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

合集下载

我国住房保障对策研究

我国住房保障对策研究
越大 , 建设标准越来越高 ,贪大症” “ 严重 。 () 3 销售价格较高。根据有关文件的规定 , 新建经济适用住
房的价格构成应保证“ %以下 的利润” 但是一些地方的经济适 3 ,
用住房的价格远远 高于这个标准 。
2 廉 租 住 房 制 度 存 在 的 问题 、
开发商和私人投 资者开 发廉价出租房 , 并为其提供 补贴和优惠
加, 不会积极腾退经济适用住房。 () 2 建设标准失 控。些年来 有些地方 出现 了打 着经济适
13 94年 , 美国 国会 颁布了《 国家住 房法》 Nao a Ho s g ( t nl ui i n
A t, 立联邦住房管 理局 (H ) c)并成 F A 和联邦储 蓄贷款保 险公 司 (S I ) 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主要有以 下几个特点 。 FLC 。美
开发商 ;S I F LC组建的“ 互助抵押贷款保 险基金 ” 则负责 针对 中 低收入家庭提供抵押贷款保 险 。与此同时 , 国国会 也成立 了 美
公积金增值收入 、 政预算 、 公房出售或 出租 收入 、 财 直管 社会捐
赠等。但在实际运行中, 公房基本上都已经出售给了个人, 能够 由美国政府提供信用支持的房利美和房地美机构 。而以上这些 用来出售的公房很少。与众多家庭急迫的廉租住房需求相比,
( ) 立制度的根 本 目的与 政策 实际覆盖 面之 间的矛盾 。 2建
在 资 金 使 用 及 管理 方 面存 在 问题 。 本 文 借 鉴 美 国、 加 坡 等 国 新 的 经 验 , 出 我 国城 镇 住 房 保 障 改 革 应 遵 循 适 度 保 障 、 态 调 提 动 整 等 原 则 , 强 政 府 责任 意识 , 全 财 政金 融 体 系。 加 健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保障性住 房的选址要 符合保 障性住房 的使用 者交通 出行 方便 的要求 , 降低 通行 的费用 。客观来说 , 保障性住房是一种带
有福 利性质的住房措施 , 建设在城市主要生活区 , 成本过高 。但
如果 建设到离城市较远 的郊 区 , 又不能真正 方便 人民群众的生
活和工作 。因此 , 把握好成本与便民之间的度是非常重要的 , 需
要加大保障 洼住房建设规 模 ; 同年 1 , 1月 出台了保障性住房政
策, 再次大力推行保 障l住房建设。 09 , 国出台了+项 以 生 20 年 我
扩大 内需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为 目标的宏观 调控政策 , 其
当前 ,我 国保障性住 房在运行 机制上实行 的是审批 核准 制, 但在 实践操作 中 , 这种 “ 申请——审批一
3 保 障性 住 房 建 设 标 准偏 高 , 构 不 合 理 , 应 总 量 严 重 、 结 供
不 足
我国从 1 9 9 8年起开始实施住房制度改革 ,现在 已大体上 形成由住房公积 金制度 、 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三部分 构成的住房社会保障体 系。就武汉市来说 , 19 从 9 3年开始保障 性住房 建设 ,现已有近 1 5万户家庭住进 了经济适用房 , 万余 4 户低收入家庭享 受了廉租房保障 ,实 现了人均 月可支配收 入
完整的住房保 障体 系。
二 、 国保 障性 住 房 面 临 的 问题 我 1 住 房 保 障 法 制建 设 滞 后 , 障性 住 房 的相 关界 定 不 准确 、 保
保 障 性 住 房 建设 “ 民 区 ” 城 郊 化 等 问题 。 本 文 针 对 这 些 问 贫 和
题 , 出 了一 些 有 效 的 对 策 , 提 以促 进 我 国保 障 性 住 房 建 设 的 健

简述保障性住房常见问题

简述保障性住房常见问题

简述保障性住房常见问题1998年7月公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宣告了福利分房制度的终结和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开始。

经过近30年的“房改”,住房商品化和社会化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住房不仅成了居民的居住场所,也成了居民保值增值、抵御通货膨胀的良好投资品种。

但是,市场化取向的住房体制改革也使得房价上涨过快,尤其是房价上涨速度远远大于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速度,低收入家庭只能“望房止步”。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是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得到解决的,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

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已经说明完全市场化改革是不可取的,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保障性住房,“以商品房为主导以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和限价房为补充”的住房供给体制应该成为我国政策取向。

一、我国城市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政府环节的问题保障性住房规划与建设的主导者是政府,政府的政策和资金、行动的支持对于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前我国的大多数城市的城市保障性住房规划都存在着用地面积不足、资金不到位等的问题,这严重的影响到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减少使保障性合住房这一改善民生的措施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同时,在选择承建商的时候,某些地方政府存在着资格审查不严格的问题,而且保障对象部分错位,直接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结构的不均衡、住房资源不够充裕等问题的出现,不但不能降低房地产业过热带来的风险,而且还给“小产权房”的出现和发展提供了空间。

2、居民收入审查形同虚设按政策规定,保障性住房只能出租或出售给中低收入的家庭,但在现实中,这一规定已经基本失去了意义。

不排除保障房还是解决了一批生活非常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但一些保障性住房被高收入家庭或已有一套或多套住房的家庭所租用或购买,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也是众多学者呼吁取消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原因。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是当前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一环。

然而,在当前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情况下,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已经成为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2. 资金投入的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现实情况却是资金投入不足,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滞后,甚至一些项目无法得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3. 建设质量难以保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的安全问题,这是一种无法接受的局面。

1.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但目前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这导致了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分散、效率低下等问题。

2. 保障性住房分配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分配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

目前,一些人想要获得保障性住房,需要排队等待,甚至有人需要等待数年之久,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 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的能力不足:保障性住房管理机构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导致保障性住房的管理效率低下,甚至存在管理漏洞。

1. 加强土地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以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同时,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管理,防止长期闲置等情况的发生。

2. 提高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确保资金得到合理的利用。

3. 加强建设质量的管理:政府应设立专门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建设质量的把控和监督,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4. 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政府应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包括人才队伍的建设、系统的标准、科学的管理模式等。

5. 实行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政府应该建立起公平合理的保障性住房分配机制,通过公正透明的分配体系,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在推行住房制度改革过程中,为解决城镇职工住房消费问题而推行的一项强制性的长期住房储金制度。

作为住房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机制转换的重要形式,它已成为基础性制度和核心制度。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和制度创新,已经初步形成“单位资助、个人缴存、互助贷款、廉租保障”的政策体系,住房公积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改善了居民消费结构,促进了住房消费。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住房公积金制度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日趋密切。

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和住房市场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房价的快速上涨,使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开始弱化。

1.住房公积金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1.1保障功能范围小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改革,财政供养人员逐步减少。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企改制,国有单位职工减少,很多非公有制单位的职工:个体工商业者、社会自由职业者、进城务工人员尚未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基本上游离于制度之外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的归集。

因此,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范围有缩小的趋势。

1.2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缴存差距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区域间业务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加大。

职工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存在较大差异,职工公积金余额最高的有十几万元,最低的只有几千元,折射出职工在工资收入上存在不公平现象,过大的缴存差距有损制度的和谐。

1.3住房公积金政策法规不配套,行政执法难《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虽然对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提取、使用、管理机构、监督等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没有相应的实施办法和具体的操作规程。

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有关政策与住房公积金的有关政策不配套、不严密,增加了执行的难度。

一些单位和企业受眼前利益和狭隘思想的驱动,对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重视不够,认识不够到位,总是强调各种困难拖欠公积金,有些职工也对这项制度漠不关心,形成了业内人士所归纳的“法人不执法,主人不做主”的状况,造成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更为艰难。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的问题主要有:政府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完善、监管
不到位、租赁市场不发达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政府应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增加财政
补贴,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顺利进行。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与民营
企业合作进行房地产开发,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要完善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责任明确、权责分明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
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加强政府职能部门
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

建立健全居住证制度,加强对住房分
配和管理的监督,确保保障性住房资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使用。

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审核制度和评估机制,加强对保障性住房项目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审查和监管,确保项目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加强对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推动建立健全住房租赁合同和纠纷解决机制,维护租房人的
合法权益。

要推动保障性住房与市场化住房的有机衔接。

建立起长效机制,避免保障性住房成为
高薪人士的福利,并推动保障性住房向市场化住房的过渡。

鼓励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通
过鼓励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和发展长期租赁市场,满足不同群体对住房的需求。

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关于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对引起住房问题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初级阶段,受经济发展程度和福利水平的限制,以及人口增长较快、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影响,住房矛盾普遍比较突出,特别是低收入阶层的住房短缺问题相当严重。

我国住房市场和房产抵押贷款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政府住房政策和住房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执行实施力度不够,法律监督也比较薄弱。

住房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国政府长期致力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住房问题住房政策解决对策住房保障,一个关键词正吸引着亿万人的眼球,成为2008年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成为影响民生、影响市场的重大课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用大量篇幅谈到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问题,并提出“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廉租住房建设,增加房源供给,加强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积极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等具体举措。

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也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从“居者有其屋”,到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住有所居”,表明中央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政策越来越符合实际。

住房、楼市的种种矛盾,都和中国住房政策体系有关。

所谓住房政策,是指政府满足不同层次住房需求的政策,它不同于产业政策,也不同于行业管理政策。

从国外情况看,国情不同,住房政策也不同。

因此,我国的住房政策设计,必须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政策体系,而要想设计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住房政策体系,就有必要了解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城镇住房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计划的福利房分配政策,单位制内的成员由单位解决住房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住房供给从逐步的商品化向全面、快速的市场化方向发展,使得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扭曲,呈现过热的现象。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政府开始调整原有的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实施宏观调控,意图平抑房价与调整房屋供给结构,使多数人都住得起房。

简述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述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建筑行业进入到蓬勃发展时期,保障性住房建设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建设质量和管理却频频出现问题。

进入退出机制不健全、管理实施机构缺失、物业管理费用收取不公等现象层出不穷,从而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因此,只有不断大力推进和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才能使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本文就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为保障性住房管理增加助力,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问题;解决对策引言: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问题亟需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建设管理不仅对民生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有重要影响,也对促进发展和扩大内需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国家推行了大量的保障性住房,以应对人民住房困难、生活质量不高的民生问题,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在经过公共租赁房屋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实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工程后,使住房困难得到相对缓解。

然而,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大大阻碍了保障性住房推广的进程,必须将其及时解决。

1.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1进入退出机制不健全导致不公平现象产生目前,在保障性住房实施环节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保障性住房的最终效果与预想有很大差异,进入信息核实阶段时,由于保障性住房的入住公示信息是由政府多部门联合发布,加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很多低收入家庭无法得到及时的信息,导致其出现入住滞后甚至无法入住的情况,权益无法得到切实保障。

并且在一些家庭购买经济性适用房后,随着收入增加和人口数量的改变,不再适用标准,却依然能够领取到政府补助金,间接导致了一些保障性对象被迫成为非保障性对象,使住房保障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分配,一些真正无房困难家庭得不到及时的住房保障。

究其原因,是由于没有做到及时对申请人的收入进行调查。

当今社会,在对个人资金管理和信用管理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从而导致无法准确掌握每个家庭的收入情况,一些隐藏性收入无法得到统计,还有一些从事自由职业的人员和非劳动者更是难以判断,在审核阶段仅仅依靠个人申明,以及该地区村委会出示的收入证明作为参考依据,在现实情况中,村委会难以核查其真实收入情况,仅仅只能听他一面之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问题和对策
自从1998 年实现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至今,我国基本上已经建立起住房公积金、经
济适用房、廉租房组成的住房保障体系,为解决广大群众的住房问题,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
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启动较晚,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
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
1. 对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规定不合理,实际的供应对象存在偏差
首先,很多地区的保障性住房对供应对象都要求具有本地的非农户籍。但随着我国经济
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地推进,城市中的流动人口也越来越多,比起具有当地城镇户
口的职工,他们的收入普遍更低,居住条件更差,更应享受住房保障。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
却将他们排斥在外,每年春节中国特有的返乡大潮在某种程度上对现行住房制度的一种反映。
其次,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未能覆盖部分中低收入者,供应对象存在政策空白区,形成
夹心阶层。这些阶层主要是指其收入水平和住房标准超过了保障性住房的范围,而又没有能
力购买商品房的人群。这部分人主要包括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不够廉租房申请
条件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家庭等。
此外,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发生偏差。经济适用房的供应对象应该是城市低收入家庭,
但由于我国目前对居民的收入没有确切的统计资料,加上相关的法律以及监督机制不完整,
以及相应的腐败问题,导致部分高收入者和投机者进入经济适用房市场,经济适用房供应对
象发生严重偏差。因此,常常会有开着高档汽车前去购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发生。
2. 保障性住房的集中建设导致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程度的加剧。
保障性住房在建设过程中往往采取集中建设,这将造成城市居住空间的贫富隔离,会导
致不同阶层间的对立与冲突更加显现,造成同一地区社会认同、社会参与、社会整合的困难,
加剧低收入阶层的弱势地位。
3. 廉租房制度建设缓慢,覆盖范围小
在廉租房的供应方面,政府对兴建廉租住房的投入过小,房地产开发公司不愿意承建廉
租房,这导致了廉租房的建设过为缓慢,远不能覆盖到所需要的人群。全国土地出让收支基
本情况显示,2009 年全国用于廉租住房支出仅为187.1 亿元,仅占当年土地出让支出总额
的1.5%。土地出让净收益资金低于《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管理办法》中规定的10%的比例。
4. 保障房的监管和退出机制不够健全
我国大部分城市尚未建立起保障房的科学监管与退出机制,一些城市的低收入群体虽然
已经摆脱了贫困,但依然占有廉租房的情况屡见不鲜。其后果,一方面影响了保障性住房的
有效流动,限制了这一稀缺资源效益最大化的配置;另一方面造成了保障性住房资源未能真
正供给于最需要的低收入家庭,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
5. 保障性住房产品的内部相互割裂
在不同的阶段,根据不同的工作重点,我国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公共
租赁住房等一批住房保障政策和相关产品。然而,这些保障政策规定和产品处于内部相互割
裂的状态,互不隶属。比如租售安排上,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廉租房以租为主。在腾退方
式上,经济适用房五年之后还可以售卖,这意味着经济适用房对应保障对象相对于廉租房、
公租房保障对象的收益会大很多。
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几点建议:
1. 扩大并明确城镇保障性住房的供应对象。
首先,保障性住房不能只限制在当地的城镇户口,而应当包括那些无本地户口的常住居
民,协调好外地农村户籍人口在原籍的宅基地的转换机制。其次,住房保障制度还应充分考
虑到夹心阶级,将政策的范围扩大到那些既不够保障性住房标准,又无力在近期购买商品房
的人群。此外,还应加快建设城镇家庭住房、收入管理的动态信息系统,减少人工审核漏洞。
并且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严厉打击那些高收入群体利用政策漏洞占用保障性住房资源进行
投机活动的行为。
2. 明确并加大保障性住房开发配建的比例,改变集中建设方式,促进居住融合。
西方发达国家的住房建设中,为了促进不同阶层人群的居住融合,对新住宅的建设项目
都要求一定比例的低收入居民住房的配套建设。目前,我国对新建保障性住房的配建比例作
出了相应规定,但比例的规定并不明确,并且各地所规定的配建比例过低。因此除了明确比
例并严格执行外,应加大配建比例,尽快实现各阶层居民的居住融合。
3. 政府加强对廉租房建设的推进力度
政府继续加大对廉租房的投入力度,要使廉租房成为住房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
成部分,从而解决大多数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其次,加大一些旧的公房的改造工作,
使之可以投入到廉租房市场中来。此外,推出相应的引导政策,鼓励地产开发公司更多地投
入到廉租房的开发建设中来,利用政策的倾斜来保证开发商的利益,以吸引更多的开发企业
加入进来。
4. 健全保障房的退出机制
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实施管理部门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建立本市、本地区享受
廉租房优惠政策待遇的城镇居民收入档案管理制度和收入变化追踪制度,对那些因工作岗位
和职位变化、收入水平提高,实际收入水平已经超出享受廉租房优惠政策准入门槛的城镇居
民,应尽快取消其居住低租金廉租房的资格或取消其享受廉租房补贴待遇, 完善相关退出
机制,切实保证那些真正需要住房保障的城镇低收入家庭能够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优惠
政策待遇,实现廉租房建设和经营的良性循环和健康运作。
5. 整合保障性住房产品,实现内部可流动
具体方式可包括:首先实现住房保障政策的并轨,确定统一的保障条件、待遇标准等;
其次,标准并轨,即按照收入条件、住房条件和净资产价值等确定统一的保障标准,经济条
件相同,享受的保障待遇相同,确保横向公平;管理并轨,改变保障性住房分块管理的格局,
将所有保障性住房纳入统一的管理体系,按照统一的管理规则进行管理;最后,腾退并轨,
改变腾退规则和执行不统一的格局,实现所有保障性住房腾退规则的统一,确保政府、投资
者和住户享受公平的腾退待遇。从而做到可租可售促进住房保障体系内资金良性循环。
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
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
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
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
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
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
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
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

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
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
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
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
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
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
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
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
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
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
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64861425414
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
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897888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