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先出法和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例题

先进先出法和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例题
先进先出法和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例题

【教材例1-27】在【教材例1-26】中,假设甲公司D商品本期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如表1-4所述。从该表可以看出存货成本的计价顺序,如11日发出的200件存货,按先进先出法的流转顺序,应先发出期初库存存货1 500(150×10)元,然后再发出5日购入的50件,即600(50×12)元,其他以此类推。从表中看出,使用先进先出法得出的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分别为4 800元和2 200元。

表1-4 D商品购销明细账(先进先出法)单位:元

甲公司日常账面记录显示,D商品期初结存存货为1 500(150×10)元,本期购入存货三批,按先后顺序分别为:100×12、200×14、100×15。假设经过盘点,发现期末库存150件。则本期发出存货为400件,

发出存货成本为:

发出存货成本=150×10+50×12+50×12+50×14+100×14=4 800(元)

期末存货成本为:

期末存货成本=50×14+100×15=2 200(元)

【教材例1-28】假设甲公司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则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5月份D商品平均单位成本

=(期初结存存货金额+本期购入存货金额)÷(期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数量)=(150×10+100×12+200×14+100×15)÷(150+100+200+100)

≈(元)

5月份D商品的发出存货成本=400×=5 (元)

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7 000-5 =1 (元)

变动成本法案例

一、 (一)资料 复华有限公司本年度计划产销甲产品18万件,固定成本总额为45万元,计划利润为18万元。实际执行结果是产销该种产品20万件,成本与售价均无变动,实现利润20万元。要求:试对该公司本年度的利润计划完成情况做出评价。(二)案例分析 (1)从传统会计的观点来看,由于每件产品的计划利润为1元,当产销2万件时,增加利润2万元,就是超额完成了利润计划,实现了利润与产量(产值)的同步增大。 (2)从管理会计的观点来看,由于本年度实际产量20万件,较计划产量增长,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因此,原计划单位固定成本为:450000÷180 000=2.5(元) 现实际每件产品的固定成本(即单位固定成本)为:450 000÷200000=2.25(元) 即每件产品就降低固定成本0.25元(2.5-2.25)。由此,企业本年度的利润增加数应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出于单件产品固定成本降低而增加的利润:0.25×200 000=50 000(元);另一部分是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利润:1×20 000=20 000(元),合计为70 000(元). 可见,企业实际实现利润应比计划增加70 000元,即达到250 000元,才能同企业的产量相适应;而实际上,企业只实现了200 000元的利润,相差50 000元。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说,该企业本年度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是不够理想的,显然企业一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潜力可挖。 分析此案例需按以下要点进行: (1)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及一定产量范围内,不直接受产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但按照成本习性,单位产品中所含的固定成本应随产量的增加而反比例递减。 (2)由于成本与售价均无变动,故每件产品固定成本中的降低数,即为利润的增加数。 (3)将由于每件产品固定成本的降低数及产量增加所引起的应该增加的利润数额,与实际情况对比,评价该公司本年度利润计划完成情况。 二、资料 A公司最近两年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有关该产品的产销基本情况以及按完全成本法编制的两年利润表的数据如表1和表2所示。

先进先出法的案例

某公司12月1日期初在产品为15,000件,完工率40%,成本总额为10,250元(其中原材料为9,000元,其他费用为1,250元),本月继续投产30,000 件,月末完工产品为40,000件,在产品为5,000件,完工率为50%,本月投产原材料成本为24,750元,其他费用为20,000元,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性投入,其他费用随着加工进度陆续投入,要求采用加权平均法和先进先出法将费用在月末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期初在产品的成本(9000+1250)+本月投入的生产费用(24750+20000) =完工产品的成本【15000(成本)】 +月末在产品的成本 原材料的约当产量计算: 期初在产品15000* 0%=0 本期投产并完工30000-5000=25000 40000-15000=25000 本期投产未完工5000 24750/(25000+5000)=0.825 其他费用约当产量计算: 期初在产品15000* 60%=9000 本期投产并完工30000-5000=25000 40000-15000=25000 本期投产未完工5000*50%=2500

20000/(9000+25000+2500)=0.548 期末在产品成本=0825*5000+0.548*2500=5495 完工产品成本=(0.825+0.548)*25000+10250+9000*0.548 =49507 -----49505 50000 5000 49505 5495 15000+30000=40000+5000 15000上期末在产品在本期完工 30000 40000-15000=25000本期投产并且完工 30000-5000=25000 5000 完工产品成本=10250 只分配当期生产费用1、期初在产品继续投入的费用15000*60%=9000 2、当期投产并完工25000

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FirstInFirstOut、FIFO),是企业管理和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之一。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后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后购人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 即首先发生的成本作为期末存货成本:先买进来的后卖出去。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期末 存货额,在物价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与市价偏离较大,不能反映当时存货的实际成本。 但计人销货或生产成本的价格较接近市价,与当期销售收入相配比,较能反映当时损益 水平。 先进先出法的具体应用: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以先进先出法计价的库存的商品存货则是最后购进的商品存货。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是有所波动的,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因而收入较多,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货利润”。 因为虚增了利润,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以及向投资人分红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但是从筹资角度来看,较多的利润、较高的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这对博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而且利润的大小往往是评价一个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标尺。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一般用于商品流通企业(食品加工,制造企业。 后进先出法的运用: 后进先出法基于“后入库的先发出”这样的一个存货流动假设,其基本特点是使所销售的 时,结论恰恰好相反。因此,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一般是在预期存货的价格不断上涨时 才选择后进先出法,以达到递延所得税支出的目的,而当预期存货价格将持续下跌时, 业采用后进先出法是由于其实物收发就是按“后进先出”的原则进行的,如总是保持基本 存量的炼油、玻璃制造等行业。

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核算先进先出法典型例题

第四章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核算 一、约当产量比例法 目的:练习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的划分。 资料:假定某企业生产丁产品,2007年4月初结存在产品50件,加工程度为40%;本月投产430件;本月完工产量为400件,月末结存在产品80件,加工程度为50%。丁产品所耗直接材料是在丁产品投产开始生产时投入全部直接材料的80%,当加工达到60%时,再投入其余20%的直接材料。丁产品4月初在产品成本:直接材料757.60元,直接人工142元,制造费用139元;4月份发生的生产耗费为:直接材料8,522.40元,直接人工2,058元,制造费用3,381元。 要求:试计算划分完工产品和在产品成本。 (1)加权平均法。 (2)先进先出法. 第四章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核算 参考答案 一、约当产量比例法 解:(1)加权平均法:464=400+80×80%;440=400+80×50% (2)先进先出法:

A 、本月完工产品约当产量 =月初在产品在本月加工约当产量+本月投产本月完工产品数量 B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的数量×完工% C 、约当产量单位成本 =本期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约当产量+本月月末在产品数量) D 、月末在产品成本 =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本月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E 、本月完工总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本月月末在产品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本月完工产品约当产量 约当总产量计算过程: A 、“直接材料”项目:424(件) 完工产品:50×(1-80%)+(400-50)=10+350=360(件) 在产品: 80×80% =64(件) B 、“直接人工”“制造费用”项目:420(件) 完工产品:50×(1-40%)+(400-50)=30+350=380(件) 在产品: 80×50% =40(件) 产品成本计算单

第六章变动成本法习题和答案

第六章变动成本法习题 一、关键概念 1.贡献毛益 2.变动成本法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D )。 A.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生产成本 D.变动生产成本 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应当列作(B )。 A.非生产成本 B.期间成本 C.产品成本 D.直接成本 3.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型固定成本的是(B )。 A.房屋及设备租金 B.技术研发费 C.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金 D.不动产税金 4.若本期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小于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利润,则(D )。 A.本期生产量大于本期销售量 B.本期生产量等于本期销售量 C.期末存货量大于期初存货量 D.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 5.在相同成本原始资料条件下,变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比完全成本法计算下的单位产品成本( C )。 A.相同 B.大 C.小 D.无法确定 6.下列各项中,能构成变动成本法产品成本内容的是( D )。 A.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生产成本 D.变动生产成本 7.在Y=a+( )X中,Y表示总成本,a表示固定成本,X表示销售额,则X的系数应是( C )。 A.单位变动成本 B.单位边际贡献 C.变动成本率 D.边际贡献率 8.当相关系数r→+1时,表明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是(B )。 A.完全正相关 B.基本正相关 C.完全相关 D.完全无关 9.在变动成本法下,其利润表所提供的中间指标是(B )。 A.营业毛利 B.贡献毛益 C.营业利润 D.期间成本 10.下列项目中,不能列入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的是( C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固定性制造费用 D.变动制造费用; 11.若某企业连续三年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营业利润分别为10 000元,12 000元和11 000元,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 )。 A.第三年的销量最小 B.第二年的销量最大 C.第一年的产量比第二年少 D.第二年的产量比第三年多 12.单位产品售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的差额称为( C )。 A.单位收入 B.单位利润 C.单位边际贡献 D.单位边际贡献率

平均法例题

先进先出法 以“先购进存货先发出”为假定前提期末存货成本接近市价 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存货实际成本+本月进货实际成本)÷(月初存货数量+本月进货数量) 移动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原有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背景资料:红星工厂2007年6月A材料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下: 1、先进先出法: 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按照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先发出最先入库的存货;等前一次入库的存货发完后再发出后后一笔入库的存货;也就是只有当前一笔入库的存货发完后,再发下一次收入的存货。 在发出业务发生时,只记录数量,由程序自动按照收入的顺序,在进行出库核算时自动计算它对应的成本。事实上,先进先出法也是一种特殊的批次管理的计价方法。 展现给用户看到的存货明细账中的实际进、销的成本信息,按照每笔业务一行数据,显示如下: 其中:显示的发出单价、结存单价都是平均单价,都等于金额/数量。

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分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两种。 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成本=(月初存货结存成本+本月存货收入总成本)/(月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月存货收入总数量) 本案例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可看出,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时,本期发出存货的平均发出成本=(月初存货结存成本+本月存货收入总成本)/(月初存货结存数量+本月存货收入总数量)=(9000+19800)/(150+300)=28800/450=64,本月发出存货总数量=270,据此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总成本=64*270=17280元,本期期末成本=(月初存货结存成本+本月存货收入总成本-本期发出存货总成本)=9000+19800-17280=11520元。 展现给用户看到的存货明细账中的实际进、销的成本信息,按照每笔业务一行数据也如下表所示: 其中:显示的结存单价=金额/数量。 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的核算方法,平时在发生发出业务的时只记录数量不计算成本。在软件里,专业版系统通过月末的入库核算和出库核算,可以自动完成这样的计算过程。而在商贸版里,则是在单据审核或单独执行成本计算时,自动完成相关单据上的成本更新。

成本会计 约当产量比例法下的先进先出法

约当产量比例法下的先进先出法 一、计算原理 先进先出是假设生产的产品按投入生产的先后顺序完工的,那么,月初在产品应先于本月投产产品完工。在产品生产周期小于一个月的情况下,月初在产品将在本月全部完工,其成本全部计入本月完工产品成本,而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只在本月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月末在产品成本不在受上月成本水平的影响,能客观反映本月的成本水平。 先进先出法下,约当产量只包括本月实际加工或投产的生产量,而不包括月初在产品在上月加工或投产的生产量。即约当产量只与本月发生的生产费用有关,而与月初在产品成本无关。 计算公式: 1.本月完工产品约当产量= 月初在产品在本月加工(或投料)的约当产量+本月投产本月完工数量 其中: 月初在产品在本月加工(或投料)的约当产量= 月初在产品数量*【1-上月加工(或投料)程度】 本月投产本月完工数量=本月完工产品数量-月初在产品数量 =本月投产数量-月末在产品数量 2 3.生产费用分配率= 4.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分配率*本月完工产品约当产量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 5.月末在产品成本=生产费用分配率*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二、举例: (一)资料: 新宇工厂生产丙产品,完工产品与在产品成本之间分配费用采用约当产量比例的先进先出法,2007年3月份、4月份有关成本资料如下:

3.丙产品所耗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投入70%,当加工到80%时再投入原材料的30%,丙产品的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是随着产品加工程度逐步发生的。 (二)要求:按照先进先出法计算4月份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 计算过程如下: 1、原材料的分配: 本月完工产品约当产量=40*(1-70%)+(360-100)=272(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00*70%=70(件) 原材料费用分配率=8481.6/(272+70)=24.8(元) 月末在产品负担原材料费用=24.8*70=1736(元) 完工产品负担原材料费用=768.4+24.8*272=7514(元)=768.4+8481.6-1736 2、职工薪酬的分配: 本月完工产品约当产量=40*(1-60%)+(360-100)=276(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00*50%=50(件) 职工薪酬费用分配率=1467/(276+50)=4.5(元) 月末在产品负担职工薪酬费用=4.5*50=225(元) 完工产品负担职工薪酬费用=73+4.5*276=1315(元)=73+1467-225 3、制造费用的分配: 本月完工产品约当产量=40*(1-60%)+(360-100)=276(件) 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100*50%=50(件) 制造费用分配率=2004.9/(276+50)=6.15(元) 月末在产品负担制造费用=6.15*50=307.5(元) 完工产品负担制造费用=165.1+6.15*276=1862.5(元)=165.5+2004.9-307.5 300件完工丙产品成本=7514+1315+1862.5=10691.5(元) 月末在产品成本=1736+225+307.5=2268.5(元)

第二章 变动成本法练习题(答案)

第二章变动成本法练习题 一、单选 1、混合成本得分解方法中,主观性最强得方法就是(A) A、账户分析法 B、高低点法 C、散布图法 D、回归直线法 2、下列费用中属于酌量性固定成本得就是(B) A、房屋及设备租金 B、技术开发费 C、行政管理人员得薪金 D、不动产税 3、下列费用中属于约束性固定成本得就是(A) A、照明费 B、广告费 C、职工教育培训费 D、业务招待费 4、下列各种混合成本可以用模型y=a+bx表示得就是(C) A、半固定成本B延伸变动成本C半变动成本D阶梯式变动成本 5、采用散布图法分解混合成本时,通过目测在各成本点之间画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趋势得直线,这条直线与纵轴得交点就就是固定成本,斜率则就是变动成本。理论上这条直线距各成本点之间得(C)最小。 A距离之与B离差之与C离差平方与D标准差 6、(B)就是分解混合成本诸方法中最为简便得一种,同时也就是相关决策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得一种。 A高低点法B账户分析法C回归直线法D工程分析法 7、管理会计将成本区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与混合成本三大类,这种分类得标志就是(C) A成本得可辨认性B成本得可盘存性C成本得性态D成本得时态 8、(B)成本在决策中属于无关成本 A边际B沉没C专属D机会 9、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按完全成本法确定得营业净利润不相等”得根本原因就是(A) A两种方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得处理方式不同 B两种方法计入当期损益表得固定生产成本得水平不同 C两种方法计算销售收入得方法不同 D两种方法将营业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表得方式不同 10、造成某期按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确定得营业净利润不相等得根本原因就是(B) A、两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得处理方式不同。 B、两法计入当期损益表得固定生产成本得水平不同。 C、两法即使销售收入与生产成本之间得水平不同 D、两法对期间成本与生产成本之间得区分不同 11、在变动成本法下,构成产品成本得就是(A) A、单位变动成本 B、生产成本 C、变动成本总额 D、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之与 12、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本月份生产并销售产品100件,单位产品售价1000元;发生得变动成本30000元,变动管理费用与变动销售费用208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固定成本40000元。则按变动成本计算,该企业实现得总利润为(A)元。 A、17920 B、70000 C、67920 D、18000 13、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2009年初得存货就是40000元,期末存货就是0元。

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和移动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本月有300件产品,单价为2万元/件,6号出售100件,12号购入300件,单价为2.2万元/件,15号出售200件,请问使用加权平均法的月末成本为多少? 加权平均单价:(300*2)+(300*2.2)/(300+300)=2.1(万元) 发出产品的成本:(100+200)*2.1=630(万元) 期末结存成本:(300*2)+(300*2.2)-630=630(万元) 区别: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期末计算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时,用期初存货数量和本期各批收入的数量作为权数来确定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从而计算出期末存货和已销存货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这种方法只需在期末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到存货以后,以各批收入数量与各批收入前得结存数量为权数,为存货计算出新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每次进货后,都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成本=本批销售或耗用存货数量*本批存货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有什么区别? 两种方法都是实际成本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某段时间内的加权。适用于价格变化不大或要求不是特别 精确的成本核算。核算起来比较简单,省时省力。 ●移动加权是指按照上一日结存来加权的。适用于价格变化大或要求精确核算的成本核算。 核算比较费时。 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结存存货成本+本批进货成本)/(结存存货数量+本批进货数量) a.移动加权平均单价=(上次结存数量×上次结存单价+本次入库数量×本次入库单价)÷(上次结存数量+本次入库数量) b.本期(月末一次)加权平均单价=(上期结存数量×上期结存单价+∑本期入库数量×本期入库单价)÷(上期结存数量+∑本期入库数量)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新准则已经取消此种方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平均法等多种方法,下面通过本例说明几种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 资料:红星工厂2002年6月A商品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下: 6月1日期初结存150件单价60元计9000元 6月8日销售 70件 6月15日购进100件62元计6200元 6月20日销售50件 6月24日销售90件 6月28日购进200件68元计13600元 6月30日销售60件 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分别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并进行本期耗用成本分析与解答: 1、先进先出法(虽已取消,大家也还是可以了解一下): 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顺着收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当然,这仅是为了计价,与物品实际入库或发出的次序并无多大关系。 本案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下表。 2002年 摘要收入发出结存 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 61期初结 存 150609000 8销售7060420080604800 15购进1006280 100 60 62 11000 20销售5060300030 100 60 62 8000 24销售30 60 60 62 1800 3720 40622480 28购进200681360040 200 62 68 16080

2002年 摘要收入发出结存 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 61期初结 存 150609000 8销售7060420080604800 15购进10062620018061.1111000 20销售5061.11305613061.117944 24销售9061.1155004061.112444 28购进200681360024066.8516044 30销售6066.85401118066.8512033 本期销 售成本 27016767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随时提供存货明细账上的结存数量和金额,有货进行数量、金额的日常控制。但这种方法,由于每次进货后都要计算一次平均价,势必会增加会作量。 3、后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与先进先出法正好相反,它是假定“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因此,的存货应按最后购入的存货单价计算,而期末存货则按最先购入的存货的单价计算。 2002年 摘要收入发出结存 月日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数量单价金额 61期初结 存 150609000 8销售7060420080604800 15购进10062620080 100 60 62 11000 20销售5062310080 50 60 62 7900 24销售50 40 62 60 3100 2400 40602400 28购进200681360040 200 60 68 16000 30销售6068408040 140 60 68 11920

第一章 资 产-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 初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 资 产 知识点: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2)——月末一次加 权平均法 ● 详细描述: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一种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总成本-月末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或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有利于简化成本计算工作,但由于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题: 1.某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期购入一批商品,进货价格为100万元,增值税进 项税额为17万元。所购商品到达后,实际验收数量为80吨,商品共短缺 25%,其中合理损失5%,另20%的短缺尚待查明原因。该商品实际单位成本为每吨()万元。 A.1.17 B.1.25 C.1 D.0.7 正确答案:C 解析:商品的实际总成本=100—100X20%=80(万元),商品的单位成本 =80÷80=1(万元/吨) 2.下列各种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中,不利于存货成本日常管理与控制的方法 是()。 A.移动加权平均法 B.先进先出法 C.个别计价法 D.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正确答案:D 解析: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平时只记录存货发出的数量,不记录金额,所以不利于存货成本日常管理与控制。 3.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13年5月1日 ,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00元;5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220元;5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5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 A.20000 B.21000 C.21200

存货核算先进先出法公式附案例账务处理

存货核算先进先出法公式附案例账务处理 先进先出法公式及应用。先进先出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 什么是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是指根据先入库先发出的原则,对于发出的存货以先入库存货的单价计算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先进先出法的运用: 先进先出法是指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以先进先出法计价的库存的商品存货则是最后购进的商品存货。市场经济环境下,各种商品的价格总是有所波动的,在物价上涨过快的前提下,由于物价快速上涨,先购进的存货其成本相对较低,而后购进的存货成本就偏高。这样发出存货的价值就低于市场价值,产品销售成本偏低,而期末存货成本偏高。但因商品的售价是按近期市价计算,因而收入较多,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不符合配比原则,以此计算出来的利润就偏高,形成虚增利润,实质为“存货利润”。

因为虚增了利润,就会加重企业所得税负担,以及向投资人分红增加,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流出量增加。但是从筹资角度来看,较多的利润、较高的存货价值、较高的流动比率意味着企业财务状况良好,这对博取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增强投资人的投资信心,而且利润的大小往往是评价一个企业负责人政绩的重要标尺。不少企业按利润水平的高低来评价企业管理人员的业绩,并根据评价结果来奖励管理人员。此时,管理人员往往乐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样做会高估任职期间的利润水平,从而多得眼前利益。 注意事项: 先进先出法,期末材料按照最接近的单位成本计算,比较接近目前的市场价格,因此资产负债表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但是由于本期发出材料成本是按照较早购入材料的成本进行计算的,所以计入产品成本的直接材料费用因此可能被低估,等到这些产品销售出去就会使利润表的反映不够真实。 适用性: 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先进先出法适用于市场价格普遍处于下降趋势的商品。因为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余额按最后的进价计算,使期末存货的价格接近于当时的价格,真实的反映了企业期末资产状况;期末存货的账面价格反

会计案例

【案例五】 一、资料 中信公司所属三个独立核算的公司,一是电脑修理公司,二是电脑零件制造公司,三是 电脑销售公司。 电脑修理公司20×3年5月修理材料购进、发出和结存情况如表1—3所示。 表1—3 20×3年5月份修理材料购进、发出和结存情况 日期 摘要数量(个)单价(元)金额(元)月日 5 1 期初结存200 10 2 000 5 6 购进500 11 5 500 5 8 发出400 5 10 购进600 12 7 200 5 20 发出700 5 31 购进300 14 4 200 本月发出的材料中,60%用于产品生产,20%用于生产车间共同耗费,10%用于企业管理部门耗费,10%用于销售部门耗费。 二、要求 1.根据电脑修理公司20×3年5月修理材料的购进、发出和结存情况回答下列问题。(1)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时,发出材料的成本为(B )。 A.12 300元 B.12 700元 C.12 500元 D.12 400元 (2)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时,发出材料的成本为(C )。 A.12 500元 B.12 700元 C.12 300元 D.12 600元 (3)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成本时,发出材料的成本为( A )。 A.13 278.57元 B.14 850元 C.12 993.75元 D.11 618.75元 (4)本月发出材料按先进先出法评价时应编制的会计分录为( A )。 A.借:生产成本 7 500 制造费用 2 500 管理费用 1 250 营业费用 1 250 贷:原材料 12 500 B.借:原材料 12 700 贷:生产成本 7 620 制造费用 2 540 管理费用 1 270 营业费用 1 270 C.借:生产成本 7 380 制造费用 2 460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例题

案例:关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多种方法,下面通过本例说明几种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 资料:红星工厂2002年6月A商品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下: 6月1日期初结存150件单价60元计9000元 6月8日销售 70件 6月15日购进100件62元计6200元 6月20日销售50件 6月24日销售90件 6月28日购进200件68元计13600元 6月30日销售60件 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分别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并进行本期耗用成本的计算。 分析与解答: 1、先进先出法: 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顺着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当然,这仅是为了计价,与物品实际入库或发出的次序并无多大关系。 本案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下表。

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分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两种。 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 加权平均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总数量+本月购入存货的总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总成本+本月购入存货的总成本) 本案例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可看出,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方法与先进先出法基本相同,只是期末库存商品的结存单价为64元,据此计算出存货成本为11520元,本期销售成本为17280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当每次购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并据此计算下次购货前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其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数量) 仍以前例,第一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4800+6200)/(80+100)=(元) 第二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2444+13600)/(40+200)=(元) 按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各批商品销售成本和结存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

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库存商品的成本价格根据每次收入类单据自动加权平均;其计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数量和金额与各次收入前的数量和金额为基础,计算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其计算公式如下: 移动加权平均单价=(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商品金额)/(本次收入前结存商品数量+本次收入商品数量) 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出来的商品成本比较均衡和准确,但计算起来的工作量大,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不多、或者前后购进商品的单价相差幅度较大的商品流通类企业。 以下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1:货品A,期初结存数量10,加权价10,金额为100,发生业务如下: 销售11;采购10,采购价格11; 成本计算过程如下: 销售时,成本金额为11*10=110;销售后结存数量:-1;加权价:10;结存金额:-10;采购后,结存单价位:(-10+10*11)/(-1+10)=11.111111 一、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也叫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加月初存货成本的和,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成本和库存成本的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单价=(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成本+月初存货成本)/ (本月收入全部存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二、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收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收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移动平均法与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加权平均法一个月计算一次单位成本,而移动平均法每收进一次存

详解专业版V11.0先进先出法物料成本核算

详解金蝶KIS专业版11.0先进先出法物料的 成本核算 本期概述 z本文档适用于金蝶KIS专业版V11产品; z学习完本文档以后,您可以了解并掌握KIS专业版物料采用先进先出法如何进行成本核算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 版本信息 z2011年11月 30日 V1.0 编写人: 赵艳玲 z2011年 月 日 V1.1 审核人: 版权信息 z本文件使用须知 著作权人保留本文件的内容的解释权,并且仅将本文件内容提供给阁下个人使用。 对于内容中所含的版权和其他所有权声明,您应予以尊重并在其副本中予以保留。您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复制、公开展示、公布或分发这些内容或者以其他方式把它们用于任何公开或商业目的。任何未经授权的使用都可能构成对版权、商标和其他法律权利的侵犯。如果您不接受或违反上述约定,您使用本文件的授权将自动终止,同时您应立即销毁任何已下载或打印好的本文件内容。 著作权人对本文件内容可用性不附加任何形式的保证,也不保证本文件内容的绝对准确性和绝对完整性。本文件中介绍的产品、技术、方案和配置等仅供您参考,且它们可能会随时变更,恕不另行通知。本文件中的内容也可能已经过期,著作权人不承诺更新它们。如需得到最新的技术信息和服务,您可向当地的金蝶业务联系人和合作伙伴进行咨询。 著作权声明 著作权所有 2010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所有权利均予保留

背景 先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功能介绍 金蝶KIS专业版的物料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采用这种方法的具体做法是:先按存货的期初余额的单价计算发出的存货的成本,领发完毕后,再按第一批入库的存货的单价计算,依此从前向后类推,计算发出存货和结存货的成本 假设A公司,产品仓,库存为零,2011年11月1日购入TCL彩电100台,单价1000元;15日购入TCL彩电50台,单价800元;20日销售发出TCL彩电50台 ,21日再销售发出TCL彩电80台。 应用流程 一、物料计价方法的选择 打开【金蝶KIS专业版V11。0】的主界面,在【公共资料】中单击【核算项目】→【物料】,新增物料的时候,计价方法选择先进先出法,如图1-01所示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详细解说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详细解说 一、移动加权平均的缺点 随着ERP系统的普及,企业数据计算能力大为提高,多数的企业已经不再使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而是使用广泛使用移动加权平均,发生一笔就计算一笔,但是一旦账务有差异,核对起来太麻烦,绝对的不发生差错是不可能的,而一旦发生,则不可追溯,也很难讲数据按指定的时点还原,即使系统逻辑是正确的,但是数据的输入是靠人工采集的,有时也难免发生遗漏、重复或错误,然后再重新核对、计算、调整就相当困难了。 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 对于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月末才进行单价计算,计算方法较简单;在物价上涨或下跌时,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衷;企业不能随意挑选进货成本以调整当期利润。但是,这种方法下个月才能确定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成本,平时不能提供发出和结存的单价和金额,不利于对存货加强日常管理;而且,期末核算工作量较大。因此,这种方法只适于存货品种较少,而且前后收入存货单位成本较大的企业采用。 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优缺点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金额】÷(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试用这种方法,当月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必须要等到下个月才能得到。 例如: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8月份物料A的平均单位成本= ==12.727(元) 8月份物料A发出成本=400×12.727=5090.8(元) 8月份物料A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5500-5090.8=1909.2(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12.727=1909.05(元)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加权平均法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2006-12-28【大中小】【打印】 商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商品的进价成本,即购进价格。由于批发商品的进货渠道、进货批量、进货时间和付款条件的不同,同种规格的商品,前后进货的单价也可能不同。除了能分清批次的商品可以按原进价直接确定商品销售成本外,一般情况下,出售的商品都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定一个适当的进货单价,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和确定库存价值,据以核算商品销售损益,以反映经营成果。 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程序,有顺算和倒算两种方法。顺算法先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再据以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倒算法先计算期末结存金额,再据以计算商品销售成本。 顺算法的计算公式: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数量×进货单价 期末结存商品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倒算法的计算公式: 期末结存金额=期末结存数量×进货单价 本期商品销售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增加金额-本期非销售减少金额-期末结存金额 按照以上计算方法和商品的不同特点,商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按最早购入的商品进价作为出售或发出商品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先购入先销售。因此,每次发出的商品都假定是库存最久的存货,期末库存则是最近购入的商品。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先入 库必须先发出的商品,如易变质的鲜活商品。 根据A商品明细账资料,7月份的商品销售成本计算如下: 月内销售数量为1 300包,按先进先出法计算为: (400×2.00)+(300×2.20)+(200×2.40)+(400×2.60)=2 980(元) 期末库存商品金额=200×2.80=560(元) 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商品销售成本,可以逐笔结转,不需计算商品单价,但工作量较大,如购进批次多,而单价又各异,则计算工作较为复杂,一般适用于经营品种简单的企业。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以每种商品库存数量和金额计算出加权平均单价,再以平均单价乘以销售数量和期末库 存金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财务会计案例分析

财务会计案例分析 第一章总论 【案例】天河商场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应用 天河商场一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收入与费用。2006年6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1.6月2日,收回上月的应收账款10 000元; 2.6月3日,支付上月份水费5 000元; 3.6月10日,收到本月的营业收入款4 000元; 4.6月15日,支付本月应负担的办公费1 200元; 5.6月20日,应收营业收入30 000元,款项尚未收到; 6.6月22日,支付下季度保险费费3 600元; 7.6月28日,预收客户货款8 000元; 8.6月30日,负担上季度已经预付的保险费900元。 要求: 1.试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天河商场6月份的收入和费用; 2.试按收付实现制原则确定天河商场6月份的收入和费用; 3.试比较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异同; 第二章货币资金 【案例】资金业务的处理 星海公司出纳员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对于货币资金业务管理和核算的相关规定不甚了解,有两件事情让他印象深刻,至今记忆犹新。第一件事是在2005年7月8日和10日两天的现金业务结束后例行的现金清查中,分别发现现金短缺50元和现金溢余20元的情况,对此他经过反复思考也弄不明白原因。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和息事宁人,同时又考虑到两次账实不符的金额又很小,他决定采取下列办法进行处理:现金短缺50元。自掏腰包补齐;现金溢余20元,暂时收起。第二件事是星海公司经常对其银行存款的实有额心中无数,甚至有时会影响到公司日常业务的结算,公司经理因此指派有关人员检查一下小王的工作,结果发现,他每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时,只根据公司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加或减对账单中企业的未达账款项来确定公司银行存款的实有数,而且每次做完此项工作以后,小王就立即将这些未人账的款项登记入帐。 问题:1.小王对上述两项业务的处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2.说出你对这两件事情的处理办法。 第三章应收及预付款项 【案例】老客户的信用问题 常熟市某钢化玻璃厂主要从事大型建筑,工程用玻璃和家具用玻璃的磨边和钢化以及生产中空玻璃。该厂的注册资本为500万,所有的资金都是自有资金。他们销售对象主要是一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该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因此不利于存货成本的日常管理与控制。 【例题8:教材例1-28】接【1-26】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的成本。 5月份D商品的平均单位成本= ==(元) 5月份D商品发出成本=400×=(元) 5月份D商品的期末结存成本=1500+=(元) 或者:期末结存成本=150×=(元)【二者小数差异是由于单位成本小数点保留问题引起的,可忽略不计】 【例题9:2007年单选】某企业采用月末一次加权平均计算发出原材料的成本。20×7年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00元;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公斤,每公斤实际成本为110元;2月25日发出甲材料400公斤。2月末,甲材料的库存余额为()元。 A.10000 B.10500 C.10600 D.11000 答案:C 解析:先计算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价=[200×100+300×110]/[200+300]=106,再

计算月末库存材料的数量200+300-400=100公斤,甲材料的库存余额=100×106=10600(元)。 4.移动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 =(原有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次进货实际成本)÷(原有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价 【例题10:教材例1-29】接【1-26】假设甲公司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企业存货,计算存货发出成本及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5月5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11日发出存货的成本=200×=2160(元) 5月16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20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1336(元) 5月23日购入存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元) 5月27日发出存货的成本=100×=(元)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2160+1336+=(元) 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0+=(元) 或者:月末结存存货成本=150×=(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