发展提供选择的可能.

2.教学过程

美术教学是实施美术课程目标的主渠道.要充分体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遵

循现代美术教育的自身规律,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拓展到美术文化的学习,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要注意加强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不断提高.

(1)注重直观性,营造课堂教学美感

课堂教学要充分运用直观的具体形象来加强对视觉思维的引导,提高视觉感悟能力,创设情景之美,追求语言之美,展现创造之美,运用演示之美,营造课堂教学美感,使学生始终处在美的氛围中,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发展和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 (2)强调参与性,激励主动学习的精神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精讲,示范要针对重点,难点,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多实践,多交流,在心理,行为,环境等方面,尽可能让学生有体验感悟美的条件,使操作实践成为培养能力的过程,让师生能分享彼此的思想与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会,丰富教学内容,让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互动的快乐过程.

(3)坚持创造性,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美术教学过程中知识和能力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以创造性技能为中介的,要让学生明确美术是想象的艺术,创造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要注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丰富学生想象力,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火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创意,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4)倡导开放性,提高自由拓展的能力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本资源和美术馆,博物馆,优秀建筑,社会环境等校外课程资源组织美术教学.有条件的学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积极开发信息资源,获得最新的教育资源,注意美术新材料与新技法的开发,注意学科自身以及同相关学科之间的综合渗透,根据学校的特色,发挥教师的特长,编制校本教材,提高学生的自主拓展能力.

3.学习练习

学生是美术教学的主体.学生不仅学习美术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感悟艺术.要使美术学习成为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培育高品位的审美价值观的过程.所以,设计学习练习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措施.

(1)练习活动思路

学习练习应该遵循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前提,技能操作练习为手段,情感体验为途径,提高审美情趣与能力为目标的基本思路.

(2)练习活动内容

学习练习既要有基础性共性的内容,也要有让学生自主选择和课外探究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人文主题为载体单项的美术学习活动,也要有一定比例的综合性活动内容.要注意美术内不同门类与技法的整合,也要有跨学科的作业设计.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的学习内容必须体现一定的广度和层次,要加强小组合作形式,培养学生从审美角度观察的习惯.

(3)练习活动方法

注意强化对学生自主体验美术的方式,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注重自己的感悟,重视自我价值的发现.练习活动注意思维要活跃,氛围要宽松,情绪应热烈,充分体现艺术学习的情境.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人物,事物的良好方法.

(4)练习活动要求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出分层学习的要求,增强有针对性的选择.

基础层面:是每一个学生必需达到的美术基本要求,以体验感悟,情感表达为主,不强调造型的准确性.

拓展层面:是让部分学生选择其中某一内容,在达到基础层面的要求下,加强技能训练,提高造型能力,更有效地传递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探究层面:是要求部分学生自主选择某项内容,形成课题或项目任务,进行探究,提高审美能力,培养一定的美术专长.

4.学习阶段

(1)评价性质

学习评价是对美术学习效果的价值判断,是引导和激励学生有效学习美术,改进教师教学的必要手段,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2)评价功能

评价的功能不仅是证明教学所达到的结果,更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评价的重点要从选拔,评级转向激励与反馈,分析与提高.

(3)评价内容

学习评价重点在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学生课堂学习的态度,学生对美术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创造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作品评价中对学生能表达自己情感,有一定独特性与创意性的结果要充分肯定.对学生能应用美术手段与人合作交流,分享艺术成果及其他所取得的成绩都应给予积极评价.评价中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美和艺术美,关注社会与环境,倡导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责任意识.

教师要对每节课或每个单元的教学效果总体情况进行反思,要针对教学过程中的成绩与问题作简要评析,并写好反思笔记,还要注意创造条件积累教学案例.

(4)评价方式

●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方式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等.教师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学生参与机会,如课堂作品展示,组织讨论,互相评说等.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一种自我激励,自我总结的有效途径.作业的完成过程和结果是评价的重要依据,应该从参与的主动性,质疑学习,合作精神,自主学习等角度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评价应注意日常课堂学习,作业练习,期末考核的有机结合.评价结果可采用等第或评语形式,也可以将等第和评语结合.评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成绩,也要指出有待提高的方面.要从学生生理与心理方面研究适应不同层面学生的评价,特别要关注有美术特长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评价,使得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持续发展,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不自卑,有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5.保障措施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要完成美术的教学任务,必须建立一支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乐于奉献的专职教师队伍.教师必须具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学习先进教育理论,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具有扎实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和创作指导能力;掌握教育教学新技术,新方法;关注美术及相关知识的发展并能及时融人教学之中.

(2)加强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领导应当提高对美术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关心,理解美术教师的工作,确保美术教育的顺利进行,保证美术教育的设施,经费的落实,保证美术教师拥有教学

准备,教学研究和艺术实践的充分时间,让教师全身心地投入美术课堂教学,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美术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所承担的环境布置,为其他学科教学制作教具课件,美术专用教室和设备的管理等实际工作,都应当合理计算工作量.

(3)加强教研组建设

学校内部和校际要建立美术教研组(备课组)和协作组.教师必须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学习课改要求,积极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计划与进度,进行业务学习,开展课题研究,合作完成教研任务.区教研室应定期,定点,定内容开展教研活动,指导教研组制订研究计划与课题,组织教学观摩评议,交流经验,写生考察等业务培训和艺术实践.在艺术教育范围内定期开展评选先进教研组等活动.

(4)配置教学设施设备

学校要配置美术专用教室,努力使每个班,每节课都能进专用教室上课.要建设储藏教具,工具材料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设施与场所.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数码照相机,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摄像机,DVD机(VCD机),版画机等.在美术专用教室中配备与美术欣赏相关的教学挂图,教学磁带,录像带,DVD片,VCD片,多媒体电脑软件,美术画册等资料,供教师教学时选用.有条件的学校选配与计算机配套的打印机与刻录机等.

(5)配备教学软件与工具书籍

教学软件与工具书具有创造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应围绕美术课程标准配置各种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教学软件,课件参考资料,美术教育类杂志,图像资源光盘以及学生参考书等.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及大纲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阶段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内容说明 二、内容标准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教材编写建议 附录 一、案例 二、名词术语解释 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初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四个学习领域 通过“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多样与统一等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新意识。 第二,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第三,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 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和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质、形式和内容特征,了解中外美术发展概况。 第二、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第三、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历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作品欣赏 中国历届美展第一届《参军》王式廓(素描)王式廓(1911—1973) 字子容。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村人。当代革命现实主义画家和人民美术教育家。早年学习美术,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开始学习西画,并关心革命。“九一八”事变后,担任爱美中学南下请愿团二大队队长,赴南京参加全国学生的联合示威游行,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第二届《红杏枝头春意闹》于非闇(彩墨画)于非闇:1889.3-1959.7,字非厂、名照,别号闲人。出生于北京,原籍山东蓬莱。擅长中国画。自幼得书画家传。1912年入师范学校学习,后任教于私立师范校、私立华北大学美术系。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起专攻工笔花鸟画。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画院副院长。作品有《玉兰黄鹂》、《丹柿图》、《牡丹鸽子》等。著有《非闇漫墨》、《艺兰记》、《中国画颜料研究》、《我怎样画花鸟画》。出版有《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等。第三届《平型关颂》姚天沐李玉滋姚天沐:,1930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1951年考入东北鲁迅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分配到山西工作,历任山西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等职。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山西

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耕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李玉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中 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分会常务理事、山西壁画雕塑艺术研究院院长。第四届《搬运图》罗德安(搬运工人)年画罗德安:一九四二年生。湖南株洲人。擅国画。株洲市搬运站。自 学美术,在株洲市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工作,业余创作。作品入选全国美展。作品有《搬运图》、《普通劳动者》、《母亲的忧虑》等。第五届《人民和总理》周思聪151x217cm周思聪(1939~1996),中国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著名女画家。天津市宁河县人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 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第六届《太行铁壁》杨力舟王迎春(北京)190x178cm 杨力舟1942年生于山西临猗。画家。兼擅油画、中国画、书法、美术评论。先后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曾参与筹建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协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国家画院顾问、院委、研究员。历任中国美协常务理事、副主席。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王迎春女,

最新《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在运动中强化课程功能,在兴趣中提高健身效果 (社会版) 体育,是身体运动之称,生命活力之源,强健体魄之方,育人成就之林。 体育课,是学校教育中纵贯学生学习生活最长的一门课程,也是与自然环境、人际接触最为紧密的基础课程,更是激发并保持学生体育与健身兴趣和爱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必不可少的启蒙教育。 上海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将体育课程名称由《体育与保健》改为《体育与健身》,凸现了以课程为载体的身体教育,以健身为主线的实践活动,以运动为特点的学习经历,重视课程对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作用。 《体育与健身》课程作为《课程方案》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践“以学生发展为本”、“健身育人”的理念,确保达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体育与健身》课程的改革要点:以健身育人为主旨,集健身、健心、健智和健美为一体,建立充分尊重选择的《体育与健身》课程。 《体育与健身》课程着力实现的六大突破: 一是课程价值上,明确从“竞技体育”全面向“健身体育”转变,以“健康第一”为指向,突破围绕竞技体育和单纯性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来安排教学的框框,实现课内加强、课外延伸的体育与健身新格局。 二是课程目标上,从立足学科本位目标走向立足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即以学科目标为基点,融入身体发展、知识技能,尤其是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等组成的课程目标,并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课程目标之中。 三是课程结构上,从关注课程的实施形态向关注课程功能的方向发展,构建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功能性课程,形成灵活、开放、可选择的课程体系,使《体育与健身》课程展现横向拓宽、纵向延伸,富有内涵的立体化态势。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中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在艺术学习领域中,美术课程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情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中小学美术课程具有如下特征: (1)视觉性 美术学习中的欣赏与创造活动都通过视觉来实现。美术课程通过各种图形、视觉图像的刻画、暗示、诱导,使学生产生艺术的体验和联想,完成感受、理解、表现等美术活动,表达思想情感,进行情感沟通。 (2)审美性 美术学习的核心是体验和感悟视觉形象中美的因素。美术课程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和绚丽多彩的形式,让学生感官的愉悦与情操的陶冶相互浸润,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能力。 (3)创造性 美术学习重视运用形象、空间、直觉、想象、情感等进行创造活动。美术课程能有效促进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4)实践性 美术学习重视眼、脑、手协调并用的艺术实践活动。美术课程通过策划、设计、制作以及对多种工具材料的感知、应用,使学生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培养发现、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构建新的实践能力结构。 2.课程理念 (1)陶冶学生审美情操,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美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要重视培养学生观赏美术作品的爱好和习惯,指导学生欣赏传统和现代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美化生活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美术素养。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注重选择,多元发展 美术课程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观赏”、“练习”、“评述”等各种美术活动,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造型方法和实践途径学习美术。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需要,支持学生联系各自特点和兴趣开展学习,从有利于自主选择来设计课程,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3)拓展视野,在文化情景中认识和学习美术

小学美术课课堂教学常规

滇源二小小学美术课课堂教学常规 一、课前准备 1、美术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在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 2、美术教师必须按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好教案,准备好教学所需的场地、用品,并通知学生带好所需的美术学习用品。 二、上课常规 1、上课铃响时,教师应准时到岗,并仪表端正。上课有礼节,师生相互致礼问好。迟到的学生应向老师报告,说明原因,经教师允许方可入座。 2、工艺制作内容的课,因携带剪刀、美术刀等尖利物品,须讲清使用注意事项,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教学目标掌握适当,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处理恰当,重视双基教学和情感、价值观、态度、兴趣等的正确培养。 4、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为学生创造民主守纪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及时进行教学评价。严格要求与教育疏导相结合,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 6、课结束前,教师要安排好教室卫生的清理工作(如剪纸等课),布置必要的课外作业。 7、下课时,教师应与学生行下课礼,教师宣布“下课”学生方可按序走出教室。 三、课后常规 1、课后教师应主动征求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意见,及时填写课后反思。 2、教师对缺课的学生做进一步的了解,必要时给予补课或辅导。 四、学习评价 1、教师认真做好学生学习评价工作,通过预先评价和终结评价,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2、评价方法可包括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等。 3、及时让学生了解评价结果,评价要有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向上的作用。 2011年11月8日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征求意见稿) 一、导言 (一)课程定位 数学是以现实世界中的数与形为研究对象,在抽象、推理、应用的往复循环中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与计算机的结合过程中,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在人类文明史上,数学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是其他科学的基础,也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数学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仍然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数学又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是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必需的工具,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整体发展、长远发展以及当前学习其他课程具有奠基意义,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等具有独特作用。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致力于使每个学生获得必需的、与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同时得到基本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二)课程理念 1.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数学课程应根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要求,正确处理基础与发展的关系。主要强调: ——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而且要关注数学学习对促进学生基本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为学生走向社会 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还要充分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数学学 习与其在个性方向上的发展相适应。 ——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意识、综合意识和合作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 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学会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获 得终身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2.充分关注数学课程中的学习过程 课程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数学课程的设计不仅要重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要充分关注课程中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主要强调:——将课程与学习融为一体。要精选学生必需的数学知识,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组织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展现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

(完整word版)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前的美术课程比较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内容与形式都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临摹,老师在上面画什么,学生在下面就画什么,几十个孩子都画得一样,大家也总是用“像”与“不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像就好,不像就差。其实这只是进行了造型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美术课程与以前的课程比较,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一、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学习、发展美术素养。 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现在的美术教材选择了更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并结合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所以,现在的美术课程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现在的课程,每一册的内容都非常的丰富。除了绘画,还有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的手工制作。如,彩色纸、挂历纸等的粘贴;废旧材料的利用;橡皮泥、泥巴的、纸等的雕塑……每一课的内容都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创作,比如《圆的世界》这一课,就可以用画、粘贴、捏橡皮泥等形式来表现圆形的物体。教学方式也多种多样,大多采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来教学,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课堂也不局限于教室;孩子们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教材中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比如《多彩的拉花》这一课,就是让学生创作出作品装饰自己、装饰教室。

小学美术课堂常规

小学美术学科常规教育 摘要 探索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文意识。从美术学科常规教育着手,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有序变化,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准备习惯、上课习惯、作业习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美术教学常规教育习惯养成 上海二期课改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将美术课程定位为:美术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以视觉形象为载体,体验感悟为途径,审美教育为核心,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陶冶学生的情操,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实践能力,对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本文就小学美术学科常规教育中学习准备、上课、作业三个主要方面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作一些探索。 小学美术常规教育之一——学习准备习惯 一、学习准备的概念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或参加某一新学习活动之前,引导学生进行的相关学习的一组教和学的、有序变化的准备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关的旧知识将变得清晰、稳定和可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新学习所需要的旧技能得到复练,变得熟练准确,有利于开展实践性、探究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新材料的了解而产生的兴趣和疑问组成了强烈的学习心向,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如何算学好。 二、学习准备习惯养成的具体要求和内容 1、学习工具的准备 美术课的学习是一定要借助于工具的,“赤手空拳”不能完成学习目标,而且根据学习内容的差异性课前所准备的工具也不尽然。因此在每个新学期初要求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本学期美术课使用的学习工具,如:包装好的书本、笔(HB铅笔、黑色勾线笔、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等。告诉学生美术学习用品放置的位置,要求听到预备铃声,及时放好用品,并在唱歌声中,调节心情,等候上课。 2、“双基”学习的准备 (1)根据美术课程创造性、实践性的特点,通过学生策划、设计、制作以及对多种工具、材料的感知、应用,使学生了解新材料,知道将要学什么,如何学,怎样算学好。因此很多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如:《拆开的纸盒》一课就要求学生课前收集废旧的纸盒进行重新装饰,既复练了相关的剪、裁、粘等美术技能,又让学生感悟美,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造热情。 (2)引导学生自觉查寻与美术课内容相关的信息材料,可以通过上网查寻或到图书馆查阅等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多角度收集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信息,美术作品的的欣赏信息,并与已知的美术知识作比较而产生联想,使原有的美术知识更清晰、稳定和可利用。教师要在美术课上留出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同时了解学生认知准备情况,调整教学设计。 本文得到上海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张汉涛老师多次悉心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小学美术常规教育之二——上课习惯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 一、导言 1。课程定位 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2。课程理念 (1)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 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 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发展可能,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探索适应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通过已知认识,探求未知;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扎实的基础。 (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4)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

小学美术教学常规

小学美术教学常规

颜安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常规 (修订稿) 小学美术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学习艺术的基础课程。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通过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和开发课程,形成美术教学特色。 一、备课 1、认真学习《上海市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明确小学美术教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了解小学美术学科的科学体系以及教学要求。对照标准和大纲,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和各单元教学内容及要求。 2、制定教学计划:以课程标准和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 3、深入钻研教材: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领会编者的意图,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适合教学内容和学校现有教学条件,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适合美术学科特点。 4、全面了解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等,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根源。 5、精心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科学预设,主要应把好三个环节——确定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方

案即教案。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表现形式。教师要按课时写好教案。教案一般要包括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的分解)、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具(课件)和学具的准备、教学过程、反馈(练习)设计、作业布置、展示评价、课后拓展、课后反思等内容,其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过程的安排是教案设计的重点。 二、上课 学校要依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及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确实做到“开齐、开足、上好”;教师要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探索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落实“两纲”教育。 1、做好课前准备: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包括教具、学具,必须准时进教室。 2、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美术是视觉艺术,直观化教学至关重要。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教学手段,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能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方位的刺激,可以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此外,还可以节省时间,加大课堂容量,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轻松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3、正确使用教材,教科书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科书,并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要做到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效率。 4、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开放、互动的教学情境,改革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展示的平台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空间;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改进学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社会版

中学地理教学资料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关注人地关系、体现应用价值、强调学法引导的地理课程教材改革 (社会版)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地理就是学习“新疆出产哈密瓜”“大庆盛产石油”,以及“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内蒙古草原辽阔”等“物产+地名”的“地方志”式的内容,而且认为最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就是“死记硬背”,甚至有人认为地理学家就是“风水先生”。其实,这种状况早已发生了变化。 上海市二期课改的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提出了四个“关注”的课程理念: 关注促进学生发展的地理; 关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理; 关注实践与应用的地理; 关注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地理。 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二期课改的地理课程教材更加注重地理入门学习的兴趣激发,地理学习方法的渗透指导,地理范例的引入应用,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相互融合,力求使中学地理课程能够反映学科应用价值,体现学科理性魅力。 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为什么要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 【《标准》阐述】 地理课程目标: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了解研究(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手段;树立环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积累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了《重新发现地理学》一书,重点向地理学界以外的读者介绍在纷繁的学科研究前沿,如城乡规划、区域经济、环境保护、人类生态和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广泛应用了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取得的巨大的成果。 在我国,也很有必要重新发现和认识地理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地理学科被重视的程度大幅度滑坡,参加地理高考的学生在许多院校的系科不被兼收,很多学校地理系报考人数还不如招生人数多,第一志愿者更是廖廖无几。在中学,地理课程也常被称之为“副课”,有的学校甚至任意削减地理课时,中学地理教师改行或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 相关介绍 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两个案例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是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著名地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师大陈吉余教授为浦东国际机场选址做出了重要贡献。 橡胶树原产赤道附近,对温、湿要求较高,橡胶又是重要的战略物资。1956年,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教授等人通过多年考察,探明人工种植橡胶潜在的自然条件,将橡胶宜林地推至25°N以南的我国许多地区,大大拓展了我国橡胶宜林地的面积,使我国逐步发展成为橡胶种植与生产大国。 其实,环视我们绚丽多姿、日新月异的家园,就会惊奇地发现,她无不凝聚了地理学的独特贡献。随着全球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地理知识已成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中学地理课程必须也应该引起人们的重新认识和极大关注。 从景观入门走进地理 (地理入门学什么?) 【《标准》阐述】 相关介绍

小学美术课标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价值 一)、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 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三、设计思路 (一)完善体例,使结构更完整,表述更明确 (二)以学生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究性 (三)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 (四)注意《标准》实施的可行性 四、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

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五、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加以描述。 第一学段(1~2年级) ▲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尝试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已的感受。▲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像、创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学段(3~4年级) ▲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愿望。 ▲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中小学美术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空2分,共10分) 1>河北满城汉墓出土了一件名为()的灯具,利用虹吸的原理,即使以今天的设计观点看,也是一件超凡脱俗的佳作。 A.树形灯 B.银错铜牛灯 C.铜雀灯 D.长信宫灯 2、在京剧《野猪林》中,林冲身受重刑,步履艰难地向前行进,演员采用跪步前行连带(),把林冲承受着的钻心的疼痛,形象地传达给观众。 A.甩水发 B.抖水袖 C.吹髯口 D.撩褶子 3、唐三彩常用的颜色主要是()。 A、红、黄、蓝 B、红、绿、白 C、绿、黄、紫 D、黄、绿、白 4、古代阴阳五行说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动物象征神,青龙为()之神。 A、北方 B、东方 C、西方 D、南方 5、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分两个部分,打开以后先看到画面,接着是占据画幅左半边的题跋,记录了画面的内容,题跋的书体是()。 A、隶书 B、行书 C、篆书 D、楷书 6、齐白石的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描写的是()。 A、青蛙 B、牛蛙 C、蝌蚪 D、树蛙 7、浮世绘是日本17世纪兴起的一种艺术,它将民间日常生活作为创作题材,主要通过()的形式表现出来。 A、水彩画 B、工笔画 C、版画 D、油画 8、2886年创作的青铜圆雕《加莱义民》的作者是()。 A、法国贝尼尼 B、意大利多纳太罗 C、法国罗丹 D、意大利米开朗基罗 9、故宫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是明清历代皇帝办x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 要庆典的场所,为主的三大殿是()。 A、文华殿、武英殿、太和殿 B、中和殿、太和殿、保和殿 C、中和殿、武英殿、保和殿 10、”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此诗作者 是()。 A、苏东坡 B、金农 C、王冕 D、齐白石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内,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 某美术教师有一手“剪纸“绝活,在常规课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单项的技能训练,其他内容一概少讲或不讲,这种做法是()。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9年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第一部分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改进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

改进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几点意见 (征求意见稿) 美术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市中小学在贯彻“二期课改”精神,促使美术课堂教学按照“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改革的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落实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思想,按照《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两纲”)要求,将上海市中小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和二期课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一步改进中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依据课程标准。切实贯彻“两纲”精神,整体设计教学目标 要加强教学目标的均衡性、人文性与发展性。美术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审美能力的重要任务,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两纲”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整体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目标,要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发挥美术教学中思想品德与民族文化等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同时,人格得到逐步完善。同时,要注意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情况,落实分阶段的目标要求,小学低年级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能运用简单的美术工具开展造型游戏等,中高年级要重视对学生美术欣赏基本能力与表现方法的培养,初中阶段要重视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情感与能力,学会初步的美术设计与创作。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明确美术教学目的和任务,掌握各年级教学要求,弄清各年段之间、中小学之间的层次递进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出学期教学计划和安排好教学进度。 要加强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层次性和统整性。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明确、具体、恰当,突出学科特点,符合教材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体现“两纲”的层次性。教师要注意针对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好具体的教学实施目标,要关注全体学生对提高美术素养的共同需要,在不同的单元中都要注意突出重点目标和落实基础目标。还要注意适应学生在美术学习上的不同基础、爱好和个性

上海市书画家通讯录.

上海市书画家通讯录 本文由环球艺术基金会员整理,https://www.360docs.net/doc/b818404811.html,,详情请看:https://www.360docs.net/doc/b818404811.html,/thread-2233-1-1.html 【丁浩】1917年生。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业美协装潢设计学会顾问,中国包装协会设计委员会顾问。 [作品类别] 水墨画、书法 [代表作品] 《万里长城万里长》 [通讯地址] 上海淮海中路526弄80号 [邮政编码] 200020 [联系电话] (021)63270858(宅) 【丁仪新】1933年生。供职于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上海南艺广告有限公司。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类别] 油画 [代表作品] 《船厂之晨》 [通讯地址] 上海市上南路1500号16支弄9号102室 [邮政编码] 200126 [联系电话] (021)63770101-2278(办)58471659(宅) 【王漪】1958年生。上海嘉定画院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类别] 国画 [代表作品] 《长河》 [通讯地址] 上海嘉定东大街358号 [邮政编码] 200126 [联系电话] (021)59526465 【王大进】1925年生。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类别] 油画、雕塑 [代表作品] [通讯地址] 上海市田林十村一号101室 [邮政编码] 200233 [联系电话] (021)64365216 【王本贵】1961年生。上海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收法艺术研究会会员。上海沪东画院创作员。 [作品类别] 国画、书法 [代表作品] 《兰亭雅集》、《海内外》 [通讯地址] 上海市长阳路910弄2号401室 [邮政编码] 200082 [联系电话] (021)65120517 【王仲清】1926年生,退休前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类别] 美术 [代表作品] [通讯地址] 上海延庆路141号 [邮政编码] 200031 [联系电话] (021)64337590(宅) 【王克文】1933年生。上海戏剧学院教授。黄宾虹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作品类别] 国画 [代表作品] [通讯地址] 上海斜土路2905号608室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常规

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常规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美术学科教学常规 一、备课 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两项内容。 ㈠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以部颁《美术课程标准》为理论和实践指南,认真研读并深刻领会其精神内涵。通读各年级美术课本,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各册教材之间的关系。结合学校、班级、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计划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情况分析。包括学校现况和学情分析如:学校教学环境、班级人数、学生的学习纪律、品德行为、预期知识、作业能力、兴趣爱好等情况。 2.目标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感教育以及本学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四个学习领域的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和教学内容。 3.教学进度。包括学期、单元、周课时的教学安排,要体现日期、课题、课时数、教学内容、作业要求、教具与学具准备等项目,要求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最好由学校统一设计)。 4.课外活动安排。包括全校性和班级的课外美术活动。 5.完成计划的措施。包括完成计划的方法、措施和必要的物质保证。 ㈡课时计划 小学美术课的教学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教学形式多样,教具准备复杂,因此,必须提前备课。备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钻研教材 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中涉及的美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等方面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要求: ①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符合课程理念和本课教学要求。 ②重点突出,难点抓准,解决得法。 ③教学内容要落实本课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审美、情感体验和技能实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重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2.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 ⑴根据课时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要求: ①教学层次清晰,衔接自然。各环节时间分配得当。遵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 ②深入浅出,寓教于乐。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思考如何突出重点,分解、突破难点,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及其解决的方法。 ③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⑵教具设计。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精心设计或制作范画、范样、步骤图等,有计算机等电化教学媒体的要充分予以利用。教具设计要尽可能做到符合审美性、启发性、针对性、典型性和直观性的教学要求。根据当地实际创造性地设计或制作直观、实用、有效的教具,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⑶学具设计

上海数学课标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试行) 2004年7月修改稿 一、导言 (一)课程定位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数学自身的进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数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应用范围等得到了空前的拓展。数学提供了刻画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数量模型,提供了处理数据和观测资料、进行推断和证明的有效工具,它不仅对科学技术的进步发挥着基础理论和基础应用的重要作用,而且已成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数学是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经广泛渗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和人际交流的简明语言,对社会大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 中小学数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简明清晰地表达思考过程,并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创造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对培育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态度和思想方法、求真求实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具有深远影响。数学教育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是一门主要课程。本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力求体现数学科学和数学教育的现代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发展。

(二)课程理念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终身学习的基础 数学素养是人们通过数学教育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总和。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略数学文化的内涵,体验数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应成为数学教育的重要课题。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体会数学思考和创造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确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2.构建所有学生必需的共同基础,加强数学的应用和实践 上海市已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公民提高数学教育程度创造了条件。数学课程要努力体现“数学为人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使所有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应与时俱进地重新审视数学基础,根据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构建简明数学知识结构的要求,确定数学课程的内容;应抓住数学知识的主干部分,突出基本原理和通用方法,切实加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 应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选择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发数学实践环节,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3.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需要,提供选择和发展的空间 学生群体中存在个性差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数学发展。应提供具有差别性和多样性的数学课程设计,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使数学课程适应于全体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