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一号

合集下载

东方红一号背后的故事简短

东方红一号背后的故事简短

东方红一号背后的故事简短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继美、苏、法、日等国家之后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我国卫星研制工作开始于50年代末期,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国家财力有限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东方红一号卫星肩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准确预报了海洋渔业、森林防火、旱情监测、水库蓄水等方面的信息。

东方红一号的基本原理

东方红一号的基本原理

东方红一号的基本原理
东方红一号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火箭将卫星送入太空,然后通过自身的推进装置进行轨道调整和姿态控制。

其主要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运载火箭:通过火箭的推力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东方红一号使用的是长征一号运载火箭。

火箭将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后,分离与卫星。

2. 数据采集和传输:卫星配备了多种仪器和传感器,可以测量和收集大气、空间等信息,并将其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

这些数据对于科学研究和地球观测非常重要。

3. 姿态控制:卫星配备了姿态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推进装置、陀螺仪和反射器等来调整卫星的姿态,保持其稳定的轨道和方向。

4. 供能系统:卫星通过太阳能电池板获取能量,并储存在电池中,以供卫星运行和执行任务所需。

5. 通信系统:卫星上安装有通信设备,可以与地面控制中心进行数据传输和命令接收,实现与地面的无线通信。

6. 卫星热控制系统:卫星上使用了热控制装置,以防止它在极端的温度条件下受到损坏。

综上所述,东方红一号利用火箭将其送入太空,并通过自身的推进装置、数据采集和传输、姿态控制、供能系统、通信系统和热控制系统等组成的工作原理来实现其任务和功能。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资料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资料

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资料一、“东方红一号”——开启航天新纪元话说回来,1970年4月24日,那可是个值得所有中国人欢呼雀跃的日子!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啦!这颗卫星就像是咱们国家在太空领域派出的第一位“使者”。

它在太空中奏响了东方红的乐曲,让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国航天的声音。

那清脆悦耳的旋律,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也能在航天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啦!当时啊,咱们国家的科研人员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对航天事业的无限热爱,克服了无数的困难。

没有先进的设备,他们就自己动手造;缺少技术资料,他们就夜以继日地钻研。

终于,“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载人航天工程——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对了,载人航天工程可是咱们国家航天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再到后来的“神舟”系列飞船不断发展,这一路走来,那可真是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着杨利伟顺利升空,这可是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啊!杨利伟就像一位勇敢的探险家,独自踏上了这神秘的太空之旅。

当他在太空中向地面报告一切顺利的时候,全国人民都沸腾了!这意味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了。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后续的“神舟”飞船又陆续完成了多人多天飞行、太空行走等任务。

咱们的航天员们在太空中进行各种科学实验,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嫦娥”奔月——探索月球的奥秘其实,自古以来,嫦娥奔月的传说就寄托了咱们中华民族对月球的向往。

而如今,这个传说变成了现实。

“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相继发射,让咱们对月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嫦娥三号”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玉兔号”月球车就像一个可爱的小探险家,在月球表面缓缓行驶,为我们传回了大量珍贵的图像和数据。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这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的圆满完成。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什么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什么?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该卫星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成功的。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卫星介绍:
东方红一号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椭圆轨道。

东方红一号卫星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和空间环境,并进行了轨道测控和《东方红》乐曲的播送。

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运行28天后,电池耗尽于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结束了其工作寿命。

不过卫星的轨道寿命并没有结束,至今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

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到2009年2月东方红一号还运行在近地点430千米,远地点2075千米的轨道上。

东方红一号发射作文

东方红一号发射作文

东方红一号发射作文你知道吗?在很久很久以前,咱中国人干了一件超级牛的大事儿,那就是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这事儿就像在宇宙这个超级大舞台上,咱们中国人一下子闪亮登场了。

那时候啊,咱们国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是特别好。

没有啥特别先进的设备,就像你要做一顿超级豪华大餐,可厨房里的工具却很简陋一样。

但是呢,咱们中国人就是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那些科学家们,一个个就像超级英雄,虽然没有超能力,但脑子特别好使。

他们聚在一起,就开始琢磨怎么把这个卫星送上天。

从设计图纸开始,那每一笔每一划都充满了希望和梦想。

他们要考虑卫星的形状、重量、功能,就像给即将远行的孩子准备行囊一样,得想得特别周全。

然后就是制造这个卫星啦。

每一个零件都像是一个小宝贝,要精心打磨。

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么自动化的大工厂,好多工作都得靠科学家和工人们的双手一点一点完成。

他们在车间里忙得热火朝天,就为了这个能在太空唱歌的小家伙。

到了发射的那一天。

发射场周围围满了人,大家都紧张又兴奋。

这就像是送自己的孩子去参加一场超级重要的比赛一样。

随着倒计时的声音响起:“10、9、8……”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

当火箭“轰”的一声冲向天空的时候,那场面,简直太震撼了!就像一条巨大的火龙,带着东方红一号这个希望之星向着宇宙飞奔而去。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那可是开启了咱们中国航天的新纪元啊。

从那以后,咱们就像开了挂一样,不断地向太空进军。

这颗卫星就像一颗种子,种下了中国航天的梦想,然后慢慢发芽、长大,长成了现在让全世界都瞩目的参天大树。

它不仅仅是一个卫星,更是咱们中国人的骄傲,是那个时代人们用智慧和勇气书写的壮丽篇章。

每次想到东方红一号,我就觉得特别自豪,咱中国人,就是行!。

东方红一号研发故事

东方红一号研发故事

东方红一号研发故事
嘿,你知道东方红一号吗?那可是咱国家航天史上的大宝贝啊!咱就来讲讲它的研发故事。

当年啊,那帮科学家们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一门心思扑在东方红一号的研发上。

钱学森钱老那可是核心人物啊!他就像是个厉害的将军,指挥着大家往前冲。

“咱一定要把这卫星送上天!”他们互相打气。

这研发的过程可不简单啊,难题一个接一个。

就好比爬山,刚爬过一个山头,又瞧见更高的山头在前面等着呢。

有一次,遇到个大难题,大家都有点犯愁了。

这时候,一个年轻的科学家站出来说:“怕啥呀,咱肯定能搞定!”嘿,你说这人多有劲儿!大家一咬牙一跺脚,接着干!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斗,东方红一号终于研制成功啦!当它发射升空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那场面,可别提多激动了!就像自己的孩子终于长大成人了一样!
东方红一号的研发故事,那真的是充满了艰辛和汗水,也充满了自豪和骄傲啊!这难道不是咱中国人的伟大成就吗?这就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和敬仰的啊!。

东方红一号研制的故事

东方红一号研制的故事

东方红一号研制的故事哎,说起那东方红一号,咱得往回捯饬捯饬,回到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那会儿啊,咱们国家正卯足了劲儿往天上冲呢!一开头,那可不是一拍脑门子就能上的事儿。

得有人挑大梁,得有团队拧成一股绳,还得有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

咱们就说说这研制团队吧,那可真是一帮子“拼命三郎”,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头,跟那些个零件啊、图纸啊较上劲儿了。

他们心里头啊,就只有一个念头:“咱得让那卫星上天,唱响咱们自己的歌!”1.1 团队里的那些个专家,那都是国宝级的人物,一个个跟老黄牛似的,埋头苦干。

他们开会讨论的时候,那场面热烈得跟过年似的,七嘴八舌,各抒己见,但到最后总能拧成一股绳,定下个最佳方案来。

1.2 记得有一次,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关,他们连续熬了好几个通宵,眼睛里都布满了血丝。

但没人喊累,没人叫苦,因为他们知道,这事儿关乎国家荣誉,马虎不得。

最后,还真就让他们给啃下来了,那叫一个痛快!再来说说这卫星的设计吧,那也是费了老鼻子劲儿了。

咱们得让它既轻巧又结实,还得能在太空中唱出歌来。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啊!2.1 设计师们那是绞尽脑汁,画了一张又一张的图纸,改了一遍又一遍的方案。

他们不仅要考虑卫星的结构、材料,还得琢磨怎么让那小小的卫星能在太空中稳定地运行,还能把声音传回地球。

这难度,简直比登天还难啊!2.2 不过,咱们中国人有的是智慧,有的是毅力。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终于,那颗承载着无数人心血和希望的卫星——东方红一号,诞生了!发射那天啊,整个国家都沸腾了。

人们守在收音机旁、电视机前,就等着听那来自太空的歌声。

3.1 随着一声巨响,火箭腾空而起,直奔云霄。

那一刻啊,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生怕出点儿什么岔子。

但幸运的是,一切都那么顺利。

当那熟悉的旋律——“东方红,太阳升……”从收音机里传来时,整个国家都沸腾了!3.2 人们欢呼雀跃,互相拥抱,仿佛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报。

那不仅仅是一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啊,更是咱们国家科技实力的一次大飞跃!如今啊,每当我想起那段历史,心里头就充满了自豪和感动。

东方红一号历史背景简述100字

东方红一号历史背景简述100字

东方红一号历史背景简述100字东方红一号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也是亚洲第一颗、世界第五颗进入太空的人造卫星。

它在1970年4月24日由中国成功发射。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正值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竞争争夺科技领域的优势。

苏联的斯普特尼克一号于1957年成功发射,成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撼了全世界。

这也引发了中国政府的警觉,认识到发展航天技术的重要性。

中国尽管当时经济条件有限,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但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始着手开展航天技术研究。

他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终于在1960年代初期开始了独立自主的卫星研制工作。

东方红一号的研制过程艰难而漫长。

中国科学家投入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和资源,经历了许多失败和挫折。

然而,他们坚持不懈,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最终取得了成功。

东方红一号发射的成功,不仅仅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步,更是中国科技实力的重大突破。

它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展示了中国的自信和实力。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也对中国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成为了全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提振了人们的士气。

这一壮举也激发了更多人的科学热情,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之后,中国陆续发射了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三号等一系列卫星,进一步推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

东方红一号的发射还意味着中国进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

它不仅证明了中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实力,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总之,东方红一号的发射在中国乃至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仅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更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标志着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地位的崛起。

它激励了无数人追求科技梦想,推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