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

《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

《管理学原理A》教学实习指导书

适用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周数 1 学分: 1 编写人蔡志坚审定人

蔡志坚

1 教学实习目的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科学的基础。管理学的课程围绕管理学的三维结构展开:(1)管理的层次:战略管理、战术管理和作业管理;(2)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3)管理的领域,包括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主要强调管理的层次和管理的职能,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但由于管理学的内容丰富,其所涉及的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而且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用很多的时间进行案例分析。因此,教学实习十分必要。

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与丰富,是在原有的理论掌握的基础上,辅以案例分析和研究,便于学生对于抽象的管理学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为以后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管理学基础。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亲身体验实际问题的工作环境和各种困难,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2 教学实习内容

以下是本教学实习应完成的内容,根据所选题目和其它实际情况的特殊要求,指导教师可以对某些内容适当增补和删除。

(1)外部环境分析(主要为市场调查与分析)

(2)管理决策

(3)计划的编制

(4)组织结构分析与设计

(5)领导与激励

(6)控制的案例分析

3 教学实习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及参考书籍

《管理学原理》教学实习参考书籍如下:

(1) 陈传明,邹宜民.管理学原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 陈国钧,陆军.管理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 Donald Waters.管理科学实务教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 罗伯特 N. 安东尼,维杰伊?戈文达拉扬.管理控制系统.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1998

(5) 罗锐韧主编.哈佛管理全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7

(6) 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第六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7) 格里?约翰逊,凯万?斯科尔斯.公司战略教程(第三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8)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克.管理学(第十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9) 赫伯特?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10) 何娟.人力资源管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11) 亨利?法约尔.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80

(12)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3)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七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14)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15) 泰罗.科学管理原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16) 托马斯 S 贝特曼等.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社,2001

(17) 王德中.企业战略管理.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18) 薛华成主编.管理信息系统(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19) 其它

4 教学实习时间安排与组织形式

第一部分,室内案例分析,第二部分,室外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案例分析第一星期一上午星期一下午星期二上午星期二下午部分市场调查与分析管理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控制

结合案例分析的内容,开展室外的管理学实践活动,主要是编写根据第一手的调查资第二

料或第二手的资料,依据管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一些管理活动进行分析。部分

5 学生填写的教学实习报告的要求

学生在教学实习结束后应该提交《管理学原理教学实习报告》。该报告应当结合本实习指导书中有关的实习内容及要求来完成。要求内容齐全、条理清晰、文字通畅、书写规范。 6 教学实习成绩评定办法

优秀不及格等级良好中等及格

(>90) (<60〉 (分数) (80-89) (70-79) (60-69)

新颖,能联较为新颖,所述比较新颖一般没有特色

系热点问问题具有较好的题目

题实际意义

切合选题切合选题的内容比较切合选比较切合选不切合选题内容的内容题的内容题的内容的内容

绝大多数大多数的内容独有一半左右有部分的内绝大多数的独立完成的内容独立完成的内容独立容独立完成内容非独立情况立完成完成完成有助力于对学生的利用对学生的利对学生的利对学生的利

学生分析《管理学》原理用《管理学》用《管理学》用《管理学》

问题、解决分析问题、解决原理分析问原理分析问原理分析问

问题能力问题能力的提高题、解决问题、解决问题、解决问效果

的提高,有有较好的帮助题能力的提题能力的提题能力的提

实际的意高有一定的高没有多大高没有帮助

义帮助帮助

7 注意事项

(1)案例分析阶段,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调查报告的内容要有实际意义,防止内容空虚; (3)合作完成调查报告时,对学生之间的具体分工要明确,杜绝搭车现象。 (4)提交的报告条理清晰、文字通畅、书写规范。

《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一、课程基本情况 (一) 课程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为56学时,开设时间是本科大二上学期,是其他行政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前导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教学目标在于通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提髙基层管理技能和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依据本课程开设的德融课堂教育,其主要目标在于通过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藏的管理理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通过管理学相关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认知社会科学学习中的科学精神和思维规律;通过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课程体系 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管理思想和基本原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课程主要包括六部分内容:管理思想和基本原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职能。本课程的主体就是以管理职能为框架,分别介绍该职能的含

义是什么,该职能与其他职能的关系,其目的和特点是什么,履行该职能的原则、程序、方法有哪些等。这些职能的相关理论综合起来,就形成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相关思政元素:文化自信、家国情怀、行为规范、道德教育、价值观、科学精神、逻辑思维、素质教育 二、德融教学设计及内容 管理学原理,就是在整个管理目标实现过程中,无数的管理思想家和实践者对管理者要做什么、为什么去做,以及怎么做,所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的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而这些纷繁复杂的科学原理,不仅是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理论基础,其中更是蕴含了诸多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和原则。如何把这些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也就成为德融课堂教育的契机和基本目标。 (一) 德融教学系统设计 根据德融课堂的基本要求,充分考虑专业课程和学生自身特点等因素,本课程的德融教学系统设计,有效实现了德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自然、科学、紧密融合。具体设计主要包含以下四大体系: 1. 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教育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传承、对家国民族的责任担当;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更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从专业角度看,行政管理专业的多数学生未来将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管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项目化教学的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构建项目化教学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项目、阶段化内容、标准化教案和考核方案,助力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标签:高职院校;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项目化教学;设计思路 一、前言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次,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以讲授为主的方式外,偶尔使用其他方法(如讨论法),涉及的内容也仅限于认知性问题,缺乏对学生哲理上的启发和思维上的引导,仍是“授之以鱼”,而非“授之以渔”。难以有效培养学生采用管理学原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课程考核方面,始终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的考核,导致学生的管理技能无法学以致用。 四、基于项目化教学的《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思路 切实将工作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等要素转换成教学内容,贯穿于全课程。在整体层面上,提倡构建项目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模式,在项目化课程学习中,学生是以项目组(团队)的形式,自主完成完整的工作过程,并获得综合知识和职业能力。[5](P32)该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如下: 1、确定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结合企业需求及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管理学原理》课程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将素质培养融合贯穿在能力训练全过程,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课程教学项目设计 以典型工作情境为逻辑线索进行项目设计。该过程包括如下方面:能与企业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项目工作过程能将《管理学原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融合一起;学生能科学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3、项目化课程阶段化设计 在项目设计好以后,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可实施的训练阶段,确定

《管理学原理》教案

第一章导论 知识目标 ●了解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和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理解管理概念、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学的概念及特点; ●熟知管理的基本职能; 掌握管理的性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管理的特征与性质,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能够运用管理的基本职能,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案例导入:丙吉问牛,引出管理的问题。 第一节管理的内涵 一、管理的概念 ?孔茨: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罗宾斯: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 ?法约尔: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路易斯·布恩和戴维·克茨:管理是使用人力和其他资源去实现目标。 ?福莱特:管理是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普伦基特和阿特纳:管理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或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和利用某种资源来制定实现目标的活动。 二、管理的职能 计划:这是管理的首要职能,它对未来事件做出预测,以制定出行动方案。 组织:这是指完成计划所需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财物的配备等。 领导:这是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运用职位权力和个人影响力,制定组织目标和任务,并通过对组织成功地引导、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完成任务、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过程。 控制:控制是促使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 三、管理的性质 (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二)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四、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管理者的技能 各管理层次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例 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高层管理 中层管理 基层管理

管理学原理教案

管理学原理教案 作为一名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师,如何编写一份好的教案,是每一位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教案在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是将知识点有序的呈现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编写一份好的管理学原理教案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 在编写一份教案前,教师需要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本次课程能够达到的能力和水平。在管理学原理这门课中,教学目标可能包括了解什么是管理学、理解管理学中的理论和方法、掌握管理学的核心概念等。确定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编写课程教案和教材,并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具体知识点。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教师通常会讲授关于管理学的历史、管理学中

的核心概念、管理学的理论体系等内容。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 要将这些内容分门别类,按照知识点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 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在管理学原理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编写教案时,教师 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度确定教学方法,并且确保教学方 法和教学内容相适应。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教师了解 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是否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帮助。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 进行教学评价。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确定教学评价方式,并 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五、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指教学过程中所用的教材、教具、幻灯片等。在 管理学原理的课堂上,教师可能需要使用实例分析和幻灯片等教 学资源。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定 需要使用的教学资源,并且预先准备好相关材料。 六、教学安排 教学安排是指在整个课程过程中,每个知识点的讲解时长、讲 解顺序、作业布置等等。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定整个课程的教学安排,以确保教学在有 序的轨迹下进行。 总之,编写一份好的管理学原理教案需要教师有充分的知识储 备和课程设计能力。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 学评价、教学资源和教学安排时,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 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调整和优化,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9-《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17工管高技

广东省高新技术技工学校 17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 一、前言 1、课程定位 《管理学原理》是我工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本课程服务于高技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旨在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同时也是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科学性、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将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理念,较全面地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基层管理实践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为日后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职能管理课程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2、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系统地研究人力资源规划活动的基本理论、制度及实用方法等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用型的学科,对培养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实践方法、应用技术、管理手段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掌握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与甄选、员工培训、职业发展、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基本方法和技巧,了解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能力利用这些理论及技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活动。。 本课程总课时为72学时。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要求 1、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增大实训的比重,采用一体化教学,过程项目训练与综合项目实训并重,课内外实践并举的灵活的实践模式,重在掌握人力资源管理技能; 2、掌握融教、学、做于一体,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式进行教学设计,采用情景教学、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3、紧密联系管理活动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管理的原理力求讲得通俗易懂,多举实际案例帮助理解。 学时分配表

《管理学原理》全套教案

《管理学原理》全套教案 一、教学目标 本教案旨在通过《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巧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理解和运用管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组织管理原理与实践; 3. 领导与决策原理; 4. 绩效管理原理与实践; 5. 沟通与协调原理; 6. 创新与变革管理原理。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 本课程设为共20周,按照每周4学时进行教学。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周: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 管理的定义与特点 - 管理学的研究领域 - 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周:组织管理原理与实践 - 组织的定义与特点 - 组织设计与建设 - 组织结构与职权分配 第三周:领导与决策原理 - 领导的定义与作用 - 领导风格与效能 - 决策过程与决策方法

第四周:绩效管理原理与实践 - 绩效管理的概念与目标 - 绩效评估与反馈 - 绩效改进与激励机制 第五周:沟通与协调原理 - 沟通的定义与要素 - 沟通模式与技巧 - 协调与冲突管理 第六周:创新与变革管理原理 - 创新与创造力 - 变革管理的步骤与策略 - 变革管理中的领导作用 第七周至第十九周: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 通过对实际管理案例的分析及相关问题的讨论,加深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与运用。 第二十周:复习与总结 对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进行复习与总结,帮助学生备战期末考试。 五、教学评价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课程编码:050120060 总学时:32实验学时:0 学分:2 适用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三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无 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的性质 《管理学原理》是基础课程,其基本内容是培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理论理论。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理论的基础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管理实践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础。 2.课程的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知识 本课程主要讲授管理的职能、管理的技能、外部环境、管理决策、战略管理、国际管理、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多样化员工、领导、绩效激励、团队管理、沟通等基本知识。 3.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灵活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会把管理理论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有效管理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1章:Managing管理 授课学时: 2 基本要求: 1-1了解Managing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竞争优势管理 1-2掌握The Functions of Management管理的职能。 1-3了解The Basic Concept of Managing管理的基本概念。 1-4了解Management levels and Skills管理技能及管理的层次。 重点:管理的职能、技能和层次 难点:对管理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2章 Managerial Decision Making管理决策 授课学时: 4 基本要求: 2-1了解Characteristics of Managerial Decisions, 管理决策的特点2-2了解Barriers to Effective Decision Making有效决策的障碍。 23了解The Stages of Decision Making, 决策的阶段 2-4掌握Organizational Decision Making,组织决策。 2-5掌握Decision Making in Group, 群体决策 2-6了解Managing Group decision Making,管理群体决策。 重点:群体决策及决策的阶段 难点:对群体决策的管理和决策的障碍 第3章:Planning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计划与战略管理授课学时:4 基本要求: 3-1了解The Basic Planning Process计划的基本过程。 3-2掌握The Steps of Strategic Planning战略计划的步骤。 3-3掌握Levels of Planning计划的层次。 重点:战略计划的步骤 难点:SWOT分析 第4章:Organization Structure组织结构 授课学时:2 基本要求: 4-1了解Fundamentals of Organizing组织的基础 4-2掌握The Vertical Structure 纵向结构 4-3掌握the Horizontal Structure组织的及横向结构 4-4了解Organizational Integration组织一体化。 重点:组织的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 难点:组织一体化的方法 第5章: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 授课学时: 4 基本要求: 5-1了解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5-2了解Staffing the Organization 人事组织 5-3了解Developing the Workforce 员工发展

《管理学原理》课程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A 课程编号: 英文名称:Management A 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40 学分: 2.5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适用专业:工程管理专业 一、课程简介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管理学》是教育部高教司确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单元: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明确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提高对管理学重要性认识。阐明管理学基本问题,了解管理学历史发展,展示现代管理学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 2、能力培养 有意识地培养作为管理者的技能,培养泰罗标准化思想在生活中的运用。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解注重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重点】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管理学的内容与特点,管理学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内容。 【难点】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第2单元: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道德的定义、若干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特征、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社会责任的定义、社会责任观。 2、能力培养 能坚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体验、训练和强化职业道德行为,提高组织道德素质的途径和承担社会责任有一定的思考和应用。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解注重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重点】 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提升员工道德修养的途径、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难点】 道德观、崇尚道德的管理的特征、社会责任观。 第3单元:全球化与管理(建议学时数:4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知识掌握 了解国际化经营的内涵、特征、动机与国际化经营的环境分析问题。 2、能力培养 掌握国际化经营竞争战略的选择方法,以赢得企业全球化经营的主动权。 3、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解注重启发与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重点】

《管理学原理》激励教案

《管理学原理》激励教案 教学目的: 1、激励基本知识。 2、激励的基本理论: 3、激励的模式与方法。 教学重点: 1、激励的基本理论。 2、激励的模式与方法。 教学难点: 1、激励的模式与方法。 激励 第一节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含义 激励是指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动的活动过程。 激励的对象主要是人,准确地说,是组织范围中的员工或领导对象。 激发员工努力工作的动机 鼓励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 激励的三层含义 1、激励是一种引导、教育和管理活动,是通过外部的刺激、灌输和影响,把激励机制的内容转化为个人的思想和自觉行为; 2、激励是从人的需要出发,把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和相统一的过程; 3、激励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影响,把原本不属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主体化,以产生超常的作用和力量。 二、激励的过程 (一)需要 需要是指个体由于缺乏某种生理或心理的因素而产生的与周围环境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也即个体对某种目标的渴求和欲望。 需要的产生有两个主要方面。 1、人的生理状态引发的。 2、外界刺激引发的。 需要是行为的内驱力,是行为的力量源泉,也是行为的终极目标。 二、动机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某一目标的愿望或意念。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行动,或者产生各种行为的主观原因,或称内在力量。动机通常是以愿望、兴趣、理想

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1.动机对行为的作用 1)引发行为。(始发功能) 2)维护行为。(强化功能) 3)导向目标。(导向功能) 2.动机产生的原因 动机是产生行为的直接原因。人的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就是需 要,这种需要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既有生理需要,又有心理需要。人一旦 有了某种需要,就会有满足这种需要的愿望或者说动机。动机就促使人为满足这种需要而 行动。 (三)行为 行为是指个体在环境影响下所引起的内在生理或心理变化的外在反应。 行为有因的基本心理过程 当人产生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 时,紧张的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推动下,向目标前进。目标达到后,需要得到 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就会消除。随后,又会产生新的需求,引起新的动机和行为。 人的行为模式简图 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图 动机与行为的不对应关系: 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行为;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动机;好的动机不一定有好的行为 效果;积极的行为可能掩盖着错误动机。 (四)需要、动机、行为与激励 产生 动机 到达 目标满足 紧张消失 内心紧张 行为 需要 促使 引起 引起 导 向 达成 需 要 动 机 行为 目 标 反馈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管理学原理》是适应管理工作的实际特点而产生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是研究各种社会组织中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无处不在,任何一个部门、组织,只要协同运作,就要管理。当今世界面临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富民强,就必须管理科学化,建立起科学的经营理念、经营体系和管理方式。学习《管理学原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般企业或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在生活工作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管理学理论的理解,以更好地适应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成为真正懂管理的管理者。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 使学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注重实效; 2. 培养学生应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企业、政府管理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树立现代科学的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课前课后自学、课外阅读、课堂讨论、课外作业、案例分析等方式开展教学。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3.各专业的非公共基础课程的毕业要求须根据课程所在专业培养方案进行描述。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管理学及其学科问题

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管理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特点,了解管理学与哲学、经济学、系统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联,理解为什么要学习管理学。 第二章管理与管理者 理解管理的概念;了解谁是管理者;掌握管理者做什么;熟练掌握管理者角色理论;了解管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章管理思想的演变 了解早期管理实践和思想和传统管理思想;掌握科学管理思想、行为管理思想、定量管理思想、权变管理思想;了解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和问题。 第四章组织文化与环境 掌握管理环境及其分类;了解常见的外部环境因素;了解组织文化;掌握环境的管理;了解全球环境下的管理。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理解社会责任的概念;了解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之间的关系;掌握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管理;熟练学报管理道德。 第六章作为决策的管理者 了解决策制定过程;理解决策的普遍性;熟练掌握决策和决策制定的条件的类型、决策风格和决策方法。 第七章计划的基础 理解计划工作的概念;掌握为什么管理者需要制定计划工作;了解管理者如何制定计划;了解计划工作当前面临的问题。 第八章战略管理 了解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掌握SWOT分析与公司大战略;熟练掌握波特的竞争战略管理;熟练掌握BCG矩阵。 第九章组织结构与设计 理解组织;了解组织的创立、生存与发展;了解组织结构的概念;掌握组织设计决策;掌握常见的组织设计;了解岗位和部门设计;掌握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当代组织结构的多种模式;熟练掌握学习型组织与无边界组织。 第十章激励员工 了解行为、动机与激励;理解早期的动机理论;掌握当代动机理论;熟练掌握当代动机问题;了解激励员工的建议。 第十一章领导 了解领导及其作用;掌握领导者的影响力;掌握领导品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领导最新理论。 第十二章控制的基础 了解控制系统与控制类型;掌握控制过程、原理与要求;掌握控制的程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熟练掌握预算编制方法。 五、课程学时安排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管 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 能力,提高管理实践的素质。本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 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管理学的起源、发展和研究领域,理解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 本原理。 2.熟悉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管理过程,了解各种管理理论的特点 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和综合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和决策 能力。 4.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对 管理学的应用认识。 三、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1.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1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 1.2管理学的起源和研究方法

1.3现代管理学的主要发展阶段 2.管理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2.1公司治理与管理层理论 2.2组织理论与设计 2.3决策理论与决策过程 2.4领导理论与领导行为 3.管理过程与管理技能 3.1计划与战略管理 3.2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 3.3领导与激励管理 3.4控制与绩效管理 4.管理理论的应用与案例分析 4.1管理学在组织中的应用 4.2案例分析和讨论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讲 解案例和实例分析,解释管理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浅谈《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创新 《管理学原理》课程作为管理学专业的基础和重要课程,在培养学生管理思维、提升管理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着知识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材过时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加强《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实践与创新两个方面分别探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 一、实践探索 1. 引入案例式教学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案例讨论和分析,通过实际案例了解管理学中的理论知识,并把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去。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力 通过实践课程和寒暑假实习等教学方式,将管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管理学原理,提高其实践能力,并为其未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3.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内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驱动力,激发其自主学习、创新和合作精神。 二、创新探索 1. 直播教学法 通过直播平台,教师可以实现课堂的互动性和及时性。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教师可以在互动式课堂中普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 2. 社交媒体教学法 利用社交媒体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就可以实现。通过开展网络辩论和争论,教师可以催生学生的思维活力和创造力。同时,避免了传统授课过程中的单向传递和被动接受。 3. 智能化教学法

利用智能化技术,将课程设计与推广进一步推向前沿。建立课程资料库、知识管理平台和在线课程,通过VR等智能化技术,可以将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多彩,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通过实践探索和创新探索,可以推动《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管理素养和实战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管理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管理学》课程标准大纲

中职《管理学原理》课程标准 一前言 (一)课程定位 《管理学原理》是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的理论基础。管理学原理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展开各章内容。这些基本原理对于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具有指导意义,任何将来有可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的这门课程。 后续课程:《供应链管理》、《物流企业管理》、《仓储管理实务》、《供应链管理》。 (二)课程设计思路 管理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管理学原理的课程体系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专业文化素质、人文思想素质、社会责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目标,坚持启发思想、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理论联系实践、课程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管理学原理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教学模块:理论知识点课堂教学模块、经典案例讨论教学模块、模拟经营决策模块、课程论文模块、课程设计模块及专业实习模块。它们相互联系,互相支撑,使学生对管理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互结合与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培养学生管理实践能力为目标的管理学原理课程总体设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和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2.树立现代管理思想观念; 3.掌握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培养管理意识和创新意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5.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与解决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技能/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通过不断地学习,使学生逐步树立系统的思维模式,具有分析与综合、决策与迁移能力,以及信息的获取、评价和传递,目标辨识与定位,联想与创造能力等。 本课程总学时为60课时。学时分配方案建议见课程内容和要求表。 (三)情感/态度培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管理学理论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完成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同时,可培养学生与人相处、与人沟通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具有与本专业职业岗位相适应的文化水平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帮助学生体验管理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使他们认识到管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社会。帮助学生体验教学与学习活动中的成功与快乐。安排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和编写 1.选用教材 在没有自编教材或讲义的情况下,推荐使用教材《管理学原理》,该书为学生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奠定实际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以管理过程为依据,合理安排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渗透案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把科学理论的学习融入积极活动时间的研究和认识之中,体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2.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教材的编写以“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本原则,紧跟物流行业的发展,紧跟物流的需求形势,让学生在教材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单调的理论知识,而是丰富的、有实践工作任务、有真实案例的立体化的职业技能培养知识。 3.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教材和教学的参考资料要求有具体的案例或者项目背景,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式教学教材为最佳,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罗列,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知识,并且应用知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建议为教材配置专门的多媒体光盘,网络资源,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管理学原理》教学计划

《管理学原理》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习管理的兴趣,了解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熟悉基本的管理工作程序,掌握基本的管理工具、方法,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释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运用基本的管理知识解决现实中的管理问题。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课程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核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积极采用互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式教学、团队学习、专家现场授课、学生课堂演讲等教学方式。 2、注重实践教学,综合运用多种模拟实践教学的形式。即在课堂内或校园内,引入管理要素,建立仿真环境,营造管理情景,使学生向实际管理者那样进行模拟决策。具体形式主要有:模拟公司系列实训、调查与访问、岗位见习、校园体验、管理游戏等。 三、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学时 1 第一章导论理解管理概念及其研究对象;认识作为 管理者角色承担的职能理解管理的二重性,认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意 识地培养作为管理者的技能。 6 2 第二章管理学 的演进与发展 了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了解管理理 论的萌芽,理解泰罗制、法约尔管理思 想及其韦伯的科学组织理论;理解行为 科学理论的内容,理解管理科学理论的 几种代表理论,培养泰罗标准化思想在 生活中的运用。 6 3 第三章决策理解预测的程序和方法,理解决策的依据,掌握决策的类型,理解决策的几种 定性方法,掌握决策的盈亏平衡法。培 养运用头脑风暴法决策的能力,培养应 用盈亏平衡法分析决策问题的能力,培 6

养在不确定性情况下进行决策方法选择的能力。 4 第四章计划熟悉计划的类型,掌握计划的编制环节,掌握目标管理的内涵,理解战略管 理的含义。培养战略分析的思维,掌握 目标管理方法的运用,培养计划的组织 实施能力。 6 5 第五章组织熟悉组织与组织工作,掌握组织结构的 部门化和层级化,掌握组织设计的原则、权变因素以及主要组织结构形式的 特点,理解集权与分权的影响因素和人 员配备的内容。能根据组织设计的一般 规律和方法对组织进行设计,能够对各 种不同类型的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 分析。 6 6 第六章组织变 革与企业文化 认清组织变革的规律、内容,把握组织 文化和组织变革的关系。把握企业文 化,有效管理组织变革。 6 7 第七章激励理解激励理论概述、当代激励理论的内容、激励的方法。结合激励理论和激励 来探索新的激励措施。 6 8 第八章领导与 沟通 了解领导的概念,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 别,及其领导者的权力来源,理解几种 有关领导方式的理论,理解如何获得领 导有效性,掌握沟通的原理,了解有效 沟通的障碍。培养提高自身权威,培养 有效运用权力的能力;培养人际交往和 沟通的能力培养组织冲突管理的能力。 6 9 第九章控制了解控制的类型,了解控制过程的工作 步骤和相互关系。理解控制的必要性。 掌握基本控制方法的运用,培养控制意 识能力,掌握控制过程的几个环节。 6 10 第十章创新理了解技术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方法,了 6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管理学》是教育部制定的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是从一般理论、一般原理、一般特征的角度对管理活动加以研究,从中找出一般规律性。因此,也称一般管理学或管理原理学。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 运用管理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堂讨论、课外作业、小组大作业等。 课堂教学注重案例教学的形式。 课堂讨论采用分组PPT展示的形式。 三、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现代管理概述 了解现代管理学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和研究框架;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解企业社会责任。

第二章管理过程 了解管理一般过程及其内容;理解管理过程、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 第三章管理思想史 理解古典管理思想、行为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管理思想的核心观点,了解现代管理学学科发展动向和前沿问题。 第四章计划 理解计划的概念;了解计划的分类和内容要素;掌握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特点和程序。 第五章决策 了解决策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决策理论演变和决策过程;掌握决策基本方法;进行案例分析。 第六章组织 了解组织工作的基本程序;理解组织结构的类型;掌握组织变革与创新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第七章领导 理解领导本质、内容与领导理论;了解领导与管理的区别;理解领导权力与本质;了解领导的一般理论与有效领导的要求;了解有关领导最新观念。 第八章沟通 了解沟通对领导及管理者的重要性;了解沟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第九章激励 掌握激励的理论与方法;掌握激励的内容与作用,掌握激励规律和方式。 第十章控制 了解控制职能地位;了解控制类型与过程;掌握控制基本原理与原则;掌握控制的方法。 第十一章组织文化 了解文化的特殊作用;了解组织文化的一般理论和主要模式;了解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和作用。 四、课程学时安排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教学大纲 Management 学时数:32 学分数:2 适用专业:非经管学生 执笔者:王清娥 审核人:张建国 编制日期:2011年4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在第二学期开出,是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启蒙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系统了解与掌握现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础理论与思维方法,并受到分析管理问题的方法训练,从而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运营管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论与规律; (二)了解现代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前沿与动态; (三)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理论,发现、思考、分析组织与管理问题; (四)通过接受案例分析方法训练,学会运用管理案例分析方法。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 一、管理者与组织 1.管理者与操作者 2.组织的特征 二、管理和管理者 1.管理及其职能 2.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3.亨利·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4.不同层次管理者的管理技巧 三、管理者与企业家的区别 四、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第二章管理的演进 一、早期的管理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 2.一般行政管理理论 3.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三、管理的定量学派 1.运筹学 2.管理科学 四、近代管理理论的丛林和趋向一体化 1、过程方法:基于管理职能的连续循环 2、系统方法:系统的类型 3、权变方法:权变因素 五、管理学发展的当前趋势与问题 1.管理的全球化 2.管理道德问题 3.激励、创新和变革 4.全面质量管理 5.授权 6.工作人员多样化与两极化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组织环境 一、管理万能论与象征论 1、管理万能论 2、管理象征论 二、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及其来源;强文化与弱文化 2、构成组织文化的10个特征 3、文化如何约束管理者的行为 三、组织环境 1.什么是组织环境? 2.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 3.具体环境:供应商/ 顾客/ 竞争者/ 政府/ 压力集团 4.一般环境:经济条件/ 政治条件/ 社会条件/ 全球化/ 技术条件

《管理学原理》电子教(学)案

《管理学原理》电子教案 主讲人:王军华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的概念、特征和性质,了解管理的起源、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及其学习方法。为以后章节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管理概念的基本内涵,管理的特点和管理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管理学原理研究的主要对象,管理学原理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教学方式】讲授 【教学内容】 凡是由两个人以上组成的、有共同目标的集体活动,就存在着管理。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20世纪20年代以来管理学形成之后,随着科学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在社会各个行业的不断普及应用,人们愈来愈关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存在的各种管理问题。因此,作为管理者或有志于从事管理的人来说,很有必要首先熟悉什么是管理,怎样有效地学习管理。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一、管理的概念 (一)人们对管理概念的认识 长期以来,对于什么是管理,人们的认识有很大的不同。从字面意义上来讲,“管”在古代是指中空贯通的长条物体,后指锁钥,引申为“规范”、“准则”、“规则”。“主宰”、“主管”、“管辖”、“管制”等意识,体现着权力的归属。“理”古代为整理土地、雕玉琢器等意思,引申为整治、处理。“管”、“理”二字合二为一使用,即为在权力的范围内,对人或事物进行管辖和处理。 20世纪以来,关于管理概念,学术界许多学者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许多观点。 美国管理学家,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urt

Simon)提出“管理就是决策”(引自《管理行为》西蒙著,杨砾等译,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他认为决策的过程分为四个环节:第一,调研分析;第二,制定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第三,从各种可能方案中选择比较满意的方案;第四,检查和评价方案的执行情况,并适时调整方案。 被称为“管理过程之父”、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H·Fayol)则把管理定义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引自《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H·法约尔著,周安华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并且把企业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Koontz)对管理的定义:“管理是在正式组织起来的团体中,通过他人并同他人一起把事情办妥的艺术。”(引自《管理学》孔茨等著,张晓君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古典组织理论开拓者,德国管理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认为管理就是协调活动。 我国的一些管理学家如杨文士认为:“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与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的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引自《管理学原理》杨文士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周三多认为:“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引自《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陈子良认为管理是“为了完成组织的共同目标而从事的对人、财、物等资源的协调活动。”(引自《管理通论》陈子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管理学家们对管理的概念做了深入的研究,并从多个角度和侧面提出了不同的关于管理的定义。就这些定义的侧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注重管理过程中的职能,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的过程。 第二,注重管理的实质,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第三,注重管理的目标,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把事情办好。 第四,注重管理的核心,认为管理就是协调各种关系的活动。 无论何种定义,都是从不同方向突出了管理在不同方面所具有的特征,可以为我们学习管理学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