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

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冲击波还没有平复,世界实体经济下滑还没有见底,中国采取了积极的经济刺激计划。在这样的情况下,进一步从学理上说清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三个为什么”,深入解读党的应对金融危机的经济政策,对于帮助人民群众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共克时艰是十分必要的。

(一)次贷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导火索

美国虽然是一个经济发达国家,但是由于贫富差距很大,许多低收入家庭没有住房。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本应该是政府的事,但是美国政府不作为,试图用市场的方式,用次级抵押贷款去解决,为日后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1.美国的抵押贷款分类

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根据借款者的评级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优质按揭贷款。此类贷款一般是面向信用等级高、信用评级分数在680分以上的收入稳定的优质贷款购房人,这些贷款购房人主要是选用最为传统的30年或15年固定利率进行按揭贷款。

第二类是次级抵押贷款。此类贷款一般是面向信用分数低于620分、收入证明缺失、还款能力差、负债较重的贷款购房人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

由于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信用记录较差,次级房贷机构面临的风险也较大。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和风险是对等的,因此次级抵押贷款的贷款利率通常比优质抵押贷款高2%~3%.

第三类是”Alt-A”贷款。它是一个介于优质按揭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二者之间的贷款,这种贷款通常包括信用分数在620分到680分之间的贷款人的贷款。

这三类贷款中直接引起次贷危机的是次级抵押贷款。

2.美国的次级贷款发放情况

从20XX年以来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20XX~20XX年次级抵押贷款增长表20XX年1200亿美元20XX年1850亿美元20XX年3100亿美元20XX年5300亿美元20XX年6250亿美元20XX年6000亿美元从上表可以看出,20XX年以来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发展十分迅速,到20XX 年总共达到23700亿美元的天量,次贷的贷款人都是穷人,利率又高,其中隐藏的风险不言自明。

3.次贷危机的原因

第一,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人的还款保障不是建立在自身的经济能力上,而是建立在房价会上涨的预想上。在房加上涨的时候,银行可以获得高额利息收入而风险不大。20XX~20XX年间,全美房价年平均增幅接近9%,在某些地区,一套20XX年价值15万美元的住房到了20XX年价值约为25万美元。这符合次级贷款人的预想,并且他们认为房价还会继续涨上去,因此次级抵押贷款的数量不断攀升。

第二,贷款中介机构违规操作,许多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人也加入了购房的大军。中介机构只要贷款生成,就能拿到可观的中介费,而不付任何法律责任。(许多不三不四的人都加入房哥、房嫂的队伍)有的甚至不要首付、不要任何收入证明,并且一年内不付利息。一年后还不上月供,拍卖房子。

如果房价涨了,还了贷款,白住一年,还能够拿到一笔余款,何乐不为;如果房价跌了,把钥匙寄给贷款公司,拍屁股走人。

第三,20XX年开始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在一年半的时间内17次提高基准利率,贷款利息同时上升。20XX年到20XX年初,美国一年期国债收益在从1.

25%涨到5%.随着利率的上涨,借款人每月还款额大大增加,造成违约率大幅增加,20XX年初美国部分地区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次贷违约率不断上升。由于拍卖的房子数量不断攀升,房价不断下跌,次级抵押贷款公司财务状况急剧恶化。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之所以能够如此天量发行,与次级抵押贷款的资产支持证券,即次级债有直接的关系。

4.美国的次级债

“美国的次级债”特指基于次级住房抵押贷款而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要了解美国的次级债,首先要了解美国的债券分类。

(1)美国的债券分类。美国的债券按照信用评级分为三类:第一类优级债券指那些信用非常好的政府或公司债券,如国债、优质上市公司的可转换债券等;第二类次优级债券指信用相对优级低,但收益相对优级高的公司债券、债券和较优质资产的证券化债券;第三类次级债券是指信用等级差风险大,收益高的债券。

(2)美国的次级债。我们所说美国的次级债,是专指基于次级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债券,这种债券一般是由投资银行打包次级抵押贷款,然后由信用评级机构对债券进行评级后在债券市场发行。债券的购买者可能是基金、商业银行、保险机构,也可能是国外机构或投资者。次级债的投资收益一般高于优先

级债券和国债等低风险的债券。

适当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有利于配置资源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它可以实现低成本融资,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产流动性。但是如果资产证券化融资不断扩大,次贷产品不断衍生、无限泛滥,必然导致金融危机。

5.次贷衍生产品的泛滥

美国的次级债最初是资产支持证券,逐步衍生出债务抵押债券、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住房抵押支持证券、可调整利率抵押贷款、猎杀借贷、负滩还贷款、信贷违约掉期等。这些次贷衍生产品的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其中破坏力最大的是”信贷违约掉期”.信贷违约掉期实际上是一种贷款违约保险,它的出现,源于银行转移信贷风险的需求。

它的运行原理:A向B银行借款,到时A向B支付本息,B赚取利息。银行业务是有风险的,假如A破产,B银行别说利息拿不到,甚至连本金都有可能讨不回来。于是,上世纪90年代中,摩根大通银行为了减少银行贷款的风险,最先推出信贷违约掉期产品。其原理同样简单,即由金融公司C为B银行提供保险,B 每年支付C保险费用,如果A破产了,C公司保障B银行的本金,补偿它所有的损失。如果A安然无恙,B交的保险就成了C的盈利。

通过信贷违约掉期,公司债券的持有者就把自己面临的信贷违约风险转嫁给卖违约保险的一方了。保险公司受大数原理的制约,如果被保险的少量破产,保险公司是能够承担的,但是如果被保险大量破产,保险公司就难以承担了。后来信贷违约掉期产品也不断翻新,开始用于衍生品,包括次贷担保债券凭证。于是,信贷违约掉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最初提供保险的产品,演变成了投机的工具。

6.次贷衍生产品创新路线图

(1)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的基本流程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SPV,或者由SPV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

(2)次贷衍生产品创新路线图次级抵押贷款经过资产证券化成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然后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经过金融创新打包成为债务抵押债券;这个过程可以产生多次,形成各种各样的金融衍生产品;最后是购买信贷违约掉期进行保险,形成了长长的金融衍生产品链条,而且链与链之间纵横交错。随着金融衍生产品的泛滥,这种链条产生每一个环节都要收掉三笔费用,一是管理费、二是评估费、三是保险费,大量资金在中间环节被抽走,当链条的第一环节次级抵押贷款大量违约的时候,整个链条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了,次贷危机就爆发了。

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能够如此天量发行是因为次级债券的支持。美国的次级债能够得到基金、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国外机构或投资者的如此追捧是因为”美元本位制”的危机。

(二)”美元本位制”的危机是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近代以来,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本位制。

1.金本位制近代以来,黄金一直被作为主要的储藏价值手段,也是商业上最易接受的交易媒介。典型的金本位制是在十九世纪初开始成型的,它具有一种自动的调节机制。简单表述如下第一,金本位制对贸易顺差国的调节机制。贸易顺差黄金流入——信贷扩张经济繁荣——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出口下降进口上升——黄金外流贸易平衡。第二,金本位制对美元逆差国的调节机制。贸易逆差黄金外流——信用紧缩经济萧条——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出口上升进口下降——黄金回流贸易平衡。金本位制下,由于黄金本身具有价值,使这种货币体系具有自动调节功能,防止了各国贸易帐户出现失衡的问题,20世纪初期,随着经济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黄金生产的速度,作为国际偿付和储备的黄金远远不够用,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金本位制必然退出历史舞台。

2.布雷顿森林体系众所周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由于实施美元兑换黄金的制度,美元就取得了”准黄金”和”国际货币”的地位。”二战”后美国拥有全球四分之三的黄金储备,而且流通中的黄金不可能大规模兑换黄金,因此美元的发行就可以适当多于黄金储备,这在一定意义上化解了国际偿付能力不足和国际储备短缺问题。在”二战”之后的20~30年时间中,布雷顿森林体系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促进作用。

但是美元的发行量不能无限制多于储备的黄金,当美元储备只相当于美元流通量的很小一部分时,美国政府就会逐步丧失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履行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这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3.”美元本位制”学术界之所以采用”美元本位制”这个名称,是因为美元已取代黄金的地位,成为全世界最核心的储备货币。美元本位制的主要特点是,它使得美国把没有黄金担保的美元负债输送给主要贸易伙伴,而不像布雷顿森林体系或金本位制下那样用黄金支付进口,为大量的经常账户赤字提供融资。

美元本位制实行初期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发展中国家的

好处。大量美元流入发展中国家,促进经济加快发展,其中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受益最大。这些国家政府得到税收,得到利润,工人得到工资,经济加快发展。

中国也得到了这方面的好处,但是我们的好处是干出来的,我们的政府官员承担了重大责任,我们的家艰苦创业,尤其是我们的农民工兄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第二,美国得到两波好处。第一波消费者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生产的价廉物美的商品。美国好像突然发现了一个取之不尽的大金库,只要启动它的印钞机就能得到全世界的商品。第二波美国的贸易伙伴把美元盈余重新投资于美国以美元计值的资产,支援美国的国内建设。美国的好处几乎是天上掉下来的。美元本位制实行一段时间以后,它的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对美元盈余国家的负响。经常账户盈余或资本账户盈余建立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由于美元不能在本国市场上直接流通,盈余的美元只能作为外汇储备,发行了大量与储备美元相配套的本国货币,使本国货币流通量大大超过经济运行的实际需要量,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过热现象,以及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最后导致经济的崩溃。日本和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国家就是最明显的例子。我国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过热现象,特别是房地产价格过度膨胀。第二,对美国本身的负面影响。具有大量美元盈余的国家把他们的美元重新投资于美国以美元计值的资产,造成美国国内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过度膨胀等现象。

美国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引发了严重的泡沫,使得美国消费者通过住房抵押获取额外融资,来维持透支消费。当泡沫破灭时,金融衍生产品的链条断裂,危机就产生了。

> 总之”美元本位制”条件下,美元不受约束的发行,导致美国无限度的信用扩张和美国人长期超出其财富创造能力的消费增长,是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三)我们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解读

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和国务院不失时机地出台了十大对策措施。重点包括在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以刺激经济增长。同时国家首次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此相应,国内各地区也纷纷推出了扩大政府投资并带动社会投资的计划。通过这些措施的推出,将力求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困难和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此次中央的4万亿投资和地方的配套投资主要运用的是财政政策。

1.为什么主要选择财政政策而不是货币政策

顾朝明先生的着作《大衰退》创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对于

我们理解经济危机条件下的财政货币政策选择有一定参考价值。

(1)关于大衰退的传统解释。长期以来,对于美国1929年爆发的大萧条,以及20世纪90年代日本长达15年的大衰退,传统解释一般都认为:股市崩溃导致银行不良资产贷款等问题凸显,因此造成信用紧缩,流动性陷阱产生,进而导致借贷困难,最终引发了整体经济大规模的倒退。基于这种理解,到目前为止的西方主流观点对于这种大规模经济衰退的解决办法基本上都着眼于货币供给方,主张政府在大力治理银行不良贷款问题的同时,主要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向银行系统注入大量的资金,增加流动性,遏制并消除信用紧缩现象,从而达到促进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目的。股市崩溃——信贷紧缩——借贷困难——经济萧条——政府注资(货币政策)——信贷扩张——经济复苏。

(2)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辜朝明先生在《大衰退》中创立的”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彻底颠覆了以上这种传统观念,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认为:问题的根源并非货币供给方,而是货币需求方——。这种观点认为,经济衰退是由于股市以及不动产市场的泡沫破灭以后,市场价格的崩溃造成在泡沫期过度扩张的资产大幅缩水,资产负债表失衡,负债严重超出资产,因此,即使运作正常,也已陷入技术性破产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总是表面上装得若无其事、不动声色,但是暗地里这些却在全力以赴地偿还债务。这时将目标从”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在停止借贷的同时,将能够利用的所有现金流都投入到债务偿还上,不遗余力地修复受损的资产负债表,这种”负债最小化”模式的大规模转变最终造成合成谬误,于是就会出现即便银行愿意继续发放贷款,甚至在利率接近零的情况下,也无法找到借贷方的异常现象。由于借贷方不足这个造成信贷紧缩、流动性停止的关键因素深藏于幕后,不为人所知,最终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大衰退期间的货币政策失灵现象的发生。

市场泡沫破灭——资产大幅缩水——资产负债表失衡——”利润最大化”转为”负债最小化”——合成谬误(不贷款)——货币政策失灵——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当资产负债表失衡,出现资不抵债现象,大规模转向负债最小化模式,从而导致合成谬误,将经济拖入资产负债表衰退之中。此时利率降至极低点,通货紧缩现象发生,货币政策完全失灵,政府必须大胆使用财政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复苏。

2.党中央、国务院的应对策略主要采取财政政策

20XX年11月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XX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为加快建设进度,会议决

定,20XX年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000亿元,20XX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20XX年新春伊始,继20XX 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投资之后,中央政府已悄然启动部署又一轮中央投资计划,这一次是1300亿元。这笔中央投资初步拟定安排中央项目350亿元,分配给地方额度为950亿元,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

教育重点项目、环境保护工程和结构调整构成了新投资的六条主线。

以上措施可以看出,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主要采用的是财政政策。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认为,在经济下行阶段政府必须大胆使用财政政策工具来刺激经济复苏是具有学术价值的,但是资产负债表衰退概念断定,在经济下行阶段货币政策完全失灵是偏面的。党中央、国务院在采取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适度放松货币政策,如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等货币政策措施。

20XX年6月12~14日温总理在湖南考察。温总理指出,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国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总体形势企稳向好,主要表现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加快,消费稳定增长,夏粮再获丰收,工业稳中有升,市场信心增强。

实践证明,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方针和一揽子计划是正确的。这更加坚定了我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据笔者了解当前广大基层干部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运作机理、”美元本位制”危机的学理解释、党的应对政策的正确解读方面还缺乏学术上的理解,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统一思想,树立信心方面还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党的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经济理论培训,提高他们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解读党的经济政策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我所理解的金融危机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课程:当代中国经济环境 班级:2014MBA F2班 授课教师:韩小明 学院:商学院 学号:2014102604 姓名:武杰

韩教授的《当代中国经济环境》课上,对07年全球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金融危机,是决策者错误根据实体经济的流动性需求来决定政策,并在危机爆发后采取错误对策导致的”的观点。韩教授的分析非常专业,引人深思。这里,我想用一种更简单直接的分析方法,谈一下我对金融危机原因的看法。 回顾历史上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如1637年郁金香危机、1720年南海泡沫、1907年美国银行恐慌、29-33年经济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及07年金融危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以一个共通点:某种投资类产品(郁金香球茎、股票或者债券等)价格经过一段时间上涨后,发生崩盘式下跌进而引发一连串连锁反应。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种投资类产品的崩盘式下跌是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产品的涉及面越广,崩盘幅度越大,危机就越强烈。 那么这些投资类产品为什么会发生突然价格雪崩呢?价值规律告诉我们,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发生价格突然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之前这些投资产品价格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其价值。试想如果人们买进的资产价格和其价值差异不大的话,即便有什么风吹草动,也不会有恐慌性抛售情况,进而也不会有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金融危机也不会出现。如下图所示,在发生金融危机之前,这些投资类产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实际上已经是一种非常不正常的现象,这种现象表面上看是繁荣,实际上是真正的危机。我们甚至可以认为,金融危机本质上是市场对资产价格的自发性纠正行为,只是由于这种纠正的破坏性,才会被我们称之为危机。 那么造成这种不正常的价格偏离价格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的投机心理,我们可以把他称之为“博傻”心理。实际上当郁金香球茎、房地产或者一些股票等价格已经显著高于其价值时,人们真的不知道吗?其实并非如此。投资者们并不“傻”,只是想“傻大胆”地买进,然后以更高的价格卖给下一个“更傻”的投资者,只要自己不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就可以实现投资获利。当绝大部分投资者都这么想时,交易就会活跃起来,投资产品也会不断上涨,上演一场“博傻”大戏。这时,认识到潜在危机的投资者,如果坚持认为价格被高估,不进行买进,反而只能看到其他“傻子”赚钱。在利益的诱导下,人们非常容易变为“傻子”。只要这些“傻子”之间的击鼓传花式的游戏有“更傻”的接盘者,这个游戏

透过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

透过金融危机,看经济全球化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本文通过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及其影响,进一步阐述经济全球化在新形势下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的日益广泛的影响,在这双重背景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影响、中国 正文: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客观现实和发展趋势。他对世界经济具有促进作用。但是,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的作用,也尤其负面的影响。透过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迅速蔓延,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到经济全球化更深层次的含义。 自2007年以来,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而逐渐演变成的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金融危机,给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实体经济造成了巨大创伤。这场源由美国而最终波及并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无疑给新时期的经济全球化作了新的深刻的注解。 经济全球化将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世界经济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的关联的经济体系. 众所周知,根源于美国的体制政策、消费文化产生的次贷危机,虽然产生在美国,但却影响了全世界。虽然它的起因是一个局部问题,但其影响却是整体,却是全部。着深刻的向我们我们诠释了: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每一个国家都是其中的一份子,在经济全球化的危机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每一个国家都是经济全球化大家庭的成员,面对危机,只有彼此携手,共同努力,才能克服艰险。

纵然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然而,他在治理这次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却显得那么无力。相反,他的疯狂印钞行为、转嫁危机和债务的举动却让众多国家感到担忧和愤怒。在金融危机的浪潮逐渐退去的今天,回首往昔,我们发现应对金融危机的是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是他们的共同努力,而不是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行动,才使得全球的经济见到了新的曙光。 经济全球化已经远远超出了经济的领域,正在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着日益广泛和深刻的影响。透过这次影响深远的金融危机,我们看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主要有: 经济危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必将迅速蔓延,其影响也毕竟是难以估量的。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此外,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通过这次金融危机我们不难找到这些问题的佐证,只要我们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国际新闻中经常曝出有些国家出现罢工的,示威游行的,有些国家爆发冲突......这些大都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大国对抗: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我们不难发现:纵然在面对危机需要彼此携手,共同克服艰险的时候,诸如美国的有些国家仍没有放弃霸权主义,没有放弃高战略扩张,走背离经济全球化的演进的道路方向,采取背离人类历史进步的步伐的措施,遏制其他新兴大国。例如,就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一方面要求中国采取救世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却在厚脸无耻的鼓吹中国威胁论,却在对台军售。 地区动荡: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地区经济、安全将会严重失衡。由于地区经济的不景气,地区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安全形式也将不容乐观。现金的索马里海盗问题就是证明。如果索马里地区经济发展繁荣,物阜民丰,有谁还会去当海盗,遭受全世界人民的唾弃与打击呢?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 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

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txt男人应该感谢20多岁陪在自己身边的女人。因为20岁是男人人生的最低谷,没钱,没事业;而20岁,却是女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季节。只要锄头舞得好,哪有墙角挖不到?正确认识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严重影响 作者:张洋东,赵永刚 来源:作者赐稿 来源日期:2009-6-3 本站发布时间:2009-6-3 18:46:57 阅读量:1920次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给世界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开放的中国也不能独善其身,这场金融危机也给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今年全国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称,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如何正确认识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影响,搞清一些相关的基本问题,对于我们更理性更从容地应对危机,更理性更有力地扭滑促增,更理性更自觉地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是有助益的。 一、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开放的中国的冲击是全方位的,对各个方面都有严重影响。在金融方面,我国持有美国“两房”债券3760亿美元、美国国债5189亿美元,金融危机使我国一万九千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缩水和损失不少;股市大幅下跌(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4.04点,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点,跌幅72.8%。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研究中心2009年5月24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08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的近一年间,A股1386家参选上市公司总市值高低落差达到9.44万亿元,分摊到1.25亿个股东账户相当于户均亏损额一度高达7.55万元)。还给我国一些金融、保险、投资机构(他们因购买美国的基金、债券等)也造成了直接的不小的损失。但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相对健康,金融机构运行正常,财务状况良好,几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还因这次金融危机而跃居世界各大银行前列,没有发生象前段欧美那样不少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金融危机。今年3月6日,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金融时报记者时称:“中国根本没有发生什么金融危机!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支付、结算畅通无阻,我们贷款增加的很快,没有什么像西方国家处在金融危机煎熬的那些地方的银行,他们的银行贷不出钱来,我们只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而已,不要把概念搞错了”。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不是金融危机。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的主要方面还在实体经济上。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使这些发达国家进入经济衰退期,消费需求大量萎缩,对中国的进口急剧减少,使中国沿海大量加工出口企业停产关闭,2008年上半年就有6.8万家加工出口企业倒闭,还有不少企业停工限产。今年一季度,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4月份,出口仍比去年同期下跌22.6%。沿海大量加工出口企业停产关闭,直接的影响是这些企业GDP 和税收的消失以及农民工的失业返乡。间接影响是这些企业电力、原燃材料的停止和减少使用消耗,传导影响到其他生产、制造产业,造成各种原燃材料、产品的积压,价格下跌,进而造成其他生产企业的减产、限产、停产,其他生产企业GDP、利税的减少,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在今年“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透露,到去年底,全国有7.5%的中小

97金融危机中国应对方式

讨论亚洲金融风暴的原因及中国应对措施 国贸15班林棋松 21号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太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⒈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⒉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⒊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亚洲金融危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和对我国的影响程度,比预料的更为严重。金融风暴给此时正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造成了强烈的冲击。1998年,日元最美元的汇率创十年来最低水平,引发新一轮金融冲击波;我过年初预计出口增长10%,但到5月份却出现了在持续22个月负增长,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直面临着内需不足的状况,长期以出口型这驾主要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突发其来的这场金融危机无疑造成我国出口下及降货币贬值,引起大量失业、经济萧条、金融体系紊乱等现象。 面对严峻和复杂的形式,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以高瞻远瞩和运筹为握的战略性眼光,果断科学决策,开始有条不紊的应对这场危机。主管经济工作的副总理朱镕基开始实施一揽子应对金融危机、实施刺激经济的措施。 (一)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正是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克服经济萧条,实现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世界经济增长下降,许多国家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仍增长7.8%。 (二)外汇市场上,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推动经济发展 在金融危机后,周边许多国家对美元纷纷贬值。而朱镕基领导的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原主要是由于是中国要担负大国责任;二是中国的出口结构不同于周边国家,出口会受影响,但无大碍;三是可迫使国内企业实行产业调整与升级。我国果断加大对骗汇、套汇、逃汇的打击力度,这大大增加了国内外投资

公司理财历史与发展现状

公司理财总论 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公司理财的目标、原则和公司理财的环境等基本内容,为以后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案例:假设你是华特电子公司的财务分析员,目前正在进行一项包括四个被选方案的 公司的财务主管要求你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评价各方案,并选出最优投资方案。这 属于公司理财学要解决的最基本问题之一,通过本书的学习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1.1 公司理财的历史与现状 1.1.1理财学的三大分支 理财学(Finance)是研究资金流动及运作规律的科学。理财学起源于西方国家,是 以发达的资本市场为基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就使得当代意义下的理财学缺乏 生长的土壤,改革开放以后才又逐步传入我国。我们认为理财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统一 的,是符合市场经济的现实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在这一领域正在逐 渐与国际接轨。 理财学的三大分支: 1.宏观财务学(Macro-Finance),主要研究国家和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的资金流动 和运作规律,包括货币学、财政金融学等。其中金融市场学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投资学(Investment),主要研究证券及其投资组合(portfolio)投资决策、分 析与评价。一般而论,投资可以划分为实产投资(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间接投资), 本书将实产投资(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归入投资决策分析阐述,将证券投资单独在第四 章阐述。 3.公司理财学(Corporate Finance),又称企业财务学(Business Finance)或管 理财务学(Managerial Finance),也有称企业财务管理或公司财务学的,主要研究与企 业的投资、筹资的财务决策有关的理论与方法及日常管理,包括战略、计划、分析与控制 等。 1.1.2公司理财学的发展 在20世纪初以前,公司理财学一直被认为是微观经济理论的应用学科,是经济学的 一个分支。直到1897年托马斯.Greene)出版了《公司财务》一书后,公司理财学才逐 步的从微观经济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初创期(20世纪初至30年代以前)

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全球化的新看法

金融危机下对经济全球化的新看法 潘光辉 摘要:随着科技变革和全球生产一体化程度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在各国的经济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背景下日趋明显。这种在世界范围内扩张的经济形式,既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富的机会,加强了资源的流动性,促进了国际间合作与交流,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也对国家经济安全,经济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当今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展开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思考,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的相互作用,并为我国更好地面对金融危机提供一些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金融危机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自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加大,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流动性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国际贸易日益加剧。尤其是国际金融市场作为世界经济的核心,促进了资本的国际化进程。在世界金融营造的高回报,高流动的开放性环境中,造成了金融投资者低估风险、一味追求高利润的投资浪潮中。然而2007年以来次贷危机的发生,导致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快速扩张,这场金融危机以巨大的波动影响着世界经济的稳定,使全球都陷入经济萎靡不振的困境中。这场金融危机的发生,使沉浸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好处中的世界开始反省:国际金融市场随着垒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变得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华尔街金融危机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危机。结合当今的国际局势,更应该展开对经济全球化的新一轮研究,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制定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有效措施。 1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发展 2007年年初,美国著名的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由此拉开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内蒙古财经大学双学位学士论文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作者 内容提要 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在美国发生并蔓延到全世界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发展也造成了巨大损失,也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今天的去全球经济一体化来说,由于美国造成的金融危机我国必须正视其问题,对其问题采取正确的措施来

解决全球金融危对我国造成的损失将金融危机中的危害转为利,使我国经济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状态下,迅速将金融界快速发展起来,并对金融影响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与在金融发展中使人们对其备受关注。 关键词:金融危机债务汇率风险 Abstract A massiv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pread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around the world,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lso caused huge loss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or today's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crisis, our country must face the problem of taking the right step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on China's losses from the financial crisis harm to benefit, make our economy get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state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rapid will finance developed quickly, and the financial impac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ig. However, in the face of the outbreak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o its attention. Key words:The financial crisis Debt Currency risk 目录 一、金融危机发展概况 (1) ㈠金融危机概述 (1) ㈡金融危机的原因与过程 (2)

从金融危机应对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

从金融危机应对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全面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国虽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积极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应对措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金融危机折射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 金融危机并非偶然,经济危机的总病根是资本主义私有制。那些鼓吹通过私有化来张扬个性的人总是回避这样的事实:资本主义私有制其实是“消灭了十分之九个人的财产私有”。少数人为赚钱发财,总会运用资本去组织社会生产力,把“蛋糕”越做越大,以便从中切下尽可能大的一块,这就要以绝对或相对减少多数人的“蛋糕”分配份额作为前提条件。因此,“生产力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市场最多也只是按算术级数扩大”,其结果势必会形成产品过剩、劳动力过剩和资本本身过剩的周期性经济危机。 目前的金融危机虽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外在形式,但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合乎逻辑的结果,也并没有改变危机的实质。前些年曾流行一时的所谓“华盛顿共识”把私有化和自由贸易的传统思想推到极致,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是万能的,经济运行中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由市场自行调节和解决,因而主张实行彻底的私有化、贸易自由化、利率市场化,放松甚至不要政府管制,这就在客观上为次贷危机及世界性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华尔街的那些资本大亨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和个人收入,不仅冒着极大的风险,制造出无数的金融衍生产品,累积起巨大的金融风险,而且还千方百计鼓动消费者们透支消费,形成大规模的房市、楼市泡沫;而有关的金融系统和政府部门,又过高估计了资本运行的合理性、自律性

以及自我调节的有效性,听任、放纵和鼓励华尔街的种种贪婪、冒险行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次贷发放这只“蝴蝶翅膀”的拍动才引发了一场真正的“龙卷风”。 这场危机的发生,已经使许多人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许多人对“北京共识”即中国成功的奥秘、中国在世界发挥的作用也有了更大的兴趣。毫无疑问,在资本主义几百年历史中,形形色色的危机其实都在昭示同一个道理:无论进程多么漫长曲折,资本主义终将被更先进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所扬弃。对这种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洞察与把握,是马克思主义者坚定自身信仰的前提。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应对危机中显示生机和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30年间,国际上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至少发生了百次以上。其中,令国人记忆犹新的或许莫过于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那场风暴来势凶猛,但当它登陆香港并觊觎中国大陆之时,一路攻城掠地的金融大鳄,却只能在中国人的强劲反击下铩羽而归。不仅如此,在那次危机中,我国出口减少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还主动向东盟国家伸出援手,对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关键作用。与此相仿,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的长期萧条、2000-2001年美国IT泡沫危机等等,也都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样没有迟滞中国崛起的步伐,反而转化成持续发展的机遇。可以说,我们在多次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的事实,已经反复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和上述危机比较,现在的危机确实更为严重。在与世界经济的依存关系空前紧密的背景下,它的冲击使我国面临的金融风险更加现实,过去少见的经济增速下滑现象业已发生。然而,比较各发达国家,正因为坚持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在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面前保持了较大的主动性,我们也才有实际的可能来为国际社会共同抵御危机作

经济危机个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经济危机个人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第一篇:企业面对经济危机心态成就成败心得体会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剧,中国的经济越来越低迷,评价经济危机就像评价一个人一样,当我讲经济形势的时候,也总喜欢积极光明的一面。比如,我已经做了两次同样乐观的预测:认为今年年底之前美国经济会好起来。但我还是喜欢往往积极的方面去想。 暂且不说现在的经济如何糟糕。我相信,经济危机(来源: 务员在线”>公务员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ba1207965.html,)可能也是一个机会。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应该说大家的日子都变得艰难起来。这时候,某种需求会凸现。或者,曾经不怎么明显的需求会升腾膨胀。问题在于,你能否发现这种需求,并且提供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以及,你有了好想法,能否付诸行动。如果你能,你就抓到了机会,一个真正的机会。 经济危机同时也会暂时破除某种障碍,使你到达原本无法企及的领地。比如,过去某只股票价格特高,你不敢买,但是现在便宜了;或者,作为公司老板,你曾经以为要吃掉某个公司,简直难比登天,连想都不敢想。现在你敢想了吗?瞄准了,扣动扳机,你就赢在了今朝。相信我,经济危机是不好,但也不完全是坏事儿。问题只在于,你往哪个方面想:积极的或消极的。 机会无处不在,只有把心态调整好仔细观察,到处都是机遇. 第二篇:《中层危机》心得体会

学习了余世维教授的《中层危机》,危机的核心,还是人的问题。余教授指的“中层”是指企业的高层经理群体,放在党政机关,可以理解为中层干部,也就是具体工作的执行层和落实层。“危机”则是对企业运营、领导机制产生威胁的不良影响,放在党政机关就是对工作的运转、政策的执行、任务的落实产生影响。中层危机,反过来思考,为什么出现危机 ?是中层出了问题。中层出了什么问题?我觉得是缺人、缺合适的人。缺哪些适合的人,我觉得是缺有责任感的人。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就意味着完成自己的份内事,然后心安理得地拿到属于自己的“等价”工资。过去,我也一直这样认为。没有把从事的职业作为事业来经营。现在,突然明白,工作既是自己的谋生手段,也是个人对社会的一份责任。同样一份工作,有无责任感,做出事情的质量是大相径庭的。 “责任”从大道理说,就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从小的来说是一个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比别人多走一步,多承担一点责任,应该会成为更优秀的人。其实没有哪一件工作是没有意义的,每一个过程都成就了另一个过程,只有环环相扣,整体才会和谐美好。每个人各就各位,努力尽责并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可以顺利地完成一份共同的责任。如果一个人放弃了对自己职业的责任,也就放弃了在单位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又都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角色的饰演就是在对责任的完成

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

全球化形势下金融危机和金融体制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7年金融过渡期结束,中国投资市场将全面对外开放。关于中国金融开放可能面临的风险,有的学者发出了严正警告:“金融对外开放,做个不恰当的比喻,其风险甚至可能大于让美国的所有航母编队开到中国临近海域……金融战争的隐蔽性和无战例借鉴、无实战演练的残酷性,对中国的国家防务是一个重大的挑战”[1]我们要理解中国金融改革的难点和困惑,首先要能够理解中国金融必须面对并要嵌入其中的世界金融市场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从经济理论发展来看,到目前我们仍认可市场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随着对市场的认识的深入,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了,我们的困惑是:我们的金融发展是不是一定要选择市场运行模式?在全球化背景下,我们是否一定要选择对这种全球金融市场结构的嵌入?嵌入可能导致的后果是什么?我们如何规避风险,或者说规避可能发生的金融危机?而这些问题本身,是金融改革和金融制度以及微观金融机构本身所无法回答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有一个推进金融改革,构建这一金融制度的主体来给出答案。于是谁能成为宏观结构性金融改革和推进的主体就成为我们要讨论问题的关键。

二、嵌入性理论解释框架 “嵌入性理论”(embeddednesstheory)是卡尔·波兰尼对社会思想最为著名的一个贡献,波兰尼认为,在19世纪之前,人类经济一直都是嵌入在社会之中的。①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的发展,金钱和市场开始驾驭一切,最终使得一切包括社会都被嵌入到经济体系结构中。这一逻辑本身蕴涵了人类社会悲剧命运的结果。波兰尼认为市场交易有赖于信任、相互理解和法律对契约的强制执行。完全自发调节的市场经济是以一项乌托邦的建构。回归到我们要讨论的主题,中国的金融改革、金融制度的构建在全球化背景下,一直是围绕金融的市场化和自由化来进行的。波兰尼的话今天无疑仍然值得我们反省和深思:“我们的主题是:这种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理念,是彻头彻尾的乌托邦。除非消灭社会中的人和自然物质,否则这样一种制度就不能存在于任何时期,它会摧毁人类并将其环境变成一片荒野。”[2]面对全球化下的全球化金融危机,新自由主义华盛顿共识的鼓吹者们仍然坚持认为,问题的根源在政府的干预。 对于转型国家而言,实现转型的关键是“让价格就位”,并通过私有化和自由化把政府从经济中赶出去。在他们看来发展不外乎就是资本的积累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这样的技术性的东西。但是根据波兰尼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转型本身绝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其本质是要实现社会的转型。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内容概要 一、简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二、金融危机爆发的导火索 三、金融危机如何席卷全球 四、未来国际金融改革该何去何从 金融工程 40921085 刘飞

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事记 3月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以2.4亿美元低价收购,次贷危机持续加剧首次震动华尔街。 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美国国会批准3000亿美元住房援助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其股票。 9月美国政府宣布接管“两房”;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美国银行宣布将以440亿美元收购美林;美国政府出资最高850亿美元救助美国国际集团(AIG);美联储批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华尔街投行退出历史舞台。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为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规模银行。 30日,美三大股指暴跌,纳指创历史最大日跌幅,道指创单日最大下跌点数。 10月美国“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获批,美政府当月底1250亿美元注资本国9大银行。 此外,欧洲各国提高个人存款担保额度;富通集团比利时和卢森堡业务被巴黎银行收购;冰岛遭遇“国家破产”危机;英政府宣布向本国4大银行注资350亿英镑;乌克兰和匈牙利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紧急贷款,危机已经扩散至整个欧洲。 当月,全球主要央行先后两次同步降息;西方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会议承诺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当前的金融危机。

11月欧、英国央行分别降息50和150个基点;日、欧经济正式步入衰退;中国出台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欧盟提出200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 当月第三周,花旗集团股价累计跌去60%,美财政部、美联储和联邦储蓄保险机构联合宣布,将为花旗3060亿美元问题资产提供担保;美政府8000亿美元刺激消费者信贷市场。 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2008年年会呼吁国际社会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12月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 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宣布制定“经济复兴”计划;美国非农就业人数创24年来新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显著。 二、全球金融海啸导火索:美国次级债券 美国银行或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对只有次级资信评级(还款能力较差、收入不稳定)的个人和机构发放大量贷款,加之美国经济逐渐下滑,这些个人和机构收入水平逐渐下降导致还款能力逐渐下降,日积月累引发不能按期还款的现象大量发生,造成银行收不到应该收的钱而出现资金周转困难,因此由危机引发变成金融危机。所以,大量银行和金融投资机构倒闭,连锁反应影响到世界相关国家的经济下滑和金融机构出现挤兑风潮,蔓延成全球金融危机。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 前言:对于2008 年全面爆发的持久性强、破坏力大的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经济都深受其害,中国经济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危机开始不久,我国政府灵活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促进居民消费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策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正文: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中国在2008 年下半年时还在执行紧缩政策,以求让过热的经济慢下来。在此次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立即陷入了困境。主要有以下影响: (1)外贸出口急剧萎缩。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总额从2008年7月份的同比增长26.7%回落到2008年10月份的19.0%,2009年1月份,全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7.5% ,许多省份出口呈现负增长。[1] (2)中国国内劳动就业压力增大 受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产业增速回落,企业业绩下降,用工需求减少,就业形势严峻。尤为突出的是出口导向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地区,由于订单取消,企业减产、停产、倒闭数量增加,导致用工需求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增多,大量农民工纷纷返乡。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又成为新的就业问题。金融危机发生后,用人单位特别是金融领域的用人单位,其招聘规模大幅度缩减,就业岗位大量减少。 (3)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 美元汇率在美国股市急剧下挫后大幅度下跌,2006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不断加大,2007上半年在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欧盟、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状况稍微好转的情况下,美元出现了回升势头,但好景不长,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一势头又迅速回落。 (4)经济发展速度迅速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核算,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0% ,为2003 年以来最低水平。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增速分别为10.6%、10.1%、9.0%和 6. 8%。[2]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下降到6.1%。创多年来之新低。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经济增速低于8%,各种社会经济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5)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面临更大的困难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也参照美国的经验和模式。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金融体制改革敲响了警钟,使我们避免继续照抄美国模式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的同时,也使我们的金融改革面临更加困难复杂的局面。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普通居民消费和理财观念的新变化

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普通居民消费和理财观念的 新变化 调查时间:2009年8月1日 调查地点:B县 调查对象(印章): 调查目的:了解金融危机对中国普通居民消费和理财观念的影响,以及在当前全球处于金融危机的经济形势下,该如何合理计 划使用资金,处理好消费支出和投资理财方面的问题。 为及时反映普通居民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生活消费、投资变化情况,近日就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普通居民消费和理财观念的新变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地居民消费形势 2009年B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92.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农民人均纯收入4543元,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43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7亿元,增长16.9%,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4.4,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2.7,分别比上年同期上升4.4%和2.7%。在金融危机下,当地居民如何消费呢。通过一些调查,中国老百姓并没有出现所谓的“消费恐慌”,而是对手里的钱怎么花得更有价值变得“计较”起来,也就是消费心理的变化使得消费行为更谨慎,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大多数居民缩减开支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虽然不象国外那么严重,但由于对未来经济形势预期的存在,使得消费者还是心存顾虑。造成开支减少的原因也是因人而异,一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收入减少比较明显,所以造成消费降低,

而有一些消费者则是因为心里因素,比如考虑到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或者考虑到物价水平的变化问题等等。 (二)对消费品的投入比例发生变化 2007 年炒股热和炒房热之后,人们对这两种投资方式的热情逐渐下降,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消费者更是捂紧了自己的口袋,现在居民购物一般都会选择实用、便宜及生活必需品,而对于以后的消费主流,则主要集中在衣着,医疗,教育消费等方面,在中国消费者心里,在吃好、穿好,身体好的基础上,教育、住房消费已成为居民消费的热点,人们普遍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同时为改变居住环境,住房消费成为居民近几年来乃至以后消费的主要投入。而旅游、家电、家用汽车消费在居民看来还属于比较奢侈消费。 二、当地居民理财观念 (一)以平常心对待当前物价上涨 当问及“金融危机对您的家庭消费有多大影响,是否有缩减开支计划”时,有62.2%的居民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家的消费影响不大。其中,有60.6%的家庭认为“没有缩减开支,和以前一样”;有1.6%的居民家庭认为“不但没有缩减开支,反而增加了消费支出”;认为“金融危机对其家庭有影响,有缩减计划、减少娱乐活动”的占29.2%;有8.6%的居民家庭认为“有影响,尽量不开车、不逛街购物,缩减开销计划”。由此可见,居民并没有出现消费恐慌,而是对手里的钱怎么花更有价值进行慎重考虑。多数居民认为现在是市场经济,物价有波动能够适应,相信物价上涨不会持续时间太长,在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下会逐渐平稳,虽然物价上涨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但是坚信不久物价将会平稳,生活水平仍会步步登高。 (二)利率下调对个人影响不大 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当前主要生产和生活资料价格增幅减缓,通胀压力有所降低。降低利率对个人影响不大,在当前股市、房市不好的情况下,不会提前支取存款。居民普遍更关心本次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因为今年以来股市的下跌对其家庭财产的影响远远大于几次利率调整带来的影响,被调查者普遍希望这次调整能带来股市的大幅上涨,减少其损失。 (三)储蓄的主要用途是防病

金融危机下经济全球化

1何为广场协议?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因协议在广场饭店签署,故该协议又被称为“广场协议”。“广场协议”签订后的10年间,日元币值平均每年上升5%以上,日本经济迅速泡沫化,并在五年后崩溃,日本因此进入“失去的十年”。 2广场协议签订背景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77年,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MichaelBlumeuthal)以日本和前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1977年初,美元兑日元的汇率为1美元兑290日元,1978年秋季最低跌到170日元,跌幅达到41.38%。美国政府震惊了,在1978年秋季,卡特总统发起了一个“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用以支撑美元价格。 1979年—1980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能源价格大幅上升,美国消费物价指数随之高攀,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两位数。例如,在1980年初把钱存到银行里去,到年末的实际收益率是负的12.4%。 1979年夏天,保罗·沃尔克(PaulA.Volcker)就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为治理严重的通货膨胀,他连续三次提高官方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是美国出现高达两位数的官方利率和20%的市场利率,短期实际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实际收益率)从1954年—1978年间平均接近零的水平,上升到1980年—1984年间的3%—5%。 高利率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资金流入美国,导致美元飙升,从1979年底到1984年底,美元汇率上涨了近60%,美元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汇率超过了布雷顿森体系瓦解前所达到的水平。 美元大幅度升值导致美国的贸易逆差快速扩大,到1984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达到创历史纪录的1000亿美元。 3广场协议大事记 事件影响 1985年9月由美英日德法5国财长在纽约 广场宾馆(Plaza Hotel )签 署了“广场协议”,目的是让美 元对其它主要货币“有控制” 地贬值,日本银行在美国财长 贝克的高压之下,被迫同意升 值。 在“广场协议”签订后的几个 月之内,各国开始抛售美元, 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 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贬值。 日元对美元就由250日元比1美 元,升值到149日元兑换1美元。 随后几个月内日元升值 67.85%。

历数全球金融危机

历数全球金融危机 每一次经济恐慌都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但都有一个相似之处,即它们都紧接着一段表面上的繁荣期之后发生,从而暴露出这种繁荣的空洞。这种顺序屡试不爽,每当我们发现可以不必通过艰苦缓慢的实干,就能轻松大发其财之时,就可以十拿九稳地断言,恐慌时期即将来临。 可能过去就有人讲过这样的话。事实上,在1859年,它已被写进1857-58年商业危机的历史。金融动荡感觉上各不相同,但大多数几乎如出一辙。 让我们从一个显然极为相似的案例开始。北岩银行(Northern Rock)是英国自1866年欧沃伦格尼银行(Overend Gurney)关门以来第一家倒闭的大型银行。两家都是久负盛名的机构,有着审慎且令人敬佩的财务历史:北岩银行的前身是东北部一家共同所有的建房互助会,欧沃伦格尼银行则在东安格利亚贵格会拥有深厚根基。 渴望增长的新一代高管接掌了两家银行的领导权,他们急切想要迅速扩大他们的贷款规模:北岩在房价泡沫的顶峰陷在房屋抵押贷款里,而欧沃尼栽在一些显然有问题的企业上,包括造船、谷物贸易、铁路融资行业及许多其他行业的企业。这些企业都犯了致命错误,即依赖短期借款为他们快速扩张和风险越来越大的贷款账目提供资金。与北岩一样,欧沃尼为其有缺陷的业务模式付出了代价。一个重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英国央行让欧沃尼倒闭了,导致其他一些企业在接着

引发的恐慌中倒闭。 最近,两位美国经济学家——马里兰大学的卡门?莱因哈特(Carmen Reinhart)和哈佛大学的肯?罗格夫(Ken Rogoff)发表了一份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分析报告,在文中他们找出了二战以来发生在工业国家的前18次银行业危机,把当前的金融危机放到了这一背景下加以研究。他们发现了把单个事件转化成金融繁荣和萧条的整体图景的共同主题,他们称之为“诸多标准金融危机指标上惊人的定性和定量相似点”。他们重点对美国进行了研究,但如果你观察相关数字,他们分析中的大部分内容也适用于英国。 在每次重大金融动荡之前,住房价格都会快速上涨,股票价格也是如此。由于直到危机发生的前夜,资本流入加速,经常账盈余迅速扩大。公共债务上升是战后危机中一个几乎普遍的前兆。当问题隐约浮现时,总体经济增长开始逐渐放缓。此外,以往的金融冲击发生前,通常有一段放松金融管制的时期。 作为一位见识颇多的记者,我见证了1973年至1974年的次级银行危机,我们最强大的金融机构险些被拖垮。现在,我还仍然保留着由四大清算银行之一发布的否认它们身处困境的新闻稿。那次事件有几个不同的触发因素:其中之一是1971年底开始实施的《竞争与信贷管理条例》(Competition and Credit Control),它放开了贷款的上限,降低了对银行的流动性要求,并终结了利率同盟。之后的两年里,对英国居民的信用垫款总额增加了2.5倍。 放松管制也在今天的事件中扮演着角色。引用前美联储主席保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