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3.1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3.3.3.1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3.3.3.1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平舆县人民医院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三、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四、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五、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六、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七、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门诊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手术安全核查表

平舆县人民医院

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

手术风险评估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2)麻醉分级,(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如果不手术患者将不能存活;

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2.手术风险分级的计算

手术风险分为四级。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和手术持续时间的分值相加,总分0分为NNIS-0级,1分为NNIS- 1级、2分为NNIS -2级,3分为NNIS-3级

表1:分值分配

表2:手术风险分级计算举例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示范文本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 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 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 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 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 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 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

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科。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一)、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如果不手术的患者将不能存 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 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属急诊手术在“ ?”打“?”。 (4)手术类别由麻醉医师在相应“ ?”打“?”。 (5)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h内由主管医生填写。

《安全管理制度》之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如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则由术者主持并填写表格。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二)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九、医院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十、《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案中保管。 十一、手术科室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要建立交接制度,并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逐项交接。

(完整版)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细则 一、目的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发生错误,确保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得到有效落实,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二、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三、定义 手术安全核查是指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及手术风险、手术使用物品清点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对输血的患者还应包括对血型、用血量的核查。 手术安全核查应有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记录、确认并签字。本《细则》所指的手术医师为术者本人,特殊情况下(如院外专家作为术者)可由第一助手代替。 四、手术安全核查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并负责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麻醉实施前核查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麻醉开始前所有核查内容经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核查确认后,由手术医师在相应位置正规签全名。 (二)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并负责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手术开始前核查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

况由手术室器械护士在认真核查后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手术开始前所有核查内容经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后,由麻醉医师在相应位置正规签全名。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并负责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器械、敷料等),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核对术中用药和输血情况,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离开手术室前所有核查内容经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后,由手术室护士在相应位置正规签全名。 五、手术安全核查管理 (一)病房经治医师术前负责为手术患者配戴标明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腕带),以便核查。 (二)由麻醉医师全面主持《手术安全核查表》相关内容的核查及《手术安全核查表》填写审核工作,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分别负责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个时点的核查,核查情况经三方共同确认后分别签名。如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则由术者全面主持手术安全核查工作,并负责《手术安全核查表》审核,麻醉医师栏内容由手术医师完成并签名。 (三)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工作流程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四)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由巡回护士负责口头复述一遍,待医师确认无误后执行,并留药品安瓿以备核查。口头医嘱执行后,麻醉医师负责及时做好相应记录。 (五)《手术安全核查表》归入病案。 (六)各手术科室、麻醉科主任是本科室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主要责任人。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相公中心卫生院 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 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教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

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获得其知情同意。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 H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 皿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W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②麻醉分级(ASA分级) 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 W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 P6:脑死亡的患者。

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平舆县人民医院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三、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四、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五、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六、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七、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门诊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手术安全核查表

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和流程图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就是由具有执业资质得病房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与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手术患者出病房前,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与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与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得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她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得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得内容及流程。 (一)出病房前:由病房护士根据病历、医嘱,到床旁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确认,核对腕带身份标识,核对手术部位及标识。并与手术室护工得手术病人转运本核对(科室,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性别,手术名称),确认无误后签字,认真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注意术中用药,管道情况,皮肤情况等内容)。 (二)麻醉实施前:三方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就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三)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得核查由

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报告。 (四)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得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手术室护士并填写手术转运交接单. (五)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得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得负责人就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得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得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得措施并加以落实。 手术安全核查表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9326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 正式样本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管理制度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

手术风险评估表说明

《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使用说明 一、卫生部《2008年医院管理年活动方案》重点工作之二 “病人安全目标”中“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是具体落实的措施 二、各医院要将《手术安全核对》与《手术风险评估》工作制度化。 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流程。每一例手术均需执行此项工作,每个月、季、年都应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 三、通过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手术风险分级”方法。 不但可以了解手术风险程度外,还可以准确地比较各医院之间“手术部位感染率” 的差距,也可以与国际上水平作横向比较 四、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简介: 在国际医疗质量指标体系中是按照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手册”中的“手术风险分级标准(NNIS)”将手术分为四级,即NNIS0级、NNIS1级、NNIS2级和NNIS3级,然后分别对各级手术的手术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从而提高了该指标在进行比较时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手术风险标准依据,是根据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2.麻醉分级, 3.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的。定义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将手术切口按照其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野无污染;手术切口无炎症;患者没有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没有意识障碍 II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手术):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患者进行气道、食道和/或尿道插管;患者病情稳定;行胆囊、阴道、阑尾、耳鼻手术的患者 III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IV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严重的外伤,手术切口有炎症、组织坏死,或有内脏引流管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

XX 市人民医院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流程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护士共同参与,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核查结果由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共同确认签字。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或第一助手。 2、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3、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 (二)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手术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室护士主持、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五)核查过程要求主持人唱读。 4、《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科室带入,分别由查对主持人填写、签字。

5、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负责对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及时清点核查,手术巡回护士和手术器械护士共同核查签字并完成《手术清点记录》。手术清点记录一式两份,一份手术室留档,一份归入病历。手术清点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手术日期、手术名称、术中所用各种器械和敷料数量的清点核对、签名等。 5、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6、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7、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8、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9、医院医务部、护理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10、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相互督促,对未按照上述规定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将分别按50元/例扣发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并予以院内通报。 11、《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案中保管,手术病历无手术安全核查表视为不合格病历(单项否决),将对主管医师按不合格病历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12、手术科室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要建立交接制度,并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逐项交接。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表及流程(完整版)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德庆县人民医院 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 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见附件)。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 手术医生、麻醉师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教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24h 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获得

其知情同意。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术前24h 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 H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 皿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 W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②麻醉分级(ASA分级) 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 W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 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 P6:脑死亡的患者。 ③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整理篇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流程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得到客观评估,诊治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差异的不同制定出适应每个患者详细、科学的手术方案,当患者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手术方案,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地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说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 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 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替代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择期手术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讨论、会诊;手术风险评估分级≥3分的择期手术,科室讨论后科主任报告医务科。对于所有风险评估分级≥2分的急诊手术,主管医师必须立即开展治疗、抢救工作,并立即向科主任回报,科主任视病情情况向医务科汇报。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 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流程:术前医师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对病人评估评估结后 拟定手术方案告知患者评估结果及手术方案,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名评估 有疑问或困难组织会诊并上报医务科。 六、手术风险评估内容 (一)术前24小时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

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2、麻醉分级(ASA)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机生命;P5:如果不手术的患者将不能存活;P6:脑死亡的患者。 3、手术持续时间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收视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标准时间内完成组”;“手术超过标准时间完成组”。 属急诊手术在:“□”打“√”。 4、手术类别由麻醉医师在相应“□”打“√”。 5、凡属以下几种情况之一(但需紧急手术者),均视手术风险评分(NNIS)为3分: (1)严重创伤:多发性创伤、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征等。 (2)严重感染:如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严重腹腔感染、继发创伤后的感染等。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52453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医院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流程 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使患者得到及时、科学有效的治疗,我院特制定患者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一、手术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生、麻醉师对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术前主管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应对病人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内容逐项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与术前讨论制定出安全、合理、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必须做好必要的术前知情告知,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并嘱患者或委托人签字。手术风险评估分级≥2分时,必须在科主任的组织下进行科内甚至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报告医务部。 四、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五、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 (一)、术前24小时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病人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 (1)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 (2)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 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 2、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应参照执行。 3、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4、手术安全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如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则由术者主持并填写表格。 5、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1)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中内容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示、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其他内容,由核查三方共同核查确认。(2)手术开始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示,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按上述方式,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

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 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4)三方核查人确认后分别签名。 6、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7、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8、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9、医院医务部门、护理部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10、《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案中保管。 11、手术科室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要建立交接制度,并严格按照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逐项交接。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559-45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记录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

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34934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34934

手术安全核查制度 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同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其他有创操作可参照执行。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标示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主持,三方共同执行并逐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二)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四)三方确认后分别在《手术安全核查表》上签名。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由麻醉医师或手术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师共同核查。 八、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应归入病历中保管,非住院患者《手术安全核查表》由手术室负责保存一年。 九、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的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十、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本机构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十一、为确保及时有效查对,《手术安全核查表》由麻醉医师主持并填写;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则由术者主持并填写。 附件:手术安全核查表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60647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60647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为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估,进一步提高我院围手术期管理质量,依据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评估制度: 一、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二、医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 三、手术风险标准:是根据手术切口清洁程度、麻醉分级、手术持续时间这三个关键变量进行计算。 手术切口清洁程度 根据外科手术切口微生物污染情况,外科手术切口分为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感染切口[引自: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 一. I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手术未进入感染炎症区,未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咽部位。 二. Ⅱ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手术进入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及口沿部位,但不伴有明显污染。 三. Ⅲ类手术切口(污染切口):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为化脓区域;开放性创伤手术;胃肠道、尿路、胆道内容物及体液有大量溢出污染;术中有明显污染(如开胸心脏按压)。 四. IV类手术切口(感染切口):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一)麻醉分级(ASA分级) 手术风险分级标准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将麻醉分为六级(ASA分级)。 P1:正常的患者; 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 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

医院手术及有创操作安全核查制度

医院手术及有创操作安全核查制度 1.目的:为了保障手术及有创操作安全,避免错误。 2.范围:本院开展的手术、有创操作(包括有创检查、有创治疗)。 3.定义 3.1手术安全核查是指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共回按照核查表内容有序进行的确认程序。 3.2 Time-out是指在患者切皮前或操作前,应有一段短暂作业静止期(Time-out),所有参与手术/操作的医务人员参与共同确认患者、手术/操作部位和手术/操作方式等相关内容的手术/操作前确认程序。 3.3麻醉医师参与的手术:由麻醉医师参与,术中需要麻醉医师监测各项生命体征的各类手术,包含手术室内的手术及无痛内镜检查、无痛人流等。 3.4无麻醉医师参与的手术:一般无须麻醉医师,由手术医师实施局麻的各类手术,主要是门、急诊小手术。 3.5有创检查:指带创伤性的检查,如胸穿、腹穿、腰穿、骨穿、胃镜检查、肠镜检查、支气管镜检查等。 3.6有创治疗:指带创伤性的治疗,如皮肤科治疗.口腔科拔牙治疗等。 4.权责 4.1医师、麻醉医师、护士:按照核查表的内容,完成各项核查。

4.2医务部:监管手术及有创操作安全核查制度与流程的执行。 5.制度内容 5.1我院诊断或治疗性的各类手术及有创操作,可分为有麻醉医师参与的手术、无麻醉医师参与的手术、有创检查、有创治疗等。 5.2我院诊断或治疗性的各类手术及有创操作都要按照各类核查内容,在手术及有创操作开始前要认真按照核查表核对所要求的内容。 5.3实施安全核查场所包括:所有实施手术及有创操作的医疗区域。如手术室、DSA室、内镜中心、各临床科室、急诊小区、超声诊断科、放射科等。 5.4麻醉医师参与的手术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的内容核查 5.4.1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护士三方(以下简称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5.4.2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5.4.2.1麻辞实施前:由手术医师主持并记录,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手术及麻醉知情同意情况、麻醉方式、麻醉设备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准备等,注明核查时间。 5.4.2.2手术开始前:由麻醉医师主持并记录,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手术、麻醉风险预警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