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小猪喂什么料猪崽断奶后饲喂方法

断奶小猪喂什么料猪崽断奶后饲喂方法
断奶小猪喂什么料猪崽断奶后饲喂方法

断奶小猪喂什么料猪崽断奶后饲喂方法

断奶小猪喂什么料?

在配合仔猪日粮时,要充分注意饲料原料的选择。

①能量饲料:在谷类饲料中,玉米和小麦的适口性**好;但小麦中含有大量非淀粉多糖,需要与小麦专用酶配合使用,并且用量不宜超过20%为宜;另外,含高乳糖的乳清粉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保育猪特别对乳糖仍然有一定的依赖性,对保育猪肠道良性菌群的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②蛋白饲料:淡鱼粉、血粉、血浆蛋白粉是良好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大豆粉的植物蛋白质含量较高,炒熟后有香味,可提高适口性;奶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

③油脂的选择以豆油、玉米油、椰子油及棕榈油等为主,要求纯度高,并使用抗氧化剂,其中豆油、椰子油的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一般添加1%~5%,使用时应注意高含量油脂对压

粒的不利影响。

④添加剂:为了增强仔猪的抵抗力,减少下痢,促进生长,日粮中经常加入抗生素、驱虫剂和促生长剂等。常用的抗生素有杆菌肽锌、土霉素、抗菌肽等。试验结果表明,添加抗生素,可以使仔猪的日增重提高12%~15%,饲料报酬提高5%~6%。另外,为了增加仔猪体内胃肠道的酸度,提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同时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在仔猪日粮中加入1%~2%的有机酸(如柠檬酸、延胡索酸等)可促进生长。在仔猪日粮中加入复合酶制剂,可帮助消化。适当加入调味剂,可改善日粮的适口性,但不要过量添加,否则仔猪采食太多、也易引起拉稀。

猪崽断奶后饲喂方法

1、开食前调养。哺乳仔猪使用开食料的效果与母猪有关。如果仔猪有足够的机会吃到母

乳,仔猪就不愿意采食开食料。所以,适当把母猪与仔猪分隔一段时间,可以促进仔猪采食开食料。如果在断奶前能采食大量的含有大豆粉的开食料,则免疫系统将会产生耐受适应并

降低断奶以后的过敏反应。相反,如果在断奶前采食的开食料很少,则可能出现强烈的免疫

反应,使断奶以后的仔猪长时间由于小肠过敏性反应而造成下痢的顽疾。

2、选料条件。哺乳仔猪的开食料使用首先应考虑开食料是否是仔猪喜欢采食并容易消化的日粮;还应考虑开食料的物理性质,要选用适合仔猪的片状、小颗粒或粉状饲料让仔猪采食。

3、饲槽置放。所用的开食料饲槽必须适合仔猪接近和采食;开食料饲槽的位置应放在仔猪不容易发生拥挤碰撞的地方;哺乳仔猪开食料的投放应该是“少量多次”;保持饲槽的清洁卫

生,保证开食料新鲜,没有发酵味和异味,注意经常彻底清理饲槽,剩料要清除掉。

4、正确开食方法。从仔猪30日龄开始,增加喂料次数,一般日喂5~6次,并要固定时间,使猪养成定时采食的习惯,从而使其有饱有饿,既可增加消化能力,又能保持猪的争食习性,更适应仔猪爱吃新鲜饲料的特点。每加一次新鲜饲料,仔猪就争食一番,无形间就多吃一点饲料。同时,少喂勤添,可减少饲料的浪费。

5、开食后提高日粮营养。如果断奶时营养应激对采食的影响可以克服,仔猪从母乳转到固体饲料的不良影响就会减少,仔猪的生长将会增加。因此断奶后仔猪日粮中增加脂肪,降低蛋白质水平,有利于小肠中的消化适应,而适当使用非淀粉多糖成分(如甜菜渣等)也可有利于降低仔猪的下痢。

在稍适应一两天以后,应设法迅速提高仔猪的采食量,可以刺激小肠黏膜的生长和功能发挥。如掺喂些豆饼、豆渣、鱼粉或小鱼、小虾等促进采食,使仔猪生长快、体质强。

在仔猪断奶前就可以将饲料抹在母猪的乳头上,让仔猪在吃奶时就适应饲料的味道,这样能尽量减少仔猪断奶后对于饲料的抵触,让开食更加顺利。

断奶仔猪拉稀怎么办?

1、对腹泻严重脱水过多仔猪的治疗:只要仔猪有食欲,可配制电解质水溶液饮用。具体口服补盐液参考配方:纯葡萄糖25克,氯化钠4.5克,碳酸氢钠2克,柠檬酸0.3克,醋酸钾0.2克,氯化钾0.05克。加水100毫升。饮用电解质水可调节神经-体液平衡,增强机体

抵抗力,达到降低应激反应,提高增加体重的效果。

2、抗生素药物治疗:对断奶应激,继发大肠杆菌感染的仔猪腹泻可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

2.5%恩诺沙星注射液,0.1毫升/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3天;先锋9号注射液2~3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2天;水溶性氨苄青霉素50克溶入200千克水中,连续饮用3~5天。

3、血便治疗:仔猪腹泻粪便中出现血液,首推药物是0.5%的痢菌净,0.5毫升/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两次,连用2天,效果较好。

4、验方治疗细菌性腹泻:取木炭末500克置锅内炒10秒种,加醋250克和捣碎的大蒜200克炒15秒种,用水调成糊状,涂抹发生腹泻的猪舌头上让其舔食,对细菌性腹泻有效果。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为不耽误病程,建议您尽快请当地的兽医进行现场检查诊断。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 摘要从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初生重;养好产后猪,确保泌乳力;仔猪重管理,提高生长力;加强卫生防疫几个方面总结了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仔猪;断奶窝重;技术措施 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应采取综合措施。 1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 仔猪的初生重与成活率密切相关。在正常护理的情况下,初生重小于1.0kg 的仔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达到40%,体重在1.3~1.5kg死亡率仅为5%~8%。因此,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使其产出健康的仔猪,是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重要环节。 2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 作为商品猪场引入优良品种和体格大的种母猪繁殖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在选配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异质交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防止体形较小的公母猪相互交配产出较多弱仔,使其抵抗力、免疫力低下,增大死亡率。 3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初生重 3.1妊娠前期(一般指配种后至怀孕80d)该阶段的目标是保证母猪营养全面,防止母猪流产,促进胎儿整齐发育。配种前7~10d适当加料刺激,可增加母猪排卵数而提高产仔数,特别是对较瘦的母猪,“催情补饲”效果较好。而在妊娠早期,在体内激素等作用影响下母体新陈代谢加强,食欲增加,消化能力提高,体重增加很快,需要适当限制饲喂,否则将导致母体太肥,致使早期流产,产仔数减少,同时也将造成后期分娩时难产以及产后母猪的采食量减少,导致泌乳量减少,从而影响仔猪发育。 3.2妊娠后期(怀孕80~114d)该期的目标是保证母猪充足营养,使产出的仔猪整齐一致,避免产弱仔。仔猪初生体重60%~70%来自于后期(临产前30~40d)的快速增长。因此,母猪妊娠后期营养的摄人量将直接影响胎儿的大小。 随着母猪腹围的逐渐增大,消化系统受到挤压,每次采食量将减少,需要增加饲喂次数,以满足营养需要量。同时该期也是钙磷等矿物质需要量最多的阶段,若不从饲料中得到补充,易引起母猪脱钙,出现后肢跛行和产后瘫痪等,从而影响产后带仔。因此要保证营养丰富充足,对体况较差的母猪给予特殊照顾。同时要保证饲料的新鲜以及料槽和饮水器的清洁卫生,以免因饲料腐败而产生细菌,

仔猪初生重对断奶窝重的影响

仔猪初生重对断奶窝重的影响 刘东亮张似青等 提高猪的增重速度首先要从仔猪初生重、断奶重抓起,要取得仔猪窝重高的结果,除了抓好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发挥母猪良好的泌乳性能外,做好仔猪补料、抓旺食、过好断奶关及疾病的预防工作是关键。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猪 随机选用18窝“杜长上”初生仔猪,饲养35日龄断奶。泌乳母猪、仔猪分别用申兰集团饲料厂生产的泌乳母猪料和乳猪料。母猪产前一周进产房待产,母猪采用高床单体限位栏,两侧为仔猪活动空间并配有保暖小间。 1.2 试验猪的饲养管理 1.2.1 对临产前母猪后躯、乳房部位及分娩床面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消毒。仔猪产出 1.2.2仔猪一周后引食,每个猪圈内放二个料盆,料盆周围有足够的空间,保证猪采食位置,采用多点式补料为仔猪吃料提供方便,坚持少喂勤添,保持料的新鲜,干净。补充饮水,避免仔猪因饮水不足而影响食欲。 1.2.3根据母猪泌乳曲线合理投料,生产当天停止喂料一顿。第2天喂1千克,以后逐渐增加喂量,到第14天日喂量达到6千克并维持2周,保证母猪泌乳高峰期营养的需要,提高母猪泌乳量,以满足仔猪21日龄前旺盛生长的营养需要。第28天后日喂量降到2~2.5千克,促使泌乳量下降,迫使仔猪只能靠大量采食饲料而获得营养,从而达到断奶前“攻料”的目的。 1.2.4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各种疫苗接种,并做好消毒工作。

仔猪出生当日及各周固定时间单个称重,计算窝重。7日龄开始补料,每日称测窝耗料量,并记录死亡数,计算成活率。 2.测定结果 初生重与断奶重见表1,各周龄窝重与头重见表2,各周龄窝耗料见表3,每头仔猪平均日耗料。 3.讨论 3.1 初生窝重对断奶窝重的影响 仔猪出生头重小,断奶头重也小。仔猪出生头重相差0.1千克,断奶头重相差0.3~0.5千克。测定结果表明初生窝重与断奶窝重呈强相关,R=0.83。因此提高断奶窝重的前提要加强后备母猪的遗传选育,从产仔数多、头重大、体格健壮、亲代生产性能好的窝中选留仔猪培育后备母猪,淘汰生产性能差的生产母猪,优化猪群的遗传结构。有研究指出妊娠90天时胚胎约重500克,妊娠114天时胚胎重1200~1500克。可见妊娠后期生长强度大,所以要按照母猪妊娠后期的营养需要,保证蛋白质、赖氨酸的供应,对提高仔猪初生重有利。 3.2 出生关 产后当天对弱仔猪固定乳头效果最好,使弱仔猪及时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和抗体保护,可改善其饥饿状况和抗病能力,能大大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是提高断奶窝重的重要管理措施。据有关报道,65%的仔猪死亡是在7日龄内。本测定结果,初生重小于1.0千克34头仔猪经过精心护理,35日龄断奶时成活率达到94.12%。试验证实初生窝重与7日龄窝重呈弱相关,R=0.6。7日龄窝重与28日龄窝重呈强相关,R=0.87。因此加强护理,提高7日龄窝重也是获得较大28日龄窝重并实现28日龄断奶的重要措施。本试验初生重小于1.0 千克的34头仔猪,35日龄仔猪头重有41.18%在6.0~8.0千克范围,17.65%超过8.0千克,初生重1.25千克以上,断奶头重超过8千克占□53.57%,初生重大于1.5千克,断奶头重超过8千克占83.78%。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的综合措施

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的综合技术措施哺乳仔猪的养育是养猪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生产环节。仔猪断奶窝重的大小和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育种质量、肉猪的肥育效果、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目前养猪生产中普遍还存在猪种不良、早期补饲差、初生仔猪管理差、母猪饲养管理差、仔猪营养不良,防病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致使仔猪成活率低、断乳窝重小、仔猪生产经济效益差。因此,要提高养猪经济效益,首先要采取综合的科学技术措施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 一、选择优良猪种,进行杂交繁育,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的重要保证。 大型品种猪与小型品种猪相比,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因而经济效益较好。因此,养猪场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猪种和进行杂交繁育。 实践证明,品种(系)间杂交,可提高产仔数、仔猪的初生重、成活率、断奶窝重及肥育期的日增重和饲料报酬。条件不成熟的采用二元杂交,用从国外引进的约克猪、长白猪作父本,用我国地方猪品种作母本进行杂交生产商品猪。有条件的用引进的外国品种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进行“洋三元”杂交进行商品猪生产,杂种优势更加明显,效果更好。 二、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产仔数和保证仔猪营养,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的重要措施。 1、提高产仔数:对空怀母猪实行“短期优饲”或“配种优饲”,即在母猪配种前10天左右,比平常增加精饲料喂量,保证营养充足、平衡,可以增加母猪的排卵数,提高卵子质量。空怀母猪的日粮一是要求粗蛋白质不低于14%,而且品质要好,合理搭配一定比例的动物蛋白质饲料,如优质鱼粉、蚕蛹、肉骨粉等;二是日粮中应适量搭配品质好的骨粉、食盐、石粉及微量元素添加剂,以满足钙、磷、铁、碘、锰、锌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需要;三是要保证维生素的供给,饲喂足量的青绿多汁饲料。同时,坚持每天适量运动,增强母猪体质,使其保持正常的繁殖体况,适时发情、配种。 2、提高仔猪初生重:仔猪初生重的大小,主要与胎儿在母体内所获得的营养水平有关。要提高仔猪初生重,主要是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 妊娠母猪的饲养,重点要抓好两个关键时期,一是母猪妊娠后头20天左右,是受精卵附植到子宫形成胎盘的时期,此期胚胎与胎盘结合不牢,比较脆弱,如胚胎发生中毒、机械性刺激、高烧疾病等,易引起流产。因此,此期在营养上,重点要注意饲料的全价性,不能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的饲料。营养的供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规模猪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是高效益养猪技术的关键。根据生产实践,保育阶段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仔猪自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都比较低,加之转群、环境、饲料变化等不同程度的应激,给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确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1 提供全价营养日粮 1.1 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据生产实践,仔猪断奶后会出现暂时性的断奶应激,引起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可能会导致仔猪因日粮摄人能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因此,要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一般可通过添加高能量的油脂使日粮消化能不低于l4.65 MJ/kg,同时根据仔猪对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消化率较高的特点,常在日粮中添加椰子油、豆油等来满足仔猪的能量需要。 1. 2 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应注意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以消除蛋白质对整个日粮组成的不利影响。对植物性蛋白源可进行膨化、浓缩等处理以除去或减少抗营养因子。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可使肠道中的蛋白质腐败作用降低,减少消化道疾病。 1. 3 合理使用添加剂 1.3.1 添加有机酸仔猪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依靠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维持的。断奶后因形成乳酸的乳糖来源不足,添加酸化剂则有助于保持胃肠道内的酸度,激活消化酶,有利于有益细菌 (乳酸杆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有机酸以柠檬酸、延胡索酸效果最好,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添加量一般为1.5%~2.0%。1.3.2 应用酶制剂酶制剂可弥补早期断奶仔猪体内各种消化酶的缺乏,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保证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降低仔猪的腹泻发病率,将外源酶与抗生素结合使用,将是养猪业中的重要发展趋势。 1.3.3 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在肠道中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Pottm~(1993)报道,仔猪从出生后1~2d开始直接饲喂益生素,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可提高4%~5%。 1.3. 4 补充硒和维生素E 硒和维生素E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降低断奶仔猪的死亡率,预防仔猪水肿病和肝营养不良的发生,减轻仔猪断奶应激。实际应用时,饲料中亚硒酸钠的添加量为0.3g/t,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40~ 6og/t。 1.3. 5 应用调味剂调味剂可改善饲料中的不良气味和滋味,促进唾液、胰液和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和提高采食量。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调味剂有乳猪宝、乳猪香等,但其功效只体现在断奶后2~3周以内。 1.3. 6 添加抗生素生产实践证明:添加抗生素药物能有效抑制和杀灭进入仔猪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增强抵抗力,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汪明等(1997)报道:在仔猪饲料中添加lOOmg/ kg泰乐菌素可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34.4%,料重比降低12.7%。

确定适宜的仔猪断奶日龄

确定适宜的仔猪断奶日龄 田亚东(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郑州450002) 摘要目前,对于仔猪早期断奶的理想日龄争议很大,众说纷坛。本文就此讨论了仔猪的消化生理特点以及移响仔猪早期断奶的因素,目适度为养猪生产者提供确定仔猪早期断奶百龄的依据,以减少仔猪的断奶应激,提高仔猪的生长速度及母猪的利用效率。断奶意味着将仔猪和母猪分开仔猪日粮从全乳日粮变为干饲料,并且将不同母猪的仔猪组成新的群体。因此,断奶在猪的一生中可能是最大的应激。在断奶前,仔猪每天获得间隔时间均匀的24餐;仔猪断奶前的食物是高消化率的液体,其中含35%脂肪、30%的蛋白质和25%的乳糖(以干物质计)。断奶后,仔猪采食的是在刑事上 和成分上部与母乳大不相同的日粮,即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乳脂被谷物淀粉所取代,易消化的酪蛋自被不易消化的植物性蛋白质所取代。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Easter博士对哺乳与断奶仔猪采食的食物性反作了比较(见表1)。二者无论在 采食频率、食物结构、和可消化性等方面均有巨大差别。此外,断奶仔猪还要面临分群、料槽采食、主动饮水和建立新的等级秩序等环境巨变。所有这些应激因子均会影响到仔猪,导致仔猪的生理、形态和免疫反应发生一系列变化。因此,断奶时机的选择极为关键,它可以极大地影响仔猪到商品猪

整个生长过程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表1 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采食的比较 项目乳汁植物性蛋白质饮料 食物形状液体固体 采食频度高(20~22次/天) 低(4~5次/天) 碳水化合物简单复杂 蛋白质分子很小大而复杂 脂肪粒子很细很大,粗 生长因子有无 抗体有无研究表明,仔猪任何日龄断奶都会有应激反应。但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率扣年产仔数、提高分娩舍利用率、降低仔猪的生产成本、有效控制疾病,养猪生产者希望让仔猪尽早断奶。近几十年中,随着生产设备的改进、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仔猪消化生理、免疫

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以及对策

初生断奶仔猪体重小的原因以及相应对策断奶体重偏小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多数猪场28天断奶体重6.5—7.5千克,管理好的猪场28天断奶体重可达到8—9.3千克以上。断奶体重小也给养猪场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断奶过渡难度大、保育期死亡率增加、育肥期增重速度慢、饲料效率变差,也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 造成断奶体重小的重要原因:初生体重小造成断奶体重小,是不争的事实之一,原因有: 1、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直接影响母乳好坏,28天断奶时母乳对仔猪断奶体重的影响高达(90%),而母乳在很大程度上受母猪日进食营养总量的影响;哺乳母猪料能量不足,是国内猪场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 2、日喂饲次数少导致日进食总量不够,日进食总的营养不足而影响了母猪产奶量。 提高断奶体重的技术措施 1、关注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母猪日进食代谢能总量最好不低于16兆卡,哺乳仔猪增重速度最快。 2、为了使哺乳母猪日粮的代谢能达到3150千卡/千克,配方中必须添加油脂而且必须含高亚油酸(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肪,因为饱和脂肪酸母猪很难利用。仔猪在断奶前生产性能的表现,与母乳分泌情况有很强的相关关系(r2=0.87—0.90)。 脂肪是仔猪的主要能量来源,通常占初乳的30—40%、常乳的55—60%,本文来自猪场动力网。乳的主要组成成分受母猪日粮影响较大。所以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可使初乳和常乳中具有较高的脂肪含量。猪e网网友介绍,哺乳仔猪另外的40%能量来源主要是靠乳糖,而乳糖和乳蛋白含量与采食量的关系较大,高采食量的母猪乳糖分泌量大。 仔猪的生长潜力受母乳蛋白成分和含量的影响,而仔猪的蛋白储备随能量的摄入呈线性增加。现代的研究表明,仔猪的哺乳期脂肪储备对生长猪的生长影响很大。 3、饲喂次数少,影响了母猪日进食总量。目前很多猪场哺乳母猪日喂2—3次,以3次的居多;而哺乳母猪最好日喂4次,特别是夏天高温季节日喂4次,每天可以提高采食量1千克,对改善母猪产奶量,提高断奶体重意义重大。 4、高度注意哺乳母猪饮水量的问题。哺乳母猪采食量与饮水量的关系很大,Gill(1989)哺乳母猪饮水量增加对采食量增加有明显影响,饮水量与采食量间存在线性相关,饮水量=4.2+2.52x采食量(kg/d)。

如何提高断奶仔猪窝重和个体重的综合措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畜产品中,举足轻重的是肉食。纵观近年的肉食消费比,猪肉占70%左右;猪业已成为人们的“活肉库”;在各级政府的“菜篮子”工程中占有重要份额。猪是多胎、杂食动物,能充分利用各种饲料资源。生产周期较短,是平均头存栏产肉量最高的家畜。 国内外资料表明,每当肉食紧缺或肉食需求增加时,总是首先发展养猪来增加肉类产量。在我国素有“猪为六畜之首”和“粮猪安天下”之说。养猪生产在国民经济中意义重大。哺乳仔猪的成活率偏低、断奶窝重小的问题目前较为普遍,特别是在广大农村,有的养猪场仔猪的成活率甚至低于50%,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有的猪场甚至因此破产倒闭。所以,科学养育哺乳仔猪提高其成活率和断奶窝重是目前应该重视的问题 在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的阶段,同时也是死亡率最高的时期。要提高仔猪断奶窝重,要采取综合措施。 (一)提高初生重,增强抵抗力 仔猪的初生重与成活率密切相关。 在正常护理的情况下,初生重小于1.0千克的仔猪在哺乳期的死亡率达到40%,体重在1.3千克-1.5千克死亡率仅为5%-8%。因此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使其产出健康的仔猪,是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重要环节。

(二)引入优良繁育体系,科学配种 作为商品猪场引入优良品种和体格大的种母猪繁殖可提高仔猪初生重,在选配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异质交配,充分利用杂交优势,防止体形较小的公母猪相互交配产出较多弱仔,使其抵抗力、免疫力低下,增大死亡率。 (三)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初生重 母猪妊娠后20天左右(10-30天)是第1个关键时期,是受精卵附植到子宫形成胎盘的时期,此期胚胎与胎盘结合不牢,比较脆弱,易流产死亡。此期在营养上,应注意饲料的全价性,注意饲料的营养质量;在数量上不要求多,只要求够食用即可;千万不要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的饲料,否则易引起胚胎早期死亡和流产。第2个关键时期是母猪妊娠的最后1个月,此期胎儿生长发育迅速,体重的60%以上都是在这个时期生长的,所以需要的营养物质特别多,要求饲料既有质量又要有数量,特别要注意满足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的需要,此期和前期一样千万不要饲喂发霉变质、有毒、冰冻的饲料,否则也易引起流产。只有加强母猪妊娠的饲养管理,才能获得初生体重大、数量多、体质健壮的仔猪,使仔猪的成活率提高。 (四)加强初生仔猪保温、防压措施 仔猪出生后第1周要力争初生仔猪全活全壮。初生仔猪抵抗力差极易死亡,85%以上仔猪死亡发生在前30天,1周内死亡的占60%,特别是头3天死亡最多,所以,搞好仔猪第1周的护理十分重要。寒冷是仔猪成活的大敌,特别是第1周,如保温措施不力,仔猪就会被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讲课稿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 措施

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在现代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因各种应激因采的影响,断奶仔猪一般腹泻率在20%~30%左右,病死率达10%~15%,发病仔猪生长迟缓,形成僵猪,甚至死亡,给养猪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实行仔猪早期断奶(3~5周龄),是国内外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采用的一项先进技术,它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在实际生产中,早期断奶仔猪由于受到疾病感染、饲粮、环境、饲养管理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腹泻又是最为常见的,它不仅影响到仔猪的生长,而且极易造成死亡,即使是耐过的仔猪,也会造成发育不良,甚至形成僵猪,严重制约养猪业的发展。因此,探讨该病发生的原因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1.环境变化环境应激,如舍内的温差超过10℃时,腹泻率就会增加25%~30%。湿度过高,也会增加腹泻的次数。 2.饲养方式不当如过度限饲或过度饲喂都会引起饥饿性和多食性腹泻。 3.消化机能不全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和胃肠道pH值上升,都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病源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乳酸菌的生长受到抑制,形成消化不良而发生腹泻。 4.免疫力下降由于母源抗体水平下降,而仔猪自身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全、再加上环境、饲料变化等一系列应的反应,使原来不健全的免疫系统有所降低。这样仔猪对抗病的抵抗力就非常脆弱,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就会很容易侵入,导致仔猪腹泻的发生。 5.病毒性腹泻主要是传染性胃肠炎、流行腹泻和轮状病毒感染。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粪便腥臭、混有气泡、凝乳块或未消化的饲料。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病死仔猪尸体明显脱水,剖检可见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胃底黏膜轻度充血,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 6.寄生虫性腹泻以球虫、蛔虫引起的腹泻较为多见,发生于20日龄以上的猪只,一般呈慢性经过,通常伴有食欲不振、咳嗽、呼吸困难、贫血等症状,有的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或有体温升高。病猪发育不良,衰竭死亡或成为“僵猪”。作初步的诊断。怀疑寄生虫引起的,可收集粪便作病原培养或作虫卵检查。 (二)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断奶应激引起仔猪腹泻的应激因素主要有心理应激、环境应激和营养性应激。减少断奶应激的措施是:⑴ 控制仔猪舍内温度;保持舍内卫生及干燥。⑵ 提早补料;一般于7日龄开始补料,可使仔猪断奶前消化系统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加强,从而减少营养性应激的

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饮水量

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饮水量 自然状态下,断奶是逐渐发生的,仔猪从母体吸收营养未被打断,有很多机会学习采食和饮水。相反,21 d或更早断奶的家养猪,本已习惯了通过吮吸母乳来满足它们的饥饿和口渴,但断奶以后,它们就不得不学习区分饥饿和口渴的生理驱动,并且还必须学会如何通过饮水和固体食物来满足这种胜利驱动。对食物和饮水的不熟悉(lack offamiliarity)意味着仔猪需要一些时间来学习如何满足其需要并维持体内稳衡。几年前,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刚断奶后的一段时间,仔猪只饮水不吃食(图6. 4 )。只有当它们学会如何分辨食物以后才使饮水和进食的比例逐渐正常(表6.7)。 图 6.4 21 d断奶仔猪的饮水量[L/(头·d)] 表 6.7 饲喂两种商业日粮的21日龄断奶仔猪饮水量与采食量的比率 断奶后周 数 饮水量与采食量的比 商业日粮A商业日粮B 1 4.3:1 4.0:1 2 3.2:1 3.5:1

3 2.9:1 3.6:1 4 2.8:1 3.7:1 目前的许多研究表明,不仅断奶前仔猪的采食行为有很大差别,就是断奶之后这种差别也同样存在。Bruininx等(2001b)用自动称重系统测量了舍内群饲猪断奶后短时间内的采食量,得到的数据(图6. 5 )说明了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从断奶到第1次采食的时间间隔, 仔猪个体间有很大差异,有大约to%的猪断奶后40 h才开始第1次采食,有一些猪甚至将近100卜后才有了第1次采食。第二,仔猪开始采食的时间一般不会发生在天黑的时候。用计算机自动化设备饲喂的仔猪与用单个料槽饲喂的仔猪,其生长性能很相似(Bruininx等,2001a)。所以我们推断,这种采食方式比较适应这一类型的饲喂系统。但是,这种系统阻碍了属于这个年龄仔猪的正常社会适应性(social facilitation)和同步采食行为(synchronous feeding behaviour)。 图 6.5 断奶后不同时间间隔不采食仔猪的比例 曲线代表不同断奶体重的仔猪,阴影表示天黑时期。 资料来源:Bruininx等,2001a。 69

哺乳仔猪与早期断奶仔猪的正确饲养和管理

猪网首页> 前沿动态> 正文

哺乳仔猪和早期断奶仔猪的正确饲养与管理 宋志刚1 刘惠芳2 袁磊1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四川雅安 625014) 1. 母猪日粮影响仔猪生长<1> 母猪生长期日粮同母猪怀孕期日粮一样,都会对初生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给后备母猪饲以营养均衡日粮,以保证其繁殖系统发育良好和产仔性能优异。怀孕母猪当然要饲喂优质日粮,以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然而实际生产中生产者往往容易错误的认为,只要在母猪分娩前3-4周开始饲喂优质饲料就可以了,因为他们听说这个阶段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事实确实如此),所以就仅仅从这时候才开始换料,在此之前,则饲以较差的饲料以节省饲养成本。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母猪得不到必需的营养成分,生出的小猪体质虚弱且死亡率高,断奶时仔猪体重小、外观差。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影响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诸因素中,初生体重的作用最为显著。仔猪初生体重越大,则其断奶体重也越大,平均而言,初生体重每相差1磅,断奶体重就可以相差到7.78磅,而断奶体重较大的仔猪,其后期生产性能表现也较好。母猪早期的营养状况影响胚盘大小,胚盘越大,则仔猪的发育越好。因此,必须时刻饲喂母猪以营养均衡日粮,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母猪怀孕91-110天时,饲喂高能日粮有助于增加仔猪体内的糖原水平,提高初生仔猪成活率。因为初生仔猪缺乏褐色脂肪,主要依靠肝脏中储存的糖原来提供能量。而出生时由于皮肤潮湿和本身皮下脂肪减少会使仔猪感到寒冷,需要依靠燃烧糖原来维持体温。所以此项措施有助于减少仔猪寒冷应激,提高仔猪成活率,促进仔猪生产性能正常发挥。 2. 哺乳仔猪的饲养 2.1哺乳仔猪开食料的使用<2><3> 为哺乳仔猪补饲开食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补充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仔猪的消化道发育和消化机能完善、减少仔猪断奶后完全采食固体饲料所造成的应激。 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还不成熟,无法完全适应主要由谷物和油粕组成的日粮,结果会导致仔猪生长受阻。为了使仔猪由断奶前吮乳为主,平稳地过渡到断奶后采食不易消化的以谷物为基础的固态饲料,就必须尽早提供优质的过渡日粮,任何能够缩短断奶前后这一适应期的日粮,都会给仔猪生长和仔猪生产者带来益处。使用开食料有利于仔猪断奶时日粮从母乳迅速转变为固体日粮,哺乳仔猪采食较多的开食料不仅体重更大,而且胃肠道发育更成熟,更容易适应断奶时日粮的改变,在断奶后生长更迅速。 哺乳仔猪使用开食料是必要的,但开食料的使用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正确的使用开食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不良的效果,影响仔猪断奶以后的生长性能和健康。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开食料的营养质量、开食料的采食量和开食料的抗原性。高营养质量、易消化、饲料抗原性低以及保证一定的总摄入量是使用开食料成功与否的关键。此外,开食料的使用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开食料应该是仔猪喜欢采食并且是容易消化的日粮;(2)开食料的物理特性要适合仔猪的采食(片状、小颗粒状或碎屑状比粉状饲料更适合仔猪的采食);(3)所使用的开食料饲槽必须便于仔猪接近和采食;(4)开食料饲槽应该放在仔猪不容易发生拥挤和碰撞的地方;(5)开食料的投放应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6)饲槽应该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开食料新鲜,没有发酵的味道以及其它异味,经常彻底清理饲槽,剩料要及时清除掉(可以投喂给母猪);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 断奶仔猪指的是从断奶到育成猪,体重达到23kg左右的仔猪。断奶是小猪生活中的大转折点。小猪依靠母乳生活,变为完全独立采食饲料,与此同时,又失去母仔共居的环境。由于这一系列的应激因素的影响。小猪的生长发育很易受到挫折,容易患病而形成“僵猪”,甚至死亡。小猪断奶后出现掉膘、减重、体质变弱、发病率高等,均是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饲养断奶仔猪的一个工作任务是,使小猪断奶后食好料,少发病,少掉膘。 小猪最适宜的断奶时间 传统养猪方式中,小猪的断奶时间多为60天左右。而现代化养猪,普遍采用早期断奶的方法。实际上,小猪断奶适宜时间的确定,既要考虑提高母猪的繁殖力和小猪身体的正常发育,又要考虑饲养管理条件所允许的最适断奶时间。 小猪3周龄后,生长发育越来越快,母猪的泌乳量达到高峰后却开始下降。这时,在小猪的营养需要上和母猪乳中供应的营养量存在很大的差异。若小猪在1~2周龄,学会采食补料,且在3周龄后采食正常,则可以从补料中补充母乳中营养的不足。3周龄后,小猪体内自身的抗体开始产生,避过了抗体的空白期。因此,小猪在3周龄以后断奶较合适。 小猪断奶的方法 1.一次断奶法 一次断奶法,是在小猪达到预定断奶日期时,断然将母猪和小猪分开。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突然改变小猪的生活环境和饲料类型,常引起小猪的精神不安,消化不良,而且易使母猪乳头涨痛,发生乳房炎。 2.分批断奶法 分批断奶法,是按小猪的发育和采食补料的情况,将一窝内的小猪分几批断奶。体重大、育良好、吃料正常的先断,体重小、发育迟缓、有病和食料差的后断,这种方法,可照顾不同的小猪,但时间拖得长,对仔猪的管理较为困难。 3.逐渐断奶法 逐渐断奶法,是在预定的断奶前4~5天起,通过将小猪与母猪分开的方法,每天逐渐减少哺乳的次数,最后终止哺乳。这种方法的工作,虽然较为烦琐,但可以让母猪和小猪对断奶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以上几种方法,在不同的猪场,可按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或结合采用。如在大型集约化猪场,生产安排紧凑,饲养员工作量大,往往采用一次断奶法。但采用这种方法时,一些弱小的小猪,在断奶后往往生长不良,容易发病和死亡。断奶时体重小于5kg的猪,尤其如此。为了照顾弱小的小猪,在断奶时,可以把这些小猪集中起来,由一头泌乳和母性良好的母猪再哺育一段时间,这样既可以使工作易做,又可以使弱小的猪不受很大的影响,也不会拖长大部分母猪的哺乳期。 减少断奶应激的措施 1.断奶仔猪体重大于5kg 2.离乳时间允许超过3天,每窝中体重较大者先行离乳。 3.环境温度保持在24~28℃之间。 4.断奶仔猪依体重大小分栏饲养,每栏头数少于30。 5.避免断奶后发生下痢,应限食24~28小时。 6.每4~5头提供槽孔一个,每20~25头仔猪提供饮水器一个。 7.断奶时最好先将母猪赶出分娩舍2~3天,再将仔猪转入育成舍,既“赶母留仔”。 防止僵猪 1.僵猪产生的原因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是指仔猪断奶时因各种应激因素导致仔猪严重腹泻、掉膘、成活率降低,饲料利用率差,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形成僵猪,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的现象,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1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发生的原因 1.1 病原性因素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是造成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引发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常见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腹泻。这主要是因为在哺乳期,由于母乳抗体及乳中其他抑制物抑制了大肠杆菌的繁殖,仔猪一般不发生本病。当仔猪断奶后,肠道消化酶下降,对饲料营养物质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蛋白质在肠道后段腐败发酵增多, 加上母源抗体供应中断,免疫力下降,这就容易引起感染造成腹泻。 某些病毒如轮状病毒、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等病毒侵袭细胞,引起小肠破损程度增加,使受感染的细胞变性、坏死,损害肠绒毛,小肠的吸收能力大幅度下降,液体排出量增加,肠内大量未被吸收的固体物质自身吸附水分,以保持肠内渗透压的平衡,加重了腹泻。 1.2 生理性因素 1.2.1 胃酸分泌不足仔猪断奶后,乳酸来源终止,胃酸分泌仍然很少,仔猪胃内酸度不足,使胃蛋白酶原的激活受到限制,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影响饲料特别是蛋白质消化,消化不良的饲料为小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它病原菌繁殖提供了条件,而乳酸杆菌的生长则受到抑制,导致仔猪消化不良,肠内渗透性紊乱而发生腹泻,表现出应激综合征。 1.2.2 胃肠消化酶少仔猪4~5周龄时,消化系统仍不成熟,不能分泌足够的消化酶。仔猪断奶,本身就是一种应激,会使消化酶含量减少、活性降低。断奶仔猪从吃母乳为主转到以采食植物性饲料为主,两种营养源截然不同,加上又给以高能高蛋白饲料,终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 1.2.3 免疫能力较弱断奶后仔猪母源抗体来源终止,而自身免疫系统尚不健全,循环抗体水平降低,细胞免疫受到抑制,抗病力较差,这也是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之一。 1.3 饲料性因素 由于仔猪胃液分泌少,消化酶种类少,酶的活性低,再加上胃酸含量不足,若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过高,否则会引起消化不良而腹泻。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特别是动物性脂肪过高,很容易引起断奶仔猪腹泻的发生。饲料中植物凝集素、抗胰蛋白酶营养因子会降低仔猪对大豆产品的利用率。大豆蛋白内的抗原蛋白可引起肠道发生过敏性反应,出现绒毛萎缩、影响养分的消化吸收,最终导致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具体表现出腹泻症状。 1.4 环境因素 当舍内温度昼夜温差超过10度时,可导致腹泻率上升25%~30%,湿度过大也可使腹泻发生率升高。 2 断奶仔猪应激综合征的处理 2.1 疫苗接种 根据猪场实际情况,进行免疫接种。如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猪轮状病毒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灭活苗等,在怀孕母猪产前30d及15d各接种一次;母猪产前45d及15d各注射一次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2mL/头。通过母乳中产生的抗体来影响仔猪,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还要根据仔猪体内实际抗体水平,在仔猪18~20日龄免疫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3mL/头。另外,各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免疫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