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咨询师《生理心理学》讲义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最新心理咨询师《生理心理学》讲义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最新心理咨询师《生理心理学》讲义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心理咨询师《生理心理学》讲义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

热点关注:

09年5月全国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汇总

△◎记忆痕迹理论的主要观点,用什么实验证明。

60-70年代间形成的记忆理论,将人脑内的记忆过程大体分为两类,即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前者的脑机制为神经回路中生物电反响振荡;后者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这就是盛行20多年的记忆痕迹理论。

◎逆行性遗忘症:病人对早年发生过的事情仍保持良好的记忆,而对电休克治疗之前发生的事情却完全遗忘,这种仅对最近事情的选择性遗忘叫……

△实验:首先训练动物完成主动躲避条件反应或被动躲避条件反应,然后对动物进行电抽搐处理,再检查电抽搐之前,习得行为保持的程度。改变习得行为训练和电抽搐处理之间的间隔,从数秒钟至数十秒乃至几小时,考察间隔时间不同与短时记忆丧失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随着两者间隔时间的延长,电抽搐对短时记忆的干扰作用明显变弱,间隔1小时以上则电抽搐已不影响记忆。这种结果成为记忆痕迹理论最初的有力证据。它说明短时记忆很不稳定,易受电抽搐的干扰,经过1小时以后,记忆已经巩固,不再受电抽搐的影响,此时发生了质的变化,从短时记忆变为长时记忆。1小时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痕迹转变为长时记忆痕迹的必需时间。

△反响回路:1小时以上的连续振荡一起回路的化学变化,形成稳定的长时记忆痕迹,就不再受电休克的影响。

长时记忆的脑形态学基础

△☆传统记忆痕迹的最后一个观点,即长时记忆痕迹是突触或细胞的变化。虽然记忆痕迹理论形成时,人们对突触化学传递的知识还很少,但根据当代积累的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把这一论断归结为3方面含义:突触前的变化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包括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形态结构变化包括突触的增多或增大。他们对比了生活环境、学习能力和脑结构变化的关系。这一研究足以说明脑形态结构与功能均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学习记忆能力与脑结构变化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精确说明长时记忆痕迹究竟与哪几项脑结构或突触变化有关。

海马的记忆功能

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条环路是30年代就认识到的边缘系统的主要回路,称为帕帕兹环。

海马结构与情绪体验有关,近些年发现,内侧嗅回与海马结构之间存在着三突触回路,它与记忆功能有关。

☆三突触回路具有什么特性,证据及通过什么实验证明?

三突触回路是海马齿状回内嗅区与海马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机能特性,成为支持长时记忆机制的证据。

长时程增强(LTP)现象,即电刺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细胞外的诱发反应。如果电刺激

由约100个电脉冲组成,在1-10秒内给出,则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在5-25分钟之后增强了2.5倍,说明电刺激穿通回路引起齿状回神经元突触后兴奋电位的LTP,因而这些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频率增加。后来他们又报道,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突触电活动的LTP现象可持续数月的时间。他们认为,由短暂电刺激穿通回路所引起的三突触神经回路持续性变化,可能是记忆的重要基础。来源:考试大△◎□柯萨科夫氏记忆障碍

1887年俄国精神病学家柯萨可夫,将长期酗酒而造成的记忆障碍特点归结为:遗忘+虚构。慢性酒精中毒者最初出现轻微的顺行性遗忘,即对刚刚发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记忆;随后又出现逆行性遗忘,即对病前近期发生的事情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既不能形成新的记忆,又丧失了对某些往事的记忆,而且对自己记忆力的这种严重变化又缺乏自知之明,面对别人提问时,竟不自觉编造谎言以虚构内容填补记忆空白。

★☆顺行性遗忘症、那部分受损引起顺行性遗忘症,特点

切除了大脑两半球的内侧颞叶和海马。术后该人智力测验成绩正常;对手术前的近事的远事记忆良好;衣着整洁,能与人交谈,虽然说话的语调平淡,但词汇的使用、句子的表达和发音都很正确;对别人的话,甚至笑话都能正确理解。病人智能正常,也没有知觉障碍,最突出的问题是难以形成新的长时记忆。对他来说,每天的每件事都与过去无关。海马和内侧颞叶损伤形成顺行性遗忘症

△□记忆形态的多样性

正常人的记忆,既有寄存和存贮信息的功能,又有回忆或提取信息的功能。海马损伤的病人只能回忆和提取信息,不能形成新的长时记忆;此外一些脑外伤的病人,在伤后的一段时间里,可以形成新的记忆,却不能回忆起伤前的近事。这些都说明,记忆可以分离为不同系统。这种双重分离现象能最可靠地证明,寄存或存贮信息的过程和提取信息的过程是两个不的记忆功能系统。这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中称为双分离技术。双分离技术和双重任务法是多重记忆系统研究的重要途径。请被试看一封信,并告诉他看完后要详细讲出信中的内容。在被试看信的同时,室内放音乐。当被试讲述完信的内容时,顺便问他对听到的音乐有何看法。这时,这个人实际上完成了双重记忆任务。一个主要任务是理解和记忆信的内容,另一个次要任务是记住听到了什么音乐。这种实验称为双重任务法。

在双重任务的记忆研究中,次要任务大多数都不事先告诉被试。采用双分离技术和双重任务实验方案,在脑损伤病人和正常人中发现多种形态的记忆系统。一大类记忆是可以用口头或笔头表达的,与之对应的是难以言传的非表述性记忆。当你向别人讲述昨天参加的朋友婚礼时,你脑海里会浮现出婚礼的一幕幕情景,这就是情景性或情节性表述记忆;假如你帮助同学补数学课,这是一种语义性表述记忆。

非描述记忆有更多的表现形态,包括程序性记忆、习惯性记忆、间接性事物的联想记忆和内隐性记忆等。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使一个孤立的动作变成连续的、协调的、自动化的运动旋律,这就是非表达性程序记忆。

非表述记忆是内隐性记忆,指本人并未觉得已经记住的事,经过测查可证明在脑内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理心理学复习重点

1、静息膜电位:在静息状态下,由于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同,存在着电位差,这种电位差就称为…… 或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钠离子浓度较高,细胞膜内钾离子浓度较高,这类带电离子因膜内外的浓度差造成了膜内外大约负70-90毫伏的电位差,称之为静息电位(极化现象)。 2、神经冲动的传导:全或无定律、级量反应 All-or-none law: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即“无”反应;而对阈值以上的刺激,不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高度(幅值)的神经脉冲发放,即“全”反应。 (该定律只适用于单根神经纤维中,只说明兴奋的传导过程,而不是产生过程) 级量反应:在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中,首先引起一个局部反应,而局部反应的大小与刺激的大小有关,只有当总和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累加超过了阈值,就会产生一个脉冲。 3、突触类型:轴-轴、轴-胞体、轴-树 4、突触传递的特点: (1)单项传递:前膜——〉后膜 (2)突触延搁:从感应器接收到刺激到效应器开始出现反射活动所经历的时间。 (3)易化作用:部分去极化后对下一次冲动更容易引起反应。 (4)抑制:前膜释放的递质并不能使后膜产生兴奋,反而是抑制。 (5)总和:微弱刺激反复作用,使后一神经元阈下兴奋产生叠加,足以使其产生神经冲动。 (6)疲劳:当递质的消耗比释放更快的时候,突出产生疲劳。 (7)药物的作用:特异性的阻断或促进突触传递。 5、EPSP:若突触前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传递物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的反应,使更容易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称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IPSP:若突触前神经元所释放的神经传递物质与突触后神经元的接受器结合后,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过极化的反应,使更难达到阈值而产生动作电位,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6、神经递质:凡是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中介的化学物质,统称神经递质。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整理笔记

第一章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基础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心理活动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心理学的 基础学科。 3.基础心理学内容分为四个方面: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4.心理现象分为:动物心理学和比较心理学;个体心理分为:发展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老年 心理学)等;社会制约和影响分为:社会心理学;神经机制分为:生理心理学;运用分为应用心理学的多个分支: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体育运动心理学、司法心理学、航空航天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心理测验学等 5.

6.人的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 7.心理现象是动物适应环境随着神经系统的产生而出现的。动物心理发展:单细胞动物(变形虫) 有感应性,没有心理现象。 8.外界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大脑变成映像,产生了心理,因此,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 物质产品,而是主管映像,是事物的形象,概念,体验,是主观的。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能动的反映,支配行为,因此可通过观察分析行为来研究。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9.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同期研究结果有韦伯定律(差别感觉阈限),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艾宾浩斯记忆。 10.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科心以前是思辨和总结经验)2.辩证发展的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 11.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条件,有目的、有计划,系统2、调查法:口头(访谈法)或书面

生理心理学-(李新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 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 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 和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CT、PET。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蓝斑—皮层NE耗竭能够导致注意功能的障碍。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DA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中脑纹状体DA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3)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乙酰胆碱拮抗剂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

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的概念 生理心理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生理过程,主要解释人类自身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生理机制的科学。 研究方法 1.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扩布性抑制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 2.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3.电记录法 4.生物化学分析法 5.分子遗传学技术 6.脑成像技术:CT技术PET技术 研究对象:人和高等动物基本行为的胜利基础或神经机制,如随意运动摄食与饮水性行为睡眠与觉醒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用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 3.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时间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了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 进行寻根究底的 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的关系 相同之处:研究对象基本相同 不同之处:1.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范围都比心理生理学广泛 2.生理心理学用动物做实验,心理生理学则大多数以人为被试 3.生理心理学可以采用多种仪器和方法来记录数据,而心理生理学则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数据。 第二章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路执行网络 上行多巴胺(上行DA系统)的功能: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激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行5-HT系统的功能: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 丘脑闸门的控制理论:该理论认为,丘脑抑制性网状神经核既接受丘脑-额叶系统的特异兴奋作用,有接受中脑网状结构泛化性的抑制影响,从而对各种感觉冲动进行筛选。只有能通过站们的神经冲动才能传到到大脑皮层,没有通过闸门的神经冲动则不能到达大脑皮层。额叶在执行网络中的作用:额叶的一些区域包括扣带回参与注意的执行,人类的前额叶损伤,导致多种多样的注意障碍。一是前额叶病人注意的调控能力低下,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被特别暗示的事情上,过分敏感新异刺激和环境干扰。二是前额叶病人往往不能根据暗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注意力很难在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行为操作之间进行转移。顶叶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是注意相关的主要部位,参与注意过程 中脑上丘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视觉定向的作用。顶叶皮层存在“注意神经元”,并且对注意转移也非常敏感。 丘脑枕核在定向网络中的作用:损伤后在隐蔽定向上表现出困难,对视觉形状的选择性具有重要作用。

生理心理学完整

一、名解 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神经基础)

·生理心理学 ·学习与记忆神经生物学(神经基础) (Ⅱ类范式) 大家都知道,记忆的3个步骤——感觉登记、STM、LTM——构成了记忆的信息加工观点。记忆类型中的任何一种在脑中都有其独特的结构。举个例子:观察者面向东,被观察者面向南,此时被观察者脑的横断面是这样的——从额叶到皮层运动区顺时针——额叶(储存语义和情节记忆)、前额叶皮层(参与短时记忆的储存)、颞叶(参与长时语义和情节记忆的整合和存储,对短时记忆中新材料的加工也起作用)、杏仁核(对于新情绪记忆信息的整合非常关键)、海马(在整合新的长时语义和情节记忆中有关键作用)、小脑(在程序性记忆中起重要作用)、皮层运动区(参与程序性记忆)。 )感觉登记 )短时记忆 研究表明,形象记忆通常优于词汇记忆,这是因为我们经常既以语言又以表象的形式存储形象,而词通常只是以语音形式存储的。对形象的双编码解释了为什么有时形成我们要学习的东西的心理图画对学习会很有帮助。 )长时记忆 关于启动现象的研究也揭示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不同。例如,可能给你看一串词,其中包括tour这个词,但是没有告诉你要记住其中的任何一个词。然后,可能再给你一串词的片段,包括_ou_,并要求你填补空白组成新词。在这种情况下,你极有可能会写下tour而不是four、pour和sour,尽管这些都像tour一样是可以接受的。虽然没有要求你记住tour 这个词,但是只是看过它就能启动你去写出他。 序列位置效应揭示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如何协同工作的。 长时记忆的保持: 机械复述,具体来说,没有任何学习目的的重复一般对后来的回忆不会产生效果。 精细复述,需要你把新信息与已经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起联系。有时,这需要对你想要记住的东西进行抽象、形象化或概念化的思维。有学习目的的重复有时对于在LTM中存储无意义信息很有用。但是对于有意义的材料来说,更有效的途径是精细复述。 图式,精细复述这种想法的一个变体是图式的概念。一个图式就是存储在记忆中并使你希望以某种方式组织经验的事件、客体、情境、人、过程或者关系的心理表征。图式可以提供一个未来信息可以匹配的框架,也可以影响你对某个事件的注意程度,并因此影响你对该事件的记忆。 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是高度组织的和相互参照的,就像图书馆的目录系统。我们对信息的组织越精细,我们以后提取出信息的可能性就越大。 存储情绪体验 关于内隐记忆的研究表明,我们可以存储像生理的和心理的创伤这样的情绪体验,而且,这些记忆可能会在多年以后影响我们的行为。即使我们对这些经验并没有意识的记忆。在某些情况下,情绪性记忆是如此强大和痛苦,比如战争、虐待和恐怖主义造成的情绪性记忆。他们会导致一种叫做创伤后压力障碍(PTSD)的情绪异常。患有PTSD的人会出现高度的焦虑和记忆。我们有时会在噩梦中重历创伤事件和惊恐状态,其他PTSD患者则会表现出抑郁或者难以集中注意力,而且,可能无法找到其难过的确切原因。有时,很微小的如起初经受创伤时出现的气味构成的线索都会引发回忆。PTSD和其他强烈的情绪记忆会在无意识中对行为

最新生理心理学讲义:神经解剖学知识

生理心理学讲义:神经解剖学知识 神经解剖学知识 1.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3.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自主神经)。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4.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5.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新皮层(占大脑皮层90%)。 6.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

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7.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8.边缘叶: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9.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10.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11.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被大脑两半球所遮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分组成。 12.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它将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功能。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使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13.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脑干,它的腹侧由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传递神经信息。 14.脑干的背侧面上下排列着12对脑神经核。中脑的背侧有4个凸出,称四叠体,由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 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 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 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式条件反射。(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枕叶:视觉功能。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 体的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生理心理学——各章练习题 第一章导论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心理学:以身心关系为基本命题,研究心理现象的生 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的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研究对象:心理活动产生的生理现象。 P1 2.“全或无”规则: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 阈值以下的刺激不发生反应,对阈值以上的刺激无论强弱均给出同样幅值的脉冲发放。P20 3.神经递质:神经细胞间神经信息传递所中介的化学物质。 P22 4.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的 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受体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P23 5.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细微结构,由突触前膜、 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P11 6.逆信使:神经信息在细胞间传递过程中,除了这类参与从 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传递信息的递质与受体结外,由突触后释放一种更小的分子,迅速逆向扩散到突触前膜,调节化学传递的过程,将这类小分子物质称为逆信使。已知的逆信使有腺苷和一氧化氮。 P23 二、简答题 1.简述条件反射三原则。P3

顶叶:负责躯体的各种感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与听觉关系密切岛叶:与味觉有关 2.边缘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P17 边缘叶与皮下层的脑结构,如:丘脑、下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 3.间脑由哪些部分构成?P18 丘脑、下丘脑、上丘脑、底丘脑 4.网状结构包括哪些上行和下行系统? 5.什么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P18-19 6.什么是神经过程,它们的运动规律有哪些?P19 7.神经递质的四种不同命运。P22 8.神经元信息传递的化学机制。P23 9.试谈巴甫洛夫关于一只狗重的分类。 10.什么是神经冲动?试总结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中有 哪些电学表现形式。 11.试总结神经冲动传递的化学基础。 12.大脑自发电活动是怎样产生的? 13.什么是事件相关电位?

最新心理咨询师《生理心理学》讲义第一章感觉

心理咨询师《生理心理学》讲义第一章感觉 特异感觉系统和非特异感觉系统 感受阈值:即刚能引起主观感觉或细胞电活动变化的最小刺激强度。 (重点题)(问答题)感受器的适应:随着刺激物长时间持续作用,感受灵敏率下降,感受阈值增高,此现象称感受器的适应。 (重点题)(问答题)感受野:把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如果把微电极插在视觉中枢的某个神经元上,记录其电活动,凡能引起其电活动显著变化的视野范围,就是该视觉神经元的感受野。 (填空)眼的基本功能就是将外部世界千变万化的视觉刺激转换为视觉信息,这种基本功能的实现,依靠两种生理机制,即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和光感受机制。前者将外部刺激清晰地投射到视网膜上,后者激发视网膜上化学和光生物物理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光感受功能,产生是感觉信息。 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通过眼外肌肉的反身活动,保证使运动着的物体或复杂物体在网膜上连续成像的机制,也就是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 (重点题)(问答题)眼睛的随意运动有哪几种方式?它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 答:眼睛的运动有许多方式,当我们观察位于视野一侧的景物又不允许头动时,两眼共同转向一侧。两眼视轴发生同方向性运动,称

为共轭运动。正前方的物体从远处移向眼前时,为使其在视网膜上成像,两眼视轴均向鼻侧靠近,称为辐合。物体由眼前近处移向远处时,双眼视轴均向两颞侧分开,称为分散。辐合与分散的共同特点是两眼视轴总是反方向运动,称为辐辏运动(重点题)。辐辏运动和共轭运动都是眼睛的随意运动。人们在观察客体时,有意识地使眼睛进行这些运动,以便使物像能地投射在视网膜上最灵敏的部位――中央窝上,得到最清楚的视觉。 (问答题)非随意的眼动 (重点题)(问答题)微颤的生理心理学意义是什么?什么是适应现象(感受器的适应)?考试大论坛 答:在两次扫视之间,眼球不动,称注视,其持续时间约在150-400毫秒之间。注视期间,眼睛并非绝对不动;事实上此时眼睛发生快速微颤。微颤运动保证视网膜不断变换感受细胞对注视目标进行反映,从而克服了每个光感受细胞由于适应机制而引起的感受性降低。 追随运动:是观察缓慢运动物体时,眼睛跟随物体的运动方式,这种运动的角速度可达500/秒。 颜色视觉信息的光生物化学基础 (填空)(选择)光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视杆细胞之中,是产生明暗视觉信息的基础。颜色视觉的光生物化学基础在于视锥细胞内的视蛋白结构不同。 视网膜上有哪几种细胞?排列方式及电传导方式?(填空)(选择)

生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生理心理学重点整理 行为的生物学解释:生理学解释、个体发育解释、演化解释、功能解释 生理学解释:把行为与脑和其他器官的活动联系起来 e.g.激素影响脑活动的化学反应脑活动控制肌肉收缩 个体发育解释:描述一种结构或行为是怎样发展的,包括基因、营养、经验以及三者间相互作用的影响e.g.抑制冲动的能力从婴儿期开始发展直到青少年期,反映出大脑额叶的逐渐成熟 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演化解释:重建一个结构或行为的演化历史 e.g.人类起鸡皮疙瘩是从远古祖先那里演化而来的 功能解释:描述了为什么一个结构或一种行为是这样演变的是这样演变的 e.g.一个恐惧的动物会看起来更大;更具恐吓性带尾鹰在秃鹫群中飞翔,保持姿势与秃鹫一样,便于捕食 例子:鸟鸣行为的生物学解释 生理学解释:与鸣叫关联的大脑区域在睾酮的影响下发育,因此,繁殖期雄性鸟的这个区域比雌鸟或未成熟鸟大,由此雄鸟鸣唱个体发育的解释 个体发育的解释:在很多物种中,年幼雄鸟需要听成年雄鸟的叫声来完成学习。鸣唱的发展需要一组特定的基因。鸣唱的发展有关键期 演化的解释:某些种类的鸟有相似的叫声。滨鹬和阔嘴鹬使用特定的频率呼叫,说明其来自相同的祖先功能的解释:大多数鸟类中,只有雄鸟鸣唱;雄鸟只在繁殖期鸣唱,且只在自己的领地上鸣唱。鸣唱是为了吸引异性,捍卫领地 伴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基因 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在两性上都有,依赖于性激素的激活,只在某一性别中起作用 行为的演化 演化:在一群人中,一代与一代之间,各种基因在频次上所发生的变化 关于演化的常见误解 行为或结构的使用或废弃会导致某种特征在演化上增加或减少 —拉马克演化:用进废退学说 —肌肉力量遗传;小脚趾遗传 人类停止演化了 —具有比平均数数量多子女的人的基因会在人口中扩散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其答案

Ch1 导论 1.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极化 B.复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2.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过程而引起的。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后超极化 3.()是神经递质。 A.核糖核酸 B.胆碱类 C.三磷酸腺苷 D.脱氧核糖核酸 4.大多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极化)是()。 A .内负外正70-90毫伏 B .内正外负70-90毫伏 C .内负外正100-110毫伏 D .内正外负100-110毫伏 5.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A .频率不变,幅值增高 B .频率加快,幅值不变 C .频率加快,幅值增高 D .频率加快,幅值降低 6.下列属于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 A .后兴奋电位 B .动作电位 C .峰电位 D .神经元单位发放 7.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 B.快电位 C.双向传递 D.全或无 8.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A.隔核 B.屏状核 C.齿状核 D.球状核 9.______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脊髓 D.面神经 10.与内脏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是____ 。 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 B.大脑皮层前部 C.大脑皮层中部 D.大脑皮层顶部 11. ______组成纹状体。 A.豆状核与杏仁核 B.屏状核与尾状核 C.豆状核与尾状核 D.杏仁核与屏状核 (多选题)12. ____是边缘系统的结构。 A. 胼胝体下回 B. 海马结构 C.下丘脑乳头体 D. 桥脑被盖 13 .脑干的结构包括_______ 。 A .桥脑 B.中脑 C. 间脑 D. 延脑 14. _________是非条件抑制过程。 A. 外抑制 B. 延缓抑制 C. 超限抑制 D. 分化抑制 15. 下列属于可逆损伤法的是_____。() A.扩布性阻抑 B.吸出损伤 C.神经化学损伤 D.冰冻法 16 .下列_______是不可逆损伤法。() A .冰冻法 B.横断损伤 C.吸出损伤 D.电解损伤 单选)17. 把脑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电信号放大,并描记下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叫_____法。() A. 损伤法 B.脑电图 C.刺激法 D. 记录法 填空 1、神经信息在脑内传递过程, 是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__________ 总和后再出现发放过程。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资料串讲笔记二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资料串讲笔记二 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注意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具体地讲,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索科洛夫的朝向反应及如何解释(匹配理论) 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具体地讲,这种机制发生在对刺激信息反应的传出神经元中,在这里将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和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加以匹配,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反应。两种模式不匹配就会导致传出神经元从不反应状态转变为反应状态。◎儿童注意缺陷障碍 有些儿童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暴发性情绪变换,甚至出现一些严重的行为问题,如打架、逃学、说谎、诈骗等。人类对这类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段历程。一百多年前就曾经把这类儿童行为问题确定为多动症。 50年代,发现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并不是这类儿童行为问题中的重要共性,有人提出这些行为问题可能是由于儿童早期或产程中,脑受到轻度损伤而造成的,称轻度脑损伤。 美国精神疾病分类和诊断手册1980年将这类儿童行为问题归类为注意缺陷障碍,认为注意缺陷是这类儿童共同的突出问题。这类儿童的主动性,随意注意能力极弱而被动性不随意过程过度活跃,所以很容易因外界条件变化而分散注意力。 第五章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一、什么是联想学习、种类、特点

2009年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

自学考试《生理心理学》复习要点总结6 第六章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1.记忆痕迹理论:①短时记忆——神经回路中生物电反响振荡;长时记忆——神经生物学基础是生物化学与突触结构形态的变化。 ②1小时的时间是短时记忆痕迹转变为长时记忆痕迹的必需时间。③长时记忆痕迹是突触或细胞的变化,有3方面含义:突触前的变化——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形态结构变化——突触的增多或增大。 2.海马的记忆功能:海马是端脑内一个特殊的古皮层结构,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底壁,形似海马而得名。海马不仅与学习记忆有关,还参与注意、感知觉信息处理、情绪和运动等脑调节机制。 3.海马的两个记忆回路:①帕帕兹环:海马→穹窿→乳头体→乳头丘脑束→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这条环路是30年代就认识到的边缘系统的主要回路,称为帕帕兹环。②三突触回路(下面): 3.三突触回路的特性,为什么成为长时记忆的基础?(长时程增强效应及其形态基础和理论意义) ①三突触回路:三突触回路始于内侧嗅区皮层,这的神经元轴突形成传通回路,止于齿状回颗粒树突,形成第一个突触联系;齿状回颗粒细胞轴突形成苔状纤维与海马CA3锥体细胞树突形成第二个突触联系;CA3区锥体细胞轴突发出侧支与CA1区锥体细胞发生第三个突触

联系,再有CA1锥体细胞发出向内侧嗅区的联系。②三突触回路的特性是海马齿状回内嗅区与海马之间的联系,具有特殊的机能特性,成为支持长时记忆机制的证据。③长时程增强(LTP)指电刺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回路时,在海马齿状回可记录出齿状回诱发性细胞外电活动长时增强,说明电刺激穿通回路引起齿状回神经元突触后兴奋电位的LTP,因而这些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频率增加。LTP现象可持续数月的时间。④所以,由短暂电刺激穿通回路所引起的三突触神经回路持续性变化,可能是记忆的重要基础。 4.间脑与柯萨可夫氏记忆障碍。 ①俄国精神病学家柯萨可夫氏认为长期酗酒造成的记忆障碍的特点是遗忘加虚构。慢性酒精中毒者最初出现轻微的顺行性遗忘,随后又出现逆行性遗忘。②顺行性遗忘:对刚刚发生的事不能形成新的记忆;逆行性遗忘:对病前近期发生的事情选择性遗忘,对早年的事情仍保持良好记忆。③慢性酒精中毒者既不能形成新的记忆,又丧失了对某些往事的记忆,而且对自己记忆力的这种严重变化又缺乏自知之明。面对别人提问时,竟不自觉编造谎言以虚构内容填补记忆空白。这些谎言大都是过去的记忆内容。病情继续恶化的人脑子里的记忆几乎成了空白,连自己过去经历的重大事件也忘得一干二净。最后病人变得情感淡漠,对周围发生的事置若罔闻、麻木不仁。对自己记忆力的自知之明,称为元记忆。嗜酒说谎者是元记忆发生了障碍。③间脑损伤的病人远事记忆也遭到破坏;海马损伤的病人远事记忆却保持良好。

生理心理学重点详解

生理心理的定义、研究对象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或动物的行为、经验以及心理活动的进化、发育和生理学机制 的学科。 ●·研究对象:以人的心身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 PET和FMRI的原理 1.正电子闪射脑扫描(positrum emission tomograph,PET)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葡萄糖H3探测脑细胞的活动情况,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三维摄影机扫描,显示人在某种思维活动中同位素在脑内相应区域的分布图。 2.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当人脑因在内外刺激作用下处于功能活动状态时,脑激活区的血流、血容积及血氧消耗增加,这导致磁共振信号的差异,从而可反映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鲁利亚的功能系统学说 ●一是调节大脑觉醒水平和维持适当紧张度;二是接受、加工和分析来自外部和内部环 境感觉信息的;第三是计划、调节和执行不同复杂活动的。“脑”是作为一个整体来活动的,所有的行为都需要这三大功能系统的相互作用。 ●每一个功能系统都有着分层次的结构,至少是由彼此重叠的三种类型的皮层区组成 ●同时脑中的每一部分或区域都在每一种行为中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神经元的结构、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胞体、树突、轴突构成。 ●神经元 ●尼氏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部位) ●树突-“树突棘” ●轴突-始端无髓鞘、兴奋阈低、神经冲动的 ●始发部位。 ●髓鞘-始段远侧端开始 ● CNS中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 ●周围神经由施万细胞构成 ●神经胶质细胞 ●数量为神经元的十倍; ●所占脑内细胞比例与进化程度呈正比; ●大胶质细胞-主要组成;包括星形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施万细胞、感觉上皮支持细胞 静息电位及其机制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细胞膜存在着电位差。由于这一电位差是存在于静息的细胞膜内外两侧的,故称跨膜 静息电位,简称静息电位或膜电位。 ●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 ●静息电位的产生是由细胞膜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

人体生理心理学类

人体生理心理类: 第一篇(Baby hypothesis) In our lab today, we'll be testing the hypothesis that babied can count as early as five months of age. The six babies here are all less than six months old. You'll be watching them on closed-circuit TV and measuring their responses. The experiment is based on the well-established observation that babies stare longer if they don't see what they expect to see. First, we're going to let two dolls move slowly in front of the babies. The babies will see the two dolls disappear behind a screen. Your job is to record, in seconds, how long the babies stare at the dolls when the screen is removed. In the next stage, two dolls will again move in front of the babies and disappear. But then a third doll will follow. When the screen is removed, the babies will only see two dolls. If we're right, the babies will now stare longer because they expect three dolls but only see two. It seems remarkable to think that such young children can count. My own research has convinced me that they have this ability from birth. But whether they do or not, perhaps we should raise another question --- should we take advantage of this ability by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at such a young age? They have great untapped potential, but is it good for parents to pressure young children? 第二篇(sleep) Do you have trouble sleeping at night? Then maybe this is for you. When you worry about needing sleep and toss and turn trying to find a comfortable position, you're probably only making matters worse. What happens when you do that, is that your heart rate actually increases, making it more difficult to relax. You may also have some bad habit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problem. Do you rest frequently during the day? Do you get virtually no exercise, or do you exercise strenuously late in the day? Are you preoccupied with sleep, or do you sleep late on weekends? Any or all of these factors might be leading to your insomnia by disrupting your body's natural rhythm. What should you do, then, on those sleepless nights? Don't bother with sleeping pills. They can actually cause worse insomnia later. The best thing to do is drink milk or eat cheese or tuna fish. These are all rich in amino acids and help produce a neurotransmitter in the brain that induces sleep. This neurotransmitter will help you relax, and you'll be on your way to getting a good night's sleep. Until tomorrow's broadcast, this has been another in the series "Hints for Good Health." 第三篇(Children interact) Today we're going to talk about shyness and discuss recent research on ways to help children learn to interact socially. Many people consider themselves shy. In fact, forty percent of people who took part in our surve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